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养鹅,赚得百万 果园养鹅高效益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02:25
果园养鹅高效益好致富
来源:辽宁金农通农业信息网
果园养鹅高效益好致富:果园养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高效益种养形式,概括起来有如下好处:一是鹅能除草,又能灭虫。鹅有取食青草和草子的习性,对杂草有一定的防除和抑制作用。据试验,每亩果园放养20只鹅,杂草只有对照果园的10%左右,鹅数增强,杂草更少。鹅在果园觅食,可把果园地面上和草丛中的绝大部分害虫吃掉,从而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 二是提高果园中土壤的肥力,减少肥料投资。鹅粪含有氮、磷、钾等果树生长所需要的元素。据分析,一只鹅一年所产鹅粪含氮肥1000克、磷肥900克、钾肥510克。如果按每亩果园养20只鹅计算,就相当于施入氮肥20公斤、磷肥18公斤、钾肥10公斤,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进果树生长,节约了肥料,又减少了投资。(摘自:中国农商网)
无奈养鹅,赚得百万
来源:CCTV7《致富经》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6725106.html?td=%D1%F8%B6%EC%D6%C2%B8%BB
1/6

图解: 山东省淄博市的周山村百顷良田之中,有一片荒凉的林地,杂草丛生,四周高高的围网中断了和外界的联系,让里面显得更加神秘。这片林地的主人叫张梅,愣是用这片看上去疏于管理的林地获取了几百万元的财富,这片树林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这还要从她2006年遭遇的一件闹心事说起。
2006年的4月,张梅租用的这500多亩地,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种植的樱桃马上就要结出果实,20000多棵速生杨也快能砍伐了,就在张梅即将就能拿到丰厚回报的时候,一夜之间,却发生了巨变。
张梅:早上一起来一看,我那个树全成了光杆了,没叶子了。
眼前的一切来的那么突然,张梅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政府下发了紧急通知,淄博遭到了喜欢以阔叶为食的美国白蛾突然来袭,植被破坏严重。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副区长尹鹏:暴发的时候比较厉害,你像我见到的,一棵树上,一棵大树如果防治不好的话,一棵大树,六七米高的大树,两夜之间,这棵树叶子就吃光了。

图解: 为了阻止美国白蛾在自己的林地蔓延,张梅带着工人不停地打药,可是美国白蛾的数量却是有增无减。树叶上到处都是美国白蛾孵化出来的虫卵。此时,张梅才意识到,当初自己为了让树木得到充分的营养,特意花了几十万元引进了滴灌设备。如今却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张梅:我浇地的时候我在滴灌里施尿素,我施上了以后,它直接机械化给我浇树,浇上了以后,只要这个地方有草它迅速增长。
杂草吸收了养分,快速的生长,起初并没有引起张梅的注意,仍旧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树木的身上。这时才发现长出来的杂草为美国白蛾繁衍创造了绝佳的环境。
张梅:美国白蛾它有一个习性,老虫它必须从树上下来,到地下杂草进行交配,这样它要二十天,这样交配成功后它再继续繁育后代。

图解: 一只美国白蛾一年产卵就能达到1亿多,即使保守的估算,一年也能孵化出3000万只幼虫。只有阻断它的生存环境才能控制蔓延。张梅聘用了几十名工人专门做起了清除杂草的工作,本以为这不过就是10天完成的事,却一干就是一个多月。
工人刘崇勋:一个工人一天锄八亩来地,锄的是不少,反正是你锄到往后,锄都锄不过来,你这边锄了那边长,你看这500亩地,你转一圈,不到锄完的时候,那边又老高了,有一人多高了,那边还没锄到了,那边又长起来了。
锄草成了张梅和工人们每天的必修课。反反复复不停地锄,不停地长,似乎永无尽头。人工锄草的方法显然行不通,只能使用化学药剂。但具有破坏杂草根部的药剂,锄草的同时也会破坏树木的根茎。不得已,张梅只能使用去表不去根,促使杂草枯黄的除草剂。可是一场雨下来,杂草就重新冒了出来。张梅只好不停地喷药来控制杂草的生长,几个月的功夫她的积蓄就消耗得干干净净。
张梅:这个园子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所有的钱都花进去了,最后我没有办法,我就贷款,这样贷了50万元钱,可是50万元钱又花完了。
无休止的投入已经让张梅感到筋疲力尽,不得不停止了下来。没有了药物的控制,杂草又开始了疯狂地生长,美国白蛾也迅速找到了适合它们繁衍的环境,卷土重来。很快就在张梅的林地全面暴发。不出一个星期,整个园子都成为了枯枯的树干,所有的叶子被吃了个干干净净。
张梅:这个树叶就是树的一个肺,这样它就没法进行光合作用了,它的花芽和这个叶芽也很难形成了,不但当年没有收入连第二年也得绝产。就是说几百万就是投到这个果园里,一夜之间一切都没有了。
5年的心血,几百万元的资金,眼看着就要拿到丰厚的回报,可眨眼之间却变得一无所有,张梅接受不了眼前的现实,心力交瘁一病不起。
张梅:感觉就是真是没法活了,晚上睡觉都是大把大把吃安眠药,有时候晚上一坐一宿。

图解: 张梅知道防治美国白蛾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可继续下去只会越陷越深。此时的张梅后悔当初的选择,一心只希望尽快结束眼前的这场噩梦。可没想到当初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镇政府签订了30年的承包期,如今却成为了甩不掉的包袱,让她欲罢不能。
山东省淄博市南郊镇副镇长冯喜生:土地承包合同是30年的,她当时干了一共不到10年,下去还有20多年的租期,如果她不干,那么这20多年的土地租金她就得继续支付,否则就得承担合同规定的违约责任。
终止协议首先要给人家恢复地容地貌,这样会赔得更多,已经陷入了经济困境的张梅经不起违约责任的赔偿,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苦撑。可一年去除杂草的费用少说也要30多万元,迫不得已她将在城区的门面房低价卖了出去。就在张梅在绝境中苦苦挣扎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她因祸得福,彻底摆脱了困境。
2007年3月,张梅打听到南京有一种专门防治林地杂草的药剂,于是带着卖掉房子的40万元来到南京,没想到就在买药的路上,她被一则广告牢牢的吸引住了。
张梅:有一个大招牌写着草原鹅,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费了很多的力,投了很多的钱,这个地方好像就找到了我需要的东西。
张梅琢磨,鹅专门吃草,如果能把鹅请回家,不就能节省下锄草的开销。虽然还不知道这个办法能不能成功,可是购买鹅苗总要比买药便宜很多。想到这儿张梅再也没有了买药的心思,直接跑到种苗场,购买了8000只鹅苗带回了家。建鹅舍,挖池塘。一个月的功夫,小鹅也渐渐长大,开始了四处奔跑觅食,周边鲜嫩的杂草自然而然成了它们的美食。
张梅:一只鹅一天能吃七八斤草,这鹅就像一个割草机,拼命地吃,而且鹅是个吃肠子,边吃边拉,吃够了就趴着,杂草连吃带踩,很快鹅舍周围的草就不见了,就吃成平地了。

图解: 就在张梅心里为自己作出的这个英明决定暗自高兴的时候,一场大雨突然到来,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原本就喜欢水的鹅一下子变得兴奋了起来,向四面八方散开,彻底失去了控制。张梅知道这个时候小鹅的隔水毛还没长全,如果淋了雨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全军覆没。可是不管她用什么方法,小鹅就是不肯回家。
张梅:有的在果园里,有的在林地里,还有的在池塘里,下雨的时候,怎么轰也轰不到鹅舍里,我甚至用棍子,小竹竿打它,它也不进去,缩着脖子朝着天。
第二天清早,张梅一清点存活下来的鹅只剩下了不到两千只。这次惨痛的教训给张梅提了个醒,要想让鹅听话必须制订了一套驯化方案,从小培养。当重新买回的鹅苗还在育雏的时候她的计划就悄悄地展开了。
张梅:这个动物它有喜欢吃东西的习性,我就经常拿着青饲料喂它,喂它的同时我吹哨,这样它就都来了。经过一段时间和动物的磨合吧,它就听话了,我一吹哨四面八方的鹅,也就都来了,全当作是和我下了命令一样。
鹅群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天清晨,只要张梅吹起哨子,鹅就会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排着整齐的长队。在张梅的带领下一个接一个,向远处的杂草丛进发,过起了游牧般的生活。
美国白蛾缺少了寄生繁衍的环境渐渐退去,张梅也开始为她的樱桃和速生杨的生意忙活了起来。2007年做苗木生意的闫洪亮找到了张梅,就在他参观樱桃园的时候,鹅群恰巧从那里经过,这让闫洪亮感到无比的新奇。
苗木经销商闫洪亮:原先农村都是在家庭养个三只,二只,十只八只的,一到这里一看成群结队的,很壮观。地上全是鹅,走到哪儿鹅跟到哪儿,吃到哪儿。
回去后闫洪亮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做生态餐厅的朋友王福亮,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生态餐厅,王福亮一直也在寻找适合自己餐厅的产品。可是他说什么也不敢相信,距离自己只有几十公里的周山村会有像游牧一样散养的鹅,于是专程跑到了张梅的林地考察。

图解: 生态餐厅负责人王福亮:我简直不相信,因为周村离我们临淄很近,像在山东散养这么大的地,在我印象中是没有的,但是过来看了以后,感觉不服不行,全是散养的,非常适合我们生态园,这样我就定下来了。
王福亮当场就以50元一只的价格购下了张梅所有的鹅,并签订了一份长期的订购合同,原本只是为了锄草的鹅一下子卖了几十万元,让张梅的眼前一亮,自己种植的樱桃和速生杨都要长期才能见到效益,而养殖只要短短的几个月就能赚到钱,如果两个相互结合起来,就能添补每年种植必须的投入。已经尝到了甜头的张梅决定进行规模养殖来增加效益,慎重起见,订购鹅苗前,张梅跑遍了山东的市场后,特意又跑到了南京考察了10多天。
张梅:感觉太不一样了,在山东我批鹅就是5.5元、6元一斤,到了这里就是现在最低谷的时候,9元、9元5一斤,到了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腌制鹅的时候,我的鹅价格能卖到12元一斤,这个利润空间特别大。
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两地之间差价的空间。掌握了这个信息让张梅放开了胆子,一下就购买了几万只鹅苗。2008年8月,张梅的鹅到了该出栏的时候,她拉着满满一车的鹅,按照第一次在南京看到的招牌,找到了专做草原鹅的经销商凌万奎。而作为南京一级批发商的凌万奎,收购鹅的标准恰好也正是牧放散养。
南京经销商凌万奎:时间长的鹅它要长那个瘤子,长瘤子的老鹅价格就高,一般吃饲料的那个鹅时间比较短,就是一般没喂到长瘤子,那个价格相差很大可以说。放牧的鹅是饲料喂养的鹅双倍的价格。
看准了地方找对了人,验过货之后,凌万奎马上就和张梅签订了三年的包销协议。张梅不但除去了烦人的杂草,还将鹅卖出了高价。当初的无奈之举,如今变成了张梅致富的门路,就在今年的5月,她又租用了一块荒地,把养殖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一心希望当初这个意外的收获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
自曝:白鹅的赚头就在这玩意
来源:CCTV7《致富经》
1/6

图解:
从2006年年初开始,一个非常诱惑人心的消息在辽宁省彰武县上万名白鹅养殖户以及经纪人中悄悄流传着。消息的核心内容是彰武县将出现一个年加工白鹅1500万只的企业,而与此对应的是彰武县每年的白鹅出栏量只有600万只。面对900万只白鹅的供求缺口,如何能从中赚取自己的那份财富呢?这吊起了很多人的胃口。
彰武县郑家村白鹅经纪人 刘丽娜:“如果开业以后,我们更好干了,老百姓收入也相对高,因为我听说企业是一条龙服务,包括杀鹅熟食品什么都做了,就是相对来说价格还得往上调。”
刘丽娜是乐观的。可有人恰好和她相反,担心巨鳄式的企业出现后,也许会垄断市场,以大欺小。
二道河子乡太平河村白鹅养殖户 关英权:“就是经商之必然的道理,人家经营这玩意儿,挣钱越多不是越好吗,那不明事吗。”
那么,筹办1500万只白鹅加工企业的到底是什么人?这个企业会按照哪条路发展呢?是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还是会行成价格垄断?
辽宁省彰武县一直有养殖白鹅的传统,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白鹅饲养量已达600万只,遍及全县24个乡镇4万户农家。在彰武县彰武镇,养鹅大户马晓波在得知1500万只白鹅加工企业正在筹建的消息后,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图解:
彰武县彰武镇白鹅养殖户 马晓波:“本身你就是养少了,你也得给牵扯两个半月,接近三个来月,你就是养500只,你不也得豁出去那么长时间,500只鹅比较把握的说法一个鹅让你挣6元钱,五六也就挣3000元钱,3000元钱3月合多少钱,还没有说甚至于当地来说打工的省事呢,但是你要多投入呢,你要投入1000只鹅呢,那就有6000元钱的收入。”
马晓波从1997年开始养鹅,最初每年也就养三五百只,随着养鹅的年头长了,胆子也变大了,今年他一下子养了8000只鹅。
记者:“今年从你这儿来讲能挣多少钱?”
彰武县彰武镇白鹅养殖户 马晓波:“我今年大约利润能到四五万元钱。”
数着赚到手的钱,马晓波对白鹅行情更加看好。在他眼里,1500万只白鹅企业正式投产后,肯定会遇到货源紧张的情况,而那也正是自己扩大养殖规模的大好时机。
彰武县彰武镇白鹅养殖户 马晓波:“来年最低养一万只鹅,如果条件允许还养得多。”
在彰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马晓波的胆量和底气,去年的禽流感让白鹅行情极不稳定,让一些养殖户到了现在还心存余忌。他们也想借助新企业的上马扩大规模,条件是鹅价得达到他们划定的底线。

图解:
养殖户 纪连生:“你保证价格4.5元,我们就敢放开养。”
到底能不能给出4.5元的保护价呢?这就取决于一个人。
边江:“年初的时候,价格最低的时候找美中,美中呀价格能不能高点。”
养殖户 纪连生:“人家老丁说涨就涨了。”
二道河子乡太平河村白鹅养殖户 关英权:“香港来收鹅翎,跟美中鹅业签的合同,这样一来鹅的价格提高了,要不然这个事不太可能。”
这些人口中提到老丁和美中指的就是丁美中。年加工1500万只白鹅的企业也正是他投资的。这也注定了白鹅价格能否达到养殖户的心里底线,决定权在丁美中。于是,大家对丁美中即抱有希望也充满着担心。
丁美中:“这些年,就是羽毛,内脏包括鹅条都卖到中国鹅市场的最高的价格,然后除了我们的加工费,除了我们稍挣点利润,除了一些费用,剩下剩多少钱,除了这个活鹅的价格,就是给老百姓的一个利润。”
根据丁美中的测算,今年年初他给出了每斤4.2元的保护价,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力尽所能给出的价格距养殖户的心理价位还有0.3元的差价。就是这个差价,让一个叫边江的人坐不住了。

图解:
边江:“价格上来了,老百姓看着有钱可赚,老百姓就养,老百姓相当现实,他和别人都不一样,他赚到钱了他就要干,赚不到钱,否则你谁说出花来也不好使。”
别看边江口口声声为养殖户说话,其实他并不养鹅,他的真实身份是彰武县最大的鹅雏供应商。边江知道如果鹅价高,养鹅的多,他的鹅雏才能卖的好。由于这个利益关系,边江在得知丁美中筹建新厂后,他动了心眼。
边江:“当时我们感觉到心里没底,说丁美中究竟在哪里卖鹅,咱们去看一看,我们就到盐城扬州一带,我们就跑一下子,去武汉那边看一下这个鹅,看一下销量相当不错。”
边江知道了丁美中的商业秘密,随后他决定和丁美中进行一次关于涨价的谈判。谈判的原因很简单,边江能不能从900万只白鹅的潜在需求中分得一杯羹,取决于养殖户能不能多养鹅,而养殖户多养鹅的前提是白鹅价格达到他们的心里底线,0.3元成了产业发展的关键。
边江:“没有我们可以说他那1500万只鹅他是空话,为什么是空话呢,我们把鹅雏真正能卖出去,老百姓才真正能养,假如说我们要孵化量上不来,我们要卖不出去,那丁美中1500万只鹅他是空话。”
边江上门谈判时说的是狠话,但也是实话,对此,丁美中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图解:
丁美中:“我们和农民是相互连在一起的,如果农民不养,我们还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
2006年初的时候,经过谈判丁美中同意收购价每斤再加上0.1元,同时边江也同意给农民的鹅雏每只优惠0.2元。两个人在共同的利益下,联手使价格接近农民的底线。最后丁美中还给了边江一个承诺。
丁美中:“因为我们这几年都是每年涨0.2元钱,每年涨0.2元钱,明年的保护价我们最低在4.5元以上。”
现在边江正在忙着扩建自己的孵化场,准备明年开春鹅雏供应量翻番。那么丁美中为什么敢于答应4.5元的保护价呢?在他的加工厂里,丁美中向我们揭示了白鹅赚钱秘密,而那也正是他涨价的资金保证。
丁美中:“这个羽绒是最好最好的。”
记者:“这种绒市场价钱是多少?”
丁美中:“一般卖到600元钱一公斤,300元钱一斤。”
记者:“一只鹅能产多少这种绒?”
丁美中:“一个鹅产一两左右吧。”

图解:
如此算来,一只鹅光靠卖绒就能卖30元钱。不过,丁美中说,鹅绒还得论斤卖,而鹅身上的刀翎那可是论根卖。
丁美中:“像这种刀翎是最好的,就是做羽毛球用的最好的刀翎。”
记者:“已经用这个产羽毛球了吗?”
丁美中:“产了,这个一根刀翎卖多少钱,能卖到0.3元钱,就是卖给羽毛球厂。”
记者:“一只鹅能产几个这种刀翎?”
丁美中:“它一个膀子你看,从前面一根,两根,三根不是,第四根五根第六根,这我拔掉的第七根,第八根第九根第十根到十一根,总共是7根,这几根是不能用的。”
现在,彰武县的白鹅产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格局,当地政府通过举办白鹅节等途径助力白鹅产业的发展,而企业,养殖户,孵化户从中寻找着自己的利益平衡点。
中共彰武县委书记 黄伟:“实际这个企业和千家万户是一种依存和双赢和共同发展这个利益,但是更多的是应该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样呢,才能看到能有效益,能赚钱,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发展,它俩是双赢。”
旺季来“囤鹅” 淡季才赚钱
来源:CCTV7《致富经》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1305802.html?td=%D1%F8%B6%EC%D6%C2%B8%BB
1/9

图解:
[内容速览]江苏高邮是个鸭鹅养殖大县,但受高温影响,在6、7、8三个月种鹅不下蛋,相应的,每年的8到11月就没有商品鹅上市,如果在这个季节里卖鹅,产品我家独一份,岂不快哉,真的有人这样想,也这样做了。
2007年10月25日上午,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的养鹅大户邵天祥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镇里的一家饭店临时找他买只鹅急用。这些鹅都养了四个多月,抓起来可不容易。
记者:“它为什么那么难抓?”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鹅业合作社社员 邵天祥:“这个鹅不像小鹅,不像种鹅,它养的时间长,比较凶。”
像这样的抓鹅场面并不多见,平时都是每天凌晨就把几十只鹅直接从鹅舍里抓走,只有饭店临时急需才到野外现抓。因为养的时间长,分量重,每只鹅的价格都不便宜。

图解:
记者:“像这只鹅如果要卖的话,你要卖多少钱?”
邵天祥:“这只鹅要卖120元钱。”
记者:“这么贵呢?”
邵天祥:“你拎拎看,这么重。”
记者:“有多重?”
邵天祥:“这只鹅有10斤左右。”
每年的十月份,大多数养殖户除了留的种鹅和刚孵出来的鹅苗,没有可以销售的商品鹅,所以邵天祥家里养的鹅就更紧俏了。
邵天祥:“就像蔬菜反季节一样,我们这个鹅也是一样的,一直到现在价格也高,马上到春节期间价格更高。”

图解:
都听说过蔬菜、瓜果有反季节生产,养鹅也搞反季节,是谁第一个想到的这个创意呢?这还得追溯到今年5月一个人做的一次试验。
高邮市送桥镇地处高邮湖西侧,当地农民历来就有养鹅的传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扬州大学的畜牧专家利用四川白鹅、皖西白鹅与太湖鹅杂交,培育出扬州鹅这个新品种,并把育种和养殖基地都放在送桥镇。送桥的养殖户都改养扬州鹅,并把它生长快、产蛋率高的特点概括为“三个七”。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鹅业合作社社员 谢有明:“三个七就是70天,可以长到7市斤,可以下70枚蛋。”
除了这些优点,扬州鹅在本地的消费市场也非常大,每年光加工扬州特产风鹅的十几家企业就需要1000多万只活鹅作原料,所以送桥镇的养鹅规模越来越大。

图解:
许义胜从2002年开始养鹅,最多的时候养了8万只。2006年7月,他和几个养鹅大户共同成立了一个鹅业合作社,他被选为社长。虽说大家都赚到钱了,但许义胜还是觉得不满足,因为每年都有一个鹅价的低谷。
许义胜:“就是每年在老鹅下市的时候,在商品鹅上市的时候,这段时间鹅价特别低。”
每年的六月份,头一年的种鹅不下蛋了要被淘汰,此时正是商品鹅上市的高峰期,但是加工企业这段时间却是生产淡季,需求量不大,所以鹅卖不上好价钱。那能不能把商品鹅继续养下去呢?许义胜决定做个试验。

图解:
当时,养殖户养鹅都是养70天左右,长到7斤重就卖掉,即使每年8到11月,因为没有鹅苗可养,市场上也就没有鹅卖,他们也不会把鹅养到70天以上,这样不仅饲料成本增加,鹅养得太大加工厂也不愿意收购。但是许义胜却偏偏要继续养下去。大家都不看好他的试验,但许义胜自己却很有信心,因为当地一家饭店早就看上了他这批鹅要用来煨汤。
饭店经理 顾梅福:“120天的鹅煨出来的汤味道比较鲜,假如本地的饲养六、七十天的鹅呢,它的味道有毛腥味,但这个养了双倍的时间,养了130天左右,它的毛腥味就没有了。”
许义胜:“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顾老板一天就跟我拿了38只,他说这个鹅很好。”

图解:
就在大家都以每斤8元左右的价格把饲养了70天左右的商品鹅卖掉的时候,许义胜饲养的超过120天的鹅却卖到了12元,而且由于饲养时间长,鹅身上的小绒毛都没有了,成了饭店里煨老鹅汤的最佳选择,许义胜的那300多只试验品成了抢手货。他还给这些鹅取了个顺口的名字——120鹅。
许义胜:“像这个鹅就是标准的120鹅,它头上带一点瘤,70天左右的鹅是没有这个瘤的。它的羽毛整个贴在身上,清毛,没有血管毛。这个就是标准的120鹅,它的肉质很好,背部和腹部全部都是瘦肉。这个鹅煨汤绝对好。”
试验成功了,许义胜开始在合作社内推广这种120鹅的养殖方式,但是有些养殖户还是担心。60多岁的郭宇萍就是其中之一。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鹅业合作社社员 郭宇萍:“肯定担心,这个养到120天,很担心,好危险的,要多花钱,多喂粮,它在家一天要吃4两粮,现在稻谷都卖8、9角钱一斤,一天要0.36到0.4元钱一天。”

图解:
为了打消养殖户的顾虑,合作社跟每一个准备养120鹅的养殖户签订合同,并且提前给每只鹅补助15元钱,郭宇萍这才答应把鹅养到120天。
许义胜:“达到70天的时候我就跟她签订标准化饲养合同,我给你11元到12元一斤,她就储存下来了,她一算账,划得来,同时我给她每只15元钱饲料定金,我先给她15元钱,你喂饲料不花钱了,这一点是个定心丸。”
郭宇萍:“多养十天八天,那个15元钱就是给我们的保障,多养一天就补贴我们0.5元钱。”
到今年6月,扬州市已经有十几家酒店跟合作社买这种120鹅,专门煨老鹅汤,价格达到每斤12元,比70天的商品鹅贵4元多,看见行情好,有些养殖户也把当年最后一批商品鹅储存了下来。
邵天祥:“鹅市场好的时候去卖掉,价格高的时候卖,价格不高的时候我们把它储存成120鹅。”

图解:
谢有明:“合作社有120鹅品牌,有大宾馆、酒店跟我们订了几万只,我们再把它储存起来,再养到120天以上。”
到10月上旬第一批鹅苗孵化出来,新的养鹅周期才刚刚开始,距离上市起码还有70天时间,而合作社的120鹅卖12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记者:“现在每天合作社往这个饭店送多少只?”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鹅业合作社社长 许义胜:“一般这个饭店平均7、8只左右。”
记者:“那全扬州市每天能送多少只?”
许义胜:“一天最低要六、七十只,一个月差不多2000只左右。”

图解:
今年,送桥镇的养殖户靠120鹅平均每只鹅要比70天的鹅多赚10元钱,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市场没有鹅卖的8到11月,他们还能继续从中获利。
郭宇萍:“我们养1000多只鹅,可以多赚1万元钱,这个1万元钱也给我赚到手了,也解决了市场困难的问题。”
许义胜:“120鹅就是延长饲养周期,避开市场的价格低潮期,实际上实现均衡上市。”
目前,送桥镇有2000多人从事养鹅,全镇年养鹅100多万只,并已形成从孵化、养鹅到深加工的产业链,农民每年仅养鹅就人均增收600多元。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许义胜:我当时在鹅场就搞了个试验,就是把普通的鹅放下来,用稻谷自然放养,放下来之后,我养了大概300多只。”
养着肉鹅想着毛 白鹅全身都是宝
来源:CCTV7《致富经》
1/6

图解:
[内容速览] 在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农民以放养的形式养鹅,够斤秤就卖,从不在乎养多长时间,2006年,一家企业要用高出市场的价格,全部收购农民养殖的活鹅,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养到80天,二是重量要达到七斤半。
2007年12月9日,佘国民刚吃完中午饭,家里就来了买鹅的人,为了方便清点鹅的数量,他得把鹅赶回棚,可是由于鹅多,他赶了这只顾不上那只,一不小心还被自家的鹅咬住了自己。
记者:“它还挺凶的,它为什么要咬你?它不知道你是它的主人吗?”
溧阳市上兴镇 佘国民:“这个没有用的,它知道我要抓它dui 了,这个是动物的本能,肯定是的。”
记者:“它知道你要把它卖了?”
佘国民:“对,生气了,不卖它哪里来的钱。”
佘国民所卖的鹅,大小基本一致,重量相差不到1两,都在3.75公斤半左右,否则,大了不值钱,小了卖不出去。不仅如此,他出栏的都是78至80天的鹅,多一天不行少一天也不行,只有这样在当地才最畅销。

图解:
佘国民:“这个鹅一出手,可以这么说,大把的钞票就到手了。”
今天佘国民以1公斤26元的价格卖了1千只鹅,这也是他2007年卖的最后一批鹅,卖完后他就可以轻松过年了。
溧阳市水面丰富,养鹅条件好,当地人有养鹅的传统习惯,但尽管这样,2002年以前,养殖户的养殖数量却一直在几百只到1千多只左右徘徊,难以扩大,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鹅养好了以后销售成问题。
溧阳市竹箦镇蒋下村 张光明:“以前我们养了以后到市场上卖,不景气,卖不掉还要拿回来。”
佘国民:“不敢养,没有一个大的企业来收购,我们就是养了1千多只鹅, 到过年还是受罪,卖不掉。”
因为鹅不好卖、效益低,使好多村民对此失去了信心,就在大家犹豫着养还是不养的时候,镇里来了一家台商独资的风干鹅加工企业,这家企业说以后村民的鹅他们全包了,这个消息重新树立了大家的养殖信心。
张光明 村民:“我们太高兴了。”
溧阳市竹箦镇蒋下村 柯士民:“鹅业公司收购我们的鹅,胆大以后,老百姓的信心也足了。”

图解:
他叫李永快,就是那家台商独资,在溧阳专门加工风干鹅的企业经理,他虽然承诺收购村民的鹅,但开出了二个条件,一,鹅的重量必须是3.75公斤,二,养殖周期不得超过80天。这个条件,让养了10年鹅的佘国民理解不了。
佘国民:“想想不可能,鹅养一年才有六七斤重,养几十天能有7斤半,我不相信”。
过去,溧阳市的很多村民养鹅,采用的是游牧放养的方式,就是人走到哪儿鹅就放到哪儿,一路上鹅全靠自己觅食,3.75公斤的鹅怎么也得养上4个多月才能达到这个体重,所以在村民的眼里78天的鹅,重量是不可能达到3.75公斤的,为此,佘国民没有与李永快再接触,又赶着他的小鹅去游牧了。那么,李永快为什么偏偏只收养殖周期78天、重量3.75公斤的鹅呢?
鹅业公司经理 李永快:“像这个鹅,你看这个血浆到这个位置,这个鹅的饲养时间大概在70天左右,如果到78天再养一周左右,这个血浆就没有了,可以满足我们的宰杀了,那你为什么要等血浆没有才收,这个时候的鹅全部成熟了, 对我们加工风鹅能够保证品质。”
竹箦镇的蒋榴红一直以养鹅为生,多年的卖鹅苦恼让他下定决心与李永快合作,试图从中找到一条卖鹅的路子,可合同签好后,他又犯难了,怎么养才能让鹅在78天达到3.75公斤呢?蒋榴红首先采取的办法是,让鹅多活动,以此增加运动量,让它多进食好长胖。

图解:
蒋榴红:“运动量大了以后鹅不吃食了,它的生长就慢了。”
然而,事与愿违,这个办法反而使鹅长得慢了,于是,蒋榴红又想干脆把鹅关起来养,让它光吃不活动,但是,这一想法却遭到李永快的坚决反对,并说这种圈养的鹅公司不收,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李永快派来技术员,告诉他在有水面、能种草的地方,建基地固定养鹅,不要再游牧。
蒋榴红:“我们圈养以后 78天都在7斤半以上,你们这个怎么是圈养不也是放着养吗,放养我们的面积小了,你说的放养就是小基地里养,对小基地里养”。
其实,正常情况下,80天左右的鹅重量就应该在3公斤半左右,因为游牧,鹅吃食不正常才影响了膘情。第1次,蒋榴红试养了2千只,78天后重量果然达到3.75公斤,李永快以高出市场5%的价格全部买走。
蒋榴红:“我第一批只养了2个多月,78天李永快就收购了,太好了养4个月鹅还是这么重,78天的鹅还是这么重,饲料成本降低了鹅的利润就高了,我一算账比原来每只鹅要多收入10块钱。”
倍受鼓舞的蒋榴红一下子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万多只。年底,游牧回来的佘国民看到这一情景,羡慕得直眼热,急忙找到鹅业公司签下合同,并建起养殖基地。

图解:
佘国民:“我的鹅2007年保守一点讲,将近10万块钱的收入,净收入10万块钱,对,我有这么多鹅的吗,这一批鹅再一卖,讲句老实话就躲在家里数钱了。”
这些年,鹅肉以环保、低脂等特点在市场逐年走俏,尤其受到新加坡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方的欢迎,销量逐年上升,鹅业公司正是看重了这个市场,才以平均1只90元左右的价格大量收购村民的活鹅,然而,当企业把活鹅加工成风干鹅后,在市场的卖价却只有50元,难道他们做的是赔本的买卖。
李永快:“企业方肯定是不做赔本的生意的,鹅毛,鹅胗跟鹅翅,鹅爪这些附件的处理成本,因为我批量生产以后,这个处理成本很高。”
鹅肝、鹅掌、鹅翅等附件处理后的卖价是40多元钱,但这仅此能把成本收了回来,那企业到底靠什么赚钱呢?
李永快:“就像现在这种鹅,因为它是7斤半,正好成熟,小的绒还没有退了,这时候的鹅绒很贵的,现在1只的绒毛是20几块钱。”
鹅业公司技术员 殷田宽:“毛片把它打碎,做一般的羽绒衫,我们穿只能穿到一般的,真正的绒毛我们穿不到,那真正的绒毛去哪儿了,全部出口了,绒毛出口是3万块钱1吨。”

图解:
除鹅肉外,鹅绒毛为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但是如果鹅的养殖周期超过80天,绒毛就会自己脱落,而低于80天,鹅的血水太足,又会影响鹅肉的口感,所以企业把收鹅的标准定在重量3.75公斤,养殖周期78至80的时间内,另外,80天的鹅正值健壮期,翅膀上的6根羽毛是制作羽毛球的好材料,格外值钱。
殷田宽:“翅膀一般来讲是6根毛。”
记者:“做什么呢?”
殷田宽:“做羽毛球,1块钱1根,这边的3根毛最老,最硬,最硬最老,打起来有重量,把它卷在里面,羽毛不是有点飘,这个就容易打了,产蛋后这个毛就不值钱了,它这个毛老了,老了之后毛就掉了,就剩头上一点毛飘不起来了。”
2006年,溧阳市竹箦、上兴等乡镇的村民,共向鹅业公司提供了近50万只活鹅,销路解决后,他们的户均养殖数量从几百只扩大到了一二万只。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图解:
2008年9月18日清早,王秀荣和家人不到5点就起床了,她心里一直在庆幸,昨天的1000只大鹅幸亏没卖掉,否则她就要少赚1800元。
王秀荣:“昨天南方客户来了价格稍低点李社长打电话来了说价格比较起来高一点所以我就留着了。”
记者:“今天的价格是多少?”
王秀荣:“6元。”
记者:“这价格可以吗?”
王秀荣:“还可以。”
就在鹅出栏的前一天,有南方收购商找上门,本来谈好了6元的价格,可是一到现场,收购商却以鹅的质量不达标为理由,把价格压到了5.7元,王秀荣没有同意。鹅一天没有卖出去,就得多浪费一天的料,王秀荣马上又联系了合作社。
王秀荣:“流通市场,谁价格高就卖给谁。”
社长:“当时她说你们合作社出的价格低呢她就卖给南方客商了,我说那样吧,你问问他们出的价钱,结果他们出的价钱没我们的高。”

图解:
合作社以一斤6元的价格收购大鹅,虽然比南方收购商的价格高了3毛钱,但合作社并没有做赔钱的买卖。合作社自己有一些市场信息灵通的收购商,畅通的销售渠道保证了鹅的价格,有意思的是,合作社和这些收购商的关系非同一般。
潍坊市农业资源丰富,有大量可供养鹅玉米秸秆,从2003年开始,鹅走入了一些农户的家,看到有人养鹅挣了钱,大冯家村的冯宝龙也坐不住了,他养了800只鹅,可是到了快出栏的时候,冯宝龙却找不到收购商上门收购。
老冯:“在几天的功夫就吃光了,那鹅吃草,一天要吃三包,就是四百斤。”
多养一天冯宝龙就多花200元,这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好不容易联系了一位山东莒县的收购商,收购商到了冯宝龙家后,虽然行为有些古怪,但急于卖鹅的冯宝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老冯:“晚上来了车,说我出价最高,你看给我拉吧,我说你拉快装车吧,他就不装,等到三点才装车。”
记者:“那当时你没有提出异议吗?”
老冯:“不能提啊,农民就这么说,人家来买咱的,人家提出什么条件你都得答复。”

图解:
为了减轻鹅的重量,收购商不让喂水喂料,到了凌晨3点钟才装车。其实当时冯宝龙不知道,更大的陷阱还在后头呢。
老冯:“他说别人都是三块八,我就用最高价,今天4元,我觉得4元挺满意,人家才3.8元呢。”
直到第二天冯宝龙才知道,当时正常的市场价至少是4.5元一斤,按一只鹅7斤算,这笔买卖让冯宝龙白白损失了3000多元,一气之下,冯宝龙干脆就不养鹅了。就在农户们感叹卖鹅难的时候,偏偏有人认为这收鹅的也很不容易。
眼前的这位叫高沂江,是当地较大的家禽收购商,一直活动在山东各市县间,虽然入行已经10几年,但他还是经常为收鹅的事儿头疼,因为当地养鹅户之间相隔较远,平时收鹅都是通过电话沟通,当高沂江到了农户家时,才发现实际情况常常和电话里说的有出入。提起这事,高沂江想起了2006年有一次收购大鹅的经历,这次经历竟然让他亏了近万元。
高经理:“养殖户养的时间长又养不好,想方设法卖掉,他们说我这有一千只鹅,平均7,8斤了,结果去了才四五斤重,鹅没养好。”
由于路途远,高沂江没法事先进行核实,当他跑了两百公里到养殖户家的时候,不但发现鹅的质量和电话里说的相去甚远,数量也只有四五百只。

图解:
高经理:“他们说的很可怜我们亏本了,再喂就更亏大了,你帮帮忙卖了吧,结果就给他帮忙抓上了,后来是5块7抓的,平均才五斤重,去卖才四块五一斤。”
即便高沂江在联系养殖户的时候如何小心谨慎,这样的事情还是时不时地出现,给他带来一定损失。看到养殖户和收购商双方都在犯愁,原先在销售上对养殖户帮助不大的养鹅合作社,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
社长:“养殖户苦于找不到收购商,收购商也苦于找不到货源,我就考虑能不能以合作社为纽带,给他们沟通畅销渠道。”
李社长是养鹅合作社的社长,他和高沂江商定,由合作社为高沂江提供货源信息,比如哪个农户家养了多少鹅,什么时候时候出栏,质量怎么样等等,作为回报,高沂江每斤鹅付一毛五的信息费给合作社。
社长:“在这方面我们合作社有一定的费用,你比如说派人去给他落实货源的质量数量,来回的车旅费都是由我们合作社承担的。”
给高沂江提供了几次信息之后,李社长很高兴,他认为这样不但使合作社有了经费来源,而且是一件对养殖户和收购商都很有利的事情。然而不久,李社长奇怪的发现,高沂江不爱怎么和合作社联系了。一打听才知道,养殖户和收购商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

图解:
社长:“他们两家还是一个矛盾,养殖户想把鹅卖的越贵越好,收购商觉得价格越低越好。”
2007年5月份的一天,按照合作社给的信息,高沂江到潍坊市寒亭区收鹅,原以为有了合作社的信息就会万无一失,没想到去了养殖户家之后,高沂江却因为价格的问题和养殖户不欢而散。
高经理:“他们说卖6块钱一斤,去了他们又嫌贱,要6.2元,他的鹅质量又不好,就发空车回来了。”
当时合作社只给收购商提供鹅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但交易的时候却只有收购商和养殖户在场,双方常常因为价格问题谈不拢。2007年,李社长向高沂江提出,只要高沂江愿意加入合作社,并签订保护价为4.5元的收购合同,合作社可以出面组织货源,并商定价格。同时作为对入社的回报,信息费减少为每斤一毛。
社长:“我们合作社提前到养殖户家看好质量,点好数量,起码把大体的价格价位定好。”
记者采访时,刚好碰到王秀荣要卖鹅,合作社先用电话把信息准确反馈给高沂江,高沂江按照市场行情给出了6元一斤的价格,比王秀荣之前遇到的收购商给的价格高了3毛钱,王秀荣对此很满意,而高沂江也不用担心鹅不好收的问题。

图解:
高经理:“去年行情好,我有货,八月初是五元,初二初三就5.5,每天都涨几毛钱,没有合作社的信息,你就是干着急也找不到货。”
高沂江现在一年通过合作社收6,7万只鹅卖往南方市场。按照这种合作方式,合作社先后把七八名收购商吸收为会员,养殖户增加到100多户,一年出栏50万只商品鹅。看到养鹅的情况不错,2008年年初,几年不养鹅的冯宝龙又养起来1000只鹅。
冯宝龙:“今年我卖了7.5元一斤,卖了300多只,卖了一万五千多元。成本基本收回来了,这些我准备做种鹅,现在正是苗贵的时候,养种鹅卖苗比卖商品鹅利润高得高。”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蝗灾引发的新产业 产值超过千万
来源:CCTV7《致富经》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3173033.html?td=%D1%F8%B6%EC%D6%C2%B8%BB

图解:
一大清早新疆昭苏县洪纳海乡的养鹅大户穆学军就组织周边的养殖户把鹅都赶到了一起。收购商梁成武也早早就来到了草场,准备提前验货定价,为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做好准备。
梁成武:“十月底,这个时候鹅都能达到我们收购的标准,3公斤以上,现在活称一公斤才12-15元,到3公斤以上就18-20元。”
再过一个月,养了4000多只鹅的穆学军少说也能卖上20万元。这比去年的价格要高出了近一倍。这下农民们的心里都有了谱,一个个开始盘算起了自家的帐。
喀拉苏村村民阿布都克力木:“一只鹅一公斤17-18元的话是70多80元的样子,75-8  喀拉苏村村民叶力保:“我们现在一只鹅成本
就是40元。肯定一只十元往上赚了。”

图解:
草原牧鹅是昭苏的一项新兴的致富产业,前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年产值就超过了千万,可他的发展却有一个离奇的曲折过程。
2004年,昭苏县把养鹅作为一个扶贫项目来发展庭院经济,穆学军当时也在院子里盖起了鹅舍,开始养殖。可就在第二年事情却因一场突然到来灾难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穆学军:“柏油马路上弄的黑黑的一片,我说这是什么东西,车一压过去,啪啪响,车停下来我一看全都是蝗虫。”
2005年5月大批的蝗虫入侵,所过之处草原变得一片枯黄。在当地政府的提议下,村民将家禽都赶上草场,打响了一场草原保卫战。也正是这次经历让穆学军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穆学军:“听说内蒙有在草原上放鸡的,我们叫他草原鸡,在草场上放,他们蝗虫也多,它就吃蝗虫。”

图解:
人家弄出个草原鸡,既吃了害虫又省下了饲料。如果自己把鹅也放养在草场,不也能节省下大批的饲料。何况家门口的这片草场还有充足的地下泉水,正好适合鹅的生长。打定了主意,穆学军在2006年一下购买了1000多只鹅苗,做起了巴拉克苏草原上的第一个牧鹅人。但很快他的这个举动就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穆学军:“有人就说你放那么多鹅,放在草场上要被黄鼠狼吃,被狗叼,被狐狸还要袭击,下雨了鹅小的时候怕被淋湿,被冰雹砸,有很多很多说法,说这家伙疯子。”
然而,穆学军的心里早就盘算好了方法,每天早上他带着鹅群进入村口的草场,吃跑喝足,傍晚的时候再赶回家。1000多只鹅几个月下来不但一只也没少,还一下子卖了5万多元钱。眼看着穆学军前前后后不到半年的功夫,就赚了这么多钱,周边的村民都盘算了起来,第二年不约而同都购进了鹅苗饲养起来。

图解:
喀拉苏村村民叶力保:“大家都养了,这个种马场这里的人都养了,后面我们开始也养吧。”
喀拉苏村村民刘玉山:“就这地方养鹅的多,起码有3000多4000只,这个范围就有。”
米兰一家也在2007年的5月买了5000只鹅苗,随着大伙一股脑地赶上了草原。村口这片原本宽敞的草场一下显得越发的拥挤,清澈的泉水一个月下来也变得浑浊不堪。更让大家头疼的是接下来的两个月,草原居然没有下一场像样的雨。
米兰:“干旱的年成,草也不长,你说每家每户都养鹅,我们家就几千只,别的家500、800只的都有,不断交替,这个水源就保证不了。”

图解:
不能眼睁睁看着再有两个月就能出栏的鹅,因为没水而一天天减少下去。米兰决定重新寻找一片适合鹅生长的栖息地。然而,茫茫草原虽大,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却不多,究竟该怎样才能找到水源呢。
米兰:“山高水也高,找草比较绿的地方,这样就能挖出泉眼来,为什么呢,因为干旱的年成,草枯黄的地方一般都是没有水的,所以我们就找草绿的地方,大片大片的绿草下面可定有水资源。”
凭借着草原放牧的经验,米兰在相距村庄十几公里的地方找到了泉眼,经过3天的整修,地下的泉水汇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溪。米兰也带着自家剩下的4000多只鹅开始了长途跋涉。然而,她的这个举动却被村子里的人们认为是最愚蠢的行为。
喀拉苏村村民刘玉山:“鹅不能走太远,能走1-2公里,不熟悉也不行,再远了走不动,只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图解:
此时的米兰已经带着鹅群足足走了一天的时间来到了新的草场,她也学着牧马人的样子在草原上扎起了帐篷。但始终让她放心不下的是,鹅毕竟是家禽,一下改变了它早出晚归的习性,能不能适应野外的生活环境。接连几天不管白天还是夜晚米兰始终不敢离开鹅群,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
米兰:“只要它毛都搭全了以后基本上没什么影响。这些都是从风雨中走过来的,只要有草,碰上风雨一点也不影响他的进食量。”
就这样两个多月里,米兰选择了3处草场,每隔半个月就进行一次更换交替,以维持草场的生态。没想到这个做法,被县里专做肉制品的收购商梁成武一眼看中,发现了里面潜在的市场价值。

图解:
经销商梁成武:“当时我们想的是一个牧啊,这是比较原始的饲养方式,鹅和鸡一些家禽不一样,吃天然草,绿色环保,这就是卖点。”
梁成武马上与以往有生意来往的乌鲁木齐一家食品销售公司联系,一番现场考察后,他们决定就在这个牧字上下功夫。
经销商王立明:“销售首先要找对象,你要给谁,你要产品定位,既然你要打了这个绿色的,你不能往农村推,只能往城市推广,越大的城市人越密集越好销售。我们给南京苏州签订了80万斤当时。”
为了能让草原牧鹅形成特色,走得更远,当地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一套养殖补贴的优惠政策。
昭苏县县长叶力夏提:“在发展草原牧鹅这一块一只鹅苗补助两元,有些发展的大,草原牧鹅的数量多,我们可以照顾给他划一块地供他发展。”

图解:
有了销路有了政策,大大激发了牧民养鹅的热情,如今,昭苏草原上牧鹅正在成倍的增长,梁成武和王立明也合作建立了加工厂,一条产销一体的产业链已经在昭苏全面形成。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与鹅打交道的农妇越管闲事越赚钱
来源:CCTV7《致富经》
1/7

图解:
这是安徽省无为县一家鹅苗孵化场今年雪灾时的照片,当时这里6个养殖大棚倒塌,500只种鹅被砸死,损失160多万元。她就是这家孵化场的主人--邓立翠,这场罕见的暴雪压倒了大棚,也压碎了她的希望。
邓立翠:“当时的心情应该说就跟外面下雪的天气差不多,真的都凉下来了,我们感觉这个天,真是太无情了。”
因为下了暴雪,农户在她这里定好的1万多只鹅苗也不要了,2008年的春节,别人都忙着过年,她和丈夫却忙着喂鹅,年夜饭都没心思吃。
好不容易熬到开春,邓立翠的鹅苗孵化生意重新开张了。2008年2月29日,记者去采访时,她的第一批6000只鹅苗陆续出壳了。鹅苗很健康,出壳率也达到了98%,可邓立翠却高兴不起来,雪灾后很多农户因为没钱投入不想养鹅了,这让她心急如焚。
邓立翠:“你们哪些是养鹅的户,等一会到老夏那里去,有什么事情我们再谈,好不好。等会一会过去,好吧。”
邓立翠想发动这个村的人养鹅,可吆喝了半天,村民的态度却很不积极。
村民:“现在还没有决定去不去养鹅。”
记者:“主要原因是什么?”
村民:“主要问题是资金。”
村民:“我们家房子受了损失,塌了一点。”
记者:“现在家里挺困难的?”

图解:
村民:“对。”
农户这样的态度邓立翠早就想到了,她今天来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她打算从银行贷款70万元,自已支付利息,借给农户使用。她是个卖鹅苗的,雪灾后她的孵化场重建也急需要钱,贷款70万元是份外的事,可这个闲事她是管定了。
邓立翠:“一般情况下养一只种鹅,不就需要50来元的成本,我们大概能给20到30元的周转金。”
养殖户:“假如我们资金缺得多怎么办?”
邓立翠:“特殊情况也可以特殊对待,的确是有困难的,我们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重新安排资金给你们,是这样的。”
如果能用这70万元贷款解决农户的急需,让他们都养起鹅来,其实也就解决了邓立翠今年的鹅苗销售问题,这样她一年200多万元的利润就有了保障。
这几天邓立翠忙着发动农户养鹅,自己孵化场的事都没时间照看了,安排工作都是趁吃饭时见缝插针。
邓立翠:老吴,你们今天上午做什么?”
工人:“上午打扫育雏室,打扫完再彻底消毒。”
邓立翠:“小鹅今天上午就别赶进去了。”
自己的正事都顾不过来,还管农户的闲事,很多人不理解邓立翠,其实这正是她赚钱的秘诀,她的生意就是靠多管闲事做大的。

图解:
无为县是白鹅养殖大县,年出栏商品鹅1000多万只,县里单是孵化鹅苗的场就有100多个,邓立翠也干着鹅苗孵化生意。为了应对竞争,2000年3月,她在县城边租下400亩地,请来县畜牧站副站长许家玉作技术指导,进行白鹅杂交试验,自己来培育种鹅。
2003年初,当邓立翠开始用自己的种鹅孵化鹅苗时,吸引了不少农户前来购买,这时她向农户们提出了一个条件。
邓立翠:“你要上规模的话你肯定要种草,你不种草,你没有那么多的青饲料给它吃,你鹅的品质各方面都跟不上。”
当时无为县的养鹅户很多都没有专门种草,而是给鹅喂野生草或蔬菜叶,没草时就全喂精饲料。鹅吃的青草不足,肉质不嫩,价格也上不去。邓立翠怕影响农户收入,让他们种黑牧草养鹅,但农户却根本不听她的劝,觉得她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太宽了。
村民:“就觉得好像是心理作用,我好好的田为什么要种草呢?”
种草需要租地,一亩荒地每年也要150元,每亩地能养二三百只鹅,养2000只就要1000多元承包金,农户们犹豫不决。后来他们向邓立翠提出了一个要求,鹅苗前10天里最难养,容易死亡,邓立翠要替他们代养,如果死了还要承担损失,这让邓立翠为难了,自己是搞孵化的又不是养殖场,这闲事管还是不管呢?
邓立翠:”农民养鹅非常现实,只要赚到钱他就做,你赚不着钱,你讲这个鹅再好,他肯定要去试,让他有钱可赚才行。

图解:
邓立翠左思右想,长远考虑还是把代养的活揽了下来,投资50万元建起了育雏室,帮助农户的鹅雏度过前10天的危险期。
记者:”这批鹅苗什么时候出的?”
邓立翠:“这是今天刚出的,刚放上来的。”
记者:“咱们代养一天的话费用怎么算?”
邓立翠:“这只是收个成本费,养一天是0.4元钱。”
记者:“一只?”
邓立翠:“对。”
第一批邓立翠为十几个农户代养,总量1万多只,因为承诺100%的成活率,养死算自己的,她一点也不敢大意,和丈夫日夜轮流值班。
以前邓立翠管种鹅,丈夫管孵化,现在突然多了鹅苗代养,种鹅和孵化的事就全甩给了丈夫。她们养了5000只种鹅,每天要喂1吨饲料,捡4000个鹅蛋,还要放鹅吃草,丈夫忙得脚不沾地,恨她多管闲事,邓立翠也很委屈。
丈夫:“最伤心的时候,互相都流眼泪了。我说我就是一个打工的,就帮你打工吧,你也给我一个喘息的机会。”
邓立翠:“我非常生气,那你要愿意,你要觉得你干得很累,你也可以不累,你要是打工的,我随时可以辞掉你。”
此时邓立翠才知道,这闲事可不是那么好管的,倒底该不该继续下去呢?她开始犹豫了。
邓立翠:“真的有过放弃的念头,放弃只是从脑海里面想想而已,一刹那,后来还是要坚持去做。”

图解:
成功代养10天后,邓立翠把小鹅还给了农户。看到风险降低了,农户心里踏实多了,纷纷开始种黑牧草。两个多月后,农户的大鹅出售,拿到市场上比以前的鹅每公斤多卖了0.6元。
收购商:“这种鹅肉嫩,拿去人家是做板鹅,好吃,我们也好卖。”
村民李加富头一批养了200只鹅,一只鹅平均3.5公斤,这样就多卖400多元,他觉得邓立翠这闲事管得太好了。
李加富:“心情拿到钱肯定是高兴了,觉得养鹅这一块不错,后来就定了1500只鹅。”
通过养殖户的宣传,邓立翠管闲事的名气也传开了,来她场里买鹅苗的人大幅增多,她的月孵化量从以前的6万只增加到10万只。这位养殖户就是从几十公里外专门赶过来的。
养殖户:“电视里也经常播放她的事,我们那里也有卖鹅苗的,但是来她这里更放心。”
不光是管养鹅,销售的事邓立翠也操着心,谁家鹅不好卖一个电话打过来,她就赶紧帮着去联系收购商。在丈夫看来她又在管闲事,而且管得比正事还上心,可邓立翠却有她自己的考虑。
邓立翠:“在我们这里拿了鹅苗回去,他必须要赚钱,第一次养了不赚钱了,第二次又不赚钱了,第三次再不赚钱了,他不就没有信心了,不就不养鹅了。”

图解:
2007年5月,邓立翠正忙着孵化,有农户找到她告状来了,说刚卖了500只鹅,收购商故意压价,14元一公斤被压到13元一公斤。一听这话,邓立翠就坐不住了,她来到县里的活禽市场,见到了那位压价的收购商—王启银。
收购商:“熟人来买就不压价,不认识的人那肯定压价。”
记者:”想提高一下利润?”
收购商:“做生意的不就是讲利润。”
邓立翠没有和王启银理论,反而经常帮他联系货源,有时还请他吃个饭。本来这些事就根本不用她操心,可半个月后,她接着管了一件更不该管的闲事,当时这个收购商王启银突然被人打了。
收购商:“为了市场竞争以后,吵架以后,被人打了,我也进了医院住院。”
当时正是孵化旺季,每天都要出7000只鹅苗,邓立翠忙得像陀螺一样转,可王启银是县里的大收购商,一年收商品鹅30万只,邓立翠觉得再忙也要挤时间把这闲事管到底。她出面联系律师,还找到派出所进行协调,回来再加班干孵化场的活。
工人:“忙到夜里一点,她累得饭都不想吃。”
经过邓立翠的协调,此事最终和解,对方还向王启银赔礼道歉,这让王启银很感激。
收购商:“那我非常感谢她,她打电话来,有一批鹅人家必须装货了,那我马上就带车过去帮她装过来。”

图解:
和收购商成了朋友,压价的事就再也没出现过。在邓立翠这里买的鹅苗能赚到钱,养鹅户自然更多了。到2007年,她一年能孵化鹅苗100多万只,赢利200多万元,比5年前增加了近10倍,不少外地人也慕名而来。为了方便农户卖鹅,2007年底,邓立翠投资50万元,在孵化场对面建起了一个白鹅交易市场。
邓立翠:“这里可以暂养,今天这个市场的价格不好,分析以后,大概两天三天以后价格能涨起来,那么农户这个鹅可以不卖,放到我们这个场,也就是说这一块可以暂养的。”
记者:“这边的水池是暂养的吗?”
邓立翠:“对,这一边就是暂养的,确保了养殖户的利润,应该说他养鹅不就有积极性了。”
看着这几年生意越做越大,丈夫对邓立翠管闲事不仅理解了,还非常支持。雪灾过后,邓立翠终于迎来了2008年的春天,现在她的孵化场正在抓紧重修,她想赶快把自己的正事忙完,闲事还要继续管下去。
编导:张 辉 摄像:张华君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种稻养殖两不误 冬闲田里好牧鹅
来源:CCTV7《致富经》
1/9

图解:
[内容速览]在稻田里养鸭、养鱼、养蟹,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在稻田里种上牧草放鹅,还不影响水稻的收成,这中间就很有门道了。2007年11月中旬,记者在浙江采访时,就看到丰惠镇农民陈富根,正在自家的稻田里放鹅。
浙江省上虞市的丰惠镇是浙东白鹅的主要产地之一,在镇里有将近500户的农民在养鹅,而这些养鹅的农户中,每家都有自己的绝活。陈富根的拿手绝活就是向他养的鹅发号势令。
养殖户 陈富根:“鹅…… ”
看了这么听话的鹅,就连陪我们一同来采访的镇政府工作人员都感到好笑。
政府工作人员 胡利苹:“很滑稽可笑的,鹅就像小孩子一样的。”

图解:
在丰惠镇,所有的鹅都是在草地里放养的,为了能在晚上把鹅叫回家,养殖户们都掌握了一种能让鹅顺利听人指挥的办法。
养殖户 陈富根:“在我们这里,鹅就叫做白狗,意思就是像狗一样听话的,几千只鹅只要这样叫一下就行了。”
丰惠镇很早就有养鹅的传统,然而像陈富根这样一家养几千只鹅的规模还是2004年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而陈富根就是镇里开始大规模养鹅的第一个人。
2004年,在外地做生意的陈富根回到老家,因为在外地他了解到肉鹅的市场行情不错,于是他结束外地的生意回到老家准备规模化的养鹅。
养殖户 陈富根:“因为你一年四季要想产出高效益的话,你必须集约化,还有就是大批量的,否则的话你小打小闹的肯定是没有效益的。”

图解:
但是要想大批量养鹅,饲料和场地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单凭从外地购买饲料这无疑增加了养殖的成本。这时陈富根想到了在外地看到的种草养鹅。
养殖户 陈富根:“要转行了嘛,就了解一下,电脑上问一下农户,养殖的都说还可以的。”
在了解到了可以种草养鹅的同时,陈富根也知道了在不同的地区要种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草。
养殖户 陈富根:“试验嘛,我种过十几种草,凡是从资料上能查到的草我差不多都试过。”
经过一连串的试验,陈富根终于知道在浙江冬天可以种黑麦草,而夏天可以种紫花苜蓿和皇竹草。2004年冬天陈富根就买了黑麦草的种子,在承包的荒坡上种了68亩牧草。又买了1000多只鹅苗,开始试着在草地上放养白鹅。

图解:
因为浙江、江苏人用鹅做的食品很多,所以陈富根第一年试养出来的鹅从来没有愁过销路。而且因为鹅主要吃牧草,所以养殖成本也比正常的圈养低了很多。陈富根第一批试养的鹅就赚到了4万元钱。
养殖户 陈富根:“一直效益还是可以的,应该有一只20到30块左右的利润。”
镇里的人看到陈富根养的鹅不吃饲料只吃草,而且还赚到了钱,于是很多乡亲都开始对养鹅跃跃欲试。吕伟强过去是养鸭子的,但是看到养鹅成本低利润还大,于是也开始和陈富根学着种草养鹅。
养殖户 吕伟强:“我这是常年种草的,一年四季的。我们是一年四季养鹅的,这个黑麦草割起以后我们还要种皇竹草。这个就是黑麦草,都是进口的,冬天用的,10月种下去,可以到明年6月。”

图解:
一年时间,丰惠镇已经陆续有30几户农民开始承包荒地种草养鹅。能种草的土地都有人承包了下来,这时想种草养鹅的农民已经承包不到荒坡地了。
这可急坏了镇里一个叫张中娟的农民了,因为看到大家养鹅的效益好,她也想养,可是镇里已经没有地可以承包了,她自己家倒是有一些土地,但是还要用来种水稻。
养殖户 张中娟:“我们也有20几亩田的,但是我一个人搞不过来,我们还要种水稻。”
这时候一心想养鹅的张中娟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开始琢磨起了自己家的稻田。因为她听说陈富根那有一种草是可以专门在冬天栽种,所以她想试着在水稻收割之后,在冬闲田里种牧草。于是些张中娟拖人找到陈富根,买了草子,准备试一试。

图解:
养殖户 张中娟:“ 夏天种水稻,冬天里就种草,种草种20几亩草呢。”
张中娟之所以敢在水田里种草就是因为她已经提前打听了这种黑麦草的习性。黑麦草喜欢在比较低的温度下生长,气温只要超过24度,就会自然死亡,所以在长江以南的地区的冬天都很适合种。到了春天气温升高,该种水稻的时候黑麦草自然就死掉了。
记者:“种水稻的话它就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吗?而且这个鹅还在里面。”
养殖户 张中娟:“一点也不影响,反而还好。”
记者:“怎么个好法呢?”
养殖户 张中娟:“它是肥料啊,它割掉了,拖拉机一翻就烂掉了,烂掉了就是长肥的。”

图解:
种了黑麦草之后,张中娟的鹅就散养在冬闲田里,到了春天,鹅粪和枯死的草自然也就成了水稻的肥料。张中娟在冬闲田里种草养鹅成功后,2006年冬天,很多农民都买了草子,在水稻临收割之前种下去,这样,等到稻子一割,草就会露头了。
养殖户:“ 稻田里的草是那个种下去的黑麦草,人家田割过,种子洒下去大概30到40天就可以收割了,收割了就可以给鹅吃了。”
养殖户 张中娟:“现在有用了,现在大批的养鹅的,养鸭子的都有,到了冬天田里一片都是白的,鹅是白的嘛,放开去,几千只鹅一片全是白的,挺好看的。”
现在丰惠镇的冬闲田80%都被农民种上了牧草养鹅。用牧草养鹅,养殖户们只需要花草子钱和鹅苗钱就够了,长到一个礼拜的鹅就可以放在稻田里散养。这样不但给养殖户节约了成本,而且因为鹅放养吃草长大的,所以肌肉多脂肪少。

图解:
夏岳海是浙江宁波的收购商,这两年他每年都会到丰惠镇收鹅。我们到丰惠采访的时候是11月初,丰惠白鹅才刚刚上市。
收购商 夏岳海:“我们一直和他们合作,价钱虽然稍微高了点,但是我们销路还是很好的,现在还不是最高峰,高峰的时候比这运的还多。”
冬天因为气候冷,北方地区都会减少鹅的饲养量,肉鹅市场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有春节元旦两个节日,所以肉鹅的收购价一直都在7元钱以上。
养殖户 吕伟强:“平均每年每一个鹅能赚到15块钱。”
记者:“你们家现在养多少只鹅?”
养殖户 张中娟:“现在500只吧,现在少一点,因为没有吃的东西,等到水稻割起来就开始大规模的养了。”

图解:
现在每年一到11月镇里的老百姓就开始做冬季养鹅的准备了。
丰惠镇副镇长 沈虹琳:“我们一个是利用冬闲田,就是晚稻割季以后,那个稻田捣碎,捣碎掉下去,就是冬闲田养鹅,还有就是种草养鹅,引进三倍体的黑麦草蛋白质比较高,我们就用这个草来养鹅,效益也比较高,效率也比较高,我们全镇有12万羽的出栏量,全镇有将近500户的农户在养鹅。”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