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当过政治局常委依然健在的开国少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35:18
刘华清:1916年生于湖北黄安,湖北大悟人。1992年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李德生:1916出生,河南省新县(时属光山县)陈店乡人。1973年,他担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他是第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汪东兴(1916-),江西省弋阳县人,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华清曾经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等要职。这个“农民的儿子”、“大别山区的放牛娃”,参加过长征,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刘华清回忆录》一书已于2004年8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在此书里,刘华清披露了自己仕途中的三次“意外”,摘编如下。
第一次让他“意外”的,是任命他为军委副秘书长。
1987年11月18日上午,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被召到邓小平家里开会。会议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主持。参加这次小型会议的还有当时的军委第一副主席赵紫阳、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和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邓小平的第一句话,就是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他问杨尚昆等人:“他们两个人的命令下了没有?”杨尚昆说:“下了,都已经签了。”邓小平又问:“老帅们看了没有?”杨尚昆说,正在几个老帅那里传阅。接着,杨尚昆便对刘华清和洪学智说:“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个来,担任军委副秘书长。”
对于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刘华清在回忆录里写道:“听到这个消息,我大为意外。”
11月21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兼任军委秘书长;洪学智、刘华清任军委副秘书长。”
这一年,刘华清71岁。
第二次让刘华清意外的,还是对他的工作安排。
对于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他担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回忆录里说“我从没有想到过”。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刘华清作为中顾委委员列席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刘华清在回忆录里说:“会议进入人事酝酿阶段时,涉及到我的工作安排,让我很意外。”刘华清说,那天会上印发了邓小平9月4日上午与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杨尚昆、万里的谈话要点材料。这份“要点”中谈到:邓小平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提名江泽民任军委主席,杨尚昆兼副主席,刘华清任副主席,杨白冰任秘书长。
在回忆录里,刘华清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反应:“我吃惊了:小平同志提名我当军委副主席!我感到自己能力难以胜任。于是,给小平同志办公室打电话,请他们向邓主席报告:还是选别人好。”
“但是邓办的同志告诉我:‘邓主席已经定了,不会改变。’我不再坚持了。”

第三次“意外”,是他在1992年10月的中共中央十四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刘华清在回忆录里说:“我被选进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是没有想到的事情。”在这次全会上,刘华清再次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据刘华清回忆,1992年10月6日,已经退休的邓小平曾经给中央政治局写过一封信,谈到了对中央军委人事安排的意见:“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将来挑选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邓小平特别交代,“军队要保持团结一致,保持老红军的本色,这点十分重要。”在信中,邓小平对新一届军委领导班子有个具体方案。中央领导人完全同意邓小平的意见。用刘华清回忆录里的话来说,自22岁那年护送邓小平起,他和邓小平就有了“一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而且是“小平同志一直在关注我的成长”。
在海军司令员岗位离任前,刘华清进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本以为此生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却出乎意料走进了军委机关”。
以后,刘华清又“继续被委以更多重任”。

李德生:1973年,他担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
在文化大革命中李德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高层的赏识,被委以重任。1967年夏,周恩来紧急单独召见李德生, 要他率部队负责解决安徽省的问题,制止武斗稳定局势。李德生深感责任重大,在他的努力下,用了不长的时间,安徽的各项工作都走上了正轨,“极左”造成的损失被减到最少,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呈现出上升趋势。
1969年,李德生被调到北京,参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工作,同时兼管安徽的全部工作。在中央的几年里,他的人品和才干进一步得到认可,先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他担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
九十年代中期,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李德生亲自挂帅,联合各方人士共同创建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
几年来,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以“联络海内外爱国人士,爱国团结,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宏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积极开展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老将军李德生戎马倥偬大半生,耄耋之年依然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波操劳,这火一样炽热的高尚情怀,深深地感动了四海五洲的炎黄子孙。
早期
李德生是大别山的儿子。他1916年4月出生在大山腹地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里。李家洼属柴山堡地区,当时属于河南省光山县,即今河南信阳新县陈店乡。全村几十户人家,大都是穷人。由于家境贫困,他8岁时就成了替人放牛的放牛娃。9岁时,母亲因无钱医病去世,留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3年后,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柴山堡,他加入了共产主义儿童团,被推举为儿童团长。1930年2月,他告别父亲,参加红军。这时候,他还不满14岁。
红军时期
李德生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交通队员、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他参加过伟大的长征,在战斗中受过重伤。他曾受张国焘的极左路线迫害,被开除过党籍,曾背负着不公正的处分三过草地雪山。7年的红军生活,使他历尽了磨难,但也砥砺了他的意志,增长了他的才干,他称之为“仿佛上了一次大学”,“读了一部战斗与生活的百科全书”,“打下了革命一生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
他在八路军129师的几年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职务,参加过开辟根据地的战斗,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多次反扫荡,打过许多硬仗,立下了许多战功。抗日战争8年,他从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那里学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领导艺术,很快锻炼成为一个有智有勇的中级指挥员。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及二野担任旅长、师长。他带领部队鏖战中原,飞越长江天堑,进军大西南。3年的征程,他的部队歼敌数万,战功显赫,他也成了一个成熟的将领。
抗美援朝时
朝鲜战争时期,他先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35师师长和12军副军长,率部参加过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及上甘岭战役。朝鲜战场的残酷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战争。中国军队以简陋的武器打败了装备先进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凭的是智慧和勇气。3年的抗美援朝,他又为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4年,12军圆满完成任务奉命回国。在和平的环境里,已经升任12军军长的李德生努力致力于部队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他领导的12军受到了军区和军委总部的表彰。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李德生奉调到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了三年,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将领无异于如虎添翼。回到12军后,他花了很多精力抓连队的军事训练,并且卓有成效。六十年代享誉全军、全国的郭兴福教学法就是李德生亲自下连队抓典型的产物。他在郭兴福身上倾注了许多智慧和心血,终使郭兴福教学法成为“军事和政治、理论和实际、行动和思想、战术和技术、演练和讲解、言教和身教都结合很好”的基层练兵法。郭兴福教学法受到了中国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全军很快掀起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使得全军的大练兵、大比武运动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士兵的军事、政治素质显著提高。
在文化大革命中
李德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高层的赏识,被委以重任。1967年夏,周恩来紧急单独召见李德生,
要他率部队负责解决安徽省的问题,制止武斗稳定局势。李德生深感责任重大,在他的努力下,用了不长的时间,安徽的各项工作都走上了正轨,“极左”造成的损失被减到最少,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呈现出上升趋势。
1969年,李德生被调到北京,参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工作,同时兼管安徽的全部工作。在中央的几年里,他的人品和才干进一步得到认可,先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他担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
1973年底,李德生被调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在东北的12年中,他对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作了许多深入扎实的工作,获得中央和地方的高度赞誉。
1985年11月,李德生到新建立的国防大学担任政委及党委书记。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离休。

汪东兴与毛泽东主席在一起
汪东兴,1932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排长、干事、特派员、连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总支书记,第二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参加红军在陕甘宁地区的东征,西征战役的医疗救护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任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白求恩国际和平总医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社会部三室副主任、二室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直属队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兼警卫处处长。1947年任毛泽东贴身警卫。曾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转战陕北,负责警卫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公安部八局副局长、九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江西省副省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总参警卫局局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第九届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
汪东兴对毛泽东的起居、出行负有绝大的责任。1958年一度被下放江西担任主管内务的副省长。1968年起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党委第一书记,并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被选为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6年10月,支持华国锋、叶剑英拘捕四人帮行动,后以中央警卫局长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身份,率领8341部队拘捕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1977年8月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由于其在文革结束后,顽固坚持“两个凡是”的提法,抵制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阻挠平反“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出来工作,对解决“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和康生问题的消极态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为党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汪东兴受到多名老同志的点名批评[2],并被免去其兼任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党委书记,中央警卫局局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中央专案组组长等职。
1980年2月,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批准他辞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