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该不该倡导?能不能做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46:29
该不该倡导善,能不能做到善
当今社会太缺少善意了,听到的几乎都是恶的借口,善缺少存在的理由。其实,从政府的决策、到我们的行为,都存在善与恶的抉择。
假冒伪劣、食品掺毒,这是恶的市场行为。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这是恶的公共行为。不孝父母、纵容子女,这是恶的家庭行为。这是全社会不倡导善、不认可善、不履行善的恶果。
我们太需要善了,希望政府善、商家善、别人善。然而,政府善、商家善、别人善,我们都作不了主。我们能作主的就是自己,所以善应从自己做起。这是我对善的思考。
什么是善?
善是一种利他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行为。善可以是非常高尚的道德行为,像雷锋、丛飞所表现的利他至上。善也可以是遵守起码的道德规范,如讲礼貌、讲文明。善是个人的道德准绳,善也可以是社会的道德理念。我们可以把各种美好的追求,都可称为善。经济改革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这是善。政治改革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这也是善。当前最需要提倡的是,我们的政府应该真正善待人民,不要口头上为人民,实际上为自己;我们自己应该真正善待他人,不要埋怨别人不善,行善要从自己做起。
"善"是可以作为原则指导实际生活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有没有善心。如果没有善心、善意,不愿自我约束,就会找各种借口、理由说,不能善、只能恶。对于心存恶意的人,甚至借善的名义行恶。所有最美好的概念自由、平等、博爱以及人民、祖国、革命等等,都可盗用来行恶。多行不义必自毙,行恶者最终会遭到惩罚。
之所以呼吁善,正是由于现代社会缺少善,想探讨人为什么要善,寻找善的理由。而当代的一些年轻人,崇尚自我、主张多元、喜好相对,不太爱听约束自我的道德说教,甚至否认道德规范的存在。对有利于自我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比较感兴趣,中国也确实需要创造保障自我的制度环境。但对一个社会、家庭、个人来说,自我的追求与利他的道德都是需要的。
现在我引用卢梭的一段话:“他愈是关心别人的幸福,他的心就愈是开朗和聪明,而他也就愈少搞错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
惩恶重要,还是扬善重要?
人类社会是需要整合的,要把分散的个体整合为一个有秩序、有效能的整体,需要运用法律、制度、组织、道德等多种整合社会手段,其中道德的整合作用,更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根本性。
道德约束是自律,法律约束是他律;道德约束是内在的,法律约束是外在的;道德约束管事前,道德约束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约束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法律约束只在某些时候对发生后的某些行为实行惩治;道德约束可给人带来愉悦,法律制约令人痛苦;道德引导人们不做坏事,做好事,法律只是禁止人们做坏事;道德可成为人生的追求,法律让人唯恐回避不及;道德是调控社会的一剂良药,法律是调控社会的一剂苦药;有道德的社会使人平静、温馨、和谐,无道德的社会让人不平、怨恨、争斗……
惩恶、治恶当然重要,但冲击、破坏社会秩序的源头,是汹涌澎湃、横冲直撞的人欲。人欲需要道德来疏导、靠道德来节制。如果只用堵的办法,用法制的堤坝来挡,挡得住吗?1983年开展严打以来,打击之严、范围之广是建国以来少有的,但大案要案持续上升。现在,犯罪的案情越来越严重,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残忍,犯罪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犯罪侵害的领域越来越广,犯罪的团伙人数越来越多,犯罪人的级别越来越高,犯罪人的年龄越来越小。一个罪犯在自白书中说:“我在经过长时间的反思以后认为,一个犯罪的人,首先要战胜的并不是法律和制度,而是他们的良心。人的道德、羞耻与正义感是人的第一道防线,人一旦突破了这条看不见的防线,法律和各种制度便全线崩溃了。”被判处死刑的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也说:“‘弄钱’的欲望一产生,信念也就从根本上产生了动摇”,“人一旦丧失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
行善需不需要前提
有人认为行善必须要有前提,比如社会公平啦、法制健全啦、当官带头啦、以及要有惩恶扬善的制度、机制啦等等,一句话要搞制度建设,否则是空话。一点不否认,制度建设的重要。做到了上述这一切,当然大大有利于善行的推广。我们要为此努力,但问题是你我都作不了主,一个好制度不是一、两天能建起来的。那怎么办呢?在这之前,我们都不能行善,都有理由作恶?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是需要前提的,但作为个人、自己行善不需要前提。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将来,都存在许多丑恶的现象。难道因为有丑恶,就不应善、不该善、不能善吗?人家恶,你就该恶吗?
有人坚持"善"必须从当官的作起,小老百姓不"善"犯法很快就会受到法的惩处,当官的不"善"犯了法可以换一个地方当官!有这么多的贪官污吏,这个社会怎么"善"得起来?
这是反对讲善的最主要的理由。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作为自己不能善的理由却不能成立。人家贪,与你善,有什么关系呢?人家贪,未必有好下场,陈锡同、陈良宇、陈水扁不是都遭报应了吗?人家贪,没有得到惩处,你就有理由恶了?人家贪,妨碍你孝敬父母了?妨碍你教育子女了?妨碍你善待他人了?关键还是在于,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善,善是自己应该做的,善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要以没有贪官作为善的前提,那干脆就明说,我就不想善。纵观人类历史,横看世界各国,都有贪官,那到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才讲善呢?
面对恶,怎么善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说,在存在“强奸、抢劫或剥削、压迫”的情况下,难以行善。那么,人类历史的过去和现在、以至将来都存在或不会一下消灭“强奸、抢劫或剥削、压迫”。按此推理,人类就不能行善、不该行善、不需行善了?除了作恶,就无其他选择了。这个理由成立吗?
“面对强奸、抢劫或剥削、压迫”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问题是如何反抗?“面对强奸、抢劫”,你当然应该自卫,不过法律上有不能防卫过度的规定,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不能杀死对方。尤其事后,只能求助法律,不能以恶制恶,私下打他、杀他。至于压迫、剥削,情况就更复杂。压迫,是指违法的拘禁、拷打,还是欺负、骂人。违法的,求助法律。不违法的,就得讲理。剥削,指的是打工。你不愿意,可以不去。如果去了,就应该按劳动法、按合同办。发生违法的情况,你的反抗指的是求助法律,当然正确。若以恶的办法反抗,那就可能自己违法。
面对恶,茅于轼先生讲过,有三种选择:以怨报怨、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即讲法、讲理,分清是非。我是赞成的。怨和恶在人类社会中总是存在的,不能用怨和恶对付怨和恶,否则怨怨相报、恶恶相加,这个社会就没法收拾了。一个有善意的人,就会找到正确对付怨和恶的办法。而一个恶意的人,就会以恶制恶、以怨报怨,这对社会不利,对自己也不利。
善,是讲法、讲理、讲情、讲度,是人的智慧、境界、心胸、度量、修养、方法的综合。善决不是蠢,不是无原则的逆来顺受,不是打了左脸给右脸。
当今社会,说恶,似乎天经地义;讲善,那一定是“脑袋进水了?太愚蠢了?太迂腐了?”说明这个社会,太缺善意了,反过来证明扬善的必要。一方面,政府要真正善待人民,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也有善的责任、善的义务。至少对没有“张着血盆大口要吃你”的人善吧!对父母、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曾经帮助过有恩于你的人,对需要帮助的人,都应该善吧!更不要一方面憎恨“张着血盆大口吃你”的人,另一方面也找机会“张着血盆大口吃”别人,并且睁睁有词、理所当然的以别人“张着血盆大口吃我”,我也“张着血盆大口吃他”。如今,都希望约束别人,就不想约束自己;都以政府善、别人善为前提。这个社会就只能越来越恶。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看到的。
行善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吗
有的网友把行善当作买卖做,确实很时尚。当今社会,物质利益是衡量尺度、价值标准,不带来物质利益的事是不做的,不过这是经商原则,不是行为准则。即使经商,也不是处处以物质利益为标准的。行善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物质利益无关的,比如友爱、尊敬、礼貌、宽容等,在精神上、情感上善待他人。这样做,一定受他人的喜爱。一个受人喜爱的人,就是最有幸福感的人。 一点不“亏本”,而是“大赢家”。二是与物质利益相关的,比如孝敬父母、帮助他人,前者是应尽义务,后者是支援弱者,好像不存在吃亏之理。当然,实际生活中确实有谦让而吃亏,或守规矩而没利,但很少听到由此落败、破产而绝于人生。而那些处处想占便宜的人、那些行恶取巧者似乎一时得了好处,到头来却吃了大亏。守规矩者没了收益,但避免了风险;取巧者得了好处,但承担着风险。看历史,比周围,行善者没有把自己赔进去的,而作恶者赔了自己的前途、性命则大有人在。所谓“吃亏是福”就是这个道理。做了一件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事,确实会有一种愉悦感、幸福感、成就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一个充满善意的人,一个心地宽广的人,一定精神好、身体也好。善,实在是一笔“赚钱”的买卖。不信,你做一件好事试试,比如给你母亲打一个问安的电话、写一封问安的信。这花不了多少钱、亏不了多少本!
善的价值是什么?
问得好。人就是利己,为什么要利他?人为什么追求高于个人得失的善?人类社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利己与利他的结合。人不利己,不考虑自己的生存,不从自己的生存需要出发去捕食、御寒、避害,人能活吗?人的生命能维持吗?所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类社会就不会存在。人不利他,人与人不配合、不合作、不结群,人斗得过动物吗?捕得了食、御得了寒、避得了害吗?所以,“人不为他,天诛地灭”,人类社会也不会存在。人类社会的诞生、发展、持续都依赖于利己的物质欲求与利他的道德精神。善是人类社会存在、持续的要素。今天,我们不仅要善待他人,还要善待自然。不善,人类社会就将灭亡。善难道不具有“高于个人得失的价值”?
那么,对个人来说,善的价值在哪里呢?一个人的善心、善言、善行,对他人、对社会起了好作用,这个人的善,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切曾经拥有的富贵荣华以及所谓个人得失,都是过眼烟云。而永恒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言:“世界上不能永恒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事物,同样,一个没有永恒意识的人在天空下也是没有意义的。”
什么是永恒?你的生命是短暂的,然而你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这就是永恒。父母把儿女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永恒。在危急关头,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这是永恒。把生命注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这是永恒。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是永恒。为了科学、为了艺术、为了事业,投入毕生的精力,不计名利、不计得失,这是永恒。
善,使自己的生命在时间、空间中延续、扩展。善,使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善,使自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善,自然具有了“高于个人得失的价值”。这是有善意的人、做了善事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持怀疑态度的人、不信的人不妨做一件善事试试?
该不该提倡孝道
孝是产生道德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是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的粘合剂,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但不少人反对,斥之为封建道德。尤其是主张民主、平等的年轻人不愿接受,什么时候了,还讲孝?反对孝的理由是通向专制,有人举了许多理由和例证,说明孝是封建专制的工具。这还用证明吗,不是封建专制的工具,会被封建帝皇提倡吗?曾被封建帝皇利用过,就该抛弃吗?这位先生说得对“鲜花总是和大量毒草并存”,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外国传统文化也如此。哪有干干净净可以照搬、继承的文化?你们看到了孝中孕含的封建糟粕,没有看到孝中孕藏的人的宝贵情感,就是人对父母的感恩。感恩是人爱的起点。懂得感恩,就会爱一切有恩于你的人。对今天只愿爱自己、不愿爱别人的现代人来说,用感恩父母来激发他的爱,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年轻人喜欢讲平等、独立,现在来看看实际生活中,父母同子女的关系。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依然恪守传统文化,唯恐爱不够,实行一包到底。教育费用占了家庭支出的大头。儿女结婚、生子,也要操心。但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已放弃了传统文化,不敢要求子女孝,也不奢望子女孝了。而中国子女对父母的给予,则照单全收,没有一点独立的意思,象西方人18岁后就不再向父母伸手了。相反,多多益善、总嫌不够,甚至还要编各种理由、造各种借口“诈取”、“掠夺”父母;当着向父母回报时,则强调起西方的规则,讲平等、讲独立了,推托尽孝的义务和责任。这实在叫做没有良心!父母生你、养你、爱你,你也承担一下孝的义务和责任,这不是很平等吗?其实父母给的,会大大多于子女回报的。子女只要给一点点小小的回报,父母就高兴万分,从来不要求什么平等。可是,我们的年轻人居然以平等为由拒绝回报父母。理由是,生我是父母的决定,不是我的选择。所以,养我是应该的,回报就免谈。面对这种忘恩负义,现代人就选择不生育。现在西方就是这样,怎么鼓励,也是人口增长率为负数。人类到了子女不爱父母、父母不要子女的地步,人类文明也该绝了,人连动物都不如了!
现在,孩子与家长普遍存在沟通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中价值理念的差异是主要的。一般来说,家长比较传统,孩子比较现代,所谓代沟就产生了。作为家长,今天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再学习。沟通发生困难、亲子关系紧张,主要责任在家长,这没有错。但对孩子来说,的确存在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对父母要不要感恩,今天的孩子大多持否定态度,或者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社会有责任,不倡导孝。家长更有责任,也不进行孝的教育,一味地爱与宠,使孩子成为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养成自私、自大的毛病,对父母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没有感恩的心、没有感恩的情,与家长发生矛盾时就抵触、反感、厌烦、顶撞、吵架、出走,甚至打人、残杀。从极端的例子来说,子杀父要多于父杀子,而父杀子往往是子成了十恶不赦的恶棍才下手。
父与子在价值理念上的差异,是不可能消除的。思想分歧的存在也是正常的。要改善亲子关系,并不一定要统一思想。但有一个事实,父母给了最多的爱,是人世间最大的恩人,因而要接受一个原则、一个理念,就是要知恩、记恩、感恩、报恩。这就是孝。有了这份孝心,再大的矛盾、再多的分歧,也会找到正确对待、处理的方法。
怎么理解价值多元?
多元,有各种各样的涵义。现代社会以金钱为价值尺度和成功的标志,这个一元就是错误的。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可以不同,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就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每一个人的秉赋、爱好、潜能不同,不应强迫他们去追求金钱。教授、医生、官员就不能把金钱放在第一位。一元的金钱价值观起了错误的诱导作用。从这个意义说,应该提倡价值多元。其它如文化多元、信仰多元、思想多元、理论多元都是对的,人的精神特质就是多元的。但是把多元理解为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实用主义,不承认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区分,否认行为准则、道德标准,这就错了。其实,这个多元还是一元,就是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是对的。现代社会提倡宽容,承认每一个人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自由以不损害他人为前提,人可以不追求崇高,但不能越过道德底线。用多元、自由作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极端利己主义辩护,拒绝接受善的思想、善的规范,不讲道德、否认道德。这是现在一些年轻人的思想倾向,需要加以引导。
善是当今社最迫切的选择
当前对中国人实际危害最直接、最普遍、最深刻的,是社会道德的堕落、人性善意的丧失。这使每个人身受其害。人的生活排序依次为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不善,首先侵犯人的日常生活。最近揭露的“红心鸭蛋”、“多宝鱼”掺毒事件,更加深了我的切身感受。一个人的不善,可以直接威胁许多人的健康以至生命。一个人的不善,也会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带来不幸。至于烦恼、纠葛、困惑、痛苦,往往就是人的不善所致。相比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善是每个人可以作主,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善存在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中。宏扬善的道理,让人知道善是利他,善的最大收益者却是自己,善是利他与利己的统一。而这个社会缺少讲善的道理、讲善的氛围、讲善的舆论,相反充斥着恶的借口说词。进行了善的研究,有些心得、体会、进展,就想把它贡献出来,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益、对自己也有益。       人要善待自己,珍惜生命、实现自我;
人要善待他人,尊重友爱、感恩宽容;
人要善待自然,节约资源、爱护环境。
(一)孝敬父母,知恩图报
(二)珍惜自己,热爱生命
(三)讲究礼貌,友爱他人
(四)勤奋学习,掌握方法
(五)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以上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做不到全部,也可以做部分,做不到部分,可以做其中一条。我说的善,不是一定要像雷锋、丛飞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是从最容易的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关键就是从自己做起。之所以发生你说的反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存在太高、太空、太泛、太政治化的倾向,实际上丧失了教化作用。而民众与学生被现实中的恶意、恶言、恶行所包围,善丧失了认知上的、舆论上的立脚之地。善被恶吞噬。恶成了天经地义,善倒是不正常的。我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在善与恶的交手中,为善呐喊助威,并唤起有识之士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