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远:我要抓住《集结号》(南方周末 2007-12-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07:19
杨金远:我要抓住《集结号》
南方周末    2007-12-20 09:53:27
□本报记者 张英 发自北京
12月18日,电影《集结号》首映。12月17日,杨金远从福建赶到北京第三极书局为他的新书《突围》做宣传。
6年前,作家杨金远在福建莆田家里吃晚饭时,看到中央电视台《百姓故事》里讲述一个幸存的老战士,一直在寻找战友的遗骸,以此证明他们不是失踪而是烈士。这位老战士的战友在解放战争的一场战役中全部阵亡,只有他负伤活了下来。为了缅怀战友,他住到了军营附近,每当军号吹响,他总是出现在军营门口。
杨金远把这个老战士的故事变成了小说《官司》,小说里的主人公谷子地是一位性格执著的“一根筋”,非找团长讲理打官司不可。
《官司》首先刊登在2002年4月号的《福建文学》上;6月号的《小说月报》转载。
张国立看到小说,推荐给了冯小刚。当时冯小刚正在拍《天下无贼》,分身乏术。冯小刚拍完了《夜宴》,又想起了张国立推荐的小说,最后从《小说月报》编辑刘书琪处找到了杨金远的联系方式。2005年2月4日,杨金远接到冯小刚的电话,意外而又惊喜。几次电话交流,冯小刚花钱买下了《官司》的电影改编权。
当时冯小刚还在电话里问杨金远,能不能自己把这篇小说改成电影剧本。杨金远说:“我没有写过剧本,你还是请行内高手来改编吧。”所以,《集结号》的编剧最初据说是空军政治部作家乔良,但最终编剧确定为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刘恒。
1970年代在海军当过兵的杨金远,一直没有上过战场。惟一的一次例外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他服役的军舰有一天突然离开码头,执行紧急任务,军舰开到大海中央,他们被下放到一个个小舢板上,呆了很长时间。除了运补给物资的人,其他人不得上岸。
后来任务又被突然解除,到了台湾海峡的福建三都澳,才被告知本来要送他们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来因为美国第七舰队在南海一带出现,他们过不去了,因此最后没有参战。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了他小说里的内容。
“这件事让我觉得,部队不跟你讲代价,也不跟你讲承诺,也不会事先告知你要去哪里牺牲。《官司》里,团长派整个连队打阻击战,团长的命令是吹号你们才可以撤退。实际上团长早已决定不吹号。因为一旦吹号命令连队撤退,敌军大部队就扑过来了,大部队损失会很严重。谷子地就是一根筋,他想不通为什么团长没吹号,或者吹了他没听到,他就一路往南寻找答案,他是一个很执著的人。”杨金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杨金远的父辈都是老地下工作者,家里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小说素材。杨金远出版过两本小说集《命里带刀的女人》和《突围》,但他一直想写一些“不一样的军事题材小说”。
事实上,身为福建《莆田侨乡时报》总编的杨金远并不是第一次“触电”。在《官司》以前,根据他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大杂院》和《义务兵》1990年代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
对《官司》能够被冯小刚看中,拍成电影《集结号》,杨金远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以往军事题材,比如《英雄儿女》、《南征北战》,都是描写军人顶天立地,大声呼喊‘向我开炮’这样的口号。后来,军事题材开始向描写人物内心方向转变,前一阵子比如《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我觉得这些大多是表现个人英雄主义,是小人物成长为大人物,而《官司》自始至终都是小人物的故事。”
到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为止,杨金远还不知道电影《集结号》是什么样子。他也是通过网络查阅,从刘恒和冯小刚的新闻里了解电影的改编情况。对自己的小说能够被刘恒这样的作家改编,他也心存感激。
“我把小说的电影版权卖给他们之后,什么事都不过问了,我也没有看过剧本。《官司》中只有三分之一描写战争,更多的笔墨放在‘讨说法’上,而冯小刚可能比较多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小说是我的,电影是他的,他怎么改是他的事,我不能强求,人家花了上亿的投资,相信会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受冯小刚的激励,在《官司》之后,杨金远又写了一部17000字的小中篇《我要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部小说将在明年的《福建文学》2月号头条发表。趁着电影《集结号》的东风,杨金远表示将集中精力写一组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他说,“我要抓住这个机会。”

乘着《集结号》的东风,杨金远出了新书《突围》 赵光/图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1220/wh/20071220003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