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6:24
呋塞米         Furosemide[药理]
药效学
(1)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能增加水、钠、氯、钾、钙、镁、磷等的排泄。与噻嗪类利尿药不同,呋塞米等袢利尿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且药物剂量范围较大。本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CI的主动重吸收,结果管腔液Na+、CI-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I-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I-排泄增多。由于Na+重吸收减少,远端小管Na+浓度升高,促进Na+-K+和、Na+-H+交换增加, K+和H+排出增多。至于呋塞米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厚壁段重吸收CI-的机制,过去曾认为该部位存在氯泵,目前研究表明该部位基底膜外侧存在与Na+-K+ATP酶有关的Na+、CI-配对转运系统,呋塞米通过抑制该系统功能而减少Na+、CI-的重吸收。另外呋塞米可能尚能抑制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对Na+、CI-的重吸收,促进远端小管分泌K+。呋塞米通过抑制亨氏袢对Ca2+、Mg2+的重吸收而增加Ca2+、Mg2+排泄。短期用药能增加尿酸排泄,而长期用药则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2)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呋塞米能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E2含量升高,从而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深部血流量增加,在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其用于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基础。另外,与其他利尿药不同,袢类利尿药在肾小管液流量增加的同时肾小球滤过率不下降,可能与流经致密斑的氯减少,从而减弱或阻断了球-管平衡有关。呋塞米能扩张肺部容量静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上其利尿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有助于急性右心衰竭的治疗。由于呋塞米可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为其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药动学
口服吸收率为60~70%,进食能减慢吸收,但不影响吸收率及其疗效。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口服吸收率降至43~46%。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病综合征等水肿性疾病时, 由于肠壁水肿, 口服吸收率也下降, 故在上述情况应肠外途径用药。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分布容积平均为体重的11.4%,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本药能通过胎盘屏障,并可泌入乳汁中。口服和静脉用药后作用开始时间分别为30~60分钟和5分钟, 达峰时间为1~2 小时和0.33~1小时。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6~8小时和2小时。半衰期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正常人为30~60分钟, 无尿患者延长至 75~155分钟, 肝肾功能同时严重受损者延长至11~20小时。新生儿由于肝肾廓清能力较差, 半衰期β延长于4~8小。88%以原形经肾脏排泄,12%经肝脏代谢由胆汁排泄.肾功能受损者经肝脏代谢增多。本药不被透析清除。
[适应症]
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高血压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及时应用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
4.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
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
7.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用法与用量]
1.成人
(1)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剂量为 20—40mg,每日 1次,必要时 6—8小时后追加 20—40mg,直至出现满意利尿效果。最大剂量虽可达每日600mg,但一般应控制在 100mg以内,分2—2次服用。以防过度利尿和副反应发生。部分患者剂量可减少至 20—40mg,隔日 1次,或每周中连续服药 2—4日,每日 20—40mg。紧急情况或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或肌内注射,开始 20—40mg,必要时每 2小时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在非紧急情况下,不希望短期内快速利尿。维持用药阶段可分次给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起始 40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小时追加 80mg,直至出现满意疗效。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用 200—400mg加于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每分钟不超过 4mg。有效者可按原剂量重复应用或酌情调整剂量,每日总剂量不超过 1g。利尿效果差时不宜再增加剂量,以免出现肾毒性,对急性肾衰功能恢复不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般每日剂量 40—120mg。
(2)治疗高血压。起始每日 40—80mg,分 2次服用,并酌情调整剂量。治疗高血压危象时,起始 40—80mg静注,伴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酌情增加用量。
(3)治疗高钙血症时,每日口服 80—120mg,分 1—3次服。必要时,可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 80mg。
2.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按体重 2mg/kg,口服,必要时每 4~6小时追加 1—2mg/kg。亦可 1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 2小时追加 1mg/kg。最大剂量可达每日 6mg/kg。
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制剂与规格]呋塞米片20mg 呋塞米注射液2ml:20mg
肌注或静注,每次20mg,一日或隔日一次,儿童酌减;口服,开始每日40mg,以后按需可增至每日80-120mg,超过40mg,分2-3次服.儿童开始按1-2mg/kg服,视情况酌增.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对磺胺药和噻嗪类利尿药过敏者,对本药可能亦过敏。
(2)本药可通过胎盘屏障,孕妇尤其是妊娠前 3个月应尽量避免应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可致胎仔肾盂积水,流产和胎仔死亡率升高。
(3)本药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4)本药在新生儿的半衰期明显延长,故新生儿用药间隔应延长。
(5)老年人应用本药时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和肾功能损害的机会增多。
(6)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后者因需加大剂量,故用药间隔时间应延长,以免出现耳毒性等副作用;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因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⑤急性心肌梗塞,过度利尿可促发休克;⑥胰腺炎或有此病史者;⑦有低钾血症倾向者,尤其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有室性心律失常者;⑧红斑狼疮,本药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⑨前列腺肥大。
低血钾症,超量服用洋地黄,肝昏迷患者禁用.晚期肝硬化慎用。高剂量对高血尿酸者的眼毒性极大。
本品能透过胎盘、增加胎儿尿液的形成,增加母亲、胎儿血清和羊水内的酸浓度。因此,对孕妇,只有在心衰的情况下,才有必要服用本品
[给药说明]
(1)药物剂量应个体化,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然后根据利尿反应调整剂量,以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的发生。
(2)肠道外用药宜静脉给药、不主张肌内注射。常规剂量静脉注射应超过 1—2分钟,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每分钟不超过 4mg。静脉用药剂量为口服的 1/2时即可达到同样疗效。
(3)本药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4)存在低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倾向时,应注意补钾。
(5)如每日用药一次,应早晨服药,以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6)与降压药合用时,后者剂量应酌情调整。
(7)少尿或无尿患者应用最大剂量后 24小时仍无效时应停药。
(8)与噻嗪类利尿药不同,本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剂量范围较大。
随访检查:①血电解质,尤其是合用洋地黄类药物或皮质激素类药物、肝肾功能损害者;②血压,尤其是用于降压,大剂量应用或用于老年人;③肾功能;④肝功能;⑤血糖;⑥血尿酸;⑦酸碱平衡情况;⑧听力。
[不良反应]
常见者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如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与此有关的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
少见者有过敏反应(包括皮疹、间质性肾炎、甚至心脏骤停)、视觉模糊、黄视症、光敏感、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胰腺炎、肌肉强直等,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指、趾感觉异常,高糖血症,尿糖阳性,原有糖尿病加重,高尿酸血症。耳鸣、听力障碍多见于大剂量静脉快速注射时(每分钟剂量大干 4—15mg),多为暂时性,少数为不可逆性,尤其当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同时应用时。在高钙血症时,可引起肾结石。尚有报道本药可加重特发性水肿。
可引起低血钾,低氯血症,血镁降低,恶心,呕吐,腹泻,皮疹,搔痒,肌肉痉挛,眩晕,乏力,嗜睡,口干,注入过快可引起暂时性耳聋.个别病例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多形性红斑,体位性低血压.长期用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产生尿酸过多症.可引起胃肠道刺激或不适,急性胰腺炎,黄疸,个别病例幻视.静脉注射可有心脏停博,甚至死亡。
心血管系统:呋塞米除利尿作用外,还有短暂但肯定的血管扩张作用。本品使肾损害的病人的静脉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改变,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昏厥,和其他降压药合并使用时,症状更严重。
内分泌、代谢:本品对脂代谢的影响与噻嗪类药物相似。有报告,呋塞米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失调综和征(IADHS),患者血浆中抗利尿激素(ADH)浓度升高,机体总钠量正常,总钾量大幅度下降。如果快速使用本品,会造成高血蛋白酶原和醛固酮分泌急剧增加。动物实验表明,长期服用本品导致硫胺缺乏症,并损伤心脏功能。因此对长期使用本品的病人,应注意血液中硫胺的浓度。与噻嗪类药物类似,本品也会导致高血尿酸、促发痛风,且出现的频率和发作程度更甚,老年病人,服用3个月就有可能出现痛风。
电解质和体液平衡:和噻嗪类药物相似,髓袢利尿药也引起电解质平衡的变化,作用特点和程度有所不同。发生率大约为23%。
1.钙代谢与噻嗪类药物不同,呋塞米不促使钙在远端肾小管的重吸收,但可引起短暂的高血钙。本品能引起新生儿继发性的副甲状腺亢进,造成骨钙流失,钙的排泄率比正常儿童大10~20倍,有形成肾结石的危险。也有出现继发性败血症的可能。
2.低血镁,本品虽可引起镁的肾清除率增加,但不一定影响血浆中镁的浓度。
肝脏:呋噻米对动物的肝脏毒性很大,临床上对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即使服用低剂量本品也会加速肝性脑病的发作,最好改用螺内酯。
消化系统:常规剂量下,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低于1%。但高剂量或有尿毒症时,发生率明显增高。
泌尿系统:本品为强利尿剂。过度的利尿和脱水会造成暂时性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中BUN升高,发生率占不良反应的8%。前列腺肥大的老年人,会出现急性尿潴留和溢流性尿失禁、间质性肾炎。有认为长期使用本品治疗自发性水肿都会逐步损伤肾脏功能,造成急性肾衰竭。
皮肤:皮疹较为常见。肾功能衰竭时,用大剂量本品,可能出现鳞状皮炎、多发性红皮病,这在其他的利尿药中是罕见的。
感觉器官:服用本品血药浓度超过50μg/ml时,会引起眼、耳中毒反应。如青光眼、眩晕、失聪,有时是不可逆的。
高血钙和胎儿体内形成结石也有报道。本品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相互作用]
(1)肾上腺糖、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并增加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的发生机会。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肾损害机会也增加,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量有关。
(3)与拟交感神经药物及抗惊厥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与氯贝丁酯(安妥明)合用,两药的作用均增强,并可出现肌肉酸痛、强直。
(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饮酒及含酒精制剂和可引起血压下降的药物能增强本药的利尿和降压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麻醉药合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7)本药可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故与治疗痛风的药物合用时,后者的剂量应作适当调整。
(8)降低降血糖药的疗效。
(9)降低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后血容量下降,致血中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以及利尿使肝血液供应改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有关。
(10)本药加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1)与两性霉素、头孢霉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尤其是原有肾损害时。
(12)与抗组胺药物合用时耳毒性增加,易出现耳鸣、头晕、眩晕。
(13)与锂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
(14)服用水合氯醛后静注本药可致出汗、面色潮红和血压升高,此与甲状腺素由结合状态转为游离状态增多,导致分解代谢加强有关。
(15)与碳酸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噻嗪类药物和髓袢利尿药合并使用常导致肾功能严重恶化。
本品使氨基糖甙类的清除率下降约35%,这会增加眼的毒性和永久性耳聋的危险性。
本品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会增强肾毒性。
本品与甘露醇合并用,会导致肾衰竭,也会加强箭毒的作用。
本品能抑制肾小管对锂离子的分泌,可能引起锂中毒。
本品和螺内酯或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合并使用会导致急性肾中毒和严重的低血钠。
同时服用苯妥英,可使本品的吸收率降低,利尿作用下降50%。
呋塞米能抑制吲哚美辛的吸收,另一方面吲哚美辛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又能减弱大多数利尿药的利尿和降压作用。
本品能使茶碱的稳态浓度增加20%左右。二者共服时,应严密监测血液中茶碱的浓度。
虽然本品不影响地高辛的药物代谢和肾排泄,但合用时,应密切监测血钾含量。
与可的松类、甘草类,甘珀酸钠等减低钾含量的药物合用,也应慎重。
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药理]
药效学
(1)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①利尿作用,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 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本类药还能抑制磷酸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 的主动重吸收。②降压作用。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 在给药治疗后早期,通过利尿排钠,使血浆与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血容量及心排血量降低,因而血压降低;在持久给药时,血容量及心排血量可恢复原来水平,但总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仍可降低。(2)对肾血流动学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由于肾小管对水、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内压力升高,以及流经远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致密斑通过管-球反射,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对享氏袢无作用,是本类药物利尿作用远不如袢利尿药的主要原因。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进食能增加吸收量,可能与药物在小肠的滞留时间延长有关。本药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另部分进入红细胞内。口服2小时起作用, 达峰时间为4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为6~12小时。半衰期为15小时, 肾功能受损者延长。 本药吸收后消除相开台阶段血药浓度下降较快,以后血药浓度下降明显减慢,可能是由于后阶段药物进入红细胞内有关。主要以原形由尿排泄。口服本品后3~4日降压作用开始,持续1周。
[适应症]
1.水肿性疾病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容量,消除水肿。常见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
2.原发性高血压为利尿降压药,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对轻、中度高血压,单独应用即可有效,可显著有效地降低卧位与立位高血压。
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
4.肾石症主要用于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用法与用量]
用于治疗高血压:成人常用量单用,口服一日 25—100mg,一次或分二次服;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时,一次 10mg,一日 3次;停用时应缓慢停药。
[制剂与规格]氢氯噻嗪片(1)10mg(2)25mg
(1).治疗水肿: 一日25-75mg,必要时可增至100mg,分2次服,间日或每周用药1-2次.体重恢复后减至维持量.
(2).心脏性水肿:每日12.5-25mg,开始用小剂量,注意调整洋地黄用量.
(3).肝硬化腹水:最好与螺内酯合用.
(4).高血压:开始每日50-75mg,早晚两次分服.一周后减为每日25-50mg维持量.长期服用可致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突然停药可引起钠,氯及水的潴留.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剂有交叉过敏。
(2)能通过胎盘屏障,动物实验发现几倍于人的剂量对胎仔尚未产生不良作用。本类药物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故孕妇使用应慎重。
(3)动物实验显示本类药能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4)小儿用药无特殊注意事项,但慎用于有黄疸的婴儿,因本类药可使血胆红素升高。
(5)老年人应用本类药物较易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6)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⑤高钙血症;⑥低钠血症;⑦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⑧胰腺炎;⑨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⑩有黄疸的婴儿。
肝肾功能减退,痛风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给药说明]
本品与多数其他降压药同用有增强降压作用,以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作用较为显著。
每日用药一次时,应在早晨用药,以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多。间歇用药(非每日用药)能减少电解质紊乱发生的机会。
①宜用最小有效剂量,以减少电解质平衡失调和反射性肾素-醛固酮血浓度增高;②对长期服用或可能发生低血钾者需补充钾盐或给保钾利尿药、补充钾盐时注意不引起高血钾;③高血压患者需作手术时,术前可不必停药,但麻醉医师应有所了解。
随访检查:①血电解质;②血糖;③血尿酸;④血肌酐,尿素氮;⑤血压。
长期服用可致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突然停药可引起钠,氯及水的潴留.
[不良反应]
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噻类利尿药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异位心律。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噻噻类特别是氢氯噻噻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上述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噻噻类利尿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糖血症。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由于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
(5)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电解质紊乱引起口干,倦睡,肌痛.个别病例可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皮疹,光敏性皮炎,瘙痒. 结晶尿,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肌肉痛,血糖升高. 长期服用可致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突然停药可引起钠,氯及水的潴留.
[相互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能降低本类药物的利尿作用,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类药的利尿作用,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3)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考来烯胺(消胆胺)能减少胃肠道对本类药物的吸收,故应在口服考采烯胺 1小时前或4小时后服用本类药。
(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降压作用均加强。
(7)与抗痛风药合用时,后者应调整剂量。
(8)使抗凝药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利尿后机体血浆容量下降,血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加上利尿使肝脏血液供应改善,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9)降低降糖药的作用。
(10)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与本类药合用时,应慎防因低钾血症引起的副作用。
(11)与锂制剂合用,因本类药物可减少肾脏对锂的清除,增加锂的肾毒性。
(12)乌洛托品与本类药合用,转化为甲醛受抑制,疗效下降。
(13)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4)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螺内酯Spironolactone
[药理]
药效学
本药结构与醛固酮相似,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和Na+-H+交换,结果Na、+CI-和水排泄增多,K+、Mg2和H+排泄减少, 对Ca2和P3-的作用不定。由于本药仅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故利尿作用较弱。另外,本药对肾小管以外的醛固酮靶器官也有作用。
药动学
本药口服吸收较好,生物利用度大于90%, 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 进入体内后80%由肝脏迅速代谢为有活性的坎利酮(canrenone), 口服1日左右起效,2-3日达高峰,停药后作用仍可维持2-3日。依服药方式不同半衰期有所差异,每日服药1~2次时平均19小时(13~24小时), 每日服药4次时缩短为12.5小时(9~16小时)。无活性代谢产物从肾脏和胆道排泄, 约有1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适应症]
1.水肿性疾病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
2.高血压作用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4.低钾血症的预防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用法与用量]
1.成人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日 40—80mg,分 2—4次服用,至少连服5日。以后酌情调整剂量。②治疗高血压,开始每日 40—80mg,分次服用,至少2周,以后酌情调整剂量,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以免增加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③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前患者每日用量 100—400mg,分 2—4次服用。不宜手术的患者,则选用较小剂量维持。④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试验,每日 400mg,分 2—4次,连续 3—4周。短期试验,每日 400mg,分 2—4次服用,连续 4日。老年人对本药较敏感,开始用量宜偏小。
2.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开始每日按体重 1—3mg/kg或按体表面积 30—90mg/平方米,单次或分 2~4次服用,连服 5日后酌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 3—9mg/kg或 90— 270mg/平方米。
[制剂与规格]螺内酯片20mg
螺内酯胶囊20mg
口服,每次30-4mg,一日3-4次.如疗效不满意,可加用其他利尿药.
[禁用慎用]
(1)本药可通过胎盘,但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清楚。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且用药时间应尽量短。
(2)老年人用药较易发生高钾血症和利尿过度。
(3)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4)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②肾功能不全;③肝功能不全,因本药引起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④低钠血症;⑤酸中毒,一方面酸中毒可加重或促发本药所致的高钾血症;另一方面本药可加重酸中毒;⑥乳房增大或月经失调者。
肾功能衰竭及血钾偏高者忌用。
老年病人,每日剂量超过200mg,并合用保钾利尿剂或补钾剂,可能导致肾衰竭和肝功能异常,必须定期监测血钾浓度。
[给药说明]
(1)给药应个体化,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使用,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的发生。
(2)如每日服药一次,应于早晨服药,以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3)用药前应了解患者血钾浓度,但在某些情况血钾浓度并不能代表机体内钾含量,如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而易出现高钾血症,酸中毒纠正后血钾即可下降。
(4)本药起作用较慢,而维持时间较长,故首日剂量可增加至常规剂量的 2—3倍,以后酌情调整剂量。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时,可先于其他利尿药 2—3日服用。在已应用其他利尿药再加用本药时,其他利尿药剂量在最初 2—3日可减量 50%,以后酌情调整剂量。在停药时,本药应先于其他利尿药 2—3日停药。
(5)用药期间如出现高钾血症,应立即停药。
(6)应于进食时或餐后服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并可能提高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不良反应]
(1)常见的有:①高钾血症,最为常见,尤其是单独用药、进食高钾饮食、与钾剂或含钾药物如青霉素钾等以及存在肾功能损害、少尿、无尿时。即使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仍可达 8.6—26%,且常以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故用药期间必须密切随访血钾和心电图;②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尚有报道可致消化性溃疡。
(2)少见的有;①低钠血症,单独应用时少见,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时发生率增高;②抗雄激素样作用或对其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长期服用本药在男性可致男性乳房发育、阳萎、性功能低下,在女性可致乳房胀痛、声音变粗、毛发增多、月经失调、性机能下降;③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本药可发生行走不协调、头痛等。
(3)罕见的有:①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甚至呼吸困难;②暂时性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主要与过度利尿、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③轻度高氯性酸中毒;④肿瘤,有报道 5例患者长期服用本药和氢氯噻嗪发生乳腺癌。
血钾升高,乏力,思睡,头痛,运动障碍,精神失常或错乱,皮疹,乳腺分泌过多.并可引起低钠血症,血钾升高.个别病例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男性乳房增大,性功能障碍(或性欲下降),月经失调,黄褐斑。
可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的适度下降,尿酸明显下降,非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轻度、暂时性的上升。
[相互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具有较强盐皮质激素作用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弱本药的利尿作用,而拮抗本药的潴钾作用。
(2)雌激素能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减弱本药的利尿作用。
(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且合用时肾毒性增加。
(4)拟交感神经药物降低本药的降压作用。
(5)多巴胺加强本药的利尿作用。
(6)与引起血压下降的药物合用,利尿和降压效果均加强。
(7)与下列药物合用时,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增加,如含钾药物、库存血(含钾 30mmol/L,如库存 10日以上含钾高达 65mmol/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 A。
(8)与葡萄糖胰岛素液、碱剂、钠型降钾交换树脂合用,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增加。
(9)本药使地高辛半衰期延长。
(10)与氯化铵合用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11)与肾毒性药物合用,肾毒性增加。
(12)甘珀酸钠、甘草类制剂具有醛固酮样作用,可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
本品有弱的酶诱导作用,加快氨替比林和地高辛的代谢降解,使地高辛的稳态血药浓度上升约30%。阿司匹林能阻断螺内酯的主要代谢产物坎利酮(Canrenone)在肾小管中的分泌,其利尿作用减弱。本品能使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降低约25%,抵消生胃酮的抗溃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