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原创缩写 ------ 大墙内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9:58
纪实文学原创缩写

出市区往南约十公里的凤凰山下,座落着一处古城堡式的建筑群,那挺拔的垛口围墙,那高大矗立的仿古城楼,那造工考究的绛色城门,远远望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便是标准的近乎现代化的巩义市看守所.
<一>绝非等闲胜幽处
巩义市看守所是一项国家投资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建筑群体.他集古典风格和现代化设计于一体.整个建筑浑然别致,宏伟耀目,它南坐巍巍凤凰山,北临301国道.位于星罗棋布的宋陵群落南部,虽非名胜,也算当地一景.
这是一块特殊的"领地".进入大门,一条笔直宽阔的百米大道直达监区仿古城门,路两边各三十棵青松苍翠挺拔,就象威严的哨兵在例行神圣的职责.左右营区,黄杨丛丛,垂槐婀娜,怒放的月季花散发着沁人心肺的阵阵芳香,使人觉得心旷神怡.
步入监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整齐的监舍,墙壁雪白,窗户明净,条条通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监区地平全部青草植被,绿带格局,形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其间点缀的各种花儿竟相开放,赤橙黄绿青篮紫,好一派"园林风光".来过的人都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皆曰这里"外象宾馆,内象花园."若不见城楼那荷枪实弹的哨兵,真不敢相信这是一处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场所.
穿过监区往后,是新开垦的十亩菜蔬园地,长势良好的各种瓜菜,足有二十多个品种,凡是市场上售的这里都有.靠西边那排整洁的猪舍,二十间一字排开,八十多头猪个个膘满肥壮.
在工作区,看守民警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工作,整个监区实行微机化管理,怪不得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那么规范有序.监区,工作区,生活区既分亦连,布局合理,整个环境幽雅而安静.监舍安全适用,配套设施齐全,夏能通风降温,冬能防寒供暖.在这里与其说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倒不如说是在押人员走向新生的"特殊家园".
<二>不尽岁月悠悠,橄榄依然常绿
巩义市看守所是省市多年的先进集体.1995年曾荣获看守系统"十年无事故"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如今十多年过去,它已进入第24个"安全无事故年."
看守所是犯罪嫌疑人集中关押的地方,透过全部诉讼活动,你可以看到,作为社会的特殊角落,这里是整个犯罪活动的缩影.长期以来,看守所的民警们在这特殊的环境里,在这鲜为人知的"领地"里,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每月满勤28个工作日,"大墙"几乎使他们与世隔绝.很少与外界往来,真乃是"闭关锁国".然而他们无悔无怨,在这特殊的岗位上以无私无畏的忘我精神,谱写了一曲曲看守民警的"奉献之歌".
人民警察的职业在社会上广为人知,然而,看守民警作为人民警察的特殊警种却鲜为人知.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职业,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工作,有多少人体会到他们的心境,又有多少人理解他们生活的苦衷和辛酸?如果你走进他们的中间,你会从内心里发出由衷的感叹.他们是"开放年代"人民警察群体中最不"开放"的英雄群体.
特殊的职业性质,决定着看守民警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样一来,有很多民警在看守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每周两天大礼拜休息日,他们没有,五一,十一,元旦,春节这些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没有,值大班上小班,值主班上副班,他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一年一年又一年,就象那永远除不尽的圆周率往复循环.他们一个月只能趁班隙轮休四个半天.也就是一个月只有两天不完整的休息时间.与正常人的休假比例是1:6.
有个老民警,做爸爸是在看守所工作,如今做爷爷了还在这里工作,在看守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个年头,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为名不为利,只有那满头白发记载着他那不老的岁月.
还有一个老民警,这个当年虎里虎气的小伙子,如今已人到中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然而他2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工作再紧张也没叫过一声苦.他只有40来岁,看上去与实际年龄相差好几.眉间的那几条皱纹使其显得过早的苍老.他连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看守工作献出了他那如歌的青春年华.
"帐怕细算".这里有几组数字,倒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在数和量的比对上计算出看守民警工作的艰辛.
当班民警,每20分钟交叉巡逻一周,每个人一斑要巡视72次,,每次都要行走500米距离,这样,一年下来上满全班就是3000多公里,相当于徒步由北京走到拉萨的距离.这对于那些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的民警来说,他们所行走的累计路程也就相当于地球的半径.
为掌握每个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一个管号民警每人每月按要求要给每个在押人员谈话不能少于60次,每次谈话笔录不能少与400字,而且都要做好谈话记录,这样每人一年就要写出30多万字的文字笔录,相当于一部长篇大作.
走进档案室,你会看到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档案柜,各种档案有几千份之多.在这里工作的是两名年轻的女民警,每天她们要进行几十种表格和各种文书资料的填写制作,每一本下来都有上万字,望着那几千本厚厚的卷宗和桌面上堆放的各类资料,这又该是个何等的天文数字啊!姑娘爱美,眼睛是姑娘的心灵.然而,她们那曾是美丽明亮的大眼睛如今却掩饰在那厚厚的镜片后面.看守所的民警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埋头工作在"大墙"里.在押人员有盼期,而每天工作在这里的干警们却时时刻刻在坚守,他们是那样地忠于职守,却又是那样地默默无闻.在这特殊的岗位上,在这特殊的环境里,他们就象一盏盏夜幕笼罩下的无影灯,放射着那不宜被人觉察的淡淡光芒.
<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此地无声胜有声
在看守所这个令人瞩目而又陌生的地方,可以说,这里关押的每个人都有"一场戏",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他们一个个都在社会治安的大舞台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如今他们一个个就象被赶下了台的演员,显得是那样的诅丧和无奈.他们在这里反思,也在这里忏悔.这里抗拒与教育同在,改造与"出路"共存.他们将从这里走向新生,他们将根据发律的尺度走向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进的进,出的出,走的走,来的来.而我们的看守民警则就象那永不散场的观众,很"行家"地在看者他们变幻莫测的表演.象那"特殊的园丁"耐心地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心理教诲,又象那严格的家长对他们施以谆谆的"家训".
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民警,心里都扯着一根弦,每时每刻都得绷紧.他们每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那就是法律的筹码,那就是执法的天平.他们每人心里都有一本书,那就是对党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充满着抗拒与伏法,改造与反改造的较量.
罪犯张某,是我公安机关久抓未获的逃犯,被抓后判以重刑.其爱人到所里提出与其离婚,他自感前途无望,计划越狱出逃,企图杀害我值班人员,阴谋暴露后,他又以绝食象威胁.包号民警多次与其谈话,向他晓以利害,明以大义.亲自把饭端到他面前,耐心地给他讲法律,讲政策,讲前途,讲出路.并特意安排他们夫妻见面,他当着民警的面长跪不起,痛苦流涕地说:"是你们挽救了我,也成全了我一家啊......"他投劳后还给所里来信说:"....看守所是我的再生之地."
罪犯王某,因抢劫杀人被判极刑.来之前就患有严重的皮肤病,身上流水,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他寻死觅活,痛苦难挨,所医每天耐心地给他治疗,并用中药单方给他擦洗疮面,他对所医发狠地说:"我这病多年都治不好,你不要再拿我这将死的人做实验了."说罢将药水泼了所医一身,所医不急不燥,又重新熬药给他搽洗,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基本好转.在临去刑场执行时,他对所医说:"感谢临死前你给我一个好身子,如果有来世我一定做好人."
我国南方发生灾情,在押人员纷纷提出要向灾区捐款,经过研究,所里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为他们举行了一个特殊的捐献仪式.据统计,他们共捐献现金2700多元,一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捐出了一元钱,他说:"钱不多,这是我回报社会的一点心啊!:"
不尽岁月悠悠去,几度春风未曾知.每一次到看守所检查工作,我都有一次新的感受,而感受最深的还是我们的看守干警们。大墙里,他们在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他们是那样地诚恳和朴实,他们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如果说这里是一所特殊的"学校",那么我们每一个看守干警就是那特殊的"园丁".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抛洒的是心血,献出的则是看守干警对党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本文已在  <人民公安报,><中原周刊>刊登,载入博文有部分修改。

',1)">您已欣赏本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