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伦尽分与放下情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41:01
对学佛念佛的人来说,应该敦伦尽分。但是要真正做到“敦伦尽分”四个字,其实很不容易。
不容易,有理和事两方面:理上的不容易,是我们很难正确理解什么是敦伦、如何是尽分;事上的不容易,是我们不容易做到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并做到恰如其分。
一提“敦伦尽分”,很多人会联想到整天围着一家老老小小打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吃喝拉撒睡,事无巨细,都一肩担起。
其实不然。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在不同角色上的本分是什么。在这方面,末学以为王凤仪善人说得非常清晰,值得学佛念佛的人好好参一参:
做父亲的有为父之道,做母亲的有为母之道,做儿女的有为儿女之道,做丈夫的有为夫之道,做妻子的有为妻之道,做祖父母的有为祖父母之道,做兄长的有为兄之道,做弟妹的有为弟妹之道,做妯娌的有为妯娌之道,做师长的有为师之道,做学生的有为弟子之道,做官的有为官之道,做百姓的有为民之道,做农民的有务农之道,做商人的有经商之道……
在敦伦尽分的行事之间,又不要把自己陷在情执之中,迷失了学佛念佛的目标和方向。
比如为人子女者,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不但应该在色身父母尽到关怀敬爱,还要将世间的小孝提升到出世间的大孝,善用方法,把父母引导到了生脱死、出离苦海的解脱大道上。
比如为人之妻者,与夫君相敬如宾,为他操持家务,为他生儿育女,等等诸事,自然是份内中的,然而所谓相夫教子岂指这些!一家之中,主妇是极其重要的中枢。为妻,当助其夫立志立业立德;为母,当教子明理善学孝亲;为媳,当补夫婿粗心偏失之处;一个学佛念佛的主妇更是带领一家老少出离苦海的舵手!
如果不能对“敦伦尽分”四个字通达明了,便可能有所偏失,要么根本不尽人伦本分,成为一个“学佛”偏执狂;要么深陷情执,世间事事难放下,佛号句句嘴边溜,以致于最终误人误己。
其实,敦伦尽分与放下情执并不矛盾。事上,我们尽力做到自己在不同角色方面该做的事而不失分寸;心中,无论嬉笑怒骂悲欢离合均如雁过寒潭不留影。
学佛念佛人,对于“敦伦尽分”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吹响往生西方的集结号,带领一切有缘众生,一同登上阿弥陀佛本愿救度船,朝着极乐世界进发!
真爱的第一点是慈,是给予喜悦快乐的意愿和能力。要培养这能力,就要谛观和谛听,这样我们将知道如何才会使别人快乐。没有理解,你的爱就不是真爱。
在我们心中,都有爱的种子。我们可以培养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馈的无条件之爱。当对某人有深刻的理解,即使那人曾伤害过我们,我们也会无法抗拒地要去爱他。----有吗?
真爱的第二点是悲,也就是舒缓和转变苦难、减轻忧伤的意愿和能力。一个悲心的言语、行动或念头,就可以减缓另一个人的苦难,带给他的喜悦。
真爱的第三点是喜。真爱总是替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带来喜。如果我们的爱无法替双方带来喜,就不是真爱。
真爱的第四点是舍,意即是平等心,不执着、不分别、平等心或放下。
喜的深层意义是充满平和与满足的喜悦。看到别人快乐时,我们会感到开心,但我们也会为自己的幸福而感到开心。如果没有办法为自己而喜,我们又怎么替别人而喜呢?喜是为了每一个人。如果你的爱有执着、分别、偏见或依恋,这就不是真爱.
想要理解和真正爱一个人,便要把自己放到他的立场,与他成为一体。做到这样,就不会有‘我’或‘他’。
少了舍,你的爱可能变成霸占。夏日清风清爽宜人,但若想把微风关到锡罐中,自我独享,微风便会逝去。我们的所爱也是如此,像云朵,像微风,像花儿,若囚禁于锡罐,唯死而已。真爱容许你保留你的自由,也让你所爱的人保有他的自由。这,就是舍。
要让慈确实是真慈,必须要有悲、喜、舍。要让悲确实是真悲,必须有慈、喜、舍。真喜必须要含有慈、悲、舍。而真舍也要有慈、悲、喜才行。这是四无量心的互生性。
冷漠和缺乏爱使我们受苦,但,执着使我们受的苦更多。
爱和慈悲成了内心一股真真切切的能量,借着谛观他人深刻的苦难、理解痛苦的根源,爱和理解的大门自然而然大敞。
只要仇恨和忿怒在心中犹有余迹,你将找不到真正的和平。终于做到爱敌人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有如一代英豪,但你将明白,事实上,爱那人就是爱自己。(!!!!)当放开心胸,接受一度恨之入骨的人时,很自然地,你的心会随之一宽,让你成为第一个受益者。平等且无歧视与偏见,才是舍的真谛。
爱有两种。一是染污的爱,就是‘贪’。二是不染污的爱,就是‘信’。
慈悲是一种感受、一种力量,除了帮助别人外更能包容别人,不要看不起别人,所以不要轻率批评别人。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不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萨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