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龙: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0:10
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科学时报系列 |English |电子杂志 |邮件订阅 |RSS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中国经济的增长,重新唤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对此,有些人认为,传统文化现已“过热”。研究西哲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北大教授张祥龙却认为,自鸦片战争的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衰落。衡量文化衰落的指标是什么?如何复活传统文化?张祥龙认为,应该成立传统文化保护区,有点儿像《桃花源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区
作者:张祥龙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9-17 22:10:35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张祥龙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象学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ISCWP)会长,美国哲学学会(APA)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的信心增强了,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些兴趣。全球化的进程也刺激我们的民族主义,刺激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某些反省,像韩国人申请端午节对我们就是一个刺激。但是,为了软实力的考虑,为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和文化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复活是两回事。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衰落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年社会上炒作得比较热,有些学者很乐观,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甚至说是儒家文化复兴的世纪。有的外国学者,比如亨廷顿,他提出文明冲突理论,认为儒家是中西方文明对抗中的一方,我个人认为,其实这个理论的前提——儒家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力量——是子虚乌有的。
我的个人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自鸦片战争的一百多年以来,一直在衰落,到现在也还没有走到谷底。如何来衡量一个文化的衰落,我认为有3个指标。
第一,有没有团体来传承该文化?世界上无论哪个文化,总有一批人是在用他的全部生命在维护它,佛教与道教文化还都有团体来传承,而儒家已经没有了这种团体。
第二,适合该文化生存的社会结构如何?最适合儒家文化生存的社会结构是以农业为本的社会,尤其是“耕读传家”,更是塑造和维持中国两三千年的文化特征的源头动力,现在已经破坏得差不多了。原来历史上农村那种有机的、有文化意义的结构,像那种有家谱族谱与家规族规的家庭、家族,由儒家士绅或明或暗地引导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即使在被认为是家族传承较好的中国南方,家族还是作为原来活的单位在起作用吗?一个家族里的人死了,族田还会供养他的孩子上学、妻子生活吗?地方公益还由家族操办吗?族规还起作用吗?
第三,这个文化的基本价值和话语还活不活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儒家《四书五经》的价值与话语在目前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残存,但已经如中医药退居边缘了。举个例子,子女与父母讨论重大问题时,还用儒家的话、用儒家的价值观吗?
按照这3项指标,我个人的结论是,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不但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且现在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中国在急剧西方化,所谓全球化只不过是西方化的一个形式而已。就目前的情况来讲,我们要复活传统文化中的一大部分甚至是达到复兴应该怎么办呢?不能光是浅尝辄止,那是无济于事的。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人的思想,年轻人的兴趣、走向等等,都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还在继续流失。
建立文化保护区
建立文化特区、文化保护区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类似的。所以,可以很合理地认为,建立文化保护区对人类未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它使我们生活得更安全,更丰富。
第一,自然保护区为文化保护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我们现在都知道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珍贵的,它本身就是好的。这就是为什么要保留大熊猫、要保留湿地、要保留原始森林的原因。湿地以前有人觉得没有用,现在也在大力保护。这些对自然界物种的保护实际上是在保护人类的未来。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不知道到未来如果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到底哪个物种对人类有用。尽管袁隆平搞出了高产稻种,但也不敢把野生稻种都扔掉、都抛弃掉,越是野生的稻种越需要保护。
如果未来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大部分稻种活不下去,需要古老的基因杂交出能够抗病毒的稻种,就可以到保护下来的基因库去寻找,所以基因越多越安全、越可靠,一定要保留。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说未来发生某种大灾难,如果除了飞机还有火车、驴车以及两条腿,那就更可能活下来。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越多样就越安全。
第二,在华夏历史上,就有建立文化保护区的传统。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以后,一定要把前面推翻的王朝,或者是再前面的几个王朝的后裔好好地保护起来,分封他一个诸侯国,让他的文化在那个小地方继续传承下去。比如说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马上又把商纣王的儿子封到殷做诸侯。只有采取这种办法,新的君主才被当时的中国文化、儒者认为是一个真的新君主,真正的真命天子,否则不过是造反者,暂时的夺权者,没人承认他的合法性。
最后,建立文化保护区是我们面对人类未来危险所采取的有效手段。人类未来非常不确定,而且在我看来很危险,按照现在这样的技术发展下去,人类前景不会好。以现在的技术发展的逻辑,以后人类造出原子弹和其他恶性武器的难度大大降低。科技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也就变得越来越致命,科技这把双刃剑中致死的一面更有实质性。
有一位人类学者写了一本书,里面讲人类向外太空寻找外星文明这么多年都没有回应,他有一个很合理的推论:一旦某个星球上的生命发展到与我们的文明差不多,或稍微高级一点,能够收到电子信息,而且能够发回来,就完全能够造出足以毁灭自身的武器——他们很可能已经毁灭了自己。这就是“深邃的寂静”。
文化保护区的组织原则
文化保护区有3个组织原则,首先要继承中国古远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祖先自己的传统;第二是文化特区要走自发、自然、自治的路子;最后一个原则是通过建立保护区,目的不仅仅是复活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且要为人类的未来增添生存的可能性。
依据这样的组织原则,具体实施起来可以这样来操作,第一是需要一块生存的土地。这块土地要大到可以容纳两千人至五千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当然也有城市和商业,类似传统社会。因为涉及到土地问题,最好是选择生态环境不太好,交通不畅的边远地区,不与他人争利,比如选择西南山区或者是西北荒漠,首先要开发改造,造就出一块传统文化可以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次才是利用。
第二个是人的问题,什么人去做这个事情呢?中坚当然是真正的儒者。道教、佛教之所以没有灭亡,就是因为有专门传承、保持它们的团体,他们的庙就是他们的文化保护区,在这块土地上由宗教首领说了算。儒家也要有儒家的团体,要有真正的儒者来传承它。当然区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都有,但大家都自愿遵守特区的公约。
假如建立了这个特区,里面的社会组织方式和政治怎么办?我想首先体现的是儒家特色,要以家庭、家族为全社会的基础,组成有机的地方团体。我设想的不是乌托邦,这跟当年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不同的:我提倡的以家庭、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是人类自古就有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现在将其建立起来不过是一种回归。
至于具体的政治组织方式,儒家讲与时偕行,因为儒家认为社会不一定全部都是“进”步,也可能是“退”步。儒家自己最看中的,不是从夏代以来将政权传给自己儿子的“家天下”,而是尧舜禹式的“公天下”。所以在保护区里可以不用秦汉以来的君主制,而是用真正儒家所提倡的、孟子讲的以民为本的家族民主制。这种民主制不是一人一票,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民主制,而是应该以家庭、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
这个区的政权该怎么建立,最终还是由当时区内的儒者团体和老百姓商量着办,可以民主一些,也可以偏向精英政治一些。如果偏向家族民主,用投票的形式来决定大事,那么投票也不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一家一票。一个家里好几个意见怎么办?说明这个家治理的不好,就无权投票了,因为儒家很看重一个家长治理家庭的能力。如果是几个家庭一起投,那这个票还可以加权,比如属于一个家族的三个家庭一起投票,可算作4票或者是3.5票。
如果偏向精英政治,就要儒家团体尤其是家族领袖们来建立元老院或者是什么委员会,最好是有相互制衡的机制来掌握实权,再委任一个具体的行政长官组织行政班子。当然这种委员会的形成也会体现家族民主。总的原则是要有反馈机制(秦汉以来的君主制中也有谏议机制和科举制),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专制独裁,包括民主独裁、大公司与媒体独裁。
保护区需要传统和绿色技术
下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技术问题,在这样一个文化特区里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够保证儒家文化的传承?在保护区内用到的生产技术要有4个原则。
第一是这种生产技术一定是诉诸于人,直接可控制的。比如说手工艺,这个技术不会控制你,而是你在控制它。老子讲的能量太大的技术不能用,一旦用了这种技术就要不断地随它的逻辑发展,你就要跟着它走,被它奴役,比如现在电脑更新就颇有强迫力。
第二,这种技术不会造成总体生态恶化,所以从本质上是“绿色”的技术。
第三,有利于保持原生的儒家文化,任何不利于家庭关系、家族关系的技术一律不用。
第四,有利于达到人的最大幸福。技术是彻头彻尾地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技术服务,它存在的唯一合理性就是要能增加幸福程度,而我们的幸福与自然的“幸福”是一体的。
这样看来特区里能用什么样的技术呢?首先尽量用可再生能源,比如风、水、沼气。煤炭可少量使用(比如用于打铁、家用能源),但不可用于机器的驱动。动力以人力、畜力为主,电力只用在最必要的地方。比如说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保护区可能还要保留一台电脑或者是一台收音机。这些电器所用的电力也要依靠风力水力发电,或者用驴转着发电,或者以其他的绿色的形式获得。
如果遵守了上述保护区采用的生产技术四原则,可以设想,这里面用到的基本上是传统技术,比如手工纺织、木匠、石匠、中医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发展,在利用这些传统技术的同时,也要发展新的绿色技术,比如以不污染的方式生产自行车、制造滴灌设备、培养生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尤其是发展无毒副作用、不破坏人体自然机制的医疗技术等,所有的新技术只要符合这4个原则就可以使用。
以传统的和绿色技术进行生产,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劳动,这一定要突破传统儒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陋习。其实以前孔子说他不关心种田,儒者解释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结构,一直是以农为本,家庭家族健全,他是精英,用不着直接种田,而更关心礼乐教化机制的复兴。一旦这种机制复兴了,耕读传家才有保障。实际上儒家对种田充满了尊敬,儒者认为这个社会一定是要以农为主,商业是需要抑制的。在当今整个传统技术与农业的文化结构消失或退化的形势下,儒者关心的最重大问题之一就应该是技术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特区的生死存亡。
特区里的教育怎么办呢?当然是全面复活传统教育,但是必须辅以一些新的因素。在普遍的童蒙教育之上,有3个层次:
第一层是专门技术教育,比如说学木匠、铁匠,这是保证保护区内人们生存下去的重要技术。
第二层教育是比较高深的技艺,比如说中医、农艺、建筑技艺。
第三层,也是最高一层是儒家教育。这里的传统儒家教育必须辅以现代的科技、哲理、历史知识教育,不然不足以让保护区里的年轻人有能力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保持兴旺。
(本报记者袁建胜根据张祥龙在北京第三极书局演讲整理)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双松一楼
“踏踏实实地做好当前的事情”
匡亚明:开办“大文科”
大学教育应树立整体知识观
中国传媒大学:构建传媒特色鲜明的本科人...
大学开放必须从“心”开始
全国首期县级卫生局局长培训班在北大医学...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管理国际中心落户兰州大学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行榜遭《科学》质疑
科技部公示07年973项目经费预算初步...
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告诉你幸福的真谛
谁能科研管理双肩挑?“我就是其中之一!”
9月13日《自然》杂志精选
最新研究显示:行星“虎口脱险” 地球命...
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 本网专...
9月7日《科学》杂志精选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Today: 21984 PAGEs / 6557 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