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中层年薪70万为什么觉得不踏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1:42:25
 
2010年10月15日13:26  来源:千龙网
54岁的王建华在一家国有金融机构总部担任部门经理。用她的话说,能在国企中层任职,待遇上“好事落不下”。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这些对普通百姓堪称“老大难”的问题,对王建华来说,依赖国有垄断行业的高福利,纷纷迎刃而解。(《人民日报》10月14日)
在一个普遍水涨船高的大环境下,不同人群的福利水平差距却有所扩大,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大型国企以及某些行业部门的福利水平过高,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差距。这是《人民日报》给出的判断,可是,当你看到国企待遇上“好事落不下”,甚至发展到了自己也承认“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的程度时,一句“行业福利过高加大收入差距”的冰冷判断能遮掩住公众的不满乃至艳羡情绪吗?这是一个问题。
这边是“好事落不下”、“ 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那边是日日被“三座大山”压着,甚至连自身的社会位置也被固化了,你能想象这是一个社会的应有的“和谐”景象吗?仅仅是一个与福利有关的问题吗?
可以说,垄断行业高收入、高福利现象早已引起公众不满。垄断行业高收入、高福利现象源于垄断利益部门化。垄断行业占有了全民资源,却只向国家交纳所得税,剩下的利润全都留给企业,高工资高福利成为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进而导致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而其产生的后果是可怕的。在自利动机下,垄断部门寻求本部门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全社会财富或人民福利最大化,借助政治资源并以国家的名义来进行经济资源的瓜分和占有,成为分利集团。因此,当把不满和艳羡集于一身的“好事落不下”之类现象越来越多时,在笔者看来,就意味着社会变革到了临界点——必须改变高工资高福利成垄断部门特权的现象,否则,只能制造不和谐因素乃至社会风险。
事实上,在垄断行业高福利高收入情况下,时下,我们还处于残酷的生存工”阶段,大多数普通公众正在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担忧,各个阶层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也就是说,普通公众的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糊口的水平上。有数字为证,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7%、16%和12%。与之相对的一个可比数据,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这是一种尴尬的对比。 而在这种刺目的对比中,我们还发现,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地由弱势群体承担;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地被垄断集团、既得利益集团瓜分。
本该属于国家的垄断利益,被转化成垄断部门的利益,进而转化成为企业和部门个人的利益,合理吗?而“好事落不下”、“ 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恰恰是这种现象的注脚。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7.1%的人认为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是对社会其他人群福利的掠夺,最终都会变成服务成本,由政府和公众埋单。
据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反映,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占工资总额的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4.46万元,占工资总额26%。这是社会福利被盘剥的象征,也让公众感到了垄断福利正在被固化的征兆和可能。“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背后的垄断福利,是少数既得利益者占有的福利,实质是把较高的生产成本转嫁给社会,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福利。
“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之所以引起关注,就在于这种现象是建立在或是垄断企业对整个社会福利的盘剥基础之上的,而正是这种盘剥,让公众产生了可怕的想象和诟病。(舒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