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有座神香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49:49
                                 在神奇而迷人的苗嶺新都凱里市西12公里處,聳立著一座“連天三尺三”的“黔陽第一山”香爐山。正是因為有了香爐山的存在,雄偉的蚩尤聖像與萬馬奔騰朝祖圖才有了“朝祖”的神奇依據,並由此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神香爐”與神妙戰略要地的大奇觀,徐徐展開了一幅相得益彰的神往的民族爬坡節山水文化畫卷。巍巍香爐山,不但是大西南最神往的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匯聚的爬坡節聖畫,而且是中國最奇異的群山朝祖聖境;不但具有最神秘的歐孟尤(龍井)等聖地,而且周圍苗寨至今仍然保持祭尤節的傳統聖紀;不但是蚩尤陵園修建而加厚神話般聖山的民族文化底蘊,而且是聯合國定為世界級“返朴歸真,回歸自然”十大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聖地。更是當今中外最神秘、最神妙、最神往、最神話的象征中華文明的地方。

  世界上最大的神香爐

  走進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凱里市境,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嶙峋壁立無支分”的巍巍香爐山,人們總是情不自禁地驚呼:“喲??,香爐,世界上最大的神香爐”!有懂佛教知識者更奇呼:“好一座神奇的金舍香爐”!

  “香爐山就是香爐山,何為“金舍香爐”?依據恐怕是來自《宗教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版)[香爐]條的解釋:“佛教法器名。燒香的器皿。金制的稱金香爐,土制的稱土香爐,二層的稱金舍香爐,以上三種皆供于佛像前。導師和尚所拿的香爐稱柄香爐,即有柄的香爐。”迭壘三層的海拔1233.8米的香爐山,四面峭壁嶄絕。景致奇特,形似香爐,山頂常年雲霧飄渺如湮,勝過民間燒香焚紙祭祀神靈的香爐,故名香爐山。

  香爐山唯獨一路通山頂。頂層呈橢圓形,既寬又平,面積0.18平方公里,可容數萬人。登上頂峰,百里眾山盡收眼底,立于香爐山之巔,不但凱里市容市貌依稀可辨,就連省城貴陽也可見。清光緒八年重刊《清平縣志》有詩雲:“造極依稀摩碧落,十屬山川羅眼前;四周闊落山環繞,回頭一覽眾山小;莫怪巍巍獨自尊,千尋壁立擎天表。”山頂盛產“香爐山雲霧茶”,為明、清貢品名茶。
1951年成立凱里苗族自治區時,苗族人民以此名茶敬獻給毛澤東主席及中央領導。山頂還有富于風趣的棋盤石、翻身石、望天池、雙流井、朝天洞等天然景觀和明代始建的靈關殿、玉皇閣、文廟、武廟、南天門等古建築遺址。中層名二屯崖,為環山一周台地,面積0.5平方公里,四面絕壁陡絕,高近30米,為天然城牆。明崇禎十五年(1642),清平李若星募集民眾整建香爐山城時,建有東、北、西三道拱城門。西門橫楣鐫“是一保障”四字,兩側石刻門聯為:“一障保名區雉堞山城千載固;層崖開勝境蜃樓海市兩重盤”。台地有沃田肥土,泉水長流,昔日“聚而居者百余戶”。其間有香爐塔、城隍廟、觀音閣、顧氏宗祠、苗王洞和系古人用精鑽條石砌成九十九磴坎的階梯路,路陡而窄,險而絕,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南關”、“雲梯”,攀梯而直達山頂的“南天門”。底層為方圓13平方公里的山地。香爐山由百里群山中突起,托起中層與頂層,如頂天立地的砥柱山牢固的基石台地。

  傳說遠古時天地連接在一起。苗族老祖先告寶、告當、告且、告雄為把天地分開,動員苗族眾人《運金運銀》來鑄造成十二根各計九層的撐天柱。香爐山為其中第九根直扺南天門。苗族稱之B0bBiljel•玻璃糾,漢語稱砥柱山。因天王的七女兒阿碧,幕求人間苗族男女青年的游方戀愛,自由婚姻,便偷偷順撐天柱下來,終與苗族小伙阿補戀愛成親。因是天女,無法下凡到人間,只好居住于香爐山上。一天晚上,阿碧剛生下小女兒阿彩時,突然雞“喔喔”叫了。雞叫二遍時,是天王的早朝時間,阿碧必須按時到場。無奈,阿碧只得起身上天庭。因心急腳亂,踩倒了六層香爐山,只剩下如今的三層了。天王發現女兒私與凡人通婚,又踩倒六層香爐山,斷了天地間連接路,也斷了人間上供的香火,怒將女兒關進天牢,罰阿補身變香爐,放在香爐山頂上,供燒香焚紙用。萬民、萬物齊涌向香爐石周圍,為阿補祈求天王寬恕,形成了滿山雲霧湮雨,更似人間燒香焚紙祈奉,天王才熄了怒。從此,香爐山變為聞名遐邇的“爐峰湮雨”景觀。明代南京工部尚書孫應鰲《香爐峰》詩雲:“日照香爐生紫湮,匡廬巔亦太和巔;目前盡是金銀氣,象外誰為兜率天?”清末作家張景森《爐峰湮雨》詩雲:“爐山高萬丈,舊雨伴重來;欲得天門現,除非宿霧開;從何分面目,空際出樓台;佇看峰頭霽,風雲益壯哉!”清代乾隆庚辰進士、晉刑部主事轉禮部郎中、詩人孫錄的《香爐峰》詩嘆道:“惜哉此名勝,置之不得所,若便列中原,方岳難為五”!可見香爐山不愧為“世界最大神香爐”的中外名山。凡親身體驗過苗嶺主峰高險雄勢乃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者,誰不伸出大拇指贊嘆:“香爐山,真不愧為世界上最大的神香爐!”

  神秘的苗嶺群山朝祖

  苗族世世代代都把香爐山視為神山,視為中華三大始祖之一的蚩尤“聖像”,而今中外1200萬苗族同胞,不但將香爐山視為蚩尤的形象,蚩尤的化身而自行認祖歸宗,相約于農歷六月十九日舉行盛大的“朝山”、“朝聖”的爬坡節活動,而且百里內外苗嶺群山都面向香爐山“朝祖”。人屹立于香爐山頂,放眼四望,百里內外群山“朝祖”的圖形奔入眼底,是中外一大奇觀;東南面海拔1282.7米的小高山、馬子坡、麻雀坡、牛場坡、大閣山,南面海拔1274.5米,長達22公里的長嶺崗、山峰連綿、氣勢磅礡、為凱里市西南天然屏障而又名大嶺崗的苗嶺主峰,猶如苗族支系頭領,攜其宗支養隨、望鄉台、養雀道、北邊屯、夠末也、比朵、擋一角、牛角坡、末冬坡等齊列隊;東北面海拔1222.6米的養別高,攜其干打養雙、營盤坡、洛榜坡、扁姜坡、雞叫坡等“六支祖”齊列隊;西北海拔1233.1米的馬鬃嶺率其李家山、玉麟山、牛角坡、月亮坡等“五支奶”來列隊;西面海拔1301米的老鴉山領其龍王坡、肖家坡、姐妹坡、棋盤山、石仙山、求雨坡等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子子孫孫一致齊刷刷地向香爐山頂禮膜拜。

  清朝詩人孫錄的《香爐峰》詩雲:“爐峰高何如?處處皆可睹;蒼翠倚長空,巍峨拔原土;削旋匹壁峻,設險自終古……震懾俯平地,群山若朝祖;千村萬落間,歷歷堪指數……”其中的“震懾俯平地,”是描繪香爐山形像,“群山若朝祖”是對周圍群山萬馬奔騰,萬人空巷地從四面八方奔來朝聖、朝祖的群山朝祖圖”。這就是,苗族從長江中下游遷徙到貴州時,選中香爐山周圍定居,把香爐山作為蚩尤聖像而“朝祖”的真實寫照。蚩尤是苗族九黎部落及九九八十一個氏族部落聯盟集團之首領,曾居住在黃河下游的江淮一帶,並團結聯合了其他一些少數民族部落,號稱東夷集團。蚩尤是集團大首領,又是鐵兵器、鐵農具等發明制造者,更是一個文武雙全,緊密聯系群眾的首領,深受人民擁護,開發了江淮一帶魚米之鄉,使東夷集團十分強盛。黃帝和炎帝部落時居黃河中上游即陜西姬水、羌水一帶。后來,黃帝東進,多次強占東夷集團領地。引發多次戰爭,黃帝均被戰敗。為此,黃帝先征服炎帝,聯盟為華夏集團,再對付東夷集團,發生了著名的涿鹿大戰。“黃帝戰蚩尤,九戰九不勝”(《太平御覽》)。黃帝最后利用“玄”和“魃”的天女謀害了蚩尤。東夷集團敗退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占國策•魏策》)。但堯、舜、禹不容三苗,相繼征伐;東漢帝王忌憚苗族實力,以兵追殺;西晉到唐宋,歷代王朝對苗族且戰且榨;明洪武帝調苗民南征,“上打烏撒,下打金川”,直到清康熙三年(1664),吳三桂又抽調苗民討水西……目的都在于削弱和消滅這個民族。造成民族仇恨、歧視長達五千年。苗族爬山涉水逃難,于六月十九日遷徙到凱里一帶,見香爐山似一個巨人挺立,尤其是第三層的岩壁上,呈現出天然的神像,苗王洞就是聖人微笑的大嘴,“嘴”上的石岩是活龍活現的鼻子,鼻梁上方兩側濃郁的古樹野藤,正是聖人的濃眉,滿面笑容地護衛著從東邊遷徒而來的后裔。山上茂密挺拔的楓香樹,象征源于蚩尤被囚的楓香桎梏,派生“蝴蝶媽媽”,是最神聖的山,周圍更是休養生息的好地方。為開發黔東南,朝拜始祖“蚩尤戰神”,“五支奶”,“六支祖”分工:“一支住深整(爐山即凱里),一支去西隴(黃平),一支去千九(施秉),一支去方尼(台江),一支去方先(榕江),一支去展雄(雷山)”。並約定每年農歷六月十九共聚香爐山朝拜始祖蚩尤。因天遠路長,來回不便。蚩尤神決定改朝拜方式,要求各支人馬回去后,自行以地名、寨名等作為紀念就行了。于是,蚩尤神將手一揮,讓前來朝祖的隊伍化成活龍活現的山脈,形成氣勢磅礡的“群山朝祖圖”。從此,五支奶、六支祖將所居住的山寨、水井、地名等與蚩尤的“尤”字連在一起,還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尤節、蘆笙節、鼓社節等活動。僅以香爐山四周為例:東面的凱里龍井,苗語稱歐孟尤•ebmentyel,凱里老街的西門,苗語稱GhabDad yel•蚩尤街,北門稱Diongs Mend yel•均孟尤,南面舟溪的養干約山嶺,苗語稱VangxGhabyel•養干約,茶園寨,苗語稱Ghabyel•嘎尤,小寨,苗語稱Ghabyel•嘎尤,東面三棵樹鎮上南堯寨,苗語稱Vangl yel jes,即凱里龍井•ebment yel,沿用祖籍地名。格沖大青杠寨,稱Bilyel•既指青杠樹多,又離不開始祖的“尤”字;洗馬河街道的白果井,苗語稱jongfyel•尤井。北面龍場鎮華山苗寨,稱Ghabkvud was yel•游方尤地,黃臘稱Vangl yel•尤寨,青杠林寨,苗語稱Ghabyel•嘎尤;灣水鎮小寨,苗語稱Zangx GHodyel•尤長合,近江苗寨稱Nangl yel•尤寨,里仁半山苗寨,稱Ghab Bil yel•尤山,西北旁海鎮的別友苗寨,稱Bil yel•尤山等等,都與蚩尤始祖的“尤”字連在一起。這些山寨特別是舟溪鎮青杠、曼洞、情郎乃至丹寨縣的許多苗族村寨,至今仍保留著最傳統的祭尤節活動!這些都飽含著神秘的苗嶺群山朝祖文化底蘊,是后裔對始祖“朝拜”的最好最原生態的紀念地。

  神妙的黔陽戰略要地

  處于“千里苗疆”中心地位的香爐山,自古為黔東南要塞,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文學家和軍事家稱之為“壁立千仞,若戈鋌相向”、“南關”、“雄關”、“南天門”、“撐天柱”,“是一保障”。更因唯獨“九十九磴坎”獨路達山頂,十分神威,十分神聖,十分神武,被人們形容為:“蒼翠倚長空,巍峨拔原土”,“雄關未許容雙馬,殺氣曾教走萬軍”。“爐山之高高入雲,嶙峋壁立無支分”,“隱隱爐山雲外浮,將軍曾此奮戈矛”,“入眼梅花都竟放,隔山鳥語自和鳴”,“欲得天門現,除非宿霧開”……不但是凱里的象征,民族的尊嚴,民族的精神,民族的希望,而且是黔東南的戰略要地,歷為苗族農民起義的指揮中心。

  《貴州通志》載:“四面陡絕。三疊而上。有田有井有潭。明正統末苗變據此。總督王驥平之。天順中復叛。巡撫鄒文盛平之。因城香爐山為官戌。建貯糧食于上”。香爐山不但因被政文方面的書籍記載多而聞名于中外,而且在軍事史書上記載的更多,尤其以明代的政治史和軍事史為主要內容的《明實錄》摘錄的“香爐山”三字,比比皆是。《英宗實錄》卷《景泰附錄》記載:景泰二年四月乙酉(十七)(1451.5.17)總督貴州、湖廣軍務右都御史王來奏:“貴州賊首韋同烈偽稱苗王,糾眾數萬,屯聚興隆之截洞,復攻平越、清平各衛。總兵官保定伯梁瑤自沅州發兵由東路進,督西路都督方瑛會兵興隆,賊眾來迎接,我軍擊敗之。同烈等退據香爐山,山在平越、清平之中,險要不可攻。于是分調瑛兵由龍場進,都督陳友等兵由萬潮山進,都督毛福壽等兵由重安江進,臣來及瑤迆邐而進。諸將攻破黎樹、翁滿等地三百余寨,斬首三千四百八十級,擒五百余徒,招撫袞水等二百余寨,復所虜一千七百余人。遂會兵香爐山下列營,四面環繞攻擊,賊眾懼,縳同烈詣軍門氣哀請降。臣等罷兵,械同烈等詣赴京師”。景泰二年八月甲午(二十九)(1451.9.14):“右軍右都督田禮自陳先同靖遠伯王驥攻克麓川鬼哭等寨,又同侍郎侯璉攻破貴州苗賊,解圍平越,都勻等衛。又同都御史王來攻圍香爐山寨,生擒賊首韋同烈等……”。《世宗嘉靖實錄》卷也載,嘉靖十二年四月丙戌(十四)(1533.5.7):“移貴州清平衛中左所于香爐山,山險要為一方最,下有田可耕,頻年多為盜據。至是撫按官用人情之便設險屯守。兵部復議,從之”。《武宗正德實錄》卷記載:“正德十一年七月乙酉(初六)(1516.8.3)貴州車?嫡??繚??︶竦染籃險??縹??矣誶迆劍??皆轎賴胤劍??敝富油蹊劍??炫嘆嵯懵??劍????雍??閆??諾卻Α5纜紛杈????爻家暈擰C????闋鼙??傺鈑′??哺?I加??非亟鷚韜????缶成匣??籩菡蜓哺?L俁礁韃謂??が乇浮お??竟僬??副??福??說饔浪場??>浮??й蕁??涎敉簾??酥??hellip;…”。指的是明代車?嫡??繾逵??郯︶窈桶??錚????蛄斕嫉尿坑群笠嚌mdash;—香爐山苗族起義,首先奪取了香爐山守御所,占領了香爐山,然后攻破清平、黃平、平越等城鎮,並把香爐山二屯岩懸崖天然洞命名為“苗王洞”,在洞內設立指揮所。洞中有一根五彩石筍大柱,熠熠生輝,傳說是苗王瑞氣。為紀念蚩尤,以蚩尤“戰神”鼓舞士氣。確保戰無不勝。阿榜特意將蚩尤畫像挂在石柱上,石柱下還擺放牛角和蘆笙。十分莊重,尊嚴。在苗王洞的右側懸崖處即香爐山九十九蹬坎左上懸崖處的岩頭上有石人頭像。據說是阿榜為大樹特樹蚩尤戰神形象,特請苗族工匠在懸崖處刻下蚩尤像並命名為“蚩尤石像。”在蚩尤精神鼓舞下,苗族義軍士氣高昂,勇往直前,拼戰到底。震驚明廷,四處調兵,八方遣將,調了四川總兵官李昂,巡撫都御史秦金,貴州巡撫鄒文盛,貴州鎮巡按御史紀功等率十多萬官兵及永順、保靖、播州、酉陽等地土兵圍剿。苗族起義軍仍堅持抗戰三年多。明正德十二年(1517)十月十四日夜,義軍據點香爐山失守。龍頭,都蘭、都蓬、密西、大友、羅馬等375寨被官兵占領,苗民1509人被殺,323人被俘,受害3780余戶。直到正德十五年六月丁已(初一)即1519年6月15日,“都督僉事李瑾卒。瑾山西全寧人,正德三年襲指揮史,以武舉加升都指揮同知……升都指揮使,復推湖廣副總兵協守勛陽,率土、漢官軍征貴州香爐山,克破苗寨,檎其酋阿榜,事寧召還……”香爐山苗族起義失敗。官軍將苗軍首領阿榜和300多名將士一同押送京城。阿榜等被殺害,其余被流放到京西深山老林(香山)做苦役。義軍將士為紀念首領阿榜,永不忘香爐山,將山改稱小香爐山,為避官家追究,將“小”字和“爐”字隱去,只叫“香山”了。從此香山與香爐山,南北輝映,心心相印,“蚩尤戰神”精神永駐香爐山和香山。繼阿榜之后,又發生過一次又一次的苗民起義,均以香爐山為指揮中心。清朝咸同年間,台拱廳苗族英雄張秀眉于咸豐五年(1855)三月十五日領導貴州苗族農民起義,仍以香爐山“苗王洞”作為指揮所,以蚩尤“戰神”鼓舞義軍將士,得到凱里等地苗族同胞的大力支持。凱棠的久元帥、岩大五、金剛相率眾起義響應。苗族英雄楊再俚為主帥(眾稱俚元帥,號培茲,史稱楊培茲),主將楊大武(楊秀當),女將吳阿曼,率領“清平楊家軍”起義響應。三棵樹寨瓦村的張掖義,舟溪禾里的楊保角等十大義軍將領,先后率領義軍支持張秀眉的苗族起義,堅持同清軍戰斗長達18年之久。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清軍攻克香爐山,守將阿馬(蓑衣王)被俘,遇難于貴陽。香爐山上苗軍被殺盡,二屯岩山寨被燒毀,香爐山被摧殘破壞,但屢敗屢起,戰斗不止。山上流傳民間故事《啞巴王》就是佐証。傳說苗族認祖歸宗不久,香爐山上一戶苗族人家生有一啞巴仔,九歲還不會說話。一天有人賣魚:啞巴仔突然開口叫媽媽買那條紅鯉魚。啞巴仔親手破魚,從魚腹取出一把神刀。他向雞群一揮,全斷頭而死。以后,凡有強盜或官兵來侵害香爐山苗寨,都靠啞巴仔揮刀斬盡,人們都稱他為啞巴王。官府十分害怕啞巴王,但又無法捉拿,便派一美女來引誘,他不知是計,還同她結了婚。不久,美女發現啞巴王的神刀,悄悄用狗血噴在神刀上,使神刀失靈。朝廷派官兵追殺,啞巴王只好退至香爐山頂。在無路可走時,他急中生智,雙手操著兩個簸箕,變為兩支翅膀飛上天。飛上天后,他高呼:“蚩尤戰神戰無不勝”!于是將簸箕一丟,一個飛到南邊的丹寨縣,一個飛落北邊的旁海。暗示苗族后代:從北到南,從東至西,香爐山為中心,蚩尤戰神在,戰無不勝,萬事如簸箕圓滿!可見,這座神奇的香爐山,自古為神妙的黔陽戰略要地。如今,在香爐山上建蚩尤陵園,實際上是一種“反朴歸真”的大膽嘗試,是對蚩尤戰神的最好紀念,也是彰顯中華三祖文化的最好檢驗。

  神往的香爐山爬坡節

  山青水秀,景致奇特,地勢險要,氣候宜人,原生態文化迷人,令人神往的香爐山,不但對苗族人民具有無法想象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一年一度的香爐山苗族傳統爬坡節,吸引住中外10余萬游人神往,迷戀,流連忘返,成為欠負盛名的“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的“百節之鄉”最大的苗族爬坡節,更是世界苗族人民神往的爬坡節。苗族作家富金1989年6月由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巍巍香爐山》中的《香爐山爬坡節》一文詩情畫意地描繪道:“一年一度爬坡節,百里情友來相會;東邊蜜蜂這里飛喲,西邊彩蝶這山匯;滿山鮮花滿山情,歌生翅膀情長腿;追得山水動心弦喲,催得男女成雙對……”就是對人們神往香爐山爬坡節的真實寫照!“聽喲——香爐山,歌聲飛,蘆笙脆,山應谷鳴,余音裊裊,情趣盎然,滿山樂融融,滿山情綿綿”,怎不令人神往?!“聖”的爬坡節為何讓世人如此“神往”?其文化底蘊至少有四個方面:

  神往一:爬山祭祀始祖蚩尤神。傳說蚩尤神把“五支奶”、“六支祖”的朝祖隊伍化著“群山朝祖”群象圖后,后裔依然十分思念始祖,每到農歷六月十九這一天,都自行從凱里(清平)的四面八方,從東邊的榕江、雷山、台江、劍河,北邊的黃平、施秉、鎮遠、三穗,南邊的麻江、丹寨、三都、都勻,西邊的福泉、貴定、龍里,貴陽乃至湖南、廣西、雲南、海南、四川,甚至散居越南、老撾、美國等國家的苗族同胞,也都千里迢迢地趕到香爐山朝祖,依然滿山沸騰香火旺。

  神往二:爬山紀念婚姻自由神。傳說天王的七女兒阿碧與苗族小伙阿補沖破天地間的婚姻禁令,在香爐山上結了愛情之果后,受到天王嚴懲,丟下小孤女阿彩。蚩尤神便令仙姑將雙乳化為奶井,才使阿彩長大成人。因阿彩為半仙半凡人,下不到山腳游方戀愛,便在山頂唱起情歌和飛歌邀約小伙上去游方對歌,並許願:“誰先到就與誰成親”。苗家小伙阿星帶領男女青年用石頭砌石梯路,共砌了九十九蹬才扺南天門。阿星終與阿彩游方成親。以后,人們為慶賀阿彩和阿星的自由婚姻,也紀念阿補和阿碧的“靈魂”下凡得歡樂,慶幸天上人間不再被隔絕!每到農歷六月十九日這一天,苗族男女青年都要相約爬山游方對歌,從百里內外匯集香爐山中達十來萬眾,有的吹奏蘆笙,翩翩起舞,有的賽馬、賽球、斗鳥,有的席地相向,吟詠傳說故事,歌頌友情和愛情。青年男女多半在自由對情歌,自在唱飛歌,相互游方戀愛,共享人間和諧歡樂美景,使靜寂的青山綠水頓時成為歡騰的場所,歌舞的海洋。

  神往三:爬山朝拜觀音菩薩神。香爐山是世界最大香爐,聞名于中外,自然而然地引起官方和佛家關注。特別是明代的天順年間(1457-1464)官府開始在香爐山設兵防守。正德十年(1515)設立香爐山守御所,嘉慶十二年(1533)設清平衛中左千戶所建成爐山城后,僧人將二屯崖台地東面半崖上的苗王洞改名觀音洞。洞口上方刻“凌雲台”三字,兩側刻楹聯:“縹緲慈雲垂古洞;氤氳甘露薄南天。”同時在山頂建觀音廟。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為觀世音菩薩的生日、成道日和涅??日,都要舉行廟會。六月十九處于農閑,既是苗族祭祀始祖日,又是信男信女求神拜佛日,兩者匯合,登山者比平常都多。

  神往四:崇拜原生態聖神。苗族把某些特定物體當作具有意志的“神靈”而崇拜,認為“萬物有靈”,對于自然生態,尤其是對原生態這部“聖經”更是圖騰崇拜,賦予神聖意義,要求子孫后代把原生態香爐山作為“神靈”崇拜。這種神靈信仰,使其原生態保持完好。以香爐山為聖神中心的黔東南,20世紀90年代初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十大“返朴歸真,回歸自然”的民族文化旅游聖地之一,可見崇拜原生態聖神的傳統習俗在香爐山遺傳歷史之久遠。崇拜原生態,必然要傳承和保護聖神的原生態文化。歷代人們爬香爐山朝聖,也是一部朝其“聖物”之神話盛典。民國詩人吳作舟《香爐湮篆》詩說:“香爐起篆記朝湮,恍惚沉檀熟案前;纏繞如雲起殿閣,盤旋似火生山間;客來都道龍涎好,我至亦稱孟嘗賢;此地奇山何處有?聲名正播萬斯年。”日本女士金良丸子1987年爬過香爐山后,激情地贊嘆:“到了北京,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凱里,不爬香爐山心不甘!”可見,香爐山在歷代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了。

  處于世界級民族文化保護圈中之主峰香爐山,具有民族風情無限的“回歸自然”之旅,世界各地苗族同胞都公認“凱里是世界苗族之都”,“香爐山是世界苗族大本營的象征”。湘黔鐵路、湘黔公路、320國道、凱麻高速公路、玉凱高等級公路、“上至都勻下至洪江”的清水江航線等都從香爐山腳下過,距貴陽機場只有150公里,凱里黃平機場正在修建,“水、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從這里輻射出去,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縣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增沖鼓樓和黃平、劍河、麻江3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及從江縣小黃、雷山縣朗德兩個民族歌舞藝術之鄉相連,與龍鰲河、八舟河、高過河、車江古榕樹群、鄉村旅游示范區巴拉河示范帶6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舊州、德鳳、西江3座省級歷史文化古鎮和省級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及32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依。與州市民族風情旅游風景點的新光、舟溪、曼洞、麻塘、石龍寨相通。在眾多高品位的民族風情旅游資源中,香爐山處于中心地位,必經之路。百里內外,民族風情獨特,被譽為“苗疆侗地的歌海舞地”,是“人類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謠,是我們疲憊心靈最后的家園”。還與全省具有開發價值的旅游景點1000多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5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國家級的地質公園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個連為一體。可見,香爐山所承擔的歷史重任不一般,是世人最神往的聖地。

  總之,香爐山名為“香爐”,已暗含了香爐作為坐標原點的地位,承載著苗族文明暨中華文明的地理、思想、政治、文化之矩。人類,特別是由東向西遷徒的苗族在繁衍生息過程中,選山而定,逐水而居,水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物質基礎,故山上的泉水為奶井即母乳,山下的清水江為苗族古朴原生態母親河。于是,香爐山充當了界定東西南北這一自然法度和承載精神法度的原始神聖嚴父山。最大的神香爐,最神秘的朝祖圖,最神妙的古戰場,最神往的爬坡節,都被神奇的香爐所熔鑄而融入世界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