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政协会议“茅山会盟”探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3:01
远古政协会议“茅山会盟”探秘
文/张定良
本文已推荐至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大讲坛栏目——致谢
本文已被文化漫谈置顶——致谢!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历史史实与神话传说相互结合的产物,其中传说大于史实。“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代的历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后人往往凭想像和传说去加以了解。大禹平水患、定九州,因劳苦功高而被舜“禅让”为帝。这里的“帝”,应该说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也称为“大酋长”。当时的水患,也不是江淮黄河的内河,而是海侵,即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远古时期东南沿海发生过三次“海侵”,最后一次“海侵”一直延续到6000年前后。大禹治水应该是在海侵消退后,疏浚河道,让洪水流入大海的巨大水利工程。
公元前2198年,大禹治水成功后,在茅山大会诸侯计功行赏,这就是“茅山会盟”。“茅山会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茅山(又名苗山)也因此而改名为会稽山(古代会稽与会计同义)。这里所谓的诸侯,也只是原始的部落首领(酋长),据史书记载,舜时的部落联盟就已经有十六族。笔者为什么说茅山会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呢?让我们看看这次会盟有哪些议程做了哪些事情。
综合涉猎的史料,笔者推测出这次会盟的主要议程是:
一、审计各诸侯(部落)上缴“中央财政”(部落联盟)“贡赋”的状况。
二、协商组织统一的军队。
三、协商部落联盟的基本建设修建城池。
四、协商制定包括刑法的一系列制度。
五、协商决定部落联盟元首(大酋长)接班人选。
关于第一点。拙文《四千多年前的一起惊天冤案》曾说过,当时的审计结果:完成任务最差的是位于今浙江德清一带的防风氏部落。防风氏作为酋长也是一个百姓爱戴的治水英雄,他自恃实力雄厚,有胆有识,并不把大禹放在眼里。他谎称当地受灾严重,无力向中央政府足额交纳贡赋,并且连会议都懒得参加。防风氏不但迟到,在会上还对贡赋缺口拒不认账,甚至站起来明确告诉大禹:本部落今年绝无再补缴贡赋的可能!其他酋长见防风氏公然抗税,也蠢蠢欲动。为了捍卫国家权威,避免中央财政收入被地方部落侵蚀,大禹以破坏贡赋制度的罪名,判处了防风氏死刑。
关于第二、三、四点。有关史料说到:“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之后,尝试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墨子-兼爱》有大禹“伐苗誓词”的记载,大意是:“你们听我讲,不是我喜欢打仗,而是苗人前来攻掠,我现在率领你们众邦君长,去惩罚他们!”范文澜先生也讲过,城是阶级社会开始的标志,传说中的禹恰恰是开始造城的人。至于刑法,则已经为当时所必需,因为禹帝时代,已经有由战俘而成奴隶的阶层,当时已有“百姓”(奴隶主)与“民”(奴隶)两个阶层,就是在“百姓”阶层中也已经有贵贱贫富之分。《吴越春秋》中也有大禹在茅山大会诸侯,共商治国之道,“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的记载。
关于第五点接班人问题,更是这次会议的重中之重。禹之前,君位的传承,是有德者居之,叫做“禅让”,尧传舜、舜传禹,实行的都是“禅让制”。“禅让制”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公认的贤能者被推举为接班人,经过“挂职锻炼”后正式接班。但到禹帝时,生产力得到发展,物质有了剩余,私有财产出现,禹拥有了较多的私有财产,因此他就有了把帝位传给儿子启的念头。但是,远古沿袭下来的“禅让制”还是根深蒂固,并非轻易可以废止。根据“禅让制”的规定,接班人必须是世所公认的贤能者。禹为了实现传位给儿子启的目的,先是发动宣传机器大造舆论,说尧之子丹朱不肖,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而“禹之子启独贤”。与此同时,禹还分析了如果实行禅让制,公推出来的人选会是谁?当时声望最高的就是防风氏,防风氏是大禹治水工程中的第一功臣,在众部落的百姓心中,威望极高。防风氏不但治水有功,在管理国家上也经验丰富。说白了,防风氏是禹想传位于儿子启的第一绊脚石,所以后世有的学者认为防风氏之死,是政治原因而并非是开会迟到,或者审计中出了问题。
但是,当时毕竟是大同时代,实行民主政治,禹虽然找了个借口除掉了防风氏,但也不敢直接就让儿子启接班。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组织过渡班子。仍然以“禅让”的外表,推举治水的另一个功臣皋陶的儿子伯益接班。而伯益也有点政治头脑,看到这个虚晃一枪的架子,就自觉地“避居箕山之阳”,各诸侯也都是聪明人,“皆去益而朝启”,也就是说都去捧财大气粗的启的大腿,向启请示汇报朝贡,无人去理会可怜的傀儡大酋长伯益。不久,启就杀了伯益,登上帝位,正式建立了第一个朝代夏朝。
后世政治上用这种障眼法的例子很多,比如蒋介石传蒋经国、李光耀传李显龙,都有一个过渡的人影一晃而过。但这种障眼法在四、五千年前可是个伟大的创举。茅山会盟之后不久,夏启接班登临帝位,虽然是“按既定方针办”的结果,但除掉政治对手、安排傀儡政府却是大禹精心策划,并且是走了民主路线,让代表们在大会上举过手的。因此,史学家把禹而不是把启作为夏朝的创建者。
茅山会盟有没有讨论国旗、国歌、国徽,以及具体规定了哪些制度?实在因年代久远无从考查了,但从“政体”上讲,会议为废除“禅让制”,建立“世袭制”奠定了基础,并且为后世各派政治势力暂时的矛盾缓冲或和解找到了一个办法。茅山会盟开战国诸侯会盟之先河,如春秋时齐桓公曾九合诸侯,其中以“葵丘会盟”为最盛。在这次会议中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盟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称霸中原的目的。可见古代的诸侯会盟,就是一种政治协商制度,而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诸侯会盟,就是4200多年前发生在绍兴会稽山的茅山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