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千龙原创--“十一五”全市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达6400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38:02
千龙网10月19日讯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以筹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预计6400亿元左右,比“十五”期间完成投资2260亿元增长1.83倍。

    “十一五”期间,一大批交通、水资源、能源及环境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城市功能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建成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及亚洲最大火车站

  “十一五”期间,本市完成首都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T3航站楼,首都机场旅客吞吐能力提高1倍,达到7600万人次/年。2009年旅客实际吞吐量达到6535万人次,排名跃升为世界第二。

  全面拉开高速铁路时代的序幕。建成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北京南站。建成全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石客运专线。

2010年底地铁将达到14条总里程达到336公里

  “十一五”期间,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相继建成地铁4号线等10条线路,到2010年年底,轨道交通通车运营线路达到14条总里程达到336公里,是2005年114公里的近3倍。

  高速路织就八成。六环路高速、京承高速三期等7条高速先后建成通车,新通车里程372公里,累计通车线路16条通车里程920公里,占城市总体规划1080公里的85%。提前两年实现了“区区通高速”的“十一五”规划目标。

  中心城区路网进一步完善。蒲黄榆路、阜石路等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车,新增里程36公里,累计达到262公里。一批城市主干路建成通车,全市主干路通车里程达到805公里。累计建成次干路和支路3264公里,路网集散能力进一步提高。

  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安立路、朝阳路两条大容量快速公交,新增通车里程37公里。相继建成一亩园等4个客运交通枢纽,公共交通换乘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村村通公交”工程全面完成,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全覆盖。

  新城道路交通网初步形成。实现新城至中心城联络通道21条587公里,新城之间联络通道12条692公里。新城建成区路网系统基本完善,新城拓展区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有力支撑了新城的建设和发展。

  郊区路网系统不断完善。国道111一期等一批郊区骨干道路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公路里程6059公里,市域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2万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油路”的规划目标。

  城市交通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先后实施智能交通一、二期工程,全面启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三期工程,大幅提高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五环内道路覆盖率达到40%。

以4.47%较低的能耗增长支撑了11.3%的经济增长

  2009年本市能源消费总量6577万吨标准煤,仅次于上海,为国内第二大能源消费城市。“十一五”期间,本市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以4.47%较低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同期11.3%的经济增长。

  “十一五”期间,通过推进实施城区供热锅炉“煤改气”、文保区平房居民“煤改清洁能源”和新城供热资源集中整合等结构调整措施,本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天然气、电力等优质清洁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68%。太阳能、地温能、生物质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左右。

  “十一五”期间,本市建成500千伏双环网及6个220千伏环网系统,全市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95%。风电发电、生物质发电实现零的突破。

  全市天然气利用逐年快速增长,2009年年使用量达到64.48亿立方米,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为11.7%,比2005年提高5.3个百分点。居民天然气气化率不断提高,达到71.8%,比2005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建成六环路天然气一期等主干管网及输配管线工程,初步形成覆盖城区、辐射新城的燃气骨干网架。

  供热资源整合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累计完成1.6万余台燃煤锅炉和16万户文保区平房居民小煤炉清洁能源改造;累计拆除郊区分散燃煤锅炉房670座,开工建设30座新城集中供热中心,新增供热能力4000万平方米,供热效率提高20%。2009年全市清洁能源供热比例提高到64%,基本形成以热电联产、燃气和燃煤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城市供热格局。

  节能减排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实施“以退促降”,全面推进各领域节能减排,首钢、焦化厂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现调整退出。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连续四年超过5%,“十一五”前四年累计下降23.34%,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能源安居惠民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在全国率先启动惠及65万户城乡居民的能源安居工程。促进了农村用能水平提高和农民用能观念转变,建成一批“绿色燃气”、“阳光浴室”和“送气下乡”工程。

在全国率先基本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十一五”期间,本市强化开源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建成南水北调京石段和三厂一线市内配套工程,实现京石段应急调水目标,累计调水5亿立方米。扩建怀柔、张坊2处应急水源,改善了应急水源地取水能力,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重点镇全部实现集中供水。145万郊区农民实现安全饮水,率先全国基本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再生水成为全市第二大水源。率先全国全面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建成了卢沟桥再生水厂,启动了清河等7座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推动污水变资源。建成了14座新城再生水厂,实现了每座新城“至少建设一座高品质再生水厂”目标。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6.5亿立方米,超过地表水供水量,成为保障工业、环境和农业用水的全市第二大水源。

  节约用水取得显著成效。完成城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加大居民用水器具推广力度,综合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水价调整等措施压缩用水总量,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本市用水效率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51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33立方米,下降近4成。

  水环境治理取得新突破。建成北苑污水处理厂和14座新城再生水厂,加大城市管网改造力度,完善城市排水管网,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中心城污水处理率从2005年的70%提高到95%,新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实施了城市河湖水系治理工程,中心城区市属骨干河道和奥运场馆周边水系实现生态治理。建成了引温入潮工程,本市首次实现跨流域调水,每年将3800万立方米水资源输送到顺义新城和潮白河,恢复了潮白河顺义新城段300万平方米水面。

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2%提高到45%

  “十一五”期间,本市积极推进城市绿地由单一的生态功能向休闲功能转变。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2%提高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2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城市森林面积大规模增加,城市森林体系逐步构建。

  启动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启动11处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新增城市森林面积约10.7万亩,新城环境品质大幅提升。

  郊野公园环基本形成。实施第一道绿隔郊野公园建设,新增郊野公园48处,共3.9万亩,基本建成沿东北五环和西南四环的郊野公园环。

  建设城市休闲公园。选择空间集中、规模较大的城市代征绿地建设开放式的城市休闲公园,满足市民就近享受生态休闲的需求,全市共建设城市休闲森林公园6处约33公顷。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十一五”期间,本市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缓解政府当期投资压力,有效控制投资成本。出台《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积极采用BT模式建成轨道交通奥运支线、亦庄线,利用PPP模式建成轨道交通4号线。

  稳步推进贷款银行招标工作。累计完成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供水、供热、电力等领域共25个项目贷款银行招标工作,涉及项目贷款1373亿元,初步测算可节约融资成本170亿元,实现了银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