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国医大师”养生法则:精神愉快 适量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18:09
         
  朱良春是2009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首批30位“国医大师”之一。他对本刊记者说,作为一名医生,他有责任告诉公众该如何养生保健。

  一喝70年的“养生粥”

  朱良春有一碗喝了70年的“养生粥”。

 在他看来,真正的养生法则“一定是平实的、要靠坚持的,绝不会颠覆常识,也没有捷径可走。”

 据他回忆,在上世纪30年代末,他随老师章次公在上海行医,彼时霍乱横行,师徒日夜操劳,渐觉体力不支,人也逐渐消瘦。“母亲知道后,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用黄芪浸泡过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煮40分钟,再放入枸杞煮10分钟,煮出来的粥不仅味美,而且能抗疲劳、强体力,我记得吃了几个月后,精神开始好转,不再感觉疲劳,这个习惯就保持下来,到现在还坚持每天喝上一碗。”

  朱良春解释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而有清热解毒功效的绿豆是入心经的、带点苦味的莲子也正好能够清心养心;肝藏血,肝经气血充足则体力强健,枸杞是补肝佳品;脾主运化,承担消化吸收功能,红枣、薏仁、扁豆都是健脾的,并有防病抗癌的作用;肺主气,肺气足了才会生机旺盛,薏仁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非常好;肾藏精,莲子、薏仁、枸杞都对肾有补益作用。“这几样东西合在一起能滋补、调和五脏,使正气充足、精力、体力旺盛,再加上大补元气的黄芪,食疗效果非常好,而且这个粥方非常便宜,普通老百姓都能够消费。”
 “养生没有捷径”

  在他看来,维护健康没有秘诀,就是精神愉快、适量运动、勤于动脑、作息规律、饮食平衡5条,“这5条说来都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能持之以恒的很少。”

  朱良春认为,情绪困扰是百病之源,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冲动、暴怒等情绪波动、失衡,容易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是强烈的“促癌剂”、心脏病的“触发器”、胃肠病的“腐蚀剂”等。“我常说乐则长寿,神安延年,我想这个道理大家一听就懂,但是不是真的能把得失看淡、把名利看开,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尽量不懊恼、不烦躁,不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呢?”

  朱良春强调运动,因为“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他经常看到居所附近有老年人锻炼,但他从来不去,“一方面是因为我有点懒,另一方面也是怕浪费时间。但不动肯定是不行的,我的办法是,每天晚上站着收看新闻联播,一边看一边活动四肢,手臂来回摆动,有点像打太极拳,腿则下沉、弯曲,呈半蹲姿势,这样5分钟就能感觉身体变热,十来分钟就觉得微有汗意,这时我就不动了,慢慢放松。我认为运动一定要适量,贵在坚持。”

  朱良春坚持“每日必有一得”。“我没什么嗜好,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要回顾自己今天有没有什么新的知识和体会,如果没有,我一定要去翻书看报,直到发现哪个观点特别好、哪句话特别精彩,我才能酣然入睡。这个习惯我已经养成很多年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填补,让我不会感觉自己精神空虚,从而心安理得地入眠。”

  “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符合人体规律的。中医认为,白天是阳,晚上是阴,白天要活动,晚上要休息,如果长期该活动时不活动、该休息时不休息,就会导致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失衡、气血混乱,伤害自身健康。”朱良春感慨地说,现代人经常熬夜,但无论如何,要争取在夜里11点前睡觉。“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阴阳交接的时候,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时,是最好的睡眠时间,如果连续熬夜,就会损耗人体阳气,即使你第二天睡到10点也不容易补回来。”

  在饮食方面,朱良春讲究“节食可去病”,即饮食一定要合理搭配并有所节制。“宴请一般多是肥甘厚重的美食,我是不太参加的,实在推辞不掉,也尽量以素食为主,肥腻少吃一点。”

  朱良春表示,现代人开着车、坐着电梯去健身房锻炼,胡吃海塞后再寻觅各种保健品、减肥药,或是以减压的名义在歌舞厅、酒吧等地流连到深夜等,“这都是不足取的。”

  在朱良春看来,真正的养生法则必然是平淡的、朴实的,但又是需要坚持的。“养生没有捷径,健康也不可能一朝一夕获得,全靠自己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在上世纪50年代,朱良春恪守章太炎“下问铃串、不贵儒医”的教诲,不断发掘搜集民间验方。“只要听说哪里有治疗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我都要登门拜访,把那些‘土医生’请进医院,让他们发挥一技之长。”

  于是,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季德胜、专治淋巴结核的“邋遢先生”陈照、专医肺脓肿的农民成云龙,在朱良春的帮助下考察药理、观察疗效,整理出季德胜蛇药、瘰疬拔核汤、金荞麦口服液等特效药,季德胜、陈照也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成云龙则获评1989年江苏省十佳新闻人物。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南通“三枝花”的故事。

  朱良春在攻克顽症痼疾方面颇有建树。

  他研制的“益肾蠲痹丸”,在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获得新药证书,至今仍是国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调节免疫功能,并对骨质破坏有修复作用的中成药。“中国传统医学真了不起,这是我看到的最杰出的奇迹!”诺贝尔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原主席诺罗顿斯·强对此评论道,“它纠正了类风关骨质破坏不能修复的错误认识。”

  此外,善用虫类药的朱良春还探索出一些新方,如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复肝丸”,治疗慢支、肺气肿的“咳喘胶囊”,治疗慢性痢疾、肠炎的“仙桔汤”,治疗痛风的“痛风冲剂”等,皆有不俗疗效。

  朱良春著作甚多,且肯将处方公之于众。以朱良春相赠的16开、第4次印刷的《朱良春医集》看,503页的篇幅中,大半涉及处方,方便同道对症下药。朱良春说:“我一贯主张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我一个人力量有限,如果多一些医生使用我的方法,就可以救治更多的患者。”

  朱良春:俗话说“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我在1942年就曾办过只有几页篇幅的《民间医药月刊》,旨在收集民间单方、秘方加以传播。在上世纪50年代,我先后采访、发掘季德胜、陈照、成云龙三位土专家的经验,也是因为我知道,这几位民间医生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有一技之长,针对特定疾病确能解决问题。

   朱良春:叫嚣“取消中医”的人,他们对中医不是完全了解,或者说不是真正了解,而是用现代医学的眼光去审视中医,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医最终要靠疗效说话,这才是以理服人。但现在不少从业者,由于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盲目崇拜西方医学,身在宝山却不能识宝,长此以往,中医危矣。

  《瞭望》:你对中医最忧虑的是什么?

  朱良春:其一,很多中医院西化严重,中医大夫不开中药开西药,中药渐渐成为点缀;其二,中医教育目前五成的内容是西医的,导致教出来的学生不中不西,长期下去,中医会后继乏人、后继乏术,中医就真正危险了;其三,药材不地道、炮制不如法,导致中药质量日渐下降、有效成分不断降低,中药是中医战胜疾病的武器,这是马虎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