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解疑释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2:35

大安法师解疑释惑2

1、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找认熟,然后,宁静片刻,徐徐读诵,念兹在兹,心不旁骛。如是诵经,庶可获致法益。如出现读错漏字的现象,诵经的功德就会大打折扣。兹有一则公案为证: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是佛门弟子,军务之余诵经。有个阵亡的士兵托梦戚继光将军,告知明天当遣他妻子前来拜见,请求将军诵一卷《金刚经》为他超度。第二天,果然其妻悲泣前来恳请戚继光将军,戚继光慈许。次日早晨,为阵亡士兵诵《金刚经》。在诵经过程中,家里丫鬟给戚将军送来茶饼,戚将军见后挥手,示意拿回去,便继续诵完了经。当天夜里,梦见那位士兵说戚将军念的《金刚经》多了两个字——“不用”,功德不圆满,所以没能超度出去。戚继光追忆,怎么会多念“不用”两字呢?哦,原来是向丫鬟摆手,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经中了。于是第二天早晨,戚继光再次诵《金刚经》,把门关严,交代一切人等不准干扰,便至诚地诵完《金刚经》。至夜,又梦见那位士兵前来道谢说其已从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可

见诵经不可掉以轻心,动心起念,幽冥俱通。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2、问:曾在开示中听到,我们的病痛是由贪、瞋、痴引起的,对吗?
答:由于有我们的烦恼病,才有我们生理上、身体上的病。身体上的病啊,由于这个病痛直接本源性的原因,是我们贪瞋痴的种种烦恼,然后这重重烦恼在心理上的病,就影响到生理,地水火风四大就失调。看看,哪一种产生了问题,它就在哪一种当中出现哪种疾病和疼痛。

3、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是否是佛书?如果不是,是否不应该流通?
答:这也是一部善书。说的是俞净意如何表面上装着放生啊,行善啦,实际上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很多污染的心,结果搞得命运不好,他还怨天尤人。然后通过灶神向他开示,他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啊。于是开始立志,要从念头清净开始真修,最后实干改变命运。这样的一个过程,对我们做人还是有启发意义的。所以它也是广义的佛书,可以广泛流通。

4、问: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如何忏悔和做功德补救?
答:这应该是故意的了,这个胎儿发育是否健全,他既然到你这里投生了,说明跟你有因缘。第二,得人身很不容易,他即便是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但总的来看,他得到人身会比其它的生命要好,你是中断了他在人生接受圣贤教育的一个机会,所以还是要忏悔。以后再碰到这个事情,绝对你不要去做这样的事,不要过于的去相信那些所谓的科学,你要相信佛菩萨的感应,如果碰到这个事情,他发育不健全或者是自己的业障,或者是他的业障,你在这期间赶紧念佛来转变、吃素、做善事,这就有一个转机。刚才讲念观音菩萨,他是寻声救苦的,你至诚感通,观世音菩萨就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你不要故意的去堕胎,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生命。堕胎就是杀生。

5、问:舍利子的由来。祖母往生后有383颗舍利子,她在世时,每月清晨只会念阿弥陀佛,和平时到寺院帮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晓得为何有舍利子?
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你祖母就是由于她吃素,做义工布施一切,又能够坚持,你不要以为他只会念阿弥陀佛,只会念阿弥陀佛,就是大善根之人哪!就怕她又念念这个,又念念那个,这山望着那山高,头头不清,账账不了,她就不仅出不了舍利子,她很多事情都麻烦。所以,正因为她只是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平时又注意修福,刚刚讲的净业三福,修福修慧求生净土,她因为善良,心很单纯嘛,所以这个阿弥陀佛名号无量光就在她身心上产生了作用,就会出现这不可思议的现象。所以,这三百多颗舍利子留下来,是她老人家得佛慈悲加持,来令我们产生信心的。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出现舍利子,就能往生。出现舍利子在港台都有很多,在大陆也有,这是有很多例子表明的。

6问: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否?
答:金台可是上品上生的莲台,你求什么要有自知之明,你平时有没有作到上品上生的行持,积累了这个资粮没有。你执着金台来接,其它的来接都不去。在中国净土往生者当中,只有唐代的怀玉禅师,他有这种自信,临命终时,很多佛菩萨现前,从窗口过来的一个是拿着银莲台来接,一看银莲台他就不高兴了,说我一生精进勤苦修行,志求上品上生,怎么得一个银莲台呢?他就不愿上去,不愿上去马上这个境界就消失,消失之后他就用非常感恩的心,也是非常精进心再念佛,他平时一天是念七万声佛号,这时候他是念十万声佛号,再念了三天,佛菩萨又现前,这时候富丽堂皇的境界现前了,菩萨就拿着金刚台来了。他就说了个偈子,就坐着金刚台走了。那么怀玉禅师志求上品上生,他一生是怎么修行的呢?日中一食,夜不倒单,诵阿弥陀经三十万遍,一天念佛七万遍,他以这样的修行,而且临终还是银莲台来,所以他再加紧用功才是金莲台来。所以他的执着有他执着的一个条件,他认为自己够那个资格。现在你要这么执着的话,大概不那么容易了。你真的银莲台或者就是一般的莲花来了,你不去,不去过了这一站,过了这个车,最后一班车你就上不去了。所以最好的方法,不管是什么莲台来了,上去再说。

7、问:请师傅慈悲开示,当念佛号的时候,为什么眼睛会很自然的掉下眼泪?
答:好啊,这说明阿弥陀佛的悲心被你接纳了,就像绵里藏针,这个针把你的悲心给触动了,也就是说两种悲一沟通,你就会掉眼泪。应该掉的眼泪。我们常说,一个念佛人,他没有过哪怕一次掉眼泪的经历,那念佛都不是说很深刻的。但是,这里面也不能过分,掉眼泪你就哭哭啼啼,这也不行。哀而不伤,而且这个过程它很快就会过去,恢复常态。

8、问:感恩师傅,弟子在一个完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弟子为父亲七七四十九天在佛堂念经回向时,弟子在闭目念佛时,一片微小的紫色光亮慢慢散大开来,当下心里感觉到一片极大无比的快乐与喜悦,此种感觉是无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所以是远远不及的。请问这是什么境况,这与佛法相不相称?
答:你碰到什么境界,不要去执着它,《楞严经》在五十种阴魔说,你不执着它就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是遇到境界当中你提起正念的一个勘验的原则,有这些,你不要生执着心,不要生傲慢心,不要以为你得到了什么东西?然而,你不执着它,确实有一片亮光让你内心感到快乐,这也是善境界。这样,还是平常心去对待它。

大安法师网络专辑(二)解 疑 释 惑 篇

1、问:《西方合论》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边地疑城,请问师父边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

答:念佛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九法界众生凭自己的福慧所不能信解。因其事理因果全都是佛地大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所致,是故我等修习念佛法门者,大多都有程度不同的怀疑,《观经》上品中生者(解第一义谛即开悟者),往生时尚存疑虑。阿弥陀佛故言:“我来迎汝。”令其是释疑心安。明代袁宏道居士信愿持名,栖心安养。后在僧寺无疾而终。据其弟袁中道梦叙净土一文记述。袁宏道开初只是生到极乐边地,因撰述《西方合论》的功德,很快从边地疑城出来,居住净土。袁宏道居士的智慧与行持,在此土净业行人中,当属优等,然尚且只生到边地,可见净信往生殊为不易。

在三辈九品往生之外,别列的边地疑城往生,乃是比喻之语,此类净业行人以疑惑心修诸功德,念佛生到西方净土界边七宝城中,于中五百岁不见佛,不闻经法,不知菩萨声闻僧,类似此土障碍闻修圣道八难中的边地之难(无圣人应化之地),是故,比喻为边地。此边地七宝城为疑人所居,故又称为疑城。生到边地疑城者,有中辈与下辈功行的差异,然有一共同点是:智慧浅陋,对净土妙法信得不深,然亦执持名号,勉力修持或多年乃至或一昼夜,其人中途,业力所覆,不信作善后世得福,不信往生净土之事,这种疑悔导致修行功夫怠荒,如是众生,临命终时,病苦缠绕,自业牵引当堕三恶道。这时,阿弥陀佛以慈悲心,令彼于睡梦中见到阿弥陀佛极乐刹土,彼人见已,欢喜踊跃,以忏悔心念佛求生,接续原来的念佛善根,蒙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得生极乐世界。彼人疑心所现二千里的七宝城,于中住止五百年。阿弥陀佛又放光照触彼人,令其了知滞留疑城的罪本是疑根,彼人遂忏除疑根,得至阿弥陀佛所。可见,吾人只要信愿持名乃至只有一昼夜功夫,阿弥陀佛便将令吾人往生之大事预先安排妥贴。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众生,悉令往生的威神之力,真实不虚。我等当如是信解。

2、问: 近来,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伪,伏请师父于百忙中慈悲开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答:目前,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种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门的同修,误人慧命,罪过不浅。末法之季,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吾悲净业行人应惕然警觉,明辨是非邪正,方可不至以好心求法,误蹈魔网。兹略标三条原则,以资参考。

1)遵循释尊四依法之遗训。

释尊悬知末法邪师魔外盛行之事,临涅槃时,特别开示佛教行人四依法,以免上当受骗。何为四依?⑴、依法不依人。法性常住,能执持善法,模范人天。而人心唯危,情执厚重,不堪依怙。 ⑵、依义不依语。谨依第一义谛,真空妙有,中道了义。语言文字只是诠显实相真理的工具,得意忘言,不可寻文摘句,执指亡月。⑶、依智不依识。谨依般若智慧,离念灵知,毕竟空无所有中,炽然建立因果善法。不可依八识妄心,分别执著,凡夫知见悉皆迷惑颠倒。宜以谦逊心,仰信圣言量,以佛知见为己知见。⑷、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谨依大乘了义,佛说大小乘八万四千法门,随顺众生根机而说。然据圆顿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生佛一体,感应道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即是了义中无上了义。吾人当以上述四依法为准绳,方不辜负释尊之顾命,识别魔外邪见,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2)不可盲目崇拜,酿成造圣运动。

恭敬三宝,乃至奉事师长,理所应然。但宜智慧观照,以至实心、恭敬心对待一切。应知大善知识悉是谦抑自处,如善导大师自称是“罪恶生死凡夫”,藕益大师的证位亦属“名字位中真佛眼”(烦恼未能伏断,然知见与佛同齐)。印光大师云“常惭愧僧”“粥饭僧”。这些道盛德隆的祖师尚且以凡夫自居,以此相较,某些人或自称或令他人称述是某佛菩萨再来,或云自己如何修苦行、面壁断食等,或云自己开悟得三昧、或云自己得神通与天人交往等。悉属大妄语。按佛教戒律,真实证果,尚且不能公开对大众说,更何况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若犯大妄语,入地狱如箭射,不可不慎。末世魔外,为求名闻利养,多有大言不惭者,吾人当深自警觉,不可随声附和,加入盲从膜拜之列,后果堪忧。宜熟读大乘经典,尤其是《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其中的想蕴十魔宜反复研读,便可锻就识魔之慧目。

3)建立圣言量与祖师思想两大参照系,用作辨别是非邪正之准绳。

净业行人当依净宗五经一论圣言与中国净宗祖师思想作修行指南。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历代祖师大德既是过来人,值得信赖,现代善知识的种种言教,虽听起来不错,然尚须时间勘验。以古为师,老实行持,才能稳妥,尤其《印光法师文钞》弥契现代人的根机,字字见谛,语语归宗,千叮万嘱,婆心切切,吾人反复研读,依教奉行,便可一了百了。若其他法师大德的光盘与书籍,与圣言量及祖师思想相应,能帮助吾人正确理解经义和祖师观念者,亦不妨参阅。

以上三条,只是原则性提示。伏翼净业同修,随机运用,不无裨益。净宗念佛法门,只要信得及,守得稳,持念佛号,矢志净土,便可直接以阿弥陀佛作大导师,我在阿弥陀佛心中念佛,阿弥陀佛在我心中接引护佑,生佛一体,感应同时,即凡心为佛心,转尘劳为觉华,蒙佛愿力,决定往生,何庆如之!共勉。

3、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
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是传承释迦本师遗教,依照教理行果而修持的。具体说到传承在各宗派的表现方式,却是多样化的。有的注意形式的传承(如衣钵等);有的倾重精神的传承;有的注重代际相接;有的只是跨时空的心灵默应。佛法是圆活的,不可以一概全。

譬如净土宗的传承,更多地侧重在跨时空的精神传承。龙树菩萨作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传承释迦本师净土之教,将通途教法与净土念佛法门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处处指赞西方净土。昙鸾大师以其灵慧宿根,感通龙树菩萨的净宗精神,并以此为立论依据,注释天亲菩萨的《往生论》,直将天亲衷怀,佛心悲愿和盘托出。昙鸾大师虔敬礼奉龙树菩萨为本尊。临命终时得龙树菩萨梦示往生时辰,非常之人得非常之传承,亦是净土教史之佳话。

善导大师作为中国净土教之集大成者,其传承亦堪称奇妙。善导大师发愿注释《观经》要义,楷定古今。每日诵《阿弥陀经》三遍,念阿弥陀佛三万遍。每寝梦中,常有一僧前来指授《观经》玄义。注释完毕更不复见此僧,梦中之僧或是阿弥陀佛化现,可知《观经四帖疏》直接传承佛意,吾人当尊如经法。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于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得文殊普贤二菩萨之净土传承。净宗五祖少康大师在洛阳白马寺,感善导大师《西方化导文》放光。又在长安善导影堂,感善导大师影像升空之开示,洵为二祖向五祖之隔代传法。

永明延寿大师宗门开悟,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然亦于佛前虔敬拈阉,抉择法门,七次并得净土阉。万善同归极乐,其禅净四料简允为大藏之纲宗,修行之龟鉴。净宗七祖省常大师继踵慧远大师结社念佛之芳踪,结净行社,引导公卿显贵念佛求生安养。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参禅开悟后,继思念佛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羡归心,我何人斯,敢不归命。由此专修专弘念佛法门。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蕅益大师),步武资福(彻悟大师)”(周孟由居士语),其净土传承至纯且正。足证中国净宗十三祖以至诚心,或得佛菩萨冥显加持,或感上代祖师之灵应,其上契古印净宗圣言量之理则,下应震旦国人之根机的血脉,却是一脉相承的。

是故我等众生只要如实遵从净土五经一论之圣言量与中国净宗祖师的思想,即是得到了净土宗纯正的传承。然后深信切愿,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为大导师,决定能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带业横超三界,往生极乐,疾速成佛。愿以此信慧正见,用作净业修持之指南。不可被异解、异见、异行所左右,兴歧路亡羊之浩叹。

4、问:我们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时播放念佛机、VCD,开播比如《地藏经》的录像,这样的动机是为度家人、度无形众生,这样可以吗?

答:念佛主要是自念自听,用心去念,念兹在兹,修道就是修心,离开心念,效果大打折扣,念佛机只是助缘,不能成为替代品。因为念佛机是他人的声音,不是你自己的声音。有的念佛堂放念佛机声音甚至比行人的声音都高,在大的念佛机音响中,有的同修或就不出声念,正好掩饰自己的懈怠,放逸,如是念佛何能得到法喜?当然平时播放念佛机让社会人士和家人听听佛号,主要是让他们种点善根,或对念佛产生信心。然这样做时,要恒顺众生,不能让他生烦恼。如果家人要休息的时候,最好不要播放了,他不想听的时候,任何声音对他来说是噪音呀。现在讲以人为本,你得考虑他愿不愿意接受呀,接受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给他,他不接受不可强加给他。所以度家人也要有善巧方便。慈悲心不是强加于人,你播放个讲经的录像带,也是这样,要想想他愿不愿意听呀,在夜晚休息就寝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不可把声音搞得那么响,学佛人不应该不顾及他人的心情。首先要懂得尊重对方,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啦。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他对你有好感,有感恩的心,这时才愿意接受你讲的佛法,缘分没到,慢慢来,所以晚上睡觉都也放VCD是不可以的。

至于播放录像带子度无形众生问题,亦无什么根据。如果你有救济众生的慈悲心,应从自身作起,以至诚恳切心,以诵经念佛功德至心回向给无形众生,这样比放磁带录像带更有效果。因为当下至诚一念可通法界。还是应向内心求,不必拘囿于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念佛先解决自己的生死问题,待往生净土华开见佛,得无生法忍后,才真正有能力救度一切无形的众生。至于无人的时候,不断播放讲经带子,或会影响他人休息,亦是万万不可的。

5、问: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开示其意义。

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方法。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圆通,七大的排列是: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根大就是见大,吾人的心性,本来是圆明通达常住,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作为感知外部世界的六个窗户,却将心性能量分散在六个方面。六根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产生六识(眼识乃至意识),这十八界就把吾人内在的功德法财劫夺掉了。吾人如今修行佛法要返本还源,不让六根向外面驰骋,而是向内心回复,在净土法门就是用一句佛号把六根摄住,那么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想这句佛号,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把耳根和意根摄住,擒贼先擒王,我们的耳朵容易听外面的声音,因为耳根最圆。四面八方的声音都听得到,所以就要摄住耳根,耳根怎么摄呢?就是自念自听,听自己念出来的声音,不要去听外面的声音,因为我们的耳根总是听外面的声尘啊!这就驰骋六尘了,声尘,现在要入流忘所,用这个闻性入法性之流,消泯能闻与所闻,暗合道妙,吾人念佛的时候常会心猿意马,口里念着佛号,心里打很多的妄想,这就意根没有摄住。摄意根有种种的方法,或者观想阿字,或者观想佛的白毫相,印光大师还介绍过一个最简便的方法,用意根去算数,念一句佛号,记一,念二句佛号,记二……次第记到十的时候,再倒回来记一、二、三、四,每句佛号都伴随着数量呵,这样就用意根去记数,如果你意根一跑,记数就中断了,这时候你就知道意根跑了,就把它抓回来。如果耳根和意根摄住了,那么其他的四根便不摄自摄。眼睛自然微垂,看到面前的三尺左右,不可东张西望;鼻根自然闻念佛堂的香味;舌根自然在念佛啊!身根结弥陀印,开始念佛时是合掌,表明散乱的心合在一起,万法归一,经行到第一个转弯的地方便放手结弥陀印,念佛的时候身体不可摇摆,就好象头顶着一碗油一样,这样也就有威仪了。都摄六根于这句佛号上,这句佛号就是阿弥陀佛清净心,如摩尼宝珠,投到众生浊染的心中,能令我等烦恼染浊的心转为清净,所以执持名号就是净念,这个净念能够不间断、不夹杂,就是相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这个方法专修念佛法门,就能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念到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能所融为一体,就契入到不二的法性,法性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忍是慧心忍可的意思,忍可在不生不灭的自性里,这样一句佛号便能打开吾人如来藏性这无尽的宝藏,将吾人心里巨大的势能开发出来。是故专修念佛法门,以六字洪名打开心里的势能,生到极乐世界疾速成佛,这就是大势至菩萨给吾人的无上开示。我等净业行人若以如子忆母的恳诚,专修念佛法门,矢志往生,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能这样依教奉行,个个都能成为大势至菩萨。

6、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答:首先我们要认知到凡夫众生都是烦恼重重的,每天妄想杂念纷飞,我们与生俱来的贪、瞋、痴、慢、疑诸多的无明烦恼,一定会驱使吾人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正因为我们是这样罪恶的根机,才有阿弥陀佛这种同体大慈悲心所流现的念佛法门和西方净土的设立啊!他就是令我们这个烦恼不断的众生能够带业往生啊!只要我们在烦恼当中还有这个信愿持名愿往生心,我们决定能蒙弥陀愿力的加持,能横超三界啊!这不会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说我信愿持名,我没有烦恼,我心很清净,我能够功夫成片,事一心乃至理一心都去往生,能达到这个水平固然好,那往生不在中下,然而我业障深重,还有烦恼不断,每天还造作这样那样的恶业,然而我们只要信愿持名,我们一定往生啊!带业也带旧业,也带新业,你说我们学佛以后就都没有造业吗?你观察一下每天你的念头在想些什么?起个坏的念头就是个业啊!就有一个因果啊!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啊!有什么慈悲啊!有什么无我啊!我们内心朋从尔思的大多还是贪嗔痴三毒烦恼,这些都是业啊!阿弥陀佛悲悯我们,不舍一切众生,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这个大航船啊!我们原来的呀!比如呀!业力四十由旬的大石头,然后我们再加点新业五十里的大石头放在这个航空母舰上,它照样运输过去呀!但是并不意味着反正带业可以往生,我现在就造作很多恶业吧。不能这样啊!一个真心学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一定要净业三福,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啊!念佛行人尽最大努力消旧业,尽可能做更多的善业,但在起心断恶修善业的过程当中,渗合着贪、瞋、痴的烦恼,这种杂毒之类是在所难免的,在这世间上做事,我们常会犯错误,能找一个不犯错误的人吗?我们就是在错误当中成长的啊!如果这个念佛法门搞得非常严格,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那我们都没有办法啦!所以这个一定要把它辨识清楚,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好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然而确实烦恼重重啊!我做不到的地方,那就全交给阿弥陀佛了,他老人家会怜悯我等,会有慈悲愿力,一揽子给我们解决问题的啊!带业往生,横超三界,疾速成佛,这净土法门的异胜方便,圆妙妙法,吾人当深信不疑。

7、问:何为六即佛?

答:六即佛是天台家的一个概念。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是这六即。这就是从凡夫到圣众的六个阶段。理即佛是一切众生本性(本具佛性),无论他修行不修行都有佛性,这就叫理即佛;名字即佛是透过善知识或者佛经的读诵,知道自己本性具有佛性来发心修行,这就是名字即佛;名字即佛的修行可以开悟,但是他是凡夫;观行即佛就是开始修止观,圆教五品观行,观行即佛。观行即佛就是伏住烦恼,能够得到相似即佛,信位菩萨,那进一步,相似即佛就是断一品无明,他就分证实相,就是破一品无明,法身同身性菩萨,然后进一步地把四十一品无明断尽,就是究竟即佛,修得究竟圆满,性德完全显彰。就是本有的理性佛完全彰显出来,完成这个过程。所以这样我们了解即心即佛的理即佛,让我们对自心产生自信自肯,不会高推圣境——‘哎呀,成佛都是别人的事情,没有我的份。’你也有份,因为你也有佛性,但是它有一个过程,你不能因为你本性有佛性你就说:我现在就是佛了。那也不能这样说话了,你得要开始从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最后到达究竟即佛这样的一个修行过程,你才能说:你是福德智慧圆满的佛。这样,你就不要去增上慢了,就得要修行。它有这样的一个作用。

8、问:诵经持咒后,一定要回向吗?

答:一定要回向。
 9、问:请问,假如一个佛教之会办用一个超度法会,有助大护法供僧。请问:大护法的钱是否一定要供养完给当天的众师父?还是多出的钱做别的事情?是否如法?是否要受因果?是否一人做事一人受因果还是大众共修的一起共业?请法师开示。
 答:你做任何法事,如果这个大护法居士,他出钱的动机(就是他的标心),你要尊重他的意志。如果人家出这个钱就是供养大法会的僧众的,那这个钱就专门供养僧众好了。你不要去用其它的钱,怎么会有多出的钱呢?所有的钱你平分,有多少僧众,你就把它平均分下去,再多的钱也能够平均。如果说你要做其他的事情,你得要征求大护法,人家是什么动机。佛门讲因果,就是人家标心盖房的钱,不能去砌台阶,不能错用。这一定要注意,如果你一错用,尤其人家供僧——供僧是福田,你拿人家的钱在福田栽种,你拿去做其他的东西去了,当然就错了因果了,那谁是事情的责任主体谁担任因果。如果是群体共同商量的结果,那这个群体共同承担因果。那就具体分析。
 10、问:人死后有六道轮回,听说烧纸钱、金银纸和陵墓,鬼道有用处,是真的吗?弟子看过一本解答的书,书里说:随缘,不要断人财路。是什么意思?请法师开示。
    答:六道轮回是真实存在的,也是有鬼道的,那么鬼道里面就是冥界,冥界——阳间烧纸钱、金银纸和陵墓,鬼道有作用。还是一个事实。有的鬼道里面人托梦,说他在那里吃不饱什么的,希望给他一些帮助、救济。你烧一些纸钱,它还真的能管用。这些好像是很不可思议,但是自古迄今有很多无论是民间的信仰还是一些记载,都有这方面的事例。所以如果人家在做这个事情,你不要轻易地去批评人家或者阻止人家,这份民间信仰包括这样的过程。站在佛教的义理来看,我们不一定要去烧纸钱,我们好好地诵经念佛回向给他,他得到的利益更大。但是他不做这一点,因为他信不及这一点。烧点纸钱,哪怕是寄托他一份哀思、一份关注,它也是一个手段,所以这可以允许它的存在。
11、问:有些寺院办超度大法会,分内堂外堂,里面收费千元或两千元,外面的一百、几十元,请问是否里面钱多功德大,外面钱少功德小。请法师开示。
答:收费,收多少办超度法会或者水陆法会,这个情况很复杂。亡灵能不能被超度出去,这完全取决于主办法会的参与者,超度的这些念经声是不是能真诚感通到,如果他念念都想到孔方兄,都想到钱的话,这个效果也不会太大。还是建议你,真的是做超度自己的亲属,还是自己至诚去念佛回向,或者找一些有道心、有戒行的比丘师父,真诚地去念来回向,比较好一点,不在于外表的形式。对这一点印祖在《一函遍复》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超度,专门去念佛,效果更大。

12、问:请问发菩提心是什么?需要什么形式吗?
 答:发菩提心,菩提是觉的意思,佛果意;心是我们众生能发之心,就是我们能发起一念成佛的心,这就是发菩提心。这不需要什么形式,就在于你这一念善根发露。我发一念念佛求生净土成佛度众生的心,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13、问:我们在家居士穿的海青,为什么称海青?
答:海青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服饰,真正的居士法服是披缦衣,叫礼忏衣,只要你受了五戒,念佛礼忏做功课的时候,都因该披缦衣比较如法。
14、问:带业往生,善人得往生,恶人以前所造的恶业是否可带业往生?如果念佛不见本性,念佛不免生死。
 答:带业往生,不管是旧业还是新业,都可以带,但对于一个净业行人相信了念佛法门之后,要尽量不要去造新业了,所以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要净业三福,这就让我们在新业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程度。但并不意味着你念佛之后就不造一点业,这是在凡夫层面不符合事实的。他的习气会使他有意无意地去造作一些恶业,但这恶业呢,他要警觉,他要忏悔,要尽量减少一些恶业。就好像犯错误,不二过,你犯了第一次错误就不能犯第二次错误,要减少犯错误的这样的程度和频率。但是你说一个凡夫念佛人一点错误都不犯,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还会有新业,无论是有多少旧业和习气很重的新业,只要他能够至诚恳切念佛求往生,也一定能够往生的。这就是念佛一法的这样的一个带业往生的本质特点。如果念佛得念佛三昧能见自性,但念佛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没有证到本性,他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就是见佛有两种: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忆佛念佛功夫很深,得一心不乱,就现生见佛。就像慧远大师三次在定中见阿弥陀佛一样,但如果功夫不够,但是他能够有信愿持名,就能够蒙佛接引,临终见佛以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这就属于当来见佛。无论是现前还是当来,但是见佛都是必定的,一见佛就是见到自己的自性、实相,就能够究竟了脱分段和变异两种生死,是这么一个知见。

15、问: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当他死后子女其中一人请了法师为他皈依三宝,他能带业往生吗?
答: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那当你说半信半疑的话,那可能他就多疑少信了,他没有至诚信愿持名,他是很难往生的。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讲边地疑城有这么一种情况,边地疑城是——中辈和下辈都有边地疑城,是有一个人(念佛行人)曾经信愿持名一昼夜的时间,然后他就中途后悔了、退转了,就不相信了,甚至连善恶因果报应都不相信了。但是这样的人虽然他不相信,虽然有很大的疑心退转,但是他还能够念念佛号,就这样的众生到临命终时他的恶业现前,按他自身的因果要下三恶道的,然而就是由于他有过一昼夜的念佛工夫,阿弥陀佛这时候再帮他的忙,以威神愿力在梦中示现,让他看到,这时候他看到之后就:哎呀,还真的有阿弥陀佛,真的有极乐世界,这时候他就生起了一念忏悔的心,如果我当时没有退转,该多好啊,现在我继续念吧!那就接上了原来那样的念佛功德,他也能往生。这种人往生就是生到边地疑城。你看你这个病人有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他不具备的话,那边地疑城都没有份,更何况还能够到西方本土,那是不可能的。那死后做追荐,如果他的邪见业王,追求人天福报这些心还不舍去,那么亲戚为他做这些也是作用不大的,也是不可能让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

16、问:师父您好,弟子很愚昧,有一个疑问就是说,当初阿难尊者是最后一个证得果位的,但是又在这个《无量寿经》里面,他却能够跟这个阿弥陀佛同时显现在虚空中,他没有证得果位,他怎么能够有这样的神通呢?请法师赐教。
答:阿难尊者,是佛灭度之后,迦叶尊者集合五百阿罗汉尊者,结集经藏,当时这个阿难尊者还是初果圣人,还没有断思惑。所以当时迦叶尊者是把他摈出,阿难尊者当时就很悲伤。悲伤以后,就想到自己多闻哪,没有在心地上下真实的工夫,这样他就发奋去住阿兰若修行。七天精进努力的时候,在第七天晚上,很疲倦要在石上躺下的那一刹那,他开悟了,他断思惑了。这时候他满心欢喜,就过去到结集的地方敲门说,他要进去。当时,迦叶说,你要进来,你自己进来,他就从门缝里进来。所以阿难尊者,最后也是五百阿罗汉之一。而且这个经藏是阿难所结集的,由阿难宣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个,哪个地方。是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无论是声闻藏,还是菩萨藏,都是阿难结集的,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刚才提问的是,这个《无量寿经》里面,阿难尊者是代表着与会的大众来启请,这个启请见阿弥陀佛是一个用意啊。尽管佛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然而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总是还存在一种怀疑,是不是真的啊?能不能让我亲眼看到,有这一念心哪。所以阿难尊者就起来,禀白佛陀,当时还是佛陀说出来,你想不想见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难尊者非常欢喜踊跃很想见,不知道怎么能见。释迦本师告诉他向西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当阿难一顶礼下去的时候,还没有等他抬头!阿弥陀佛如黄金山威德巍巍,就在虚空显现,放出炽盛的光明啊。在这光明当中,无论是色界天,欲界天的,这样的宫殿,都显现出来,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显现出来,乃至于三恶道幽冥之处全都打开。一切天人的光明,声闻菩萨的光明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旁边都不显现,如同聚墨啊。在这样的光明中,《无量寿经》展示的这一段是非常华彩的乐章啊,我们读了这一段是非常地感动啊!佛光一照耀啊,所有的众生都得到了利益。三恶道的众生得到光明的注照,那个地狱的苦刑都停下来。一切接纳了这光明的人,种种苦痛都解决了,盲人能够看清楚东西,聋子能够恢复他的听力,哑巴能够张口说话呀,驼背的人能够伸直他的脊梁啊,绝症者能够恢复他的健康啊,精神病者能够恢复他的黠慧啊。在这个弥陀的光明当中,所有与众的两万人,非常欢喜全都跪下来顶礼啊,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都发心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因为这个时候见到了西方净土,看得太清晰了,如一面镜子看面像一样的清晰。大家看到的那样的庄严,还有谁不怦然心跳,不求往生西方净土。所以阿难尊者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他有这种神通,完全是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加持令我们见到的,我们要做如是的理解。
17、问:师父慈悲,经典之开头应该是如是我闻,若是我闻如是,可否信之?
答:佛在涅槃的时候,阿难请教四个问题,就是佛一切经典当中以什么字作为开头,佛说就用“如是我闻”。不仅释迦牟尼佛,一尊佛这样的开头,就是其他的未来的诸佛,包括以前的诸佛,都是“如是我闻”。“如是我闻”这是代表着信成就,为什么叫如是?这个如是就是亲耳听闻到佛是这样说的,不是自己杜撰的,而且当时结集的时候,是五百阿罗汉都来。当时阿难在升座结集经藏的时候,开始诵出六种成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参加法会的有多少弟子等等,六种成就,那么说完之后,要五百阿罗汉同时印可是真实的,这个经藏才算通过,如果有一个阿罗汉,有一位尊者说这个我没有听过,我不是这样听说的,就是一票否决啊!这是非常严格的,要全体通过才如法呵!如是我闻,它为什么叫我闻?我是代表阿难的一个假称嘛,其实阿难这时候他已经是阿罗汉,已经离开了一个我,这是个名字我。为什么叫我闻?当时阿难升座的时候,也许是诸佛如来加持,阿难本身长得就很庄严,所以一升座,那种相好庄严,大家都以为阿难成佛了,但是,阿难一说如是我闻,大家就说,噢,不是阿难成佛了,他是代佛传达经典,是让我们产生一个信心。所以这样的句子排列,在译经家里面,是这样排列的,我们就如是信受。但有的经译成“我闻如是”,这是译者的手法不同,表述的差异,然经的内容是可信的。

18、问:极乐世界是否原本存在?是后来被阿弥陀佛发现的,还是原来就没有,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建设的?
答:这种存在啊,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够思维的存在,你说它是存在,也不能说它是一个实体的存在呵,它是真空妙有,是阿弥陀佛契证到诸法的空性,由大悲心,为了救度众生故,所流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它不需要我们建设呵,它不是一个造作的过程,这是无作妙用,不像造房子,要挖地基,要用砖块,要用什么什么来建,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这样造作的,是称性流现出来的。它的树不是一寸一寸长大的,它是一下子就那么高的,我们要理解称性了,海印三味啊!是这么一种不可思议的情况。诸佛如来建构净土,度化众生,这里面种种善巧方便都是属于不可思议的境界。那么阿弥陀佛,实在来说,你也不能说他就是十劫以来才成的佛,阿弥陀佛十劫以来所成的佛也是这一期的应化。实在来说,阿弥陀佛是久远劫以前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大愿是法界当中确实发生的一桩大事因缘,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契证到宇宙法界的真相,现量契证,他把这桩事情和盘托出告诉我们了。而且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有密切的关联,是救度娑婆世界苦难众生的最殊胜、最简单、最圆顿的一个法门,所以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同体慈悲,悲心哪,欲令我们赶紧离开这个三界火宅,径登安养,获得相似的涅槃快乐,让我们迁移到那个地方去。我们要依教奉行,就很好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西方极乐世界建构的种种因缘事理、因果,我们就了然明白在这里面,不需要用我们的思维逻辑,那是离四句、绝百非,超情离见的,我们仰信遵信,如教奉行,就好了!

19、问: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答:首先我们要认知到凡夫众生都是烦恼重重的,每天妄想杂念纷飞,与生俱来的贪、瞋、痴、慢、疑诸多的无明烦恼,一定会驱使我们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的,这是决定的。正因为我们是这样的一个罪恶的根机,才有着阿弥陀佛同体大慈悲心所流现的念佛法门和西方净土的设立啊!他就是令我们这个烦恼不断的众生能够带业往生啊!只要我们在烦恼当中还有这个信愿持名愿往生心,我们决定能蒙弥陀愿力的加持,横超三界啊!这不会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说我信愿持名,我没有烦恼,我心很清净,我能够功夫成片,能够事一心乃至理一心,都去求往生,能达到这个水平固然好,那往生品位不在中下。如果业障深重,还有烦恼不断,每天还造作这样那样的恶业,然而我们只要信愿持名,一定往生!带业也带旧业,也带新业,你说我们学佛就没有造业吗?每天你看看你的念头在想些什么?起个坏的念头就是个业啊!就有一个因果啊!我们无明的贪、瞋、痴没有断,俱生我执没有断,你说你有什么清净啊?有什么慈悲啊?有什么无我啊?我们无非是挂一个念佛的形式,我们内心还是念念自私自利啊!这些都是业啊!也就是新业啊!阿弥陀佛悲悯我们,不舍一切众生,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这个大航船,我们原来的业力比如四十由旬的大石头,然后我们再加点新业,五十里的大石头,也放在这个航空母舰上,它照样运输过去呀!但是并不意味着反正带业可以往生,我现在就造作很多恶业吧。不能这样啊!一个真心学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一定要修净业三福,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啊!随着我们种种修行,由我们念佛,暂时消旧业啊!现在我们尽可能做更多的善业,但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起心修善业这过程当中,都是杂毒之善,因为有贪、瞋、痴的烦恼,这也是免不了的,必然会夹杂着造点新业。我们也都体会到,在世上做事,我们为什么会犯错误?你说能找到一个不犯错误的人吗?我们就是在错误当中成长的啊!如果这个念佛法门搞得非常严格,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那我们都没有办法啦!所以这个一定要把它辨识清楚,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好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然而确实是烦恼重重啊!我做不到的地方,那就全交给阿弥陀佛了,他老人家会怜悯我等,会有慈悲愿力,一揽子给我们解决问题的啊!放心就好了。

20、问:请问带业往生有所谓带旧业不能带新业之分,念佛行人应如何行持,请法师开示。
答:我们这两天讲的,就是谈行门的问题啊!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号五万声佛号啊!这个带旧业,带新业,有清净心,没清净心,你都不要管,你能念三万声佛号,你尽形寿能念五万声佛号,善导大师给我们授记保证上品上生!所以还是在念佛当中找到消息,摄心为戒啊!你能念的心在这佛号当中不再有五欲六尘的想法,你就没有造什么恶业,你连想念头都没有,就不会有身口意,特别是身口七支的恶业么!然后在我们做人当中,我们明天会谈到要用净业三福,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就好了。

21、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找认熟,然后,宁静片刻,徐徐读诵,念兹在兹,心不旁骛。如是诵经,庶可获致法益。如出现读错漏字的现象,诵经的功德就会大打折扣。兹有一则公案为证: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是佛门弟子,军务之余诵经。有个阵亡的士兵托梦戚继光将军,告知明天当遣他妻子前来拜见,请求将军诵一卷《金刚经》为他超度。第二天,果然其妻悲泣前来恳请戚继光将军,戚继光慈许。次日早晨,为阵亡士兵诵《金刚经》。在诵经过程中,家里丫鬟给戚将军送来茶饼,戚将军见后挥手,示意拿回去,便继续诵完了经。当天夜里,梦见那位士兵说戚将军念的《金刚经》多了两个字——“不用”,功德不圆满,所以没能超度出去。戚继光追忆,怎么会多念“不用”两字呢?哦,原来是向丫鬟摆手,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经中了。于是第二天早晨,戚继光再次诵《金刚经》,把门关严,交代一切人等不准干扰,便至诚地诵完《金刚经》。至夜,又梦见那位士兵前来道谢说其已从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可见诵经不可掉以轻心,动心起念,幽冥俱通。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22、问:九法界与十法界有何区别?
答:这是一个名相概念,九法界是指六凡的法界。六凡法界,地狱、饿鬼、畜生、人,修罗、天,这是六,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这就是九法界。十法界是再加上一个佛法界。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常常讲九法界众生?由于佛在佛的状态当中,他是能度者,所度的是九法界众生,佛与佛之间不存在救度的问题。所以,九法界加上佛法界就构成十法界。

23、问:舍利子的由来。祖母往生后有383颗舍利子,她在世时,每月清晨只会念阿弥陀佛,和平时到寺院帮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晓得为何有舍利子?
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你祖母就是由于她吃素,做义工布施一切,又能够坚持,你不要以为他只会念阿弥陀佛,只会念阿弥陀佛,就是大善根之人哪!就怕她又念念这个,又念念那个,这山望着那山高,头头不清,账账不了,她就不仅出不了舍利子,她很多事情都麻烦。所以,正因为她只是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平时又注意修福,刚刚讲的净业三福,修福修慧求生净土,她因为善良,心很单纯嘛,所以这个阿弥陀佛名号无量光就在她身心上产生了作用,就会出现这不可思议的现象。所以,这三百多颗舍利子留下来,是她老人家得佛慈悲加持,来令我们产生信心的。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出现舍利子,就能往生。出现舍利子在港台都有很多,在大陆也有,这是有很多例子表明的。

24、问:曾在开示中听到,我们的病痛是由贪、瞋、痴引起的,对吗?
答:由于有我们的烦恼病,才有我们生理上、身体上的病。身体上的病啊,由于这个病痛直接本源性的原因,是我们贪瞋痴的种种烦恼,然后这重重烦恼在心理上的病,就影响到生理,地水火风四大就失调。看看,哪一种产生了问题,它就在哪一种当中出现哪种疾病和疼痛。

25、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是否是佛书?如果不是,是否不应该流通?
答:这也是一部善书。说的是俞净意如何表面上装着放生啊,行善啦,实际上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很多污染的心,结果搞得命运不好,他还怨天尤人。然后通过灶神向他开示,他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啊。于是开始立志,要从念头清净开始真修,最后实干改变命运。这样的一个过程,对我们做人还是有启发意义的。所以它也是广义的佛书,可以广泛流通。

26、问:我有一兄长,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学过佛法,但病后对佛法失去信心,很难再与他交流佛法。请问法师,有何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答:那么这是业障现前了。通过他这样生点病就失去信心,也就说明不是失去信心,而是原来他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心,于是没有在这种持戒念佛,这个心性的修持当中下够过真功夫,如果下够了功夫的话,他也不会得精神分裂症,是这么一个道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跟他交流,我们还是要有慈悲心,尽可能地给他开导,告诉他阿弥陀佛名号当中有无量光,无量光能够治精神分裂症,使他的精神、心性恢复到正常状态。他要有坚定的信心,然后每天忏悔自己的业障,拜佛、忏悔,痛哭流涕地忏悔,然后一天念三万声佛号。你让他看看,他愿不愿听,听得进,是他的福德智慧,听不进也就阿弥陀佛了。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家人是否可以通过念佛、念经回向给他,让他的病情慢慢地好转,可以回向,但主要是让他自己念。

27、问: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如何忏悔和做功德补救?
答:这应该是故意的了,这个胎儿发育是否健全,他既然到你这里投生了,说明跟你有因缘。第二,得人身很不容易,他即便是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但总的来看,他得到人身会比其它的生命要好,你是中断了他在人生接受圣贤教育的一个机会,所以还是要忏悔。以后再碰到这个事情,绝对你不要去做这样的事,不要过于的去相信那些所谓的科学,你要相信佛菩萨的感应,如果碰到这个事情,他发育不健全或者是自己的业障,或者是他的业障,你在这期间赶紧念佛来转变、吃素、做善事,这就有一个转机。刚才讲念观音菩萨,他是寻声救苦的,你至诚感通,观世音菩萨就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你不要故意的去堕胎,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生命。堕胎就是杀生。

28、问: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否?
答:金台可是上品上生的莲台,你求什么要有自知之明,你平时有没有作到上品上生的行持,积累了这个资粮没有。你执着金台来接,其它的来接都不去。在中国净土往生者当中,只有唐代的怀玉禅师,他有这种自信,临命终时,很多佛菩萨现前,从窗口过来的一个是拿着银莲台来接,一看银莲台他就不高兴了,说我一生精进勤苦修行,志求上品上生,怎么得一个银莲台呢?他就不愿上去,不愿上去马上这个境界就消失,消失之后他就用非常感恩的心,也是非常精进心再念佛,他平时一天是念七万声佛号,这时候他是念十万声佛号,再念了三天,佛菩萨又现前,这时候富丽堂皇的境界现前了,菩萨就拿着金刚台来了。他就说了个偈子,就坐着金刚台走了。那么怀玉禅师志求上品上生,他一生是怎么修行的呢?日中一食,夜不倒单,诵阿弥陀经三十万遍,一天念佛七万遍,他以这样的修行,而且临终还是银莲台来,所以他再加紧用功才是金莲台来。所以他的执着有他执着的一个条件,他认为自己够那个资格。现在你要这么执着的话,大概不那么容易了。你真的银莲台或者就是一般的莲花来了,你不去,不去过了这一站,过了这个车,最后一班车你就上不去了。所以最好的方法,不管是什么莲台来了,上去再说。
  29、问:庄周梦蝶,是蝶入梦,抑或人梦蝶,梦境可信性高吗?请开示。
答: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他就迷惑了。是我庄周梦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庄周,到底那个更真实呢?这个寓言故事是很意味深长的。实际上,庄周梦蝶,等他醒过来迷惑,实际上他迷惑是有根据的,他醒过来之后还是在梦中,既然是梦,梦就没有什么可信性,有什么可信性?梦就是虚幻的、虚妄的东西。佛典里面对这个世间常常用梦来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从生灭心产生的都是有为法,这些有为法都是在做梦,没有一法的真实。既然了解到做梦,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它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虚妄的。我们这一生来到世间,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寿命长一点还是短一点,本质上也没有差别,都是在做梦——无明大梦。为什么佛是觉者,佛就是从梦里面醒过来了,这个觉者来觉我们这些还在梦中的众生。其实我们在梦中遭受种种的苦难,它也是虚幻的。但是在梦里面你会被这个梦境所控制,它是会感觉到真实的恐惧,诸佛示现在世间,就是让我们醒梦。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我们在梦中说救命呐,救命呐,苦不堪言。那么在观世音菩萨示现下,我们从梦里面解决了我们梦里的问题,它还能如梦。这只是解决世间众生的一些苦恼问题,那最终真实大利,就是让他醒过来。你在叫救命救命,这时候——比如你的小孩正在作恶梦救命救命,做父母的,你不会太当真吧!他说救命救命你还真的扑通一下,要拿枪过来啊!你知道是假的,这时候,你帮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啊,醒来醒来,宝贝宝贝醒过来。醒过来他就好了嘛!所以我们问题是要醒过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醒梦。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地成为朗然大觉,三界六道轮回就是一个大梦。从这里面去契入——如梦!

30、问: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要出家,在家居士没份。
答:在无量寿经讲往生的条件,总摄一切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么发菩提心可以从通途的角度来讲,但这里更重要的是要从净土的本宗去了解,菩提心就是深信切愿,以深信切愿念这句名号就是三辈往生的共有条件。那么就往生一点就是信愿持名了,往生有三辈的差异,这是根据修行者发心的大小,功行的浅深,持名的勤惰来分的。所以无量寿经讲一个上品往生,上辈往生要舍家弃欲,行作沙门,广作功德。为什么提出这一点?因为出家他就能远离一切烦恼,专心致志地办道,又能够行六度万行,这样,他往生的资粮显然就厚实得很多,他就必然要上辈往生。这是从一般通途来说,出家众比在家众修行要殊胜,功德要大。但这又不是一概而论的,也不是僵化的。不能说在家居士就一定上辈往生没份,不能得这个结论。在家居士也能够上辈往生的。《观经》就向我们展示,韦提希夫人就是上辈往生者,阿阇世王子他尽管是犯五逆罪,然而临终至诚忏悔得无根信,他的往生也是上辈中品往生。所以《佛经》因人而异去说,在《无量寿经》耆阇崛山一会,主要是针对出家众去说,所以他着重就对出家众这一块,讲舍家弃欲,行作沙门者往生。《观经》在王宫一会说,对韦提希夫人于五百侍女去说,韦提希夫人是上品上生。大家体会这些经文的意思,我们就不能以一法来概全,以偏概全是不可能的。一般意义上来说,出家人往生的可能性和品位比在家居士高,这是一般性。但特殊性,有特殊的根机的发心的居士也能上辈往生,这是也是事实。在阿弥陀佛平等的胸怀当中,他是不分在家出家的。在家出家往生的品位完全还是看自己的发心,自己的功夫,自己感通的大小。阿弥陀佛都把一切众生看成是等同一子,如罗睺罗,没有差别的,大家精进努力好了。

31、问:请说一下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答:安乐死说白了就是自杀,是不是这个样子?用人为的药物中断生命,他为什么会中断生命呢?是因为经不起这样的疾病痛苦的折磨。那么也就是你在自己的业力面前,你是自己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作了逃兵。安乐死是你使你的身体得到了所谓的痛苦的解决安乐,实际上你的心性更迷惑颠倒。麻醉那些东西使我们的心性麻醉,所以最终他还不是安乐,他更糟糕。所以站在我们净土法门来看,这种用药物人为中断生命的形式,他不叫安乐死。真正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叫安乐死。他们这个内涵的界定都错了,因为念佛的时候,心性是灵明不昧的,肉体也被这个佛号所降伏,能超越这种疼痛,然后他是蒙佛光接引,带着微笑离开这个世间,文成印坏,在莲华诞生他的法身慧命。唯有念佛一法才叫真正的大安乐的一个法门。所以我们念佛人不要去用那种所谓安乐死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好好念佛。

32、问:请师傅慈悲开示,当念佛号的时候,为什么眼睛会很自然的掉下眼泪?
答:好啊,这说明阿弥陀佛的悲心被你接纳了,就像绵里藏针,这个针把你的悲心给触动了,也就是说两种悲一沟通,你就会掉眼泪。应该掉的眼泪。我们常说,一个念佛人,他没有过哪怕一次掉眼泪的经历,那念佛都不是说很深刻的。但是,这里面也不能过分,掉眼泪你就哭哭啼啼,这也不行。哀而不伤,而且这个过程它很快就会过去,恢复常态。

33、问:感恩师傅,弟子在一个完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弟子为父亲七七四十九天在佛堂念经回向时,弟子在闭目念佛时,一片微小的紫色光亮慢慢散大开来,当下心里感觉到一片极大无比的快乐与喜悦,此种感觉是无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所以是远远不及的。请问这是什么境况,这与佛法相不相称?
答:你碰到什么境界,不要去执着它,《楞严经》在五十种阴魔说,你不执着它就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是遇到境界当中你提起正念的一个勘验的原则,有这些,你不要生执着心,不要生傲慢心,不要以为你得到了什么东西?然而,你不执着它,确实有一片亮光让你内心感到快乐,这也是善境界。这样,还是平常心去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