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官员为何叫停偷菜游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30:58
锵锵杂谈  [抛砖引玉] 文化部官员为何叫停偷菜游戏? 访问:22952 回复:23
学习时报罗俊锋

发短消息   金币 42
发表于 2010-10-13 01:04
#1
文化部官员为何叫停偷菜游戏?
文化部官员为何叫停偷菜游戏?
甘肃天水妇女李某受网上“偷菜”游戏误导,上演现实版偷菜闹剧因违法被拘留罚款。案发后,9月29日,9月30日,《西部商报》率先连续刊发大规模报道披露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昨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回应采访时,首肯报道及提出的建议和良策。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工作人员称,等文化部会商研究后,“偷菜”的游戏功能或将取消或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良。与此同时,天水市秦州区的甘肃纪元律师事务所和甘肃昱晟律师事务所10名律师纷纷表态,准备联手状告“偷菜”游戏网站,并开始准备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据人民网消息)
一个风靡网络的游戏面临被文化部门叫停,除了文化部官员回应此游戏功能非益智外,恐怕更多的考虑是因为“偷菜”行为有悖于中华传统美德。
试想一下,半夜起床,你去邻家偷了一毛钱,在法律意义上,你必须承担入室盗窃的刑责。但目前这款盛行大半个中国的网络游戏——偷菜,却可以让你肆无忌惮随意偷取别人家的胜利果实。网络的虚拟让现实的偷盗行为,非但没有背上沉重的骂名,反倒还会引来一片羡慕和崇拜。毋庸置疑,这种被“合法化”的“偷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丰富了大部分网民的业余生活,但因其戏剧性的反现实特质,不能不让理智的人们为之担忧。
偷菜游戏带来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据此前报道,沈阳一公司招聘人才时,将偷菜和牧场经营级别作为条件,理由是:考验人才的耐力、稳定性和忠诚度。这一近乎荒唐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地关注。多数网民特别是沉溺于偷菜的网民认为,公司的工作氛围肯定轻松愉快,能够给年轻人更多展示平台,有发展。但大部分理智人士则认为,该招聘公司有点不着调,不看好这样的公司。
作为某网络公司的经营发展大计,无论是“开心农场”软件的开发,还是“QQ农场”软件的升级,本是与道德几乎不沾边的纯市场行为,然而,当这种行为形成风靡之势,让囊括老中青少的网民为之乐此不疲并渐渐沉溺其中,就连公司招聘也堂而皇之赚偷菜噱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潜伏在偷菜游戏背后,是否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诟病?
笔者曾看到过互不相识的网民因偷菜而结金兰结姻缘的报道,这当然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不过,当我们看到因沉迷网上“偷菜”,精神紧张,作息紊乱导致突发性耳聋,只好配置借助听器辅助听力的报道时,始终让人兴奋不起来。笔者也有多次偷菜的经历,偷菜时,身心愉悦,每当偷完菜,会有一种很深的负罪感。因为这款被认为能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的小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占据了笔者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作息时间被完全打乱,变得不分昼夜、主次颠倒,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非但没能缓解压力,相反,给工作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
游戏是为了增进友谊添加乐趣,但虚拟的游戏世界往往无视网民的年龄阶层,设计者也忽视了它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只是一味地宣传夸大它的吸引程度,这一切使得“偷菜”浪潮此起彼伏,令人们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可喜的是,一位来自重庆11岁的“老菜农”梁心怡,以身说法,给沉溺的网民些许警示。已经“偷”到29级的她,在QQ农场里,还从同学和朋友中发展了许多“农友”,在日渐沉溺的网络世界,她有无限风光,然而,日渐下滑的成绩,又让她懊悔不已。痛定思痛,她花了半年时间分析写下《小学生参与流行游戏“偷菜”的情况调查》,还获得了第25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研究论文一等奖。
沉溺游戏,首先是游戏者们的爱玩心态作祟,但游戏设计者和出品公司,以及社会相关职能部门,针对游戏产品的教育引导功能消极和限制人群不明确,导致了现实版偷窃行为上演。虽然甘肃天水李某属于个案,但是,东施效颦西施的剧情如果不及时叫停,此类悲剧恐怕“抓了某一个,还有后来人”。
据了解,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的我国第一部专门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的部门规章《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对网络游戏做了具体规范,该《办法》第四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毋庸置疑,该《办法》在游戏功能“庸俗、低俗、媚俗”泛滥的当下,是一剂针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开具的极端负责任的猛药,相信,网民没有理由对这次积极的“叫停”行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