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21:34

什么是疾病?

2009年09月9日 in 医话 by elms

一、疾病的定义

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这个定义的内在含义在中医上叫做正不压邪,在兵法上叫做以卵击石大败而归,抗损作用不能防止致病因素的损伤,内环境紊乱,机体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这个就是病了。

二、疾病的表现
 
疾病有很多种,主要的病变有以下类型:

1、高发慢病系列

高发慢病系列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最具典型的评估组合。该系列包括了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心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肥胖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慢病是指那些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它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是目前全球性致死致残的首因,我国以慢病为主疾病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70%以上。慢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投入,还有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产出。

我国慢病流行情况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6。1%;估计中国现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与1996年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60岁以上老年人中糖尿病发病率为12%以上;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两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为8。1%,与1992年相比,超重率上升了39%,肥胖上升了97%。

高发慢病的发病率正向低龄劳动力人口倾斜,据流性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1/3的中年早逝,而造成死亡的主要杀手是慢病。慢病不仅仅是老年病,其发生正在向年轻劳动力人口转移,也损失了大批劳动力,抵消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倒退。

高发慢病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在1998年调查资料中,城市居民残障率达16。79‰(大城市达18。92‰),中重度占54。8%。而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中风、尿毒症、失明的可能性分别是3倍、4-10倍、17倍、25倍。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青年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岁时有40%发展为严重的肾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面临死亡。我国每年死于高血压并发症者在150万人以上,致残人数达百万之多。

2、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心脑痛、心肌梗死及急性死亡)。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中风,只需要几分钟。很多病人因毫无思想准备,也无预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现在全球有近四分之一人口为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所威胁,而且终其一生,可能有三分之一人的人生为心血管疾病阴影所笼罩,最后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因此,与心血管疾病的抗争不分区域、人种,已成为全人类的挑战之一。我国成人血脂异常超重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为1。6亿。中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160万;冠心病者75万,中风者150,糖尿病75万。我国每天大约有1。3—1。5万人死于各种慢性病;每24秒钟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血管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

3、消化系统系列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消化道肿瘤的首位,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排名中位于第二位;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也是消化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六位。消化道肿瘤的流行因素主要有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遗传以及胃肠道慢性病变,包括喜高盐饮食(包括腌制品)和熏制食品、长期酗酒和吸烟,以及少食新鲜蔬菜等。消化道肿瘤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性,家族遗传性因素也有所报道。

4、呼吸系统系列

在世界范围内来看,肺癌是危害最严重的癌症。在很多发达国家,肺癌在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并且仍在继续上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COPD,同时,约有500万-1000万人因患COPD而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无法自理。在过去的35年中,COPD的死亡率上升了100%。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我国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均有所提高,儿童哮喘发病率1990年为1%,2000年升至近3%。据透露,我国有2500多万人患有此病,它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减弱劳动能力的一种疾病,而且难以得到根治。

近十年来全球哮喘病发生率增加,全世界有哮喘患者3亿人,中国有3000万。哮喘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哮喘是不会传染的。哮喘也是常见的儿童慢性病之一。全世界约有1。5亿哮喘儿童患者。儿童哮喘是指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的疾病。哮喘是一种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父母有一方患哮喘,则孩子患哮喘的机会为30%,父母双方均患哮喘,则孩子患哮喘的机会可高达50%,母亲的遗传尤为明显。调查发现,哮喘患者的亲属中多有人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婴儿湿疹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5、肿瘤系列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机体总会不断地有少量癌症细胞形成,但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及时发现并予以歼灭,从而并不会发展成为癌。但如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那就有可能促发癌症发生。癌症目前已成为人类继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二大死因。由于目前并无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因此预防癌症的发生成了战胜癌症最有效的途径。

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是胃癌。男性癌症的前6位是:胃、肺、结肠或直肠、口腔或咽部、前列腺与食管。女性癌症的前6位是:乳腺、宫颈、胃、结肠或直肠、肺与口腔或咽部。这些部位的癌症与白血病、肝癌、膀胱癌和淋巴瘤等共占到所有癌症的75%。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生的各种恶性肿瘤大约150万人,死亡约130万人,大约占死亡总人数的18%。按这个死亡水平计算,全国每一分钟就有2-5人死于癌症,每天将有3600人被癌症夺走生命。

通常认为的肿瘤发生的原因如下:

a、年龄增长引起的代谢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各种器官的细胞容易出现异常的生长,而发展成为肿瘤。
b、内分泌功能失调,如更年期妇女的卵巢排卵功能衰退,卵巢不排卵,就不能分泌大量孕激素,体内的雌激素如无孕激素对抗,也可使已经存在的子宫肌瘤和乳腺肿瘤的生长速度加快,甚至诱发某些肿瘤。
c、慢性刺激或肿瘤质变:有些方面的慢性刺激是造成肿瘤的因素。当这种刺激长年累月地继续存在,一直没有消除就易促发肿瘤,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肿瘤到老年才出现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些良性肿瘤在年轻时就存在,由于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而未进行治疗,但随着时间的迁延,肿瘤会由良性变为恶性。

6、心理健康系列

心理健康系列主要有偏头痛和抑郁症。偏头痛是最重要和常见的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对于那些饱受偏头痛困扰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存在患心脏病的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偏头痛是脑血管病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抑郁症是以精神低落、思维活动减慢、语言动作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除具有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外,甚至有悲观厌世及自杀企图和行为。抑郁不是悲伤,是顽固的绝望感。部分患者会出现幻觉和妄想。

7、更年期妇女系列

女性由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称为更年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合成与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日趋减少,植物神经调节功能渐失平衡,各个器官、神经系统的衰老等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的改变。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更年期出现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紊乱为主的症候群。除了常见的潮热、心悸、消化道功能失调外,还会出现心烦意乱、精神压抑等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偏头痛、焦虑、失眠、抑郁、多疑、悲观等。

更年期使某些妇女的抑郁症状格外严重。精神病学家称,人生总会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通常这些情绪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消失。更年期抑郁症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生活和躯体状况。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自身普遍存在,而且与许多其它精神障碍、躯体疾病、特别是社会和外部环境因素有关。贫穷、失业、婚姻与家庭不和睦、年老和伤残等情况均可诱发抑郁。据报道女性进入更年期,约有46%的人罹患本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更年期使某些妇女的抑郁症状格外严重,除伴有悲观、焦虑心理,另外约有10-15%抑郁症患者因自杀而结束生命,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8、老年疾病系列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21世纪我国人口必然是低生育、高寿命、人口负增长。中国老龄化的特点:老龄人口绝对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和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未富先老”。人口高龄化加剧的结果,在未来20年,人口还将以3%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4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是现在的8-10倍,其数量为1亿以上。根据美国学者Torrey(1992)基于调查数据的估计,平均每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照料与医疗成本开支等于65-74岁老人的14。4倍,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

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得知,65岁以上老人各种疾病为:白内障占有68。4%糖尿病占4。5%,60-90%老人均有老人骨质疏松,老年痴呆1。5%-3%。WHO认为世界上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至少为15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对中老年人健康仍是最大的杀手,80岁以上的老人1/3死于冠心病的发作,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在65岁以上。高血压虽然可以出现在任一年龄段,但55岁以上人群50%以上患高血压,55岁以上的人血循环中的胆固醇量高于年轻人。据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的专家预测:今后10年,我国中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男性将增加26%,女性增加19%。脑卒中发病率增加更多,男性是42%,女性是13%。我国恶性肿瘤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8。15岁,其中男性为57。71岁,女性为58。75岁。60岁以上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率迅速上升。恶性肿瘤在人群的分布,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其性别之比为1。68:1,60岁以后基本为2:1,说明恶性肿瘤对男性老年人有更大的威胁。

人口老化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老年人和中青年人的收入、生活水平就会拉开,代际思想和生活习惯的鸿沟也会扩大,代际分居会更为普遍,老年人独居和老两口居势必剧增。一部分老年人传统思想和生活习惯与急剧变化的社会常常格格不入。老年人精神压力的主要来源,除了退休后生活及经济的改变外,还有亲人或好友病故,身体机能退化和长期患病,担心不能够独立处理日常生活等。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许多老年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产生孤独感、忧郁感和各种心理障碍,诱发或加重更多的老年性疾病。

许多所谓的“正常老人”,已经出现令人忧虑的生理变化,如血压。血糖升高、腰围增粗,虽然症状轻微,但往往潜伏着重大疾病倾向。如果他们属于精神紧张型的,情况会更糟糕。把这些所谓的“正常”看成是无害的、没有风险的是不对的,因为小小的变化就可以致病。如“老年人假性糖尿病”,不论它是否发展成典型糖尿病,血糖越高,患中风、冠心病危险倾向就越大。许多属于“正常”类的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其实很弱,但他们尚未达到确诊生病的下限,但不可低估他们脆弱体质和高危倾向,更主要的是自己仍然未意识到已经站在生病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