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美女才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28:17
【陈圆圆】【小周后】【杨玉环】【窅娘】【永泰公主】【赵飞燕】【赵合德】【甄宓】【朱淑真】【吴藻】【西施】

  ----------------------------------------------------------------

  32、【陈圆圆】
生卒:不详籍贯:常州武进.陈圆圆: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为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曾被俘。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吴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兵入关,中国的历史由此改变。陈圆圆成为改朝换代的关键人物。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养母陈氏姓。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陈圆圆复归吴三桂。后吴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 “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

  33、【小周后】
“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小周后的形象因李煜的这首《菩萨蛮》而被定格在那个偷欢的夜晚。 那是一个月黑风轻的晚上,她手提着鞋子,只穿着袜子,采着小碎步,心跳加速,蹑手蹑脚地赶着去偷会情郎。煞是风流可爱的小妇人。小周后是典型的江南美女,钱塘人士,娇柔玲珑,婀娜多姿。她和姐姐大周后先后成为南唐李后主的皇后。

  小周后和李煜初遇时,只是个花季少女,而姐姐大周后已卧病在床。李煜对小周后一见倾心,情不自禁,两人瞒着重病在身的大周后,偷偷幽会。和许多花前月下的故事一样,幽会的地点就在后花园。偷情的刺激使李煜的诗情澎湃,为小周后写下了多首赞美诗。这些诗词充满香艳之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她的柔媚与多情。当大周后知道这一切后,又妒忌又气愤,竟撒手人寰。大周后去世后,小周后顺理成章地和李煜结了婚。

  李煜显然是投错了胎,明明是个风流才子,却偏做了一国之君。而小周后更是不问政治,不谈国事,不讲权术,也没有像某些贤德的皇后那样,用心良苦地去劝戒夫君要励精图治。她只是一心一意地做个幸福小女人。喜欢把生活艺术化的李煜和追求小资情调的小周后还真是天生一对。夫妻俩守着幸福,甜甜蜜蜜地过着才子佳人的小日子。作为李后主最宠爱的女人,小周后俨然是南唐的时尚教主。她偏爱绿色,常常一袭碧衣,飘若仙子。青碧色很快就成为南唐的流行色,上流社会的女人们都纷纷穿起绿色衣服。有一富人,印染了一匹绉绢,晒于苑内,夜间忘了收起,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颜色却更加鲜亮。李煜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称之为“天水碧”。于是妃嫔宫人,就纷纷收集露水来染布。

  李煜一生有两大爱好,其一是文学艺术,其二是女人。他不仅诗词造诣高,对女人的服饰妆容也是颇有研究,甚至还亲自打造了一款“百花妆”。他用茶油花子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花饼。并让妃嫔宫女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这花饼装点在额上。小周后和现在的许多小资女有一个共同喜好,就是焚香。而且一样喜欢DIY,自己琢磨,自己动手制作。据说她DIY了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字、金凤口罂、王太古、云华鼎等数十余种焚香的器具。焚香之时,云烟飘渺,香气弥漫,置身其中的小周后犹如仙女下凡。

  充满闲情逸致的南唐第一夫妇又潜心研究起美食,编撰了一本独具一格的皇家私房菜食谱。他们将外夷所出产的芳香食品,或烧成菜肴,或做成小点心,或熬做羹汤。据说这本私房菜食谱记录了92道佳肴,而且李后主还亲自为每道菜肴题名。试想,今日小周后要是开个美女私房菜的博客,那点击率一定排在前三甲。作为一个没有野心的小女人,小周后的人生追求并不高,无非是和自己喜欢的男人,过幸福的生活。可惜她和李煜并不是寻常夫妻,而李煜终究还是做了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小周后的小幸福也就此被雨打风吹去。

  “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宋太祖赵匡胤早已垂涎于小周后的美貌,常令她进宫陪伴。倍感屈辱的小周后开始埋怨起李煜,责怪他当初不好好做一国之君,把江山葬送于他人。但一切为时已晚。曾经的那些小浪漫、小情调、小情趣在巨大的命运转折中早已变得不堪回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年后,李煜和小周后双双服毒而死,空留下无限惆怅。

  ----------------------------------------------------------------

  34、【杨玉环】
  --------------------

  【杨玉环】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

  35、【窅娘】
 窅娘是南唐后主李煜嫔妃.她善舞,用裹足取悦后主,后主对其甚是欣赏,南唐唐镐曾写一对联写窅娘舞“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只是很快南唐灭亡了。

  窅娘出身贫寒。她本为采莲女,十六岁被选入宫。据说是混血儿,所以眼睛和中原人不太一样,故名 “窅娘”。用白帛裹足,身轻如燕,创金莲舞。进南唐宫,李煜便单独召见,看她跳采莲舞,见其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便为取名“窅娘”。窅娘善跳金莲舞,据说她跳舞时好像莲花凌波,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最有意思的是她用白帛裹足,把两只脚都缠的很小,跳舞时就在一朵莲花形状的舞台上,因此很受李煜的宠爱。所以后来宋朝以及后面几朝的妇人均以裹足为美。在李煜一生的女人中,首先就要讲到窅娘。一个充满情感的词人,对于周围的事事物物,都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执着与爱恋,对于异性更有着一种独到的欣赏能力。一般男人欣赏女人,依次有四个重要部位,即:眼睛、头发,身段和足部。眼睛的美态自然也包括了面部五官的搭配,头发的美态想必连带着发型及饰物,身段的美态范围更为广泛,包括丰乳、皓腕、纤腰、曲臀、肤色,特别是足部的欣赏,除了有形的美腿和纤脚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联想,它所象徵的一些隐而不显的特殊意义,只有充满灵性与感性的人,才可能想像得到。窅娘就是以一双小脚,细嫩挑巧,擅长《霓裳舞衣曲》而得到李后主的宠幸的。对窅娘善舞,后人有宫城一首咏叹:“红罗叠间白罗层,檐角河光一曲澄;碧落今宵难得巧,凌波妙舞月新升。”窅娘当时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锦帛缠裹双脚,屈作新月形状。女子缠足尉然成风是从五代开始的,窅娘不是女子缠足的第一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南唐的宫廷生活为当时一般人所艳羡,而窅娘又是一个绝色的美人儿,对妇女的缠足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大宋之后,名媛闺秀争相仿效,逐渐遍及全国各地,愈缠愈小,都以「三寸金莲」为妇女的美态标准.以至于一直流传到民国初年才彻底废除。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与习性影响至深且巨。有诗说:“一弯新月上莲花,妙舞轻盈散绮霞;亡国君王新设计,足缠天下女儿家。”妇女缠足到后来日益变本加厉,不断地在「小巧」上下功夫,小到根本无法站立,反而成为美的极致。《笠翁笔记》中曾提到明代有一位姓周的宰相,以干金购一丽人,名为「抱小姐」,她的脚小到寸步难移,每次行走都必须别人抱着走。李笠翁于是大发议论:「选足一事,如但求窄小,则可一目了然,倘若由粗以及精,尽美而思善,使脚小而不受小脚之累,兼收脚小之用,则又比手更难,皆不可求而可遇也。因脚小而难行,动必扶墙靠壁,此累之在己者也。因脚小而致秽,此累之在人者也,其用维何?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摸,此用之在夜者也。李笠翁的观点仍不脱欣赏的范围,事实上缠足之风,自宋代风行以后,顿使我国妇女变成娇弱伶仃的模样,一个动辄扶墙靠壁的母亲,如何能够教养出英武剽悍,斗志昂扬的儿女。后来蒙古人入主中原,明朝把蒙古人赶走,紧接着满州人又入关,汉民族连连失势,未尝不与缠足有关。蒙古人和满洲人对缠足莫不推波助湖,运用各种手段鼓励汉人保持缠足的风习,但他们自己的妇女却大脚蹁蹁,来去如风。缠足自窅娘算起,整整流行了千年,如今虽然已经彻底草除,然而今日的芭蕾舞,仍是仿效窅娘当日的婀娜凌去姿态,而妇女高跟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与缠足相同,真是但求玉立婷婷,挺胸凸臀,款摆柳腰,婀娜多姿,管它伤筋动骨,摧残肢体。由于李煌的异想天开,窅娘的实地执行,使他们与当年的肖卷宝和潘巧儿更进了一步。这种摧残肢体的作法,罪在李后主,因此有些因果论者,都说李后主归宋之后,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死时四肢曲缩像在牵机,就是他设计女子屈缠双足的报应。

  有年元宵,在皇宫正殿中李后主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绕以珍宝缨络,光辉夺目。那莲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莲来,细乐声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后主与周后并肩欣赏。事实上在李后主的心中窅娘也不过比较特殊的歌伎而已,真正令李后主倾心相爱的还是周后。

  ----------------------------------------------------------------

  36、【永泰公主】
死后哀荣至盛的公主,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
”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她只活了十七年。 至盛的哀荣与早逝的生命,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这个少女不幸的人生。

  永泰公主,其实在她活着的时候,她只是永泰郡主。她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名叫李仙蕙。十五岁的时候,永泰郡主嫁给了年纪大约在二十上下的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妇。武延基的父亲武承嗣虽然与李氏家族有过节,但是武延基与永泰郡主却情好甚笃。因为小妻子的关系,他与李显的
世子邵王李重润也很友爱,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饮酒谈心。 其时,正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朝政的时候。二张在朝中胡作非为,对李、武二家也毫不客气。李武二氏皇族,为了平安活命,甚至为二张牵马执鞭。李重润与武延基对二张的嚣张十分不满,聊天时,便常有忿忿不平的话语。本来,在自己的家里发几句怨怼之词,实属平常的事,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么私人的谈话,居然也被二张的耳目打听到了。其实,背地里抱怨二张的武李皇族应该极多,但是李重润和武延基作为最小的两家成员,不幸成了二张认为最合适下手的对象。张氏兄弟将李重润与武延基的议论加油添醋,报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一听,两个内孙外孙,居然对自己视同心肝宝贝的张氏兄弟如此诽谤,立即勃然大怒。 李重润和武延基、永泰郡主都被召入宫中,武则天不容分说,就下令将他们毙于杖下。三个少年,就此含恨逝世。此时永泰郡主刚十七岁,她的丈夫武延基和哥哥李重润大约都在二十四五左右。 这年是公元701年。 但是《新唐书》又说,他们是被武则天缢杀的。 《旧唐书》说得更为惨烈。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李显胆战心惊,想到两个哥哥被亲生母亲灭门的惨景,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向母亲交差,以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三个少年少女,都是由于二张的原因,而丧命在自己的祖母手上的。 仅仅四年之后,二张便被含恨已久的“五王”大臣与武李二家合力诛灭了。 中宗复位登基,四年前爱子爱女夭逝的一幕,对懦弱敏感的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这年的四月,李显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蕙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永泰公主墓,从此成了“永泰公主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永泰公主陵被发掘。 出土的墓志铭上却有着“珠胎毁月”的字样。这样看来,永泰公主并不是被乱杖打死或缢杀的,而是死于难产。她的骨骼,也确实纤细柔弱,尚未发育成熟,生育对她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有困难并不等于生不出来,更何况早产的胎儿很小? 再一研究,她难产而死的日子,离她的兄长和丈夫被杀的日子,前后仅相差一天。这样看来,十七岁的少女李仙蕙,是在惊悉丈夫的死讯后,惊吓早产,以致难以产育而死在血泊中的。 这是更凄惨的一幕:忽然失去了丈夫的永泰郡主,胎气受惊而早产,却因为无人敢于陪伴帮助,一个人在血泊中孤零零地呻吟惨叫之后,带着她的孩子一起追随着丈夫而去。 难怪中宗李显对这一幕如此伤感自责,至死都念念不忘。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无论是墓,还是陵,十七岁的李仙蕙都不会知道,假如死后有灵,她也只愿和丈夫孩子厮守在一起。 扫开随着历史的灰尘,摒尽远去的鼓噪声,千年之后,我们似乎仍能看到,李显作为父亲暗淡哀伤的心情。

  ----------------------------------------------------------------

  37、【赵飞燕】
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赵飞燕,她妖冶冷艳,舞技绝妙,与妹妹赵合德同封昭仪,受成帝专宠近十年,贵倾后宫。是何缘故使得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呢?这得从赵飞燕的家庭谈起。赵飞燕的父亲赵临是汉代宫府家奴,日子过得穷困潦倒。赵飞燕生下后,因无力抚养,父亲将她扔到荒郊野外。赵临晚上总是梦见婴儿在哭,四天后去寻找,孩子竟没死。赵临又把她抱回家中勉强养活。赵飞燕因为家穷,很小就被卖到阳阿公主家做歌舞伎。赵飞燕天资聪明过人,练就迷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汉成帝有一次微服出行,来到阳阿公主家。公主召歌伎为成帝助兴。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汉成帝将她带回宫。赵飞燕使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赵飞燕的秀丽姿容,轻盈身材和出众的舞技,使得她在后宫嫔妃中如鹤立鸡群。她表演的一种舞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令成帝十分着迷。成帝为她举行的舞技表演设在后宫太液池中瀛洲高榭上。成帝以玉环击节拍,冯无方吹笙伴奏。赵飞燕跳起《归风送远曲》。一阵风起,赵飞燕险些跌入池中,多亏冯无方抓住她薄如蝉翼的云水裙,才有惊无险。汉成帝又命宫女手托水晶盘,令飞燕盘上歌舞助兴,赵飞燕的绝妙舞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汉成帝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成帝对她更加迷恋。

  赵飞燕不仅漂亮,心思也非常缜密,为紧紧抓住成帝的心,她又把容貌更胜她一筹的妹妹赵合德,推荐给成帝,赵合德的美貌令成帝惊羡不已,合德的柔情更令成帝神魂颠倒,成帝一刻见不到赵氏姐妹,便心神不安。姐妹俩的话,成帝更是言听计从。姐妹设计陷害许皇后,成帝就废掉许后,册立赵飞燕为后,赵合德为昭仪。赵氏姐妹掌握后宫生杀大权,不可一世。赵氏姐妹虽得专宠,但从未怀孕,她们害怕别的嫔妃怀孕生子,威胁后位,就疯狂地摧残宫人。“生下者辄杀,堕胎无数”。当时,民间就流传着“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宫女曹宫生一男孩,竟被逼死,皇子也被扔出门外。许美人生一子,赵合德哭闹不已,逼迫成帝赐死母子。色迷心窍的汉成帝,年已不惑,膝下尤虚。为讨好赵氏姐妹,竟两次杀子,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成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古代版本。赵氏姐妹何以不孕呢?原来她们为使肤色白皙娇嫩,把一种秘方配置叫做“香肌丸”的药丸塞入肚脐。这种药丸确实功效显著,用后肤如凝脂,肌香甜蜜,青春不老。撩人的香气更令汉成帝不能自持,不施云雨绝不罢手。姐妹俩把成帝死死迷住,成帝精力耗尽,就服补药满足淫乐。为取悦成帝,方士们争献丹药。汉成帝起初服食一粒丹药,即可精神亢奋临幸美人,好似恢复了青春活力。汉成帝长期服用,不断增加剂量,后来竟连服十丸丹药淫乐,结果泄阳为血而亡。成帝死于赵合德床上,朝野震动,群臣声讨赵氏祸水。赵合德自知难逃罪责,自杀身亡。赵飞燕因为帮助成帝的侄儿刘欣即位,新帝感恩,仍旧尊她为皇太后。六年后,哀帝逝世,大司马王莽以赵飞燕杀害皇子之罪,迫其自尽。风光一时,权倾一时的赵飞燕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

  38、【赵合德】
赵飞燕和她的孪生妹妹赵合德生在江南水乡姑苏。赵飞燕原名宜主,只因窈窕秀美,凭栏临风,有翩然欲飞之概,邻里多以“飞燕”誉之。久而久之,人们渐渐忘记了她的本名,而把她叫做赵飞燕。她妹妹赵合德风姿迥异,生得体态丰腴,玉肌滑肤,美艳妩媚与赵飞燕不相上下。追根究底,赵氏姐妹在血缘上与皇家刘氏多少还有点关系。她们的母亲是江都王的女,嫁给中尉赵曼,暗中与舍人冯万金私通而生下二女,将她们丢在郊外,居然三天不死,以为命大福大,才又抱回抚养。由于赵曼死得早,赵氏姐妹早年也备尝艰辛,母女三人从姑苏一直流落到京师长安。住在城郊的陋室之中,靠着纤纤双手,替人作女红为生。赵母在贫病交加中撒手人寰后,赵氏姐妹便倚托在同里的赵翁家中,成为赵翁的义女,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赵合德虽然比不上乃姐的蛊惑手段,但是她丰满的身躯,状若含苞待放的蓓蕾;酷似粉装玉琢,着体便酥,恰好形成了对汉成帝另外一层强烈的补偿心理。在与赵飞燕日日夜夜缠绵得昏天黑地时,情不自禁地就会想到赵合德,总觉他心中的遗憾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得到充分的满足。还是在赵合德与汉成帝度过第一个不眠之夜后,汉成帝就在欢畅无比,欲仙欲死中,把赵合德叫做“温柔乡。”说“我当终老是乡,不愿效武帝之求白云乡了。”这话有如谶语,后来果然应证,读者留神,就会找到答案。

  据说赵合德一身肌肤如赛上酥,按照今天的说法是属于油性的皮肤,必然经常沐浴,才能保持通体舒泰。自从汉成帝一次无意间从门窗隙缝中窥见了赵合德洗澡后,就成为他一种新鲜的刺激:从赵合德宽褪罗衣,玉骨冰肌,兰汤潋滟,到自我欣赏,顾影自怜,关窗锁户,轻醮细拭,一幕幕活色生香的旖旎画面,有景像、有动作、有表情、更有声音,是汉成帝的经验里从来没有汲取过的。从而更激发他许多激越的联想。所谓:“ 宽褪罗衣玉色鲜,兰汤莫遣湿双莲;那能不称檀奴意,自抚凝脂亦可怜。玉骨生凉粉汗轻,冰绡拂拭雪肌明;锁窗严密无窥处,时听香罗醮水声。” 所以这次为赵合德修宫殿,汉成帝特地关照用蓝田玉镶嵌了一个大浴缸,注入豆蔻之汤,更显水光潋滟。另外再用白玉、黄金、配以翠玉、明珠做成一张特大的合欢床,悬挂着粉红纱帐,帐顶装饰万年之蛤所产的夜明珠,发出璀灿的光辉,照耀得长夜如昼。

  赵合德沐浴,有词为证:“水清如镜,偷得佳人一个影,反覆回旋,飞舞盘中体欲仙。几何着色,妙在娇憨元气力,红沾罗衫,一树挑花露半含。兰汤初整,未识檀郎可睡醒,为怕偷看,不敢轻将裙带宽。还移莲步,低唤小环来守户,如若来时,咳一声儿使我知。 果然潜到,咳嗽声中微带笑,已在眼前,揭破窗几偷眼看。忙将裙系,未曾由他窥妙处,一缕水纱,遮处何曾真个遮。 ”赵合德知道了自己入浴的过程,竟能如此地使皇帝神魂颠倒,于是便将计就计地不予揭穿。更运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尽量铺排无限的媟艳风光,甚至连浴罢的情态,也加以刻意的美化,以捕捉汉成帝的注意力:“兰汤晚凉,鸾钗半妆,红巾赋雪吹香,擘莲房睹双。罗纨素珰,水壶玉床,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情惑”之为物十分奇特,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当它以排山倒海之势来临时,直逼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当它悄悄地溜走时,又会使人百无聊赖到了极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汉成帝的情惑快速地从赵飞燕怀中撤出,转移到了赵合德的身上。从此宫槐秋落,孤雁哀鸣,青灯映壁,衾寒枕冷,赵飞燕冷冷清清地饱尝孤独的寂寞的苦涩的滋味。她不甘心芳华虚度,更不愿就此结束了她绚烂的生活方式,于是开始诱使心腹太监,把一些年青力壮的美男子,暗地里引进宫来。初时还躲躲闪闪,一方面为了享受青春,另方面也期望借以生育一男半女,日后承继皇家香烟,好永保富贵尊荣。 一个人做了坏事,就像是隐入泥淖一般,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日子久了,原先的罪恶感反而逐渐冲淡,而愈益变本加厉,终于肆无忌惮。 长久以来,汉成帝不曾踏进东宫一步,赵飞燕竟明目张胆地与其所欢饮酒作乐,甚至白昼宣淫。赵合德曾经声泪俱下地劝告姐姐,无奈赵飞燕已经走火入魔,那里听得进去,仍然日复一日地胡闹下去。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是包不住火的,再厚的墙也会透风”。俗谚说得一点不错,终于有一天闹出乱子来了。那天,汉成帝前往中宫王太后处请安,并陪侍母后午膳,饭后有些疲累,就近想到东宫歇息片刻。午后人寂,宫女们正在廊下打盹。皇帝驾临,赵飞燕仓皇出迎,但见云鬓偏坠,发丝散乱,衣衫不整,满脸春情。汉成帝以为她是午睡方浓而被惊醒,并未十分在意,突然寝宫内有一声郁闷的男子咳嗽声传出,刹那间便明白了一切,拂袖而起,一声不响地愤然离去。 虽然朝廷大权都在舅舅手中,然而处理后妃间的事情,汉成帝仍然具有无上的权威。此刻绿云压顶,士可忍孰不可忍,何况贵为天子,竟不能禁制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还有什么面目治理万民。于是一言不发,满脸严霜来到昭阳宫。聪明伶俐,心细如发的赵合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急忙跪在地下自责道:“臣妾孤寒,无强近之爱,一旦得备后庭驱使之列,不意独承幸御,立于众人之上,恃宠邀爱,众谤来集,加以不识忌讳,冒触威怒,臣妾愿赐速死,以宽圣怀。”说罢泪流满面,叩头不已。面对这个梨花带雨的美人儿,汉成帝心中的怒火已被她的汪汪泪水浇息了一半。然而仍然忿忿不平地说:“不管你的事,只是你姐姐闹得太不成活,我一定要杀了她,方泄我心头之恨。”  一听到“杀”字出口,赵合德心中一惊,但是很快地冷静下来,故作镇静地缓缓譬解。首先说明她们姐妹的情感深厚,姐姐若死,妹妹义不独生。再说明自己得以忝列后宫,侍奉皇上,完全是靠姐姐的引荐,最后说到为了皇家的威严与声誉,岂可大事张扬。姐姐固然是罪有应得,如果累及皇上的圣德就太不划算了。汉成帝认为赵合德言之成理,于是答应对赵飞燕的事不再追究,但却派人夜搜东宫,捉住了几名美俊壮硕的男子,神不知鬼不觉地斩首了事。从此恨透了赵飞燕,不再踏进东宫一步。糊涂的汉成帝以为就此可保无事,但是天下美俊壮硕的男子多的是,杀了一批,不久赵飞燕便又找来一批。宫庭之中,尽人皆知;朝堂之上,也窃窃私议,只有汉成帝被蒙在鼓里。光禄大夫刘向看到赵皇后如此秽乱,实在忍无可忍,但又不便明白指出,只好费了许多功夫,引经据典,搜罗昔时贤后贞妇,兴国保家之事,写成了一册《列女传》。呈献汉成帝作为讽劝,力斥孽嬖为乱亡之征兆,以盼望朝廷有所警悟。汉成帝嗟叹至三,频频予以嘉勉,但就是不讲实质性的话,也终究未因此做出实际的行动,但是刘向的《列女传》却因而流传下来。 汉成帝已将她置诸脑后,然而赵合德却放心不下,整日胆颤心惊。为了挽救姐姐,她声泪俱下地进行了一次恳谈。她忆及幼时的家贫,三餐不继,如何与邻家少女一起做草鞋,如何把草鞋卖掉换回大米,如何路遇大风雨,如何无柴可烧,在饥寒交迫下,夜长不能寐,相拥而泣。谈到今天的富贵,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现在你竟自毁如此,倘若再犯了过错,成帝再怒,事情就会不可挽救!那时身首异处,岂不贻笑天下。今天,妹妹还能救姐姐,但实在是没有把握,倘若妹妹死啦,姐姐还依靠谁呢?一席话说得声情并茂,姐妹两人忍不住抱头痛哭。声音哑了,泪也干了,仍然要面对现实。大错已经铸成,如何才能挽回,赵飞燕说道:“愧悔无及,奈何!奈何!皇上爱汝一身,惟望妹妹援我,就像过去我推荐妹妹一样。” 赵飞燕与赵合德姐妹二人,孪生同胞,自幼相依为命,及长投身富平侯府,而后双双入宫受宠,彼此互相援助,与皇帝结成了一个情感的“铁三角”。贵盛无比的许皇后与才情富华的班婕妤,都相继被她们击倒,在情感的道路上真个是所向无敌,当者披靡。无奈赵飞燕胡作非为,已弄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自作孽,不可活”,这又能怪得了谁呢? 虽然如此,为了姐妹之情,更为了免死狐悲的孤单态势,赵合德明知覆水难收,但是她必须打起精神,凭恃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加上圣眷正隆这一最大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地想尽了各种可行的办法,以期弥补皇上与姐姐之间的裂缝。 出于男人天生的自尊和排他性,盛怒之下汉成帝产生过要杀了赵飞燕的想法。但比起那些飞扬跋扈的权臣与居心叵测的外戚,在汉成帝的内心里觉得赵飞燕的乖异心理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后,他慢慢地想起赵飞燕也曾是自己心爱过的女人,因此一丝怜悯的情意,油然在汉成帝心中升起。恰好遇到赵飞燕二十四岁生日,东宫里有一个庆祝仪式,在赵合德的连哄带骗下,汉成帝终于暂时忘记前嫌,来到东宫。 酒过三巡,赵飞燕忽然悲从中来,汉成帝非常讶异,问道:“又有什么委屈吗?”意思是说我已经不究既往,还有什么好怨怒的呢?  赵飞燕装模作样地跪下来,痛心疾首地道:“妾过去在许皇后身边的时候,陛下驾临,妾站在皇后身后,陛下总是频频地注视我。皇后知道陛下的意思,叫妾特地来侍奉皇上。想不到竟承更衣之幸,体血还污了御服,妾欲为陛下洗去,陛下不肯,说要留作纪念。不数日,就被封为捷妤,又被封为皇后,当时陛下的齿痕还在妾的颈颈之间,今日思之,不觉感泣。”这一段说词,是事前设计好的,无非是想以旧日的感情,来打动皇帝的心,收到重拾旧欢的效果。果然,汉成帝念及旧日恩爱之情,不禁为之恻然,大有不胜今昔之感!赵合德眼看苦心设计的温柔陷防,已经牢牢地套住皇帝,于是借故先行离去,这一夕汉成帝与赵飞燕开怀畅饮,直至夜阑人静,双双携手进入内寝。虽然赵飞燕使出混身解数,竭力迎合与讨好,无奈情感已有裂痕,汉成帝终感不是滋味。 这事的结果出乎意料,令赵合德大吃一惊。赵飞燕看透了皇帝的心思,心想: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获得宠幸了。于是瞒着妹妹,私自作主,在一个月后迳假装怀孕,并上表成帝,希望以此来大大改变目前对自己不利的态势。

  汉成帝自从十九岁嗣位以来,时光荏苒,悠忽间已经年逾不惑,还无子嗣。如今听说皇后有了身孕,着实大为兴奋,喜孜孜地批了一道圣旨,对赵飞燕表达了无限爱怜之意,叫她好好保重。一项骗局在宫中进行,被收买的太医在宫中进进出出,煞有其事。后本打算在民间找一个婴儿进行偷天换日的勾当,可宫禁森严,谈何容易。眼看十月临盆之期已到,东宫上下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实在无法再搪塞下去,才不得不由太医上奏,说是“圣嗣不育,一生下来便夭折了。汉成帝日夕盼望的喜讯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也懒得再去东宫,他受到的打击太多了。赵合德最终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对姐姐的这一行为十分忿怒,十分惊惧。因为不知什么原因,赵氏姐妹虽一直蒙皇上宠幸,就是没有怀孕,因此就十分担心别的宫妃怀孕夺宠。所以只要后宫中有人怀孕,就千方百计毒害,以至长安市上都出现了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玱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这事使成帝断绝了皇嗣。这事一旦拆穿,必定死后无葬身之地。赵飞燕的骗局就极有可能使这事拆穿。赵合德狠狠地骂姐姐,使得赵飞燕懔然而惊,懊悔交加,从此收敛形迹,进行一种自我流放式的幽居生活,不再招蜂引蝶,也不再念恋荣华富贵了。 赵飞燕自动地撤出情感的铁三角,形成了汉成帝与赵合德一对一的局面,昭阳宫中相爱相怜,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汉成帝内心是痛苦的,他本有亲政的能力,却无法动摇已经形成的王氏外威势力。先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兄长王凤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名义辅政,王凤死后又由他的弟弟王音自代,这时成帝已经三十,在位十一年。另外还有“五侯”,平阿侯王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所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可见其声势之隆。另外王太后还有一位早死的兄长王曼不曾封侯。他的儿子王莽矫揉造作,沽名钓誉,将自己伪装成勤身博学,谦躬下士,居然也浪得虚名。汉成帝在太后暗示下又糊里糊涂封他为新都侯,种下他日后篡夺汉室江山的祸根。 事实上,赵飞燕姐妹在宫中胡作非为,王氏权臣未尝不知道,只是故意睁只眼闭只眼,让她们加速刘氏政权的灭亡。

  成帝内心太苦,权力又夺不回来,就纵情声色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悲哀。汉成帝国荒淫无度,身体状况日见不济。赵合德正值女性的鼎盛时期,需索却益加强烈,因此不得不以春药来刺激皇上的欲念,终于酿成了可怕的后果。汉成帝绥和二年春天,在一个暖洋洋的春夜里,因为欢娱过度,一度昏迷。等到早晨起身着衣,忽然一阵天旋地转,两手一松,龙袍落地,一头栽倒在地,竟然停止了呼吸。 成帝驾崩,死得离奇,死得突然,连传唤太医的时间都没有,自然引起许多怀疑及揣测。王太后谕令王莽会同丞相、御史查究皇帝起居发病状况,赵合德方寸大乱,羞愧不已,饮药自杀,算是保全了最后一点尊严。赵飞燕被打入冷宫,寂寞而终。从某种意义讲,赵飞燕姐妹不自觉地担当了外戚王氏夺刘汉政权的工具。就她两人而言,入宫见妒,不得不采取自保的措施,属于人之常情,终其一生,并未干预朝政,也未谗害忠良。只有毒杀有孕宫妃,断绝皇嗣,才是她们不可饶恕的罪过。成帝死后,只好由侄子继位,外戚王莽在公元8年夺刘汉政权,改国号为“新。”  ----------------------------------------------------------------

  39、【甄宓】
甄洛,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拥有传奇的身世和结局。中山无极人(河北省无极县),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先生的后裔。老爹甄逸先生,担任过上蔡(河南省上蔡县)县长(县令),生有三男五女。三男的顺序是:甄豫、甄俨、甄尧。五女的顺序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洛。甄洛女士是甄家最幼的女儿。她是天神伏羲的小女儿,长的非常美丽,可是,身体不是很好,因此伏羲不喜欢她.一日,她来到洛水之滨,河伯倾于她的美貌,向她求爱,而她眼见夕阳之下,洛水波光粼粼,十分美丽,于是投向洛水,在洛水为神,称为洛神,世人称作宓妃.而曹丕的妻子,姓甄,叫甄洛,也称甄宓,世称甄妃.因被曹丕冷落,有怨言,而被赐死,也有人说她喜欢曹植,引曹丕的嫉恨,被赐死.而曹植十分思念她,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梦见甄妃来对她说她已为洛水之神.曹植醒来,感慨万分,遂作《洛神赋》. 当然,只是传说而已. 当时顾恺之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读曹植所写《洛神赋》之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把甄妃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妃的怀念和寄托.

  -----------------------------------------------------------------

  40、【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 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作品特点】  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朱淑真所作,近来学术界认为实是欧阳修作。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

  42、【吴藻】
一、[清](一七九九―一八六二)女。字苹香,自号玉岑子,仁和(今杭州)人。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尝写饮酒读骚图。自制乐府,名曰乔影,吴中好事者被之管弦,一时传唱。后移家南湖,颜其室曰香南雪北庐,自画小影作男子装,托名名谢絮才,殆不无天坏王郎之感。其父与夫皆业贾,两家无一读书人,而独呈翘秀。卒年六十四。著有香南雪北庐集、花帘书屋诗、花帘词、读骚图曲。《艺林》、《杭州府志》、《西泠闺咏》、《两般秋雨庵随笔》、《清代闺阁诗人徵略》、《画录识余》。

  二、[清]字兰坪,江宁(今南京)人。能书,工诗词。善画兰。嘉庆(一七九六―一八二0)时与朱鲁南(沂)等九十余人,结金陵画社,马掬村(士图)有画社丹青引咏之。《莫愁湖志》、《兰言》。

  ------------------------------------------------------------------

  43、【西施】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

  
【褒姒】【长平】【阿娇】【周氏】【大乔】【小乔】【貂蝉】【高阳公主】【花蕊夫人】【金城公主】   =======================================================================  
  ===================================================================  1、【褒姒】
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眉头,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逢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心看见一队队兵把,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回此失信于诸侯,公无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  2、【长平 】  
长平公主名叫朱媺娖(1629或1630——1646年9月26日),是明末极著名的人物,《帝女花》的主人公。她身为末代公主,并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作为,然惟其国破家亡,身世悲惨,为人熟知。顺治二年上书清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要求出家为尼。清帝为笼络人心未许,将其下嫁崇祯生前选好的驸马周显。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有人拥立她为帝,造成对清廷的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但公主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婚后仅一年多就去世了,死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公主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好事,但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公主一样,在富足与尊荣中安然度过一生。然而时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明朝二百多年来列代帝王造的罪孽全部压在了这最后一代帝王之家的头上,除了认命,还能怎样?救得伤,救不了命啊!她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巧姐,然而谁又能救赎她呢?   ----------------------------------------------------------------  ( 松江·张宸 )  -----------------------------  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皇帝命掌礼之官,诏司仪之监,妙选良家,议将降主。时有太仆公公子周君都尉名世显者,将筑平阳以馆之,开沁水以宅之,行有日矣。夫何蛾贼鸠张,逆臣不诫,天子志殉宗社,国母嫱嫔慷慨死焉。公主时在稚龄,御剑亲挥,伤颊断腕,颓然玉折,损矣兰摧!贼以贵主即殉,授“尸”国戚,覆以锦茵,载归椒里。五宵旦,宛转复生。泉途已宫,龙髯脱而剑远;兰熏罢殿,蕙性折而神枯。   顺治二年,上书今皇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上不许,诏求元匹,命吾周君,故剑是合。土田邸第,金钱牛车,赐予有加,称备物焉。嗟夫!乘凰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金犊车来,降礼于故侯之第。人非鹤市,慨紫玉之重生,镜异鸾台,看乐昌之再合。   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笔墨,何心金榜之门;飞霖毂林,岂意玉萧之馆!弱不胜悲,溘然薨逝。当扶上仙之日,距侬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呼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沈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熏香,思返魂而无术。   越明年二月之吉,葬于彰义门之赐庄,礼也。小臣宸薄游京辇,式睹遗容。京兆虽阡,谁披柘馆?祁连象冢,只叩松关,拟伤逝于子荆;朗香空设,代悼亡于潘令。遗挂独存,敢再拜为诔云。   又宸记事曰:甲申春,上议降主时,中选者两周君,其一都尉君也,其一人,内臣纠家教失谨,即掖群内侍,环都尉欢曰:‘贵人!贵人!是无疑矣。’顺治二年,召故选子弟,都尉君应诏起。是时有市人子张姓者,冒选应,诡得之矣。召内廷给笔札,各书所从来。是人子书祖若父皆市侩,则大叱去,曰:‘皇帝女配屠沽儿子?!’命都尉书,则书父太仆公,祖仪部公,高曾以下皆簪缨。遂大喜,曰:‘是矣!’即故武清侯之第,赐金钱牛车,庄一区,田若干顷。具汤沐,成吉礼焉。时乙酉六月上浣事也。公主喜诗文,善针饪,视都尉君加礼。御臧获,阳笑语,隐处则饮泣,呼皇父皇母。泣尽继以血,是以坐羸疾,怀娠五月,于丙辰八月十八日薨。淑龄十有七耳。都尉藏所遗容,右颊三剑痕,即上所击也。老内侍见,辄拜曰‘眉似先帝’云。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曰公主名徽 足(有女字旁,音“绰”,意为谨慎),甲申年十五,伤后臂肩际。明年九月成婚。丁亥(1647)卒(误,当为丙辰年[1646年]八月十八日薨)公主葬周氏宅旁。今地赐丰盛王,垣之不可入。在广宁门内。周世显,父国辅。   金庸《碧血剑》《鹿鼎记》中亦有描述。长平公主就是独臂神尼   (PS:我认为德珍最有“神”的图 )  ---------------------------------------------------------------  3、【阿娇】
陈氏,大汉孝武陈皇后,是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统上也是汉武帝的嫡亲姑表姐。   陈氏小名阿娇,世人称之为陈阿娇。堂邑侯陈午之女,陈须的妹妹。母亲是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后者是当时汉朝举足轻重的人物。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汉景帝的薄皇后无子被废,景帝最初立自己的长子——宠妃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长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以后的汉朝皇后,就想把陈阿娇许给当时的太子刘荣 。不料,竟遭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此时,后宫的王美人王娡发现有机可乘,于是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当时只是胶东王)谋划夺取太子宝座。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典故出于汉·班固《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于是正式订立婚约,成年后更是举行大婚,结发成夫妻。 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是一个男子 对自己的正妻 许下的承诺。 ‘金屋藏娇’婚姻的缔结,同时也是当时汉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陈阿娇和刘彻的定婚,馆陶长公主转而全面支持刘彻,朝廷局势大变。中国的传统一直是‘立嫡立长’,就是说:正妻有儿子的,立正妻的儿子;正妻没有儿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儿子中立最年长的那个。 刘彻,这个既不是皇后所生、又不是长子的庶出幼子,凭借着妻子娘家的势力从此得以展露头角,一路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   刘彻即位后,陈阿娇成为皇后。 初期,汉武帝因为政见上和祖母窦太皇太后有分歧,几乎失位。 也是因为妻子陈阿娇作为窦太皇太后唯一的外孙女极受宠爱,加上陈家以及馆陶长公主的全力支持,才有惊无险保住帝位。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亲政,终于得以大权独揽。 陈皇后出身显贵,自幼荣宠至极,难免娇骄率真;且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 兼岁月流逝,却无生育;武帝喜新厌旧,爱弛。 汉武帝喜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 后宫中,汉武帝同母姐平阳公主进献的女奴卫子夫最先为汉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时,汉朝宫廷里发生一件真相莫测的‘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 巫蛊,是古代信仰民俗,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也;即用以加害仇敌的巫术。巫蛊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由于古人迷信,对巫蛊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蛊’自古是宫廷大忌;而且因为操作简便,说不清道不明,同时也一直是栽赃陷害对手的绝好伎俩。 综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数后妃、重臣、皇子、公主冤死在这两个字上。 刘彻二十七岁时候,以‘巫蛊’的罪名颁下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从此,汉武帝把陈皇后幽禁于别宫长门宫。   陈皇后数年后病逝,后以翁主之礼与其母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一起葬于窦太后陵墓侧,即陪葬于汉文帝的霸陵。 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在女儿失位后,为女儿从司马相如 处花千金求他写了《长门赋》,这就是所谓“千金买赋”。《长门赋》是西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汉武帝只是对《长门赋》表示了称赞。 陈皇后被废后两年,因为生皇长子刘据,且异父弟弟卫青有军功,卫子夫被立为皇后。 陈皇后死后,被刘彻以皇妃之礼,与外祖母窦皇后、母亲馆陶长公主刘嫖一起葬在汉文帝(也就是陈阿娇的外祖父)的灞陵。   【附言】: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也是一个对女人狠绝的男人。相比之下,汉武帝对原配妻子陈皇后还是手下留情、非常优容的;除剥夺皇后名分外,废后在衣食用度上皇后级别待遇不变,并且余生居住于别宫而不是宫廷昭狱,最后寿终正寝。汉武帝其他的女人则不同,除了有幸早死的以外,其余下场都很惨。比如汉武帝之后即位之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别号钩弋夫人)就是被汉武帝蓄意杀害的。其他所有生育过子女的后宫女人,在汉武帝架崩前都被汉武帝用各种罪名处死了。   --------------------------------------------------------------  4、【周氏】  
明思宗皇后周氏(?-1644年),祖籍苏州,生长于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父以兵马副指挥升五军都督同知,晋封伯爵。周后于天启年间入信王府。思宗(即信王)即位,立为皇后。后性严慎。曾向帝言“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其意在京师应南迁。其他政事,则不参予。后宫田贵妃有宠而骄纵,周皇后待之以礼。元旦寒甚,田贵妃来朝,候于室外,周皇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无他言。而袁贵妃来朝时,相见甚欢,谈话多时。田贵妃闻而大恨,向帝泣。帝曾在交泰殿与周皇后谈话不合,推周皇后仆地,因之气愤不食。帝悔,令中使持貂皮褥赐周皇后,且问起居。不久,田贵妃因过失斥居启祥宫,3个月不召。一日,周皇后侍帝赏花,请召田妃,帝不应。周皇后乃令以车接之,相见如初。周皇后见帝容体日瘁,具馔以进。帝感周皇后意,再拜举匙箸,相向而泣。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陷都城,帝令周皇后自裁,自缢而死。南明谥以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周绮霞】 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时(1609.5.1),比她的老公皇帝大一岁,古代的姐弟恋哦。她确实是历史上最漂亮的皇后,倾国倾城。后颜如玉,不事涂泽。她的妯娌嫂嫂张宝珠(木匠皇帝的老婆)也是有名的大美人,1606年生。 平民百姓家的姑娘,能做皇后,自然是万里挑一的人儿。明朝的皇帝没什么长的好看的,可能是朱元璋的基因太差,太青蛙了。把人家的好姑娘的优秀基因都糟蹋了。   --------------------------------------------------------------  5、【大乔】
【凄凉一生】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  6、【小乔】
小乔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    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做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有诗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   二乔究竟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一直动人心魄。上海博物馆藏清代吴之 fán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榻上陈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笼、箧、垆、砚、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笔筒背刻阳文七绝一首:“雀台赋好重江东,车载才人拜下风。更有金闺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历代笔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明代高启的《过二乔宅》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可叹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东,不然二乔或许就在铜雀台里度过余生了。  ===============================================================  7、【貂蝉】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後,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後,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然而,自从吕布白门楼殒命之后,这位胆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见了踪迹。是随失败的吕布同赴了九泉?还是被胜利的曹操掳回了许昌?这个疑问从群雄争霸开始一直到归晋统一也没有解开,是作者无意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还是出于某种考虑有意识地避开不谈?我们无从考证。笔者不甘于就这样让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从此无迹可寻,于是参考翻阅了大量社会上流传的稗官小说、野史评话,终于寻找到了有关貂蝉身世、结局的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记录下列,权作对自己好奇心的一种交待。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待:其人本姓霍,无名,山西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  8、【高阳公主】  
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聪慧,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谐。后与会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辩机私会。数年后,事发,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均被处死。后来唐高宗李治登基,高阳公主开始与僧人寻欢作乐。三位僧人怂恿高阳公主推翻李治造反,被赐死,年仅二十七岁。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公主本是世界上最好混的一个职位,既不用像王子们一样,为了争权夺利,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也不用像嫔妃们一样,为了抢后宫里惟一的一个男人机关算尽,多数人还得终生守寡;公主只需要在宫廷里吃香喝辣,吆五喝六便够了。但是,她们享受了皇室带给她们的尊荣和富贵,就必须分担皇室的风险和危机,必要时还得作为一个政治筹码,去交换边界的安宁,笼络宠臣的忠心。养公主千日,用公主一时,是也。   高阳公主就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她是老爹唐太宗的第十七女,天生活泼,毫无保留地绽放着自己的热烈性格,在众女儿中最得唐太宗宠爱。高阳就像鲜花一般骄傲。但是,高阳公主还是被许配给丞相房玄龄之次子房遗爱。嫁人嫁的不是人,嫁的是家世,房玄龄是凌烟阁上的大功臣,唐太宗把高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是出于对高阳的抬爱。——可惜,房遗爱和他以学识、识才知名的父亲太不相同,不学无术,只有一身蛮力。气愤之余,高阳公主从结婚那天起就不接纳丈夫。但是,多情人总是会遇上烦恼的。她在领地打猎时遇到了辩机和尚。这是他们的初恋。那时,公主十六岁,辩机二十一岁。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都可以原谅他们罢。可笑的是,驸马房遗爱居然像尽忠的良犬,在外面给他们看门。投桃报李,公主特别送给房遗爱两名年轻、美丽的侍女。   史上,太后、皇后与和尚宣淫的很不少,例如武则天、胡太后等都是。可看官都知道,那些和尚不过是女王们的性奴,人品卑劣,有污清门。可辩机不是。辩机是玄奘的高足,是长安城最负盛名的学问僧,翻译了《大唐西域记》。从事译著的缀文大德九人中,二十六岁的他最年轻,译的经也最多。作为一个大德,他的名字已和玄奘一起流芳万载。当然,才华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人品,但一定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价值和份量。这足以说明年轻的高阳绝非贪图情欲,而是真心爱慕。 就这样过了八九年了。在自我情感中四处逃避的辩机被选去译经,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再见到高阳了。但是,他藏匿着高阳赠送的玉枕,被小偷偷了出来,他与高阳的私情也就大白于天下。唐太宗大怒,立刻下诏,将辩机处以腰斩的极刑。高贵的辩机,就在市井小儿幸灾乐祸的围观中,迎接了最污浊和最惨烈的生命终结方式。   死亡在这边,爱情在那边。已经悲恸至疯的高阳,活着,是出于惯性。辩机之后,高阳公主的少女抒情时代结束了。不承认爱情。放弃灵魂。忘记追求。耽迷肉欲。相信权势。以及,好死不如赖活。正像经历了苏丽珍之后的周慕云,在《2046》里已经流不出眼泪,也不再被眼泪打动。   半年后,最疼爱她的父亲去世了,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一点都不难过。弟弟李治当上了皇帝,高阳更自由了。她开始公开纳其他和尚为面首,秽乱春宫,甚至纵容和信任他们,打算宫廷政变。房氏兄弟出卖了高阳公主,她终致毁灭。   “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高阳公主这么说过。那时,辩机已死,她已经不再骄傲了。   唐贞观末年,在长安街上抓住一名小偷。这件事虽微不足道,但所缴获的赃物却非同一般,那是一个镶金饰银、艳丽夺目的女用豪华玉枕,绝非一般人所用之物。经过严厉的审问,小偷招供,玉枕乃从弘福寺内一个沙门的房间里偷出来的,这个沙门就是辩机和尚。   关于辩机的经历、俗名、出生地、家世、父母等,无人知晓。只是在《大唐西域记》的卷末语中,有辩机稍作自我介绍的谦词,说他继承远祖隐逸之士的血统,自小怀着高操的志节,专心学问。15岁时,出世为僧,在大总持寺作为道岳法师的弟子。贞观十九年正月,唐玄奘得到御准,在弘禅寺院译经。从事译著的缀文大德九人中,最有名的就是长安会昌寺的沙门辩机。辩机当时只有26岁,已经以渊博的学识、优雅流利的文采而知名了。因此获选为唯一撰写《大唐西域记》的高僧。偷盗案发时,辩机正在弘福寺从事他的译经工作。   如果小偷盗去的是香炉或文具,就不会有人怀疑,但豪华艳丽的女玉枕头却和高僧没有一点关系。御史台立刻召辩机询问。起初,辩机态度强硬,坚不吐实,但在巧妙而又严格的审问下,终于无法隐瞒,坦白说出这是高阳公主亲自赏给他的东西。事情既然关系到唐太宗的爱女高阳公主,问题就不简单了。官方经过调查,很快就知道了,高阳公主下嫁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后不久,即和辩机发生了密切关系,而且已经持续八九年之久了。   婚后不久的某一天,公主和丈夫到长安郊外的公主领地打猎。当时的辩机,住在一处无名的草庵里,正在用功读书。公主累了,想休息休息,房遗爱和侍从就带着公主到草庵这里来,贵人突然造访,辩机放下一切,急急出来招呼。公主见到这位年轻的僧人,立刻两颊绯红。虽然,辩机穿着粗布衣裳,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英俊和饱有学识。敏感地察觉出公主感情变化的辩机,也突然陷入一般男女的烦恼之中,在荒野破旧的草庵里勤奋向学,突然出现了丽如牡丹的年轻贵夫人,用热情的眼光凝视他,这对辩机来说,正如女菩萨显现,来拯救他年轻人的烦恼。当时他只有二十一二岁左右,公主大约是十五六岁。   随从和宦官、宫女们,把携带的帐床等用具,抬进草庵。公主将辩机召进去,两人立刻就任欲火烧身了。这时房遗爱象对女主人尽忠的良犬,怕这件事泄露,以其他随从妨碍"公主休息"为名,全部斥退。自己担任护卫。此后,在房遗爱的护卫下,公主和辩机继续幽会。公主为了报答房遗爱的合作,特别送他两名年轻、美丽的侍女。他们之间生活得很好,两人还彼此互相同情。   公主陶醉在女人的幸福里,她美丽的容貌不需胭脂就散发出玖瑰色的红晕,眼睛闪烁着艳丽的光泽。虽然,这是有夫之妇与犯女戒的憎人所做出的不可宽恕的偷情,但对高阳公主来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恋爱,是使身心都变得生动、兴奋的青春之恋。正因是不可告人的恋情,情火也更为炽烈。继续幽会之后,辩机便感到烦恼多于欢乐,万一事情被揭穿,怕影响学术抱负,使他非常苦恼。但是,一旦与公主相会,美丽的女菩萨的热情,便使他身心皆醉,为此,他宁愿受地狱之苦刑。事后,心理矛盾,又使他痛苦不堪。   被选为无上光荣的译经者,对辩机而言,是心中矛盾的一大救星。他要借这个机会摆脱烦恼,专心致力于这项伟大的工作。在译经的工作中,他比年长于自己的大师们,负责更多的部分,更特别被选为《大唐西域记》的撰写人。就算辩机英才卓绝,如果精神仍为偷情分散,是没有办法完成这项伟大的工作的。高阳公主虽然满怀热情,但为了情人的光荣使命,也只好退让了。公主把玉枕交给辩机,泪水盈盈地看着自己所爱的男人说:“真的,这只是暂时的忍耐,如果从此不能相见,我实在无法忍受,在我们相见之前,就把这个枕头当作是我,每天晚上抱着它吧!”没料想,玉枕却成了奸情的证据。御史公的奏文送到唐太宗的手里,太宗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立刻下诏,将辩机处以腰斩的极刑。腰斩,就是把赤裸的罪人放在大木板上,从腰间斩成两段,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凄惨的极刑了。   刑场设在长安西市场的十字路口,那里有一棵古老的柳树。围观的群众听说这一次能看到难得一见的腰斩极刑,个个兴奋异常。而且,罪人又是平时高傲神气的佛憎,30岁左右就被视为高憎俊才,居然和天子的千金又是有丈夫的女人偷情破戒的和尚。这就更撩拨起他们如过年过节般的兴奋。当时的佛教以大乘为主,且仅属于知识阶层,是贵族文化的一部分。对一般民众来说,过分高雅、难解。为求生意兴隆,全家平安或治愈疾病,一般市井小民们都依靠道教或道佛混淆如巫术一般的稀奇古怪的东西。民众对于身份高的人有悲惨的结局,时常报以掌声,以发泄平时的怨气。辩机处刑时,汹涌而来的群众不断吼叫、揶揄、嘲笑,担任刑场警卫的士卒,几乎喊破了喉咙,忙着整顿秩序。深受玄奘、道宣等其他大乘佛教界高僧期许的才俊,年轻而有学问的僧人辩机,在群众的怒骂和嘲笑里,受尽难以名状的地狱之苦,在惨叫声中断气。   辩机处死后,高阳公主的奴婢数十人被处斩刑,表面上对公主和房遗爱没有处罚,却无限期地禁止公主入宫。公主几乎快发疯了。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许任何人进去,拒绝吃东西,揪发捶胸,咬破衣服,如疯狂的女鬼,日夜嚎哭。公主所以没有随辩机之后自杀,也没有真正发疯,为的是心中充满对父皇的憎恨,有一天,一定要向父皇报复。这种如鬼般惨厉的决心,才使公主活了下去。不久之后,公主停止了蛰居生活,为了复仇而活着。她的相貌已没有了往日的影子,丰满的脸颊已消瘦,原来洋溢着幸福光泽的瞳孔,如今充满了阴冷凶暴的光芒,时而象鬼火一般闪过,以前的高阳公主已经随着辩机消逝了。  ---------------------------------------------------------------  9、【花蕊夫人】  
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自古才华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谢道蕴,面容只能称的上是平凡;鱼玄机、薛涛,其文才和智慧却又远远不及男儿。唯一例外的,是一个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个奇异的女子,美丽却屏弃妖娆,聪颖而博学强记,对如山的诗词歌赋和纷繁复杂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视自己手心的纹路。“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是的,花蕊,花中的那一点娇蕊,那样的瑟瑟动人,那样的柔弱无助。“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这是苏轼对她的赞美。她羊脂的肌肤隐隐闪光,只有永生都在备受折磨的灵魂才会这么透明;她漆黑的眼睛里糅着黄金的碎屑,敏感而懒散;她聪慧、大气、狡黠、警醒,却比谁都沉默。   -----------------------------------------------------------------  10、【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739),唐中宗养女。神龙三年(707),吐蕃赞普遣使请婚,中宗许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景龙四年(710)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中宗亲送至始平(今陕西兴平),赠以锦缯、杂伎百工和龟兹乐,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护送至吐蕃,赞普为另筑城居。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行过多的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双方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   金城公主出身名门。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守礼其父为章怀太子李贤,即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唐中宗与唐睿宗之兄。《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年轻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相传,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闻之噩耗,悲痛无奈孤影自怜,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此乃青海境内之日月山。王子虽死,其父还在,无奈和亲之使命,只得继续艰难之旅,阴错阳差嫁与本应为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赞,作一偏妃。   金城公主,痛子哀伤。公主生王子墀松德赞后,引起没有生育之大妃子纳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时抢走婴儿,外宣称孩子是她所生。儿子被别人据为己有,公主悲痛欲绝。史料记载,金城公主于不梳不洗中熬过无数不眠之夜。历时一年有余,经过诸多磨难,公主方与儿子团聚。身心受到伤害之金城公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命运坎坷,于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传说中金城公主的故事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德祖赞的妃子赤尊生了一位王子,长的威武英俊,如天神降临人间,因为其母是羌族姑娘,所以给他取名“姜擦拉温”,意思羌族的外甥,天神的子孙。   王子渐渐长大,到了该取亲的年龄了,赞普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选王妃之事。言道:“先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娶大唐之女文成公主为妻,使两国和睦相处,使吐蕃繁荣稳定。今王子长大成人,应有一美丽贤慧的姑娘作其妃子。我闻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美而娴,故欲娶之”。于是派使臣携重礼前往长安请婚。   唐中宗看过奏函和聘礼,决定将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王子,金城公主知道后,不知是喜是忧,吐蕃遥遥千里,远离家乡,更不知王子人品如何。幸好公主有一面宝镜,可照未来和远方的事物,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砻河谷美丽富绕,王子神俊。于是满心欢喜答应嫁给姜擦拉温。金城公主带着皇帝的嘱咐,带着大量的物品前往西藏,但行至半路,不幸的事发生了。吐蕃王臣、百姓听到金城公主要嫁到吐蕃的消息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善擦拉温他骑上骏马,带着随从,高高兴兴地前去迎接金城公主。谁料想,王子在途中打马奔驰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命丧黄泉。   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突然心绪烦燥,就拿出宝镜观看,谁知镜中原来年青英俊的王子不见了,代替他的是一位满脸胡须的老头。公主迷惑不解,内心悲痛,不觉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就是青海境内的日月山。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金城公主心想即已嫁到吐蕃,虽然王子死了,怎可再回故里,更何况父皇再三叮咛,一定要为汉藏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做些事情,于是到了吐蕃并嫁给了赞普赤德祖赞。   公主痛失小王子后来,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儿子,赞普听到喜迅,急忙从外地赶回。不料,他回来时,金城公主的儿子被纳囊家族的妃子喜登抢去了。当喜登来抢婴儿时,金城公主又气又急,哭着喊到“这是我的孩子”。同时还拿有奶的乳房证明,谁想到,纳囊妃子早已存心抢孩子,事先在乳房上涂了药,也挤出奶汁来,因此闹得大家搞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生的。最后,还是被纳囊妃子恃强抢去了。   为了判断孩子到底是谁生的,赞普想出了个办法,把孩子放在宫殿的另外一头,让两个妃子去抱,谁先抱到,孩子就是谁的。金城公主拼命先跑到那儿,把孩子抱到怀中,喜登后到,见孩子被金城公主抱去,又急又恨,心想:孩子死就死了,也不能让你抱去。便不管死活地向公主怀中去抢。扯来扯去,金城公主害怕把孩子抢伤了,便大声说:“孩子本是我生的,你这泼妇,别把孩子抢伤了,让你抱去吧。”就这样,孩子被喜登抱走了,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也就清楚了,但纳囊家族权大势众,谁也不敢明说,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小王子明辩亲舅舅过了一年,王子已经周岁了,要举行庆祝会,赞普心想要趁这个机会,判明王子的亲生母亲。于是,就把汉族亲友和纳囊氏亲友都邀来参加,等大家坐定,赞普拿起一只金杯,杯中盛满美酒,然后交给王子,并说道:“把这杯美酒献给你的真正的舅家亲,由此来判谁是你的亲生母亲。”纳囊家族的人手中拿着各种令孩子喜欢的东西逗引小王子,但小王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说道:“赤松德赞我是汉家的好外甥,纳囊家族怎能当我的亲舅舅!”说完,举起酒杯,坚定的走向汉家舅亲一边。金城公主见此情景,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连声叫到“我的好儿子”,小王子终于回到金城公主的怀抱。  =================================================================  【乐昌公主】【李清照】【李师师】【李香君】【刘解忧】【刘细君】【柳如是】【吕后】【梅妃】【妹喜】【文成公主】

  ================================================================= 

  11、【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陈贞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妹,名字不详,乐昌公主是她的封号。虽生长在皇家,却没有一般金枝玉叶的那种骄横脾气,在宫中以性情温婉贤淑而为众人称道。她外貌端庄秀美,举止高雅大方,且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为此,她选择夫婿也自有眼光,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成年后,由她自己作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陈太子舍人)为妻。徐德言作驸马后入朝廷任侍中,也颇显露出他的政治才华,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唱妇随,成了一对当时人人羡慕的天成佳偶。《本事诗》中说她“才色冠绝”,并记载她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故事。

  在北方,杨坚取代了北周静帝而成为隋文帝,建立了隋国,杨坚雄心勃大,有志统一中国,因此举兵攻占江南,很快就消灭了陈国。按照古时惯例,亡国之君及其亲族不准许住在原籍,以防其纠集残部,死灰复燃。因此,国破家亡的陈后主及皇族被虏北上,一同解往隋国国都长安。乐昌公主自然也在被虏之列,她与恩爱夫婿徐德言眼看就要被活活拆散。临行前,乐昌公主把一面自己梳妆台上的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一半留给失君,一半自己收在怀中;她与徐德言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铜镜,直至找到对方的下落,以便夫妻破镜重圆。徐德育含泪频频点头。这真是一个渺茫无期的希望,此去长安数千里路,兵荒马乱之中,徐德言一个亡国之臣根本难以成行,更何况乐昌公主这一去长安还不知将被发落到什么地方。徐德言手执半面铜镜,想起往日夫妻两人曾在镜中相映成双,自己还曾对镜为妻子插过凤钗,如今却已人去镜破,怎不叫他伤心欲绝。但转念想到临别时妻子殷殷的嘱咐,他决心不让她失望,希望再小毕竟还存有那么一线生机;于是他忍辱含垢,强撑着活了下来,一心只等待局势稍微平定之后,前往长安,祈求老天相助,让他们夫妻劫后重逢。陈国皇族到长安后,被分成四部分来处理;陈后主叔宝及两三个爱妃被幽禁长安中,陈后主的叔伯兄弟被放逐到遥远的边陲地区,宫女及女眷们大部分收入宫廷充当宫女,小部分出色的女子被分配给南征有功的将士及大臣。乐昌公主被赐给丞相杨素作妾,陈后主的小妹妹陈婉则被隋文帝收入宫中为妃,这就是后来深受文帝宠爱的宣华夫人。乐昌公主所配的杨素是隋朝一位功勋显赫大臣,他祖上曾历任北魏及北周领兵大将;杨素少有大志,文武兼通,不但善于调兵遣将,武功彪炳于世,而且工于草隶,善作诗文,如他所作的“出塞篇”诗,就极富宏伟苍朴的气势,深为人们称道。“出塞篇”是这样写的:“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隋兵南征时,杨素是统军主帅,他指挥军队,沿江东下,舟舻敝江,施甲耀日,两岸百姓见他端坐船首,容貌伟岸,气态恢宏,都敬称他为“江神”。攻下陈地,班师回朝后,隋文帝封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也就是右丞相。就是这么一位戎马俊馆出身的大丞相,因为通晓诗情,所以十分向往南国的山光水色,更能欣赏江南佳丽的柔媚风情。在他得到乐昌公主以后,对这位容貌秀丽,才情横溢的南国佳人十分钟情,轻怜蜜爱,视如瑰宝。而乐昌公主虽然身在北方丞相府中,心却仍然留在故国江南,留在丈夫徐德言身边,无数次梦回旧时家园,与徐德言鸳梦重温,醒来却只有身边陌生的繁华,还有天上那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时光荏苒,物换星移,转眼又到了新年,乐昌公主心中开始萌动新的希望。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长安市上热闹非凡,乐昌公主命贴身的年老女仆拿着自己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半面铜镜沿街求售,这天的长安闹市上,人们看到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婆婆手持半面铜镜高声叫卖,有人随口问价,老婆婆的开价居然高得离谱,众人都以为这老婆婆神志不清,谁也不再搭理她。第一年的正月十五过去了,没有什么结果;第二年的正月十五也过去了,同样没有找到什么线索。乐昌公主几乎绝望了,她想到了各种不幸的可能:丈夫已忘了自己?丈夫已另成家室?路途遥远丈夫尚未来到?甚或丈夫已经离开了人世?仔细思量,她坚信前两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她明白丈夫的心;若是第三种可能,那她就只有耐心地等待;可万一出现了第四种猜想的情况?她不由得悲从中来.若是真的这样,她也要一直在长安市上叫卖下去,她相信即使丈夫死了,他的魂魄也一定会找到长安来。于是,第三个正月十五她仍让那个老仆上街叫卖。这次,却有了喜出望外的消息。老仆人回来向乐昌公主报告:市上有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也手持半面铜镜求售,声言此镜价值连城,只有能拿来另一半与它契合的铜镜,就分文不取地相赠。我赶紧拿出我们的半面铜镜走上前,正巧与他的半面完全相合,他把铜镜慷慨地送与了我,并向我详细打听公主的下落,我向她述明了详情,他似乎有些失望,留下他自己在城中的地址就走了。” 乐昌公主连忙仔细端详两半铜镜,果然是丝毫不差地契合在一起。年轻书生给老仆人的纸笺上,除了地址外,还有一首字迹熟悉的五言绝句:“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把破镜紧紧抱在胸前,一边默诵着诗句,一股混合着惊喜、感伤、幽怨的激情涌上心头,她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这边杨素在元宵夜宴中没有见到乐昌公主,心中牵挂,派人前来催请,老仆人告诉来人公主心情不好,来人见公主抱着一面破铜镜正在哭泣,不敢惊扰她,只得回去回复杨丞相。杨素听明了情况.心中暗想:这铜镜里面必然大有文章。杨素虽位居高官,却还是一个细心体贴的性情中人。当天晚上,他用十分温柔和恳切的态度,探询爱妾心中的难言之隐;乐昌公主无法拒绝杨素的诚意,就一五一十地把破镜的来由说了个明白,并跪在杨素脚下哀求,希望能让他们夫妻见上一面,以了却心愿。听了铜镜的故事,杨素虽然心中颇有些醋意,但念及他们本是结发夫妻,不忍伤害爱妾的心,于是答应了乐昌公主的请求。心想:就算让他们见上一面也无妨,反正爱妾也跑不了,了却她的一项心愿,未尝不可以使她感恩图报,今后更真心地跟着自己呢!然而乐昌公主的想法与他的不同,她还幻想着怎样飞回旧夫的身旁。 徐德言把珍藏三年的半面铜镜交给老担以后,起初还抱着很快能与爱妻相见的窃喜心情,继而一想,侯门一入深似海,乐昌公主既然已成了杨丞相的宠妾,要想再来与自己鹊桥相会,恐怕是难于登天,即使见了面又能怎样呢?只怕不过是徒增悲伤而已。他正在狐疑不定之际,丞相府已派人前来下贴相请了。这天,丞相府中摆下了丰盛的筵席,徐德言心事重重地如约赴宴。一个亡国之臣,布衣芒鞋来到威严的丞相府中,当朝丞相以贵宾之礼相待,客人的旧妻乐昌公主却以主人宠妾的身份陪侍在侧,那情形是相当尴尬的。宾主礼节性地寒暄之后,依次落座,乐昌公主望着已显苍老的旧日丈夫不知说什么好,于是默默无言地写下了一首诗: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诗句把乐昌公主当时同对新旧丈夫,哭笑不是,左右为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酒过三巡之后,徐德言约略述了别后的情形;乐昌公主接过话头,安慰几句后,又委婉地提出希望丈夫再婚。因为自己已身有所属,无法重续前缘,陪伴他度过下半辈子了。徐德育悲愁满怀,他缓缓地对乐昌公主说:“再见卿面,心愿已足,今生誓不再娶,返回江南以后,准备遁入佛门,独对青灯了此一生。”说罢掩面而泣,而乐昌公主听了他这番誓言,早已泪涕俱下,悲不自胜了。杨素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对小夫妻悲悲切切的情景,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心想反正已留不住乐昌公主的心,索性好人做到底,让你们夫妇团圆罢了。于是他当场宣布:“念你们两人旧情至深,老夫决意把乐昌公主送还给徐公子,让他们破境重圆罢。”说完这一决定后,他还好意请他们留在长安,并答应为徐德言在隋延安排一个官职。这真是一个天外飞来喜讯,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赶紧双双离席叩拜,感谢杨丞相的成全之恩。但徐德言却不愿在异朝为官,情愿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带着妻子返回江南。杨素不勉强他们,还设法帮助他们离开长安返回故土。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回到江南以后,在杨素的授意下,隋廷命令当地地方官发还了徐家的房产,让他们夫妻得以安居下来。然而,这时他们的名气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份和曲折离奇的经历,所以在他们想静下心来过平淡的家居生活时,江南各地的文人雅士不停地前往拜访,北方的游客也以面见他们夫妇为荣,地方官吏更是争相邀宴,使他们无法得到安宁。他们早已厌倦了这种被人包围的生活方式,为了回避,就迁到姑苏城内的绿杨深居隐居起来。谁知不久之后,他们的隐居生活又受到了热情人士的干扰,迫不得已,他们买了一艘船索性以船为家,在江南各地过着飘泊不定的云游生活。因为行踪飘忽,难以捉摸,人们也就无法再追寻他们,他们的故事也就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繁华离他们远去,这对恩爱夫妻心满意足地过着平平静静,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平淡中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反而更能体味出彼此的真情。不久,隋文帝暴病而卒,隋场帝继位后荒淫无道,杨素寿终正寝以后不久阖门被斩,李渊攻下长安建立了唐朝取代了隋朝。这一幕幕的世事变化,仿佛走马灯似的在他们眼前晃过,人世的盛衰荣枯,恍如一梦,荣华富贵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这对历尽繁华又最终归于平淡的这对夫妇,对这一切都付以淡淡的一笑。经历了陈、隋、唐三代,这对夫妇终于走人了暮年,在唐太宗贞观十年同时死去,夫妻合葬一墓,陪葬的就是那面历尽沧桑的破铜镜。后世称夫妻分离而复合为“破镜重圆,”典故就是从乐昌公主与徐德言这里来的。乐昌公主的作品也许不少,但流传下来的却仅此一首。

  --------------------------------------------------------------

  12、【李清照】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经典名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

  13、【李师师】  
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一亲芳泽。1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太子尊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不久,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徽宗与钦宗终于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宋朝南渡后,李师师的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出家产抗金,自己遁入空门。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李师师外传》——宋代传奇小说。出自《琳琅秘室丛书》。作者不详。收入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本篇写李师师原是北宋汴京染匠王寅的女儿﹐4岁时父母俱亡﹐由娼家李姥收养。及长﹐色艺双绝。经内侍官张迪引荐﹐结交了假称是大商人赵乙的宋徽宗﹐前後受赐金银财宝器用食物非常多。徽宗退位後﹐师师将其所赐金银献给官府作为抗击金人的军饷﹐并贿请张迪转求徽宗准许她出家当道士。不久﹐金人攻陷汴京﹐大汉奸张邦昌为讨好主子﹐把她献到金主帅闼嬾之前。师师在痛斥张邦昌之後吞金而死。这篇小说和大多数宋代传奇不一样﹐不写历史故事而写当代的现实题材。它描写宋徽宗穷奢极侈﹐荒淫失政﹔勾画张迪不顾人民死活﹐极力阿谀逢迎的丑恶嘴脸。特别是塑造了一个向来被视为下贱却为抗击侵略者慷慨解囊﹐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大义凛然的妓女形像﹐这对当时那些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来说﹐无疑有深刻的讽刺﹑批判意义。它的结构谨严﹐语言雅洁﹐描写细腻﹐是宋人传奇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

  14、【李香君】
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

  关于李香君有三种结局:一种是终于在苏州与侯方域重逢了,被一个老头当头棒喝,两人拔剑四顾心茫然,勘破尘缘,只好出家了事。一种是李香君顺利嫁给侯方域为妾,侯方域变节南下,李香君则在侯府里被人赶了出来,寂寥而死。第三种则两个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恹恹地死去。临去之前留下一句话:“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可惜,她的侯公子连玩世的犬儒主义者都做不成了,白白污了香君的名声。

  ---------------------------------------------------------------

  15、【刘解忧】
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记载了一个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江都公主刘细君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她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都是乌孙王,直到年过七十岁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甘露三年回到汉朝,天子怜悯她的境遇,在她回来的时候,还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每逢上朝,解忧公主的礼仪待遇和正宗公主一样,有三个子孙留在汉朝为她看守陵墓等等。我阅读了大量史料,没有找到一篇为解忧公主写“赞”或“颂”的文章,我十分钦慕她高洁的人品,敬仰她丰盛的美德,吊祭她悲壮的事迹,因而写下这篇赋作。赋文的内容是:“烟雨苍茫的京城长安啊,汉朝的皇宫是那么金碧辉煌!群山峰峦层层叠叠环抱着啊, 美丽诱人的乌孙山水!如同仙鹤翱翔到西域啊,窈窕淑女的解忧告别了家乡;魂牵梦萦着天山南北的热土啊,白发苍苍、古稀之年的解忧依然彷徨。”唉!咳!解忧的家世令人感伤!她的先祖是刘交,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弟,因其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下显赫功劳,被封为第一代楚王。刘交博学多才,他兢兢业业,长期恭谨为官;重用贤德的人才,国民安享富足安康。著名的申培公是刘交的同窗学友,楚元王的诗经学著曾经风靡天下。刘交死后,只因太子刘僻非早死,因而就由刘交的次子刘郢客承继了楚王王位;吕后时期刘郢客迁职为宗正,掌管皇族的户籍族谱;汉文帝时期改封为夷王;夷王在位仅四年,也有美好的名望被人称道拥戴。只因望子成龙,期望子孙能够使汉朝的基业发扬光大,刘郢客聘请了天下堪称泰斗的名师,召募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群集在楚国都城彭城。传授学业的是两代楚王十分交好的申培公,他是鲁学诗经派的祖师爷;辅佐政事的是三代楚王的老师韦孟,他是举世闻名的儒学家。楚王府的书香氛围,可谓得天独厚;楚王的身边,大都是君子一类的栋梁之材。 可叹可悲呀!夷王刘郢客的寿命太短;可恼可气的刘戊,目无尊长;不学无术的刘戊,生活淫荡性情骄狂;父亲去世以后,他把前辈的遗训抛到脑后。申培公受到刘戊的无端侮辱告老还乡;他在家乡授业的子弟,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栋梁;韦孟为此十分寒心,就效仿申公辞去官职;还作诗婉转地规劝刘戊改邪归正,屡次向他倾吐肺腑之言。可叹刘戊,不知悔过自新,不信前车之鉴,国家大事荒废不管;行为放纵为所欲为,整天游山玩水;他所亲近的都不是君子人才,小人因此而得志猖狂。刘戊超越国家礼制修建自己的陵墓,规模宏大的可比秦始皇的兵马俑。因为犯下所谓的私奸罪{皇帝皇后丧期里亲人不得寻欢作乐,此为急于削藩的晁错强加的莫须有的罪名},险些被晁错诛杀在京城,汉景帝感到这个罪名难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辞的诏书,削去了楚王直属的东海、下邳两个郡,刘戊因而心怀不满。七国之乱时刘戊伙同楚元王的少子刘艺等人起兵参与吴王造反;最后兵败如山倒,只有自杀了断,可他的罪过却连累到子孙后代的悲惨命运。反王的后代如同普通老百姓,寄人篱下的日子想要出人头地是很难的。史官的记载比较简略,不可能写那么详细,自从刘戊死后,他的家族从此败落,皇亲国戚的居住地没有他们的一寸地盘,皇族宗籍里找不到他们的名字,王侯将相都不敢和他们打交道,刘戊的后代如同黄鹄飞天,一去不返,杳无踪迹。

  西域各国从神爵二年后归依汉朝版图,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转折是自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凿通西域以来,又经过了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以及多少可歌可泣的汉家儿女作出的无私奉献啊!乌孙国和汉朝的和亲联盟功在何处?为何连解忧公主的奉献只字不提呢?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是掐头去尾而论史,也是重视大汉轻视蛮夷的历史观在作怪,是西汉帝国大汉族主义的表现,而且文中不乏为大汉帝国自吹自擂的腔调。难道解忧公主就不算汉朝的巾帼英雄吗?难道解忧公主比郑吉所作的贡献少吗?绝非如此!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她随解忧公主到乌孙后,多次受解忧公主的派遣出访西域各国。西域三十六国都十分敬重乌孙国,西域大国莎车国和龟兹国争相和解忧公主攀亲,其他小国家就更不用说,由此可见解忧公主在西域各国的威望。 

  可敬可叹啊!大汉帝国和强敌匈奴对峙百年,几多征战。在那沧海横流的时代里,汉朝的人才层出不穷。两汉之世,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汉朝的俊杰之才,灿若群星。女中豪杰,不让须眉者比比皆是。独霸政坛的有吕后尊贵之极;怀才不遇、文苑垂名的有班婕妤;以身报国、自荐和亲的有昭君王嫱;舍身取义、冒死救父的有民间女子淳于缇萦;色艺双绝、忠贞不渝的有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博学多才、史坛彪列的有出生地在长安扶风的班昭;工匠发明、举世闻名的有陈宝光的妻子;而驰骋疆场、青史留芳的惟有解忧和冯嫽,这两位从小结为金兰的好姐妹,她俩的美德和历史贡献,堪称西域史上无与伦比的的璀璨双星。 然而,当时的汉廷对解忧公主的历史奉献如何奖赏呢?最终也不过是个“仪比公主”而已,在史官班固的笔下解忧公主的贡献还抵不过郑吉,《汉书.乌孙传》的弦外之音颇有把乌孙分裂的起因归罪于解忧公主的潜台词。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历史教科书上都有“冯嫽定局”一节,而对解忧公主刺杀狂王事件的真实背景极少研究,给人以解忧公主惹下麻烦,最终靠冯嫽收拾了残局,无怪乎现代人对解忧公主和冯嫽二人难免存有冯嫽功高盖主的评价,这是很不客观的。

  ----------------------------------------------------------------

  16、 【刘细君】
刘细君(公元前140年——前87年间在世),西汉沛人(今江苏沛县)中国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居今伊犁河上流流域),抗击匈奴而于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又作昆莫),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猎骄靡封她为右夫人,随从工匠为她建造了宫室。汉朝每隔一年派使者探视。细君公主在乌孙语言不通,生活难以习惯,思念故乡,作《悲愁歌》(《细君(乌孙)公主歌》、《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据说,乌孙公主的悲歌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也不禁为之感动,非常同情她的境况。每隔一年,他便派遣使者带者锦绣帏帐,增给乌孙公主。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子岑陬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让她接受当地风俗(从其国俗),以成就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大局。细君只得再嫁岑陬。一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细君死后,汉武帝又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  =================================================================

  17、【柳如是】
本姓杨,名影怜,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浙江嘉兴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劝钱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钱面有难色,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钱谦益降清后,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6年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从此,厄运便降临到柳如是身上。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一代风流奇女,香消玉殒,余恨不禁,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有:河东君(柳如是曾自号河东君)。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陈寅恪先生著有《柳如是别传》。

  ----------------------------------------------------------------

  18、【吕后】
历史一直是男人的历史,当出现一个女人强过自命不凡的文人世族时,女人就成了祸害,我觉得命运从未宽待吕雉,韶华稚龄嫁给中年流氓刘邦,做8岁孩子后妈,事实上刘邦也从未宽待这个坚强的女人。当面对灾难时,坚强就成了她最大的缺点,因为坚强,刘邦几次把她抛下,独留她在敌营 ;因为坚强,她从未得到丈夫的怜爱,差点在夺嫡之战中一败涂地 ;因为坚强,儿子生疏,亲人背离~~~~~ 她的一生没有为过自己 。

  吕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汉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刘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吕后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拍马屁,当然要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入席。这事是少见的,吕后父亲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把他赶走,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也就是看面相),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早年的刘邦可说有些无赖,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贤惠的吕后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据说刘邦匿居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吕后追踪而至,便一定能够找到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入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汗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吕后陵位于陕西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在高祖长陵东南200米处。陵高32米,底边东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于陵地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如同山丘,显得异常雄伟。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平。

  ----------------------------------------------------------------

  19、【梅妃】
梅妃姓江名采苹,莆田(今福建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人、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苹聪明过人,9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并对父亲云:“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江仲逊便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表示对女儿的期望。

  唐玄宗开元中(713—741年),太监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广东一带,见到丰神楚楚、秀骨姗姗的江采苹,就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宠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苹,视宫中粉黛如尘土。江采苹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唐玄宗戏名曰梅妃。梅妃不仅以美貌受宠,更以表演《惊鸿舞》得到乐舞行家唐玄宗的专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据王克芬《梅妃与<惊鸿舞>》一文考证,《惊鸿舞》可能有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我国有深远的传统,相传原始社会时期的“凤凰来仪,百兽率舞”中的“凤凰来仪”,当是人模拟鸟类动作的舞蹈;战国青铜器上有人扮鸟形的舞蹈图像;汉代百戏中有扮大雀而舞的记载;汉画像石中也有人扮鸟形舞蹈的画面,这些舞蹈大都穿着笨重的鸟形服饰道具,舞蹈起来很不方便。而梅妃的《惊鸿舞》可能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独生女,她聪慧灵秀,能诗能文, 9岁就能背诵许多诗歌名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多才多艺的江采苹,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适逢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这时,深受玄宗宠爱的萧淑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萧淑妃情有独钟。萧淑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有个叫高力士的近侍宦官,看到唐玄宗悲伤的样子,自然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劝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来改变悲伤心境,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力士奉旨挑选秀女,亲自出使闽粤,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苹,他疑其为天人,如获至宝。随即把她带进了宫中,侍候玄宗皇帝。当时江采苹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苹一人。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

  20、【妹喜】
夏桀征战有施国时,有施人进贡了名叫妹喜的女子。妹喜活泼、爽朗的野性美,夏桀看了,发觉后宫佳丽虽无数,却没有一个比得上,遂立她为妃。 夏桀一向沉溺女色,得到妹喜后,更命人建造酒池肉林,两人泛舟酒池中,击鼓狂欢,不问朝政;即使上朝,也要让妹喜坐在膝上。听说妹喜爱听绵帛撕裂的声音,为了讨她欢心,夏桀下令把宫中、民间的布匹全部收拢,就为了要一条一条的撕给她听,这不但造成天怒人怨,也种下了夏桀灭亡的种子。  

  21、【文成公主】
  =================================================================

  【张皇后】【万氏】【宁国公主】【柔福帝姬】【赛金花】【上官婉儿】【沈寿】【太平公主】【王昭君】【卫子夫】

  ==================================================================

  22、【张皇后】
明熹宗朱由样的皇后,聪明精干,秉性正派。由于朱由校的母亲早逝,由奶妈客氏把他抚养长大,所以,他对客氏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客氏比熹宗大十八岁,熹宗即位时十六岁,客氏已三十四岁,客氏利用照顾熹宗生活的机会,竟与熹宗同宿,并发生关第,熹宗即位后,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廷臣认为要要消除客氏的影响,宜尽快册立皇后,公元1621年(明熹宗宗天启元年),册立张氏为皇后,把客氏迁出寝宫,但是,熹宗离开客氏,寝食不安,别人无法代替,结果又只得召回客氏,客氏又勾结太监魏忠贤,把朝政弄得一塌糊涂,张皇后多次在熹宗面前进谏,指出客氏和魏忠贤心谋不轨,并当面警告客氏,若不改过,定当严办,客、魏因此含恨在心,他俩试称张氏不是张国纪的亲生女儿,是检来的杂种,企图借此废去张氏的后位,另立魏忠贤的倒侄孙女为皇后,经过调查,证明他们所说全是谎言,张氏的后位总算是保持下来了,有一天,熹宗监幸后宫,见张氏在读书,便问所读何书,张后说:“读《赵高传》。”并将魏忠贤比为秦末弄权的太监赵高,熹宗不作声,魏忠贤知道了,对张氏更恨之入骨,公元1623年(明熹宗天启三年)张后怀孕,客、魏二人以“捻背”(推拿按摩术)为幌子,派亲信暗伤胎位而致张氏流产,此后张氏失去生育能力,公元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熹宗死,张后力主迎信王朱由检继位,史称明思宗,思宗即位后,清除魏党,魏忠贤畏罪自杀,客氏贬至浣衣局,杖刑而死,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入京,张后自缢而死。

  ------------------------------------------------------------------

  23、【万氏】
明宪宗妃万氏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即帝位时十七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两宫太后为替新皇帝选择皇后人选颇费了一番心思。她们在英宗生前亲自替儿子选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认真挑选,选了王、吴、柏三人留住宫中,慢慢考察。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命司礼监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选定一人为皇后。牛玉对周太后说,先帝在时曾属意吴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当,分不出谁更美丽端庄,比较起来,似是吴女更为贤淑。周太后便作主替宪宗择定吴氏为皇后,钱太后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谁知大婚之后,皇帝新郎并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嫔妃万氏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她不明白,自己哪一点比不上徐娘半老的万妃,无论姿色才学还是门第修养?她更不明白的是,比皇帝年龄大十九岁的万妃用什么手段把皇帝的心死死拴住?原来,大婚前的宪宗,早已同年过三十的宫女万贞儿有了私情。万贞儿原籍青州诸城(今山东益都县一带)人,父亲万贵为县衙掾吏,犯法流配边疆。万贞儿年仅四岁便充入掖庭为奴,十多年后出落得花容月貌。孙太后怜她聪明伶俐,命她在红寿宫管理服装衣饰等事。宪宗小时常去祖母处玩耍,贞儿带着宪宗游玩戏谑,也就日益亲近,久而便成莫逆之交。贞儿是个有心人,一心巴结这位皇太子,盼望有出头之日,对宪宗格外献媚。

  天顺六年,孙太后病死,年已十五的皇太子乘机把万贞儿要进东宫做自己的贴身侍女。尽管贞儿已年过三十,但因仍是处女,且华色犹浓,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为了勾引情窦初开的太子,她使出种种狐媚手段,终于把太子勾上手,两人便瞒着宫里人,干起了风流韵事。 宪宗即位后,唯恋着万贞儿一人。照他心思,真想册立万贞儿为皇后,但以一个年龄比他大十九岁,又是微贱的宫女之身,想坐上皇后宝座,几乎是做梦。迫于礼制,也迫于母命,宪宗只得与吴皇后成婚,而于万氏,只能给她个小小妃嫔的名号。万贞儿可不甘心。她知道,此时的皇帝,已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认为,只要皇帝下决心,她是完全可能坐上皇后宝座的。仗着皇帝的无比宠幸,她根本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大婚以后,皇帝经常临幸她的寝宫,与她朝夕相处,相亲相爱,这越发助长了她的骄气。因此,她每次谒见吴皇后时,总是板着脸不给面子,甚至故意拿架子,这使吴皇后非常生气。起先碍着宪宗的面子还隐忍着,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责她无理。可万妃非但不知收敛,却对皇后恶语相讥。一次惹得吴后性起,命宫人将她拖倒在地,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几下。这下可不得了,万妃找到宪宗,哭闹不休。宪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评理。万妃是个有心机之人,又故意拦住宪宗不让去闹,说道:“妾已年长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陛下命妾出宫,以免皇后生气,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宪宗又恨皇后又怜万妃,慢慢替万妃解开衣服,见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肤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从心头起,发誓道:“此等泼辣货,我若不把她废去,誓不为人!”第二天一早,宪宗便去见两宫太后,说吴皇后举动轻佻,不守礼法,不堪居六宫之首,定要废去。钱太后不便说什么,周太后劝阻道:“册后才一月便要废去,岂不惹人笑话?”宪宗坚持要废,周太后溺爱儿子,只得由着宪宗。于是,一道废后诏书下达,命吴氏退居别宫,还把司礼监牛玉罚往孝陵种菜。万妃觊觎后位,要宪宗替她去向太后说说,但周太后嫌她年长,且出身微贱,始终不肯应允。过了两个月,周太后下旨,要宪宗册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为贤妃的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生性软弱怕事,知道皇帝宠幸万妃,自己更不是万妃的对手,只得处处谦虚忍让,做个傀儡皇后也就罢了。

  成化二年,万妃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进她为贵妃,又派出使者四出祷告山川诸神。谁知偏偏天不从人愿,未等满月这位龙子竟是短命夭折,万贵妃也从此不再有娠。但是夺取皇后之位的野心并未放弃,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嫔们生子,如知道哪个妃嫔怀胎,她就千方百计逼令喝药打胎。迫于万贵妃在宫中的权势,妃嫔们只有含泪服从。 此时的万贵妃不但仍宠冠六宫,而且是威行朝野,连宪宗也制掣不了她了。她内连宦官,外结权臣,太监梁芳、钱能、郑忠、汪直等,俱诌事贵妃,以宫廷采办为名,大肆搜刮,动用内帑无数,宪宗也不敢多问。

  ----------------------------------------------------------------

  24、【宁国公主】
绝不殉葬——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是个苦命人。她嫁了二次,都很快做了寡妇。后来为了答谢回纥族,又把她嫁给快要死的老可汗。她的父亲唐肃宗,是个严肃的皇帝,对女儿们管教很严。他在安史之乱中即位,全心全意地收拾大唐这个乱摊子。其当务之急就是打败安禄山的叛军。大唐军队军心涣散,唯一忠心能战的就是大将郭子仪,郭子仪建议求助于回纥,组成联合部队。回纥人非常仗义,立刻派了精兵四千人日夜兼程赶来,郭子仪安排接风,让回纥兵大宴三天,再上战场,回纥兵说:“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暇食为!”意思是“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吃饭的,哪儿有时间吃什么饭?走啊!冲啊!”回纥人是维吾尔人的祖先,和大唐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在京城里逛,时常看到街上走着一些轮廓鲜明,体格健壮的中亚细亚来的商人。回纥兵游牧出身,骑兵骁勇善战,最终帮助郭子仪的部队收复了长安,回纥兵有功,在长安好好地抢掠玩乐了一番,才走。回纥王又提出很多不平等贸易条件,大有狠狠地宰一下大唐的意图。

  唐肃宗为了长久地笼络回纥人,就将寡居的宁国公主拿出来,献给回纥王,当可敦(王后)。唐肃宗亲自设宴送行,想到女儿此番是标准的牺牲品,他十分难过,但外表还保持着父亲和君主的庄严,准备将打好了腹稿的家国道理宣讲一番。诸如“你这次去,是当可敦,当可敦要有当可敦的样子,努力做个好可敦,让他们看看大唐来的可敦是多么地……”宁国公主打断说:“父皇,不要说了!国家不太平,我这就去,死了也不会怨你!(国方多事,死不恨!)” 宁国公主嫁的老可汗,本来就病重得要死,宁国公主嫁去不到半年,老可汗就归天了。按照回纥人风俗,未亡人是要殉葬的。宁国公主不愧是大唐出来的正宗皇女,大唐公主全都个性自由,深受女权思想影响,哪里肯去为老家伙殉葬?回纥人说:“这个,入乡随俗嘛,你就按我们的风俗死一下下!” 宁国公主说:“随俗也要看哪个风俗先进哪个风俗落后。你们回纥人,仰慕大唐风俗,才忙不迭地往长安来,把我娶到手,为的是让我们的先进文化影响你们(这些野蛮人)。要是你们的风俗好,何必不远万里跟大唐结亲?不如就地娶一个就好了!你们谁喜欢殉葬谁就去殉葬,我是不干的!”但是,她毕竟被“野蛮人”包围,弱女子在外邦,敌不过一群大汉。宁国公主只能选择折中,拿刀划破脸,自毁容貌,用来替代殉葬。她扔了刀子,想到自己好不容易保留下残败不堪的生命,不禁痛哭失声。第二年,在宁国公主的万般恳求下,唐肃宗派人接她回到京城。不过,她的陪嫁中有皇室宗亲的女儿,称“小宁国公主”,给老可汗做妃。回纥人不放她走。老可汗死后,按照汉族人不齿的回纥“风俗”,又改嫁给老可汗的儿子。 回纥欲以宁国公主为殉。公主曰:“回纥慕中国之俗,故娶中国女为妇。若欲从其本俗,何必结婚万里之外邪!”然亦为之剺面而哭。   ——《资治通鉴》   =================================================================

  25、【柔福帝姬】
柔福帝姬(1112年-1141年),宋徽宗第二十女,懿肃贵妃王氏所生,本名赵嬛嬛,生于政和二年(1112年),薨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

  宋靖康元年春,出使金营归来的康王赵构策马入汴京华阳宫,在凤池边的落樱花影里邂逅了异母妹妹柔福帝姬瑗瑗,个性沉静的赵构深受活泼精灵的瑗瑗吸引,从此对她生出一种超越兄妹之情的恋恋情感。柔福的同母哥哥郓王赵楷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优雅清贵,肖似其父徽宗赵佶,因此深得赵佶宠爱,赵佶甚至一度有废太子赵桓而立赵楷的想法。这样的情况引发了赵桓赵楷兄弟及赵佶赵桓父子之间的不和,导致了对国家政局造成严重影响的“靖康内讧”。靖康二年金军攻破汴京,胁持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同时俘虏京中宗室子弟及数千宫眷带回金国为奴,柔福帝姬与赵构母亲韦贤妃也在其中。那时赵构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拥兵在外因此避过一难,随后又在群臣的拥立下登基称帝,即史上的宋高宗。柔福的侍女吴婴茀一直很受郓王楷关注欣赏,但她却始终拒绝赵楷的引诱。国破时她在赵楷的安排下成功逃出京城,听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后便赶往南京,赵构认出她是柔福的侍女,便留她在身边做宫女。此后数年婴茀随着赵构东奔西走、转战南北,两人在一起历经内忧外患、战乱叛变之苦,赵构感其真情,遂纳其为妃,不想建炎三年二月金军突袭扬州惊破鸳梦,赵构夜半与婴茀仓皇渡江而逃,受惊过度而丧失了生育能力。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自金国逃归,赵构将她接到南朝宫中,但很快发现这个柔福与他当年在华阳宫遇见的瑗瑗全然相异,现在的她说话尖锐犀利、咄咄逼人,不忍受宽恕别人对她的猜疑和不友好,而且不时讥讽他偏安一隅而不与金国对抗。她依然美丽,但却长成了个妖魅一般的女子,有意无意地挑拨着他对她的暧昧感情。赵构在极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下将柔福嫁给了屡次向她求婚的永州防御使高世荣。高世荣深爱柔福,柔福却对他冷淡非常,而且绝不原谅高世荣在极端苦闷之下犯下的错误,不惜用最冷酷的手段来打击他。赵构收养了两个六岁的皇子,给先入宫者用柔福的名字命名为赵瑗。婚后的柔福不爱驸马,对赵构若即若离,对妃嫔们毫不友善,却真心怜爱赵构的养子赵瑗,从小性情孤僻的赵瑗也对她无比亲近。 绍兴八年,金国陈王完颜宗隽赴临安与赵构议事,特别提出要见柔福帝姬,但柔福拒而不见,完颜宗隽锲而不舍地坚持,柔福最后才勉强与他远远相望一眼。在赵构追问下完颜宗隽向他隐约谈及了柔福在金国的经历。完颜宗隽回金国后次年,颇神秘地以谋反罪被金主诛杀。绍兴十二年,赵构母后韦太后在宋金和议达成后归来,随后她告诉赵构一个惊人的消息:逃回来的这个柔福是假的,真的柔福帝姬早已死在金国。赵构惊愕不已,而其余的人回想归来的柔福的言行也都不相信她是真的帝姬。赵构在作出最后的裁决前,把这个多年来他时刻牵挂于心的女子召至面前与其密谈……

  --------------------------------------------------------------

  26、【赛金花】
赛金花原籍安徽黟县,原姓赵,小名三宝,又叫灵飞,生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十月初九。她的父亲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流寓苏州,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先生一女赛金花,后生一男。赛金花曾作为公使夫人出使欧洲四国,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中国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在晚清众多的名妓之中,赛金花应该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除了名列“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孽海花》,还有多部笔记和小说涉及她的故事。根据有关的史料,历史上的赛金花经历大概如下: 其初名为傅钰莲,又名彩云,赛金花安徽黟县人,约生于1872年。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1887年(光绪十三年),适逢前科状元洪钧回乡守孝,对彩云一见倾心,遂纳为妾,洪时年48岁,傅彩云年仅15岁。不久,洪钧奉旨为驻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荷兰四国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惧华洋异俗,遂借诰命服饰给彩云,命她陪同洪钧出洋。90年代初,同洪钧归国,不久洪病死。1894年,傅彩云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后至天津,改名 “赛金花”。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曾与部分德国军官有过接触,也曾改换男装到皇家园林西苑(今中南海)游玩。1903年在北京因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狱,解返苏州后出狱再至上海。晚年生活穷困潦倒,1936年病死于北京。

  今天从现存的一些老照片来看,赛金花本人并没有令人惊艳的倾国之色,却只因不同寻常的经历,成为一连串传奇故事的主人公。能够嫁给状元首先就是一个风尘女子不同寻常的遇合,这于是引出了另外一个在当时就颇为流行的传说。据说,洪钧未中状元之前,曾经受到过一个妓女的资助,这个妓女有的作品里称之为小青。和所有“公子落难美人相救”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洪钧和小青订下了白头之约,但是也同样没有跑出这类故事的套路:中了状元的洪钧觉得娶妓为妻有损自己的体面,于是抛弃了前盟。而不知内情的小青最初沉浸在被人称为“状元夫人”的喜悦中,得知真相后愤然上吊自杀。因此,在《孽海花》中,出场时的“花榜状元”傅彩云脖子上有一圈与生俱来的红丝,足以让男主人公金雯青(洪钧字文卿,此处影射很明显)明白她是小青的后身,遂有隔世重逢之感。而因了这段没有了结的前世孽债,许多作品将洪钧的死因归为小青对他的报复:彩云后来私通幼仆、玩弄戏子,最终将洪钧气死。甚至后来彩云与戏子孙小三的一段不解之缘,也有传言说,因为孙小三的前身在那段前世姻缘中曾经为小青鸣过不平,所以今生里得到彩云的以身相报。不过曾朴的《孽海花》并不满足于以上这样因果报应的简单故事,小说对彩云的个性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加工,使人们更容易相信这位状元夫人的不同凡响。在做“公使夫人”期间,彩云不但很快学会了欧语,其美貌和聪明也到处引起轰动,甚至德国皇后也与她合影留念;与此相对照,大清国的公使金斐青却处处显出迂腐和无能,危难之时甚至要求救于他这位如夫人。而傅彩云在金雯青死后要求脱离金家的一段表白里,其坦率和敢作敢当也不乏令人称道之处:“我何尝不想给老爷争口气,图个好名儿呢?可是天生就我这副爱热闹寻快活的坏脾气,事到临头,自各儿也做不了主。……若硬要把我留在这里,保不定要闹出不好听的笑话,到那一步田地,我更要对不住老爷了!再者我的手头散漫惯的,从小没学过做人家的道理……我阔绰的手,一时缩不回,只怕老爷留下来的这一点死产业,供给不上我的挥霍,所以我彻底一想,与其装着假幌子糊弄下去,结果还是替老爷伤情面,害子孙,不如直截了当,让我走路,好歹死活,不干姓金的事,至多我一个人背着个没天良的罪名,我觉得天良上倒安稳得多呢。”

  实际上,假如傅彩云在洪钧死后心甘情愿地为他守节而不是下堂求去重操旧业,“状元夫人”的名声就不可能作为一种成名的资本。而在赛金花的时代,象明末名妓董小宛那样从良后心甘情愿作一名贤妇的妓女可谓聊胜于无。清末的妓女,许多因为挥霍太过、债务缠身,经常靠嫁人来摆脱债务,不出三、五月到一年,即想方设法地脱离夫家,重张艳帜,名为“泡浴”。赛金花虽未能免俗,但她到底是在洪钧死后才明明白白地下堂求去,倒也不失为一种光明磊落。因此,在燕谷老人的《续孽海花》里,历史上赛金花在送灵回南的途中潜逃到上海,被描述成经过洪钧原配夫人默许的行为,因为如此则彼此都不伤体统。回到沪上的赛金花挂牌接客,果然效果颇佳,名声大噪。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因为她传奇的经历,将她列入海上名妓中的“后二怪物”之一。另有作者特意将原来的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开除一位,而将这位“状元夫人”列为“金刚”之首。在北京她则因为喜欢穿男装,被称为“赛二爷”。不过促成赛金花再次成名的却是庚子事变。据传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赛金花因为通欧语,得到西人的宠幸,她在西洋时就与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相识,这次旧情复燃,亲密异常;也凭借这一层特殊关系,赛金花曾劝瓦德西少侵扰百姓,辛丑和议之成,也多得益于她,因此京城人对她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这类传说也正是赛金花故事中最引起争论的地方。从历史上看,出生于1832年的瓦德西时年已68岁,似乎不大可能与赛金花有什么私情可言。不过,在北京众多的倚门之娼当中,精通欧语的确可以使赛金花脱颖而出,为“结与国之欢心”提供方便。至于赛金花是否对辛丑和约发生过作用,从史实上可以说是无据可查,不过民间叙事却是另一回事了。在当时多数人的记录中,乘车与欧人招摇过市的赛金花至少并没有引起普通人的反感,“议和大臣赛二爷”倒是名满九城。传说不见得具有细节的真实性,却并不排除一定的合理性。 这段难以揣测的公案给小说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另一本清末小说《九尾龟》是这样叙述此事的:赛金花到紫禁城与瓦德西叙旧,看到国人眼中神圣的皇家宫苑被联军占领,面目全非,本能的爱国心由此被唤起:“我虽然是个妓女,却究竟是中国人,遇着可以帮助中国的地方,自然要出力相助。”因为华德生(影射瓦德西)请她作翻译文案,赛金花借此劝说华德生不要虐待中国人,释放被押的中国官员。更为人称道的是使出她的娇媚手段,帮助中国的议和大臣洪中堂(影射李鸿章)说服华德生在和约上签了字。对于这一段功劳,一般的文人赞扬起来喜欢咬文嚼字,什么“他在那枪林弹雨之中,谈笑而劝敌帅,颐指而策番奴,飘零鸳燕,因赖他作个金铃,即贵居王公,也都靠他一枝明杖”,更本色一点的想象大概更符合主人公的身份,我们可以设想,赛金花打着一口婉转的苏白,向别人表明自己简单的动机:“谢不谢倒没有关系,只是让大家看看,知道我们吃把势饭的人也不是一点点用场也没有,别人说起来总是堂子里的倌人没有好人,其实也不见得。”和议既成,联军退兵,两宫回銮,乱哄哄论功行赏之时,自然没有赛金花的份。相反,虽然“议和大臣赛二爷”的名声增加了不少“生意”,也不过依旧做着倚门卖笑的生涯。一至于后来的虐妓致死一事,赛金花并非没有责任,但似乎也别有隐情,例如吴趼人就认为,她是因为招摇的缘故才被解返原籍的。“招摇”二字似乎颇有深意,乱世之中,一个风尘女子身份大起大落,巨大的反差很容易反映出世态炎凉。因此,《九尾龟》就大胆的虚构了一个卑鄙的卜部郎,赛金花因为看不惯他的市侩样,得罪了他,后来他就借虐妓一事大做文章进行报复,使赛金花最终被迫铩羽南归。此后的赛金花虽然又在上海重张艳帜,只是秋娘已老,传奇的故事也离她而去。不过一个身份低贱的风尘中人,一生中两次与历史风云际会,虽为流星一闪,却也足以引起世人的向往与凉叹,因此,时人曾预言:“照他这样侠骨奇情,不但比古来的苏小、薛涛,只以歌舞诗词传为佳话者不可同年而语,就是比那些纡青拖紫的贵人,弄月嘲风的名士,碌碌终身,汶汶没世,也就有上下床之别,将来自必为一代传人。”

  ------------------------------------------------------------------

  27、【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正值情窦初开,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皇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早在唐高宗崩时,上官婉儿那年十六岁,她母亲早已去世。这婉儿善于修饰,画眉贴翠,搔首弄姿,便和中宗皇帝偷了私情。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后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婕妤,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后经中宗召幸,她自叹命不由人,中宗年老,难免床闱缺乏风情,她便把武三思荐给了韦后。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御林军及千骑兵,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终究不方便。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此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为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崔湜的弟兄崔莅、崔液、崔涤弟兄四人个个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他们进宫来,和上官婉儿见面。婉儿见了这许多美貌少年,一时里爱也爱不过来。从此,上官婉儿行走坐卧,无时无刻都有这崔家弟兄四人追随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儿常常在宫中设宴,一个美人儿中间,坐着四个少年儿郎,在两旁陪着饮酒说笑,行令赋诗。后来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是为睿宗。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婉儿本是个聪明人物,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且托他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凑巧李隆基入宫,就将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儿代为申辩。但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杀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

  28、【沈寿】
沈寿( 1874——1921)初名云芝,号雪宦。她生长于江苏吴县,从小学绣,16岁时已颇有绣名。1904年沈寿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进献清廷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极为满意,赐“寿”字,遂易名为“沈寿”。同年,沈寿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一代新风。 1911年,沈寿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该国朝野。意大利皇帝和皇后曾亲函清政府,颂扬中国苏州刺绣艺术精湛,并赠沈寿金表一块。同时将这一幅作品送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展出,荣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 1914年,沈寿任江苏南通女红传习所所长。她治校严谨,教学有方,常率学生写生,观察实物,讲述仿真绣色的理论。即使在病中,也让学生围榻听讲赋色用线的道理。 1915年,沈寿绣的《耶稣像》,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展出,得一等大奖。着有《雪宦绣谱》一书。

  -------------------------------------------------------------

  29、【太平公主】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份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第二次婚姻 】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武周时期 】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大足元年(701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长安二年八月(702年),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长安三年九月(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旦。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开府,封五千户。

  【中宗、睿宗时期】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覆灭】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争议与疑点】关于太平公主是否真正计划过谋反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疑问。一部分人认为,她骄横跋扈,与李隆基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的局势和她多次成功政变的经验,她若当真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子女】太平公主共有4子3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薛崇训、薛崇简) ,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一女(武崇敏、武崇行)。太平公主死后,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子女均被处死。

  --------------------------------------------------------------

  30、【王昭君】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

  31、【卫子夫】
卫子夫: 被废,上吊自杀。生前眼睁睁地看自己所生的所有子女全惨死在自己前面,无力救援。死后尸骨无存。卫子夫出身于世代奴隶的家庭;卫子夫姐妹兄弟并不同父,和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一起全都是私生子;其境遇之不幸窘迫可见一班。卫女一生,应验了‘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俗语。祸事的起因和罪名与陈皇后当年的情况一样,同样是‘巫蛊’——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卫子夫当时把自己的皇后卫队交给儿子用来夺位,是直接参与了起兵造反;所以,汉武帝绝不可能对她留情——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宽恕起兵反叛的人。 卫子夫的幸运在于有个曾孙子(刘据的孙子)漏网没被杀。偏巧汉昭帝早逝且无嗣继位,于是让这个曾孙子乘虚而入当了皇帝——就是汉昭帝之后的汉宣帝。汉宣帝为了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利用皇帝实权给自己曾祖母粉饰贴金,追谥卫子夫为‘思皇后’并建墓。否则,如今史书上卫子夫所谓‘贤后’之名根本都不会有;谋反的事实和罪名俱在,‘贤’在哪里? 史官们也是人,一样会趋炎附势,一样要讨好皇帝的。

  【卫子夫长女当利公主】: 第一任丈夫曹襄死后,被汉武帝逼迫改嫁给神棍栾大。后栾大被汉武帝烧死,当利公主发疯自杀。当利公主的儿子曹宗,也在“巫蛊之祸”中遇害身亡。

  【卫子夫次女阳石公主】: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

  【卫子夫三女诸邑公主】: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 。

  【卫子夫独子戾太子刘据】: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凭借从卫子夫处得到的皇后卫队,起兵逼宫夺位。刘据妄图子盗父兵,在中国首都长安引发大规模骚乱,因私利而害公益,最终连累长安城内血流成河,士民死伤数万。刘据后在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上吊自杀。戾太子刘据全家,包括2个儿子和孙子们(除一个婴儿漏网)也被处死。

  【卫青家族】:灭族。

  【公孙家族】:灭族。公孙贺,娶卫子夫之长姊君孺为妻,是卫青好友。公孙敖,卫青好友,坐妻为巫蛊,腰斩。

  【陈氏家族】:灭族。这个陈家是陈平垂相的曾孙陈掌的家族,陈掌娶卫子夫之二姊君少儿(霍去病生母)为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