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45:52
                  三、扩大就业的政策建议
    1、正确认识、充分利用弹性就业
    劳动力市场始终存在弹性就业的供求关系,长期以来它处于非正规的状态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应正确认识和积极对待弹性就业,充分发挥其作用。第
一,企业可以在弹性就业中受益,弹性就业意味着企业可以弹性用工,这将有
利于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第二,个人与家庭在弹性就业形式中受益。由于劳动
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多数劳动者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提高自己在
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女性工人和老年工人对弹性就业有更多的需求
。第三,知识经济与弹性就业。知识经济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促进富余劳动力在生产部门迅速出现,而弹性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保持就业岗位的数量。
2、提高低保线,以消费带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中低收入阶层消费。重点是扩大城市中等消费水
平人口的队伍,提高城市最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2000年全国人口平均消费
水平为3397元,占城市人口10%的最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消费2540元;占城市人
口1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消费3275元。要使这20%城市人口消费水平达到全
国平均消费水平每年只需要448.81亿元。加上操作成本,财政每年拿出500亿
元不成问题。这样全国城市的低保最底线为283元。实行这项政策之后,目前
的中低收入人口队伍可扩大9000多万人,社会的稳定度也相应增加。虽然仅增
加直接消费500亿元,但政策效应却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扩张。老百姓吃了一
颗定心丸,消费倾向将提高,许多积压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也将恢复正
常生产,就业岗位就会逐步增加。
    3、调整教育投资,普及中等教育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产业,教育的发展也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减少就业压力。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和小学教育上,而农
村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以下的低素质的劳动力。为此,建议在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等教育,特别是专业技术教育,这样
才能为扩大就业提供条件。
    4、政府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在整体缺少就业岗位,以及其他政策措施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作用有限
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不失为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由政府
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安置贫困人口的办法,其成本大大低于给予贫困人口的最低
生活保障,而且操作性很强。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城市进行了探索。如上海市
通过购买公益就业岗位的办法,解决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再如,沈
阳市1998年为解决贫困人口的再就业问题,免费为全市2500名特困人口安装了
公用电话亭,为其解决了再就业问题。一个公用电话亭的月收入至少能达到
1000元。
    5、实行就业优先政策,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加入WTO后,一方面在新兴产业(指IT信息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
、科教文卫等)、新兴正规部门(外资和其他类型的产业)、非正规部门(私
营和个体经济)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另一方面在传统正规部门会进一步摧
毁大量旧的工作岗位,这时期大约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摧毁的旧工作
岗位远远超过新创造的岗位;第二阶段,新工作岗位大量增加,从旧岗位中撤
离的人开始进入新岗位;第三阶段,新的工作岗位开始超过或摧毁旧的工作岗
位,就业率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为引导就业健康发展,国家必须实行就
业优先政策,积极创造大量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使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就业增
长。
    6、实施就业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工作行动计划
   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在促进全球就业活动中提出了就业密集工作计划的
设想,旨在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所谓就业密集工作或劳动
密集工作计划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尽可能考虑用人力代替机器,以适应当地投资
与就业实际情况。许多国际合作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与以机器为主的方
法相比,人力为主的方法创造了3-5倍的就业机会,并减少60%的外汇支出。
7、政府在审批项目时应适当考虑就业因素
把创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的指标层层量化、分解;政府在审批外资项目时
,可以将该项目解决多少就业人数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同等情况下,
优先选择就业量大的项目上马;政府还可以运用税收杠杆,在经济效率目标许
可的范围内,鼓励企业多雇佣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