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与误解的土壤污染:广州土壤污染现状与治理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9:54
被忽略与误解的土壤污染:广州土壤污染现状与治理调查■土壤污染不同于水污染等问题,肉眼看不见易被忽略

  ■缺乏全面确切数据,公众普遍存在对土壤污染的误解

  ■由于维权意识增强,土壤污染引发矛盾可能越来越多

  ■土壤保护有关法规或明年颁布,原则上谁污染谁治理

  一切都在低调中进行,他们就像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严格按照网格化的方式,遍采广东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化验。

  这种行动已经进行了八年,目的是为了摸清广东的土壤环境质量家底,污染状况到底是否有传说中的那么严重。

  著名土壤专家、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万洪富是这支特殊部队的“司令”,由于签署了有关协议,并不便透露广东土壤污染问题的更详细数据。

  但他表示,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公众与政府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忽略,另一方面却是公众与政府对广东的土壤污染问题存在着误解。

  “珠三角土壤污染很严重,这种说法并不成立,珠三角主要是点状土壤污染,你难以找到一块几十亩大的片状污染土地,所以危害到底有多大,尚不得而知。”

  “真正污染严重的地方并不在珠三角,而是全省大大小小3000多个矿山周围的污染土地,才是最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个搬迁企业原址污染问题,比如电镀厂、农药厂等。此类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一直被忽视。

  而在污染的治理方面,广州市斥巨资修复备受关注的广氮社区的污染地块值得鼓励。

  “中毒”的土壤

  站在韶关大宝山矿区高高的拦泥坝前,你会感觉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一个硕大泥黄色大水库横在你的眼前,这是一湖镉含量超标16倍的“毒水”,源源不断流向下游的“毒水”严重污染着下游的土地。

  关于镉的危害性,通过著名的北江镉污染与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公众应该有所了解。

  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自来水或地表水,并用受镉污染的水进行灌溉(特别是稻谷),会致使镉在体内蓄积,造成肾损伤,进而导致骨软化症,周身疼痛,称为“痛痛病”。

  此外,慢性镉中毒对人体生育能力也有所影响,它会严重损伤Y因子,使出生的婴儿多为女性。

  大宝山矿是一座大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1969年开矿,20世纪70年代初大规模采矿、洗矿。

  30余年的污水灌溉造成新江、翁城2个镇10个村的土壤污染,受害人口13000多人,稻田10000余亩,鱼塘1000余亩。造成粮食减产,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引起皮肤病、肾结石、肝癌等病高发。

  甚至有科学家告诉记者,曾在该村发现一例疑似“痛痛病”病人,但有关方面最后认为病人患的是关节炎。

  大宝山矿区的上坝村老百姓就是因为长年吃了镉严重超标的“毒菜”与“毒大米”,很多村民年纪轻轻就死去,成为著名的“癌症村”。

  何晓月(化名)是上坝村的村民,他家也有亲人死于癌症,他苦笑着给记者讲了一个“段子”:大宝山流下的水中,连生命力最强的福寿螺都找不到,村民有说要感谢大宝山,因为正是这些污水,造成了他们连除草剂和灭螺剂都不用买。

  “严重的是,广东像大宝山这样的矿区大大小小有3000个,这些矿区周围的土地都有不同程度地被污染的现场,有的情况同样非常严重。”最熟悉广东土壤情况的万洪富说起此事颇感痛心。

  “但具体有多少亩这样的土地被污染,目前还没能说得清楚,但我估计此类土壤的污染面积非常大,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惠州市的龙门茶排铅锌矿从1995年下半年起,先后有16家个体和私营企业经申请领了采矿许可证后,在该矿区进行采矿活动。

  虽然由于无序开采等原因,现在的茶排铅锌矿已经被封停,但矿山多年开采所造成的污染并没有随矿山的封停而消失。

  “这些水稻亩产只有300来斤。”7月中旬,在污染严重的山沟村小组(化名),一位村民指着一块尚未收割的水稻告诉记者。记者发现,这块水稻不仅稻杆矮小,结穗也不及正常稻穗的一半。然而,这样的农田,还不是茶排矿区污染最严重的。

  沿着一条狭小的溪流向矿山走去,记者发现溪流两边的水稻逐渐减少,果树和桉树不断增加,离矿山最近的大片农田里由于抛荒多年,田里长满了一尺来长的荒草。

  事实上,作物减产仅是当地村民担心的一件事情,另一个村民关注的事情就是食品安全。

  “别人一听我是山沟的,菜都不买我的。”罗女士是山沟村的一位村民,也常卖一些蔬菜补贴家用,提起自己的经历,罗女士除了尴尬以外,更多的是担忧,“这些菜能不能吃?”

  据了解,整个山沟村小组就有200多亩土地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整个茶排片区的8个村小组共有近千亩土地受污染。

  而汕头莲花山钨矿区的老百姓是很“聪明”的,他们一般不吃自己在污染的土地上种出的蔬菜和大米,而是把这些大米和蔬菜运到其他地方卖掉。

  所以,与大宝山相反,莲花山虽然污染严重但后果不十分严重。

  被忽略的污染

  广东省此前在对179个保护监测点近8.4万公顷农田的监测中,发现稻田重金属超标率高达70.9%。一些重金属污染区,土地根本长不出蔬菜和粮食,原来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在超标的重金属作用下,被毒死。

  就全国而言,土壤污染也正呈加剧趋势。据已经略显落后的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危害如此之大,面积如此之广,但长期以来,土壤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守土有责长期都是一个弱势问题。

  长时间以来提到环境保护,则言必称为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而土壤污染已经没有被提到“突出问题”、“难点问题”的位置。

  即使是在“放心菜”、“无公害食品”等与土壤密切相关的各种民心工程建设中,残留农药超标等问题往往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对土壤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似乎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

  “事实上,就是在土壤污染最严重的上坝村,土壤污染问题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土壤专家告诉记者,这个村的村民因为贫穷等原因,依然在吃着镉含量严重超标的大米。

  “广东地区农田的镉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南方水稻产区处于酸性土壤环境,镉污染扩展十分突出。但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有关的稻米检测机制,大量的‘镉米’流向了市民的餐桌。”长年在上坝村进行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的土壤专家陈能场博士认为,南方水稻生产中必须正视稻米中镉的问题。

  土壤污染问题的“弱势”,跟其隐蔽性和滞后性有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人们可以发现变色、异味等,通过感官就能发现。

  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

  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水俣病”(受害的主要器官为大脑皮质,主要症状有隧道视野、运动失调震颤、语言障碍等)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同样是致力于土壤污染问题研究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李芳柏研究员认为,由于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忽略,广东对土壤污染治理的研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20年。

  “我估计对土壤污染的真正重视,可能要到‘十二五’的时候,可能还要等5-10年。”

  “环境保护不能只盯着蓝天白云而忽略了脚下的大地。”万洪富认为,目前,土壤污染对民众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危害已经显现。被误解的污染

  事实上,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从2005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全国土壤现状调查。计划用3年的时间摸清土壤的家底。据介绍,这项调查耗资近10亿元。

  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最近透露,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区、市)完成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获得了近300万个有效调查数据。

  遗憾的是,最终调查结果并未能如原来预计的那样在2008年年底出炉。迄今仍然秘而不宣。

  有熟悉内情的人士预计,调查结果不可能很严重,但也不可能不严重。

  话语模棱两可的背后代表的正是一种对土壤污染的误解。

  此前有广东媒体报道了万洪富对珠三角地区的土壤污染调查结果,并称珠三角地区有40%的农田菜地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

  “实际情况是,我们的采样点中有40%的点有问题,并不是说珠三角真的有40%的土地有问题。”万洪富说起此事有些气愤,“我敢负责任地告诉你,珠三角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点状污染,你难以找到一块几十亩大的片状污染土地,所以危害并不很大!”

  万承认当时的操作有点不科学:“而且当时我们在土壤采样上,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比如,我们更多的是采了污染相对严重地区的样。”

  他认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土地用途来解决珠三角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所以公众大可不必为珠三角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而恐慌。

  李芳柏也分析道,说珠三角土地“被污染”不准确,准确说应该是“超标”,比如说,在1000个采样点里,有重金属超标的在35%-40%。老百姓一般认为,超标就是污染,但实际上超标与污染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而且,即使土壤中重金属高检出量,也并不意味着高风险。例如广州某区的土壤采样中发现汞含量明显超过二级标准值,但经调查,这一地区呈现出来的汞风险并不高。类似的,虽然珠三角地区土壤镍含量比较高,但同样没有显露出高风险。

  “对于土壤污染,公众与媒体也不能道听途说。”万洪富举广州广氮社区土壤的污染问题为例。有专家说,这块地已经被严重污染,要治理污染后才能盖房子住人。而治理费用需上亿元。

  “一个生产氮肥的企业怎么可能产生这么严重的土壤污染?”万洪富认为,这个广氮的重金属污染被放大了。因为这个社区是基于原有国家标准来评价的,这个标准是以农业生产的标准来评价的,广氮社区种菜当然是不行的,但盖房子是没有问题的。

  据了解,1995年国家曾颁布土壤质量环境标准,但专家认为该标准过分强调统一,并不能满足我国土壤多样化特点。

  同时,该标准中对铅的临界含量定值偏高,国外研究表明,土壤铅大于100mg/kg时,儿童血铅大于15ug/100ml,而我国标准则将铅定为250~350mg/kg,难以保障儿童健康。

  另外,标准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太少,仅有“六六六”和DDT两种,事实上,这两种农药于1983年已停产,对土壤危害程度越来越小,可其他新型的污染物并没有随之补充进来。

  万洪富曾参与新标准制定的讨论,他透露,新标准中就将有关于盖房子的土地污染标准。旧标准主要是农业用地标准,而新标准分为居住、商业、工业用地和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等方面的标准。

  “土壤、大气、水等环境受到污染,最终检验其危害的是两个指标:它是否影响了人体健康;它是否破坏了生态。”

  但这一重新修订的土壤污染标准,迄今仍未公布实施。

  (南方农村报记者李秀林亦有贡献)

  “毒数字”

  韶关大宝山矿区水库水体镉含量超标16倍,全省3000多个矿山周围的污染土地令人关注。广东此前在对179个保护监测点近8.4万公顷农田的监测中,发现稻田重金属超标率高达70.9%,而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还能修复吗?

  还是在上坝村,站在已经试验了五年的试验田前,陈能场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仔细观察对比着各种用来吸附土壤中重金属的水稻长势,他最喜欢的是其中一种名叫“长香粳”的水稻,这种水稻对土壤中的镉具有超强吸附功能。

  目前,陈能场已摸索出了一套修复植物轮作技术,通过边生产边修复,最终达到粮食安全和完全修复的生态安全。

  但陈对这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推广使用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我个人自己很想为农民做点事,但经费短缺,很多研究无法开展。更谈不上推广应用了!”

  而且这一技术的推广也存在很多难点。比如,观念的问题。以这项技术为基础的种植活动首先在成本上就有所增加。成本的增加对农民而言是非常不划算的。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一些植物基本上失去使用价值,如利用稻米修复土壤时稻米吸附大量的重金属后则不能食用,这样在无形中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国内一些学者开展的土壤修复试验难以深度推进。目前广东省都没有实质意义的土壤修复工程启动,哪怕是在最有钱的广州等城市地区。

  李芳柏受广东省环保厅委托在汕头莲花山钨矿区搞土壤污染修复试验已有三年多。

  李芳柏的思路是采取措施抑制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从而降低污染风险,实现粮食安全生产。

  沿着这条思路,他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一种植物叶面喷施剂,蔬菜喷洒了这种药物,重金属吸收可减少30%以上,稻米甚至可以减少50%以上,即使是在污染严重的莲花山地区,多数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可实现达标。

  这种技术经获得国家专利,市场推广前景看好。“只是现在成本还相对较高,如果能降低到每亩成本15块钱,估计市场就很大了。”李芳柏对自己的专利技术很自信。

  也有的科学家在想着能不能在矿山开采环节就控制重金属对水和土壤的污染,这种叫矿山的清洁生产技术。

  市场上,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关于土壤修复的方式,甚至连把土壤直接换掉也算一种方法,叫客土法。

  “我觉得无论是哪种办法,归根结底还是谁来出钱的问题!”长期致力于土壤调查与修复的万洪富总结认为,当前无论是广东还是全国,并未有法律明确规定土壤修复的责任,而没有责任人自然也就谈不上谁来出钱修复污染土壤的问题。

  “更何况,现在相当多的干部和企业在追求GDP、追求效益,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认识。”

  龙门茶排铅锌矿的治理目前还是个“例外”,当地政府就是采取了经济手段,让开矿者给予当地的受害农民一定的经济补偿,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进行搬迁。

  当地为确保新一轮矿山开采减少污染,茶排矿区严禁在矿山进行洗矿。同时,开矿者对原矿坑进行填埋的同时,还计划对原开采明塘积水污染及其周边地表污染源进行整治,并在年底在荒地上种树或铺上草皮。

  “我还是很期待国家能立法把这种修复责任明确下来。”谈及期待中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万洪富希望能尽快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谁污染谁出钱修复”的国际惯例。

  关于这一点,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赵其国27日在广州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有关污染土壤治理保护的系列法律法规明年年初有望通过颁布。将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如果真是如此,这意味着,我国土壤污染整治进了一大步,当然相关污染企业的污染成本也将大大增加。

  也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警告,就像水污染与大气污染一样,随着公众土壤维权意识的增强,利益诉求的明确,由土壤污染引发的矛盾冲突可能会越来越多。

  教你怎么吃菜

  “西洋菜真的更容易吸附重金属吗,是不是不要吃?”

  “我的建议就是什么都要吃一点,什么都不能多吃。”万洪富认为,混着吃各种蔬菜,吃不同地方的蔬菜和粮食是规避重金属等污染的主要办法。

  绝大多数种类的污染物,都可以被各种植物吸收,然后进一步进入人体。因此可以说,一个区域土壤中如果存在某一种污染物,它总是可能通过各种生物途径进入人体。

  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消费量较大的几种蔬菜,尤其是叶菜和根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大多数城市近郊耕地生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因为硝酸盐容易溶解,我们可采取用开水烫一下的方式来处理。”万洪富透露,我们要尽量少吃凉拌菜,特别是沙拉类的食物要少吃。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不同种类的污染物的吸收量不同,比如生菜、蘑菇里面容易富集镉。”

  ■南方日报记者胡念飞谢庆裕实习生汤凯峰广州韶关惠州报道

  统筹:郎国华胡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