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人:911改变美国青年 美国青年改变美国政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5:35
美国政治今后若干年的决定因素——年轻人
关中人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74】【字号:大中小】
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志在夺回参议院。佛吉尼亚州的共和党参议员乔治·艾伦面临连选连任。对艾伦来讲,连任似乎不成问题,悬而未决的是他如何以高票击败民主党的挑战者吉姆·韦伯,为他两年后参加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角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次竞选集会上,一个韦伯竞选班子的志愿者(印度裔美国人)在艾伦演讲的时候持续用摄像机拍摄。艾伦有点气急败坏,说这个人象个“猴子”。
 
起初,韦伯竞选班子把这个艾伦含有种族歧视的谩骂录像发给了当地的电视台,除此之外他们不知道这个片断还有什么用。一位比较熟悉互联网的工作人员随后把它放到了youtube.com上,一时间艾伦是种族歧视分子的“传闻”不胫而走。在选举日,艾伦以很小的差距输给了韦伯。因为韦伯当选,民主党获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席位。艾伦的总统梦也到此为止。
选后,美国的政治学工作者和选举专家认真研究了投票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韦伯取胜的关键在于两个重要因素:佛吉尼亚首府里奇蒙市内和诺夫克大多数选民投了他的票,而这两个地方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此外,他在高校区威廉斯堡、拉德福特和查洛特斯维尔得票居高,而这正是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居多的城市。他们最后的结论是,佛吉尼亚的年轻人把韦伯送进了参议院,把民主党变成参议院的多数,让艾伦的白宫之役未战先败。
虽然1972美国联邦国会通过法律降低投票年龄(18岁),但是美国青年对政治却开始不闻不问,更不懈于参加投票。这种态势到世纪之末达到顶峰。据统计,2000年美国18到29岁这个年龄段的投票人数仅有不到1600万,仅占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40%。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对60年代由反战和对社会不满的青年人挑起的社会动乱的不满,水门事件引发的愤世嫉俗和对政府的极度不信任,美国超级大国地位颠扑不破引发的洋洋得意等。
到了2004年,美国青年人却突然政治热情高涨,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参加当年的选举,参选人数达到2000万,占年轻人总人口的近50%。很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千僖年一代”(millennial generation)正在成为觉醒的政治巨人,他们今后对美国政治的冲击将难以估量,可以改变美国政党政治的走向,影响政府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并预测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美国青年人的参选率可能会创新高。
是什么使得美国的年轻人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政治价值并开始踊跃投票和参与政治?
首先,911恐怖分子对世贸大厦的攻击对青年人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它所造成的心灵冲击和创伤犹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和1963年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被刺杀。笔者911那天正在美国一所大学上课,当学生得知世贸大厦在攻击后坍塌的消息后,很多学生热泪盈眶,反反复复地说,“为什么这些人那么恨我们?”他们突然意识到美国在国际社会似乎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不仅美国的本土受到了威胁,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在世界的至高无上的道德地位均岌岌可危。之后他们同仇敌忾,对布什政府的任何以保卫国土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策和法律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其次,911之前2000年的总统大选也让美国的年轻人认识到选票的重要和选举对美国的外交和内政的巨大影响。布什2000年仅以在佛罗里达州超出500多票就当选了总统。如果青年人踊跃投票,选举的结果可能就有所不同。而布什政府的外交单边主义、以国家安全名义对私生活的侵入、以虚假的和不能核实的理由入侵伊拉克和占领伊拉克后美国面临的困境让很多青年人想到2000年的选举和他们对布什在2004年连选连任时多少有些盲目的支持。
第三,由911恐怖分子的攻击使得很多青年人得知美国之外还有一个世界,与美国安逸和平静的生活大相径庭,而世界许多地方的贫穷、动乱、残杀即使不跟美国政府的政策有直接关系,也与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有间接的联系。这些让美国的年轻人意识到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后果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美国模式可能受到挑战,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可能被干扰和冲击。如果美国需要对这个世界有更大的贡献,如果他们也象前辈一样认为美国对这个世界应该有特殊的使命,那他们必须勇敢地接过接力棒,把出了差错的政策更正过来。与此同时,由于伊拉克之战造成的联邦政府的巨额赤字和油价的飞涨,美国的年轻人一直生活在世外桃源、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就业、养家的感觉突然被冷酷的现实击碎。失望和幻灭导致愤怒和不满,进而引起咨询政府的好奇和决心,最后落脚到要改变政府和自己的祖国的处境必须从我做起,必须从介入社会和政治开始。
最后,现代的科技也使美国的政治家可以更为有效和廉价地向青年人传达信息,动员他们参与政治,刺激他们参加和协助竞选,鼓励他们在选举日投票。美国几年前的一项研究表明,让一个年纪大的选民参加竞选和投票平均需要化1美元,而要让年轻人做同样的事平均的花费则是3美元。但是,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美国政治的运作。近年美国社交互联网(facebook, myspace)和网上录像门户网站(youtube)的出现和通过互联网募竞选和干预政治的经费方式的不断被采用,美国政治家发现了一个可以与青年交流和动员他们参政的不仅便宜而且有效的办法。比如文前谈到的艾伦竞选的失败,比如奥巴马和其他候选人的网站都有社交和寻找政治盟友的功能,比如罗恩·保尔通过互联网募集到大笔小额捐赠,比如网上粘贴的希拉里·克林顿唱国歌走调和约翰·麦凯恩在布什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时昏睡的录像等,都在选民,特别是青年选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美国美洲电视台(ABC)在艾奥瓦党团会议选举之前举行的一场共和民主两党候选人的辩论就是由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赞助的。是晚,在facebook上查看辩论情况和留言的人数以百万计。
美国青年人对政治的介入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虽然年轻人参政对美国政治可能造成的冲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更有说服力的成果,但是根据过去几年和今年总统竞选的情况,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首先,无论今年11月总统选举谁最后胜出,赢得18到29岁年龄段的选民的选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美国青年人的人数正在大幅度增加,2004年它的总数是近4200万,占到美国选民总数的21%;今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据估计达50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这样大的投票群是任何政治家都不能忽视的。虽然美国老人的投票率一直据高不下,达70%以上,但是他们的人口的总数正在减少。今后任何一个想要从政的美国人都不能小视和不动员年轻选民。
其次,虽然美国的年轻人还有党派之分,但是他们对两党的传统意识形态都有反感和不满,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支持无党派人士或者可以综合两党共同优点的候选人。比如,很多青年共和党人对该党在同性恋、堕胎、排斥联合国和为维护国家安全不惜一切代价的立场和政策趋向有极大的反感,而年轻的民主党人也不认为社会保险金可以一劳永逸地循环下去,因此他们并不太介意民主党死守由小罗斯福总统开创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党团使命。另外,美国年轻人对政党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和选举时对竞争对手无情的攻击和诋毁十分厌倦。他们更崇尚妥协,喜欢合作,追求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对主张终止华盛顿传统政治生态、提出两党精诚合作的候选人情有独衷。
年轻人富于理想主义,喜欢做梦,拥抱希望,对所谓的政治经历、决策经验等并不看好。如果仔细观察民主党已经退出总统竞选的候选人,各个都是经验满筐,但是一个都不能在预选中拿到太多的选票,而之前被很多人不看好、也没有多少执政经验的奥巴马却能获得如此多的支持,并募捐到如此大的款额,说明他关于希望、关于变革、关于保证美国梦不死不衰的信息有巨大的感召力,是青年人最为喜欢的候选人之一。
世界任何国家的公民都关注美国的政治,试图参与美国的经济,不断引进美国的文化。而身为超级大国国民的美国人却历来不关心国门外的事,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比较无知和偏见不少的民族,直到有一天他们被突发的事件惊醒。之后他们会以最大的创造力、最强的决心、最富有牺牲精神的斗志去维护国家安全,推动世界和平,保证民主制度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美国今天的青年人却有不同的心态,有不同的准备,也有不同的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有不同的处事方式。他们对全球变暖的担忧、对达尔富尔的宗族屠杀的关注、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对中东没有和平和以色列的强势的愤怒,都可以说他们会在比较平常的环境内依然注视国门外的事务,并要求政府制定或者修正某项政策。
参政和从政只有一步之遥。今天美国的年轻人参与政治,投票选举他们信得过、与他们有共同理想和志愿的候选人(年轻的候选人自然有优势),明天他们自己就会从被动的投票人变成主动的竞选人。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对美国年轻人的兴趣的关注和对他们的中国观的塑造,中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必须早下手,使得美国青年人成为今后推动中美关系深化和和谐的动力,而不是障碍。其次,在美国青年人越来越关心政治的同时,中国的青年人似乎正在走向相反的方向。这样不同的政治生态和格局会不会使中国在今后与美国的交往和竞争中处于劣势呢?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8-1-24   本站发布时间:20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