班主任工作例谈之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当的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2:24

     

        我认为,对学生批评教育的“适当方式”至少要包含五项因素:

           1、符合教育基本规律 ;

   2、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

   3、遵循及时纠错的教育原则 ;

   4、以尊重学生、爱学生为教育基准;

   5、绝对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这五项因素中蕴含着一项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爱”。有爱才会有教育,有爱才会有好学生,有爱才会有好的教育方法。希望班主任要读一读《蒲公英的故事》:

  有一名园丁在花圃里种植了许多有名的花朵。正当满园鲜花争奇斗艳的时候,花丛中长出了几株丑陋的小黄花。这些花虽然很小,“脖子”却伸得长长的,花开后变得毛融融的,风一吹飞得到处都是。园丁看到这些小花,非常烦恼,决定除掉它们。园丁用了许多种方法没能见效,这种花反而越长越多。园丁失望极了。一天,一位长者来到这名园丁身边,对他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告诉你,你愿意试试吗?”这名园丁喜出望外,忙拜倒在长者面前说:“愿意,请先生指点!”长者说:“从现在起,你学着去爱这些你要铲除的花吧!像你培育的花一样去喜欢它们!”听了长者的话,这名园丁豁然开朗。从此,他开始精心培育这些“野花”,慢慢的,这些花在园丁眼中感到越来越亮了。园丁后来发现,这种花生命力特别强,种子飘到哪里都能生长;还发现这种花有药用价值,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于是,这名园丁把这种花推荐给大家种植,人们都喜欢上了这种花。这花就是 蒲公英

因此我认为,“爱学生”是教育的最好方式。一位教育家说:“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对学生的爱,是超乎亲情的爱,这是对我们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要求,更是教师能力的表现。同一名学生,在不同教师眼里,有的认为该学生调皮捣蛋,有的认为该学生活跃聪明,便会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其育人结果也会不同。其实,爱学生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只有用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引发心灵的共鸣,教育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例:   班主任工作的细无声(一位班主任的育人实例)

  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去网吧,学习下滑,批评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家长也拿他没办法。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一次,我到网吧找到他,站在他旁边不说话。当他发现我时,马上离开网吧,闷声不响走向学校。一路上,我紧跟其后也不说一句话。到校后,我只做了一个动作:用手一指教室,让他去上课。过后我也不提此事,但很关注他,两天后,我把他找来问了一句话:你前天在网吧呆了多长时间?然后让他走了。下午班会课,我对全班学生说:“由于老师没有教育好大家,有个别同学在网吧呆了半个小时,我向同学们作检讨,今天我罚自己在教室后面站半小时。” 说完,我就走到教室后面,笔笔直直的站着。这一下班上立即沸腾起来,但很快就安静了。那位上网吧的学生在课桌上趴了几分钟,然后拿出笔在写着什么。下课的时候,他塞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道歉信。这位学生在信中对自己进行了剖析,认识非常深刻。说也奇怪,这位学生后来就不去网吧了,学习也上来了。他妈妈给我打来电话:“是老师您救了我的孩子,也挽救了我的家庭。”

我的评价 ——————

  第一,老师主动去网吧寻找上网的学生,找到后,并不立即给予激烈的批评和指责,而是采用冷处理方式:“关注——等待”。这种育人方式,尽管没有多少直接的教育语言,但符合少儿心理特点。一般情况下孩子明知自己有错,但由于教育者教育方式过激,不能接受,会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无法继续进行。胡老师采用“冷处理”方式,符合教育规律。另外,“等待”也是一种较好的育人方法,“教育需要等待”,给学生冷静思考自己言行的时间,使学生在思考中产生自责和悔悟感,这时再与学生沟通,教育深入进行。

 第二,老师主动向学生作检查,并承担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的责任,既为学生做出了榜样,又给学生平等相待的感受。胡老师采用“教师自我罚站”的方式,给了学生一个“意外”。这样,老师发挥了非语言教育的作用。把“罚站”这一经常使用在对学生的警示方式用在自己身上,使学生产生思想震动,有错学生会产生内疚感。这时的教育容易从产生共鸣,往往能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我请大家看了我拍的的一张照片:

            

我给这张照片取名为:棉田里摘落下的一朵棉花

棉田的棉花早已摘过了,地里只剩下枯黄的棉秆“站”在那儿,随风摇晃着。我发现棉田中间有一朵没有摘走的棉花,这朵棉花白白的、大大的,在枯黄棉秆的棉田中格外显眼!我同几位教师走到这朵棉花前,仔细观察这朵棉花:果然是一朵好棉花!我提了一个问题: “这么好的一朵棉花为什么没有被摘走呢?” 当时大家进行了一番议论:

  当时棉桃长得很小、或很丑,引不起重视,被摘花人忽略了;

  当时棉桃还没有开,摘花人当然不会摘它了;

  当时这朵开得不怎么好的棉花,被上面开得好的棉花遮住了,摘花人只顾了摘好棉花,把这朵棉花给落下了。

   。。。。。

我认为,这“ 棉田里摘落下的一朵棉花”给我们教育有特别的启示  :

第一,教育不能有遗忘得角落。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每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校经常说的:“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不能只当口号,要真正落实到每一名学生身上。

  第二,教育需要等待。

  孩子们的成长因环境、家庭、年龄、性别、生理、心理、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会产生差异,这十分正常。我们说“教育无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生的学习、发展,会有快有慢,教育者要学会等待,积极为“慢”的学生创条件、“竖梯子”、建“平台”,促进他们的发展。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在少儿时期的所谓“发展慢”的学生,后来却成为了“大家”。

   第三,教育不是只培育少数“优生”。

 教育肩负着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重任。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使每一名学生完成学业,打好知识技能基础,为持续发展作好准备(现在高中办学目标已由“升学教育”改为“大众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不能是一个标准而定位在“优生”层面(升学率)上。这样,“优生”会掩盖“差生”,容易造成对“差生”的放弃,使“差生”成为“陪读者”。这必将失去教育的真谛。只会培养“优生”的教师,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优秀教师之“优”,优在能够转变“差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班主任要明白:“爱学生”是教育者的品质 ,更是一种能力,有了爱,一定会有最适当的育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