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地名网--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0:03:48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点击次数:317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9日
2006年9月29日14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全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第四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戴均良做客强国论坛,以“区划地名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嘉宾简介
戴均良 男,1960年7月出生,湖北浠水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94年底先后任民政部政策法规司干部、办公厅副处长、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处级),1995年元月至1997年7月任部长秘书,1997年8月至2002年2月任区划地名司副司长、全国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2002年3月始任区划地名司司长,兼任全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第四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
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政府新闻和民政部网站联合举办的“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系列访谈,今天我们请来了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与大家就"区划地名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主题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各位网友积极的参与。戴司长首先跟我们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戴均良】: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近来行政区划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当前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的总体情况好吗?
【戴均良】:首先感谢人民网强国论坛给我们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工作,也感谢各位网友来和我们一块参与,讨论我们的工作。我国的行政区划体制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一般有四个层级,即省级(包括直辖市、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级(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县级(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乡级(包括区公所、镇、乡、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街道),概括的讲就是四级制和三级制并存,四级制就是省、自治州和市区的市和下面的乡镇,三级制就是直辖市、直辖区和县。目前全国34个省级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单位其中包括283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17个地区、3个盟。2862个县级单位,这就是我们行政区划一个基本的现状。
区划地名工作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主持人]:您来我们做访谈之前,很多网友非常关注,很早就在网上提出很多的问题。 网友:区划地名与和谐社会建设有什么关系?
【戴均良】: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合力。和谐社会的形成是各部门、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如果某一方面工作不做到位的话,可能就影响社会的和谐。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必须抓好经济建设,当然要以人为本,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发展需要上层建筑的推动,需要有一个好的生产关系。行政区划这个体制应该说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区划、地名、边界管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密切的关系。还可以关系到城镇化的进程。行政界线管理关系到边界的稳定,应该说和谐社会的建设,稳定是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现在仍然有不少地方发生边界纠纷,这些边界纠纷得到及时处理,社会就会安宁和谐。边界纠纷发生在一个点,牵动一条线,影响一大片。地名和社会关联度更高了。   任何社会和个人,任何组织,都要使用地名,都离不开地名,如果没有完善准确的地名信息,人们的交流、交往就会寸步难行,就没有好的交流交往环境,社会也难以和谐。所以我们认为,虽然我们区划地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不是居住一个前方的地位,但是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边界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西部的发展?
【戴均良】:边界问题对西部发展影响很大,当然难以给出一个量的概念,但是,西部地区的边界纠纷经常发生,占到我国边界纠纷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每一件纠纷都影响到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民族团结,边界地区的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有时一件纠纷持续时间很长,少则几个月,多则三五年,扯不断,理还乱,难以安心搞生产,这自然就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远文]:请介绍一下当前边界纠纷的情况。
【戴均良】:边界纠纷是指发生在边界附近地区,因资源管理使用引发的争执。目前引发边界纠纷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引发的纠纷。另一种是指边界地区资源管理使用范围不明确引发的纠纷。目前边界纠纷与勘界前相比,呈大幅下降的趋势。以省界为例,每年发生在边界上的纠纷,从100多起下降到目前的10起左右。另外,边界纠纷激烈程度也有所下降。但是,如果不加以重视,边界纠纷还会有增多的趋势。边界纠纷发生后对边界地区自然资源不仅难以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而且往往遭到掠夺性的开采,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激化边界地区群众间的矛盾,造成边界地区的不稳定。因此,要加强边界管理。根据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和国办转发12部门的《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意见》,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不一致引发的纠纷,由民政部门处理。资源管理使用范围不明确由有关资源主管部门处理。
[春来等你先开口]:嘉宾您好?请问天津滨海新区,何时能成为一个行政辖区?有这个可能吗?
【戴均良】:第一看是否有设立一级政区的必要。第二看是否具备了设立一级政区的条件,主要包括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第三设立政区是否有利于加快滨海新区的发展。第四当地的政府和人民是否有客观要求。
行政区划体制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
[主持人]: 在古代国家就很重视行政区划,行政区划体制对国家政权建设、行政管理、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您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我们不能饿着肚子搞和谐社会。您接下来给我们谈谈行政区划体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
【戴均良】:行政区划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根本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行政区划的体制关系到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有人说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行政区划结构怎么样,设置的怎么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边防巩固、中央能否有效的统治地方、地方能否高效率的进行管理和建设。整个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能否顺畅、协调。行政区划体制设置的合理,就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设置的不合理,就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行政区划的层次和幅度问题,这是行政区划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层次过多,必然会影响社会发展的合理,影响行政管理的效率。   所以近年来,关于行政区划的一些理论、一些讨论、一些局部地区要求改革、调整、完善的呼声也是非常强烈的。就是因为,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城乡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必然要引起整个社会结构的大调整,行政区划体制的调整,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市、市辖区、镇这些体制结构的调整,因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城镇人口和大面积的城镇市区的建成,要求相应的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实施,调整市辖区结构、完善市辖区结构,这些都是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的。 有的地方就讲到,包括有一些高层次的领导同志就讲到,行政区划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行政区划调整好了,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发展生产力是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好的改革措施。所以一些地方对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完善高度关注,比如省管县体制,应该说东中部地区都在不同程度的搞试点,就是因为现在的交通条件发达了,具备了条件。激发了县域经济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应该说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当然不可能一下子铺开,但是中东部地区不少省份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说吉林省、广东省、浙江省等等。
[历史的深处]:您给我们谈了行政区划体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下面能否请您再具体地谈谈 。
【戴均良】: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任务,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始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直接,必须适应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我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既是要发展城镇、建设城镇、繁荣城镇,同时又要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繁荣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行政区划体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增设更多的城市来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充当城市化的载体。第二,通过调整完善大中城市行政区划,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可持续协调发展。第三,通过撤并乡镇,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第四,通过调整扩大建制村规模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主持人]: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行政区划与经济社会现状不相适应的时候,就需要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和变更,行政区划调整和变更具体有哪些原则?
【戴均良】: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完善,应该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刚才讲到,特别是在城乡大转型的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是43%,“十五”期间是47%,再到最高值(峰值),2040年左右可能达到70%,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区划体制,就会在不断的调整完善过程中。这一条,我也希望向网友进行宣传,为什么?因为有些同志讲,国外的行政区划就稳定了,就不变了,为什么中国经常要调整、变动行政区划呢?其实这是不了解国外的情况。国外在城市化进程中,从城市化水平百分之二十几到百分之七十五、八十的过程中,行政区划在不断的调整和变换中。英国进行过四、五次大的调整,法国、日本、美国都在不断的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完善。特别是日本,行政区划的调整经过了100年的历史,到现在,我们去年有一个副市长去访问,还在进行大规模的撤并,为什么就是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行调整。我们国家,目前也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调整好行政区划,我们这些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第一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控制的基础上,逐步的进行,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前提下,做好调整。第二、要有利于行政管理和服务群众。我们行政区划的目的,一方面是管理社会,发展经济,一方面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方不方便人民群众办事,这也是我们行政区划调整的一个原则要求,比如乡镇的设置,我们对规模过小的乡镇设置,因为浪费资源、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这些年来,不断地进行了乡镇的撤并、精简,但是我们有一条要求,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能够方便农民群众办事,方便为农民群众服务,不能不切实际,不能调整后,不方便群众办事。第三要服务和精简机构的原则。也就是有利于精简机构,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原则上,从总量上,不能增加机构。不能增加编制。要提高管理效率,对规模过小的一些地方,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机构、减少编制,减少行政的开支。第四要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边防的巩固。对边疆一些行政区划调整要甚之又甚。对民族地区行政区划也要甚之又甚,因为我们行政区划建制中,有一个地方自治的建制,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这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对这些地方的调整,一定要促进民族团结。更要甚之又甚。这是一个基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慎重稳妥的调整行政区划。
我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基本情况
[主持人]:行政区域界线也是行政区划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里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基本情况。
【戴均良】:行政区域界线,全国目前省界线上面有6万多公里,县界线上陆地的部分有41.6万多公里。中国有行政区划建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实行郡县制,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但是行政区域建制是不清楚的,所以经常发生边界的纠纷。“九五”到“十五”期间,国务院组织了全面勘界。把我们省、县两级的界线法定化了。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法定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工作,主要的内容:第一开展界线的联检工作。界线的联检,这是我国《行政界线管理条例》规定的任务,每五年一次。从2002年开始,已经联检了省界线有56条,县界线有5000多条。在界线的联检过程中,修复了省县界线的界桩,有的被磨损了,有的被移动了,有200多棵。还消除了几百起省县界线上的纠纷隐患。巩固了法定界线的法律地位。这是我们目前搞界线管理的第一项工作。第二项工作就是及时的调处边界线上发生的纠纷。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法定区域界线,第一次为解决边界纠纷提供了法定依据。就是勘界数。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边界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能不发生新的边界纠纷。事实证明,全面勘界这几年,也是不断发生省界纠纷和县界纠纷,发生这些纠纷我们及时进行调处,这几年来,我们调处了40多起省界纠纷,县界纠纷有500多起,都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也有个别纠纷,仍在协调,仍在协调解决之中。这是我们做的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我们主要是防患于未然,加大界线管理的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因为边界地区,线长、面广、情况复杂。我们算了一下,48万省、县界线,容易发生纠纷的是界线周围5公里的范围,也就是280万公里的范围都有可能发生界线纠纷。为了确保边界地区的稳定,不是被动的处理纠纷,而是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开展“和谐边界”、“平安边界”建设的活动,今年民政部根据中央中直办、中央文明办有关文件的精神,联合12个部委开展创建平安边界和谐的活动,这对边界地区的稳定,长治久安,肯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野猪]:第四个问题:这个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在未来的5年内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去做?
【戴均良】:第一、继续按照计划开展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第二、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
民政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取得明显进展
[主持人]:地名工作是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我记得您曾经把地名比喻成空气,说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它,但是不一定人人都会重视它。在回答网友“阿信2”的问题“区划地名与和谐社会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你简单说了一下地名工作的重要性,在这里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地名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哪些作用和意义?民政部去年启动了地名服务公共工程,能不能在这里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工程的主要内容,目前这个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
【戴均良】:地名是一个社会关联度很高的工作,是一个大众化的传媒,也是一个公共文化产品。首先,地名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就是在整个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离开了地名很多东西都很难实施到位,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社会的交流、交往非常的频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讲过,我们统计过数字,就是旅游,因为旅游肯定是要用地名的,因为交通出行都要地名。改革开放前,全国旅游的人次几百万,到2004、2005年的统计,11亿人次参与国内的交流、交往活动。这是国内的数字。出入境游以前100多万人次,现在超过了1亿人次,所以大家都要使用地名,如果地名薄信息不准,就无法出行。还有一个通信的问题,有些地方收不到邮件、收不到报刊,就是因为地名信息不准确。第二从它的文化品位来看。实际上地名是一个历史文化的传承,一个历史文化的印记,在很多地名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地名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搞好地名工作就必须让地名体现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过去有一段时期,由于管理工作没跟上,有些地名出现了一些低级趣味的地名,包括一些楼盘,例如,叫什么“帝王思想”等低级趣味的名字,这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不相协调的。正因为地名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地名工作还不适应新形势下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去年民政部启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地名规范;第二个是地名规划;第三个是地名标牌设置;第四个数字地名建设和服务。第一、地名规范就是要规范社会上的地名用字、读音、起名。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实现。比如我们国家层面的,正在修订完善新的《地名管理条例》,这就是地名规范方面的内容。第二、地名规划,正因为地名有不规范的问题,有低级趣味,有些不健康的东西,我们在新生地名上面,就有文化品位、文化含量的好的地名给大家使用。我们做过统计,现在每年全国城镇新增地名大约2万条。要保证这些新的地名的质量,就必须提前进行科学的论证,进行规划。现在全国的地级以上城市都启动了地名规划的工作,已经有部分城市,完成了这项工作。第三、地名标牌的设置,这就更直观了。在大街小巷上搞一个牌子。这项工作2000年开始了,到去年城市全部完成了。去年又启动了农村县乡镇的地名标牌的设置,目前40%以上的县镇已经完成地名标牌的设置。第四、数字地名服务。因为在信息化时代,开展信息化服务,是我们地名工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大家需求量最大的一个内容。比如,现在有些地方,开展了电话问路服务,北京就开通了电话问路服务。南京、沈阳都开通了电话问路服务。建立了地名网站。民政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统一电话问路服务的号码。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各个地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名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地名信息化服务的联网。这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这项工程得到了国务院分管我们的领导同志,民政部的分管部长、党组的高度重视,地方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重庆市委、市政府去年11次专题研究地名公共服务问题,可见它的重要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谢谢。
[一名京人]:刚才提到地名服务,但我经常遇到很多地名在地图上找不到,说明信息更新没跟上。国家有没普查更新计划 。
【戴均良】:目前国家正在建立四级地名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建成后还要实行地名年报制度,实行建立更新机制,增加完善新增地名,废弃旧的地名。这个机制建立以后,就可以形成比较完善、及时、准确的地名信息服务平台。
地名拼写必须用汉语拼音
[余乐]:关于地名标志拼写问题,有些网友认为应与国际接轨,用英文拼写.您如何看这一问题?
【戴均良】:目前社会上有些人对国家关于地名拼写的有关规定和标准不甚了解,或认识有偏差,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以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主张在地名标志上标注英文。这是错误的,是不符合我国地名、语言文字的有关法律规定的,也不符合国际通则。地名标志的罗马化拼写是用汉语拼音方案。原则有以下几条: 一是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的决议,各国地名的对外拼写转写都是用罗马化字母,不是英语。用英语通不过,因为世界上很多语言,联合国官方语言有五种,有中文、英语、法语、俄文、阿拉伯语,不是英语一种。1977年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确定了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二是国内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地名标牌 城乡》国家标准、国务院转批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等国家法律规章政策等都有明确规定。三是从理论上讲,因为讲英语的人不少,其他语种的人也不少,单标英语不合理。从法理上讲,从国际通则上讲,用英语标注是一个错误的理念。当然,毕竟讲英语的人不少,有些地方有个创新,在不违反国家法规的前提下,采取双拼双注的方式,上面有拼音,下面用英语,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是否用英语,专名必须用汉语拼音,而且只能是在奥运场馆、旅游景点、交通标志等。对地名标志,必须按照国际、国内标准执行。坚持用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我们思想保守,我们专门考察过国外的地名标牌拼写,如日本、韩国等非罗马字母国家,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地名标志都是采用本国文字的罗马字母音义转写,而不是用英文。
县改市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进程
[gn]:您怎样评价县改市(区)这一区划调整模式?
【戴均良】:县改市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设市模式,它的优点在于:一不增加机构。二有较大的城市发展空间。三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大面积的农村列入了城市的范畴,在人们的观念上,出现了市不像市,县不像县的问题。但是,县改市有利于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市政建设和管理的水平;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体制问题和观念问题相比,体制产生的积极效果占主导地位,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地区县改市是成功的,今年全国县级政区十强统计,一共有11个单位入围,其中县级市(含市改区)10个,这就看出了,县级市在县级政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反映了县改市的客观效果。
地名更改不一定能带来客观的效益,要科学论证统一认识
[屋大惟]:问司长一个问题,当地方官员希望改名,而老百姓不希望改,处于剑拔弩张的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戴均良】:一、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二、进行充分的、科学的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看是否有道理。三、群众不愿意是多数群众,还是少数人?如果多数人不同意,那就要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如果是少数人的意见,那看他是否有道理,需要统一认识。
[徐二峨]:嘉宾,行政区划问题可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不要老是变来变去的,要变一定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不能少数人 说了算。
【戴均良】:行政区划保持相对稳定,是完全正确的。对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的程序,国家有法律的规定,国务院有行政区划管理的法规。具体的办理程序,请访问中国行政区划网。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资源权属与行政管辖分离的遗留问题和边界地区的资源矛盾如何解决?
【戴均良】:这个问题是全面勘界的遗留问题,比较容易引发新的边界纠纷。我们正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办法,根据勘界期间协议书的规定,明确资源使用管理具体范围。
[非如此不可]:目前有些城市地名较为混乱,给人们生活造成不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和谐的因素, 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规范城市地名?
【戴均良】:有些城市存在地名混乱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一是地名管理没有跟上。地名形成除官方命名外,另一个重要途径是老百姓的约定俗成。既然是约定俗成,你叫我叫他叫,有些不规范字、音、异体字等出来,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管理,首先要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更正、规范,同时,要建立地名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以后出现的地名再出现混乱。规范地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是搞好地名规划。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地名命名更名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很多地名命名更名不及时、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随意命名、重复命名的问题,重名同音、名不副实,崇洋复古、甚含义不健康的命名还大量存在。这给城市管理、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与现代都市文明很不协调。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可以提高对城市地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变先建设后命名的滞后状态为先命名后建设的超前管理,使城镇的地名命名更名更规范合理有序。因此,开展城市地名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刚才讲过这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一个重要专项。地名规划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对地名命名进行超前规划,提供命名预案。通过地名规划提高地名命名更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文化品味。
[想唱就唱]:为什么要制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戴均良】:第一、这是依法治界的要求。全面勘界之后,界线成了法定的界线,对界线的管理要有法律依据,要规范界线管理的行为,要巩固勘界的成果。第二、界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全面勘界以后,边界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界桩的损毁、跨界经营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必须要有法律的依据。第三、保持边界地区稳定的需要。界线勘定了,对界线要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起法律地位,保持界线附近地区的稳定。
[小平民百姓]:当前界线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什么困难?民政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困难?
【戴均良】:当前,界线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困难:一些地方的同志对界线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界线管理的人员和经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关部门分工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界线管理工作不完全适应实践的要求,新的矛盾和纠纷仍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协调指导。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规范工作;三是继续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原则;四是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各项界线管理工作;五是与中央综治办沟通,加快创建平安边界步伐。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当前界线管理面临的困难将逐步得到克服,界吒浇厍峤徊轿榷ǎ缦吖芾砉ぷ鹘托成缁峤ㄉ枳龀龈蟮墓毕住?
[主持人]:可以说现在很多地方也越来越意识到地名的重要,随之就有一种现象,就是“地名更名”。 一天一地一广仔:您对河南周口市和淮阳市改名“纯州市”(音同)是怎么看的,是否改了就能带来真正的效益?
【戴均良】:我想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怎么看待更名的问题。确实有比较多的地方提出了要求,要更名,主要是行政区划的更名。目的就是要提高知名度、加快发展。出发点我认为是好的。对于更名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来看,有些地方的更名确实是有必要的。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地名管理条例的规定,那些带有民族歧视性、侮辱性以及一些生僻字、异体字,不健康的地名应该更名。比如说去年重庆就有一个“杀人坝”要更名,群众都非常拥护,因为过去那个地方杀了一个人,出现了一起刑事案件,从此就叫“杀人坝”。从此以后,外商不愿意去投资,这个地方更名是对的。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更名,完全是出于某种想法,想借用历史旧名提高知名度。地名这个东西,用的好,可能有一定的效益,但是不能依靠它。有些不知名的地方,发展快了,发展好了,那就知名了,并不是靠你的名字怎么样。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深圳,深圳过去谁知道它呢?原来就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那不是因为它有“深圳”这个名字才提高了知名度,而是深圳发展起来了,发展快了。   所以我们对待更名的态度,一从严控制,二依法办事,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的规定,符合更名要求的,符合更名条件的,在从严控制的前提下予以更名。第三要加强更名的社会公示制度,进行专家论证,充分的尊重民意。凡是当地群众不同意更名的,一律不能更名。更如你刚才提到的河南周口的更名问题,我看到网上有报道,但是我们没有什么见到正式的文件,对于这个更名,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有多大的实际价值,我看,不好说。谢谢。
[主持人]:谢谢戴司长。接下来戴司长将会在文字直播中继续与大家进行文字交流。欢迎大家继续积极的参与。今天的视频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省管辖县、撤并乡镇有利于提高政府结构职能、提高效率
[我不需要知情权]:请问嘉宾:地级市政府何时取消?
【戴均良】:这个问题不是很准确。省管县的体制是一个发展趋势,所谓省管县主要是指市县脱钩,市和县都归省直管,并不是要撤掉地级市。当然在省管县的体制下,地级市的机构要精简、人员要精简,这是客观的要求。地级市和市辖区的结构职能要进行重组和调整。这也是发展的要求。
[一名京人]:“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减少行政层级,怎么减少?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戴均良】:目前我国有四个层级:省、市、县、乡镇。从客观实际出发,省和县之间的管理层级,改革的可行性相对大一些。省、县都是比较稳定的,乡镇在现行的条件下也不可能精简掉。但从长远看,乡镇体制是可以改革的。因此,目前东中部地区实行强县扩权,探索省管县体制,这就是为今后减少地级管理层做准备。
[眼小但并非看不清楚]:宪法第30条规定: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市,乡镇三级,请问地级市这个级别为什么还要存在?
【戴均良】: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市分为三种:直辖市、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这是严格的法律概念,那么宪法又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和县,这就是说,市可以管县,这种市的级别相当于地区一级或者自治州一级,因此,1983年,民政部和人事部对省辖市进行分类时,提出了地级市的概念。所以,从法理上讲,从现实的情况看,地级市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我不需要知情权]:请问嘉宾:地级市代管县级市是什么概念?
【戴均良】:根据宪法的规定,没有市管市的体制。但由于县改市、地改市后,出现了地级市管县级市的现实,为了避免违法,就由省政府委托地级市代管县级市,也就是代表省政府管县级市。 网友:请戴司长谈谈乡镇撤并的情况。
【戴均良】:新一轮撤并乡镇是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是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体现,也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体制改革的需要。   实践证明,撤并乡镇的效果是好的,精简了机构,减少了行政成本,增强了乡镇的集聚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小平民百姓]:能谈一谈您对行政区划体制创新的一些想法吗?
【戴均良】:总体上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按照精简层次、调整幅度、完善结构、增强活力的思路,增设市镇建制,完善大中城市市辖区结构,探索省管县的体制,推进乡镇体制综合改革,减少层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赫邦]:请问嘉宾:地区领导县、市领导县是我国两个重要时期的区域行政领导的两个模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戴均良】:地区是省和自治区的派出机构,它不是一级政权机构。因此,在机构设置上,它不是一级政府,没有那么多的职能机构。在管理上,相对宏观一些,没有那么多具体事务,县里的自主权大一些。市领导县的体制,刚开始时,出发点是市带县、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由于市是一级行政区划建制,设置了政府机构及其相应的职能机构,因此在管理上,更加具体一些,形成了实实在在的一个管理层。地区领导县的体制和市领导县的体制,是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时期的两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随着市管县体制的全面推行,全国70%以上的县是由市领导的,也就是说,市领导体制占主体地位。这个体制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中心城市建设,也就是说,地级市所在地的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区建设,对周边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中心城区实力强、规模大,它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