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右玉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多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6:58
论“右玉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http://www.sxgov.cn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中心 来源:黄河新闻网-前进 2009-7-20 16:30:31
山西省右玉县位于晋西北塞上一角,毗连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处潜在沙漠化高寒地带,国土面积196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89.5%,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无霜期不到100天,总人口10.6万。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县、穷县,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就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进而奔向富裕和文明。右玉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和宣传我省形象的“名片”,其业绩和特点十分突出:这是一个坚持60年如一日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先进县,奋斗历史与共和国同龄,认定目标后始终坚持如一、百折不挠;这是一个被“沙进人退”逼出来的人间奇迹和壮举,为了求生存和保家园走上与风沙抗争及生态建设之路,硬是在“不毛之地”建成了“塞上绿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耀眼明星;这是一个动员了全县人民挑战恶劣环境的持久战,每一片绿色都凝结着18届班子和几代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与智慧,他们是创造右玉典型的历史主体;这是一个实干苦干多于宣传论证、奉献付出大于收益回报的业绩,整个花甲轮回都在默默无闻但又脚踏实地点滴积累,甘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创业者;这是一个经历了共和国历史风雨和政治风云的“绿色接力”,在历史的曲折、挫折、失误和偏差中排除干扰、坚定信心、负重前行。简单说“执着”二字就是右玉典型的特点,即认定目标后矢志不渝、殚精竭虑、绝不动摇,一心一意建设“塞上绿洲”和“富而美新右玉”。
在右玉典型中富含的“右玉精神”,是右玉干部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精神,是支撑右玉改天换地、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源。这种精神准确而丰富地诠释了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再到致力于“富而美新右玉”的历史巨变及美好前景,也诠释了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拓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和必须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理解和发掘这一珍贵精神,我们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宗旨追求。右玉挑战风沙、改善生态的壮举,最直接的初衷就是改变“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悲苦命运,为人民争得生存条件和走向富裕,造福子孙后代。在当时右玉特殊的自然条件下,风沙侵袭剥蚀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植树造林、改造环境即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秉持党的宗旨的共产党人尤其是一把手及领导班子必须面对的。正是从这一宗旨追求出发,县委县政府班子从第一任书记就痛下决心向高寒、风沙和荒漠化挑战,带领群众构筑绿色屏障,开始了60年的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之路。在这一奋斗中,历届班子都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殚精竭虑、倾心付出,都把“绿色接力”推进到一个高度,扩展开一片绿色,留下了更多福祉;县乡村干部队伍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头做到“一把铁锹两只手,觉悟加义务,苦干加实干”,许多人物和故事被群众传诵,被子孙后代记忆。至今,仍有退休的县级老干部远居山村,继续着执着一生的植树造林。更为可贵的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觉悟加义务,苦干加实干”的追求仍未褪色,县级机关义务造林区遍布山坡,人工湖的挖掘和南山公园的建设也主要靠机关干部的义务投工。应当说,右玉挑战风沙、改善生态的历史,也就是践行执政为民、造福于民宗旨的历史。
———着眼长远、脚踏实地的鲜明理性。干事业、谋发展,既要明白“干什么”,又要一步一个脚印落在实处,其中特别需要一种自觉理念,即要遵循党的思想路线。右玉特殊的自然环境状况和人民的生存发展需求,决定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必须长久不懈地抓住不放。然而这又是典型的“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必须摈弃急功近利、立见成效的短期行为,要有为整体、为后人牺牲奉献的精神。右玉的历届班子和干部群众具备了这种思维和眼光,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年复一年、一代一代,留下了扎实创业的足迹:从上世纪50年代的“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到60年代的“哪里有风哪里栽,再把风沙锁起来”;从70年代的“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到80年代的“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从90年代的“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再到本世纪的“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这一堪称前无古人、旁无外人的“绿色接力”、“绿色长征”,真正创造了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业绩,改变了右玉1967平方公里的面貌和10.6万人民的命运。在这一平凡而伟大的业绩中,每一届班子和每一名干部群众的作用可能都不那么卓著,也没有独特的“政绩”,但正是他们一届届、一代代的不懈努力、积累奉献,才描绘出今日右玉的神韵风采,他们的精力和汗水化作“塞上绿洲”的一片林、一片草而显示着真正的价值。在迈向“富而美新右玉”的过程中,右玉干部群众的这一自觉理念进一步升华,从县委书记到普通群众都十分清醒,哪一届班子、哪一代人都不能再放松生态建设,必须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继续开拓。
———坚韧不拔、负重拼搏的优秀品格。旧右玉的自然环境已经到了废弃家园、全县搬迁的边缘,旧县城3.6丈的城墙已被黄沙吞没;而气温高寒、无霜期短的地理条件,又决定了只能是“几十年树木”而不是“十年树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几代干部群众肩扛起历史和恶劣环境的沉重负担,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展开了全民性、历史性的“绿色长征”,其中不知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和挫折失败,也不知迎来过多少点滴成功和阶段性大捷。至今,“三战黄沙窝”的经历仍在干部群众中流传,参加者以此为豪,后来者以此为勉。正是那场上千人动员、历时数年、屡败屡战的“绿色战役”,锁住了每年都要东进十几米的黄沙,取得了一次“决定性胜利”,写下了右玉绿化史的重要一页。更为可贵的是,右玉的生态建设经历了历史风雨和政治风云的磨难:“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之后的“阶级斗争”、“以粮为纲”和“十年浩劫”,以及改革开放后局部出现的“GDP至上”等。这些失误、挫折和偏差在右玉留下了一定痕迹,但右玉生态建设的大事业、总方向没有改变,并在排除干扰中不断积累、拓展和提升。在右玉县委1958年的工作计划中,明确写有“在运动中保证不发生人畜伤亡事故”,植树造林要防止“发生影响质量,造成劳民伤财现象”;右玉县政府1986年发出通报,决定对超采林木7.2立方米的某村支书、主任处以100元和70元罚款。正是这种坚忍不拔、负重拼搏的优秀品格,成就了右玉60年改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伟业。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民兵林”、“青年林”、“巾帼林”、“工友林”、“情侣林”,一串串造林英雄余晓兰、王占峰、韩祥、赵枝等闪光的名字,《右玉绿化志》上一届届领导班子植树造林的决策和事迹,就是这一优秀品格的最好写照。
———与时俱进、创新开拓的时代理性。要说与时俱进、创新开拓,右玉的干部群众最为超前,因为今天凸显的“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的时代主题,他们60年前就已深切地懂得,并以“右玉要想富,必须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必须多栽树”的最朴素、最直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甚至比美国科学家发表《寂静的春天》和法国经济学家发表《新发展观》,比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联合国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和《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等,也要早上40年到1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右玉干部群众的时代理性随着“绿色接力”不断升华,主要表现在:实施科学造林,形成了“通道绿树阴坡松,沟底河岸播沙棘,缓坡柠条混牧草,适宜地区间药材”的独特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在义务植树、“四荒”治理、项目造林和林木保护中,完善了制度,强化了责任,加重了激励,硬化了法治;推动生态升级,在搞好绿化的基础上实施生态畜牧、生态旅游两大基地建设,使绿色生态向生态经济转变。当今的右玉已对外敞开了胸怀,一大批本省、外省和国家的有关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全国性的生态健身节、独轮车锦标赛、短道汽车拉力赛、越野摩托车锦标赛等在此举行,边塞文化旅游方兴未艾。时代理性引导着右玉干部群众,在又好又快地奔向“富而美新右玉”的宏大目标。
———同心同德、和谐奋进的价值取向。在右玉,干部常说“右玉的老百姓不容易”,群众常说“干部为我们担当了许多”;前任干部说“我佩服后任几届,他们奔得更快、更欢、更远”,后任干部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右玉50多年的绿化创业史,启迪我们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部队伍中“当面互勉、背后夸人”,已成为一贯的浓厚风气。一位县级老干部说;我们是古代戍边将士的后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甘做牺牲,特别重集体、能凝聚、讲奉献。的确,在这片凝结了中华传统和“太行精神”的土地上,在向恶劣环境挑战和全民持久的“绿色长征”中,右玉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和谐奋进的价值取向提升到了极致,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塞上奇迹。右玉的这一“精神生态”比自然生态更具吸引力、凝聚力,使离开家乡的企业家能重返故土创新业,使来自云南的媳妇最终扎根右玉并成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其中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地方人好”,“太让人感动、太给人面子、太给人撑腰了。”右玉既是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又是珍视和谐、构建和谐的典型。这种良好的“软环境”,是干事创业、缔造业绩的必备前提。
当前,我们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致力于“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振兴“八大产业”,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推进“新山西、新基地”建设,造福三晋人民。在此形势下,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就是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人民的利益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奋斗不息;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统筹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强根本、惠民生的事;就是要牢记人民的期待和历史赋予的责任,艰苦奋斗、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努力排除各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不良作风等障碍,坚定战胜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的信心;就是要不断进取和创新,勇于干事业、闯新路,凭借科学决策和求实精神开创新局面,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就是要着力构建社会和谐,凝聚干部群众,营造改革发展、创业进取的良好环境,在推进“三个发展”中谱写新的篇章。全省各市县、各行业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这样做到了,省委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就能够完全落在实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山西目标就会早日实现。(执笔人: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