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矿难救援圆满结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5:17
当地时间14日凌晨,皮涅拉总统盖上救生井——
智利矿难救援圆满结束
《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5日 驻委内瑞拉记者 张卫中

10月13日晚,在智利圣何塞铜矿,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路易斯·乌尔苏亚(中)成功升井。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13日晚21时55分,智利全国一片欢腾。历时22小时34分钟的紧张救援,随着最后一名矿工、被困井下69天的领班路易斯·乌尔苏亚成功升井胜利结束。14日凌晨,当最后一名救援队员升井后,皮涅拉总统亲自盖上救生井,宣布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工作圆满结束。获救的33名矿工已被全部送往医院进行观察和治疗。最新消息说,一些矿工已经可以出院,去享受他们自己的生活。智利政府已经为他们安排了新的岗位。
交  班
“总统先生,全部33人,最长的一班结束,我向您交班”
每当一名矿工升井时,站在救生井口的救援人员和政府官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欢迎你回来!”最后升井的乌尔苏亚戴着安全头盔和墨镜,肩披智利国旗,满面微笑走出救生舱,与在现场等候的总统皮涅拉及同伴们热情拥抱。
随后,乌尔苏亚正式向皮涅拉总统报告,完成他们间的交班约定。“总统先生,全部33人,最长的一班结束,我向您交班”;“我为您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感谢全智利,感谢救援队员,感谢为救援提供各种合作的人们,我们为是智利人感到骄傲,为生活在这个国家而骄傲。”皮涅拉说:“现在你可以交班了。你最后一个离开矿井,是一名合格的领班,祝贺你圆满完成任务。”“今天的智利不是铜矿智利,而是矿工智利。”
所有在场人员再次同唱智利国歌:“最最亲爱的祖国,请接受智利儿女的庄严宣誓……”营地到处飘扬着智利国旗,人们喜极而泣。
承  诺
以后无论是出书、拍电影还是看球赛,他们都要永远像一个班组那样
皮涅拉在救援现场发表讲话,对全身心参与救援行动的人员和矿工家属表示感谢。他说:“凭借着全国民众的团结和信念,矿难救援行动终于取得成功。这次的成功救援也使智利成为在世界上更加受人尊重的国家。”他同时邀请所有矿工前往总统府做客。
智利被困矿工救援工作的完成时间比预计的更早、更快。拉美地区和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着矿工升井过程。据统计,全世界收看或者关注这一报道的人数超过10亿,比世界杯的收视率还高。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总统在救援过程中还与皮涅拉通话,祝愿救援顺利。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在现场见证了矿工们的安全升井。
获救后,33名矿工做了个约定:16日,他们将再回营地,因为他们深陷地下700米时,是生活在营地的人们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以后无论是出书、拍电影还是看球赛,他们承诺都要永远像一个班组那样生活下去。
启  示
幸运来自于有效的管理及良好的技术以及安全保障
据粗略估计,救援行动花费至少上千万美元。智利矿业部长表示,政府将承担70%的费用。
当地媒体称,这33名矿工是幸运的,这种幸运来自于有效的管理及良好的技术和安全保障。在被发现前的17天里,如果没有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如果没有氧气,如果没有避难所,他们就永远不会迎来如今的拥抱和眼泪。
政府的胜利大营救,使智利在困境中获得了荣耀。从这场矿难救援中,人们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启示,感受到更大的责任。
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33名矿工被埋地下700米处,生死不明。8月22日,他们从地下传出生命信息,“我们33人在避难所都很好”。随即,智利政府采用多套方案,多种机械设备,利用多国支持,运用多种技术,迅速展开救援工作。甚至在第二套方案已经成功的情况下,仍没有停止另两台大型钻机的运行,以预防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祝  贺
我外交部发言人14日表示,中方祝愿获救矿工早日恢复健康
智利创造了人类战胜灾难的奇迹,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智利政府表示祝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14日说,我们高兴地看到,智利营救被困矿工行动圆满结束,全体矿工成功脱险。中方祝愿获救矿工早日恢复健康。据了解,救援工作中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中方有关企业还派员专程赴智进行协助。
(加拉加斯10月14日电)
点评
何学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这是一次集全世界优秀救援力量的救援,从技术条件方面看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智利的矿山管理比较规范,有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和采掘巷道图纸;第二,事故发生后,井下有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建有专门的避难场所,有食物和水等物资储备;第三,有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装备,这些是救援成功的最大“英雄”;第四,有水平比较高的专家和技术队伍,救援方案科学,救援组织有序;第五,及时的食物补给和通信联络。
此次救援对矿山企业或高危行业来说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必须实施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技术资料、图纸必须及时更新;必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要保证其运行可靠;制定详尽、科学、可操作的应急预案,矿山企业井下必须建立应急避险系统;建立应急救援基地、救援队伍和专家体系,配备能实施救援的关键装备;要对有关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事故发生后,政府和企业必须树立不放弃生命的信心和决心,科学组织施救。
(记者吴成良采访整理)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