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抹不去港督的声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7:27

历史抹不去港督的声音

宋山寨 @ 2010/10/19 12:16 阅读(9066) 评论(20) 推荐值(502) 引用通告 分类: 温故知新

作者:许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1997年以前,港督是来自遥远的岛国不列颠,由英女王授命,负责管理香港的政府官员。老香港人对港督虽说不上感恩戴德,但是没有人会否认,香港是在历任港督,尤其是在从柏立基到彭定康这最后六任手中,从一个普通的港口晋升到世界性大都市地位。这一点历史不会忘记。

2008年香港电台庆祝开播80周年,打算与香港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一些珍贵录音。经过2年整理,《最后六任港督的声音——就职。施政。离任》一书终于出版了。作为一名80后的读者,读这本书有一个好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香港的过去。在这个“景观失忆”如此严重,几乎所有人都以为香港从来都是如此繁华的时代,知道一些香港的历史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现在到香港旅行的人大概都会觉得,香港是个很“浪费”的城市——冷气开得超低,电灯通宵达旦,街上设有直饮水……很难现象,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是个在水电资源方面非常匮乏的地方。淡水资源稀缺,以至于1963年香港遭遇开阜以来最严重的水荒时,政府不得不采取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只供水4小时的限制措施应付。当时的港督柏立基在就职演说中,把旱情提到了最高议程的位置上。英国政府租赁运水船队为香港运输来8万6千万加仑的饮用水。柏立基说:“没有一个政府会比我们租赁委聘用更大规模的运水船队。”他一边勉励香港市民“不懈地戒备,节约用水,减省至吝啬的地步”,一边积极地与北京政府商谈,争取借调珠江水供给香港。至1965年(柏立基卸任港督后的第二年),随着“东江供水系统”建成,香港才摆脱了缺水问题。

20世纪60年代,是香港经济起飞的重要酝酿期。不仅是香港,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地,都在蓄势待发,准备经历一场大变革。而此时上任的港督戴麟趾,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也透漏了英国对香港的期许与愿望。他说:“我们一定要确保香港过去数十年来的地位,继续成为一个有秩序、进步、稳定,以及给人希望的天堂,提供一个有信仰及信心的环境,让人民每日可以活在当下,而不需为昨日感到不必要的遗憾,以及为明天而感到彷徨。”其实香港在那个时候,远没有实现戴麟趾口中的那些“愿景”。彼时的香港,是一个治安差劲、秩序混乱、贪污成风,公民意识淡薄的地方。但是我们能从他的演说词里感受到一份决心。到下一任港督麦理浩上任时,港府就针对社会问题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最功勋卓著的一项,自然是妇儒皆知的廉正公署。

廉正公署新官上任三把火,横扫香港的贪污之风,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反弹情绪。1977年10月廉正公署拘捕了140名九龙区警官,2000多名警务人员因不满其做法上街示威,请求警务处长要求港府消减廉正公署的权利,激进的警员甚至冲入廉正公署总部大肆捣乱伤人。面对难以控制的局面,麦理浩于当年11月7日发表了《警员特赦令及修订警务条例》平息了暴动。具体的做法是,“不再追查1977年以前的贪污案件,已发拘捕令或案件严重的例外”。这一措施颇有成效,立刻缓和了矛盾。没过几年,香港的贪污之风即被扼杀。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全世界最廉洁的地区之一。

麦理浩在任期间,还推动了多项利民政策,如1978年的“居者有其屋”计划。该计划帮助绝大多数香港市民圆了“住房梦”。1979年“房屋委员会通过新计划,凡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可用合伙登记办法申请入住公共房屋”,这就是今日所谓“公屋”的雏形。在这些利民政策的庇护下,当第26届港督尤德就职时已经能非常自豪地说:“香港已经由一个平凡的海港发展为一个庞大而现代化的城市,足可与世界其他大城市媲美。”

尤德的继任者卫奕信,以及末任港督彭定康,他们在任期间,香港未来已经十分明晰。此时的香港,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大都市。他们的任务是维持香港的繁荣,在此基础上,为香港市民谋求福祉。彭定康在就职演说中,说了一段颇为客观而又动人的话:“香港能成为伟大的城市,并不是因地利而幸致,而是拥有珍贵无比的资产。在这个健全行政架构和法制社会中,香港市民生活、工作和共享繁荣,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干劲,不断的努力,就是香港弥足珍贵的资产。”

最后6位港督的声音,值得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