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鲜半岛与N个美国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55:20
2010年10月14日15:42《环球》杂志周彪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60年来,美国换了N个总统,没有改变的是对朝鲜领导人和政权深深的不信任,是半岛局势的复杂多变,是和平机制的脆弱以及时来时去的半岛危机的延续……[美国手中永远的“棋子”][美半岛政策的本质“不变”]

《环球》杂志2010年20期封面:一个朝鲜半岛与N个美国总统。
一个朝鲜半岛与N个美国总统
扳起手指头倒数,奥巴马、小布什、克林顿、老布什、里根、卡特、福特、尼克松、约翰逊、肯尼迪、艾森豪威尔、杜鲁门……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爆发已整整60年,上述的风云人物也有多半已作古,但在心理层面上,半岛却依然处于战争状态,铁丝网依然在,瞭望哨依然在,战争的阴魂依然不散。
朝鲜半岛:美国手中永远的“棋子”
朱锋
2010年是朝鲜战争60周年。虽然已经过去60年了,但参与和涉及这场战争的国家都没有忘掉,也不可能忘掉这场战争。
他们彼此之间的政策更是依然深受60年前这场战争的影响。尤其在美朝之间,无论是华盛顿还是平壤,都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真正走出来。审视美国的朝鲜政策也是不可能不从朝鲜战争开始的。
从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之日起,半岛的枪声沉寂了,美国的朝鲜政策也从“热战”转向了全面冷战。从1953年到冷战结束的1991年,美国的朝鲜政策如同半岛始终存在的三八线上的南北对立一样,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全力保持对韩国军事同盟、防止朝鲜对韩国发动军事入侵、加强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保持朝鲜战争时期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为代表的停战机制、遏止朝鲜“任何形式想要破坏和颠覆韩国”的企图,一直是美国对朝政策的核心。
然而,在美国的眼中,朝鲜在冷战时代的东亚地缘政治对峙中只是一个“次要角色”,和苏联与中国在东亚进行冷战对峙是美国东亚战略的优先事项。维持半岛现状、遏制朝鲜的挑衅和军事冒险是美国对朝政策的基本方针。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保持在东亚防止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重点转向了越南,半岛政策以对朝“防”、“堵”为主。期间,虽然在三八线曾出现过零星的军事冲突和美军军官被朝鲜砍死的事件,但冷战格局的稳定,让美国也没有兴趣通过直接对朝军事行动来解决所谓“朝鲜问题”。
1991年冷战结束和苏联的瓦解,使得东亚地缘战略格局出现了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的最大变化。与此同时,近50年朝鲜与韩国发展历程的不同完全改变了半岛北南双方军事对峙的基本态势。从1986年开始,韩国的军事力量在总体上开始超越朝鲜,当年朝鲜战争中“北强南弱”的局势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为此,老布什政府支持韩国政府寻求与朝鲜对话、开展北南接触的“和解”政策。老布什政府的朝鲜政策希望通过韩国与朝鲜的接触和合作,打开朝鲜的大门,让朝鲜在经济发达和民主化的韩国引导下,演变成亚洲的“东德”。最后,让“三八线”也能成为1989年10月7日倒塌的“柏林墙”一样,实现韩国对朝鲜的瓦解和统一。
然而,1992年半岛局势开始突变。朝鲜秘密的核计划迅速取代了美国对朝鲜“和平演变”的幻想,成为了美国对朝政策的首要关注。由于冷战结束后,美国已经失去了当年最大的战略对手苏联,美国全球安全关注的重点转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反扩散和防扩散。一直拥有秘密核武器研制计划的朝鲜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
1993年3月,朝鲜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特别核查、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半岛局势再度恶化。这就是第一次朝核危机,朝核问题也直接促成了美朝直接对话。1993年6月,朝鲜外交部副部长姜锡柱与美国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加卢奇开始纽约对话。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平壤。几经周折之下,1994年12月21日,美朝在日内瓦签署《框架协议》。
克林顿政府的朝鲜政策可以说是“对话”与“压力”并举。美国希望通过直接关注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力求改变朝鲜。2001年1月小布什政府上台之后不久,2002年10月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随后就有了“六方会谈”。布什政府第一任期的朝鲜政策是同意六方会谈、不同意美朝直接对话;第二任期白宫政策“大回转”,美国直接启动与朝鲜的双边会谈,希望达成朝鲜最终弃核、增加美国对朝援助和美朝关系正常化等一揽子协议。
然而,美朝关系和六方会谈由于朝鲜拒绝全面核查,而在2008年11月陷入停顿。奥巴马政府坚持布什政府的“全面核查”原则,力争重启六方会谈。但2009年4月5日朝鲜的火箭试射和5月25日的第二次核试验,谈判努力遭受重挫。美朝双方开始了新的一轮“讨价还价”的政治角逐。
总的来说,冷战后美国的朝鲜政策已经从冷战时期防范朝鲜再度成为“侵略者”,出现了解决朝鲜作为“捣蛋者”的实质性转变。美国更多担心的是朝鲜追求核武器对地区与全球核不扩散体制的冲击和破坏,担心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扩散对中东政治和国际反恐局势的影响,担心朝鲜核问题加剧东亚区域的核扩散。
在策略上,美国在维持驻韩美军和强化美韩军事同盟的同时,出现了组织区域合作、分担责任、共同应对朝鲜核武器威胁的变化。在政策实施的手段上,出现了既主导国际制裁和鼓励进程、又推动美日韩对朝制裁协调、同时鼓励和施压中国积极影响朝鲜弃核与朝鲜行为的变化。美国在半岛的军事行动方针,更是出现了以威慑朝鲜的军事挑衅行动到强化对韩国的“核保护伞”、有可能在朝鲜挑衅时实施军事惩罚、以及协调美韩军事行动、共同对朝鲜崩溃前景进行军事干预的转变。
只是,朝鲜战争爆发60年以来,美国没有改变的,是对朝鲜领导人和政权体制深深的不信任,是对半岛和平机制建设必须与未来无核化进程以及朝鲜政权变革过程必须同步进行的认识。美国更没有改变的,是继续在维持和增强美韩军事同盟主导下的半岛局势演变。朝鲜半岛在美国东亚战略构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朝鲜半岛仍然是美国维持在东亚安全局势中主导地位不可替代的“棋子”。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杜鲁门:仁川登陆与威克岛会谈
《环球》杂志记者/周彪
对于杜鲁门而言,朝鲜战争是他担任总统的最后日子里不太光彩的一笔。
对日益扩大的战局,他显得无能为力。而和他竞选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正是以“停战”为竞选口号获得了美国民众的支持。其实,仁川登陆后,美军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夺回了38度线,这为杜鲁门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他体面结束战争的机会。只不过,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举行会谈后,他对战场局势作出了错误的估计,从而使美国再次陷入朝鲜战争的泥潭。
孤注一掷的登陆战
1950年6月24日,周六。杜鲁门参加完一个新机场的落成典礼后,直接回独立城和家人团聚去了,他希望能抛开公务和家人一起过个轻松的周末。吃过晚饭,当杜鲁门一家人围坐在客厅聊天的时候,电话铃响了。
电话是国务卿艾奇逊打来的,他告诉总统,北朝鲜入侵南朝鲜了。最初,杜鲁门和大多数美国人的想法一样,以为只要派出军队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冲突。没等总统开口,艾奇逊接着说,北朝鲜人已经越过三八线了,而且攻势很猛,有经验的军人认为不是一般的冲突。
此时,一直笼罩在冷战阴影中的杜鲁门已经开始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了,但他还是不想因为这个遥远而偏僻的半岛而冒与中国、苏联发生冲突扩大战争的风险。几天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杜鲁门还在反复强调“我们没有处在交战状态中。”
有记者追问:“总统先生,请说说您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杜鲁门风趣地回答:“一群土匪正在袭击南朝鲜,联合国的会员国要打倒土匪,拯救南朝鲜。”
虽然杜鲁门从日本将美国最有作战经验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调往朝鲜战场,但这还是没能阻止北朝鲜军队南下的步伐,到8月初时,联合国军已经退到了朝鲜半岛最南端的釜山,麦克阿瑟一边请求总统继续增兵,一边酝酿着反攻计划。对于增兵,杜鲁门也有他的苦衷,部署在欧洲的军队无法调动而导致兵力不足,另外,杜鲁门也不愿意继续扩大战争。这让前方的麦克阿瑟很不满。
由于一时找不到可以体面赢得战争或者结束战争的途径,杜鲁门只好同意了麦克阿瑟的反攻计划,也就是仁川登陆计划。其实,早在7月份,麦克阿瑟就在思考他的登陆反攻计划,但一直没有成熟的方案,直到8月上旬才提出在9月份乘涨潮之机在仁川登陆。
起初,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们都觉得这一计划太冒险,因为仁川港十分狭窄,涨潮的时间也就两个小时,要在两个小时内冒着敌军的火力将大批军队和辎重送入港内太冒险。但在杜鲁门总统的支持下,仁川计划得以顺利实施。9月15日凌晨,登陆开始。北朝鲜军队根本没有意识到麦克阿瑟会选择地势复杂恶劣的仁川港,美军进展顺利。9月29日,美军夺取汉城。因为仁川登陆的成功,局势完全发生了变化。麦克阿瑟再次被美国人视为英雄。
仁川登陆的胜利和战局的扭转给杜鲁门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和对前方军队的信心。9月30日,他登上了总统专用的“威廉斯堡号”豪华游艇,准备在伯托马克河上游玩一周。他确实需要休息了,自6月份战争爆发以后,他就从来没有轻松过。
在那里,每天早上9点左右会有一架飞机送来邮件和报纸。10月3日,杜鲁门总统在游艇里看到许多电报报道着同一件事情: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曾召见印度驻北京大使潘尼迦,希望他向美国方面传话,如果联合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中国就要派遣军队援助北朝鲜人。不过,如果只是南朝鲜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将不采取这种行动。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杜鲁门不得不考虑中国对朝鲜干涉的可能性。
影响战局的秘密会谈
关于联合国军是否需要越过三八线的问题,杜鲁门想听听麦克阿瑟对战场和对中国、苏联反应的分析。于是,他决定和麦克阿瑟会面。杜鲁门不想麦克阿瑟离开朝鲜战场太远,所以他决定亲自飞赴朝鲜会谈,地点定在北太平洋的威克岛。
在他的回忆录中,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晚飞机飞过太平洋时,他看到夜色里太平洋下面星星点点的亮光,那是沿途的美国海军舰只为总统专机护航,以防飞机发生毛病。这些细节都反映出当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强大。
在威克岛,身穿军装的麦克阿瑟俨然一位刚从前线下来的将军。麦克阿瑟先向总统表示,在南北朝鲜,抵抗都会在感恩节前结束,甚至乐观地认为圣诞节前就可以将美军主力第八军撤回日本。接下来的话题成为日后历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涉及到“谁将美军引入了朝鲜战争的泥潭”这一充满争议的问题。杜鲁门总统在回忆录中详细地记录了那天的情景:
“当我问到中国和苏联进行干涉的可能性时,这位将军实际上做了两部分进行回答。首先,他谈到中国人,他认为中国人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他们可能派五、六万人进入朝鲜,但是他们没有空军,‘如果中国人南下平壤,那一定会遭受惨重伤亡’”。
麦克阿瑟向杜鲁门肯定俄国人的飞机和飞行人员素质比美国人的差,也看不出调出大量地面部队的迹象。他认为唯一可能的是,用俄国的飞机来支援中国的地面部队。但他认为这也不足为患,“俄国空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地面部队根本配合不来”。
其实,如果杜鲁门就此罢手,和北朝鲜做真诚的停战谈判,或许发生在朝鲜的那场战争悲剧可能还可以避免,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威克岛会谈后,杜鲁门在旧金山歌剧院发表了演说,这被看做是联合国军向北方继续扩大战争的信号。在演说中,他用一贯的冷战基调告诉美国人,“在朝鲜的联合国部队正获得惊人的进展。然而那边的战斗尚未结束。北朝鲜的共产党人仍然拒绝承认联合国的权威。他们继续进行着顽强的、但是徒然的抵抗”。
有意思的是,威克岛上亲密会谈的这两人两年后因为朝鲜战况的进一步僵化而翻脸,最后杜鲁门直接愤怒地罢黜了麦克阿瑟。战后很多年,两人都还在相互指责对方,为那场丢脸的战争推卸责任。
我要评论(0)
相关阅读:
·温家宝:应共同努力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 2010.10.05
·朝鲜党代会引发国际关注 半岛无核化前景乐观 2010.09.28
·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今召开 或将缓和半岛局势 2010.09.28
·韩美黄海反潜军演举行 朝鲜半岛局势复杂微妙 2010.09.27
·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解 六方会谈重开尚需时日 2010.09.19
·视频:朝鲜称半岛局势一触即发 2010.09.09
·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访问俄罗斯 2010.09.07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