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梢螟的防治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50:51
中文名:
松梢螟

别名:
英文名:
拉丁名:
DioryctriarubellaHampson
所属分类:
枝、干害虫
分布:
松梢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又名微红梢斑螟、松梢螟、松梢斑螟、松干螟、云杉球果螟、华山松球果螟、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地区,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黑松、赤松、黄山松、华山松、火炬松、湿地松、雪松等松类。
病原菌:
松梢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又名微红梢斑螟、松梢螟、松梢斑螟、松干螟、云杉球果螟、华山松球果螟、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地区,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黑松、赤松、黄山松、华山松、火炬松、湿地松、雪松等松类。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0-16mm,翅展26-30mm;雄成虫略小,全体灰褐色。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有细毛,基部有鳞片状突起。前翅灰褐色,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带,后翅灰白色,无斑纹,足黑褐色。 卵椭圆形,有光泽,长约0.8mm,黄白色,将孵化时变为樱红色。 幼虫体淡褐色,少数为淡绿色。头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有4对褐色毛片,背面的两对较小,呈梯形排列,侧面的两对较大。 蛹黄褐色,体长11-15mm。          吉林年l代,辽宁、北京、河南、陕西2代,南京2-3代,广西3代,均以幼虫在被害枯梢及球果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枝干伤口皮下越冬。出现期分别为越冬代5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11月份幼虫开始越冬。各代成虫期较长,其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成虫羽化时,穿破堵塞在蛹室上端的薄网而出,蛹壳仍留在蛹室内,不外露。羽化多在11时左右,成虫白天静伏于树梢顶端的针叶茎部,19-21时飞翔活动,并取食补充营养。具趋光性。雌蛾产卵量最多78粒,最少14粒,平均44粒,卵散产,产在被害梢针叶和凹槽处,每梢1-2粒,还有产在被害球果鳞脐或树皮伤疤处。卵期6-8天,成虫寿命3-5天。初产卵黄白色,1天后卵壳出现不规则红斑,3天后卵呈樱红色,5-6天后孵化出幼虫,孵化率70-79%。 幼虫5龄,初孵化幼虫迅速爬到旧虫道内隐蔽,取食旧虫道内的木屑等。4-5天脱皮1次,从旧虫道内爬出,吐丝下垂,有时随风飘荡,有时在植株上爬行。爬到主梢或侧梢进行危害,也有幼虫危害球果。危害时先啃食嫩皮,形成约指头大小的伤痕,被害处有松脂凝聚,以后蛀入髓心,蛀道长13-28cm,直径约2.5cm,大多蛀害直径0.8-1cm的嫩梢,从梢的近中部蛀入。蛀孔圆形,蛀孔外有蛀屑及粪便堆积。3龄幼虫有迁移习性,从原被害梢转移到新梢危害。所以在调查中往往发现不少被害梢内无虫的现象。 越冬幼虫于4月初至中旬开始活动,继续蛀食危害,向下蛀到2年生枝条内,一部分转移到新梢危害。被害新梢呈钩状弯曲。老熟幼虫化蛹于被害梢虫道上端。化蛹前先咬1个羽化孔,在羽化孔下面做一蛹室,吐丝粘连木屑封闭孔口,并用丝织成网堵塞蛹室两端,幼虫在室内头部向上,静伏不动,2-3天后化蛹。蛹一般不动,遇惊扰即用腹节与虫道四壁磨擦向上移动。 蛹期最长17-19天,最短10-12天,平均16天左右,羽化率90%以上。该虫多发生于郁闭度小、生长不良的4-9年生幼林中,在一般情况下,国外松受害比国内松严重,以火炬松被害最重。幼虫期的主要天敌有长足茧蜂,寄生率15-20%。蛹期有寄生于蛹的广大腿蜂。
为害部位:
为害时期:
症状:
发病规律:
1
传播途径:
治理措施:
(1)加强林区管理。加强幼林抚育,促使幼林提早郁闭,可减轻为害;修枝时留茬要短,切口要平,减少枝干伤口,防止成虫在伤口产卵;利用冬闲时间,组织群众摘除被害干梢、虫果,集中处理,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 (2)根据成虫趋光性,甚至黑光灯以及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 在母树林、种子园可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