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38:08
河蟹健康养殖关键控制技术
2010-6-20 16:14:19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规模的急剧扩大,生产的飞速发展,河蟹养殖中的种质资源退化、养殖环境恶化、病害日益严重及成蟹质量下降等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笔者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地的河蟹养殖密集区深入塘头进行调查,意欲探讨其中的究竟。在与养殖户交流时,发现大多数人对种苗、气候、环境、技术均有质疑,但却断不定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细节上。
种苗的问题?气候的原因?环境的影响?技术的漏洞?不可否认,这些问题对严峻的养殖形式有很大影响。但也有许多成功的养殖户能够很有效地化解上述疑难,并获得很好的养殖效益。那他们的秘诀又是什么呢?他们的感悟颇有见地:当技术对苗种、气候、环境等问题的处理,作用效果不佳的时候,说明我们的技术遭遇瓶颈,这时候最好在管理上特别是细节管理上寻求支持和突破。在管理细节上找问题,堵漏洞,防止病害乘隙而入。笔者从他们的感悟中也领悟到一个颇有内涵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受此启发,想就如下几个关键控制环节和细节问题与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控制技术一: 消毒清塘与生物降解
清塘的目的是为消除养殖隐患,是健康养殖的基础工作,对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清塘必须把好三关:
第一关,消毒灭菌除杂(杀死病原菌及杂鱼杂虾杂蟹等):可选用绿康露、保底安、漂白粉、生石灰等,在使用生石灰时必须根据池塘酸碱度掌握合适的用量;使用漂白粉要根据池塘排水多少决定用量,防止用量过大把塘内螺蛳杀死。绿康露消毒杀菌作用强,使用方便,一瓶可用3~4亩,同时不会给螺蛳造成任何伤害。
第二关,解毒:降解消毒药品的残毒以及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甲烷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毒性,可在消毒除杂的五天后泼洒卓越净水王或解毒超爽。
第三关,生物净化:解毒3~5小时后,即可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卓越黑金神、水底双改、灵活100、粉剂活菌王任意选其中两种复配浸泡后全池泼洒,分解消毒杀死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隐患。
如果不用有益微生物对消毒杀死的生物尸体进行彻底的分解,清塘就不彻底,具抗体的病原微生物待消毒药效过期后就会复活,并利用残留的生物尸体作培养基大量繁殖。前期,恰好是河蟹蜕壳最频繁的时期,蜕壳时的河蟹活力弱,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病原微生物极易侵入蟹体,容易引发病害。所以培植有益微生物种群,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消除健康养殖隐患,还可将塘底有机物和生物尸体通过生物降解转化成藻类、水草所需的营养盐类,为肥水培藻、强壮水草奠定良好的基础。
清塘三关(消毒、解毒、生物净化)关关重要,类似于建房打基础,地基打得扎实,高楼才能安全稳固,否则,就有可能酿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剧,养蟹也一样,基础细节做得不扎实,就会增加养殖风险,甚至酿成排塘的后果。
关键控制技术二:肥水培藻、保健养苗
放苗前的肥水培藻(施基肥)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仅关系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健康状况,还关系到养殖过程中河蟹的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回捕率高低,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
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净水(吸收水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又产氧(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藻类和水草产生的),还是蟹苗喜食的天然优质饵料(无论是藻本身的营养或是食藻的浮游动物,对苗期的营养保健作用是其它任何人工饵料不可比拟的)。
水质和藻相的好与坏,对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水质爽活、藻相稳定,溶氧和pH值通常是正常稳定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一般不会超标,养殖对象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健康生长。反之,水质条件差,藻相不稳定,则水中有毒害的物质就会增加,溶氧偏低,pH值不稳定,养殖对象容易应激生病。
如何才能培育出优良的水质和藻相呢?
施足基肥是关键。近两年来,很多成功的养殖户,他们都认为基肥不施足,肥力就不够,营养供不上,藻相活力弱,新陈代谢的功能低下,水质容易清瘦,不利于蟹苗健康生长。通常采用1包酵素钙肥+1桶六抗培藻膏+1包特力钙混合加水可用8~10亩,2天后,用粉剂活菌王(用量为2包3~4亩)稳定水色。勤追肥保水色,在投苗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前10天,每3到5天追一次肥,后二十天每7~10天追一次肥,少量多次,既可保证藻相营养的供给,也可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或者导致施肥太猛,水质过浓,不便管理。通常采用六抗培藻膏或藻幸福追肥,六抗培藻膏每桶用8~10亩,藻幸福每桶用6~8亩,然后用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锁定水色,用量为1包黑金神配2包粉剂活菌王浸泡后用8~10亩。
在做基肥培藻时,经常会遇到肥水困难的麻烦事,究其原因,归纳为以下10种:
一.春季蟹池水温低,光照弱;
二.重金属含量超标;
三.亚硝酸盐偏高,pH值偏高或偏低(9.0以上或7.0以下);
四.消毒药的残留过大;
五.用井水做水源;
六.用受过工业污染的水源;
七.底质老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
八.泥浊、藻种缺乏;
九.塘底有青苔、丝状藻、泥皮;
十.新塘缺乏有机质。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通过技术服务平台,与行业中资深的经验人士沟通交流,现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介绍给大家。
第一. 春季蟹池水温低,光照弱,肥水困难。水温低,光照弱,空塘时间长,清塘药残难以消除,有机质缺乏等都会对肥水培藻产生不利影响。多数养殖户不明个理,盲目施肥,甚至猛施肥,将大量的鸡粪往塘里撒,仍不见有太明显的效果(施鸡粪肥易导致中后期塘底泥皮、青苔、丝状藻发生,造成问题水质、问题底质、引发河蟹病害)。
如水温太低,藻类生长会受到抑制,如采用无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培藻,都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水温低,养分易向下沉入塘底,由于底泥中有机质缺乏,养份易渗漏流失,有的养份结晶于底泥中,水表层的藻类很难吸收到养份,所以肥水培藻很困难。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3~5亩;(2)施基肥:解毒后第二天按5~8亩将1包酵素钙肥和2瓶藻激活配1桶六抗培藻膏使用;(3)追施肥:肥水3天后,再按8~10亩将1包卓越黑金神和2瓶藻激活配合1桶藻幸福或者1桶六抗培藻膏追肥。由于水温低,肥水难度大,常规肥水很难见效。采用上述方法虽然成本略高,但肥水和稳定水色的效果明显,有利于蟹苗的健康养殖。
第二.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肥水效果。可按第一种问题的处理方法操作。
第三.亚硝酸盐偏高,pH偏高或偏低,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可采用亚硝快克配合六抗培藻膏降亚硝酸盐,用法:将亚硝快克与六抗培藻膏加10倍水混合浸泡3小时左右全池泼洒,每亩水面1米水深将亚硝快克1包加六抗培藻膏1公斤使用。2.施基肥:第二天按5~8亩将1包酵素钙肥和2瓶藻激活加1桶六抗培藻膏加水混合全池均匀泼洒;3.追施肥:肥水3~4天,用卓越黑金神浸泡后配合藻激活、藻幸福或者六抗培藻膏追肥稳定水色。4.pH值偏高或偏低,影响肥水效果时,建议措施:当pH值偏高时,按6~8亩将六抗培藻膏1桶、净水王2瓶、红糖5斤混在一起降pH值。当pH值偏低时,用生石灰或熟石灰调高pH值,用量根据pH值的情况酌情而定。可在5~10公斤/亩用量范围选择,待pH值调至8以后,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参照“第一”种方法。
第四.消毒药的残留过大,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消毒清塘后,适当延长空塘曝晒时间,一般为一周2.用卓越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亩;3.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五.用井水做水源,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进水后开增氧机曝气三天;2.用净水王解除重金属,每瓶2~3亩;3.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4.引进含藻新水后即可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六.引用受过污染的水源,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2亩;2.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再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七.底质老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每瓶3~4亩;2.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八.泥浊,藻种缺乏,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3亩;2.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再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九.塘底有青苔、泥皮、丝状藻,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将黑金神配合粉剂活菌王加藻健康(无需加红糖)混合浸泡3~12小时后全池泼洒,1包黑金神加2包粉剂活菌王用3~5亩(如塘底青苔和丝状藻太多,先用人工尽可能捞干净,再采取上述方法处理,既安全,效果又明显,如用化学药品消除青苔和丝状藻,蟹苗会产生药害,对肥水不利,对已栽水草不利,不宜采用)。2.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十.新塘,缺乏有机质,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先引进3~5cm的含藻种的水源;2.泼洒卓越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用法: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2包、藻健康1包加水混合浸泡,用3~5亩;3.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肥水培藻,保健养苗,关系到苗的成活率,关系到养殖产量和养殖成败,所以,在处理上述肥水培藻疑难杂症时,方法虽然有些麻烦,成本上有些偏高,但我们强调的是良好的作用效果,否则,春季的肥水培藻做不好,养蟹的问题就多了。因此,我们务必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千万不可“偷工减料”。
关键控制技术三:优选蟹苗
目前,养蟹生产中流通的蟹苗,其繁育亲本有长江蟹,辽蟹,瓯蟹等之分。不同品系的河蟹在不同的养殖环境中其个体大小生长性能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不同地域养殖河蟹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 选择优质蟹苗的关键控制点:
① 选择本地培育的优质苗;一般土池培育的的蟹苗较工厂化培育的蟹苗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同等条件下,应选土池培育的蟹苗为首选。
②苗龄已达6日龄以上,淡化超过4日,盐度降至3左右,并已维持1日以上,大小均匀比例达80~90%的蟹苗(以重量推算:淡化2~3日,20万只/kg;4~5日,16万只/kg; 6~8日,12万只/kg);不选淡化时间不够、个体太小或大小不均的“嫩苗”和“花色苗”。
③选择品系纯正、苗体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洁不沾污物、色泽鲜亮、活动敏捷的蟹苗;苗为整齐的淡黄色、晶莹透亮,黑色素均匀分布;不选体表和附肢有聚缩虫或生有异物的不健康苗;不选壳体半透明、泛白的“嫩苗”或深黑色的“老苗”。
④手抓一把蟹苗,甩干水后,轻握有弹性感、沙粒感和重感;放在耳朵边,可听见明显的沙沙声;轻握再放开,能迅速四处逃散,无结团和互相牵扯现象,则为健康苗,否则为劣质苗。
⑤将捏成团的蟹苗放回水中,马上分散游开,而不结团沉底;连苗带水放在手心,苗能带水爬行而不跌落。
⑥观察蟹苗在水中游泳的活力和速度的快慢;选择在水中平游,速度很快,离水上岸后迅速爬动的健康苗;不选在水中打转、仰卧水底、行动缓慢或聚在一团不动的劣质苗。
⑦蟹苗胃里有饵,但不多;蟹苗过秤时应无残饵杂质和死苗,苗在网箱应沥水后过秤(含水分适量,过秤时以不滴水为准).
⑧仔细观察苗池中死苗数量的多少,如池中死苗多,则尚存活者也是病苗。
(室内干湿法模拟实验:干法是将露出池的蟹苗称取1~2克,用湿纱布包起来或撒在盛有潮湿棕片的玻璃容器内放在室内阴凉处,经12~15小时后的检查,若80%以上的蟹苗都是活跃爬行,说明质量较好,可以运输。湿法是将出池蟹苗称取0.5~1克放在小面盆和小木桶中加少量水,观察10~15小时,成活率在85%以上,证明蟹苗质量较好,可以用塑料袋充氧进行长途运输。)
(蟹种选择标准:
①应选一龄扣蟹苗,不选性早熟的二龄苗和老头蟹苗;
②选择品系纯正、苗体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洁不沾污物、色泽鲜亮、活动敏捷的蟹苗;
③随机挑3~5只蟹苗把背壳扒去,鳃片整齐无短缺、鳃片淡黄或黄白,无固着异物、无聚缩虫、肝脏呈菊黄色,丝条清晰者为健康无病的优质蟹苗;若鳃片短缺、黑鳃、烂鳃、肝脏明显变小,颜色变异无光泽为劣质苗、带病苗;蟹种规格在100~200只/千克(即6~10克/只)的二龄河蟹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放养600~800只。)
(二)13种劣质蟹苗不宜购买
1.非长江水系的蟹苗种:辽、浙、闽蟹苗种如果移到长江水系中养殖,其生长缓慢、早熟现象明显、个体偏小、死亡率高、回捕率低。这类苗种形体近似方圆,背甲颜色灰黄,腹部灰黄且有黄铜水锈色,额齿较小且钝。
2.药害苗:人工育苗时反复使用土霉素等抗菌素药物,可造成蟹苗蜕壳变态为子蟹后,身体无法吸收钙质,甲壳无法变硬,常游至池边大批死亡。
3.蜕壳苗:如果蟹苗中已有部分蜕壳变态为一期子蟹,不能购买,否则在运输后,蟹苗会大量死亡。
4.花色苗:蟹苗体色有深有浅,个体有大有小。这种蟹苗,如果是天然苗,可能混杂了其它种类的蟹苗。如果是人工繁殖苗,是蟹苗发育不整齐,在蜕壳时极易自相残杀。
5.海水苗(指未经完全淡化的蟹苗):蟹苗淡化不彻底,如将它们直接移入淡水中培育,无论是天然苗还是人工苗都会昏迷致死。判断方法如下:未淡化好的苗杂质和死苗较多;颜色不是棕褐色,夹有白色;用手指捏住蟹苗3至5秒放下后,活动不够自如,爬行无力或出现“假死”。
6.待售苗:一些育苗单位因蟹苗育成后没能及时找到买主,只能在较低温度的育苗池中保苗。保苗时间过长,大量细菌原生动物进入蟹体内,这种蟹苗一旦进入较高温度的培育池中,会很快蜕壳,大部分外壳虽蜕下但旧鳃丝不能完全蜕下,蟹在水中无法呼吸氧气而上岸,直至干死。
7.嫩苗:蟹苗体呈半透明状,头胸甲中部具黑线。这种蟹苗日龄低,甲壳软,经不起操作和运输。
8.高温苗:在人工育苗时,有的为了缩短育苗周期,降低成本,用升高水温来加速蟹苗变态发育。升温育成的蟹苗,对低温适应能力差,到子蟹培育阶段成活率低。
9.早熟蟹苗:有的蟹苗虽小(只有25克)但性腺已经成熟,开春后直至第一次脱壳时会逐渐死去。这种蟹前壳呈墨绿色,雄蟹螯足绒毛粗长发达,螯足一步足刚健有力,雌蟹肚脐变成椭圆形,四周有小黑毛。
10.小老蟹苗(又称“懒小蟹”、“僵蟹”):已在淡水中生长二秋龄,因某种原因未能长大,之后也很难长大。一般性腺已成熟,所以背甲发青,腹部四周有毛,夏季易死亡,回捕率很低。
11.病、残蟹苗:病蟹四肢无力,动作迟钝,入水再拿出后口中泡沫不多,腹部有时有小白斑点,残蟹缺肢少足,或有其它损伤。病、残蟹不易饲养管理。断肢河蟹虽能再生新足,但商品档次下降。
12.咸水蟹苗:这种蟹在海边长大,它的外表和正宗蟹种没有明显区别,但如果把咸水蟹放在淡水中一段时间,则有的死亡,有的爬行无力,有的则体色改变。
13.氏纹弓蟹苗(又称铁蟹、蟛蜞):淡水河中较多,长不大(最大50克),品质差。因其幼体外形和中华绒螫蟹酷似,所以常有人捕来以假乱真。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氏纹弓蟹背甲方形,步足有短细绒毛,色泽较淡。
(三)掌握蟹种和“小老蟹”的鉴别方法
在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避免性早熟蟹。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其尚未达到商品规格时,已由黄蟹蜕壳变为绿蟹,性腺发育成熟,在盐度变化的刺激下,能够交配产卵繁殖后代,这种未达商品规格就性成熟的蟹通常被称为“小老蟹”。“小老蟹”个体规格约为每公斤20只~28只,因其大小与大规格蟹种差不多,难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如果将这种“小老蟹”作为蟹种笫二年继续养殖时,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易因蜕壳不遂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因此,掌握蟹种和“小老蟹”的鉴别方法对于河蟹养殖生产至关重要。现介绍一些较为简便易行的鉴别方法供养殖参考:
看腹部:正常蟹种,不论雌雄个体,腹部都狭长,略呈三角形,随着生长,雄蟹的腹部仍然保持三角形,而雌性蟹腹部却逐渐变圆,所以选购蟹种,要观看腹部,如果都是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的蟹种,即为正常蟹种,如果蟹种腹部已经变圆,且圆的周围密生绒毛,即有可能是性腺成熟的蟹种。
看交接器:观看交接器是辨认雄蟹是否成熟的有效方法,打开雄蟹的腹部,发现里面有两对附肢,着生于第一至第二腹节上,其作用是形成细管状的第一附肢,在交配时1对附肢的末端紧紧地贴吸在雌蟹腹部第五节的生殖孔上,故雄蟹的这对附肢叫交接器。正常的蟹种,交接器为软管状,而性成熟蟹种的交接器则为坚硬的骨质化管状体,且末端周生绒毛,交接器是否骨质化是判断雄蟹是否成熟的条件之一。
看螯足和步足:正常蟹种步足的前节和胸节上的刚毛短而稀.而在成熟蟹种上表现粗长,密稠且坚硬。
看性腺:打开蟹种的头胸甲,若是性腺成熟的雌蟹,在肝区上面有2条紫色长条状物,这就是卵巢,肉眼可清楚地看到卵粒。若是性成熟的雄蟹,肝区有2条白色块状物,即精巢,俗称蟹膏。若是正常蟹种,打开头胸甲只能看到黄色的肝脏。
看背甲颜色和蟹纹:正常蟹种的头胸甲背部的颜色为黄色,或黄里夹杂着少量淡绿色,其颜色在蟹种个体越小时越淡,性成熟蟹种背部颜色较深,为绿色,有的甚至为墨绿色,蟹纹是蟹背部多处起伏状的俗称,正常蟹种背部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成熟蟹种背部凹凸不平,起伏相当明显。
称体重:个体重小于15克的扣蟹基本上没有性早熟的;“小老蟹”体重一般都在15克~50克之间。选择蟹种时,在北方宜选择体重10克~15克的蟹种,在南方一般选用5克左右的,这样既能保证达到上市规格,又可较好地避免选中“小老蟹”。
(四)蟹苗的运输
蟹苗运输多采用干运法,也有采用塑料袋装的湿运法。
1.蟹苗用干运法所需自然条件: 一是保持运输箱内湿润,不能干枯。在运输途中要选择人可食用的清洁水,用喷雾器喷洒如雾状,湿润蟹苗。二是运输时要选凉快一点的时候运,天气太热了不行,容易造成死亡。 据试验,蟹苗离水24小时,成活率达90%以上;离水36小时,成活率为60%~80%;离水48小时以后,成活率约为30%。 因此,在运输途中如果气温高、通风好、水分蒸发快,就会严重影响运输的成活率。
2.蟹苗运输箱的制作与装运:箱体长60厘米×宽45厘米×高10厘米,箱的四个侧面要开纱窗,纱窗大为4厘米×(15~30)厘米,纱窗均用塑料纱布或者用聚乙烯丝织网制作,网目为1毫米左右,以不跑蟹苗和能通畅的交换气体为宜。也可用竹篾编成箩筐(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筐内垫上蒲包,再垫上嫩水花生枝叶,放上蟹苗(以不能爬动为宜),加盖扎牢起运。
3.装箱注意事项:
①运输箱装运时,要防晒、防雨淋,苗小、体弱经不起这种折腾,应保持湿润、通气与阴凉。
②如果将蟹箱套叠成一大箱,大箱内也不要装得太多(5箱左右),这大箱内约装蟹苗1千克左右即可。
③设置专人使用喷雾器给蟹苗洒水。
④如路程太远,运输时间超过了36小时,建议在途中选择水源条件好的、水质好的地方暂养,再起运时除去死蟹。 蟹苗运输要记牢,保持湿润很重要; 运到池边先湿水,水温一致再放苗。
(五)蟹苗放养:
为了预防蟹苗入池后引起应激死亡或成活率低,必须提前做好防抗应激工作。
1.放苗入池前,首先要检测养成池塘的水质条件(水温、pH值、盐度、溶解氧等)及饵料生物的数量。要尽可能使蟹苗在养成池的水质条件与育苗池尽量保持一致(一般要求盐度相差不超过5度,pH值不超过0.3,温差不超过3℃)。
2.解毒抗应激:由于现在养殖水源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放苗前解毒和抗应激非常必要,在放苗前1天全池泼洒1瓶解毒超爽+2包蟹立安+1瓶离子对钙(可用8亩)。
3.水温低于15℃不要放苗,放苗时间宜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尽可能避开暴风雨天气。如果放苗后5天内有暴风雨,则应在池面水草多的地方放些芦席、草帘等遮盖物。放苗时,应先将运抵的蟹苗连箱浸入池水后浸泡2—3分钟即提出水面静置,或用池水喷淋后静置5~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再在池面的上风处,把蟹苗连箱沉在水面,任其自行游入池中,可以提高蟹苗的抗应激能力和成活率。放苗时,池水深度以不超过30~40cm为宜,进水应用40目筛绢网布过滤,以免野杂鱼及敌害生物随水而入。
关键控制技术四:选草健草
(一)栽培水草的意义:
俗话说“要想养好蟹,应先种好草。”“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由此可见,水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这是因为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养殖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上作用重大,然而目前许多养殖户由于水草栽种品种不合理,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善等问题不但没有很好的利用水草的优势,反而因为水草存塘量过少、水草腐烂等使得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河蟹缺氧上草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在养蟹过程中栽植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水草的作用主要有:
①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A.水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及纤维素等河蟹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不过从水草蛋白质、脂肪含量看,很难构成河蟹食物蛋白、脂肪的主要来源,因而必须依靠动物性食物);水草茎叶中往往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等,这可以弥补投喂谷物和配合饲料多种维生素的不足;河蟹经常食用水草,能够促进消化,保证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转;与其他饵料相比,水草还具有鲜、嫩、脆的特点,便于取食,具有很强的适口性;此外,水草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的含量尤其突出,能够补充蟹体对矿物质的需求。B.水草还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昆虫、小鱼虾的繁衍,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的作用。
②净化水质:河蟹喜欢在水草丰富、水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在池中栽植水草,有洁净水质、吸收水中氨氮,减轻池水富养化程度,增加透明度,调节PH值的作用。
③增加溶氧:通过水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为河蟹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相对稳定的水质是河蟹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与鱼类相比,河蟹等甲壳动物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更高些,它们对污染的水体反应比鱼类敏感得多。河蟹适宜在微碱性水中生长.酸性水中不利于河蟹蜕壳变态。池塘中栽植水草,不仅可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氧气,同时可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以及有机物质,对稳定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④调节水温:养蟹池最适宜河蟹生长的水温是20~28℃。水温低于20℃或高于28℃,都会使河蟹摄食量减少,活动变慢。若水温再有变化,河蟹多数就会潜入泥底或进入洞中穴居,影响生长。在池中栽植水草,夏天能够遮阳降温,保证河蟹生长在适宜的水温中,并能相应地延长其生长期,有效预防性早熟.。
⑤隐蔽作用:河蟹只能在水中作短暂的游泳,平时均在水域底部爬行,特别是夜间,常常爬到各种浮叶植物上休息和嬉戏,因此水草是它们适宜的栖息场所。栽种水草,还可以减少河蟹相互格斗,是提高各期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保证。更重要的是河蟹周期性蜕壳变态时,常附于水草的茎叶上,因此有助于它们蜕壳。蜕壳之后的软壳蟹需要几小时静伏不动的恢复期,待新壳渐渐硬化之后,才能开始爬行、游动和觅食。在此期间,如果没有水草作掩体,便会受到硬壳蟹和某些鱼类(如鲤鱼、草鱼、青鱼、乌鳢等)的攻击或残食。河蟹的生长靠蜕壳来完成。而河蟹蜕壳时喜欢在水位较浅、水体安静的地方进行。因为浅水水压较低,安静可避免惊扰,这样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池中移栽水草正好能满足河蟹的这一要求,使河蟹在蜕壳时能够选择水草丛生的安宁环境。池中移栽水草还可以使河蟹平常遇到老鼠、水蛇等敌害时,容易逃脱,便于隐藏,免遭敌害的袭击。
⑥提高河蟹品质。池塘通过栽植水草,一方面能够使河蟹经常在水草上活动,另一方面又使水质净化,水中污物减少,使养成的河蟹体色光亮,利于品质的提高,保证较高的销售价格。
(二)水草的选择
河蟹养殖中常种植的水草有: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这四种水草都是沉水性植物,也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可用于养殖河蟹的水草良种。
1.轮叶黑藻(又名节节草、温丝草):
优点:喜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河蟹喜食,适合于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种或栽种。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不会败坏水质。
种植和管理:
①枝尖插植繁殖。轮叶黑藻属于"假根尖"植物,只有须状不定根,在每年的4~8月,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
②营养体移栽繁殖。一般在谷雨前后,将池塘水排干,留底泥10~15厘米,将长至15厘米的轮叶黑藻切成长8厘米左右的段节,每亩按30~50公斤均匀泼洒,使茎节部分浸入泥中,再将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约20天后全池都覆盖着新生的轮叶黑藻,可将水加至30厘米,以后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应保持水质清新,不能干水,不宜使用化肥,可用健草养螺宝定根健草。如有青苔滋生,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消除青苔。
③整株种植。在每年的5~8月,天然水域中的轮叶黑藻已长成,长达40~60厘米,每亩蟹池一次放草100~200公斤,一部分被蟹直接摄食,一部分生须根着泥存活。水质管理:白天水深,晚间水浅,减少河蟹食草量,促进须根生成。
2.金鱼藻(渔民称为狗尾巴草):
优点:耐高温、蟹喜食、再生能力强,缺点:旺发易臭水。根据这一特点,金鱼藻更适合在大水面中栽培。而且水草旺发时,要适当把它稀疏,防止其过密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出现死草臭水现象。
种植和管理:
金鱼藻的栽培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每年10月份以后,待成蟹基本捕捞结束后,可从湖泊或河沟中捞出全草进行移栽。这个时候进行移栽,因为没有河蟹的破坏,基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保护。用草量一般为每亩50~100公斤。二是每年5月份以后可捞新长的金鱼藻全草进行移栽。这时候移栽必须用围网隔开,防止水草随风漂走或被河蟹破坏。围网面积一般为10~20平方米1个,每亩2~4个,每亩草种量100~200公斤。待水草落泥成活后可拆去围网。三是在河沟的一角设立水草培育区,专门培育金鱼藻。培育区内不放养任何草食性鱼类和河蟹。10月份进行移栽,到次年4~5月份就可获得大量水草。每亩用草种量50~100公斤,每年可收获鲜草5000公斤左右,可供25~50亩水面用草。
栽后管理。一是水位调节。金鱼藻一般栽在深水与浅水交汇处,水深不超过2米,最好控制在1.5米左右。二是水质调节。水清是水草生长的重要条件。水体浑浊,不宜水草生长,建议先用生石灰调节,将水调清,然后种草,发现水草上附着泥土等杂物,应用船从水草区划过,并用桨轻轻将水草的污物拨洗干净。三是除杂草。当水体中,特别是大沟中着生大量的水花生、菹草(又称狐尾草)时,应及时将它们清除,以防止影响金鱼藻等水草的生长。
3.伊乐藻:
优点:发芽早,长势快,5℃以上即可生长,在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在早期其他水草还没有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伊乐藻植株鲜嫩,叶片柔搬,适口性好,其营养价值明显高于苦草、轮叶黑藻,是河蟹喜食的优质饲料,特别是早春秋末生长旺盛、生物量高。缺点:不耐高温,而且生长旺盛。当水温达到30℃时,基本停止生长,也容易臭水,因此这种水草的覆盖率应控制在20%以内,养殖户可以把它作为过渡性水草进行种植。
种植和管理:
①秋冬季或早春栽种1公斤伊乐藻营养草茎,专门种草的池塘当年可产鲜草百吨左右。营养丰富。伊乐藻的干物质占8.23%,粗蛋白质占2.1%,粗脂肪占0.19%,无氮浸出物占2.5%,粗灰分占1.52%,粗纤维占1.9%。据试验,伊乐藻长得好的池塘,蟹生长好,病害少,品质佳。伊乐藻既可作为蟹的优质青饲料,又可作为蟹栖息、隐蔽和蜕壳的好场所,还有助于净化水质、增加溶氧。
②栽培伊乐藻采取茎栽插法,一般在冬春季进行。如冬季栽插须在成蟹捕捞后,抽干池水,让池底充分冻晒一段时间,再用生石灰、茶子饼等药物消毒后进行;春季栽插应事先将蟹种用网圈养在池塘一角,等水草长至15厘米时再放开,否则栽插成活后的嫩芽能被蟹种吃掉,或被蟹的巨螯掐断,甚至连根拔起。栽插方法:将草截断成10厘米左右的茎,象插秧一样,一束束地插入有淤泥的池中,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栽插要预留一些空白带,作为日后蟹的活动空间,栽插初期池塘保持30厘米深的水位,待水草长满全池后逐步加深池水。
4.苦草(又称为扁担草、面条草):
优点:蟹喜食、耐高温、不臭水,缺点: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高温期给河蟹喂食改口季节,如果不注意保护,破坏十分严重。有些以苦草为主的养殖水体,在高温期不到一个星期苦草全部被蟹夹光,养殖户捞草都来不及。如捞草不及时的水体,甚至出现水质恶化,有的水体发臭,出现"臭绿莎",继而引发河蟹大量死亡。
种植与管理:
①苦草一般在清明前后种植,在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播种,每亩(实际种植面积)播种苦草籽100~150克。精养塘直接种在田面上,播种前向池中加新水3~5厘米,最深不超过20厘米。大水面应种在浅滩处,水深不超过1米,以确保苦草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选择晴天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实内的种子。并清洗掉种子上的黏液,再用半干半湿的细土或细沙拌种全池撒播。搓揉后的果实其中还有很多种子未搓出,也撒入池中。
②种后管理。一是水位调节。苦草在水底蔓延的速度很快。为促进苦草分蘖,抑制叶片营养生长,6月中旬以前池塘水位应控制在20厘米以下。6月下旬水位加至30厘米左右,此时苦草已基本满塘。7月中旬水深加至60~80厘米,8月初可加至100~120厘米。二是加强饲料投喂。当正常水温达到10℃以上时就要开始投喂一些配合饲料或动物性饲料,以防止苦草芽遭到破坏。当高温期到来时,在饲料投喂方面不能直接改口,而是逐步地减少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让河蟹有一个适应过程。但是高温期间也不能全部停喂动物性饲料,而是逐步将动物性饲料的比例降至日投喂量的30%左右。这样,既可保证河蟹的正常营养需求,也可防止水草遭到过早破坏。三是设置暂养围网。这种方法适合在大水面中使用。将苦草种植区用围网拦起,待水草在池底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时,拆除围网。同时,加强饲料的投喂。四是勤除杂草。每天巡塘时,只要发现水面上浮有被夹断的水草,就要把它捞走,以防止其腐烂败坏水质。
经实践证实蟹池中以种植轮叶黑藻为最佳。轮叶黑藻因每一枝节均能生根,俗有“节节草”之称,其再生能力特强,植株被河蟹夹断漂浮水面后能够重新生根而不会死亡,而且河蟹也喜爱采食。伊乐藻亦被生产实践证实是一个优良的养蟹水草品种。该品种生长期长,能再生,冬天亦不会枯萎。
(三)水草的合理搭配
水草在蟹池中的分布要求均匀,种类不能单一,种类要合理搭配。一般情况下,水草覆盖面积约占蟹池的1/3~1/2。蟹池实行复合型水草种植(指水草品种至少在两种以上),不但河蟹品质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养殖产量平均增加20%以上。
① 池塘或稻田养殖:在蟹池中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伊乐藻、金鱼藻等)为主,浮水性植物(如紫背浮萍、凤眼莲)为辅。种植面积控制在--沉水性植物,最大不超过2/3,浮水性植物的投放不要覆盖水面面积太大,一般只在池塘的浅水区域,种植面积不超过1/5, 沉水性植物可选择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利用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的特点,把它作为过渡性水草,为河蟹早期生长提供一个栖息、蜕壳和避敌的理想场所。高温期到来时,要将伊乐藻草头割去,仅留根部以上10厘米左右,防止其死亡后腐烂变质臭水死蟹。这种水草的早期覆盖率应控制在20%左右,高温期逐步淘汰。利用蟹喜食苦草的特点,把它作为河蟹的"零食",以保证河蟹有充足的植物性饲料来源。这种水草的覆盖率应控制在20%~30%,而且为了长期给河蟹供应新鲜可口的"零食",苦草要分期分批播种,错开生长期,防止遭河蟹一次性破坏。利用轮叶黑藻喜高温、蟹喜食、不易破坏的特点,把它作为池塘或稻田养殖类型的主打草进行种植。轮叶黑藻的覆盖率应控制在40%~50%,为河蟹的中后期生长提供一个避暑、栖息、蜕壳和避敌的理想场所。水草种植应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
② 河沟或湖泊养殖:以金鱼藻或轮叶黑藻为主,以苦草、伊乐藻为辅。金鱼藻或轮叶黑藻一般种植在浅水与深水交汇处,水草覆盖率可控制在40%~50%。苦草一般种植在浅水处,覆盖率控制在10%左右。"光水塘"如果想在当年培育成草型养殖水体,可在早期种植一些伊乐藻,覆盖率控制在20%左右。高温期将伊乐藻草头割去,仅留根部以上10厘米左右,防止其死亡后腐烂变质臭水死蟹。不论哪种水草,都以不出水面、不影响风浪为好。
(四)栽培水草的方法
栽植水草可在蟹种放养前进行,也可在养殖过程中随时补栽。无论何种水草都要保证不能覆盖整个池面,至少留有池面的1/3作为河蟹自由活动的空间。栽植的水草应随取随栽,决不能在岸上搁置过久,影响成活。蟹池水草,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下列几种栽植方法:
①栽插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蟹种放养之前进行。简便的方法是:首先浅灌池水,将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带茎水草切成小段,长度约15~20厘米,(把切段后的水草在新活菌王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然后向插秧一样,均匀地插入池底。若池底坚硬,可事先疏松底泥;池底淤泥较多,可直接栽插。
栽培伊乐藻采取茎栽插法,一般在冬春季进行。如冬季栽插须在成蟹捕捞后,抽干池水,让池底充分冻晒一段时间,再用生石灰、茶子饼等药物消毒后进行;春季栽插应事先将蟹种用网圈养在池塘一角,等水草长至15厘米时再放开,否则栽插成活后的嫩芽能被蟹种吃掉,或被蟹的巨螯掐断,甚至连根拔起。栽插方法:将草截断成10厘米左右的茎(把切段后的草茎在健草养螺宝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然后象插秧一样,一束束地插入有淤泥的池中,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栽插要预留一些空白带,作为日后蟹的活动空间,栽插初期池塘保持30厘米深的水位,待水草长满全池后逐步加深池水。
②抛入法:菱、睡莲等浮叶植物,可用软泥包紧后直接抛人池中,使其根或茎能生长在底泥中,叶能漂浮水面。每年的3月份前后,也可在渠底或水沟中,挖取苦草的球茎,带泥抛入池中,让其生长,供河蟹食用。
③移栽法: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应连根移栽(把根部在健草养螺宝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移栽时,应去掉伤叶及纤细劣质的秧苗,移栽位置可在池边的浅滩处。要求秧苗根部入水在10~20厘米之间。整个株数不能过多,每亩保持30~50棵即可,否则会大量占用水体,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④培育法:青萍等浮叶植物,可根据需要随时捞取.也可在池中用竹竿、草绳等隔一角落,进行培育。只要水中保持一定的肥度,它们都可生长良好。若水中肥度不大,则可用六抗培藻膏兑水泼洒,促进其生长发育。水花生因生命力较强.应少量移栽,以补充其他水草不足之用。
⑤播种法:近年来最为常用的水草是苦草。苦草的栽植采用播种法,对于有少许淤泥的池塘最为适合。播种时水位控制在15厘米,先将苦草籽用健草养螺宝100倍的稀释液浸泡1天,再将泡软的果实揉碎,把果实里细小的种子搓出来,然后加人约10倍于种子量的细沙壤土,与种子拌匀后即可播种。播种时要将种子均匀地撒开。播种量为每公顷水面用种1千克(干重)。种子播种后要加强管理,使之尽快形成优势种群,提高苦草的成活率。
(五)水草的养护:
对于水草,只种不管,不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且大面积败草时易污染水质,进而造成河蟹死亡。
河蟹养殖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要求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二是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应及时使用卓越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进行分解。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应及时用健草养螺宝进行追肥和健草;后期要求控好草:一是控制水草的覆盖数量在 50%~60%。二是对水草超出水面的,在6月初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三是在台风季节,适当降低水位,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
水草管理常见的问题:
1.水草老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由于水体中肥料营养供应不足水质不清爽,因而造成污物附着水草,叶子发黄,草头贴于水面上经太阳暴晒,从而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主要是伊乐藻)下沉、腐烂。因此败坏水质、底质。对于以上老化的水草要进行“打头”或“割头”处理后,用1桶健草养螺宝加1袋黑金神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可用8~10亩, 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长。
2.水草过密:对于生长旺盛、过于茂盛的水草要进行分块,有一定条理的“打路”处理,一般6~8米打一宽2米的通道以加强水体间上、下水层的对流及增加阳光的照射,有利于水体中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生长,还有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的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全池泼洒卓越应激宁(1包可用2~4亩)来缓解河蟹因改变光照、水体环境带来的应激反应。
3.水草过稀:影响水草过稀的情况有:
①水质老化浑浊:水草上附着大量的污泥物,从而阻碍了水草的生长发育,此时先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4亩),第3天用卓越黑金神+健草养螺宝。
②河蟹割草:由于水质的老化浑浊,水体中水草营养供应不足,水体中的河蟹如少量割草属正常,此时,要根据蟹池的实际情况合理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有条件的尽量投放仔螺蛳,并适当增加投料量;同时全池泼洒解毒超爽(1瓶用3~5亩)进行解毒,3小时后使用健草养螺宝1桶加黑金神1袋全池泼洒,可用8~10亩。若河蟹大量割草,那是河蟹是饲料不足或者河蟹开始发病的征兆,可使用绿康露或活性蒜宝进行预防(全池泼洒,1瓶可用3~5亩) ,第2天将卓越黑金神(经浸泡1夜)配合六抗培藻膏使用。
③水草根部腐烂、霉变: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投饵或使用化肥、鸡粪等导致底部有机质过多,水草根部在池底受到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气体和有害菌侵蚀下极易腐烂、霉变,使整株水草枯萎、死亡。此种情况要及时处理,第一步先用卓越解毒超爽解毒,全池泼洒用量1瓶3亩。同时内服活性蒜宝(0.5%)、护肝宝(0.5%)、多维(1%)每天1次,连续3~5天。防止河蟹误食此霉变水草中毒。第二步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亩)对已腐烂、霉变的水草进行氧化分解。同时底健康对有害气体及有害菌能起到抑制、减少作用,从而保护健康水草根部不受侵蚀腐烂、霉变。真正实现强壮水草,从根部做起。
④水草的病虫害:特别是黄梅季节期间,是各种病虫繁殖的旺盛期。细心的养殖户傍晚或者早晨可以看到很多的飞虫扑向水面,这些飞虫将自己的受精卵产在水草上孵化。这些孵化出来的幼虫通过噬食水草来获取营养,从而导致水草慢慢枯死。预防水草病虫害,可用活性蒜宝兑水与食醋混合后喷洒在水草上(每瓶活性蒜宝兑水50公斤与2公斤食醋混合后可喷洒2~3亩水草),活性蒜宝是经过天然大蒜发酵的,能有效驱虫和溶化分解虫卵。
⑤高温季节、高密度、高投饵、高排泄、高残留、低气压、低溶氧,水质、底质容易变坏,对水草的健康生长带来不良影响,是河蟹养殖的高危期,建议每5~7天在水草生长区和投饵区抛洒六控底健康或保底安,以解决水质通透,防止底质腐败,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重金属、有害腐败病菌等),保护水草健康。
(六)蟹池水草“疯长”应对措施:
高温季节,如果蟹池中水草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出现“疯长”、腐烂现象,会导致水质变坏,水中严重缺氧,给河蟹造成危害。对水草“疯长”的蟹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人工清除: 随时将漂浮的水草及腐烂的水草捞出。池中生长过多的水草可以用刀具割除,捞出,割除量控制在水草总量的1/3以下。也可在蟹池中间割出一些草路,让河蟹有自由活动的通道。
缓慢加深池水:发现池中水草生长过快,应加深池水让草头没入水面30厘米以下,以抑制其生长。加水时,应缓慢加入,不能一次加得过多,让水草有个适应的过程,否则会发生死草,适得其反。
使用纳米氧:水草过多的池塘,在天气闷热、气压过低、一时难以割草的情况下,不要临时割草和加换新水,以免搅动池底,让污物泛起。正确的方法是先将纳米氧稀释后泼洒(每瓶用5~6亩),以补充水体溶解氧的不足,或使用六控底健康消除水面张力和水体分层,使池塘里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有机物或气体溢出水面,待天气和气压状况好转后,再割草和加换新水。
调节水质:水草“疯长”的池塘,烂草及污物一般较多,若在大雨过后及人工割除的情况下,短期内水质都会不好,这时应使用绿康露(每瓶用3~4亩)全池泼洒,烂草和污物多的地方适当多洒,第二天上午使用解毒超爽(1瓶用5~6亩),3小时按6亩将1包卓越黑金神(经浸泡1夜)与蟹立安2包混合后全池泼洒。
关键控制技术五:保健养螺
1.放养螺蛳的意义:
螺蛳的价格较低,来源广泛,蟹池中投放螺蛳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成蟹养殖池中,适时适量投放活螺蛳,任其自然繁殖,能有效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起到净化水质、维护水质清新的作用;螺蛳不但稚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是河蟹最喜食的理想优质鲜活动物性饵料, 所以又能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的,富含活性蛋白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可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但须提醒注意的是:螺蛳又是虫病菌或病毒的携带和传播者,因此,保健养螺又是健康养蟹的关键所在。
2.选择螺蛳的注意事项:
①选择螺蛳要求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破损,受惊时螺体能快速收回壳中,同时盖帽能有力地紧盖螺口,螺体无蚂蟥等寄生虫寄生。
②螺蛳壳要嫩光洁,壳坚硬不利于后期河蟹摄食。
③引进螺蛳不能在寒冷结冰天气,避免冻伤死亡,要选择气温相对高的晴好天气。
④引进螺蛳,避开血吸虫病易感染地区。如江西省进贤县、安徽省无为县等。
3.螺蛳的放养:
分三次放养,总量在800~1200斤/亩。投放时应先将螺蛳洗净,先用绿康露或保底安加100倍水稀释或溶化后对螺体进行消毒杀灭螺蛳身上的细菌及原虫,然后把螺蛳放在新活菌王1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投放螺蛳应以母螺蛳占多数为佳(田螺为雌雄异体,母螺左右两触角头相同,而雄螺左右两触角头不同,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一般一冬龄性成熟,卵胎生,繁殖季节为每年3~10月,分批产仔,每次20~50个,每个母螺年产仔100~200个)。
第一次放养:放苗后,投放螺蛳100~200斤/亩,量不宜太大,如果量大水质不易肥起来,就容易滋生青苔、泥皮等。
第二次放养:清明前后,也就是在4月到5月份之间,投放400~500斤/亩,在循环沟里少放,尽量放在蟹塘中间生在水草的板田上。
第三次投放:6~7月份放养200~300斤/亩。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放养仔螺蛳,这样更能净化水质,利于水草的生长。到了6~7月螺蛳开始大量繁殖,仔螺蛳附着于池塘的水草上,仔螺蛳不但稚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很高,是河蟹最适口的饵料,正好适合河蟹旺长的需要。
投放螺蛳前1天,使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亩,改善底质,活化淤泥,给螺蛳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螺蛳在池塘中所携带有害病菌。三天后使用健草养螺宝(1桶用8~10亩)来肥育螺蛳,增加螺蛳肉质质量和口感,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增强体质。
4.保健养螺:
①增强螺蛳的营养适口性:视水质情况,定期将健草养螺宝和特力钙混合使用(1桶健草养螺宝和1包特力钙用8~12亩)。
②高温季节,定期(每5~7天)使用保底安或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5亩,控制虫病毒和病菌在螺蛳体内的寄生和繁殖,从而大大减少携带和传播。
关键控制技术六:底质、水质的养护与改良
“河蟹养殖,溶氧是核心,健草是基础,培藻是前提,护水是关键,养底是重点”。水质、底质、水草、藻相、溶氧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护草、改底、培藻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养好活爽的水质,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和健壮的水草。要想水色藻相稳定,底质的改良和养护不可麻痹大意。下面从养殖前期、中期、后期分述水、底养护与改良的一些细节性的经验与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前期的水质养护
施完基肥培起水色,放苗3~4天后,用黑金神浸泡1夜于第2天上午配合藻幸福或者六抗培藻膏追肥,用量为:1包卓越黑金神加1桶藻幸福或者1桶六抗培藻膏用7~8亩;或藻健康(每亩按1包藻健康配300克粉剂活菌王浸泡3~5小时后于中午前全池泼洒),三种产品取其中一种使用。因藻类生长繁殖的初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对营养的质量要求较高,如不及时补施高品质的肥料养份,水色容易掉清,藻相因营养供给不足或者营养不良而“倒藻”。水色掉清会导致天然饵料缺乏,水中溶氧偏低,蟹苗很快就会出现游塘伏边等应激反应,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影响蟹苗的成活率,最终影响回捕率。前期水质的养护可参考采用“肥水培藻、保健养苗”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中后期底质的养护与改良
蟹养到中后期,投喂量逐步增加,河蟹排泄物越来越多,多种动植物的尸体累加沉积,塘底的负荷逐渐加大。这些有机物如不及时采取正本清源的措施进行处理,造成底部严重缺氧(有机质的腐烂至少要耗掉总溶氧的50%以上),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就容易发生底部泛酸、发热、发臭,滋生致病原,引起蟹爬沙、伏边、上岸、割草等应激反应,特别是弧菌在这种恶劣的底部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使河蟹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交叉感染,容易暴发细菌性与病毒性并发症疾病,如:颤抖病、黑鳃、烂鳃等病症。其危害的后果之大之严重,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养殖到一个月,就要开始做清理底质隐患的工作。所谓隐患,是指剩余饲料、粪便、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营养成份,怎样消除这些隐患呢?使用针对残余营养成份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淀粉等进行培养驯化的具有超强分解能力的复合微生物底改与活菌制剂,如水底双改、黑金神、灵活100、新活菌王、粉剂活菌王等。既可避免底质腐败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还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水草、藻类的营养盐供藻类吸收,促进水草、藻类的生长。增强藻相新陈代谢的活力和产氧能力,稳定正常的pH值和溶解氧。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措施处理行之有效。反之,我们不注重改底,任塘底的有机物腐败,前面所讲的底质腐败的危害,就会毫无疑问的发生。特别提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是暂时的,是可以防控的(补充外源氧),是变害为益(有机物通过生物合成,可转化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的营养盐)。但有机物腐烂耗氧是长期的,是极其有害的隐患,是致病源。
关于底改产品的选用,养殖户要理性的选择,不要被概念的炒作所迷惑。比如“增氧型底改”、“清凉型底改”。这类底改大多是以低质石粉为材料做成的吸附型产品,用户只是凭表面直观的感觉判断其作用效果,比如用了这类产品后表面看起来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少了,水清爽了一些,殊不知这些悬浮颗粒被吸附沉积到塘底,就会加重塘底的“负荷”,一旦塘底“超载”,底质就会“爆胎”(恶化)!加上这些颗粒状的底改,沉入塘底后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溶散,用后不仅增氧效果不明显,反之还会降低底部溶氧,要不为什么这些底改用得越多,黑鳃、肝脏坏死等症状不仅得不到控制,反而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使用产品时,理智的选择是关键,不要被“概念”迷惑。否则用了产品,花了成本,效果却大打折扣。
气压低,闷热无风天,白天泼洒蟹立安和健草养螺宝,防止应激和缺氧。一般情况下,凌晨1点至早晨7点为池塘溶氧量的至低期,晚上9点左右泼洒蟹立安或纳米氧比较好,纳米氧能从源头上解决养殖池塘溶解氧低下的问题, 蟹立安通透水体,增强水体的活性。当池塘溶氧量处于至低期时,应适逢其时恰到好处的补充外源氧。中后期改底每7~10天进行一次;高温天气(水温超过30℃)每5天1次,但底改产品用量稍减,即少量多次,因塘底水温偏高,有机物的腐烂要比平时快2~3倍,所以改底的次数相应地要增加,建议用六控底健康改底。〕
(三)中后期的水质养护
水质的好与坏,优良水质稳定时间的长与短,取决于水草、菌相、藻相是否平衡。三者共生于水体中,就象一个三角架一样,缺任何一边都不会牢固。水体中缺菌相,水质不稳定,缺藻相,水体易泛浊(水中悬浮颗粒多),缺水草,河蟹就好像少了把“保护伞”,所以养一塘好水,就必须适时地定向护草、培菌。
根据水质肥瘦情况,应酌情将肥料与活菌配合使用。如水色偏瘦,可采取以肥料为主以活菌为辅进行追肥。其方法可选用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种:1.健草养螺宝1桶+2包粉剂活菌王混合浸泡3小时左右全池泼洒,可用8~10亩; 2.每包藻健康配250克粉剂活菌王浸泡3小时左右全池泼洒,每包1亩;3.阴雨天用健草养螺宝每桶用8~10亩。上述产品属氨基酸和小肽型的培藻养草专用肥,可全溶化于水,既不消耗水中溶氧,又容易被藻类吸收,是理想的追施肥料。追肥时不宜采用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这两种肥料有机质含量较大,既消耗溶氧,又容易使氨氮升高。如水质过浓,可先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4亩)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灵活100加藻健康泼洒(3包灵活100+1包藻健康混合浸泡后用5~8亩),晚上泼洒降解灵或纳米氧,3~4天内,水色就可变得清爽嫩活。
(四)中后期危险水色的防控和改良
蟹养到中后期,在水质的管理与养护上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中后期不用追肥,因为有大量的有机物沉于塘底是种植水草很好的肥料。其实不然。水草、藻类对营养的需求有其特殊的个性,除氮、磷、钾外,还要补充一些必须的微量元素。中后期塘底的有机质除了耗氧腐败底质外,对水草、藻类的营养作用不大,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它作为促进水草、藻类生长的营养。为了防止危险水色的发生,请认真参考前面所讲的“中后期的水质养护与改良”的细节进行防控。
下面列举一些中后期容易发生并对养蟹造成危害的几种危险水色供大家识别,并就这类水质提供一些改良的经验和办法供大家参考运用。
浓绿浑浊:(又称蓝绿或暗绿水色)这种水色的表面有时会产生一些漂浮物,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水面呈现油污状,水质浓浊、色死、粘滑,泡沫拖尾难消失,这说明有害藻类的浓度大,并开始死亡。下风处泡沫堆积的表面有明显污物粘附,并伴有腥臭味,增氧机打起的水为暗绿或暗蓝绿色。这种水质中的河蟹减料明显,空肠空胃,活力衰弱、蟹体瘪瘦,如不及时得到妥善的改良处理,同样会导致如前所述的疾病危害。具体处理办法排换水:15cm左右,泼洒绿康露,每瓶2亩,1~2天后的上午8点左右泼洒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同日中午12点左右泼洒灵活100加藻健康(将两者提前浸泡1夜,每3包灵活100加2包藻健康用4~5亩),傍晚时泼洒降解灵或纳米氧,1~2天后用六控底健康改底后可酌情泼洒健草养螺宝。
暗黄色:这种水色是以甲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这是由于池中存积的有机物被有害生物分解,底质酸化、pH值下降所引起。这种水是致病水质。处理方法:泼洒绿康露,两天后引进3~5cm的含藻新水,用解毒超爽解毒,然后用黑金神+健草养螺宝调水(1包黑金神浸泡1夜后于第二天上午配合1桶健草养螺宝用8~10亩),1~2天后用新活菌王稳定水色,再用六控底健康改底。
白浊色(又称乳白色):水中有害微生物和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纤毛虫过剩繁殖,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较多,这种水质属致病性的水体。处理方法同“暗黄色”。
青苔、泥皮、丝状藻:蟹池中青苔大量繁衍对河蟹苗种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影响极大。造成青苔在蟹池中蔓延的主要原因有:①水位较浅和光照较强。水草发芽期和早期生长阶段,为保证水草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正常发芽和生长,养蟹户通常将水位控制在10-20厘米。长时间保持较低的水位,将导致青苔暴发。②水源中有较多的青苔。蟹池进水时,水源中的青苔随水流进入池塘并大量繁衍。③大量施肥。养殖户发现水草长势不够理想或发现已有青苔发生,采用大量施无机肥或农家肥的方式进行肥水,施肥后青苔生长加快,直至全池泛滥。④过量投喂。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过多,剩余饲料沉积在池底,发酵后引起青苔孳生。⑤清塘不彻底。若上一年蟹池发生过青苔危害,第二年养蟹前又未清塘或晒塘,则青苔发生率很高。此外,防止蟹病时乱用药物造成水质污染,过量施用碳酸氢铵、磷肥和未经发酵的有机肥使蟹池生态受到破坏,或在移植水草时将青苔带入蟹池,均会造成青苔泛滥。
青苔大量发生后,由于蟹池中有大量的水草需要保护,因此常用的硫酸铜及含除草剂类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人工捞除往往又会加快青苔扩散,因此青苔的控制应重在预防。常见的预防措施有:①种植水草和放养蟹苗前干塘曝晒1个月以上;②清塘时每亩蟹池用生石灰75-1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③消毒清塘5天后,务必用卓越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进行生物净化,不仅消除养殖隐患,同时还消除青苔和泥皮;④种植水草时水体施健草养螺宝,促进水草生长,适度肥水,防止青苔发生;⑤种植水草后采用低水位催芽,随着水草生长及时加高水位,长江流域在4月中下旬时池水水位不低于40厘米,5月中旬时不低于60厘米;⑥施用不含动物粪肥的酵素钙肥和全水溶性的六抗培藻膏;⑦合理投喂,防止饲料过剩,饲料必须保持新鲜。
南京高淳刘老板: 刚放苗时,用了很多厂家的肥水产品,可是无论怎么肥也肥不起来,而且还导致塘里长了很多青苔和泥皮,水质特别的清瘦,后来按照卓越公司编写的手册,使用了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加藻健康一起浸泡一个晚上(用量是按5亩.米用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1包+藻健康2包),于第2天上午九时泼洒,当天下午就起到很明显的效果,塘里大部分泥皮都浮了起来,而且水质也变得嫩绿,第2天再将酵素钙肥+六抗培藻膏巩固肥效, (用量是按5亩.米用酵素钙肥1包+六抗培藻膏1桶)。水质很快肥起来,达到了“肥、活、嫩、爽”的效果,这种水色保持了很久.
黄泥色(俗称泥浊):源于蟹塘底质老化,底泥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底泥丧失
应有的生物活性,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泥浊,且极其难调。养殖户大多采取聚合氯化铝、硫酸铝钾等化学净水剂处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使泥浊水的处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泥浊—聚合氯化铝等—泥浊—聚合氯化铝等。近两年来养殖形势在全国来说一年更比一年难,与有些养殖户不理性的用药,导致养殖环境恶化不无关系。泥浊水质要耐心地渐进处理:(1)引进10cm左右的含藻水源;(2)按8~10亩.米将特力钙1包+健草养螺宝1桶+藻激活4瓶1包混合浸泡1个晚上于第二天(晴天)上午9点全池泼洒。(3)待培起水色后,再用黑金神+藻健康追肥以稳定水相。
分层水:有水体表层呈带状或云团状水色不同的分层;有水体上层水浓下层水清分层;有水体表面洁净,但中下层水很混浊,这些分层水质容易导致溶氧分层、pH值分层、盐度分层。主要是因气候恶劣.底质恶化,气压低,水面张力大,水体上下层交换能力差.底质变坏,微生态循环受阻,用药施肥不当生态循环被破坏所引起;预防:如气压低或阴雨天前后,泼洒蟹立安破坏水面张力,促进恢复水体上下层的生态循环;处理:用绿康露全池泼洒,2~3天后选择天晴按5亩.米用量将黑金神1包+灵活100(2包)+藻健康2包浸泡混合泼洒都可有效解决水体分层的问题。
油膜水:起因1.水质恶化,底部恶化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大量浮游生物死亡,尤其是藻类的大量死亡,在下风口水面形成一层油膜。2.大量投喂冰鲜野杂鱼、劣质饲料;形成残饵等物质漂浮在水面上。3.水草腐烂、霉变产生的烂叶、烂根;岸边垃圾等漂浮在水中与水中悬浮物构成一道混合膜。
处理:
1.巡塘时,关注下风口处,把烂草、垃圾等漂浮物打捞干净。
2.排换水5~10公分,使用底健康1包用4~5亩全池泼洒,改良底部,消除有毒物质,2小时后使用绿康露1瓶用3~5亩全池泼洒,破坏水面膜层。
3.两天后用解毒超爽进行解毒,解毒后使用养螺健草宝1桶+黑金神1袋+2包活菌王粉剂可用8~10亩,修复水体,强壮水草,净水水质。
上述处理方法虽然有些麻烦,处理成本稍高,养殖实践中,因上述危险水质处理不当导致排塘的例子很多,但可以有效的防控排塘。
关键控制技术七: 掌握蜕壳规律,防控蜕壳隐患
(一)河蟹脱壳的分类:
1.生长蜕壳:
①正常蜕壳:河蟹的一生,从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到成蟹,要经历许多次蜕皮。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因此,河蟹蜕皮是贯穿整个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每次蜕皮都是河蟹的生死大关。
②应激蜕壳(非正常蜕壳):气候、环境的变化,用药、换水等都会刺激蜕壳。
河蟹完成一次蜕皮所需的时间约3~5分钟,通常个体愈小,蜕皮愈快,蜕壳后的新体身体柔软,活动能力很弱,无摄食与防御能力,1~2天后,随着新壳的逐渐硬化,才开始正常的活动。如果蜕壳过程发生故障,蜕壳时间就会延长,甚至因蜕壳不遂而死亡。蜕壳并不限于在水中进行。仔蟹、蟹种和成蟹蜕壳往往是离开原来的栖息隐藏场所,选择比较安静而可以隐藏的地方(通常潜伏在盛长水草的浅水里)进行。
2.生殖蜕壳:9~10月中旬,黄壳蟹蜕变成青壳蟹就是生殖蜕壳。
(二)河蟹蜕壳与生长
1.蜕壳次数:河蟹蜕壳是脱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既是一次节律性生长,又是一场生理上的大变动。究竟河蟹一生蜕壳多少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有人认为17次,也有人认为19次,还有人说是28~32次。究竟有多少次,目前有两点已统一:一是河蟹蚤状幼体经过5期蜕皮蜕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蜕变为1期幼蟹;二是河蟹在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进入生殖前的生殖蜕壳,即一生中最后一次蜕壳。
2.影响河蟹蜕壳的因素:从河蟹生命的全过程来,河蟹的生长速度或蜕皮间隔时间与所生活水温、饵料、生长阶段等有关。在长江口区的自然温度条件下,出膜的第一期蚤状幼体要发育到大眼幼体,约需30~40天,而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在水温23℃左右、饵料丰富的情况下,第一期蚤状幼体经过20~30天即可变成大眼幼体。当水温降低时发育时间则延迟。大眼幼体放养以后,在20℃的水温条件下,3~5天即可蜕皮一次变为第一期仔蟹,以后每间隔5~7天,可相继蜕皮发育成第二期、第三期仔蟹。随着身体的增大,蜕壳间隔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饵料供应不足、水温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即减少蜕皮的次数。因此,即使同一单位、同样条件繁殖同一批蟹苗,放养条件不同,到收获时往往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河蟹蜕壳时表皮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同时使角质层破裂,个体钻了出来,并重新分泌外骨骼,而在新的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个体得以增大体积。河蟹经过一次蜕皮后,体重和体宽均有较大的增大,在仔蟹阶段这种变化更为显著。幼蟹蜕壳一次,体长、体宽的变化也较大,例如,一只体宽2.8厘米、体长2.5厘米的幼蟹,蜕一次壳,体宽可增大到3.5厘米,体长可增大到3.4厘米。
3.河蟹蜕壳过程:先在头胸甲与腹部交界处产生裂缝,蟹背不断隆起,裂缝不断加大,然后蟹体腹部后缩,肢体不断摆动,向中间收缩,这样最后一对步足先蜕出,接着腹部蜕出,然后螯足蜕出,从而完成蜕壳过程,新的蟹体摆脱旧壳的束缚,体形得以伸展、变大。河蟹在蜕去旧壳的同时,它的内部器官也都一一蜕去几丁质的旧皮。新蟹颜色黛黑,身体柔软,螯足绒毛粉红,习惯称之为“软壳蟹”。因此河蟹在蜕壳的进程中和刚蜕壳不久,尚无御敌能力,是生命中的危险时刻,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设法保护软壳蟹的安全。
4.河蟹硬壳过程:分为A、B、C、D四个阶段。A阶段是每次蜕壳后,蟹不进食,这个阶段时间较短,约占整个过程的2%;B阶段为新壳钙化变硬期,也不摄食,时间约占整个蜕壳过程的8%;C阶段外壳已经变硬,但早期仍在钙化中。这个阶段蟹恢复进食,其时间约占整个蜕壳过程的71%;D阶段是为下次蜕壳作准备的时间,出现钙的重新吸收,并分泌外层新壳。本期后期进食中断,开始大量摄取水分,其时间为整个过程的10%,河蟹每蜕壳一次后体积和体重就得到增加,即蜕壳与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三)脱壳难和壳软的原因
①水质恶化,表现在旧壳仅脱出一半或脱出旧壳后身体反而缩小;
②长期饵料不足,成饥饿状态;饲料质量差,含钙低或原料质量低劣或变质;
③放养密度过大、密集残杀、互相干扰会延长脱壳时间或脱不出而死亡;
④水温突变,低温阻碍脱壳,;
⑤药物影响:乱用抗生素,滥用消毒药,影响脱壳或产生不正常现象;
⑥光照太强或水的透明度太大,水清到底。
⑦池水pH高和有机质的含量下降,水中和饲料钙磷含量偏低, 缺少钙源,甲壳钙化不足脱壳更难;
⑧纤毛虫等寄生虫寄生。
软壳蟹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①为河蟹蜕壳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其适宜的水温、隐蔽场所和充足的溶氧;增喂钙质和含蜕壳素的饵料;建池时留出一定面积的浅水区,供河蟹蜕壳;种植一些水花生、水浮莲等作为蜕壳场所。
②放养密度合理,以免因密度过大而造成相互残杀。
③放养规格尽量一致。
④收取刚蜕壳的河蟹另池专养。
(四)安全蜕壳管理
1.确定河蟹脱壳的方法
①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②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③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④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2.蜕壳期间和蜕壳后应注意的问题
①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虾蟹活力素和离子对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②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可泼洒六抗培藻膏、特力钙和蟹立安,5亩池塘泼1桶六抗培藻膏+1包特力钙+2包蟹立安,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③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④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化,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⑤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水桶内放入3克离子对钙用水化开),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⑥河蟹在蜕壳后蟹壳较软,需要稳定的环境,此时不能施肥、换水,饵料的投喂量也要减少,以观察为准。待蟹壳变硬,体能恢复后出来大量活动,沿田边寻食时,可以大量投饵,强化河蟹的营养,促进生长。
3.扣蟹脱壳管理:在扣蟹养殖期间,由于群体蜕壳时间太长,对养殖不利,因而需采取措施,促进河蟹集中蜕壳。
①每次蜕壳来临前,动物性饵料需占50%以上。
②发现个别蟹种蜕壳,即每亩泼洒特力钙和蟹立安,同时适量移入水生植物等,以增加蟹种蜕壳所需的附着物。3)在蜕壳期间,一般不换水。
(五)“补钙”,是河蟹养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
1.水草、藻类生长需要吸收钙、镁、磷等元素:钙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缺钙会限制藻类的繁殖;镁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各类藻类都需要镁。放苗前肥水,如水中(尤其是淡水养蟹)缺钙、镁、磷等元素,则藻类、水草难以生长繁殖,导致肥水困难或水草老化、腐败,因此肥水前或肥水时要先对池水进行“补钙”,传统的方法是先用白云石粉再肥水,我司研制的新产品酵素钙肥、特力钙,利用新技术对富含钙、镁、磷的稀有原料进行发酵活化而成。活性钙、镁、磷不仅易被藻类、水草吸收转化,也容易被养殖对象吸收利用,有利于河蟹蜕壳、硬壳。
很多难肥的水将特力钙、酵素钙肥、六抗培藻膏配合使用都能迅速起效,达到“肥、活、嫩、爽”的效果,于是养殖户把特力钙和酵素钙肥、六抗培藻膏称为补钙肥水类的革命性产品。
2.养殖生产用水要求有合适的硬度和合适的总碱度,因此水质和底质的养护和改良需要“补钙”:养殖用水的钙、镁含量合适,除了可以稳定水质和底质的pH值,增强水的缓冲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并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快有机物的分解矿化,从而加速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我司研制的特力钙采用优良的微生物发酵工艺活化而成,富含优质活性钙、活性镁、活性磷及多种维生素,用于肥水困难,抢救倒藻、增强水草生命力、修复水色及调理和改善各种危险水色、底质有特效。
江苏南京、苏州等地的养殖户发现pH异常、水质分层、倒藻、调水困难或因水质、底质恶化时,就用特力钙配合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使用,特力钙1包+黑金神1包(或粉剂活菌王3包)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 可用6~8亩.米,效果非常显著
3.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补钙”:钙是动物骨骼、甲壳、鳞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细胞的通透性、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均有重要影响。螃蟹等甲壳类动物的生长要通过不断的蜕壳和硬壳来完成,因此需要从水体和饲料中吸收大量的钙来满足生长需要,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又常使水体中矿物质盐的含量严重不足。而钙、磷吸收不足又会导致螃蟹的甲壳不能正常硬化,形成软壳病或者脱壳不遂,生长速度减慢,严重影响螃蟹的正常生长。为了解决钙的溶解与吸收这两个对补钙至关重要的问题,本司经大量实验研究,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完全离子化、能被养殖动物高效吸收的液态产品--离子对钙。
养殖高密度,水质高污染,钙元素匮乏,养殖对象蜕壳不遂,硬壳难的症状日益严重!而蜕壳不遂硬壳难又极易使病原菌侵入蟹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补钙固壳,可以增强抗应激能力,是加固防御病毒入体影响健康养殖的“防火墙”!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警惕蜕壳后遗症: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河蟹养殖出现的颤抖病、水肿病、软壳、蜕壳不遂、甲壳溃疡等病症,经研究发现均与河蟹蜕壳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病因就是蜕壳后遗症。
河蟹蜕壳需消耗比平时大几倍的溶氧,需消耗比平时多几倍的能量来增强活力,促进安全快速蜕壳。与此同时还应及时补充高活性好吸收的钙镁磷促进硬壳。但养殖高密度,水质高污染,溶氧偏低,能量不足,钙元素匮乏,钙质低下,在此情况下,河蟹开始蜕壳时,补充溶氧、钙、磷、能量非常必要(请注意!在补充溶氧时,千万不要使用化学制氧,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过氧化钙、双氧水或其它液态氧,以免刺激伤蟹,造成死蟹,河蟹蜕壳时,不能使用消毒剂,不宜使用微生物制剂),可泼洒蟹立安解毒增氧,泼洒健草养螺宝增强河蟹活力,泼洒特力钙或者离子对钙补充钙、镁、磷,每亩用量配比为:蟹立安1包,特力钙800克(或离子对钙350克), 健草养螺宝300克,三者混合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河蟹蜕壳时少量投料甚至停料。恢复投料后,可在饲料中添加金氨基、酶解多糖、虾蟹多维等投喂。采用上述方法可有效防控蜕壳后遗症,有效控制颤抖病、水肿病以及其它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高淳吴老板有2口蟹塘,这2年来养殖河蟹都很成功。问其成功秘诀,王老板笑说:养蟹最主要是给蟹补钙,前几年养出来的蟹,常出现壳软、色泽暗淡,为此收蟹老板故意压价,卖不出好价钱。读了卓越手册给我很大启发,我先买离子对钙试用,效果不错,就全程使用卓越公司的系列产品,2年来,都养的很成功,赚了不少钱。王老板成功秘诀在于:⑴定期用底改霸王或底健康泼洒改善底质环境,定期用健长灵+河蟹多维拌料内服,全程从未出现过亚硝酸盐或氨氮超标的现象,蟹的肠胃一直都很健康,从没出现空胃、肠炎;⑵在每次蟹脱壳前2~3天,用健长灵+虾蟹多维+离子对钙拌料,补充能量营养和钙质,确保部分脱壳困难的蟹顺利脱壳,全池蟹得以同步生长,脱壳高峰期过后,就用离子对钙或卓越钙泼洒,补充充足的钙,所以整个养殖过程没出现过软壳或脱壳不遂的症状。所以,养的蟹品相很好,很受收购商青睐。
关键控制技术八:培植氧源、排毒解毒、防·抗应激
(一)整个养殖过程确保溶氧充足
“氧,可以说是成功养殖的命根子。”
如何解决养殖池塘溶氧安全的问题,是每一个水产人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有人认为开增氧机可以解决溶氧安全的问题,其实,这种理解有些误会。增氧机的真正作用是推动水体循环,活络水体,把水草和藻类所产的溶氧通过水流循环载入塘底,增加塘底溶氧量,将底层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合成转化为营养盐类通过水流循环供水草和藻吸收,促进水草和藻类的生长,还可将底层有害的物质通过水体循环交换至水层表面释放挥发。, , 增氧机本身只是将空气中少量的氧气导入水体,但不是主, 要的氧源。
还有人认为,泼洒增氧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过氧化钙、双氧水等)补充外源氧的方式可以解决水体溶氧缺乏的问题。其实,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短期应急做法。化学增氧剂的过量使用,使得水草及藻类彻底的“牺牲”,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被彻底的破坏,水质、底质失去活性,自净功能丧失,水色很难培养,水草很难修复。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屡见超标。导致蟹病频发,大面积养殖效益不乐观。
有实验表明,池塘水体中70%以上的溶解氧是水草、藻类产生的,因此培育优良的水草和藻相,就是培植氧源。
如何培植氧源呢?水质的调控管理,适时适当使用合适的肥料培育水草和稳定藻相,如苗期的时候,注重“肥水培藻,保健养苗”;中后期的时候注意强壮修复水草防止水草根部腐烂、霉变。在巡塘的时候, 观察蟹的健康情况,同时也应该观察水草和藻相是否正常。如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是否过多?藻类是不是有益的藻类?是否有泡沫拖尾容易堆积,水质发粘伴有腥臭味?风头水是否像剥过皮一样?水色浓绿、泡沫稀少,藻相是否经久不变?表面看有水色,认真看水体悬浮物多,增氧机开处无泡沫等水质水色,都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可参照“底质、水质的养护和改良”中介绍的方法操作。总而言之,保护健康的水草和藻相,就是保护池塘氧源的安全,保护氧源的安全,就是捍卫成功养蟹的命根子。
(二)定期解毒,消除健康隐患
定期解毒是指定期有效地消除养殖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毒害,如重金属中毒、消毒杀虫灭藻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硫化氢中毒、氨中毒、饲料霉变中毒、藻类中毒等等,尤其对重金属对水产养殖之危害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常见的重金属离子有铅、汞、铜、镉、锰、铬、砷、铝、锑等,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1.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种养污水最终都排至大海,导致海水污染日益严重,致使养殖抽进的海水本身的重金属就超标,2.所抽的地下水,本身重金属超标,3.在养殖过程中滥用各种吸附型水质和底质改良剂等,也会导致重金属离子就超标。据报道:近年沿海海水重金属(尤其是铁离子)含量比往年要高,因此,解毒环节更应引起重视。
重金属超标会严重损害养殖动物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从而引发神经功能紊乱、代谢失常、肝胰腺坏死、肝脏肿大、败血、黑鳃、烂鳃、停止生长等症状。
净水王和解毒超爽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降解剂,合理使用能(1)消除重金属离子、有毒元素如铅、汞、铜、镉、锰、铬、砷、铝、锑等;(2)消除水底发热、防治铁离污染、水锈和硫、氨超标;(3)消除和缓解养殖动物因激素类、氯系、消毒剂、抗生素、杀虫药、有害藻类、饲料霉变以及各种农药造成的应激反应和中毒反应。最终起到净化水质、底质,消除养殖对象因重金属离子超标及各种毒害所导致的肝胰腺坏死、肝脏肿大、败血、黄鳃、黑鳃、烂鳃的作用。因此,为消除养殖的健康隐患,建议养殖户使用净水王和解毒超爽处理水源,并定期使用卓越净水王和解毒超爽降解养殖水体和底质的重金属毒性,并经常拌喂净水王和解毒超爽排解养殖对象体内的毒素。
例如:在苏州地区,养殖水源污染严重, 外河水源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和重金属严重超标,不经过解毒处理无法放苗。而养殖水体到中后期,塘底的有机物随着投饵量和蟹粪便以及动植物尸体的不断增多,底质环境非常脆弱,受气候、溶氧、有害微生物的影响,容易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其中的有些有毒成份可以检出,有的受条件限制无法检出。比如重金属和甲烷。因为管理的疏忽,对塘底的有机物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产生水华和蓝藻。老化及死亡的藻类,以及泼洒消毒药后投喂的饵料都携带着有毒成份,且容易被河蟹误食。高密度养殖的池塘环境复杂而脆弱,潜伏着致病源的隐患随时都威胁着河蟹的健康养殖。因此中后期的定期解毒排毒很有必要,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就要及时泼洒和拌料内服卓越净水王进行体内排毒和水体解毒。
(三)高度警惕,防·抗应激
防•抗应激,无论是对水草、藻相和河蟹都很重要。水草、藻相应激死亡,水环境发生变化,河蟹马上会连带应激, 大多数的河蟹病害是因应激导致蟹活力减弱,病源体侵入养殖对像体内而引发。水草、藻相的应激反应主要是受气候、用药、环境变化(如:温差、台风天、低气压、强降雨、阴雨天、风向变化、夏季长时间水温高、泼洒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底质腐败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为防止气候变化引起应激反应,应养成关注天气气象信息的好习惯,提前听气候预报预知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当出现闷热无风、阴雨连绵、台风暴雨、风向不定、雨后初晴、持续高温等恶劣天气和水质泥浊等不良水质时,不宜过量使用微生物制剂或微生物底改调水改底,更不宜使用清毒药;同时,应酌情减料投喂或停喂,否则会刺激河蟹产生强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恶性病害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遇到恶劣天气,建议采取如下措施防·抗应激:先用解毒超爽(每瓶4亩.米)进行解毒, 2小时后用按6~8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黑金神1包浸泡后使用,可增强水草活力,防止水草老化腐烂, 还能分解水体中悬浮颗粒,降低耗氧量。如遇阴雨天时间过长,可在中途将蟹立安(每包2~3/亩.米)和应激宁(每包2~3亩.米)混合泼洒,不仅可以减轻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而且可以有效的抑制弧菌的生长繁殖,对颤抖病,黑鳃等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其间,如发现水色藻相有异常变化,应抓紧泼洒健草养螺宝+藻健康,抗倒藻、保水色,壮水草,以稳定pH值和溶解氧,维护健康正常养殖环境,减少和避免蟹因应激发病和死亡。所以,警惕养殖对象应激,应从预防入手,从每个关键点抓起。
关键控制技术九:补充营养、增强免疫、促进生长
受河蟹自身消化系统消化能力不足的限制,如:河蟹消化道短,内源酶不足;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蟹应激反应;这些因素都会妨碍河蟹营养的消化吸收。再则,饲料本身的营养平衡与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配方相关联。如用部分植物蛋白(发酵豆粕)替代部分动物蛋白(鱼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节对饲料营养的破坏,如:磷酸脂等,会导致饲料营养的失衡,同样也会影响河蟹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及营养平衡的需求。所以,养殖在选用饲料时要理智谨慎,最好选择用户口碑好的知名品牌使用。
为了有效弥补河蟹消化能力不足的缺失,提高河蟹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满足其营养平衡的需求,增强其免疫抗病能力,喂料前,在饲料中拌入产酶益生菌和乳酸菌,很有必要(如:健长灵,既含有产酶益生菌群,还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产品独特的醇香味具有极强的诱食性。其强大的有益微生物复合种群优势,既能补充河蟹的内源酶,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检测其是否有效方法很简单,看蟹的肠道是否变得粗健,闻蟹粪便的腥味比以前是否淡化),还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系统生长繁殖,维护消化道的菌群平衡,修复并促进体内微生态的健康循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养肝护肝,排毒解毒,保障河蟹肝功能的健康,对河蟹养殖十分重要,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护肝宝或者保肝促长灵,有利于保肝护肝,增强肝功能的排毒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养殖过程中,底质和水质得到良好的养护和及时的改善,能减少河蟹的应激反应,营养保健品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增强蟹的活力和免疫抗病能力,提高饲料营养的转化吸收,促进河蟹生长,降低养蟹风险和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特别提示:饲料中拌入保健营养品或药品时,必须同时添加一些诱食促长剂,如:金氨基、健长灵、活性蒜宝。因为有些药品或者营养品的味道可能导致河蟹拒食,会影响保健和治疗效果,加入金氨基或健长灵、活性蒜宝后,这两种产品特有的酸、香、甜味是河蟹喜食的味道,用它们的味道来遮蔽营养品或者药品中河蟹不喜欢的味道,来提高河蟹采食率,增强保健和治疗效果。
警惕“病从口入”:
风险和隐患:
①螺蛳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是河蟹最适口的饵料,但同时也是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携带者。是河蟹病害的一个重要源头
②养殖户投喂的冰鲜野杂鱼类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野杂鱼中也附带着大量有害细菌、病毒,特别是已经变质的野杂鱼。河蟹在摄食的过程中将有害的病毒和病菌或有毒的重金属或药残带入体内,从而引发病害,如:肝脏肿大、肝脏萎缩、糜烂,肠炎、空肠、空胃等。
③高温时节,投喂干料,饲料沉入塘底吸水耗氧,特别是所吸之水是塘底的“聚毒”污水(水中含有病毒、病菌、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各种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份),对虾摄食被重度污染的饲料而导致各种可能的病害发生。
对策和措施:
①投放螺蛳前1天,使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亩,改善底质,活化淤泥,给螺蛳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螺蛳在池塘中所携带有害病菌。三天后使用健草养螺宝(1桶用8~10亩)来肥育螺蛳,增加螺蛳肉质质量和口感,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增强体质。
②在投喂冰鲜野杂鱼使用活性蒜宝进行拌料处理来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1瓶可拌野杂鱼100公斤)经过发酵的天然大蒜的杀菌抑菌能力是普通抗生素的5~8倍,无残留,不形成抗性。在无公害养殖河蟹中可广泛使用活性蒜宝来处理冰鲜野杂鱼类,对商品蟹的品质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高温水体容易使饲料溶散,不利于河蟹摄食,饵料浪费严重,容易造成底质腐败,溶氧缺乏,病毒、病菌容易繁殖,有毒有害物质容易形成,整个养殖环境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因此,在投喂饲料前,适当配合环保营养型粘合剂“金氨基”,将饲料包裹后投喂,既能起到诱食促食作用,还能增强营养消化,更可避免底部淤泥渗水污染饲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饵料系数,减轻底质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控制病从口入,减少病害的发生。肝脏排毒解毒:每公斤饲料添加10~15克(一瓶盖)净水王拌料投喂,每三天一次。水体解毒:每亩水面泼洒解毒超爽750毫升,每5~7天一次。
关键控制技术十:病害防控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池塘集约化养殖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活动范围受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的缺陷,容易导致蟹病发生。
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
◇水、底致病微生物或浮游动物浓度大;
◇水中溶氧不足;
◇水、底质有害物质(含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超标;
◇底质恶化(腐败有机质过多、腥臭酸臭、底热、板结、泥皮等),有害细菌大量繁殖;
◇水体pH值或温度或盐度不适;
◇水体透明度太高或太低;
◇水太浅(缓冲能力差)或水太深(容易造成底层缺氧) ;
◇气候、养殖环境突变、换水量过大产生应激导致发病;
◇水环境交叉感染严重;
◇用药不当(不是对症下药或用药量过少或严重过量);
◇食物质量差、变质或投料不当(太少或严重过剩) ;
◇种苗质量太差或严重携带病源。
由上可见,大部分病害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养殖环境有关,因此病害的预防主要是对水质和底质进行科学养护和调控,病害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养水底,这是水产养殖与其它养殖的根本区别。
河蟹疾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预防措施有:
◇消除垂直传播的传染源,不用携带病毒的蟹做亲蟹;
◇切断垂直传播途径。不用带病毒的蟹苗;
◇培育健康蟹苗即不带病毒,具有免疫力和抗体的蟹苗;
◇彻底清塘消毒,应用蓄水池水或过滤池或养鱼池水换水,消除病毒的传播途经;
◇加强水底监控和管理。要求水要肥、爽、嫩、活,各项理化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定期使用粉剂活菌王、蟹立安、六控底健康、底改霸王、黑金神等改良水体、底质;
◇建议低盐度和低氮方法养殖;
◇建议采用淡水添加式养殖模式;。
◇建议采用少量多次换水方式;
◇建议在大规模河蟹养殖中,实行统一管理,减少病毒传播;
◇建议使用安全无药残的水体消毒剂,尽量使用本草大康、绿康露或保底安进行水体消毒;
◇在蟹脱壳时要注意保健,补充钙磷元素,保持氧气充足;
◇选用优质加强饲料。在饲料适当添加虾蟹多维、保肝促长灵、酶解多糖、健长灵、金氨基等。
河蟹一旦发病,必须注意什么?
蟹如果发病,必须注意不能马上消毒,这样操作,只会加重蟹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马上先用蟹立安(250克/亩.米)+应激宁(250克/亩.米)降解水体、蟹体毒性,增强蟹的抗应激能力,并优化、稳定水质,平衡pH值,第二天才进行底质改良、去污或进行消毒等,同时还必须内服补充保肝促长灵、虾蟹多维、健长灵等恢复、增强体力的产品。
病毒性疾病:
颤抖病(抖抖病、环腿病或痉挛病)
病因:小核糖核酸病毒, 除蟹种携带病毒以外,与养蟹环境生态条件的恶化有直接的关系。养殖池塘老化、水质底质恶化、水草缺乏、营养不均衡等易诱发此病,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齐蟹种来源不一等也是发生此病的因素。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
症状: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甚至停食,蜕皮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步足爪尖变枯黄,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连续颤抖、抽搐和痉挛,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或“抖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颤抖环起不能伸展,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故又称此病为“环腿病”或“弯爪病”、“抖抖病”或“痉挛病”;解剖蟹体,肝胰脏呈褐色或灰白色,严重时肝脏糜烂、坏死、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溃疡缺损,有的鳃丝发黑或灰色,三角膜肿胀,胃肠无食,病程从症状出现到濒死仅2~3日。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上的二龄蟹,当年一龄蟹发病率较低。温度在28~33℃下流行最快,10月后水温降到20℃以下,该病渐为少见。
预防与治疗:
1.选择健壮的蟹种进行养殖,提高蟹种的免疫力,不从疫区引入蟹种,并对蟹种进行消毒。定期内服活性蒜宝(1%)、保肝促长灵(0.5%)、多维(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连喂3~5天。
2.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为河蟹营造好的生态环境,养殖至中后期,水质、底质严重恶化,每7~10天定期使用六控底健康、灵活100(或粉剂活菌王)改底调水或者用黑金神1包+藻健康1包+健草养螺宝1桶混合浸泡后泼洒可用8~10亩,改善水质和池底。
3.在保护好现有优质水草的同时,清除聚草、轮生杂草等低植水草,因地制宜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水草,并用健草养螺宝防止水草老化、腐烂。
4.发现死蟹及时处理,并用保底安(1包用3亩)全池泼洒,连用2次,预防感染。
5.同时将本草大康(1%)、绿康露(1%)、保肝促长灵(0.5%)、虾蟹活力素(0.5%)、活性蒜宝(0.5%)、多维(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连喂3~5天。
细菌性疾病:
蟹上岸症(河蟹爬边上岸不下水症):仔蟹(豆蟹)易发疾病
病因:鳃丝细菌感染、鳃丝长有纤毛虫、pH值忽高忽低、淡化速度过快以及一般在水温较高的池塘、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的池塘、枝角类密度过大的池塘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对水质不适造成的蟹苗应激反应。
症状:蟹苗由大眼幼体变态为仔蟹后或在大眼幼体阶段,在水中不吃食,爬上岸边及水草上不下水,如将其泼下水后,便会立即死于水中,现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死亡率高达95%。
防治:
1.进水前测定进水口的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波动幅度太大一定要调整后再进水,
2.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亩)全池泼洒,
3.第二天按3亩蟹立安2包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次。
弧菌病
病因:河蟹在捕捞、运输及养殖过程中受伤,致使养殖环境中的致病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等多种弧菌)从伤口侵入,从而引起疾病。
症状:被感染的幼体体色变白,活动能力减弱,多在池水的中、下层缓慢游动,摄食减少或不摄食。病蟹身体瘦弱. 爬动不活泼,呈昏迷状态。观察鳃组织中有血细胞和细菌聚结成不透明的白色团块,在濒死或刚死的病蟹体内有大型的血凝块。在高倍镜下观察刚从病蟹中抽出的血淋巴,可见大量运动活泼的杆状细菌。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尤其是在高温时期受感染的河蟹在l~2天就会死亡。这种病对河蟹幼体、幼蟹、成蟹都有很大的危害。
防治:
1.饵料新鲜、清洁,投饵量适宜:
2.发病时用保底安(1包用3亩)全池泼洒
3.第二天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和蟹立安2包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次。
4.同时将活性蒜宝(1%)和虾蟹多维(0.5%)和保肝促长灵(0.5%)添加到饲料中投喂,每天2次,连喂3~5天。
烂鳃病
病因: 由弧菌、产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
症状: 病蟹的鳃丝变色,有炎症,并局部溃烂,有缺痕。
防治:  1.用绿康露(1瓶3亩)全池泼洒,
2.第二天按3亩.米用蟹立安2包和六控底健康1包全池泼洒。
3.同时将活性蒜宝(1%)和虾蟹活力素(0.5%)和离子对钙(0.5%)添加到饲料中投喂,每天2次,连喂3~5天。
肝坏死
病因:哧水气单胞菌、产气菌、弧菌侵袭而成,有毒物质侵害水体水质污染,滥用抗生素等引起。
症状:病蟹的肝脏呈灰白色或黄褐色,严重者肝脏糜烂、坏死、分解成豆渣样,甚至消失,病蟹一般还伴有烂鳃病。
防治:
1.泼洒六控底健康(1包用3亩);
2.第二天全池泼洒保肝促长灵(1瓶用2~3亩.米);
3.同时将本草大康(1%)、绿康露(1%)、保肝促长灵(0.5%)、护肝宝(0.5%)、多维(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连喂3~5天。
肠炎病:
病因:饵料质量差,引起细菌感染或摄食某些藻类中毒引起。
病症:病蟹游动缓慢,食欲不振,吃食减少或绝食,肠炎发炎且无粪便. 有时肝、肾、鳃也会发生病变,有时则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
防治:
1.检查饵料是否发霉或变质,或更换优质饲料,
2.用解毒超爽(1瓶用3亩.米)稀释100倍后全池泼洒,2小时后将浸泡1个晚上的卓越黑金神与健养草螺宝混合全池泼洒。
内服:用活性蒜宝(1%)、保肝促长灵(1%)、净水王(1%)、健长灵(1%))、金氨基(1%)拌料早晚各1次,连服3~5天。
肠道水肿病
病因: 嗜水气单胞菌或真菌中的毛霉菌感染,有毒物质侵害,用药过量。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 病蟹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不振,背甲与腹部之间肿大并开裂,步足关节水肿。解剖可见鳃腔 充满黏液,肌肉有积水,胃肠膨大、水 肿,肠壁透明、肛门红肿,晚期整个肠腔肿胀,最后死亡。该病流行季节在6—8月份。细菌性的水肿,发病在夏初至中秋,即从小满至秋分前的气温较高,河蟹生长旺盛的时期;而毛霉菌病引起的水肿发病在秋分以后的天气凉爽当河蟹成熟的时期。
治疗: 1.用保底安(每包用2~3亩)全池泼洒,第2天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4亩)全池泼洒,第3天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亩)
2.用活性蒜宝(1%)、保肝促长灵(1%)、虾蟹多维(按0.5%)、金氨基(1%)拌料早晚各1次,连服3~5天。
肠胃气病
病因: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投喂难于消化或腐败变质的饲料引起。在池水恶化、水温高的环境中,引起消化不良,肠胃发炎。
症状:病蟹体表清白,打开腹盖,轻压肛门,可见黄色黏液流出,病蟹消化不良,胃肠发炎、无食,有较多的淡红色黏液。病蟹不吃食,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其生长,还会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1.投喂新鲜无霉变的饲料,饲料应投放在浅水滩处,隔日清除残饵,保持池水清新。
2.定期轮流将净水王(每瓶用4亩)和活性蒜宝(每瓶用3亩)全池泼洒。
3.在饲料中拌活性蒜宝(0.5%)、净水王(0.5%),每天1次,连续投喂3天,每10天重复一次,可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病,在饲料中拌入活性蒜宝(1%)、净水王(1%),每天2次,连续投喂5天,同时将活性蒜宝全池泼洒。
甲壳溃疡症
病因:蟹体受伤后受细菌感染,同时水中铜、锌等重金属离子偏高。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病蟹甲壳表面有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溃疡斑,有的呈铁锈色,主要分布在蟹的腹面和步足。蟹病初期在蟹的背壳上有若干个黄色溃疡病灶。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因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后被一种破坏几丁质的细菌感染所致。此种细菌能够消化几丁质。此外,出现溃疡的病蟹还可被其他细菌或真菌感染。
预防:
1.避免损伤蟹体表、附肢及其他部位
2.定期使用解毒超爽解毒,防止重金属中毒
3.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使池塘有5~10厘米的软泥,可定期泼洒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改善水质和底质。
4.注重蜕壳期间的护理, 定期用解毒超爽解毒,并注重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改底,防止底质腐败,减少弧菌感染。
治疗:
1.使用保底安1包2~3亩全池泼洒,
2.第二天使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亩。
3.第三天全池泼洒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亩。
4.同时将保肝促长灵(0.5%)、虾蟹活力素(0.5%)、离子对钙(1%)、酶解多糖(0.5%)拌料投喂,每天2次,连喂5天。
5.清除病蟹防止疾病蔓延。
烂肢病
病因及流行:主要是捕捞运输、放养及生长过程中遭受机械损伤或敌害侵袭,使河蟹局部受伤后感染细菌所致。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行动迟缓,摄食减少甚至拒食。最终因无法蜕壳而死亡。该病的起因是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致伤,引起病菌感染。
防治:在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治疗方法同甲壳溃疡病。
寄生虫疾病:
蟹奴病:
病因: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寄生,幼体扩散感染所致。蟹奴是在形态上高度特化了的寄生甲壳类,寄生在河蟹的腹部,吸收河蟹的体液作为营养物质。蟹奴体呈扁平圆形,似枣状,白色;1只蟹通常有几个到10几个蟹奴寄生。蟹种易感染蟹奴而得病,往往由引种而带入内陆池塘。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病蟹腹部的脐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多个乳白色或白色或半透明的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不吃食,生长迟缓,脱壳困难,切肢再生能力丧失,性腺不发育,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蟹肉发臭,不能食用,俗称“臭笼蟹”。河蟹寄生蟹奴后,不能再蜕壳,一般不能长成商品规格。
防治:
1.在投放蟹种之前彻底清池,杀灭池内蟹奴幼虫。
2.严格检疫,剔除患病的幼蟹;
3.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4.定期(每7~10天)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调养水质和底质,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5.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降低池水盐度,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可以控制蟹奴繁殖速度,减少蟹奴的发展扩散。
6.发病时按5亩.米用绿康露2瓶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2包和蟹立安2包全池抛洒。
纤毛虫病
病因:聚缩虫、累枝虫、单缩虫、钟形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在蟹塘有机物多,pH值较低,流水不畅的污浊水中生长繁殖,游泳体附在卵、幼体、蟹的体表、鳃、附肢上而发病。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纤毛虫常固着生长在河蟹体表各部位,呈棕色、黄绿色或灰黑色绒毛状,病蟹体表污物较多,蟹体消瘦,行动迟缓。呼吸困难,进食减少,常溜边不动,用手易抓到,手模体表和附肢有滑腻。剥开甲壳,鳃呈黄色或黑色且附着许多污物,说明鳃部受到侵袭,严重时,可堵塞进出水孔,使河蟹窒息死亡。
防治:
1.彻底清塘,改善养殖环境;
2.向池中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3.加强饲养管理,勤换水,投喂优质饲料,投饲量适宜,合理密养和混养;
4.用茶粕5~10mg/l,全池泼洒.用后3天先用解毒超爽进行解毒处理,再用卓越特力钙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健长灵(0.5%)+多维(0.5%),每天两次,连用2~3天。
5.也可以采用促进蟹脱壳的方法来防止纤毛虫的危害,操作方法:每亩.米用绿康露(1瓶用3亩)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或者底改霸王+蟹立安改良底质。同时内虾蟹活力素(0.5%) +离子对钙(0.8%),每天两次,连用2~3天。用这种方法安全无副作用。
黑鳃病(俗称“叹气病”):
症状: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鳃部病变,蟹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黄色、黑色或蓝色,或腮部肿胀,鳃丝上粘液增多,严重时鳃丝萎缩、糜烂和坏死等。病蟹行动缓慢,拒食,白天匍匐在池边不动,呼吸困难,呈叹气状,俗称“叹气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该病在7—9月份较易发生,主要危害成蟹。
病因与对策:
原因1:中毒性黑变。养殖水体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如铜、镉、汞、锰等,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pH值长期偏低,产生慢性中毒等引起黑变。
对策:经常检测水质,使用清洁水源,定期使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2亩)。
原因2:药物性黑变。由于使用药物不当造成,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用量过大,药物粘附于蟹鳃丝表面,损伤鳃丝,引起黑变。
对策: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或使用后加强换水,切勿超量使用,换水后及时用解毒保康解毒,同时将解毒保康(1%)、健长灵(1%)拌料内服,连续拌喂3天。
原因3:营养性黑变。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或维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鳃丝黑变。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对策: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高稳C、多维、金氨基和活性蒜宝。
原因4:环境性黑变,细菌、真菌(如弧菌、丝状菌)感染。水质、底质恶化,养殖水体淤泥、有机碎屑、残留饲料、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粘附于蟹鳃丝,常伴有固着类纤毛虫,引起黑变。
对策:强化换水,抽除池底污泥,开启增氧机增氧,先用绿康露(每瓶2亩.米)或六控底健康(每亩.米100克),隔天先用净水王解毒,3小时后用降解灵+新活菌王全池泼洒, 并结合内服绿康露、护肝宝、高稳C、活性蒜宝、等药物防治。
原因5:应激性黑变:遇暴风雨或连续阴雨天,恶劣天气,引起强烈应激反应,蟹免疫力下降也会引起黑变。
对策:注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应激工作:全池泼洒蟹立安+健草养螺宝,并在饲料中添加高稳C、健长灵、护肝宝。
肺吸虫病
病因:由肺吸虫这种寄生虫引起。肺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一生有三个宿主:淡水螺是它的第一中间宿主,是肺吸虫尾蚴寄生的宿主;河蟹则是它的第二中间宿主,尾蚴侵入到河蟹体后,形成囊蚴。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蟹有了囊蚴后,行动迟缓,甚至死亡。人或狗、猫、猪等生食了带囊蚴的河蟹,囊蚴就会在其体内发育成肺吸韭!成虫进行有性繁殖,人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咳痰和咳血。
防治:
1.千万不要用动物粪便直接肥塘,也不要使用以动物粪便为原料做成的肥料进行肥水,卓越系列肥水产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精选原料,不含畜禽肥料,味香,可放心使用。
2.投放螺蛳需先消毒;
3.在投放幼蟹前严格清塘,杀灭塘内肺吸虫幼虫,通常所用药物有漂白粉、生石灰等;
4.经常检查蟹体,发现河蟹被肺吸虫寄生,立即将病蟹取出,并用保底安或绿康露全池泼洒,消除病害。
藤壶病
病因:由藤壶足类寄生虫寄生在河蟹的背面引起。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在河蟹的背部附着有坚硬的蔓枝状生物。
防治:全池泼洒保底安(1包用2~3亩)。如少量河蟹患病,也可将其放在保底安或绿康露(用100倍水溶化或稀释)浸浴20分钟杀灭病害。
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因:常见有水霉菌和绵霉菌,为丝状真菌。由于蟹体机械损伤或被其他病菌侵袭,导致水霉、绵霉的游动孢子侵入蟹体伤口,吸取营养,迅速萌发成菌丝。水霉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在13~20℃之间,10℃以下或20℃以上繁殖力较差。此病对河蟹的卵、幼体、成体均造成危害。
症状:蟹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像一团团灰白色陈旧棉絮。菌丝长短不一,约2~3厘米。向内外生长。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间隙之间;向外生长成棉团状菌丝,俗称 “生毛”。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组织,蟹体表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病蟹行动迟缓,摄食量减少,伤口不愈合.活动迟缓,摄食量下降,最终因体质衰弱,蜕壳无力而死亡。
防治:
(1)河蟹捕捉、运输、放养等操作要细致,谨防蟹体受伤;放养时用保底安或食盐浸洗消毒。
(2)病蟹用3.0%~5.0%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并用5%碘酒涂擦患处。
其它疾病:
性早熟:
病因:1.种源遗传,育苗场为了追求利润,在购置亲蟹中为了省本,买50~70克左右“小老蟹”做种;2.育苗采用高温、高药、高密度、严重损害蟹苗健康,培育过程中有效积温增加和营养过剩,导致种质退化;3.放养蟹苗过早;4.生产中滥用促生长素和蜕壳素之类的药物造成的;5.养殖过程中营养过剩;6.河蟹生长期水温高;7.土壤和水中的盐分含量高;8.水质过肥效;9.pH值高等均可导致性早熟。
症状:蟹种规格一般多在15~50克左右,体内性腺却已发育成熟,雄蟹蟹足绒毛变黑变粗,雌蟹腹脐长圆,边缘长出黑色刚毛,第二年不再蜕壳生长。如继续养殖会因脱壳困难而大量死亡。
防治:
1.进行种质改良,培育优良品种。
2.适当晚放苗
3.降低池塘、沼泽、稻田水温:蟹塘应尽量选在有丰富水资源的地方, 在夏、秋高温季节,便于在高温季节补充水,提高水深;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不停地向塘中注水,使之形成微流水,利用流水降低水的温度;蟹沟的水深要保持在70厘米以上;栽植水生植物蔽荫,降低水温。适当加深养殖池的水位,以水深适当控制水温升高,尽量使塘水的温度保持在20~24℃,以延长蟹种的生长期,降低性早熟蟹种的比例。
4.适当增加蟹苗放养密度,等蟹苗变成仔蟹时候,再根据仔幼蟹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其数量,调整其密度。
5.调整饵料结构:在培育扣蟹的整个喂养过程中,蟹种的饵料结构要坚持“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在仔蟹培育阶段,刚放入大眼幼体,要投喂以枝角类为主的浮游动物和鱼糜等精饵料,便于河蟹消化和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产生懒蟹。20天后(三期幼蟹后),投喂的备料要以水草、浮萍、麦麸、玉米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如发现幼蟹生长过快,则要停止喂食或三四天投喂一次。9月中旬后.为增强蟹种的体质,以便能顺利越冬,还要投喂20天至1个月的精料,品种以小鱼虾、豆饼和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用健长灵拌喂。
6.改善池塘条件:盐碱地区的农户如在塘中培育扣蟹,应经常排出池塘中盐度逐渐升高的陈水,注入新鲜淡水。没有新鲜淡水的地方可以打井。井水特别是深井水既无污染,盐度又极低,很适合养蟹。
懒蟹 (又名“僵蟹”):
在一龄蟹的饲养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产生了生长的不平衡现象。个体大的河蟹,当年背甲长就可达到5.5厘米,体重达100克,个体小的当年背甲长只有l~2厘米,体重仅1~2克。这些个体奇小的河蟹往往栖居在远离水面的穴洞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这样小的河蟹被称为懒蟹,又称为“僵蟹”或“落脚蟹”。
懒蟹产生的原因
1.养殖水体溶氧太低: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河蟹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能适应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由于岸上食物少,上岸后的河蟹因缺少营养而影响生长,成为懒蟹;
2.水位变动太大:河蟹在正常情况下,常打洞于“潮间带”,洞口在水面上,洞底略低于水面,有少量水。如果养殖池水位忽高忽低,河蟹的穴洞也就随之变动。当水位上升时,有些河蟹在水面附近打洞穴居,一旦水位下降时,它们来不及向下迁移,久而久之,穴居洞中,摄食不足,造成个体差异。
3.河蟹密度高,投饵不均匀:因为河蟹多集中在一起,造成部分小蟹觅不到饵料,争食力强的幼蟹迅速长大,而争不到饵料的蟹个体长不大,时间一长,个体规格差距就增大,小的河蟹也自然成为懒蟹。
4.生态条件差:生态条件不能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例如水中无水生植物,不适合河蟹的隐居穴洞的生活,破坏它的正常生活而造成懒蟹的形成。
防止懒蟹产生的措施:
1.改善水域条件:定期施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防止污染水体,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水位保持相对的稳定。
3.均匀投饵:1龄蟹饲养,每日投饵1次,时间放在傍晚,便于夜间觅食活动。投饵要分散,防止饵料过分集中,造成强的争食力强,弱的因争食力小影响个体生长。
4.增加漂浮物:种植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既可作河蟹的饵料,又可供河蟹攀爬。面积较大的养蟹池,中间要建人工蟹岛。
5.控制养殖密度。
懒蟹的养殖
1.建立精养蟹池,集中养蟹:将懒蟹集中在一起,确保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投喂优质饵料。在饵料中拌喂健长灵或虾蟹活力素和离子对钙,促进蜕壳生长。
2.增加投饵,强化培育:首先要满足懒蟹的摄食需要,在懒蟹“穴居”附近投饵.以引诱它出洞觅食,增强体质,逐渐加快生长。
3.人工分养:因对密度过高,饵料不足引起的懒蟹,根据情况及时分养出去,使其在良好的条件下继续生长。分养时,在同一池塘里。其分养的规格,尽量一致,起到同步生长的效果。
中毒病
病因:池塘水质恶化,产生氨、硫化氢等大量有毒气体;清塘药物残渣、过高浓度用药、进水水源受农田农药(化肥)、工业废水污染、重金属超标中毒;投喂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饵料;水体中生物(如湖靛、甲藻、小三毛金藻)所产生的生物性毒素及其代谢产物等都可因起河蟹中毒。
症状:河蟹活动失常,背甲后缘与腹部交接处胀裂出现假性‘‘蜕壳”,或三角膜呈红黑泥性异色,鳃丝粘连呈水肿状,或河蟹的腹脐张开下垂,肢体僵硬,步足撑起或与头胸甲离异而死亡。死亡肢体僵硬、拱起,腹脐离开,胸板下垂,鳃及肝脏明显变色。
防治:
1.清塘忌用有残毒药物,消毒清塘后第3天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降解残毒;
2.在河蟹苗种放养前,彻底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只需保留15厘米厚的塘泥, 切记要用卓越黑金神和灵活100进行生物净化,消除养殖隐患;
3.凡进水和换水,及时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严格控制已受农药 (化肥)或其他工业废水污染过的水进入池内;
4.池中栽植水花生、聚草、风眼莲等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同时在进水沟渠也要种上有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
5.投喂营养全面,新鲜的饵料;
6.一旦发现上述症状,立即将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2~3亩)全池泼洒,适当换水,同时将净水王(1%)和开胃解毒灵(1%)拌料内服,每天2次,连喂3天。
软壳病:
病因:
1.投喂的饲料单一或饲料营养不全面,缺钙或钙、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饲料投喂量长期不足,这是蟹发生软壳病的主要原因。
2.使用某些杀虫剂不当,直接导致产生软壳病。
3.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中后期水质恶化。
症状:河蟹蜕壳后,长时间甲壳不变硬(超过33小时),用手捏,甲壳薄而软,壳与肉接近分离,有时壳下有积水,甲壳粗糙。病蟹不吃不动,易遭受敌害侵袭。
防治:
1.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切勿投喂霉变过期饲料。
2.全池泼洒离子对钙(1瓶2亩.米)或特力钙(1包5~6亩.米),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金氨基、多维、酶解多糖、离子对钙。视蟹吃料具体情况,增加投喂数量。
3.适当排换水,定期施用新活菌王、灵活100、黑金神等微生物活菌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4.合理种植水草,净化水质。养殖后期注意保养池底,防止蟹池底质恶化。
5.如使用杀虫剂和因重金属超标导致软壳病,应立即全池泼洒解毒超爽和净水王(1瓶用2~3亩.米),并将解毒超爽或净水王拌料内服,以排毒解毒。
蜕壳不遂病:
病因:1.蟹感染慢性疾病,进食减少,体质衰弱,脱壳时体力衰竭,导致死亡;2. 水质不良,底质恶化,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状况下,或夜间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蟹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无力脱壳;3. 饲料缺钙或蟹体钙代谢出现障碍,造成脱壳困难。
症状: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或侧线板线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或只能蜕去部分旧壳,最终导致蟹死亡。
防治:
1.保持水质清新,水位适宜,环境安静。保持水草健康,以供河蟹蜕壳时隐蔽和附着;
2.定期用蟹立安和六控底健康全池泼洒,2天后黑金神或活菌王(粉剂),维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
3.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全池泼洒蟹立安+离子对钙(1瓶2亩.米)或特力钙(1包6亩.米),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酶解多糖(1%)、虾蟹活力素(0.5%)、离子对钙(1%),如有条件可加强换水,增强蟹对钙磷的吸收能力。
蟹窒息症
病因:①一般河蟹养殖池要求池水溶氧量为5毫克/升,若低于2毫克,升则会发生缺氧窒息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换水、无增氧设备和饲养密度超限;②池水中有机物过多(残食、烂草、淤泥、排泄物),即水过肥,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而耗氧及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①临床检查观察时,病初可见河蟹食欲降低,活动力下降,头不时浮出水面困难的呼吸;病后期不食、不动,浮于水面。最后窒息死亡,漂浮水面或沉底;②剖检时,单纯缺氧症尸体一般鳃部色泽不发黑,但会有细沙附着,不见其他病灶。③检测水中溶氧量,可以确诊。
防治:
1.立即全池泼洒蟹立安(每包1~2亩),同时换新鲜水或开动增氧设备,同时清除池中过多的水生植物,特别是腐烂的植物。这项措施越早越快,越见效;
2.也可将爬到草上和上岸呼吸的蟹捞出,放入新鲜水池中饲养,以缓解病情;
3.有条件的养殖场,可进行池水溶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检测.以便于采取换水或清池消毒等措施,从根本上防止此病的发生。
4.放养密度始终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过密,可引发缺氧、外伤以及污染,使池水水质变坏,促使大量生物((藻类、微生物、寄生生物等)滋生。
河蟹综合症
病因:经查明是由于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以及弧菌感染引起的甲壳溃疡病。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河蟹甲壳溃疡及重金属离子偏高综合症。
防治: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用3~4亩)全池泼洒,第二天泼洒六控底健康(1包用3~4亩),同时投净水王(1%)和活性蒜宝(1%),每天2次,连喂3~5天)。
小结:
当养殖技术遭遇瓶颈,解决不了养殖危机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养殖管理细节上有没有因疏忽而出的问题。但愿本文的观点对您有些启示,欢迎交流探讨并赐教,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养蟹亦如此。
, , 增氧机本身只是将空气中少量的氧气导入水体,但不是主, 要的氧源。
还有人认为,泼洒增氧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过氧化钙、双氧水等)补充外源氧的方式可以解决水体溶氧缺乏的问题。其实,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短期应急做法。化学增氧剂的过量使用,使得水草及藻类彻底的“牺牲”,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被彻底的破坏,水质、底质失去活性,自净功能丧失,水色很难培养,水草很难修复。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屡见超标。导致蟹病频发,大面积养殖效益不乐观。
有实验表明,池塘水体中70%以上的溶解氧是水草、藻类产生的,因此培育优良的水草和藻相,就是培植氧源。
如何培植氧源呢?水质的调控管理,适时适当使用合适的肥料培育水草和稳定藻相,如苗期的时候,注重“肥水培藻,保健养苗”;中后期的时候注意强壮修复水草防止水草根部腐烂、霉变。在巡塘的时候, 观察蟹的健康情况,同时也应该观察水草和藻相是否正常。如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是否过多?藻类是不是有益的藻类?是否有泡沫拖尾容易堆积,水质发粘伴有腥臭味?风头水是否像剥过皮一样?水色浓绿、泡沫稀少,藻相是否经久不变?表面看有水色,认真看水体悬浮物多,增氧机开处无泡沫等水质水色,都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可参照“底质、水质的养护和改良”中介绍的方法操作。总而言之,保护健康的水草和藻相,就是保护池塘氧源的安全,保护氧源的安全,就是捍卫成功养蟹的命根子。
(二)定期解毒,消除健康隐患
定期解毒是指定期有效地消除养殖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毒害,如重金属中毒、消毒杀虫灭藻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硫化氢中毒、氨中毒、饲料霉变中毒、藻类中毒等等,尤其对重金属对水产养殖之危害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常见的重金属离子有铅、汞、铜、镉、锰、铬、砷、铝、锑等,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1.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种养污水最终都排至大海,导致海水污染日益严重,致使养殖抽进的海水本身的重金属就超标,2.所抽的地下水,本身重金属超标,3.在养殖过程中滥用各种吸附型水质和底质改良剂等,也会导致重金属离子就超标。据报道:近年沿海海水重金属(尤其是铁离子)含量比往年要高,因此,解毒环节更应引起重视。
重金属超标会严重损害养殖动物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从而引发神经功能紊乱、代谢失常、肝胰腺坏死、肝脏肿大、败血、黑鳃、烂鳃、停止生长等症状。
净水王和解毒超爽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降解剂,合理使用能(1)消除重金属离子、有毒元素如铅、汞、铜、镉、锰、铬、砷、铝、锑等;(2)消除水底发热、防治铁离污染、水锈和硫、氨超标;(3)消除和缓解养殖动物因激素类、氯系、消毒剂、抗生素、杀虫药、有害藻类、饲料霉变以及各种农药造成的应激反应和中毒反应。最终起到净化水质、底质,消除养殖对象因重金属离子超标及各种毒害所导致的肝胰腺坏死、肝脏肿大、败血、黄鳃、黑鳃、烂鳃的作用。因此,为消除养殖的健康隐患,建议养殖户使用净水王和解毒超爽处理水源,并定期使用卓越净水王和解毒超爽降解养殖水体和底质的重金属毒性,并经常拌喂净水王和解毒超爽排解养殖对象体内的毒素。
例如:在苏州地区,养殖水源污染严重, 外河水源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和重金属严重超标,不经过解毒处理无法放苗。而养殖水体到中后期,塘底的有机物随着投饵量和蟹粪便以及动植物尸体的不断增多,底质环境非常脆弱,受气候、溶氧、有害微生物的影响,容易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其中的有些有毒成份可以检出,有的受条件限制无法检出。比如重金属和甲烷。因为管理的疏忽,对塘底的有机物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产生水华和蓝藻。老化及死亡的藻类,以及泼洒消毒药后投喂的饵料都携带着有毒成份,且容易被河蟹误食。高密度养殖的池塘环境复杂而脆弱,潜伏着致病源的隐患随时都威胁着河蟹的健康养殖。因此中后期的定期解毒排毒很有必要,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就要及时泼洒和拌料内服卓越净水王进行体内排毒和水体解毒。
(三)高度警惕,防·抗应激
防•抗应激,无论是对水草、藻相和河蟹都很重要。水草、藻相应激死亡,水环境发生变化,河蟹马上会连带应激, 大多数的河蟹病害是因应激导致蟹活力减弱,病源体侵入养殖对像体内而引发。水草、藻相的应激反应主要是受气候、用药、环境变化(如:温差、台风天、低气压、强降雨、阴雨天、风向变化、夏季长时间水温高、泼洒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底质腐败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为防止气候变化引起应激反应,应养成关注天气气象信息的好习惯,提前听气候预报预知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当出现闷热无风、阴雨连绵、台风暴雨、风向不定、雨后初晴、持续高温等恶劣天气和水质泥浊等不良水质时,不宜过量使用微生物制剂或微生物底改调水改底,更不宜使用清毒药;同时,应酌情减料投喂或停喂,否则会刺激河蟹产生强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恶性病害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遇到恶劣天气,建议采取如下措施防·抗应激:先用解毒超爽(每瓶4亩.米)进行解毒, 2小时后用按6~8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黑金神1包浸泡后使用,可增强水草活力,防止水草老化腐烂, 还能分解水体中悬浮颗粒,降低耗氧量。如遇阴雨天时间过长,可在中途将蟹立安(每包2~3/亩.米)和应激宁(每包2~3亩.米)混合泼洒,不仅可以减轻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而且可以有效的抑制弧菌的生长繁殖,对颤抖病,黑鳃等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其间,如发现水色藻相有异常变化,应抓紧泼洒健草养螺宝+藻健康,抗倒藻、保水色,壮水草,以稳定pH值和溶解氧,维护健康正常养殖环境,减少和避免蟹因应激发病和死亡。所以,警惕养殖对象应激,应从预防入手,从每个关键点抓起。
关键控制技术九:补充营养、增强免疫、促进生长
受河蟹自身消化系统消化能力不足的限制,如:河蟹消化道短,内源酶不足;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蟹应激反应;这些因素都会妨碍河蟹营养的消化吸收。再则,饲料本身的营养平衡与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配方相关联。如用部分植物蛋白(发酵豆粕)替代部分动物蛋白(鱼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节对饲料营养的破坏,如:磷酸脂等,会导致饲料营养的失衡,同样也会影响河蟹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及营养平衡的需求。所以,养殖在选用饲料时要理智谨慎,最好选择用户口碑好的知名品牌使用。
为了有效弥补河蟹消化能力不足的缺失,提高河蟹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满足其营养平衡的需求,增强其免疫抗病能力,喂料前,在饲料中拌入产酶益生菌和乳酸菌,很有必要(如:健长灵,既含有产酶益生菌群,还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产品独特的醇香味具有极强的诱食性。其强大的有益微生物复合种群优势,既能补充河蟹的内源酶,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检测其是否有效方法很简单,看蟹的肠道是否变得粗健,闻蟹粪便的腥味比以前是否淡化),还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系统生长繁殖,维护消化道的菌群平衡,修复并促进体内微生态的健康循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养肝护肝,排毒解毒,保障河蟹肝功能的健康,对河蟹养殖十分重要,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护肝宝或者保肝促长灵,有利于保肝护肝,增强肝功能的排毒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养殖过程中,底质和水质得到良好的养护和及时的改善,能减少河蟹的应激反应,营养保健品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增强蟹的活力和免疫抗病能力,提高饲料营养的转化吸收,促进河蟹生长,降低养蟹风险和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特别提示:饲料中拌入保健营养品或药品时,必须同时添加一些诱食促长剂,如:金氨基、健长灵、活性蒜宝。因为有些药品或者营养品的味道可能导致河蟹拒食,会影响保健和治疗效果,加入金氨基或健长灵、活性蒜宝后,这两种产品特有的酸、香、甜味是河蟹喜食的味道,用它们的味道来遮蔽营养品或者药品中河蟹不喜欢的味道,来提高河蟹采食率,增强保健和治疗效果。
警惕“病从口入”:
风险和隐患:
①螺蛳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是河蟹最适口的饵料,但同时也是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携带者。是河蟹病害的一个重要源头
②养殖户投喂的冰鲜野杂鱼类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野杂鱼中也附带着大量有害细菌、病毒,特别是已经变质的野杂鱼。河蟹在摄食的过程中将有害的病毒和病菌或有毒的重金属或药残带入体内,从而引发病害,如:肝脏肿大、肝脏萎缩、糜烂,肠炎、空肠、空胃等。
③高温时节,投喂干料,饲料沉入塘底吸水耗氧,特别是所吸之水是塘底的“聚毒”污水(水中含有病毒、病菌、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各种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份),对虾摄食被重度污染的饲料而导致各种可能的病害发生。
对策和措施:
①投放螺蛳前1天,使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亩,改善底质,活化淤泥,给螺蛳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螺蛳在池塘中所携带有害病菌。三天后使用健草养螺宝(1桶用8~10亩)来肥育螺蛳,增加螺蛳肉质质量和口感,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增强体质。
②在投喂冰鲜野杂鱼使用活性蒜宝进行拌料处理来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1瓶可拌野杂鱼100公斤)经过发酵的天然大蒜的杀菌抑菌能力是普通抗生素的5~8倍,无残留,不形成抗性。在无公害养殖河蟹中可广泛使用活性蒜宝来处理冰鲜野杂鱼类,对商品蟹的品质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高温水体容易使饲料溶散,不利于河蟹摄食,饵料浪费严重,容易造成底质腐败,溶氧缺乏,病毒、病菌容易繁殖,有毒有害物质容易形成,整个养殖环境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因此,在投喂饲料前,适当配合环保营养型粘合剂“金氨基”,将饲料包裹后投喂,既能起到诱食促食作用,还能增强营养消化,更可避免底部淤泥渗水污染饲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饵料系数,减轻底质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控制病从口入,减少病害的发生。肝脏排毒解毒:每公斤饲料添加10~15克(一瓶盖)净水王拌料投喂,每三天一次。水体解毒:每亩水面泼洒解毒超爽750毫升,每5~7天一次。
关键控制技术十:病害防控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池塘集约化养殖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活动范围受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的缺陷,容易导致蟹病发生。
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
◇水、底致病微生物或浮游动物浓度大;
◇水中溶氧不足;
◇水、底质有害物质(含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超标;
◇底质恶化(腐败有机质过多、腥臭酸臭、底热、板结、泥皮等),有害细菌大量繁殖;
◇水体pH值或温度或盐度不适;
◇水体透明度太高或太低;
◇水太浅(缓冲能力差)或水太深(容易造成底层缺氧) ;
◇气候、养殖环境突变、换水量过大产生应激导致发病;
◇水环境交叉感染严重;
◇用药不当(不是对症下药或用药量过少或严重过量);
◇食物质量差、变质或投料不当(太少或严重过剩) ;
◇种苗质量太差或严重携带病源。
由上可见,大部分病害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养殖环境有关,因此病害的预防主要是对水质和底质进行科学养护和调控,病害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养水底,这是水产养殖与其它养殖的根本区别。
河蟹疾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预防措施有:
◇消除垂直传播的传染源,不用携带病毒的蟹做亲蟹;
◇切断垂直传播途径。不用带病毒的蟹苗;
◇培育健康蟹苗即不带病毒,具有免疫力和抗体的蟹苗;
◇彻底清塘消毒,应用蓄水池水或过滤池或养鱼池水换水,消除病毒的传播途经;
◇加强水底监控和管理。要求水要肥、爽、嫩、活,各项理化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定期使用粉剂活菌王、蟹立安、六控底健康、底改霸王、黑金神等改良水体、底质;
◇建议低盐度和低氮方法养殖;
◇建议采用淡水添加式养殖模式;。
◇建议采用少量多次换水方式;
◇建议在大规模河蟹养殖中,实行统一管理,减少病毒传播;
◇建议使用安全无药残的水体消毒剂,尽量使用本草大康、绿康露或保底安进行水体消毒;
◇在蟹脱壳时要注意保健,补充钙磷元素,保持氧气充足;
◇选用优质加强饲料。在饲料适当添加虾蟹多维、保肝促长灵、酶解多糖、健长灵、金氨基等。
河蟹一旦发病,必须注意什么?
蟹如果发病,必须注意不能马上消毒,这样操作,只会加重蟹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马上先用蟹立安(250克/亩.米)+应激宁(250克/亩.米)降解水体、蟹体毒性,增强蟹的抗应激能力,并优化、稳定水质,平衡pH值,第二天才进行底质改良、去污或进行消毒等,同时还必须内服补充保肝促长灵、虾蟹多维、健长灵等恢复、增强体力的产品。
病毒性疾病:
颤抖病(抖抖病、环腿病或痉挛病)
病因:小核糖核酸病毒, 除蟹种携带病毒以外,与养蟹环境生态条件的恶化有直接的关系。养殖池塘老化、水质底质恶化、水草缺乏、营养不均衡等易诱发此病,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齐蟹种来源不一等也是发生此病的因素。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
症状: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甚至停食,蜕皮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步足爪尖变枯黄,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连续颤抖、抽搐和痉挛,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或“抖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颤抖环起不能伸展,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故又称此病为“环腿病”或“弯爪病”、“抖抖病”或“痉挛病”;解剖蟹体,肝胰脏呈褐色或灰白色,严重时肝脏糜烂、坏死、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溃疡缺损,有的鳃丝发黑或灰色,三角膜肿胀,胃肠无食,病程从症状出现到濒死仅2~3日。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上的二龄蟹,当年一龄蟹发病率较低。温度在28~33℃下流行最快,10月后水温降到20℃以下,该病渐为少见。
预防与治疗:
1.选择健壮的蟹种进行养殖,提高蟹种的免疫力,不从疫区引入蟹种,并对蟹种进行消毒。定期内服活性蒜宝(1%)、保肝促长灵(0.5%)、多维(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连喂3~5天。
2.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为河蟹营造好的生态环境,养殖至中后期,水质、底质严重恶化,每7~10天定期使用六控底健康、灵活100(或粉剂活菌王)改底调水或者用黑金神1包+藻健康1包+健草养螺宝1桶混合浸泡后泼洒可用8~10亩,改善水质和池底。
3.在保护好现有优质水草的同时,清除聚草、轮生杂草等低植水草,因地制宜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水草,并用健草养螺宝防止水草老化、腐烂。
4.发现死蟹及时处理,并用保底安(1包用3亩)全池泼洒,连用2次,预防感染。
5.同时将本草大康(1%)、绿康露(1%)、保肝促长灵(0.5%)、虾蟹活力素(0.5%)、活性蒜宝(0.5%)、多维(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连喂3~5天。
细菌性疾病:
蟹上岸症(河蟹爬边上岸不下水症):仔蟹(豆蟹)易发疾病
病因:鳃丝细菌感染、鳃丝长有纤毛虫、pH值忽高忽低、淡化速度过快以及一般在水温较高的池塘、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的池塘、枝角类密度过大的池塘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对水质不适造成的蟹苗应激反应。
症状:蟹苗由大眼幼体变态为仔蟹后或在大眼幼体阶段,在水中不吃食,爬上岸边及水草上不下水,如将其泼下水后,便会立即死于水中,现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死亡率高达95%。
防治:
1.进水前测定进水口的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波动幅度太大一定要调整后再进水,
2.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亩)全池泼洒,
3.第二天按3亩蟹立安2包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次。
弧菌病
病因:河蟹在捕捞、运输及养殖过程中受伤,致使养殖环境中的致病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等多种弧菌)从伤口侵入,从而引起疾病。
症状:被感染的幼体体色变白,活动能力减弱,多在池水的中、下层缓慢游动,摄食减少或不摄食。病蟹身体瘦弱. 爬动不活泼,呈昏迷状态。观察鳃组织中有血细胞和细菌聚结成不透明的白色团块,在濒死或刚死的病蟹体内有大型的血凝块。在高倍镜下观察刚从病蟹中抽出的血淋巴,可见大量运动活泼的杆状细菌。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尤其是在高温时期受感染的河蟹在l~2天就会死亡。这种病对河蟹幼体、幼蟹、成蟹都有很大的危害。
防治:
1.饵料新鲜、清洁,投饵量适宜:
2.发病时用保底安(1包用3亩)全池泼洒
3.第二天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和蟹立安2包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次。
4.同时将活性蒜宝(1%)和虾蟹多维(0.5%)和保肝促长灵(0.5%)添加到饲料中投喂,每天2次,连喂3~5天。
烂鳃病
病因: 由弧菌、产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
症状: 病蟹的鳃丝变色,有炎症,并局部溃烂,有缺痕。
防治:  1.用绿康露(1瓶3亩)全池泼洒,
2.第二天按3亩.米用蟹立安2包和六控底健康1包全池泼洒。
3.同时将活性蒜宝(1%)和虾蟹活力素(0.5%)和离子对钙(0.5%)添加到饲料中投喂,每天2次,连喂3~5天。
肝坏死
病因:哧水气单胞菌、产气菌、弧菌侵袭而成,有毒物质侵害水体水质污染,滥用抗生素等引起。
症状:病蟹的肝脏呈灰白色或黄褐色,严重者肝脏糜烂、坏死、分解成豆渣样,甚至消失,病蟹一般还伴有烂鳃病。
防治:
1.泼洒六控底健康(1包用3亩);
2.第二天全池泼洒保肝促长灵(1瓶用2~3亩.米);
3.同时将本草大康(1%)、绿康露(1%)、保肝促长灵(0.5%)、护肝宝(0.5%)、多维(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连喂3~5天。
肠炎病:
病因:饵料质量差,引起细菌感染或摄食某些藻类中毒引起。
病症:病蟹游动缓慢,食欲不振,吃食减少或绝食,肠炎发炎且无粪便. 有时肝、肾、鳃也会发生病变,有时则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
防治:
1.检查饵料是否发霉或变质,或更换优质饲料,
2.用解毒超爽(1瓶用3亩.米)稀释100倍后全池泼洒,2小时后将浸泡1个晚上的卓越黑金神与健养草螺宝混合全池泼洒。
内服:用活性蒜宝(1%)、保肝促长灵(1%)、净水王(1%)、健长灵(1%))、金氨基(1%)拌料早晚各1次,连服3~5天。
肠道水肿病
病因: 嗜水气单胞菌或真菌中的毛霉菌感染,有毒物质侵害,用药过量。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 病蟹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不振,背甲与腹部之间肿大并开裂,步足关节水肿。解剖可见鳃腔 充满黏液,肌肉有积水,胃肠膨大、水 肿,肠壁透明、肛门红肿,晚期整个肠腔肿胀,最后死亡。该病流行季节在6—8月份。细菌性的水肿,发病在夏初至中秋,即从小满至秋分前的气温较高,河蟹生长旺盛的时期;而毛霉菌病引起的水肿发病在秋分以后的天气凉爽当河蟹成熟的时期。
治疗: 1.用保底安(每包用2~3亩)全池泼洒,第2天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4亩)全池泼洒,第3天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亩)
2.用活性蒜宝(1%)、保肝促长灵(1%)、虾蟹多维(按0.5%)、金氨基(1%)拌料早晚各1次,连服3~5天。
肠胃气病
病因: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投喂难于消化或腐败变质的饲料引起。在池水恶化、水温高的环境中,引起消化不良,肠胃发炎。
症状:病蟹体表清白,打开腹盖,轻压肛门,可见黄色黏液流出,病蟹消化不良,胃肠发炎、无食,有较多的淡红色黏液。病蟹不吃食,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其生长,还会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1.投喂新鲜无霉变的饲料,饲料应投放在浅水滩处,隔日清除残饵,保持池水清新。
2.定期轮流将净水王(每瓶用4亩)和活性蒜宝(每瓶用3亩)全池泼洒。
3.在饲料中拌活性蒜宝(0.5%)、净水王(0.5%),每天1次,连续投喂3天,每10天重复一次,可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病,在饲料中拌入活性蒜宝(1%)、净水王(1%),每天2次,连续投喂5天,同时将活性蒜宝全池泼洒。
甲壳溃疡症
病因:蟹体受伤后受细菌感染,同时水中铜、锌等重金属离子偏高。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病蟹甲壳表面有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溃疡斑,有的呈铁锈色,主要分布在蟹的腹面和步足。蟹病初期在蟹的背壳上有若干个黄色溃疡病灶。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因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后被一种破坏几丁质的细菌感染所致。此种细菌能够消化几丁质。此外,出现溃疡的病蟹还可被其他细菌或真菌感染。
预防:
1.避免损伤蟹体表、附肢及其他部位
2.定期使用解毒超爽解毒,防止重金属中毒
3.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使池塘有5~10厘米的软泥,可定期泼洒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改善水质和底质。
4.注重蜕壳期间的护理, 定期用解毒超爽解毒,并注重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改底,防止底质腐败,减少弧菌感染。
治疗:
1.使用保底安1包2~3亩全池泼洒,
2.第二天使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亩。
3.第三天全池泼洒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亩。
4.同时将保肝促长灵(0.5%)、虾蟹活力素(0.5%)、离子对钙(1%)、酶解多糖(0.5%)拌料投喂,每天2次,连喂5天。
5.清除病蟹防止疾病蔓延。
烂肢病
病因及流行:主要是捕捞运输、放养及生长过程中遭受机械损伤或敌害侵袭,使河蟹局部受伤后感染细菌所致。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行动迟缓,摄食减少甚至拒食。最终因无法蜕壳而死亡。该病的起因是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致伤,引起病菌感染。
防治:在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治疗方法同甲壳溃疡病。
寄生虫疾病:
蟹奴病:
病因: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寄生,幼体扩散感染所致。蟹奴是在形态上高度特化了的寄生甲壳类,寄生在河蟹的腹部,吸收河蟹的体液作为营养物质。蟹奴体呈扁平圆形,似枣状,白色;1只蟹通常有几个到10几个蟹奴寄生。蟹种易感染蟹奴而得病,往往由引种而带入内陆池塘。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病蟹腹部的脐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多个乳白色或白色或半透明的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不吃食,生长迟缓,脱壳困难,切肢再生能力丧失,性腺不发育,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蟹肉发臭,不能食用,俗称“臭笼蟹”。河蟹寄生蟹奴后,不能再蜕壳,一般不能长成商品规格。
防治:
1.在投放蟹种之前彻底清池,杀灭池内蟹奴幼虫。
2.严格检疫,剔除患病的幼蟹;
3.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4.定期(每7~10天)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调养水质和底质,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5.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降低池水盐度,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可以控制蟹奴繁殖速度,减少蟹奴的发展扩散。
6.发病时按5亩.米用绿康露2瓶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2包和蟹立安2包全池抛洒。
纤毛虫病
病因:聚缩虫、累枝虫、单缩虫、钟形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在蟹塘有机物多,pH值较低,流水不畅的污浊水中生长繁殖,游泳体附在卵、幼体、蟹的体表、鳃、附肢上而发病。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纤毛虫常固着生长在河蟹体表各部位,呈棕色、黄绿色或灰黑色绒毛状,病蟹体表污物较多,蟹体消瘦,行动迟缓。呼吸困难,进食减少,常溜边不动,用手易抓到,手模体表和附肢有滑腻。剥开甲壳,鳃呈黄色或黑色且附着许多污物,说明鳃部受到侵袭,严重时,可堵塞进出水孔,使河蟹窒息死亡。
防治:
1.彻底清塘,改善养殖环境;
2.向池中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3.加强饲养管理,勤换水,投喂优质饲料,投饲量适宜,合理密养和混养;
4.用茶粕5~10mg/l,全池泼洒.用后3天先用解毒超爽进行解毒处理,再用卓越特力钙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健长灵(0.5%)+多维(0.5%),每天两次,连用2~3天。
5.也可以采用促进蟹脱壳的方法来防止纤毛虫的危害,操作方法:每亩.米用绿康露(1瓶用3亩)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或者底改霸王+蟹立安改良底质。同时内虾蟹活力素(0.5%) +离子对钙(0.8%),每天两次,连用2~3天。用这种方法安全无副作用。
黑鳃病(俗称“叹气病”):
症状: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鳃部病变,蟹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黄色、黑色或蓝色,或腮部肿胀,鳃丝上粘液增多,严重时鳃丝萎缩、糜烂和坏死等。病蟹行动缓慢,拒食,白天匍匐在池边不动,呼吸困难,呈叹气状,俗称“叹气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该病在7—9月份较易发生,主要危害成蟹。
病因与对策:
原因1:中毒性黑变。养殖水体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如铜、镉、汞、锰等,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pH值长期偏低,产生慢性中毒等引起黑变。
对策:经常检测水质,使用清洁水源,定期使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2亩)。
原因2:药物性黑变。由于使用药物不当造成,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用量过大,药物粘附于蟹鳃丝表面,损伤鳃丝,引起黑变。
对策: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或使用后加强换水,切勿超量使用,换水后及时用解毒保康解毒,同时将解毒保康(1%)、健长灵(1%)拌料内服,连续拌喂3天。
原因3:营养性黑变。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或维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鳃丝黑变。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对策: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高稳C、多维、金氨基和活性蒜宝。
原因4:环境性黑变,细菌、真菌(如弧菌、丝状菌)感染。水质、底质恶化,养殖水体淤泥、有机碎屑、残留饲料、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粘附于蟹鳃丝,常伴有固着类纤毛虫,引起黑变。
对策:强化换水,抽除池底污泥,开启增氧机增氧,先用绿康露(每瓶2亩.米)或六控底健康(每亩.米100克),隔天先用净水王解毒,3小时后用降解灵+新活菌王全池泼洒, 并结合内服绿康露、护肝宝、高稳C、活性蒜宝、等药物防治。
原因5:应激性黑变:遇暴风雨或连续阴雨天,恶劣天气,引起强烈应激反应,蟹免疫力下降也会引起黑变。
对策:注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应激工作:全池泼洒蟹立安+健草养螺宝,并在饲料中添加高稳C、健长灵、护肝宝。
肺吸虫病
病因:由肺吸虫这种寄生虫引起。肺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一生有三个宿主:淡水螺是它的第一中间宿主,是肺吸虫尾蚴寄生的宿主;河蟹则是它的第二中间宿主,尾蚴侵入到河蟹体后,形成囊蚴。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蟹有了囊蚴后,行动迟缓,甚至死亡。人或狗、猫、猪等生食了带囊蚴的河蟹,囊蚴就会在其体内发育成肺吸韭!成虫进行有性繁殖,人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咳痰和咳血。
防治:
1.千万不要用动物粪便直接肥塘,也不要使用以动物粪便为原料做成的肥料进行肥水,卓越系列肥水产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精选原料,不含畜禽肥料,味香,可放心使用。
2.投放螺蛳需先消毒;
3.在投放幼蟹前严格清塘,杀灭塘内肺吸虫幼虫,通常所用药物有漂白粉、生石灰等;
4.经常检查蟹体,发现河蟹被肺吸虫寄生,立即将病蟹取出,并用保底安或绿康露全池泼洒,消除病害。
藤壶病
病因:由藤壶足类寄生虫寄生在河蟹的背面引起。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在河蟹的背部附着有坚硬的蔓枝状生物。
防治:全池泼洒保底安(1包用2~3亩)。如少量河蟹患病,也可将其放在保底安或绿康露(用100倍水溶化或稀释)浸浴20分钟杀灭病害。
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因:常见有水霉菌和绵霉菌,为丝状真菌。由于蟹体机械损伤或被其他病菌侵袭,导致水霉、绵霉的游动孢子侵入蟹体伤口,吸取营养,迅速萌发成菌丝。水霉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在13~20℃之间,10℃以下或20℃以上繁殖力较差。此病对河蟹的卵、幼体、成体均造成危害。
症状:蟹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像一团团灰白色陈旧棉絮。菌丝长短不一,约2~3厘米。向内外生长。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间隙之间;向外生长成棉团状菌丝,俗称 “生毛”。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组织,蟹体表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病蟹行动迟缓,摄食量减少,伤口不愈合.活动迟缓,摄食量下降,最终因体质衰弱,蜕壳无力而死亡。
防治:
(1)河蟹捕捉、运输、放养等操作要细致,谨防蟹体受伤;放养时用保底安或食盐浸洗消毒。
(2)病蟹用3.0%~5.0%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并用5%碘酒涂擦患处。
其它疾病:
性早熟:
病因:1.种源遗传,育苗场为了追求利润,在购置亲蟹中为了省本,买50~70克左右“小老蟹”做种;2.育苗采用高温、高药、高密度、严重损害蟹苗健康,培育过程中有效积温增加和营养过剩,导致种质退化;3.放养蟹苗过早;4.生产中滥用促生长素和蜕壳素之类的药物造成的;5.养殖过程中营养过剩;6.河蟹生长期水温高;7.土壤和水中的盐分含量高;8.水质过肥效;9.pH值高等均可导致性早熟。
症状:蟹种规格一般多在15~50克左右,体内性腺却已发育成熟,雄蟹蟹足绒毛变黑变粗,雌蟹腹脐长圆,边缘长出黑色刚毛,第二年不再蜕壳生长。如继续养殖会因脱壳困难而大量死亡。
防治:
1.进行种质改良,培育优良品种。
2.适当晚放苗
3.降低池塘、沼泽、稻田水温:蟹塘应尽量选在有丰富水资源的地方, 在夏、秋高温季节,便于在高温季节补充水,提高水深;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不停地向塘中注水,使之形成微流水,利用流水降低水的温度;蟹沟的水深要保持在70厘米以上;栽植水生植物蔽荫,降低水温。适当加深养殖池的水位,以水深适当控制水温升高,尽量使塘水的温度保持在20~24℃,以延长蟹种的生长期,降低性早熟蟹种的比例。
4.适当增加蟹苗放养密度,等蟹苗变成仔蟹时候,再根据仔幼蟹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其数量,调整其密度。
5.调整饵料结构:在培育扣蟹的整个喂养过程中,蟹种的饵料结构要坚持“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在仔蟹培育阶段,刚放入大眼幼体,要投喂以枝角类为主的浮游动物和鱼糜等精饵料,便于河蟹消化和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产生懒蟹。20天后(三期幼蟹后),投喂的备料要以水草、浮萍、麦麸、玉米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如发现幼蟹生长过快,则要停止喂食或三四天投喂一次。9月中旬后.为增强蟹种的体质,以便能顺利越冬,还要投喂20天至1个月的精料,品种以小鱼虾、豆饼和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用健长灵拌喂。
6.改善池塘条件:盐碱地区的农户如在塘中培育扣蟹,应经常排出池塘中盐度逐渐升高的陈水,注入新鲜淡水。没有新鲜淡水的地方可以打井。井水特别是深井水既无污染,盐度又极低,很适合养蟹。
懒蟹 (又名“僵蟹”):
在一龄蟹的饲养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产生了生长的不平衡现象。个体大的河蟹,当年背甲长就可达到5.5厘米,体重达100克,个体小的当年背甲长只有l~2厘米,体重仅1~2克。这些个体奇小的河蟹往往栖居在远离水面的穴洞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这样小的河蟹被称为懒蟹,又称为“僵蟹”或“落脚蟹”。
懒蟹产生的原因
1.养殖水体溶氧太低: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河蟹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能适应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由于岸上食物少,上岸后的河蟹因缺少营养而影响生长,成为懒蟹;
2.水位变动太大:河蟹在正常情况下,常打洞于“潮间带”,洞口在水面上,洞底略低于水面,有少量水。如果养殖池水位忽高忽低,河蟹的穴洞也就随之变动。当水位上升时,有些河蟹在水面附近打洞穴居,一旦水位下降时,它们来不及向下迁移,久而久之,穴居洞中,摄食不足,造成个体差异。
3.河蟹密度高,投饵不均匀:因为河蟹多集中在一起,造成部分小蟹觅不到饵料,争食力强的幼蟹迅速长大,而争不到饵料的蟹个体长不大,时间一长,个体规格差距就增大,小的河蟹也自然成为懒蟹。
4.生态条件差:生态条件不能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例如水中无水生植物,不适合河蟹的隐居穴洞的生活,破坏它的正常生活而造成懒蟹的形成。
防止懒蟹产生的措施:
1.改善水域条件:定期施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防止污染水体,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水位保持相对的稳定。
3.均匀投饵:1龄蟹饲养,每日投饵1次,时间放在傍晚,便于夜间觅食活动。投饵要分散,防止饵料过分集中,造成强的争食力强,弱的因争食力小影响个体生长。
4.增加漂浮物:种植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既可作河蟹的饵料,又可供河蟹攀爬。面积较大的养蟹池,中间要建人工蟹岛。
5.控制养殖密度。
懒蟹的养殖
1.建立精养蟹池,集中养蟹:将懒蟹集中在一起,确保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投喂优质饵料。在饵料中拌喂健长灵或虾蟹活力素和离子对钙,促进蜕壳生长。
2.增加投饵,强化培育:首先要满足懒蟹的摄食需要,在懒蟹“穴居”附近投饵.以引诱它出洞觅食,增强体质,逐渐加快生长。
3.人工分养:因对密度过高,饵料不足引起的懒蟹,根据情况及时分养出去,使其在良好的条件下继续生长。分养时,在同一池塘里。其分养的规格,尽量一致,起到同步生长的效果。
中毒病
病因:池塘水质恶化,产生氨、硫化氢等大量有毒气体;清塘药物残渣、过高浓度用药、进水水源受农田农药(化肥)、工业废水污染、重金属超标中毒;投喂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饵料;水体中生物(如湖靛、甲藻、小三毛金藻)所产生的生物性毒素及其代谢产物等都可因起河蟹中毒。
症状:河蟹活动失常,背甲后缘与腹部交接处胀裂出现假性‘‘蜕壳”,或三角膜呈红黑泥性异色,鳃丝粘连呈水肿状,或河蟹的腹脐张开下垂,肢体僵硬,步足撑起或与头胸甲离异而死亡。死亡肢体僵硬、拱起,腹脐离开,胸板下垂,鳃及肝脏明显变色。
防治:
1.清塘忌用有残毒药物,消毒清塘后第3天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降解残毒;
2.在河蟹苗种放养前,彻底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只需保留15厘米厚的塘泥, 切记要用卓越黑金神和灵活100进行生物净化,消除养殖隐患;
3.凡进水和换水,及时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严格控制已受农药 (化肥)或其他工业废水污染过的水进入池内;
4.池中栽植水花生、聚草、风眼莲等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同时在进水沟渠也要种上有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
5.投喂营养全面,新鲜的饵料;
6.一旦发现上述症状,立即将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2~3亩)全池泼洒,适当换水,同时将净水王(1%)和开胃解毒灵(1%)拌料内服,每天2次,连喂3天。
软壳病:
病因:
1.投喂的饲料单一或饲料营养不全面,缺钙或钙、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饲料投喂量长期不足,这是蟹发生软壳病的主要原因。
2.使用某些杀虫剂不当,直接导致产生软壳病。
3.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中后期水质恶化。
症状:河蟹蜕壳后,长时间甲壳不变硬(超过33小时),用手捏,甲壳薄而软,壳与肉接近分离,有时壳下有积水,甲壳粗糙。病蟹不吃不动,易遭受敌害侵袭。
防治:
1.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切勿投喂霉变过期饲料。
2.全池泼洒离子对钙(1瓶2亩.米)或特力钙(1包5~6亩.米),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金氨基、多维、酶解多糖、离子对钙。视蟹吃料具体情况,增加投喂数量。
3.适当排换水,定期施用新活菌王、灵活100、黑金神等微生物活菌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4.合理种植水草,净化水质。养殖后期注意保养池底,防止蟹池底质恶化。
5.如使用杀虫剂和因重金属超标导致软壳病,应立即全池泼洒解毒超爽和净水王(1瓶用2~3亩.米),并将解毒超爽或净水王拌料内服,以排毒解毒。
蜕壳不遂病:
病因:1.蟹感染慢性疾病,进食减少,体质衰弱,脱壳时体力衰竭,导致死亡;2. 水质不良,底质恶化,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状况下,或夜间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蟹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无力脱壳;3. 饲料缺钙或蟹体钙代谢出现障碍,造成脱壳困难。
症状: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或侧线板线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或只能蜕去部分旧壳,最终导致蟹死亡。
防治:
1.保持水质清新,水位适宜,环境安静。保持水草健康,以供河蟹蜕壳时隐蔽和附着;
2.定期用蟹立安和六控底健康全池泼洒,2天后黑金神或活菌王(粉剂),维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
3.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全池泼洒蟹立安+离子对钙(1瓶2亩.米)或特力钙(1包6亩.米),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酶解多糖(1%)、虾蟹活力素(0.5%)、离子对钙(1%),如有条件可加强换水,增强蟹对钙磷的吸收能力。
蟹窒息症
病因:①一般河蟹养殖池要求池水溶氧量为5毫克/升,若低于2毫克,升则会发生缺氧窒息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换水、无增氧设备和饲养密度超限;②池水中有机物过多(残食、烂草、淤泥、排泄物),即水过肥,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而耗氧及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①临床检查观察时,病初可见河蟹食欲降低,活动力下降,头不时浮出水面困难的呼吸;病后期不食、不动,浮于水面。最后窒息死亡,漂浮水面或沉底;②剖检时,单纯缺氧症尸体一般鳃部色泽不发黑,但会有细沙附着,不见其他病灶。③检测水中溶氧量,可以确诊。
防治:
1.立即全池泼洒蟹立安(每包1~2亩),同时换新鲜水或开动增氧设备,同时清除池中过多的水生植物,特别是腐烂的植物。这项措施越早越快,越见效;
2.也可将爬到草上和上岸呼吸的蟹捞出,放入新鲜水池中饲养,以缓解病情;
3.有条件的养殖场,可进行池水溶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检测.以便于采取换水或清池消毒等措施,从根本上防止此病的发生。
4.放养密度始终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过密,可引发缺氧、外伤以及污染,使池水水质变坏,促使大量生物((藻类、微生物、寄生生物等)滋生。
河蟹综合症
病因:经查明是由于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以及弧菌感染引起的甲壳溃疡病。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河蟹甲壳溃疡及重金属离子偏高综合症。
防治: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用3~4亩)全池泼洒,第二天泼洒六控底健康(1包用3~4亩),同时投净水王(1%)和活性蒜宝(1%),每天2次,连喂3~5天)。
小结:
当养殖技术遭遇瓶颈,解决不了养殖危机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养殖管理细节上有没有因疏忽而出的问题。但愿本文的观点对您有些启示,欢迎交流探讨并赐教,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养蟹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