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酒企业之道:如何做好“地头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12:51
中小酒企业之道:如何做好“地头蛇”?
( 2010年1月11日)
  “强龙不压地头蛇”,本地酒总能够比外来酒得到当地人的信任,这好像是酒行业的一大特点。不过,对于中小酒企业而言,能够很好地维护当地市场,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已经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了。

  一般而言,本地酒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地缘,本地人对本地企业大多有一种心理倾向;二是当地人脉关系好,销宣宣传等都比较方便;三是本地酒的生产工艺相对透明,容易得到当地人的信赖;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恐怕还在于本地酒企业的“历史影响”。尤其十几年的老酒厂,在当地的影响就更大了。即便三五年的新企业在当地也是个话题。也就是说在吸引眼球方面,本地酒企业不仅具有长期效应,还具有热点效应。

  要做好“地头蛇”,除了关注市场变化转却调整自身发展思路外,从以上几点中也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并且往往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之处。我们现在逐一分析一下。

  地缘,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状态。对于本地企业的关照似乎是出于一种本能,除了个别“墙内开花墙外香”式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都在地缘上得益甚多。可以说,这一天然形成不便更改的优势是最为稳固的优势。但最稳固的往往又是最薄弱的,地缘优势的危险恰恰在于一旦出问题就难以挽回。所以地方企业总是在本地或者保持低调,或者通过公关手段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

  人脉,一度被视为“生产力”。有经验的企业经营者也确实有此体会,往往自己的生意机会来自人脉关系。这一点对大企业来说也一样,只不过会表现在更加重大的方面。而对于中小企业,甚至销售问题都与人脉关系密切。外地一般酒品进入一个新市场,往往采取瞄准本地酒企业的跟进策略,其实也是迫于人脉关系的陌生。当然,现代企业营销理论和技术越来越多,有很多企业已经不再受制于人脉关系的束缚,但相对于当地企业来说,这一点却是不得不饶开的竞争点。人脉和地缘往往可以看作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都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

  实际上,有的中小酒企业在棉对市场销售良好势头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方法。我就知道有家小企业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从四川偷偷拉原酒勾兑,事情败露造成严重市场滑坡;还有家企业采取品牌买断的方式大力发展副品牌,由于操作失控,大量被买断的品牌偷偷换用更小的酒作坊的劣酒充当新品牌,结果两败俱伤。本地企业的工艺优势、质量信赖一旦打破,就难以扭转局势。

  对于新建酒企业,历史自然谈不上,但在当地的地缘、人脉和信息通明度上占据的优势,往往能够成为其立足的条件。但事实上,无论新建企业,还是老企业,或者新改制的企业,在市场上酒品牌更迭成功并倒下的变幻环境中,总希望有更大的作为,甚至侥幸一拔头筹,哪怕是昙花一现。我向来不主张企业仅仅满足于一隅市场,但对于大多企业来说,冒进比看似无志更为危险。

  但是,凭心而论,一些对于企业文化和品牌不看重的企业也有其生存之道,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在短期行为中,能够把握一瞬间的机会而谋取一把利益,也不失为一种做生意的方法。能赚一把就算一把,并不在乎长久,何必要求大家都做百年企业呢?这个观点不为专家所齿,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这却是中小酒企业的主流观念。

  如何把握住“短期赚钱”和“长期发展”的关系,这是最最现实的和受欢迎的思路。我们下一篇探讨这一问题。

马千里,马千里经济策划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总策划,曾在国内大型工业集团、生产企业和商业流通行业任职多年,1992年至1998年,在《中国纺织报》、《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河北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工作论文、报道文章200多篇,多次获得各级论文奖项; 1998年起,专攻经济策划和企业策划研究,陆续在《中国商人》、《商界》、《行为科学》、《智囊》、《大众商务》、《新视界》和《中国经营报》、《厂长经理日报》、《华夏酒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商报》、《燕赵都市报》等报刊发表策划论文300余篇。逐步形成以提升企业发展力为策划目标的“企业发展策划”理论和实际操作规范。 
主要论述有:《企业生化论》、《整体产品论》、《品牌半径说》、《论国有企业十大关系》、《中小企业诊断》、《论总董事会制》、《国企九问》、《打开富人的钱包》、《城市CI研究》等。逐渐形成了“企业发展策划”的独特策划理论,成为“企业发展策划” 的开创者和实践者,其“品牌半径”、“成本错觉” 等策划概念已经被业界广泛认可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