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博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1:08
发布时间:2007-12-27 文章来源:投稿 文章作者:简定宇
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号召人们为人的解放、人的尊严、人的福祉斗争,极大鼓舞了英勇攻破巴士底狱的法国人民,也为全世界专制统治敲响了丧钟。可是在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有些人给自由、平等、博爱贴上阶级标签,定为资产阶级专利。甚至有人曲解马克思的话,把自由、平等、博爱等同“步兵,骑兵,炮兵!”。流毒所及,积非成是,成了谁也不敢提及,谁也不敢研讨的禁区。
其实,自由、平等、博爱早已萌发于古代氏族社会,既非法国大革命思想家所独创,更非资产阶级所独有,而是伴随氏族社会,在世界各大陆业已存在几千年。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中国的氏族社会就消亡了;公元前800—500年,欧洲的氏族社会也先后消亡了。然而,直到19世纪,世界仍有少数部落和民族滞留在氏族社会,葆有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制度,印第安人就是其中之一。
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组合的团体。由于近亲不能通婚,势必与别的氏族结为姻亲;姻亲的交叉势必与另外一些氏族成为亲戚。在印第安人社会结构中,8个亲戚氏族组成一个部落;若干部落联盟,构成氏族社会。
正当欧洲殖民者大举进入美洲大陆,印第安人的氏族社会行将消亡的关键时刻,美国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深入印第安居留地开展他的研究工作。据他说,再过十几年,研究者就无法亲历目睹氏族社会鲜活境况了。摩尔根的研究工作长达40年,与土著人结下深厚友谊,以至易洛魁部落联盟中的塞内卡斯鹰氏族吸纳他为自己的成员。摩尔根考察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研究他们的组织结构,发现自由、平等、博爱是氏族社会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是氏族社会团结、和谐、富于活力的源泉。1877年,摩尔根出版了《古代社会》,把他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立即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注与赞赏。
摩尔根的研究是在易洛魁联盟中进行的。通过对这一部落联盟政治体制、风俗习俗、人文精神的解剖,沓远的古代社会在黯黑的历史迷雾中浮现出来。
氏族是氏族社会的基本单元。在氏族内部,人人拥有选举首领、酋帅的权利。每逢首领死去,氏族就召集会议推出两名候选人。每个成年男女对候选人发表意见,获得多数赞同的候选人当选。然后把当选人提交给部落会议讨论。如果这个当选人遭到其余7个氏族拒绝,氏族则另行选举;而当获得7个氏族认可,则报请部落联盟会议授权。获得授权后,方能成为氏族新首领。
而当本氏族与外氏族发生冲突,面临战争,则选举一名英勇善战的人担任酋帅,指挥族人作战;战争结束或冲突缓和,酋帅即自动解职。
氏族选举的民主程序,报批手续的协商精神,不但氏族内部充分发扬了民主,各氏族的权利和利益也得到了维护,民主精神贯穿选举始终。
同时,氏族成员人人具有互相支援,互相保护,互相代偿损害的义务。氏族成员一人有了困难,全氏族都要支援;一人有了危险,全氏族都要保护;一人受到伤害,全氏族都要为他讨还公道;一个被人杀死,全氏族都要为他报仇。当然,本氏族成员伤害或杀死了外氏族的人,全氏族也要分摊赔偿负担,代他偿还。
氏族内部每个成员都有人身自由,都有互相保卫对方人身自由的义务;每个成员互相承认对方的平等地位,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享受平等权利,首领以及其他头面人物都不得拥有优越权。
这里没有尊卑贵贱,这里没有奴颜婢膝,大家都是血缘相通的同胞,大家都是命运与共的伙伴。比起文明社会的民众,印第安人反倒葆有更多的独立精神和人格尊严。
摩尔根认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在相似的社会状态人类有同样的心理特质。遵循这一思路,摩尔根把自己的研究领域扩展到整个印第安民族,继而扩展到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他所能涉猎的大陆,可惜他的目光没能投射到古代中国。
关于中国古代氏族社会,史料遗阙了,只留下一些零星传说,但从零星的传说释放的信息,中国古代氏族社会与印第安氏族社会并无二致。《礼记·礼运》篇留下了那个时代的某些史影。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黄帝、尧、舜),丘未之逮也(未能追寻了),而有志焉(但一直响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职责),女有归(归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阴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大门)而不闭,是为大同。’”这就是古代传说中的“公天下”。 公天下实行禅让制度,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实行选贤任能的选举制度。浸透了自由、平等、博爱精神。
其后“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变成“家天下”了。
“家天下”利用“礼制”,“以正君子,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敬重)勇智,以功而己。故谋用(计谋包括阴谋)是作,而兵(战争)由此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是这个社会各自时期的杰出代表,孔子称他们为“六君子”。 夏禹、商汤时期的文料也遗阙了,无从考证;到了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时期,孔子欢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表明,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了。孔子就是借鉴西周礼乐制度,构建了他的儒家思想体系。六君子所治理的社会,孔子统称 “小康”。
《礼运》篇肯定了公天下的存在,以及向家天下的演变,尽管它的记载可能不是孔子的思想言论,而是战国时期学者的伪托;尽管中国古代氏族社会史料遗阙,都无损它的历史价值。而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序的,有规律的,中国不会例外,中国也没有例外。
《礼运》篇描绘的“天下大同”,对近代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以及千千万万仁人志士把它当成理想社会,不惜流血牺牲,英勇奋斗了一生。
马克思对《古代社会》十分赞赏。做了详细摘录,加了精辟批语,准备写一部专著阐述他的研究成果。可惜尚未动笔就与世长辞了。一生为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而奋斗的马克思,他怎么可能像某些论者断言的那样,把“自由、平等、博爱”等同 “步兵,骑兵,炮兵”呢?
请看,马克思是怎样说的:
“每当这种休会期间,议会的喧闹声趋于沉寂而议会的身体消融到国民里去的时候,就显然可以看出,这个共和国为要显出自己的真面目来,只缺少一件东西——使议会的休会继续不断,并把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句格言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
这段话出自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国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第一次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1851年12月2日,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复辟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马克思抨击这次政变,揭露路易·波拿巴妄图实现独裁统治,讽刺他“缺少一件东西”:那就是“议会的休会继续不断”,反对的声音长期沉寂,并用军事镇压手段——“步兵,骑兵,炮兵”取代法兰西共和国的格言“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明明谴责路易·波拿巴用“步兵、骑兵、炮兵”取代“自由、平等、博爱”,怎么到了某些人笔下,“自由、平等、博爱”等同“步兵,骑兵,炮兵”了呢?如果不是刻意曲解,只能是荒唐的误读了。
自由、平等、博爱是古代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果说,古代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是古代人民自然生发的精神展现,那么,今天重提自由、平等、博爱,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马克思的遗愿,恩格斯替他完成了,他写出了一部专著,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伟大的经典著作的副题,赫然写着《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研究成果而作》。
恩格斯认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对于人类原始状态的社会的认识,具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于生物学那样的决定意义。恩格斯指出,摩尔根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这个“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摩尔根写在全书结尾的一段话中,这是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集中体现了全书思想之精华,它以卓越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引领读者穿过长长的时间遂道,将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展现于读者面前。这里绝妙地显示了研究历史的价值——“历史告诉未来”:
“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民说来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然而,总有一天,人类的理智一定会强健到能够支配财富,一定会规定国家对它所保护的财产的关系,以及所有者的权利的范围。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必须使这两者处于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之中。只要进步仍将是未来的规律,像它对于过去那样,那么单纯追求财富就不是人类的最终的命运了。自从文明时代开始以来所经过的时间,只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只是人类将要经历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社会的瓦解,即将成为以财富为唯一的最终目的的那个历程的终结,因为这一历程包含着自我消灭的因素。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知识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
这段话所展现的卓越见解,其思想所达到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可以同马克思相比,因此,恩格斯就把这段话作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种部伟大经典名著的结束语。用别人的话作为自己著作的结束语,在他的一千多篇著作中,仅此一次。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为之奋斗的未来社会,即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亦即社会主义社会,“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
自由、平等、博爱,这就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伟大、崇高的价值目标。
(作者系长江文艺出版社编审)
编辑员:china028
凡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