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情况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8:27
一、红河州生物资源概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邻越南,总面积32931平方公里,地处北纬22°26′~24°45′,东经101°48′~104°17′,共辖13个县市。全州地貌以红河为界,红河以北为滇中高原及滇东南石灰岩山原地区,地势较为平缓,海拔一般在1300~1500米,坝子较宽阔,如开远、弥勒、蒙自、建水、石屏等县市;红河以南为哀牢山系南段及南延部分,为中山深切河谷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山体高差达3000米以上,加之河流支流切割破碎,地形十分崎岖复杂。北回归线贯穿红河州中部,气候大致可划为三部分:南部属热带、亚热带季风季候,中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北部的泸西、弥勒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决定了红河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是红河以西的哀牢山系南段及南延支脉山区,是云南省热量最丰富、雨量最充沛的高温多湿区,发育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植被类型垂直系列,从最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顶分布有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矮林,具有全国少有的“立体森林”特点。迄今初步整理出种子植物有229科1530属5667种,是云南及中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乔灌木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4,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全州已知的珍稀保护树种有116种,主要有桫椤(树蕨)、金花茶、小叶船板木(擎天树)、水松、秃杉、毛坡垒、鹅掌楸、董棕等。 此外,还生长有灯盏花、大黄藤、黄连、青叶胆、板蓝根、草果、砂仁、杜仲、肉桂、薯蓣、露水草、重楼等名贵药材,鸡枞、干巴菌、松茸、美味牛肝菌等许多种名贵野生食用菌、翡翠芽、香椿、树头菜、羽状金合欢(臭菜)等大量山野菜。品种优异的蒙自石榴、弥勒葡萄、建水脐橙、石屏大杨梅以及各种五彩缤纷的热带水果是本地区的重要特产。
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情况
红河州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发利用优势生物资源始于五十年代,到现在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五、六十年代为第一阶段,开展了以橡胶为重点的热区生物资源开发;七、八十年代为第二阶段,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烤烟、甘蔗、茶叶、水果、蔬菜等产业的开发;1996年以来为第三阶段,主要是以优质经济作物和特有生物资源为重点的新兴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抓好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州委、州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于1996年成立了“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2000年9月29日,州委第78次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红河州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2001年6月24日,州委、州政府召开了红河州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作会议;2001年7月30日,州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印发<红河州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2001—2015年)>的通知》,确定了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原则、目标和重点建设的十大支柱产业。要求在产业开发中,以发展思路、开发方式、开发技术、企业运行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和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为突破口,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所有行业按照绿色标准进行生产为保证,以建设中华生物谷为龙头和技术支撑,改造和提升烟草产业、林产业、畜牧水产业、蔗糖产业、橡胶产业、茶叶产业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葡萄酒、无公害果蔬、生物制药和生物农药、花卉等四个新兴产业,把红河州建设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产业强大、经济发达的绿色经济强州。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生物资源产业培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十五”期间发展情况
至“十五”末,全州生物资源产业产值达到了28.39亿元,比2000年增加19.54亿元,增长2.2倍,五年年均增长26.25%。其中工业产值9.4亿元,比2000年增加7.54亿元,增长4.1倍;农业产值19亿元,比2000年增加12.01亿元,增长1.7倍。
1、以葡萄酒为代表的“红酒”产业方兴未艾。从1997年启动葡萄产业建设至今,全州累计投入葡萄产业开发建设资金4亿多元,累计种植葡萄5.34万亩,实际保存2.77万亩(酿酒葡萄1.44万亩,鲜食葡萄1.33万亩),建成了云南红、神泉、红河红等葡萄酒厂,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1.46万吨, 2005年,全州葡萄总产量达32817吨,实现农业产值5342万元,比2004年增长48.93%。另外,其它果酒系列产品也在蓄势待发。创出了“云南红”知名品牌, “云南红”位列全国500多家红酒企业第四位,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云南红”酒在全国的畅销,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红河,扩大了红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了葡萄种植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另外,我州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桑椹酒系列产品,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了年产1500吨桑果加工中试工厂。2004年生产200吨桑椹利口酒,实现种植马桑亩产2000余元。2
2、以灯盏花、大黄藤、印楝、万寿菊、除虫菊等为代表的“红药”产业茁壮成长。十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始终把灯盏花、除虫菊等作为全州生物资源开发的重点特色产业来抓,五年来,安排扶持经费近千万元,进行种植基地建设和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经过几年的培植红药产业初见成效。一是灯盏花产业取得突破。随着红河千山公司灯盏花规范化种植通过了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成立了“红河州灯盏花研究所”,到2005年,灯盏花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亩,个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灯盏花注射液技改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豆腐渣果、露水草、马蹄香、青叶胆、栀子等生物药材的开发研究和人工试验示范逐步展开,全州累计种植生物药材6.1万亩,印楝种植达10万亩;二是红河森菊公司除虫菊农药市场正逐渐看好,蒙自农药厂正在筹建,产品销售逐步拓展。制药企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州制药企业已经发展到10家(含原料药企业),拥有资产总值32608万元,生产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合剂、粉针剂、大小容量注射剂等12个剂型、170个品种、200余个规格的产品,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这无疑为“红药”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三是大黄藤人工种植的开发已经起步。云南和泰药业有限公司总投资6850万元的大黄藤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扶持,全州已经种植1.5万亩;三是马蹄香、青叶胆、豆腐渣果、露水草、栀子等生物药材的开发研究和人工试验示范逐步展开。种植薯蓣809亩,种植豆腐渣果5000亩,建立豆腐渣果育苗和示范基地300亩,种植了110亩露水草示范样板,种植栀子1.72万亩,种植万寿菊4363亩,产鲜花4600吨,总产值230万元;四是生物农药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印楝累计种植了26.4万亩,保存面积10万余亩。除虫菊曾经发展到6.9万亩,红河森菊公司除虫菊加工厂已经在泸西县建成,泸西除虫菊农药生产线已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经期即可投产,红河森菊公司蒙自农药厂正在筹建,产品销售逐步拓展;五是制药企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州制药企业已经发展到10家(含原料药企业),共有5家制药企业的22个剂型车间通过了国家GMP认证。10户制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33亿元,完成税收1001万元,利润632万元。
3、以石榴、柑橘、香蕉、大枇杷等为代表的“红果”产业欣欣向荣。2005年,全州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27.94多万亩,产量约83.5万吨,产值约16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市场,而且销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香蕉、柑橘、石榴、梨等四种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香蕉、柑橘、石榴三种水果农业产值超过1亿元,葡萄总产值超过1亿元,蒙自甜石榴、弥勒东风葡萄种植园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原产地保护认证。
4、蔗糖、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外延扩大,内质提升,效益提高。蔗糖产业整合步伐加快,效益明显提高。2004—2005榨季,甘蔗种植面积30.1万亩,入榨75.3万吨,产糖8.3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为3.7亿元;2005年,橡胶种植面积40.54万亩,生产干胶14997.3吨,实现产值1.95亿元;茶叶产业在无公害化、优质化和产品多元化生产上有了大的突破,成功开发了“梯田秀峰”、“真香茶”等新的品牌,“梯田秀峰”荣获了“国际名茶评比”银奖;在红河工业园区建成茶多酚加工企业;草果产业通过抓好人工林下种植试验、产品深加工研究和烘烤技术的改进,既保护了生态又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为草果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上,重点是加快传统蔬菜的无公害化生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26万亩,产量11.13万吨,产值2.2亿元。以青刀豆罐头、洋葱、白萝卜等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已进入国外市场。
(二)2006年生物产业发展情况
2006年,红河州生物资源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增长,红酒产业产销两旺,除虫菊产业逐渐走出低谷,灯盏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水果产业稳步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得到进一步开发。2006年,全州生物资源产业产值达到34.26亿元,比2005年增加5.87 亿元,增长20.6 %,超过了州政府年初确定的20%的发展计划。其中工业产值12.97亿元,比2005年增加3.33亿元,增长34.5 %;农业产值21.29亿元,比2005年增加2.54亿元,增长13.6%。
1、巩固现有产业,突出中药材产业培植
——葡萄、除虫菊、印楝、灯盏花等产业在巩固中发展。2006年全州葡萄种植面积27775.7亩,产量33503.4吨,实现农业产值6721.99万元,工业产值21060万元;红河森菊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35.5万元,产值1800万元;积极做好印楝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建立优良品种母本园50亩,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2006年种植灯盏花6800亩,覆盖种植户8500多户,产量7200吨,农业产值1260万元,工业产值2670万元。
——积极开发大黄藤、石斛、肉桂、露水草等中草药产业。2006年大黄藤育苗60万株,推广种植500亩,累计种植面积达1.93万亩;石斛种苗、栽培技术已辐射到屏边、金平、绿春等地,累计种植面积达391亩;露水草籽种繁育种植技术日趋成熟,推广示范种植3640亩,预计采收露水草2408吨,总产值770.56万元,农民增收405万元;建立了肉桂优良资源保存基地500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种基因资源,全州肉桂人工种植面积约6万余亩;豆腐渣果累计种植面积达3万亩,中国兵器工业公司正着手对豆腐渣果进行药理研究;成功引进了香港广畅集团在屏边开展红豆杉引种、种植、研发及加工,规范化种植4000亩;瑶药开发建立育苗示范基地60亩,种植500亩,生产瑶药浴袋15吨,实现产值412万元。推广红花示范种植3000亩。
——水果、蔗糖、橡胶、蔬菜、茶叶等重点传统产业通过改造,实现了提质增效。一是我州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继续高居全省第一,产品已经销往省外市场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通过无公害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和水果采后加工、储运、市场体系建设等环节的完善,打造了“红果”品牌;二是橡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9.93万亩,开割面积10.69万亩,产值约 3.31 亿元。三是茶叶面积26.52万亩,生产茶叶6200吨,产值约5944万元。继续改造和抓好无公害优质茶叶和有机茶叶生产的同时,围绕唐人公司的需求,发展工业原料茶,实现茶叶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四是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2.57万亩,产量29.48万吨,总产值5.95亿元,实现一半以上的产品销往省外;五是棕榈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棕片0.43万吨,棕骨1.2万吨,棕榈深加工厂正在建设中;六是草果种植面积34.4万亩,收获面积 17.5万亩,产草果4980.1 吨,产值12444.8万元,另外还有八角、紫胶等一些项目发展势头也很旺。
——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研究得到加强。围绕中药材种植产业规划,继续抓好龙胆草、葛根、青叶胆、青蒿等中药材的人工种植试验示范研究,建立试验示范及基地建设近1000多亩,育苗基地100多亩,基本掌握了葛根、青蒿、龙胆草等人工种植、育苗技术,为规模化开发奠定了种植基础。
2、 强化内引外联,培植龙头企业
龙头兴则产业兴,在培植生物产业过程中,全州上下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发挥部门职能,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切实加强科技和技术创新,强化内引外联,做好招商引资,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龙头企业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云南红酒厂通过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已开发了“滇云”牌云南红五大系列几十个品种的葡萄酒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红河森菊公司新建一条农药全自动瓶装生产线和一条袋装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并成功把两个除虫菊品种由我国首次发射的种子卫星载入太空进行品种选育实验;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1250万元,新建年处理8000吨鲜品的干燥生产线和一条年加工能力6500吨的GMP提取生产车间一期工程;屏边红河群鑫石斛种植有限公司与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建立了石斛技术研究及产业开发合作关系,筛选出独特的药用石斛培养基,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建成300—500万株石斛种苗繁育组培体系,攻克了石斛无性系繁育技术,掌握了石斛种苗组培快繁、立体墙面栽培和产品初级加工技术。
——加大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根据我州生物资源产业开发面临的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利用各种时机和渠道,加大信息宣传、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去年共组织州内唐人公司、泸西阿庐旅游食品厂、红河千山公司、建水天弟公司等企业参加了云南农特产品上海推介展和东盟(马来西亚、新加坡)云南农业招商引资洽谈会。红河森菊公司通过举办红河天然除虫菊应用技术现场暨产品推介会、除虫菊市场有了新的拓展,与国外企业的产品销售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同国外16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印度一家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同时,协助红河千山公司灯盏花项目与农业发展银行实现合作,拓宽信贷渠道。屏边县利用参加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通过招商引资信息的发布,吸引了成都西格兰药业有限公司、昆明盛火药业有限公司到屏边洽谈大黄藤开发相关事宜。引进了云南云星植物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登记注册了云南珍珠露水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在石屏县龙武镇新建露水草加工厂,计划 2007年10月投厂。引进了一家玉溪客商,注册成立了绿春县南药石斛培植示范基地,承包经营绿春县石斛组培育苗基地。
三、红河州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前景展望
我州生物资源产业通过 “十五”的开发建设,一批生物资源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培植经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已经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的转变,新的产业运行机制已经形成,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已经逐步完善,生物资源产业加工园区建设已经起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机构逐步健全。这些都为我州生物资源产业在下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红河州“十一五”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方针和政策、我州生物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州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州目标,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工作思路,实施特色、拓展、提升、名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突出产业开发的五个重点,加快生物资源产业的发展,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二)红河州“十一五”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生物资源产业发展速度年均增长15%以上,2010年,全州新兴生物资源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在2005年28.4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2015年达到100亿元,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三)“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一是做大做强“红药”产业。以中药材产业化开发为重点的“红药”产业,是我州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红河州地理位置特殊,立体气候明显,是全国中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加之我州有了一定的医药产业基础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完全可以把以中药材产业化开发为重点的“红药”产业培植成为我州又一支柱产业。今后“红药”产业的发展,要在抓好现有制药企业改造提升的同时,重点抓好灯盏花、大黄藤、民族民间药、地道性药材、杜仲、豆腐渣果、石斛、肉桂、露水草等九个产业和项目的种植和开发,形成具有红河特色的九大系列产品,做大做强“红药”产业。到2010年,“红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比2005年增加7亿元。
二是加快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的开发建设,抢占先机和市场制高点,形成我州新的生物资源产业群。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包括酒精能源、生物柴油、生物材料三大类。我州可以生产酒精并大面积种植的有甘蔗、木薯、芭蕉芋,可开发成为生物柴油的含油植物也十分丰富,发展生物材料产业也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到2010年,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成为我州新的重点产业。
三是加快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的开发。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红酒产业、印楝产业、除虫菊产业、万寿菊产业、野生特色蔬菜开发等五个重点产业的开发,到2010年,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四是运用新的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继续改造和提升水果、橡胶、蔬菜、茶叶等传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形成我州的优势产业。我州传统产业多,种植规模大,但效益低,都需要改造和提升,目前要重点抓好水果、橡胶、茶叶、蔬菜、棕榈、草果等六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到2010年,六大重点传统产业新增产值5亿元,总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五是充分利用个开蒙地区的自然环境优势、经济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交通优势等条件,建设好生物资源产业加工园区、高科技种植示范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科研基地,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形成红河州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核心区和技术支撑,带动全州生物资源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发建设的生物资源产业和项目
(一)生物制药
红河州地理位置特殊,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是全国中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以中药材产业化开发为重点的“红药”产业,是我州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今后“红药”产业的发展,要在抓好现有制药企业改造提升的同时,重点抓好灯盏花、民族民间药、地道性药材等十个产业和项目的种植和开发,形成具有红河特色的十大系列产品,做大做强“红药”产业。到2010年,制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生物制药开发的重点是:
1、灯盏花产业化开发。今后的发展规划是:
①灯盏花种植基地规模。现有灯盏花种植基地8000亩,2010年发展到5万亩,2020年发展到10万亩。布局在泸西、弥勒、个旧、蒙自等县市。
②制药企业发展规划。一是继续发展和壮大云南个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到2010年时达到年生产灯盏花注射液7000万只、灯盏花素片1亿片的规模,成为灯盏花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之一;二是抓好泸西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改造,新建灯盏花素生产车间GMP技术改造及灯盏花鲜品干燥车间。到2010年时使灯盏花精粉生产能力提升一倍,灯盏花茶、新麦康胶囊、绞股蓝胶囊等产品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成为灯盏花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之一。
灯盏花项目为我州独具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灯盏花标准化认证工作基本完成,原产地商标认证工作预计于2007年底完成后形成国家级标准,今后目标是在品牌培育和宣传上加大力度。到2010年,灯盏花产业产值达到3亿元,2015年达到5亿元。
2.露水草产业化开发。露水草属鸭跖草科蓝耳草属植物,主要成分为β-蜕皮激素,治疗不同症状的疯湿关节炎、腰肌腿痛、肾炎水肿等疾病。蜕皮激素在化妆品中作为特殊的添加剂应用,可防止皮肤干燥,使皮肤更加细嫩。2007年实有种植面积1万亩,2010年达到规划种植5万亩,加工企业云南珍珠露水草开发公司加工厂已在建,2007年10月可投产。
项目今后要加强标准化认证和深加工工作。到2010年,露水草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
3、大黄藤产业化开发。今后的发展规划是:
①大黄藤种植规划。现有1.5万亩,2010年时达到15万亩,其中屏边县10万亩,绿春县5万亩。
②黄藤素粗粉加工厂建设规划。建设两座黄藤素粗粉加工厂,年加工大黄藤原料12000吨,提取黄藤素粗粉460吨。其中,在屏边县建一座黄藤素粗粉加工厂,年加工大黄藤原料约10000吨,年产黄藤素粗粉360吨。在绿春县建一座黄藤素粗粉加工厂,年加工大黄藤原料约2000吨,年产黄藤素粗粉100吨。
到2010年时,大黄藤产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2015年达到1亿元。
4、红豆杉产业化开发。该项目引进香港广畅集团在屏边县注册的红河阳光天地公司为龙头,2005年已完成种苗到大田移栽的推广,已规范化种植3000多亩,预计于2008年可采收进行加工,初加工厂建设在屏边县,精深加工将在红河工业园区。2010年全州规划种植10万亩。
5、民族传统药产业化开发。包括瑶药、哈尼族药、彝族药、苗族药、傣族药等民族民间偏方和验方的开发。当前的开发重点是金平县瑶药的产业化开发。金平县瑶药产业化开发项目包括:
①建设1400亩原料药种植示范基地。
②建设3万亩原料药种植基地。
③扩建金平金岭生物瑶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瑶药生产厂。
④开发“药字号”产品。
到2010年,年产瑶药250吨,年产值5000万元;到2020年,年产瑶药1000吨,年可实现产值2.18亿元。
6、豆腐渣果产业化开发。州创新办和红河县于2002年着手进行豆腐渣果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基本查清了红河县境内豆腐渣果资源分布情况,掌握了育苗技术,建立示范基地300亩,人工种植豆腐渣果2.3万亩。此外,挂钩扶贫单位——国家兵器工业总公司,组织专家进一步研究豆腐果的药理。研究表明,豆腐果除了具有治疗神经衰弱、神衰综合症及血管性头痛的作用,还有抗癌等功效,开发前景十分乐观。今后的发展规划是:
①建设豆腐渣果野生资源引种驯化繁育基地100亩,年育苗600 万株。
②在红河县建设5万亩豆腐渣果种植基地,计划于2010年建成。
③在红河县建设一座年加工豆腐渣果原料3000吨的初加工厂,生产豆腐果甙等原料药。
④豆腐渣果成品药的生产,有待兵器工业总公司完成研究后确定。
到2010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
7、地道性药材产业化开发。我州地道性药材很多,目前处于前期引种驯化工作的有马蹄香、草乌、青叶胆等。开发了以马蹄香为主药的香果健消片、消食顺气片、健消片等助消化药品,以大草乌为主药的虎力散、虎力散胶囊剂等抗风湿跌打类药品,以龙血树为主药的龙血竭胶囊、复方龙血竭胶囊,以“青叶胆”为主药的“青叶胆片、肝复康”等治疗肝病的保肝药。这些品种现在分别由云南云河药业有限公司、个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弥勒制药有限公司、个旧市人民医院等几家医药企业进行生产,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种植、加工、制剂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其中,香果健消片和虎力散已获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今后的发展规划是:
①马蹄香。规划面积2万亩,布局在个旧市。
②大草乌。规划面积2万亩,布局在个旧市。
③龙血树。规划面积2万亩,布局在金平、河口县。
④青叶胆。规划面积2万亩,布局在弥勒县。
到2010年,实现产值1亿元。
8、石斛产业化开发。石斛为兰科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药效广泛,是中医用以治疗热病伤津、舌干口渴、虚热不退、肺燥干咳、胃阴不足、肝肾阴亏、目失所养、视物昏花及腰脚软弱等症的主要药品,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道地药材及出口商品。近年来,在脑动脉硬化、血管脉管炎等心脏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满意疗效,被国家中医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院急诊科的必备药品。我州于2002年开始进行人工种植获得成功。
今后的发展规划是:规划种植5000亩,每平方米按生产1公斤、销售收入按60元、每亩有效种植面积按500平方米计算,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总产值可达1.5亿元。布局在屏边、绿春等南部六县。
(二)绿特食品
1、红酒加工。现我州红酒生产有葡萄干红酒、桑椹干红酒、水果蒸馏酒(白兰地)、杨梅果酒等产品的开发,其中以云南红葡萄干红为产销最大,2006年收购原料6000多吨,农民所得12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1亿元,销售各类酒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元,实现利税4095万元。到2010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5.25万吨,生产葡萄酒1万吨,工农业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其中,农业产值达到1亿元,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
2、茶叶深加工。以红河唐人生物公司为龙头的云南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茶多酚生产能力1000吨,已完成投资1.9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895万元,建设原料基地2000多亩,2006年收购原料1107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6357万元,完成销售760吨,销售收入1.666亿元,利税89万元。现项目企业正在进行速溶茶开发,建成后年可生产原料型速溶茶500吨,袋装即溶茶饮品1亿袋,产量100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今后项目发展方向为药品和功能食品系列产品开发。
3、木薯深加工。2006年全州木薯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以金平、红河、元阳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生产淀粉1万吨,生产酒精9000吨,实现工业产值6050万元(酒精平均价每吨4500元,淀粉平均价每吨2000元)。2010年规划种植面积20万亩,进一步深加工,研究转化能源问题。
4、葛根。1998年,葛根被国家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天然植物名单,作为重点开发的功能性保健品。它全身是宝,其叶是优质青饲料,茎和渣是造纸工业原料,根为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当前国内外研究开发趋向一是作药,即葛根黄酮,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酒精中毒、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二是作为天然保健食品。今后发展规划是:
①建设20万亩葛根种植基地。布局在红河、元阳、河口、金平、绿春、石屏等县。
②在红河工业园区建设葛根加工厂。2010年,葛根产业的产值达到1亿元。
5、魔芋加工。魔芋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的“宝贵的天然保健食品”,在食品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保健作用,功效显著,市场潜力巨大。泸西鑫晟魔芋公司2004年起开始进行魔芋加工项目,现有种植基地1200多亩,并开始带动农户种植。2006年生物魔芋精粉30多吨,生产素食品100多吨,实现销售收300万元,利税100多万元。项目计划2009年完成建设种植基地1万亩,年生产普通魔芋精粉2000吨,生产优质精粉800吨,生产低温魔芋胶833吨,实现销售收入7880万元,完成税收300万元,完成利润1500万元。
6、菠萝加工。现有河口绿洲果汁有限公司进行葡萄浓缩汁加工,具有加工能力2万吨。2006年收购原料8000多吨,实现产值800万元,销售收入240万元,目前主要是原料供给过程中鲜食销售和加工价差较高,致使原料严重不足导致企业加工成本过大,加工陷于较少或停止状态。该项目下一步主要是应在品种改良和加工企业建设自己的核心原料基地方面做工作。
7、草果产业。全州现有草果种植面积21.17万亩,收获面积15.25万亩,产草果4034.1吨,产值16136.4万元,是我州南部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今后草果产业的发展,重点要在选育优良品种、解决授粉以提高单产和改进烘烤技术、产品深加工研究方面作努力。
8、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下一步计划培育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有开远叶青绿色有限公司葛根种植和加工、应德食品加工厂葛根加工、红源绿宝公司青花椒种植和加工,元阳王国食品公司出口果蔬加工,金平广州大唐公司香蕉种植和销售、大深山公司野生蔬菜加工,建水天第公司干菜加工、金秋果业水果种植和加工、和源商贸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加工销售、源隆果蔬、黄精宝植物食品厂,石屏东升公司,河口绿民食品厂,泸西鑫晟魔芋公司、阿庐旅游食品厂等企业。
(三)生物化工
1、除虫菊项目。以红河森菊公司为龙头,总投资6158万元,固定资产1900万元,在泸西已建成1000升二氧化碳超临界除虫菊酯萃取生产线,农药生产和销售的各种证照已办理完毕。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0万元。项目由于市场的因素影响较大,原料积压太多,目前市场好转,企业正在抓紧生产出口韩国、日本的产品。原拟定在蒙自建设农药生产厂的计划因要变更项目地点,正在进行有关变更工作。项目计划2010年实现产值5亿元。
2、印楝项目。现全州印楝累计种植27万亩,保存面积10万余亩。“十一五”期间,应在优良品种选育和工业化原料基地上下功夫,在抓好种植基地建设的同时,抓好印楝加工厂的建设,生产印楝生物农药和其他印楝产品。2010年计划种植面积50万亩,实现农业产值1.75亿元。该项目作为国家级项目,省级指定的龙头企业一直不能够到位,使后续加工问题一直没有落实,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
3、肉桂产业化开发。肉桂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之一,为医药工业和化工合成的重要原料。河口、屏边、金平等县具有发展肉桂的优越自然环境和条件,并有一定的种植历史和经验。河口县2003年被批准为云南省肉桂原料生产基地,目前已建立500亩肉桂优良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可提供良种或无性繁殖材料,现有栽培面积4万余亩。到2010年规划发展到8万亩,引进企业进行加工,实现农业产值1000万元。重点布局在河口和屏边县。
4、棕榈产业。全州现有棕榈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棕片0.8万吨,棕骨1.2万吨,是我州南部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发展棕榈产业对推进南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棕榈发展主要是加工跟不上,2006年始由红河县糖业公司投资建设一个加工厂,现设备已基本到位,预计2007年10月建成投产。到2010年棕榈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四)生物能源及生物材料
生物能源产业包括燃料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两大类。所谓燃料乙醇(燃料酒精)就是把酒精脱水后加入适量变性剂形成的“变性燃料乙醇”,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就形成乙醇汽油。我州可以生产酒精并大面积种植的有甘蔗(34.68万亩)、木薯(10多万亩)、芭蕉芋(有数万亩)。甜高粱也是生产酒精的上好原料。因此,我州有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的巨大潜力。生物柴油产业我州也有发展的条件。去年启动建设的膏桐(麻疯树)就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生物材料产业,就我州所掌握的技术,目前具备开发条件的有腰果项目。到2010年,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成为我州新的重点产业。
1、酒精能源产业。目前重点发展甘蔗、木薯、芭蕉芋和甜高粱四个项目。
①蔗糖酒精能源项目。蔗糖产业是我州重要的优势传统产业之一,分布在弥勒、建水、开远、石屏、蒙自、个旧、元阳、红河等县市,现有甘蔗种植面积34.68万亩,甘蔗种植户12万户,38万蔗农。要巩固和提升蔗糖产业,要跳出“种甘蔗制糖”的传统产品模式,拓展新的领域,重点发展酒精能源替代产品,实现提质增效的产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甘蔗种植面积在40万亩左右。
②木薯酒精能源项目。木薯产业也是我州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现有种植面积约10万多亩,鲜薯产量约10万吨,农业产值约3000万元。目前木薯主要用做饲料、加工淀粉。近两年,元阳糖厂和红河糖厂相继用木薯生产酒精,走出了产品多元化的第一步。今后,要在抓好木薯种植的基础上,生产酒精。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种植20万亩。
③芭蕉芋酒精能源项目。芭蕉芋在我州北部和南部、坝区和山区、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都有分布,是发展酒精能源的原料之一。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种植10万亩以上。
④甜高粱酒精能源项目。甜高粱适应性比甘蔗广,其种植要求低于甘蔗,糖分含量比甘蔗高,又可以利用糖厂的现有设备,因此,在我州发展甜高粱的基础条件十分优越。只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甜高粱项目可以顺速发展起来,成为解决我州“三农”问题和生物能源的重要项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种植10万亩以上。布局在弥勒、建水、开远、石屏、蒙自、个旧、元阳、红河等县市。
2、生物柴油产业。麻疯树籽粒含油率高,可直接生产生物柴油,叶子可提炼药品,西南地区已有上十万亩种植,是国家重点开发的项目之一,计划2010年发展到1000万亩。红河州于2005年起步种植麻疯树,已经基本解决了种植技术问题,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种植50万亩。
3、生物材料产业。这是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优先发展腰果项目,其他项目待条件成熟时再发展。腰果项目的终端产品是用腰果的果皮生产刹车片,可以大幅度提高刹车片的使用寿命;也可以用于修筑柏油马路,提高柏油马路的摩擦系数和使用寿命。腰果种植基地规划5万亩,布局在金平和绿春两个县,加工项目由云南格林兰特生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