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中医分析-胡希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13:12
作者:山石神韵
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应用目前代表的有刘渡舟,刘力红和胡希恕。尤其胡希恕之观点属于另类。
1.他主张伤寒论、金匮要略源于汤液经,而非来源于内经;
2.少阴病属于表症,也是是他最显著的主张之一。太阳表阳症,少阴表阴症;阳明里阳症,太阴里阴症;少阳半里半表阳症,厥阴半里半表阴症。
3.在上述二者基础上开展对伤寒论的理解与实践。先辨病位,还是表呀,是里呀,还是半表半里呀;然后辨阴阳,是阳症呀,还是阴症;然后再具体辨到寒热虚实,最后是方症,就是具体到用什么方子来治病。方症是辩证的尖端。
4.用经方药特点:先根据辩证选用最基础的药方,然后再化裁,或增或减或合方。
常用中药
1.桂枝 麻黄 葛根 柴胡 大黄 半夏 附子
2.石膏 芒硝 知母 细辛 滑石 桔梗 橘皮
3.黄芩 黄连 黄柏 连翘 栀子 豆豉 雄黄
4.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五味子 葶砺子 薏苡仁 杏仁 赤小豆 茵陈
5.人参 党参 芍药 当归 川芎 阿胶 黄芪 防己 吴茱萸 通草
6.甘草 大枣 生姜 干姜 葱白 饴糖 粳米 蜂蜜
7.生地 麦门冬 山药
8.龙骨 牡蛎 蜀漆 栝蒌 栝蒌根(天花粉)
9.水蛭 虻虫 桃仁 酸枣仁 乌梅 远志 文蛤 丹皮
10.枳实 厚补 麻子仁
11.升麻 蜀椒 鳖甲 乌头 冬瓜子 王不留行
12.甘遂 芫花 大戟 赤石脂 禹余粮 贝母 巴豆 薤白
13.苦酒 黄酒 竹茹 枳克 百合
14.艾叶 竹叶 柏叶 苇茎 皂荚 射干 紫菀 冬花
15.灶中黄土 矾石 蛇床子 猪肤 猪胆汁 鸡子 羊肉 乱发 小麦
桂枝汤理解1
桂枝汤是胡希恕论述和应用比较多的,其组成如下:
桂枝9g 生姜9g 芍药9g 炙甘草6g 大枣14枚
1.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区别:桂枝汤脉浮弱,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骨节疼痛,表虚,表阳症;麻黄汤,脉浮紧,不出汗,恶寒,身体无处不疼,疼痛要比桂枝汤厉害,怕冷的感觉比桂枝汤要厉害,表实,也属于表阳症。二者在应用和论述时,以汗出和不汗出来区分。另外在伤寒论的论述中“发汗”常暗指用了麻黄汤,论述中“外不解”指桂枝症,“表不解”指麻黄症。桂枝症称作“中风”,中,指病位较深,在肌肉层;麻黄症称作“伤寒”,伤,病位较浅,在皮肤层。
2.桂枝的作用:辛温,发汗,解肌,降逆冲。不仅仅应用治疗感冒,风湿骨节疼痛,而且根据降冲逆的基本作用在治疗有关小便病时经常用到,这是胡希恕很重视的一方面。
3.桂枝汤,桂枝汤的别名叫阳旦汤,根据这个方剂的组成,对于中风证的治疗,内经一段说得非常的好,能帮着我们理解这个药。首先研究这个汗的问题,《评热病论》上说“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人所以出汗,主要的是饮食所化生的谷气,谷气不能直接为汗,它得在胃经过消化之后,变成养人之精气。“谷生于精”,就是谷气变成精气之后才能为汗。拿现在生理学来解释,就是说我们饮食经过消化,经血管吸收进来的营养成分供给周身。经过吸收而来的营养成分,古人叫做精气,这个精气也是养人的,养人之精气,就是精真之气,古人这么是来说的。第二节它又说了,夫邪气交争于骨肉,太阳病这个阶段,就是在表这个阶段。邪,就指外邪,现在说病邪都可以的。气,指的精气,交争于骨肉,这个骨肉就是说的体表,它是一个约略言之。体表是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太阳病的时候,人身上的正与邪发生斗争。汗出者,干什么呢?怎么个斗争的方式呢?就是这患病的肌体,打算要出汗,把这个病邪排出除体外。交争的结果出汗,就是精气胜了,邪就解了;精如果胜,起码这个人能吃东西,为什么呢?他根据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胃消化水谷,如果精气能把邪祛除出去而胜了邪,这个胃气一定旺盛,胃气旺盛人能吃东西。邪要是解除了,不复热也,人应该吃东西而不再热,这就是说肌体的肌能完全胜利的一个结果。如果不是这样的,而复热者,还是发烧,这个邪盛,汗即精气跑到外头去了,再不能吃,不能食者筋骨疲也,这个精气来源断绝了,唯独吃东西他才能够化水谷为精气,如果不能吃东西,邪留在人的体内,那样的人活不了了,其寿可立而倾也。这是内经上评热病论有这么一节。
我们看看桂枝汤,桂枝汤症就是中风症,他并不是阴阳交,很能吃,没到那个程度,它是汗出而复热。一般这地,汗出就不应该有热,这个是汗出但还有热,说明这个精气也是打败仗,它不足以驱邪,它的力量不足以驱邪,所以虽然汗出,而邪不去。这种病怎么治疗呢?根据内经上的几句话,就必须促进胃气,增强精气,再有汗病病邪就能解了。
4.人的皮肤具有通透性。汗液排出不流畅不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外表出汗了,皮肤疏松,病邪就往里面去,去哪呢?它进不到太里面,就在肌肉这一层,后面我们要讲了,桂枝本为解肌。不出汗更不好,气不得旁达,更容易生病。
5.桂枝汤的发汗,主要在桂枝和生姜这两味药,都是辛温,这两味药合起来足以使人发汗的,分析这两味药,桂枝主要治气上冲,生姜治呕逆,一个治气冲,一个治呕逆,二者都有下达之性,有外下的力量,而生发的力量不强,。这两个药合到一起固然能使人出汗,但是不至于大出汗。凡是大出汗的药都往上生发的力量非常强,如大葱往上生发的力量就强,吃了容易出汗,且容易出大汗。麻黄也是,这个药非常轻,往上生发的力量非常的强。太阳病,阳浮而阴弱,就是津液有所损伤,再大发汗,就更损伤津液,所以不要大发汗。采取这两个发汗药,而不采取麻黄。另外,这两个药都有健胃作用,桂枝也是挥发性的药,辛,有点稍甘,它刺激胃,也能健胃,生姜也是,古人食不离姜,就起健胃作用。同时配合甘草大枣,都是纯甘之品,甜药,甜能补脾,补脾就是健胃。所以桂枝生姜,再配合甘草大枣,就有补益胃气的作用。这四个药,甘、温,这个甘温搁到一起又怕出汗出多了,中风病,由于出汗已经丧失人了体液,再出汗多,人就要虚下来不可,所以加了芍药,其实芍药不是酸,但是这个药不利于发汗,在本经上说它味苦、微寒。桂枝生姜,是辣,辛,用苦以制辛,使其辛散的力量更小;同时这个苦微寒的药配甜药还养液。一个药的应用两方面都照顾,一方面制桂姜之辛,一方面又助甘草大枣甘药以养液,它偏寒。这五个药搁起来既是发汗、解热药,夏天出汗就散体温的;又是安中建胃,增加养液,安中养液,滋液的一种药。所以。对于由于精气虚,力不足以驱邪,随汗出而邪不去者,用这个药正好。
桂枝汤理解2
1.桂枝汤本为解肌,什么叫做解肌呢?本来疾病较浅,人体本能想通过发汗达到驱邪目的,由于精气不足以驱邪,反倒出汗了,表就虚了,趁着出汗之虚,病邪进入肌肉之内,进到较深的部位。病邪在肌肉这个阶段,桂枝汤就是解肌肉那块不和的,通过安中养液,增强精气,精气充实于肌肉了,再一出汗,邪就跑了,谓之解肌。与专门用来发表让它出汗的那种方剂即麻黄汤,是大有区别,是不同的。
2.说到解肌,顺便了解一下另一味中药---葛根,本草上说,主消渴,身大热,属于清凉性的解热药,有解肌及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项背部强急的作用。桂枝汤症可以治疗头项强,但再有肩部背部强急,桂枝就治不了了,这时用葛根的机会就多。桂枝加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再加12g葛根。葛根汤在麻黄汤部分还要讲。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的应用区别还在于汗这个耳目,前者自汗出,后者不汗出,这点同桂枝汤与麻黄汤的鉴别方法是一样的。
肌不和原因有很多,有的由于热,热伤津液,津液枯燥了,组织阴阳失调就发生痉挛。葛根呢,它是一个专务解肌,治肌肉痉挛。就葛根汤来看,也有停湿停水的关系,湿也能够使肌肉发痉挛,因为用的是麻黄汤,有麻黄就能够使之发汗驱水气,配合葛根又能够解肌,所以项背强几几它是可以好的。《金匮要略》中有一种痉病,痉病就是这个项背强达到高度了,不光是项背强了,全身都往后使劲,拘急地相当历害,就叫着痉。痉病里也有用葛根汤的机会,它得现太阳病,因葛根汤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最常用了,在临床上无论是感冒或者流感,没有汗,恶寒特别历害,项背强,有的不明显,有的非常明显,无论明显不明显,要是无汗特别恶寒,有考虑用葛根汤的机会,它是在桂枝汤的基础,加入葛根麻黄。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有汗出,葛根汤没有汗出。
顺便提一下,葛根汤还可以治疗下利有表症者。
3.理解桂枝汤,还可以了解芍药这一味中药,本经上说它是味苦、微寒,它苦,苦以制辛,使桂枝辛散的力量更小;同时这个苦微寒的药配甜药,还养液。桂枝汤里搁芍药,它与甘药合之是养液的。一个药的应用照顾两方面,一方面制桂姜之辛;同时又助甘草大枣甘药以养液。
芍药治服满时痛,临床上治疗肝病常把加大芍药用量,如果胸满,而腹气虚,就要去掉芍药,胸满是气上冲的结果,桂枝治气上冲,而芍药苦抑制桂枝辛的发挥所以把它去掉。
注:气涨腹满,不用芍药。参考№66条。
桂枝汤有三个变化:桂枝汤,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甘草汤。一个是原方,一个是去芍药,一个不仅把芍药去了,而且把大枣和生姜都去了。从这里也可以理解桂枝治气上冲的道理了。利尿药中,经常用到桂枝而去掉芍药,也有这个道理。
芍药治腹挛急,肚子急疼,就可以用小建中汤,它是由桂枝汤加量芍药,再加饴糖组成的。其他的部位拘挛如脚挛急、下肢软,芍药也治,可以用芍药甘草汤,因为芍药甘草汤治下肢软之故又叫去杖汤。这两个方子说明芍药与甘草相合可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