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防治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7:20:55
黄 黄鳝是一种名贵的特种水产品,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其疾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本文归纳有关资料,介绍黄鳝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1、出血病
    
    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黄鳝患此病后不再潜伏于洞穴中,而是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游动,横卧于水草上呈假死状态。病鳝体表有血斑,斑块形状不定,大小不一,斑块周边出血较中间区域严重,有时呈弥漫型出血,整个体表以腹部出血为重,两侧次之,背部不多。将病鳝隔离观察,1-2d后死亡。死亡不久的病鳝肛门红肿出血外翻,口腔内有血样粘液,用手轻轻挤压便流出。根据其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

     (1)急性型:

     打开胸腹腔,有较多的血液与粘液混合物,心脏充血,心内膜上有少量芝麻大小的出血点,直肠轻度出血,其它脏器不见异常;

     (2)亚急性型:

     胸腹腔充满紫红色血液和粘液混合物,量较急性型多,肝脏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斑,肝脏肿胀,颜色变淡,质脆;脾脏、肾脏肿胀、出血,直肠粘膜点状出血;

      (3)慢性型:

      腹腔内充满紫黑色血液和粘液的混合物,肝脏体大、质脆,有绿豆大小的出血点,个别部位有坏死点,小肠、直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肾肿胀、质脆、出血、颜色呈煤焦油状。
    
      防治方法:
  
      (1)彻底换水后用0.4-0.5g/m3的三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全池泼洒;

      (2)用1g/m3的红霉素(25万IU/g)全池泼洒;

      (3)用10g/m3的漂白粉溶液或3%氨水浸洗鱼体30min左右;
       
      (4)外用药的同时口服磺胺噻唑,每50kg黄鳝用药5g,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6d。或在饲料中加入1%-3%的大黄片投喂,亦有较好效果。

       2 、打印病   
    
      也称腐皮病、梅花斑病,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的红斑,多出现在腹部两侧,严重时可见骨骼及内脏,尾梢部分常常烂掉,病鳝不入穴,以至最后瘦弱死亡。打印病是日前黄鳝成鱼阶段的主要疾病,终年可见,危害很大,此病的发生与鱼体损伤有关。
    
     防治方法:

    (1)捞出病鳝,用双氧水擦洗伤口;除去腐烂组织,然后涂上土霉素药膏;

    (2)用0.3 g/m3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3)每克苦参加水250g煎煮20-30min,全池泼洒,连用3d;
  
    (4)蟾蜍剥皮后用绳子系好放人鳝池拖几遍;

    (5)用碘胺胍内服,每10kg黄鳝,第1天用碘胺胍1g拌饵(最好用蚯蚓400g)投喂,第2-6天用药量减半。
 
     3 、肠炎病
    
    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黄鳝吃了腐烂变质食物或水质恶化导致肠道感染,病鳝表现为食欲减退,游动迟缓,离群独游,有时腹部朝上或头长时间浮于水面,体色发黑,头部尤其明显。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用手挤压腹部,可见口腔和肛门有大量血水或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肠内无食物,局部或全肠充血发炎,严重者腹腔有紫黑色淤血,肾脏有充血斑点。
   
     防治方法:

    (1)用0.2-0.3 g/m3禽用红霉素,或1-2g/m3漂白粉,或10g/m3生石灰全池泼洒;

    (2)每50kg黄鳝用大蒜250-500g,食盐250g分别捣烂溶
解,拌饵后晒干投喂,连用3-5d;

    (3)每50kg黄鳝用地锦草、辣蓼或菖蒲2.5kg煎汁,拌人饲料内投喂,每天1次,连喂3d。

    4 、赤皮病
    
    赤皮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是目前发生较严重的疾病,大小鳝均可患病。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食欲下降,活动减少,严重时毛细血管破裂,全身发红,粘液脱落,肛门红肿渐发紫,发病后短期内死亡。
    
    防治方法:

    (1)水深10cm左右用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

    (2)用2g/m3五倍子煎水全池泼洒,连用2-3d,或用生石灰全池泼洒;

    (3)饲料内拌药物,如三黄片、磺胺类、红霉素,池内浸枫树叶、蓖麻叶。
 
     5 、白皮病
    
     病原体为白皮极毛杆菌,常发生于幼鳝尾部,患处发白,病灶处无粘液,一抓就着,其它表现正常。
    
     防治方法:

    (1)每50kg黄鳝用土霉素5g拌饲料投喂,连喂3d为1个程;

    (2)艾叶1000g,地虞子100g,苍术150g,并头草250g,百部50g,大黄30g,苯甲酸20g,以70℃温水浸泡48h,将药液泼洒于黄鳝池中,注意观察,如黄鳝无反应,2-3d后换水、换药,一般2次可愈。

    6、烂尾病    
    
    病原体是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容易发生,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病鳝尾部充血发炎,继而肌肉坏死溃烂,严重时尾部肌肉烂掉,尾脊外露。病鱼反应迟钝,头伸出水面,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在养黄鳝的容器内放置水草,每6-10kg黄鳝加放8万IU的庆大霉素,可较好地预防此病;

    (2)用2g/m3红霉素全池泼洒,连用2次,同时用3g/m3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7、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病,是黄鳝机械性损伤后被水霉菌感染所致。此病一年四季可发生,晚冬早春最为流行。霉菌孢子吸取黄鳝皮肤里的营养,向外长出棉毛状的菌丝,继续在体表蔓延扩展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常造成黄鳝和鳝卵的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用5%碘酒涂抹患处;

    (2)用3g/m3,的甲基蓝或0.04%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摘自内陆水产)
鳝是一种名贵的特种水产品,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其疾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本文归纳有关资料,介绍黄鳝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1、出血病
    
    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黄鳝患此病后不再潜伏于洞穴中,而是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游动,横卧于水草上呈假死状态。病鳝体表有血斑,斑块形状不定,大小不一,斑块周边出血较中间区域严重,有时呈弥漫型出血,整个体表以腹部出血为重,两侧次之,背部不多。将病鳝隔离观察,1-2d后死亡。死亡不久的病鳝肛门红肿出血外翻,口腔内有血样粘液,用手轻轻挤压便流出。根据其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

     (1)急性型:

     打开胸腹腔,有较多的血液与粘液混合物,心脏充血,心内膜上有少量芝麻大小的出血点,直肠轻度出血,其它脏器不见异常;

     (2)亚急性型:

     胸腹腔充满紫红色血液和粘液混合物,量较急性型多,肝脏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斑,肝脏肿胀,颜色变淡,质脆;脾脏、肾脏肿胀、出血,直肠粘膜点状出血;

      (3)慢性型:

      腹腔内充满紫黑色血液和粘液的混合物,肝脏体大、质脆,有绿豆大小的出血点,个别部位有坏死点,小肠、直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肾肿胀、质脆、出血、颜色呈煤焦油状。
    
      防治方法:
  
      (1)彻底换水后用0.4-0.5g/m3的三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全池泼洒;

      (2)用1g/m3的红霉素(25万IU/g)全池泼洒;

      (3)用10g/m3的漂白粉溶液或3%氨水浸洗鱼体30min左右;
       
      (4)外用药的同时口服磺胺噻唑,每50kg黄鳝用药5g,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6d。或在饲料中加入1%-3%的大黄片投喂,亦有较好效果。

       2 、打印病   
    
      也称腐皮病、梅花斑病,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的红斑,多出现在腹部两侧,严重时可见骨骼及内脏,尾梢部分常常烂掉,病鳝不入穴,以至最后瘦弱死亡。打印病是日前黄鳝成鱼阶段的主要疾病,终年可见,危害很大,此病的发生与鱼体损伤有关。
    
     防治方法:

    (1)捞出病鳝,用双氧水擦洗伤口;除去腐烂组织,然后涂上土霉素药膏;

    (2)用0.3 g/m3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3)每克苦参加水250g煎煮20-30min,全池泼洒,连用3d;
  
    (4)蟾蜍剥皮后用绳子系好放人鳝池拖几遍;

    (5)用碘胺胍内服,每10kg黄鳝,第1天用碘胺胍1g拌饵(最好用蚯蚓400g)投喂,第2-6天用药量减半。
 
     3 、肠炎病
    
    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黄鳝吃了腐烂变质食物或水质恶化导致肠道感染,病鳝表现为食欲减退,游动迟缓,离群独游,有时腹部朝上或头长时间浮于水面,体色发黑,头部尤其明显。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用手挤压腹部,可见口腔和肛门有大量血水或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肠内无食物,局部或全肠充血发炎,严重者腹腔有紫黑色淤血,肾脏有充血斑点。
   
     防治方法:

    (1)用0.2-0.3 g/m3禽用红霉素,或1-2g/m3漂白粉,或10g/m3生石灰全池泼洒;

    (2)每50kg黄鳝用大蒜250-500g,食盐250g分别捣烂溶
解,拌饵后晒干投喂,连用3-5d;

    (3)每50kg黄鳝用地锦草、辣蓼或菖蒲2.5kg煎汁,拌人饲料内投喂,每天1次,连喂3d。

    4 、赤皮病
    
    赤皮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是目前发生较严重的疾病,大小鳝均可患病。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食欲下降,活动减少,严重时毛细血管破裂,全身发红,粘液脱落,肛门红肿渐发紫,发病后短期内死亡。
    
    防治方法:

    (1)水深10cm左右用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

    (2)用2g/m3五倍子煎水全池泼洒,连用2-3d,或用生石灰全池泼洒;

    (3)饲料内拌药物,如三黄片、磺胺类、红霉素,池内浸枫树叶、蓖麻叶。
 
     5 、白皮病
    
     病原体为白皮极毛杆菌,常发生于幼鳝尾部,患处发白,病灶处无粘液,一抓就着,其它表现正常。
    
     防治方法:

    (1)每50kg黄鳝用土霉素5g拌饲料投喂,连喂3d为1个程;

    (2)艾叶1000g,地虞子100g,苍术150g,并头草250g,百部50g,大黄30g,苯甲酸20g,以70℃温水浸泡48h,将药液泼洒于黄鳝池中,注意观察,如黄鳝无反应,2-3d后换水、换药,一般2次可愈。

    6、烂尾病    
    
    病原体是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容易发生,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病鳝尾部充血发炎,继而肌肉坏死溃烂,严重时尾部肌肉烂掉,尾脊外露。病鱼反应迟钝,头伸出水面,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在养黄鳝的容器内放置水草,每6-10kg黄鳝加放8万IU的庆大霉素,可较好地预防此病;

    (2)用2g/m3红霉素全池泼洒,连用2次,同时用3g/m3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7、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病,是黄鳝机械性损伤后被水霉菌感染所致。此病一年四季可发生,晚冬早春最为流行。霉菌孢子吸取黄鳝皮肤里的营养,向外长出棉毛状的菌丝,继续在体表蔓延扩展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常造成黄鳝和鳝卵的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用5%碘酒涂抹患处;

    (2)用3g/m3,的甲基蓝或0.04%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摘自内陆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