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奖真正影后是田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01:36

金鸡百花奖真正影后是田华

(2010-10-17 00:51:04)转载 标签:

金鸡百花

田华

司马平邦

娱乐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金鸡百花奖真正影后是田华

司马平邦

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真没想到真正的“最佳女主角奖”其实是当年《白毛女》的女主角喜儿饰演者田华。

田华老人在颁奖仪式的后半被宣布获得“终身成就奖”,和她一起获得此奖的还是《戴手拷的旅客》的男主角于洋。

田老太太显然是有备而来,颁奖感言变成了她个人的散文诗朗诵,而且一说就是10分钟,以她老人家的语速,我看2000字挡不住,那真是洋洋洒洒,声情并茂,朗朗上口,合辙押韵,行云流水,充分展现了汉语言之美和老一代艺术家的台词功力之深,尤其让人吃惊的是80多岁的田华居然可以牢固记忆这么多诗歌一样的绝妙语言,不,这不是诗,而是一篇长长的文章,文章的内容既回顾了自己不平凡的艺术人生,也表达了老一代人将革命、国家和老百姓一直装在心里的艺术情怀,还有自己那股不服输不服老的劲头。

台上,田华感言激情澎湃,脸上竟也热汗涔涔;台下,我能看到许多人已经热泪盈眶,感动不已,电视机前的我更听得如痴如醉――可惜,现在手头没有田华感言的全部文字稿,不过我相信这段视频一定成为网友热捧的追爱。

看了田华的感言,有心得如下:

一,以后的电视电视节上,中国演员的获奖感言尽量少学“感谢式”的好莱坞范儿,你看田华把这一大段合辙押韵的中国诗意说得多有味道,传播汉语言文字之美不也是中国电影该承担的使命吗?新一代中国电影人的传统文化功力太浅了,急需要补课,但在补上此课之前,他们首先要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足够信心,像田华一样。

二,新一代电影人,尤其是电影演员的基本功太差了,像袁立这样的明星演员,一段几百字介绍江阴的台词,既不能声情并茂,也不能正背如流,居然读着读着还要念纸条,想想田华都80多岁了,那是什么样的记忆力,居然还能将几千字的散文诗念得如此流畅,你就什么托辞都不会找了,艺术需要认真,这是现在的人身上缺少的。

三,国内电影节和电影奖项的颁奖仪式也该多学学田华,多增加一点儿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这次担位主持人的经纬,好歹也是央视的当家花旦,田华一出场,那一大套魅力十足的汉语言绝唱,把身边如花似玉的经纬比得像个语言白痴,这是怪组委会呢,还是怪经纬自己?我觉得都有责任,现在的影视演员和主持人除了练练嘴皮子外,还要多加强点文学和文化修养,田华的获奖辞,一听就不是出自一般的手笔,或者是她自己的,或者是别人写的,但田老太太的理解、表达可谓淋漓尽致,就这一点,经纬们就做不到。

四,田华、于洋获得终身成就奖之后都说到了一句话,“感谢祖国”,这名话出自国家体育局的官员嘴里可能让人觉得假,但出自这些老艺术家嘴里,相当真诚,不是他们会表演,而是他们真有感情,确实是共产党领导的这个国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造就了他们;于洋老先生上台领奖时那种大度气质,是当代男演员里所没有的,现在的人太关心自己了,个性十足反倒大气不足,也得修正一下。

我看到金鸡百花奖的主持人,台湾艺术陶子在仪式后谈到感言时还说,田华的脱口秀让她难忘,这位威震金鸡百花的脱口秀老太太证明了汉语言的魅力,也证明了一个艺术家与艺人之间的不同到底能有多大。

田华:童年时家境贫困,1940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她在许多话剧中都担任角色。长期的转战生活,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戏剧、电影演员。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要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她被选中扮演女主人公喜儿,由于舞台到银幕有一定距离,这又是她第一次登上银幕,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朴素的感情,出色地完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获得影界内外的好评,因此片一举成名。1955年田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毕业后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这期间拍摄了《花好月圆》(1958)、《党的女儿》、《江山多娇》3部影片。1959年田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4部影片,还参加了几部著名话剧的演出。之后,她又拍摄了《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峥嵘岁月》、《法庭内外》以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等影片。田华的丈夫是同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工作的苏凡,苏凡是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是开国大典天安门舞美设计的负责人。当时为了保密需要,苏凡并没把任务告诉新婚妻子田华,田华也不知道丈夫为何突然失踪,苏凡率领舞美队用了28天时间完成了天安门的装修和舞台布置,为开国大典立下汗马功劳。导演叶大鹰根据苏凡和田华夫妇的故事创作了电影《天安门》,片中男主角田震英的原型就是苏凡,但苏凡交待导演叶大鹰不要在剧中用他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