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井底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1:53

 

---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有感

本科自考刚刚完成,于是静下心来整理了一下工作以来的所有荣誉和奖证,发现还真不少。其中令我最有感触和引以自豪的是近三年来发表在省级刊物上的三篇教学论文。同事的赞许和肯定,使我不禁有些飘飘然:看来,我确实有点厉害!?
  为了在教育教学方面充实一下自己,周日我径自逛了众多书店,在不经意间看到并买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大约一周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才发现这次我真的中“奖”了------买对书啦。同行们对学生深深的爱和他们借助网络成长进步的经历,给我以久久未有的强烈的心理震憾和冲击,而且将我先前的飘飘然打得“遍体鳞伤”:原来我是那么的渺小,我甚至是一只十足可怜的井底蛙。
刚刚合上书本,从未有过的冲动涌上了我的心头:应该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好把如此优秀的书籍推介给更多的教师朋友,因为直觉告诉我,许多像我一样徘徊在理想和现实十字路口的一线教师非常需要这样真实、朴素的教育故事的熏染,需要这样的成长足迹的指引,需要这样的震憾和精神冲击,或坚定自己成长的信心,或重唤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投入!
E网情深,铸就亮丽风景
    周萍老师喜欢这样一句话: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但如果网络是一朵花,我愿意为她停留。因为这朵花让我懂得了欣赏,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啊,他们发掘着网络的共享性,以此为平台,结识了朋友,拜了师,学了艺,让爱的教育通过网络流传,让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他们突破了网络的虚拟,天各一方的志同道合者聚在了一起,不仅是虚拟的朋友,更是相知的伙伴。他们用爱心和感悟铸就了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背后,还有那“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不为金堂玉马登高第,只愿高山流水有知音”的脱俗观念和积极态度,终于,他们耐住了寂寞,做出了特色,纷纷做了著名教育论坛的版主,发表、获奖论文数十、数百计,有的甚至还出版了教育专著。
  同行们的那份成功、执着和追求一下子将我打回了原形:我是何等的鄙薄!眼前的我,尽管已脱离了众多信息技术论坛上所见闻的载道怨声,但仍与魏智渊老师的那种强者风范相距甚远:真正的强者是不抱怨的,命运把他扔到天空,他就做鹰;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虽然我的专业就是信息技术,然而对于网络的认识和应用,却仍然停留在搜索信息、下载资料的层面。相比之下,显然缺乏同行们的高涨热情以及深入、持久的教育教学交流。虽然我也取得了那些算不上成绩的成绩,但我在别人的一声喝彩瞬间即刻滋滋生喜,生出那么多无缘无故的优越感而止步不前。我甚至有些怀疑起自己,我还是不是那个心中充满朝气,喜欢独立思考并有所追求的我?
    是的,我需要思考,我更需要交流,网上虚拟大环境中的交流,那是志同道合者间的思想接触和火花碰撞。我需要振作和奋起,在自己的领域中去直追、品味常作印老师的那种在大孤独中领略到的“大境界”?
真实故事,堆砌真实的爱
    在这里,你看不到任何矫揉造作,一丝假大空的理论,有的都是每位老师成功、失败的真实再现,有的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流、进步的踏实足迹:朱国红老师经历“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后奋起,终于“网络让她一炮打红”;张志愿老师的“心在守望中跳动”,那是老师的老师感动了老师,而后萌发的一粒心灵春芽。这一篇篇成长、教育的案例,分明是他们真情的流露、真爱的付出。
在同事眼中,我也曾是个不算“失败”的教育者,因为有一点得到了大家的首肯:尽管我是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科不是高考科目,自己也不是班主任。可几年下来,几乎每届(姑且先让我这么称呼吧)都有学生与我保持联系、回校与我交流。这是一笔财富,我也对此感到欣慰。然而最近我却出现了思想波折:与学生交流交心,花去了我太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的年幼和小孩子气“惹”得我有时感到厌烦和失去耐心……阅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心中畅然了许多,清静了许多,甚至自感有些超脱。为什么人家能在教育实践中“路越走越宽,景色越来越宜人”,而我却“浅尝辄止”了呢?
    是什么使得他们在成绩斐然面前,仍然谦逊、热情地守望在那片精神的自留地,辛勤地笔耕不止,仍然一路狂奔、一路痴迷、一路沉思在平凡的教育中?是爱!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 陶行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镇西用爱心去编织教育。在书中的30位同行身上,我同样读到了“孩子,你也是一棵舒枝展叶的小树”的呼唤、“我能看到最幸福的事”的笑容、“不要在冬天把树砍倒”的心底祈求和声声“我的孩子们”…… 他们是爱心教育的践行者。身处这个被视为人文缺失的年代,身处这个关系下一代的教育岗位,我逐渐明了,教育需要“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教育的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
  今天我是一只井底蛙,庆幸的是现在我意识到了这一点。知耻而后勇,希望明天我的学生能对我有这样的评价: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我想那也就足够了。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