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世家”董志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29:16
清白世家”董志毅
董志毅(公元1540年——1623年),字子道,号望烽,今江苏赣榆县人,“年四十授南漳令”。
董志毅任南漳令时,执法公正,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政绩斐然,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当时的南漳又穷又乱。他到任后,注重实际,体察民情,经实地考察,发现南漳十分之七是山,只有城东有些林田,可是又经常遭旱涝,于是决定修水利造官堰,用官堰来拦截南漳水灌溉。为了发展山区经济,他亲自跋山涉水,实地考察,让百姓种桑养蚕,使南漳地区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因任南漳令政绩显著,董志毅很快被调到攸县令。南漳百姓听后,极力想挽留他,由于上面不同意,他只好赴任攸县,南漳的老百姓自发结队一直把他送到攸县。为感谢前来送行的人,清廉为官的董志毅不得不把夫人的头簪和耳环都卖了,来招待南漳百姓,南漳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董志毅任攸县令时,攸县正闹饥荒,百姓民不聊生。为了节约经费,董志毅从不坐车轿,骑马走遍全县每个村落,并打开粮仓救济贫苦大众。董志毅白天处理公事,晚间常常微服私访,哪家穷啦,哪家富啦,哪家买卖骗了人啦,哪个当差的舞弊了啦,他都清楚。他亲自丈量土地,并采取措施平摊赋税和劳役。这一举措顺民意,得民心,大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使攸县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为尽快改变攸县落后面貌,他修文庙,开办学校,讲诗说礼,培养人才,提高百姓素质。同时亲自组织训练武士,打黑除恶,特别是对当地盗霸胡绍溪倡乱者数十人一网打尽,除掉这一社会黑恶势力,大快人心,使攸县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他突出的政绩,很快被御史发现推荐到朝廷,被重用为琼州知府。攸县百姓在他升迁赴任临行时,老老小小跪拥道旁,含泪送行,依依惜别,他也流涕不止,久久不忍离去,官民惜别之情,难舍难分。
董志毅到任琼州之初,琼州盗贼成患。他在赴任琼州的路上时,就有盗贼为拉拢他,用船迎接,并以珠宝贿赂。董志毅不但厉声呵斥他们,还将这些盗贼绳之以法。董志毅夫人张宜人随同他到琼州上任,一到住处,便埋怨道:“老爷,这琼州,群山荒岭,穷山恶水,盗寇蜂起,真叫人心寒呀。到这样的穷山僻壤干什么?”夫人的问话,引起了董志毅的不胜感慨,“你说这儿人穷地薄,盗寇蜂起,这不假,可是,还有句俗话,说是‘穷家难舍,热土难离’”。琼州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息劳作在这里,不畏贫穷,不避艰难,我是朝廷命官,理当为琼州百姓除患,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呀。”为了防海盗,他组织舟船,制造武器,训练士兵,亲自率领士兵,奔波在一线,先后擒获了海盗,他组织舟船,制造武器,训练士兵,亲自率领士兵,奔波在一线,先后擒获了二百余盗匪。匪患平息了,当地渔民得以安居乐业,但董志毅也累倒了。夫人张宜人心疼地说:“人家千里做官,是为了吃穿,我看你当官真不值!”为了维持日常清贫的生活,董志毅夫人经常不得不将自己仅有的首饰变卖掉。
由于征讨海盗,董志毅得罪了蔡御史。蔡御史本是海盗团伙头目黄建的外兄,又是攸县刘丞的乡党。再加上董志毅对军饷管理清正廉洁,防海参将王春及守备没能得到甜头,对其非常不满。蔡御史偏听偏信,故意编织罪名,罢了董志毅官。于理这是不公的,董志毅不服上诉,蔡御史不但不听,反上报都御史,陷害栽赃将董志毅罢免。,董志毅回到故里赣榆县,从任上带回不少箱笼,蔡御史乘机诬报皇上,皇帝龙眼大怒,立刻传旨,并派人前来查抄。钦差领兵到赣榆县城里村,将董宅团团围住,董志毅全家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官兵逐一把箱笼打开,却见箱子里面全是书籍和当票。钦差问其当票的由来,家人含泪告诉钦差,董志毅为官清廉不贪不占,仅有的俸禄还经常接济穷苦百姓,家里生活却一直困难,多靠典当旧物度日。钦差又看到董志毅吃的也是粗茶淡饭,知道董志毅并非是个贪官,回朝后如此这般回奏了皇帝。皇帝也大为感动,下旨复特的官职,而这时董志毅已卧病不起,坚辞不受,于是皇帝就钦赐“清白世家”匾额一块,以示旌表。
董志毅为政清廉,一心为民办实事,不图名利,“身虽为官,心犹赤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孝敬长辈,教子有力。归隐乡里,娱乐田园,享年84岁。他去世后,他曾工作过的南漳、攸县、琼州百姓闻讯万分悲痛,纷纷自发从千里之外前来为董志毅吊丧。那些地方的人民怀念他的恩德,为他立像建庙祠,以作永世怀念。可见凡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忘不了他,古今中外概莫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