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文化论坛---人民网文字直播--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43:46
[何亮亮:]:非常感谢王志远先生。我自己就很受教育。我也是第一次集中地听关于佛教知识的讲座。最打动我的话,就是求观音,拜观音,不如自己做观音。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我觉得对来我说,是一个非常高的启发。观音形象的转变,或者它在中国的重新的树立。王教授讲到了。我们还有一位专家,来自敦煌。他就是现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张教授。他在研究这方面有自己的专长,他给我们讲的也是观音文化、观音的形象。我们请张总先生。  [16:21]
[张总]:感谢主持人,感谢普陀山管委会还有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听众。我今天给大家演讲、汇报的题目是古代观音图象经典研究的题目。  [16:22]
[张总]:对观音文化,我以前做过一些研究,写了一本书“说不尽的观世音”包括的面很强。有一点面面俱到的情况。这个书还有很多图象,得到了戒忍大和尚题签的。第一版1万多已经卖完了。从那以后,我对观音的经典和图象有一些深入的研究。对观音文化历史的演变、观音精神,有很多学者在进行研究。比如说我们今天说的两岸三地,实际上就是对于古代观音文化,和我同时做研究的还有台湾的学者,甚至美国的学者。美国的学者也是从中国出去的。我就讲几个点,选了几个例子。这样有我的研究,还有两岸三地学者的研究。这样来反映出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  [16:23]
[张总]:因为从我们论坛的主题来讲,我们论坛有特定的主题,就是刚才主席和主持人也反复讲到,从特别大的背景来讲,中国文化有一个主流的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政史,特别是宫廷里面的东西,在影视里面很流行。实际上对中国的文化造成了误解。我们学术研究中,虽然没有在影视文化中得到反映,但是很多人都关注在底层的东西。观音文化在古代非常受欢迎。我的研究实际上今天讲的就是选了四个例子来进行讲解,实际上是反应是中国古代社会里面最底层的民众他们喜欢的、热爱的、喜欢的观音的信仰情况。这个和宫廷里面是完全相反的,是古代底层的老百姓他们如何热爱观音、喜欢观音,有自己的创造、接受。怎么样演变的过程。  [16:23]
[张总]:我选的四个例子,第一讲“水月观音经”。第二,“高王观世音”。第三:“佛定心大尼罗经”。第四,大悲咒观音。我是通过这四个例子反应出我们论坛的主题。下面我开始具体地将,“水月观音经”“水月观音像”。  [16:26]
[张总]:在中国历史上,观音的信仰很流动,所以他的经和受欢迎。从唐代以后,“水月观音”非常流行一直到现在。这个观音形象非常流行,但是对他的含义和历史上的情况,里面有很多谜。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对于这个像,一般来说,我们从现在的意义上看,有一些解释。就是有没有什么解释。有一些解释就是大家熟悉的“井冈经”之类的经典。水月观音就可以和这个联系起来。  [16:26]
[张总]:历史上的发展,好象并不是这么回事。最有意义的发现,就是在敦煌里面。前十年左右在敦煌的研究里面,发现了一个经,这个和水月观音经有联系,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个水月观音经实际上在敦煌五代的立法家,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过七七。吃亡斋。这10个完整的东西,在敦煌里面都发现了,一部分在天津,一部分在北京。所以这些学者,研究这个的人,就把这个发现了,而且知道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其中很有意思的东西,就是二期的时候,写的是水月观音经,所以在我们研究所里面写了一个文献,就发表了这个。水月观音经总结的时候,就写水月观音经。这很有意义。到底和水月观音像有没有关系?都有意义。但是再进一步考察,这个很短,只有几句话。  [16:26]
[张总]:其实熟悉这个经的人,这个是大悲咒里面的其中有一段。在这个重要的经典,大悲咒的核心是这个咒语。这个实际上后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有一个研究员就做了发表,水月观音像其实和大悲咒是有关系的。这个问题就有一点复杂。水月观音像到底是什么像?所以这里面就出现了背景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还要再进一步考察。而且它是从美术角度来讲,是佛教艺术家的创造。中国美术史上有四大画家,他们的创造是非常有影响的。  [16:27]
[张总]:这四家大部分都是佛教的美术。吴道子最主要的就是在寺庙里面画的。这里面,水月观音创造这么一种特别的样式。原来就觉得是创造的艺术样式流传下来的。但是自从发现水月观音后,就觉得有问题了。实际上可以发现,水月观音像和大悲咒是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考察,在唐代的时候,日本有很多求法僧过来,带走的水月观音都是和千手像联合在一起的。这是一方面的考察。后来还查一些资料,有一些高僧,他们写的一些经典、事迹上很明确。另外,从大悲咒本身一开始,就是仰望月轮。实际上水月和这个月轮是有关系的,有很多和月轮有背景的。有很多这方面的证据。所以实际上,我们现在经过这种考察,就可以发现,实际上水月观音出现和密教的佛教有关系的。而且在密教六观音里面也有关系的。从图象卷里面,这些观音的特征非常温和。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知道,水月观音的出现和密宗是有关系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原来以为简单的东西,实际上还有佛教内涵的。  [16:27]
[张总]:第二:讲一下“高王观世音经”。它的篇幅不长,内容不多。但是出现以后,一直流传下来。有很多人信仰。而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观音经之一。“以为经”因为有很多大量的其他经文翻译过来。翻译过来以后要整理,要做目录。整理以后,中国古来高僧提成的原则,就是翻译过来的是真经。如果是在中国创造的,不是真经。就是这个概念。翻译过来的定为真经。如果不是翻译过来的。就是伪经。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将,这个是我们中国的创造,是过程的表现。是接受了佛教以后表示。所以它就有这样的特点。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出现了。和观音灵验故事就出现了。南朝有很多作者就做了灵验的故事,关于观世音。鲁迅做过总结,这就是佛教小说。现在就认为是小说。包括鲁迅写的中国小说。但是鲁迅很清楚地看到,在古代,不是一种小说,是认为是真实的事情来宣扬的。这是佛教的辅助传教的小说。这个故事就是南朝的时候很流行。但是因为战乱,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在日本,保存了南朝的“疑伪经”。  [16:27]
[张总]:北方也有一个故事,有南北朝时候的故事。有一个人被冤枉了坐牢,要临刑的时候,梦见一个僧人,给他一个经。从他监狱到刑场的时候,刀变成了三断。这个故事和这个“高王观世音经”联系在一起,后来印刷的很多经都是把这个故事放在前面出版。现在知道的这个经,有早期的,还有敦煌的,还有后来印刷的。演变的时候,内容有一些增加。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这是日本一个大学的教授,对这个做过研究。特别是对灵验部分做过分析,但是它选了五个版本。  [16:28]
[张总]:我收集的材料有52种,最早的时候,在一个碑上刻着这个经年代是公元544年。而且围绕着这个经,含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还在努力地做。这个碑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有收藏。后来还有比这个经迟几年的碑。这个都是姓杜的家族。我发现他们可能是亲戚,在河南刚好是东魏、西魏战争的地方。第二个碑找不到,后来河南他们说没有。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公布,这个网上的还有四个片都有,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刻经的一部分,只有一点,和西魏的完全一样。东魏的是残缺的。这个碑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还要去考察。同时这个碑在美国博物馆都有。像芝加哥的博物馆,也看到了。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他们的地下室有中国的佛像。其中还有一个,也刻着“高王观世音经”。但是这个像的风格比较晚,但是经文确实是比较简单的,早的部分。这个经受到了重视。在明代的时候,万历皇帝的母亲很重视这个东西,他出版了一个版画,上面是故事,下面是图象。很重要的木刻版本。而且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里面也有几件和这个类似的。带木刻画的版本。  [16:28]
[张总]:对早期里面的信仰,还有比较重要的发现。后来仔细勘察内容的时候,一开始部分有很强的佛民崇拜的因素。这些佛民是从哪里来的?以前有过一些研究,像一个教授做过研究,还有另外一些研究。但是实际上都没有把这个秘密揭开。实际上是说错了,他们觉得这个推测应该是其他的。但是现在在研究手段上,可以检索的光盘版的。但是在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些地方。有一些地方会改变。如果检索的时候,不注意这个,会出错。我发现在“大明经”里面有和这个一样的。每一个佛里面还讲一段话。另外还有,最后一段,这样发现了“高温观世音经”的创造主要是从印度真经里面的段落里面编成的。  [16:28]
[张总]:下面,“佛定心大尼罗经”内容很有特点,前面有咒语。最主要的就是解救妇女难产。一共有三卷。里面讲怎么样解救妇女难产等等。这个在很长时间非常流行,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他调查的时候,找到了很多经,而且里面很多经里面有题记。这个和送子观音的信仰是有联系的。这个经的特点,把密宗的经变成了中国老百姓喜欢的经。第一卷的部分,里面有一些咒是根据唐代的时候翻译的。从这里面,有几十个咒,选了五段内容是一样的。  [16:28]
[张总]:我的研究有发现,但是台湾学者一个教授,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就灵验故事里面的角度研究过这个经。其中这个经里面经文,这一段咒语翻译的时候,和他翻译的一样。这个是台湾的一个女士做过研究。她指出来的这一点。我是把这五个段落做了对照,还有他们的关系。还有这个经的最后,有两个咒语,还有一个符。这两个可以进行研究。从它的来源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这两个咒语里面,实际上是文殊护身咒。这里面就发现,在这几个菩萨演变过程中,观世音菩萨特别受欢迎,所以他文殊菩萨的东西转移到观世音身上。从这个的演变来讲,核心部分是从印度传来的高僧翻译的经。这个是密宗的经典。但是后面加入了很多灵验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解释妇女难产的功能。整体来看,就是从印度传来的密宗的经典变成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非常愿意接受的经。  [16:29]
[张总]:最后,“大悲出像”的问题。大悲信仰是中国观音信仰里面的内容。“千手千眼”菩萨有千手千眼的观音形象。她40只手拿者法器。她还有28个卷首。还有很多听众、饿鬼。这些都有艺术的表现。还有大悲咒的每一个咒语都有一个形象。这个实际上是非常流行的。我们昨天来的时候,在船上放观音菩萨的光盘,唱的时候都出现一个形象。这个大悲咒形象的出现,怎么出现和演变,这个以前确实研究得比较少,我是最近做了研究。后来一查,发现做得比较少。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千手经(大悲咒),现在流行的就是84句咒语。一开始翻译的时候是70多句,后来是80多句。后来的80多句是把后来的分开了。这个翻译是初唐的时候,一个达摩翻译的。  [16:29]
[张总]:以前“智通”也翻译过。后来的大悲咒翻译了以后,影响非常大,一直流行到今天。还有一个“部空”翻译的译本。他每一句里面都有一个解释,解释代表什么东西。有这么一种解释。实际上这个解释就是为了出现图象而奠定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解释的话,有时候梵文很难理解。但是“部空”翻译的本子,实际上是不可靠的。因为从专门研究中国密教史的时候,后来有很得人翻译了一些经典的名字。这个84句大悲咒,在研究里面,已经归纳到这里面。我后来的研究也发现,是不是“部空”翻译的,非常值得怀疑。  [16:29]
[张总]:敦煌写经里面有几十件大悲咒,大部分都是达摩翻译的。实际上和后来的梵文差别不大。这一件写经是真正的原形。这个经是不是“部空”翻译的,很值得怀疑。最大的可能是中国和尚的创造。他把这84句加以解释。这个解释出现了以后,就可以出现图象。所以,后来就真正地出现了图象,出项了大悲咒,这种形势出现以后,非常流行。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现在一类是54副图左右的,还有一个是80多的。实际上现在知道比较早的,带图象的,都是50副图左右。是48个人物,还有落叶的,有的是带香的。像这样的图本,有很多很精彩的作品。  [16:30]
[张总]:我最近查到一些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很精美。还有清代宫廷里面收藏的乾隆年间收藏的。另外还有一种是乾隆34年的,也是清代宫廷的,特别珍贵的本子。是用四种语言来画的,其中每一个像,写一种语言。这样就把这个图象增加了四倍。现在就成了200副左右。用的是唐卡的方法,非常精致。这个也是清代宫廷的收藏。一般很难看到。我最近看到国家清史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么一个材料。50副图左右的来源是怎么样出现的?实际上大悲咒流行以后,和这个忏悔法联系在一起。清代有几个和尚还有过加工。在现在很多寺庙里面,进行了大悲观音法会都是根据这个来的。  [16:30]
[张总]:美国哥伦比亚的教授写了一本书,也有研究大悲咒的。用人类学的调查法国,亲身去参加台湾的大悲咒的法会,记录里面的情况。其中也讲到这几个经。实际上在还有一个题记,是元代的时候留下来的。还有七个僧人做过题记。传到清代初期,郭靖也写过题记。在清代的时候,简化了以后,和图象联系一起就流行了。大悲咒受欢迎的程度感觉到80多个还不够。80多个是在清代后期的时候流行的。最近我看到有一些出版的图,包括北京佛教协会等等和一些单位合作的,对大悲咒的图片、咒语的原始含义加一层解释。大悲咒的出现的产生、发展、过程。这以前研究得比较少。我们通过这个线索可以知道。中国古代民众接受、喜欢它的美术形势。这是在中国古代底层的民众信仰中的。由于一些不太识字的人容易接受图象,图象就起了重要的传播作用。  [16:30]
[张总]: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观音文化和精神,反应出现了救苦救难。比如说“高王观世音经”的反应出现的。还有大悲咒里面体现出来的向上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大大扩展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不仅仅是宫廷戏和权利斗争。在古代僧人对这种文化有很多接受和创造。可以反应出观音文化和观音精神的价值取向。对这些古代经典的研究里面,大陆学者、两岸三地,美国的学者都通过各自的努力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6:30]
[何亮亮]:非常感谢张总教授。我觉得我们非常容幸能够在普陀山听到张总教授把他对于观世音在民间信仰当中的内涵,可以在今天让我们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能够把它掌握、理会。我们看他大汗淋漓,非常感谢他。  [16:35]
[何亮亮]:观世音的形象很可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形象。但是观世音如何从现代的手段来表现它,现在北京有一位导演,张鑫先生拍了《心中的观世音》。我知道影视界的导演都是科班出现的。但是张鑫先生是刘海粟先生的徒弟,写过《沧海一粟》等创作。他有这方面的感悟,现在我们有请著名导演,张鑫先生。  [16:35]
[张鑫]:张鑫先生:大家好。刚才余秋雨先生和两者学者都讲述了观音文化。我就想从拍摄电影《心中的观世音》这种行为结合观世音的文化和精神,谈谈我的体会。  [16:37]
[张鑫]:我想谈三个小题目。第一个:观音信仰。刚才张总已经谈到古代对于观音的信仰。我想观音信仰不是迷信,是正信。第二点,我想表达的是观音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爱。第三个小题目:你就是观世音。  [16:37]
[张鑫]:回首我自己接触观世音,是童年的时候,其实我们家也不是佛教家庭。但是我有一次大病,每天在医院里面。我就记得我的妈妈每天的大事就是给观世音菩萨祈祷。我说,为什么我每天吃药,你还祈祷呢?她说,因为妈妈爱你。观世音菩萨是妈妈的妈妈。我那时候不是很深的理解。经过了几十年的教育,我觉得观音菩萨是所有人的妈妈,因为她爱所有的人。  [16:37]
[张鑫]:当时童年的神气的感受,今天回想起来,决定了今天去拍摄《心中的观世音》这样的电影,并且还想继续发展下去,再拍故事片电影《心中的观世音》。能够产生这样的过程,我想,这是什么样的因素?我不是佛学专家,但是会情不自禁亲近佛教、观音、爱观音。我想一定有观音文化,观音精神一定有非常神奇、伟大的力量。刚才余秋雨教授说,是埋藏在我们心底的,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西方哲学家都有研究。我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翻阅了一些佛教书籍。是不是支配我们行为意识的准则。是不是潜意识的东西在驱使我们呢?  [16:37]
[张鑫]:有了这样的意识以后,要拍好《心中的观世音》,不是随便拍的故事片电影。一定要大概地、至少要了解佛学。我现在再去阅读佛教经典的时候,我觉得力量有限。我觉得应该有另外的方面走进佛教。1998年,我就拍了10位当时健在的高僧。每一个人拍的时间不长,有7、8分钟。每个人三、四天时间。这我就有机会特别亲近懂得佛教的高僧,走进他们的心灵。因为我站在这样的边缘的角度,我可以随便地、非常好地问他们很多问题。我聆听了他们对于佛教、观音菩萨、世界、生命、人本性的许多智慧的教会。  [16:38]
[张鑫]:当时很想总结一下,但是每一次都写不下来。短短的两三个月的拍摄,好象重读了大学,获得了很深的启迪。这种形象只能用佛教来解释。让我和电影《心中的观世音》贴近了一步。霎那间,我做了,于是有了因。所以果就存在。  [16:38]
[张鑫]:是不是生命在佛光的映照下醒悟的过程?是不是历练的过程?让我完成了这一部电影。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普陀山的很多朋友,蒋宝华先生。感谢我们的余秋雨大师,概括性地指点了我。  [16:38]
[张鑫]:通过拍这个电影,我就觉得观音为什么深入人心?他不是迷信。他有普遍性。无论是谁,包括政府官员。在潜移默化中,情不自禁地会想到观音菩萨。  [16:38]
[张鑫]:第二,它具有久远性。观音进入中国将近2000年,一直在发展。他不是后退,而是更加深入人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例子。又证明了观音文化的真理性、合理性。合理性经过验证就成了真理。所以我觉得观音的信仰是正信而不是迷信。  [16:38]
[张鑫]:我们不可以片面地来否定它,因为在今天的科技已经说明了我们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仅仅只有3%、4恩%。宇宙当中还有很多我们不能认识的,你能不能证明在3%的世界以外还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可以控制我们人类的精神世界?  [16:39]
[张鑫]:我在去年报批这个电影的时候,忐忑不安。我到了国家电影局,拿到我的报告的时候,看都不看,退回给我,叫我拍别的。我说为什么?他说这几年来,有10个剧本以上在我这里,还有很多有名的剧本。我觉得我到普陀山来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已经承诺了《心中的观世音》。我说,第一,我是宣传观音文化,我们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你有没有看到有那么多信众尊敬、信仰、爱慕观世音。你就不管吗?他们有多少人懂得起码的知识呢?为什么糊里糊涂去信仰,为什么不说清楚呢?很简单的名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说你是一个领导,可能你可以否定很多的项目和剧本,你心里不会有愧。我说你今天回去,心里面肯定不安的,尽管你不信佛。他沉默了良久,他说,我批准你。  [16:40]
[张鑫]:后来我很顺利地通过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说明观音代表的他的文化和精神和核心文化,核心精神,他在现实生活中,具体显现的是顺利。我不是学者,我从导演的角度,老百姓的角度来说,普通人的心目中来说,观世音像一个慈祥的妈妈、母亲。像一个老大娘。你只要招呼一声,她就会过来帮忙。在你心中可以让你安然、自信。  [16:40]
[张鑫]:当然,任何神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当中,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足或者是需求,或者是向往就产生了。观音信仰以及形成的文化就是中国,中国人闪善良的天性。前面的专家谈了儒家的,道家的;他们提倡的东西,提倡的文化的核心实际上和文化是一样的。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是科学的,正信的,不是对某种符号的盲目的崇拜。  [16:40]
[张鑫]:第二,我们《心中的观世音》的主题,是爱。  [16:41]
[张鑫]:每一个文艺作品都应该有主题。当然和创造的技巧是有关系的,但是技巧是次要的。我们前面说的这样支配意识的前驱、能量是主要的。在《心中的观世音》当中,我觉得因为这么广大的群众对于观音文化的信仰通过60分钟来解读,我觉得内涵是十分重要的。  [16:41]
[张鑫]:佛教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形态。大家都已经知道的,起源于公元前60世纪的印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阻隔。再重复一次,一直到丝绸之路开通,观音菩萨才到了中国大地。六朝以来的中国文化是佛教合一的文化。这一种文化的调和性、通俗性,在中国土壤上广泛普及。不仅限于宗教的存在,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佛教宣扬的智慧、觉悟的真理。如果你细细想一想,请教高僧,你觉得会非常钦佩。因为他主张的一些理论,四个字四个字体,对于哲学家来说,西方的哲学家来说,可能是解释不了的东西。但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几个字就可以让人学。而在中国这么多菩萨当中,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又是最亲近人们的,最受人敬重的。我们可以想一想,你听到、看到的最多的是观音菩萨的呼喊、礼拜。成了我们中国人希望的寄托。在心灵上,精神上成了引导我们到达彼岸的大船。  [16:41]
[张鑫]:人们信仰了观世音以后,开始孝顺父母。过去不孝顺的,解除了观世音以后,一定会有对不起父母的沉重的感觉。刚才余秋雨老师讲了,地震的时候,这么多人善心踊起,不是概念化的踊起。这是观音的潜移默化的,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心目当中,已经生根了。  [16:42]
[张鑫]:有一次,我在北京,和国家宗教局局长喝茶,谈到了当前的市场经济,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我很震惊。作为一个政府官员,他说,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比没有教堂的市场经济秩序好得多。并不是一定要指西方的宗教的教堂。我觉得他指的是信仰。  [16:45]
[张鑫]:其实信仰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信仰,而不是宗教的形式和名称。60分钟的电影,如果把浩大的观音文化诠释出来了一可能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把最有价值的拍出来,阐述观音的文化的精髓的东西。作为一个职业导演来说,从事前人流水帐的叙事方式,很不容易。作为一个纪录片,《心中的观世音》除了叙事以外,我觉得还要阐述更多的东西。把人们心中最重要的东西,作为电影的核心,支撑电影所有的篇幅。  [16:45]
[张鑫]:我翻了很多佛经,在去年的11月份,我认为是我们各反对的客观条件具备了,有了普陀山这么多人能人可以支持我,提供我拍摄的方便,有了我们《心中的观世音》的虔诚的投资人来帮忙我完成这个任务。我非常开朗。有一次和蒋宝华先生讨论这个电影的时候,他说应该有他讲话的镜头,不但要表现观音的演变过程,观音文化产生的现实原因,要有朴素的字来告诉人们。观音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大爱。这种爱我们佛学中就是我们常常念诵的大爱。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观音菩萨对世人的爱都是无限的。这种伟大的情怀其实这是我们今天何亮亮开场白说的,很大人在追求经济,在很多问题选择方便,这个电影给我多少钱?会有痛苦的选择,为什么不能像观音菩萨那样?首先选对社会更有贡献的,对人类的心灵更有善的推动作用的作品?  [16:45]
[张鑫]:有时候我自己反省自己,但是我们逃脱不了现实生活当中的宿命。因此把《心中的观世音》电影的核心提炼成“爱”一个字,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菩萨早就告诉我们了,菩萨为一切为众生,爱人才能被人爱。特别是接受观音文化的人,我们在座就是接受观音文化、亲近观音文化的人,虽然地位不等。但是心中要有爱,有了爱,才谈得上众生平等。这样我们《心中的观世音》是为爱而拍摄的,用爱的名义支撑电影中所有的观音思想和观音的故事。  [16:46]
[张鑫]:第三:你就是观世音。  [16:46]
[张鑫]:只要心诚,规范自己的言行,自己就可以成佛。戒忍大和尚表扬着我们说你们就是观世音,其实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戒忍大和尚可能是鼓励我们前进而已。在佛教这么多年当中,许多高僧大德以他们的苦行表示了他们的虔诚。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这样的境界从中国的马丁路德、慧能,到今天为佛教事业奔走的信徒,还有在座的学者、教授。他们都是把自己的信仰和生命融为一体。  [16:53]
[张鑫]:有这么一个例子,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发现在文革当中。当年“释迦摩尼”圆寂的时候,把其中七大舍利送到各个国家保存,有19份来到中国。明代,关中地震,法门寺受到影响。当中一个信众重修寺庙。面对这样的财富,信徒们不为心动,并且封了土。300年以后,又一次地震,法门寺的塔并没有倒台,在1939年的时候,形成了废墟。当地又有一个信徒倡议修塔。三年以后竣工了。但是又一次发现了地宫,他进去察看的时候,马灯被吹灭。宫中必然有珍物。但是如保存不当,肯定会失。所以马上封土。  [16:54]
[张鑫]:我们的信徒一次一次保护着佛教的延续和发展,这种行为就是对佛的爱心。而佛教又是叫人们向善的,其实是对人内心的善。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红卫兵进入了法门寺,把寺庙砸烂。被烧毁的东西像黑色的蝴蝶在飞。“良清”因为仰慕法门寺,他看到大寺庙被破坏,他强行阻止,被红卫兵推倒在地。就在红卫兵接近地宫的时候,良心想到了,只能用焚烧来阻止。他坐在柴上,他的身体像一片耀眼的火球。以他的死再一次捍卫了佛,完善了追求佛教信仰观音的一生修行的虔诚。他就是菩萨。在这样的行为下,红卫兵停止了行动。在靠近地宫仅仅30米的表层停止住了。  [16:54]
[张鑫]:我在准备拍摄《心中的观世音》的过程当中,采访了这么一个故事,所以今天借这个故事把我心目中尊敬的“良清”的故事告诉大家。所以“良清”是佛,他的心经是最动人的歌。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世界只要有菩萨的心肠,只有你理解了观音的精神,你就有了正义的爱,崇高的爱。这样以观音文化为代表的个全世界人类美好的东西和相同的。就是和平、博爱。大家可以回顾历史上,大禹治水、妈祖…都是充满着爱心的例子。去年我拍《心中的观世音》的时候,去了福建,有一个庙,“解放军庙”。于是我专为看这个庙就去了。去了以后,果然,守庙的老大娘,供奉着27位解放军。她在1950年是一个朴实的少女,有一天在沙滩上,有敌人过来骚扰。解放军为了救她,全部牺牲了。他感谢解放军,把她所有的积蓄盖了一个庙。  [16:55]
[张鑫]:中国老百姓的善于和观世音的慈悲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地震,东南亚的海啸。这些例子都证明了大爱,证实了任何人只有你心中有善良,你就成了观音。所以《心中的观世音》渴望的就是从今天晚上首映开始,电影也能为弘扬观音文化贡献力量。我们渴望通过影片把一尊尊微笑的观世音菩萨送进每一个人的心怀。让观音的精神走进每一个人的心底。  [16:55]
[张鑫]:假如你、我、我们在座的大家,每一个人的心里面都每天想一想观音,我们每一个新的心里面就装着像观音一样的爱,血脉里面都有观世音一样的魂。你就是菩萨。你就是观世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观世音的话,我们的世界、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我们就有一个和平的地球。谢谢大家。  [16:55]
[何亮亮]:感谢我们的导演,张鑫先生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自己的体悟。我们今天的论坛有四位演讲者。我自己有一点小小的体会。我的父亲,我的祖父祖母都是舟山人。在我成长的时候是无神论的教育,我们仅有的一些对于佛教的一些很简单的知识都是来自于长辈,或者是家里的一些因素。比方说在我家里面有一本书,这是我父亲藏书里面的一本,介绍舟山地区的小册子,里面就讲到了普陀山。这个书应该是40年代的,有一个小故事,当时在宁波的日军,派了炮艇,这个炮艇怎么也接近不到普陀山,当时炮艇上的一个日军的军官多少有一定佛教的知识,。他说这个地方是不能去的。这个船就回到了宁波,日军的炮艇就没有到普陀山。我就记住了这个故事。知道了有这样的观音,有这样个一种精神在的话,邪恶的力量就不能接近这个地方。这是我小时候对观音的知识。  [16:56]
[何亮亮]:我还有一点小小的感想,今年的世界很不太平,发现了很大的事情。像美国的金融海啸,不要小看这个清,他对世界的影响非常大,现在还刚刚开始。越是在这个危机的情况下,我们浙江是很严重地感受到。不仅浙江是这样。在广东的一些企业,现在开始倒闭了。所以很多民工他们就开始回到老家去了如果这个情况再下去的话,对国家的形势有影响。  [16:57]
[何亮亮]:我觉得,第一,不怕。今年对中国来说,是复兴当中最重要的一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是表示重要是和谐国家。我对国外人讨论过,他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什么坏事都敢做。我觉得为什么我不能辩护?因为我们还没有一种全民的信仰。我们最近30年来,宗教政策越来越宽松,我又想起一个例子。苏联解体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东三角。不是说我在家里拜神,他要有全国性的都拜的东西。如果你到西方去,你到教堂去,就有一种安宁的感觉。  [16:57]
[何亮亮]:无形的一方面,说一个人有菩萨心肠,每一个人都有观音的话,社会上的坏事很少。所以就造成了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就没有良心,没有良心德人一定是没有菩萨心肠的。我们复兴的时候,让每个人都有精神家园,这样每一个人都会更加安宁。也这是我们在这里举办南海观音文化论坛的现实的意义。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论坛带来我们的启示是长远的。  [16:58]
[何亮亮]:我们非常高兴,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观音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明年观音文化论坛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16:59]
[何亮亮]:最后祝各位来宾心想事成,让观音文化藏在我们的心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