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迁徙:秦朝蜀地百年移民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11:17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将巴、蜀纳入了自己的地盘此时秦国正在进行旷日持久的统一战争对巴、蜀的改造成为秦人统一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程碑秦人从人口、政治、经济诸多方面着手对巴蜀进行改造使巴蜀成为自己的大后方自秦惠文王始一直到秦始皇时期近一个世纪的移民使蜀地成为了一个热点政治上秦王三立三杀蜀侯经济上秦人在巴蜀两地征收重税使巴人一度反叛在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中巴蜀两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公元前314年蜀地出现了一次移民浪潮往日僻静的蜀道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长途跋涉者他们之中有秦国相国吕不韦有富可敌国的赵国卓氏、鲁国程郑也有一些衣衫褴褛戴着镣铐的罪犯这些身份不同的人有着一个相同的目的地——蜀地蜀地距离中原千之遥况且蜀道奇险通行不易如此这般困难为何这些人还要往蜀地迁徙自公元前314年始这样的迁徙几乎没有停止过持续了一个世纪右究竟是谁策划了这次空前的大迁徙
为了战争大量移民
公元前300多年的一天一队风尘仆仆的远行者跋涉在崎岖险峻的蜀道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令他们吃尽了苦头离目的地成都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他们并非在进行一次旅行而是一次无奈的流亡他们之中有秦国百姓、赵国、魏国的达官贵人还有一些戴着镣铐的犯人你甚至还能看到战国年间赫赫有名的秦国相国吕不韦
相国、达官贵人、老百姓、犯人组成的似乎是一支支近乎天方夜谭的队伍然而对汉中至蜀地沿途的百姓来说这早已不是一个希罕的景象了自公元前314年以来这条蜀道上几乎终日可以看到这样的迁徙队伍原本人烟稀少的蜀道此时成了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
强大的秦国令他们走在了一起秦将司马错建议秦王灭蜀便是欲将水土丰饶、百姓富足的蜀地作为大后方为秦王朝的统一道路提供充足钱粮灭蜀后如何改造蜀地摆在了秦人面前秦人立蜀侯为傀儡是为政治改造筑造成都城是为军事改造而延续时间最长最兴师动众的则是经济改革此时的秦国正力敌六国之师急切需要巴、蜀为它的统一道路提供后援统一是军事实力的角逐也是国力的比拼强大的军队加雄厚的国力才是真正的王者而移民便是为经济改革服务的基于此秦惠文王一纸令下:六国王公贵族、地主富贾与秦人为敌、不守法纪者举家迁徙至蜀秦国国内作奸犯科者流放至蜀秦惠文王死后他的法令被子孙延续下来长达一个世纪的迁徙数以万计的移民构成了巴蜀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浪潮
相国落难商贾暴富
秦对蜀的首次移民发生在公元前314年《华阳国志》记载鉴于蜀地“戎伯尚强”“乃移民万家实之”这次移民规模浩大按照一家五口计算大约有5万人之多移民们大多来到成都也有一些就在入蜀沿途扎根安居事实上这5万人只是先行者直到始皇嬴政当政轰轰烈烈的迁徙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对大多移民来说这次艰难的迁徙无异于一次永别蜀地遥远离开故乡与家中的亲人这辈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回故土而对蜀地他们大多人是陌生的:那会有肥沃的耕地么听说蜀人“言”讲起话来难懂无比外乡人很难听清楚蜀人会跟家乡人一样淳朴么旅途的劳累以及前途未卜的失落笼罩在这些移民心头
伴随着秦朝军队的南征北伐一批又一批移民无奈背井离乡公元前238年迁徙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大人物的身影——吕不韦此时的吕不韦被嬴政罢职流放自是牢骚满腹他本是一介商人年轻时的一单生意造就了他一生的富贵贵为相国、文信侯的吕不韦曾经权倾一时但是他的门客扬言造反被嬴政诛杀吕不韦也难逃其咎被贬居蜀中吕不韦眼看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政治生意血本无归在蜀地又不知道将受到何种待遇悲难自禁绝望之中饮鸩自尽死在了入蜀的路上吕不韦或许是这些移民中最赫赫有名的一位他将政治当作生意来做破产后也只能选择一个商人最极端的抵抗方式
随着吕不韦的下台他的家人和众多门客也成了秦王朝流放的对象大量的流放以致最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刑罚《汉书》记载说“秦法:有罪迁徙之于蜀汉”可见当时迁入蜀地罪人之多除此以外一些富商大贾也成了秦王迁徙的对象
富商大贾们来自赵、魏、楚等国家有千金之财皆是当地望族秦灭六国后他们已是秦人的掌中之物这些人有钱有势秦人生怕他们留在故土滋事便将其发配至蜀这正中他们下怀强留在故土与秦人为敌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到了西南腹地成都平原秦王朝鞭长莫及反能一心经商安享太平赵国卓氏的话颇能代表商贾们的心理他说“吾闻岷山下之沃野下有蹲鸱(即芋头)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赵国卓氏主动要求入蜀可见他认为迁入成都并不是什么坏事
赵国卓氏来到临邛(今邛崃)见临邛山中多产铁矿却无人开采不由大喜过望随即大量招揽滇、蜀两地百姓上山采矿交由随行的铁匠铸铁卓氏采矿只需上缴政府少许银两是一本万利的行当战国年间铁器在蜀地尚不流行卓氏的铁器因而极受蜀地百姓欢迎几年下来赵国卓氏富甲天下单家中仆僮就有千人之多鲁国程郑也靠在临邛铸铁发家富比卓氏鉴于此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说他们“富绛公室豪过田文”田文就是战国门下有门客3000的齐国孟尝君由此可见卓氏、程郑的派头
而对普通百姓来说除了远离故乡他们的生活与从前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到了蜀地有人分得几亩薄田日作暮休有人在成都城以经商谋生祖传的手艺在故土并不希罕到了蜀地却成了一门绝活慢慢的他们过上了定居生活许多人与蜀地女子结婚生子俨然成了半个蜀人有生之年也没有走出过蜀地耳濡目染他们渐渐已经能听懂蜀人的“言”蜀人对他们的小篆也不陌生
这一切无疑是秦王最希望看到的秦王大规模移民除了对付六国豪强外也希望蜀地藉此得到开发蜀人与秦人尽快融合早日消除敌对情绪成为秦王朝的大后方见效果不错秦人进一步废除巴蜀文字在蜀地大力推行小篆学者童恩正认为巴蜀是秦国大力推行文字统一措施的第一站
客死蜀地的军人
与这些移民同时来到蜀地的是大规模的秦国军队蜀国新亡迁徙入蜀的豪强、犯人随时可能造反滋事并不能令秦王完全放心在秦王的授意下秦将陈壮、张若、张仪先后率大军至蜀不难想象这支深入蜀地的秦军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然而令世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迄今可以查阅的秦国官方史料中却未曾提及过这支秦军的情况在秦汉为国戍守四方的将士往往能得到国家的最高荣誉为何秦国史官没有记载这批戍守远方的将士难道他们曾是秦王朝的最高机密战国时期秦国军队曾经带着盐和长戈走到了中国许多地方这支入蜀的秦军显然只是他们中的一小部分
世人已无法通过史料来获悉这批神秘来客的信息秦国士兵直到1992年方才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1992年3月在成都龙泉驿上百座墓葬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近万平方米的区域中墓主的身份很快水落石出他们正是2000多年前戍守蜀地的秦国士兵
墓葬分为四个区可能代表了军队中的不同兵种朝向正东西方历史上墓葬的朝向往往能代表死者临终前的某些信仰与愿望古蜀人的墓葬就是北偏西朝向故土岷山的秦在蜀的东北方显然这支戍守蜀国的秦军许多人到死都没能回到故土无休无止的战争耗尽了他们的青春而另外一些士兵可能不幸战死沙场他们死后的墓葬一律朝向东方朝着故乡秦国
墓坑全部是土穴结构上宽下窄墓室凹凸不平布置得非常潦草几块椁板象征性地置于墓坑中所谓椁板是古代一种连棺材都算不上的葬具古时无钱下葬的人才用这种简单的葬具敷衍了事由此看来秦国士兵的地位并不高数以万计的秦国士兵来到蜀国历史并不曾厚待他们就连死亡后都只能以最卑微的安葬
墓葬出土遗物透露了秦国士兵的生前生活锋利的铜矛是他们的兵器众多圆底陶罐和尖底盏或许是餐具锈迹斑斑的“秦半两”零星散落在尸骨旁边多则二三百枚少则几枚“秦半两”是秦王朝的官方货币这些“秦半两”看来已是士兵们一生的积蓄墓葬中除了兵器、陶器、钱币还有镰刀、斧头和凿子显然士兵们不但要卫戍蜀地还需自给自足从事劳动生产这并不奇怪秦始皇曾向岭南派遣过多达50万的戍边部队这些将士最后几乎通通脱下甲胄与当地土著融合了这支来到蜀地的特殊移民说不定最终也扎根在了蜀地与蜀人融合在了一起他们已经入乡随俗用蜀人特有的圆底罐、尖底盏海吃海喝一些人还用上了色彩鲜艳的漆器曾经水火不容的蜀人和秦人此时相互影响敌对早已成了过去文化的统一和融合才是战争的根本目的
一名叫杨悲的士兵
长眠于地下的秦国将士并非全部默默无闻我们还能叫出一个士兵的名字“杨悲”
在墓葬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找到了一枚铜印印上赫然刻着两个汉字——杨悲他们猜测这名叫“杨悲”的士兵可能是秦军军营一名下层文员每当军中要发布命令时他便在公文上盖上印章一来二去他的名字已经像军令一样为每个士兵所熟识跟许多士兵一样杨悲死后也没能回故乡安葬他的战友将他埋葬在公共墓地并把这枚伴随了他大半生的铜印一起放了进去2000多年后作为千万个秦国戍守蜀国士兵中的一员杨悲的遗物幸运地令后人想起了这个秦军文员
在秦王朝长达一个世纪移民政策的驱使下一批又一批的六国富商巨贾、罪人、百姓来到蜀地与此同时负责戍卫任务的秦国军队也一支支踏上了征途移民们耕作、经商娶妻、生子生活很快回到了从前这些秦国士兵却只能固守在他们的岗位上征战和平征战和平一支又一支的秦国军队在战争与和平的特殊轮回中失去了青春的韶华成为了孤独的思乡者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