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字直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4:20
电视剧《毛岸英》主创访谈
[刷新]

[主持人]:您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大型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今晚将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该剧是首部讲述毛主席之子毛岸英一生的电视传记,《毛岸英》这部片子是以毛岸英从出生到牺牲英勇奋斗的生命历程为主线,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细致地叙述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情深,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与妻子刘思齐,与长兄毛岸青,以及与其他亲人之间的亲情。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电视剧《毛岸英》总顾问刘思齐,导演刘毅然,演员韩中老师,也是毛泽东的扮演者,还有刘思齐的扮演者宋轶,毛岸英的扮演者于晓光。一提起刘思齐,相信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刘思齐曾经是毛泽东的儿媳,,毛岸英的妻子,也就是坐在我身边的刘大姐。今年是毛岸英牺牲60周年了,今年5月份毛新宇还有刘思齐及其亲属,还专门赶赴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毛岸英,《毛岸英》这部电视剧是刘思齐独家授权并亲自担任顾问的,我们想问一问刘大姐,参与这部戏的创作有怎样的体会?  [14:49]

[刘思齐]:这部戏可以说我30年的理想和追求,我想把岸英的一生用电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把毛岸英这个青年介绍给全国的人民,让他们知道毛岸英不仅仅是毛泽东的儿子,是一个非常好的青年,他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这部电视剧达到了我所希望的目的。  [14:50]

[主持人]:我们也了解到,刘大姐在这部戏中不但出任总顾问,还在剧中扮演老年刘思齐,您是第一次拍戏吗?  [14:50]

[刘思齐]:我小的时候演过一次戏,7岁,从那以后没有演过了。  [14:51]

[主持人]:拍摄的过程中,身体能够吃得消吗?  [14:51]

[刘思齐]:我觉得这个戏对我来说一切的劳累都没有了。  [14:51]

[主持人]:有亲情融入在里面。在拍摄过程中间,有没有什么样的花絮跟我们网友分享一下。  [14:51]

[刘思齐]:我并没有准备出现在这部电视剧的镜头里,导演刘毅然同志说要去朝鲜拍几个镜头,然后说想从我这里开始导到我这个电视剧里,那么我就和他们到朝鲜去了,他们主要想拍摄实景的会昌志愿军烈士陵园。但是,到了那里以后,我也开始意识到我是要在镜头里出现了,导演让我站在岸英的花岗岩的雕像前,但是他也没有告诉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我在那里站着后来就有点恍惚,我突然想到岸英是在凝固汽油弹下牺牲的,他可以说是在火里离开人间的,我想到他的脸到最后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不是他在雕像前的样子,想到他身上也不知道最后留下了什么,所以,我的手从他的脸上一直抚摸到他的身上,这是后来我从镜头里看见的,当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当时我想到的就是庄南起(音)同志给我讲的一句话,他发现岸英的时候,岸英烧的只剩下腿上巴掌那么大的一块呢子的裤料,其它的是没法看了,当时我想他的脸上和身上都没法看了,这就是当时的情景。  [14:55]

[主持人]:在整部戏的拍摄中刘大姐真是强忍悲痛。刘导曾拍过多部电视剧,还获过飞鹰奖等多部奖项,《毛岸英》这部剧是您亲自挑选的还是刘大姐找的您?  [14:55]

[刘毅然]:大姐通过我们共同的一个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叫冯康胜,通过冯康胜我们取得联系,大姐见到我以后,她跟我聊起,她过去看过《我亲爱的祖国》感觉非常好,见到大姐以后,跟大姐谈了10天,大姐把所有的积蓄和岸英的照片都掏出来了。原来我想拍毛岸英对我来讲有两个难,一个是毛主席在我们心中有一个很崇高的位置,再就是从戏剧角度讲,我不知道毛岸英这个故事会不会缺乏一些故事性,但是大姐含着眼泪跟我们讲,讲了在毛岸英的传记里没有出现过的,因为她是岸英最亲的人,他知道岸英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岸英去朝鲜之前,和大姐的生离死别,忍着自己巨大的留恋,还不能告诉她,这让我特别感动。岸英牺牲后,大姐等了三年,都不知道他牺牲的消息,岸英只有一封信,泪水已经把这封信泡了,后来完全没有了,我在想当时20岁的一个小姑娘,让我特别感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伤。  [14:56]

[刘毅然]:后来岸英牺牲后,毛主席以一种最大的父爱对大姐进行安慰,开导,引导,等大姐身体好一点了,是八年之后了,毛主席提出来想让大姐再建一个家庭,说我们是革命家庭嘛,不是那种封建的,大姐当时出不来。所以,大姐当时跟毛主席提出来说,老百姓的家人死了还能扫个墓,我连岸英死在哪儿都不知道。后来,毛主席给了她自己的一点稿费,在岸英牺牲9年以后,大姐才站到了岸英的墓前。这些故事就算不是发生在毛主席身上,就是发生在普通人的身上也是非常感人的,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那时候天天白天采访完回去看,挖掘这些素材,而且大姐跟我讲,从有电视剧那天开始,她就有这个宿愿,现在她把这么巨大的担子交给我,我非常感动。  [14:56]

[刘毅然]:后来,我拍完片子以后,我最想知道大姐对我们这个劳动什么评价,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先把毛片给大姐看,后来又是完成片,大姐看完跟我交流,有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地方一定要改掉,非常认真,我们要非常对得起岸英在天之灵。所以,我觉得一个导演在这一生的艺术创作中,能遇到这么一次机会是非常幸福的。所以,我想今天跟网友们说,我谢谢思齐大姐。  [14:57]

[主持人]:刘导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创作与其他作品的创作有什么不同之处?  [14:57]

[刘毅然]:我觉得非常不一样,比如我拍《我亲爱的祖国》,也有原形,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一种创作,里面虚构的成分比较大,《毛岸英》90%都是大姐口述的真实,我们只不过是在细节上增加一些东西,总体上是真实的。像这种片子,一不能细说,二不能另类,一定要对历史有一种非常敬畏的心情。我感觉毛岸英和毛泽东父子体现出来的人间的大爱,不是局限于这一代伟人,不是局限于中国共产党人,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的美,比如父爱,孝敬,人伦之美,人情之美,对爱的忠诚,在思齐大姐身上体现的非常完美。这些东西是我们中华民族血液里遗留下来的东西,这种东西在今天把它表现出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像毛岸英这样清新脱俗的形象,理应成为当代的偶像。  [14:58]

[主持人]:能不能分别跟我们谈一谈四位主要演员在剧中的表现如何?  [14:59]

[刘毅然]:思齐大姐就是开头一个引子,因为是根据思齐大姐的回忆录改编的,加上她的独白整体延续下来肯定会非常好,所以有一个想法,想让思齐大姐一起跟我们去朝鲜的目的,结果跟大姐一讲她非常支持,我当时想不要去跟思齐大姐怎么去演,那样一讲可能会限制了,再就是可能会分她的心。结果思齐大姐站到毛岸英的雕像前情不自禁的抚摸岸英的脸,当时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哭了,那个场面终身难忘。  [14:59]

[刘毅然]:韩中先生是通过一个朋友介绍的,他一进我房间当时就愣了一下,因为我小的时候见过毛主席,后来我一看这个人怎么这么像毛主席,当时就有点惊讶,我马上跟思齐大姐讲,找到一个毛主席特别好,让她来看看,思齐大姐也觉得有点像,她有点恍惚,后来我让思齐大姐把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和刮胡子的理发师,还有给毛主席专门拍照片的新华社老记者,他们都说像,而且那个警卫员还给韩中敬了个礼,我一颗心一下就放下来了。韩中本身就是中央歌剧院的演员,他有很厚实的丰富舞台经验,主要他对毛主席有一颗非常热爱的心,感情问题是最重要的,他十几年在研究毛泽东的传记,史书,研究毛泽东的书法,有这么深厚的积淀他才能把握住这个人物,但是我对他只有一个要求。我说我们不要拍出过去的毛泽东形象,我们要拍出一个父亲的毛泽东,把握住父爱,一定要自然,就是那种大爱,对国家、民族、老百姓的爱,对儿子和儿媳的爱护和严格,通过一种很自然的表达,不要让人有毛泽东高高在上的感觉,我觉得演的非常到位。  [15:01]

[刘毅然]:宋轶呢,我从几十个女孩子里挑选出来的,就想找一个清纯的,她演刘思齐青年时候,难度非常大,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那种革命的爱情,没有那种搂搂抱抱,没有那种缠绵,他们分散多,相聚少,但是他们充满革命理想。尤其是岸英牺牲后,这种感情非常难把握,我们有一集当知道毛岸英牺牲以后,她回家的路上一个人茫然地走,后来见到妈妈以后她才哭出来,“你为什么瞒了我三年”,专家们看了我们的片子以后感觉非常感动。思齐大姐跟我讲过,岸英很喜欢思齐大姐的黑油油的两个大辫子,皮肤很白,宋轶也是皮肤很白。  [15:04]

[刘毅然]:晓光呢,原来我选的是陈建斌,我给陈建斌打的电话,陈建斌说我还行吗,这么胖,后来他来了以后我感觉确实是胖了。还有刘烨,我觉得刘烨沉郁那方面的东西多了一点,很阳光的那些东西还有点不足。当时急的不行,又要比较像,又要阳光,偶然在一堆照片中突然看到晓光一张照片,拍《我是太阳》的剧照,我感觉这就是毛岸英的那种感觉,我马上让制片主任把他叫来,他一进来,我一看就是他了。但是,我还是不太放心,因为毕竟是演思齐大姐的爱人,我把照片给她看,思齐大姐说还不错,但毕竟是照片,后来我们又一块吃了个饭,让思齐大姐看看,思齐大姐觉得不错。在我们拍摄开机的时候,思齐大姐还专门到了现场,对现场的演员做了辅导,思齐大姐对他的要求是一定要活泼、开朗,因为岸英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性格是很奔放的,见到谁都抱一下。思齐大姐说他看到片子里的于晓光,觉得岸英又回来了,我觉得这是最高的奖赏。  [15:05]

[主持人]:我们还听说这是第一次中南海破例允许剧组在毛泽东、毛岸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实景拍摄了三天,还动用了军队、坦克、飞机,刘导,在中南海拍摄当中有什么样非同寻常的体验?与其他的拍摄有什么不同?  [15:06]

[刘毅然]:这个还是感谢思齐大姐,我们拍了毛主席的故居,比如西柏坡,桌子都是当时毛主席用过的,大家对我们特别支持。我想中南海搭景太难了,思齐大姐说试一试,在这之前,思齐大姐带着我们去中南海参观了一次,我们播的时候,中央领导一看说太像了,服装呀,甚至于拖鞋,床上铺的毛巾被,摆的书跟当时一模一样。中南海毛泽东管理处的领导亲口跟我讲,古月、唐国强都没进来过,因为完全不一样,木头的质感,还有那个匾上还有康熙、慈禧的字。思齐大姐带我们进去以后,感觉有一种强大的气场,演员也非常入戏,感觉特好,这是挺不容易的。所以,中央文献有同志讲,这片子还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因为很多地方老百姓进不去。  [15:08]

[主持人]:这部戏拍摄涉及到了三个第一次,实景拍摄是第一次,第一次进驻中南海使用毛主席曾经使用过的生活用具来作为道具,还有一个第一次,是使用了三管乐队来制作背景音乐,是吗?  [15:09]

[刘毅然]:不是背景音乐,是整个音乐。电视剧大部分都是分轨,然后进到录音棚里,我们这是大乐队,100多人一气呵成。因为我觉得非这样才能体现出毛主席、毛岸英对人民的那种爱。  [15:09]

[主持人]:这样说让我们更加期待今晚的首播了。我们了解到年过五旬的韩老师是第一次来扮演中年的毛泽东,当导演听说韩老师与刘思齐一起合影的时候,刘大姐还与眼前的这位“主席”很拘谨的,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刘大姐您请韩老师出演这部戏,您是看中了韩老师的哪些特点?  [15:11]

[刘思齐]:我第一次看到韩中同志的时候,他那个大个子,那个块头,还有头发,我就真的恍恍惚惚的,我说怎么这么像啊。然后他坐下来了,坐下来以后,他不知道怎么动了一下,可能是要坐的舒服一点,我一看那就是主席的坐姿,坐定了以后他动了动一坐定我就觉得是主席坐在那儿了,和主席的坐姿完全一样,所以我就发懵了,我觉得太像了。后来韩中同志还朗诵了诗,写毛笔字,写毛体,太像太像了,整个感觉就是一个像。  [15:11]

[主持人]:韩老师,你看了剧本以后,是怎样理解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这种父子情的,又是怎样来诠释这种情感?  [15:12]

[韩中]:这个剧本太好了,一个演员要演好一部戏,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再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导演,我很幸运,我碰上了一个好剧本,碰上了一个好导演,又碰上了刘大姐,碰上了我们这部剧的制片人,非常辛苦的拿下了非常多的这么艰难的实景,我自己觉得很幸运。至于演好这部戏,我自己有一个感觉,因为这个剧本提供了内容,刘导又和我们演员多次交流,大家能够感觉到,刘导是一个非常热爱毛泽东主席的导演,我觉得有一个导演从心底里热爱主席,一定能把主席这个戏拍好,能把《毛岸英》这个戏拍好。我也是这样,首先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也是非常热爱毛主席,因为我这个年龄嘛。至于演的好不好,还需要观众和网友朋友们看了以后再说。  [15:13]

[主持人]:为这部戏都做了哪些功课呢?  [15:13]

[韩中]:作为一个演员,做功课是少不了的,首先,我得了解那段历史,了解毛岸英,包括毛岸英想结婚,主席不同意,因为主席这个人是非常有原则性的,说你是我毛泽东的儿子,思齐不够年龄。所以,我了解了大量的史料,然后我还很有幸的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毛泽东家书钩沉》,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有的书信写的很短,就是两三句话,但是能够看出来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对子女的希望。  [15:18]

[韩中]: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那是在延安时候给苏联的毛岸英写的信,他说希望你多学一些自然科学,只有科学才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你就感觉主席对科学对将来国家的用处,他早有一个设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将来对国家的建设和对祖国是非常有用的,对他个人也是有用的。包括给思齐大姐写的信,说希望你争口气,将来学成了为国效力,主席好多的信都是这样要求,你看他很短的字句,但是字句里头包含着一种亲情,一种非常深厚的民族感情,他爱子女的同时,也希望子女能够为祖国效力。尤其是岸英从苏联回来以后,主席第一个就要求他去劳动大学,一定要补上劳动这一课,主席说了你要想了解中国,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的农民,你一个国外长大的孩子,想在中国生活工作,你不了解中国社会,那是不行的。作为主席来说,我觉得他对岸英要求是非常正确的,毛岸英到老百姓家里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他跟老百姓的感情就加深了。我觉得主席对孩子的教育,在这部戏当中体现的非常多,也是非常好的。  [15:18]

[主持人]:这也是您记忆比较深刻的片段。  [15:19]

[韩中]:我跟导演讲,我只要能演好一个父亲,这个剧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  [15:19]

[主持人]:韩老师,能不能现场给我们来一段主席的诗词。  [15:20]

[韩中]:好吧。其实主席的讲话,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留意去学,一个演员要扮演一个人物,不光是他的神态和举手投足,更主要的是语言和内心的东西,语言也是体现人物的一个部分。但是,这部戏很遗憾基本用的是普通话,但是我打了一点擦边球,这部戏当中唯一有一段主席的诗词,我用的是主席的方言,我给网友朋友们汇报一下。  [15:20]

[主持人]:非常有气场,让我们也感觉走到了主席身边。刘导的谈话中,在刚开始定毛岸英这个人选的时候,也选过陈建斌,也选过刘烨,最后选择了于晓光。刘大姐,您觉得于晓光演的怎么样?  [15:21]

[刘思齐]:我觉得非常好,毛岸英那种淘气劲,执着的追求,都表现出来了。我看了三遍,我看了三遍不是从毛片计算,你的音乐合成了以后,就是成品了。我一直跟着这个片子走,看的过程当中,我就觉得毛岸英回来了,而且我们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三遍每一次我都是泪流满面,因为都是身临其境的回忆,就是时光倒流了,我走了三遍。  [15:21]

[主持人]:晓光,看来你的演出让刘大姐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怎样博得了刘大姐和毛家后人的认可呢?  [15:22]

[于晓光]:我是感谢刘大姐和导演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其实没有做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个演员应该做的事情,在这之前,可能我比其他人更幸运一点,能力有限,但是我会用真心,用我的全部去完成这个角色。  [15:22]

[主持人]:非常谦虚。  [15:22]

[于晓光]:真的是这样。  [15:23]

[主持人]:我们也听说你的家乡是在丹东,跟这个戏是不是还有一些渊源?  [15:23]

[于晓光]:对,我们那儿有毛岸英小学,有教育基地,有抗美援朝纪念馆,我叔叔的太太就是在那儿工作,我家楼下就是鸭绿江和鸭绿江大桥,从小就听家长讲志愿军的故事。但是,我一辈子没有想到过会有这样的机会演毛岸英这个角色,因为作为一个演员来讲,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就是碰到一个好的团队,碰到一个好的导演,所有合作伙伴都是非常优秀的,大家都能拧成一股劲在做一件事。今天晚上就要播了,我感觉太兴奋了,真的很激动。  [15:24]

[主持人]:听了晓光这样说,不是他碰到,我倒觉得是一种必然现象,从小就开始积累,就为了今天这一天的展示。我们一看宋轶,很明显是一个“80后”的小女生,这样一个年龄来演绎延安时期的刘思齐,在过程当中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  [15:26]

[宋轶]:一开始在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心里是特别有压力的,因为我是89年出生的,我离那个年代的人,还有那个时候的生活太遥远了,包括和思齐大姐的经历相差太多了,我真的捏一把汗,特别怕自己演不好,怕让大家失望。我当时经常打电话给我的姥姥、姥爷,问那时候的人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我还上网查一些图片和资料,去了解那个时候的人怎么走路,劳动等等,从形体上靠近这个角色。  [15:27]

[宋轶]:拿到剧本之后,我看了很多遍,觉得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会特别感动剧本,包括在现场的时候,导演会经常跟我讲一些思齐大姐和岸英当时的一些生活细节,这些都会让我特别感动,因为我们是实景拍摄,自然而然就会被带到那个情节。刚才大家都能看到,思齐大姐每次讲到岸英的时候,都会热泪盈眶,都会强忍着内心压抑的情感,我在想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能够在半个世纪之后还让思齐大姐如此刻骨铭心,我觉得这个特别让我感动,我每次想到这些就会特别想哭。在拍摄过程当中,特别是拍摄后期,我们大家都是眼含热泪看完这部戏的。  [15:27]

[主持人]:刚才从刘导的谈话中和韩老师的谈话中,我们都感觉到韩老师不仅声音外表非常像毛主席,他的笔法也十分迷人,今天请韩老师给我们现场展示一下。  [15:27]

[韩中]:写毛主席的字有点历史,但是下的功夫不深,只不过近几年我着重写毛主席的字。  [15:27]

[主持人]:十几年的研究毛主席的诗词,今天我们非常荣幸来鉴赏一下。在戏中和刘老师的爱恋当中,晓光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爱恋,在剧中有没有唱情歌的方式?  [15:28]

[于晓光]:有。我唱的不好,我是跟当地的老师学的,平时练习就跟着“爸爸”,因为“爸爸”这方面的歌学的特别多,每天跟“爸爸”在一起。我就唱一个在戏里头我对思齐唱的一段民歌。  [15:28]

[主持人]:晓光原来学过声乐吗?  [15:28]

[于晓光]:有学过,我在新加坡学过声乐,学过作曲,本来也想努力地尝试一下为我们这部戏写一首歌,然后我写出来一个小样儿,导演觉得我写的太像流行音乐了,跟整个片子不太符合,我期待下一次。  [15:29]

[主持人]:自己有没有想过往歌唱方面发展?  [15:29]

[于晓光]:有,我梦想有一天演着自己的戏,唱着自己的歌,我觉得挺幸福的。  [15:29]

[主持人]:唱歌跟演戏更喜欢哪个?  [15:30]

[于晓光]:演戏。音乐也喜欢,就是业余爱好,特别喜欢像毛岸英这样的角色,感觉特美。再有,就是要播出之前的那个乐趣。  [15:30]

[主持人]:现在的心情如何?  [15:30]

[于晓光]:感觉特别激动。  [15:30]

[主持人]:其实我刚开始一见大家,看到晓光和宋轶,“80后”来演这样历史题材的大作,感觉有非常大的挑战。  [15:31]

[于晓光]:毛岸英非常优秀,抛开毛主席,如果说天底下任何一个父母拥有这样的孩子,都会骄傲的。我拍过这部戏才知道他到底有多优秀,我拍这部戏的过程当中,才知道他有多么优秀,像俄语、民歌、军事等等,你像现在一些孩子稍微经历一点磨难就去找爸爸妈妈,他是那么坚强,他从小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对于他的理想从来没有影响过,那么完整,那么坚强,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所有年轻人学习。  [15:31]

[于晓光]:还有一点,用他自己的话讲,从一个地狱到了一个天堂,就是在苏联,他放弃了那么好的机会,回到国内,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我的人民需要我,我的爸爸需要我,我要回去。他其实是可以留在那边,或者是选择更好的地方的,我相信他是有这个条件的。那么,他选择放弃了,从这一点上看,也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很多孩子出去学习之后,就选择留在外头,我觉得不管在外头学到多么好的本领,最后还是要回来的,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家乡,我们最后还是要回来,他始终有这个精神在里头。  [15:31]

[主持人]:晓光演完毛岸英这个角色之后,对里面的精髓都已经领会很深了。  [15:33]

[于晓光]:我们拍完这部戏杀青那天,“爸爸”送我们了一份毛主席的诗词,都裱起来了。  [15:33]

[主持人]:这部戏拍摄多长时间?  [15:34]

[于晓光]:四个多月,经历了春夏秋冬。  [15:34]

[主持人]:我们平常离演员的生活比较远,我们总是看到银幕上最光鲜的一面,其实背后还是有很多辛苦的。  [15:34]

[于晓光]:那么冷的天,演员的面部表情是冻僵的,我记得把宋轶都冻哭了,太冷了。  [15:35]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韩老师的书法,真的是气势磅礴。好,那么今天的现场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剧作的五位主创做客人民网的演播厅,也非常荣幸看到了韩老师的字迹和晓光的歌曲,在今天晚上我们也会守在电视机前期待他们的表演。感谢网友们的收看,再见!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