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为何通晓多种外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7:56

胡志明正在看一份中文报纸。
 
今年是越南的胡志明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人们在追忆他为越南的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建立的丰功伟绩的同时,还会记得他以通晓多种外语著称。
胡志明出生在一个儒生家庭,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汉学基础。后来又到英国和法国从事革命活动,学会了法语和英语,六十岁以后又开始学习俄语。身为国家主席,胡志明亲自阅读的外国报纸就有苏联的《真理报》、中国的《人民日报》、法国的《人道报》和古巴的《格拉玛报》。美国史学家斯坦松(J.Stenson)经过考证后说,胡志明总共通晓十二种外语。其中当以汉语和法语水平最高。
胡志明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交往甚密,见面时经常是直接用汉语交谈。他还多次用中文给中国领导人写电文和便条。如一九五七年七月八日胡志明给毛泽东的中文电文说:“亲爱的毛主席同志:我于本月六日下午到达北京,与中共中央政治部(注:越语中称政治局为政治部)同志们见面,今天八号上午往平壤去。敬祝您健康。志明电”
胡志明还善于用中文写诗。抗法战争期间,胡志明于一九五○年初秘密前往中国,在广西南宁见到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陈赓。二十年代胡志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时,就已同在黄埔军校一期学习的陈赓相识,时隔二十多年老朋友重逢,分外激动。胡志明当即赠予陈赓汉文诗一首:
当年遇君一青年,如今统兵握帅权,
雄兵百万悉听命,捍卫革命固滇边。
 
胡志明对中国的唐诗很有研究,经常借用其中的某些诗句,并稍加改动,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一九五○年九月,越南发起打通中越边境的“边界战役”。应越方的请求,中央派陈赓前往越南,参与战役的组织和指挥。至十月,越中边境地区完全解放。为此,胡志明派人给陈赓送去几瓶缴获的法国香槟酒和一封信。陈赓打开信一看,原来是一首胡志明亲笔书写的中文诗。这首诗是把唐朝王翰的《凉州词》加以改造形成的,全文是:
香槟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敌人休放一人回。
我本人也荣幸地有机会当面听到过胡志明讲汉语。一九六四年十一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率团访问越南。我从外交部被借去为代表团当翻译。一天清晨,胡志明在越南主席府接见代表团全体成员。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又是第一次见到胡志明,十分担心不能很好地完成翻译任务。但胡志明同张鼎丞交谈时几乎全是讲的汉语,只是略带广东语调。我记得当张鼎丞谈到中国检察部门存在的问题时,胡志明用汉语说,中国存在的问题,越南都有,甚至中国没有的问题,越南也有。胡志明还回忆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中国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一些印象。他说,当时有些中国人受英、法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崇洋媚外,甚至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外国的。有一个人本来姓白,却要改为姓“怀特”(White),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胡志明的法语水平与汉语不相上下。二十年代他在法国期间,曾为《人道报》等多家报纸撰稿。当时他曾把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三句话翻译成法文,意思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次之,君主的利益无足轻重。”
胡志明学习外语十分刻苦。他回忆在法国学习外语的情景说:“我感到非常需要外语,但学习的条件十分困难,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科书。而且要一边从事繁重的劳动,一边争取时间学习。为了熟记外语词汇,我把一些单词写在手心上,当给客人端菜或洗碗的时候,便一边干活一边背读。如忘记了便看一下手心,等手心上的字迹模糊了,也基本上熟记了。就这样不断学习。”此外,胡志明还大胆练习外语,只要有机会接触外国人,便想方设法同对方交谈,不怕讲错。如不能表达便向对方请教。
胡志明还多次利用不同场合,鼓励人们学习外语。一次,胡志明问越南的翻译干部:“你们知道要想当好翻译,首先要学好什么吗?”有的回答说要先学好外语,有的说要牢固掌握外语语法,有的说要学会速记。胡志明听后说:“你们说的都对,但不完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好本国语言。”“要想外语好,并非只有读、听、写,还要学会用外语思维。要让外语渗透到脑子里,才能真正学好,才能翻译得快,翻译得准确。如果等耳朵听到后,在寻找合适的词汇翻译出来,就会很慢,很难熟练。要先给自己当翻译,然后在翻译给别人听,怎能翻译得快?”
谈到学习外语的经验时,胡志明说:“学习外语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躁。要连续训练和实践,培养自己生动、有效地使用外语的技能。”“如果我们每天学五个单字,那么一百天就能学五百个单字,六个月就能学九百个单字。学会了九百个单字,我们便可以阅读所学的这种文字的报纸。这样,我们要掌握三、四种外语的愿望并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