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9:37
血的组成及其生成过程中,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
四、探讨中医学“气血论”中对“气”、“血”的论述
4.1、中医理论曰:“气”:属阳,无阴水之元,则不能化气,为无形之体,是通过阴性物质分解而产生的能量动力,其生化之源在脾的健运,其导源是肾之元气与物质组织之职,其输送在肺之肃降与布下散精之功能。“血”属阴,无阳火之能量,则不能化血。为有形之质,华生于水谷,其统在脾其藏在肝,其输送在心。阳:指水谷精微分解所产生的热力,是“气”之根,肾为先天之阳(根),脾为后天之阳(本)。阴:代表有形之质,是“血”之根。人身之三阴---肺胃之阴:津液也心脾之阴:血脉也:肝肾之阴:精髓也。
4.2、中医论气、血、精、津、液关系:气血津液精---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依赖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不断地补充,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力主宰下,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在生理功能上,彼此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
4.21气与血的关系:气属阳,主动,主熙之;血属阴,主静、主儒之。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两者都源于脾胃华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输市(运行)等方面关系密切,故曰:“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难怪本义》提到:“人之一身,皆气血循环,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又云:“人之一身,不离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医学真传》中也把这种关系称之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4.22气对血的作用含有三个方面: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4.221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从摄入的饮食转化成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精液再转化为血液,其中每一次转化过程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而气的运动变化又是通过脏腑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气的运动变化强或弱,脏腑功能的活动就会如其反应一样,化生血液的功能也随之一样。“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常见有病的人气短少气,面色络血必淡,有失血之症也,以其气力已怯,不能鼓化血汁耳。此一种气,即荣气也。发源于心,取资于脾胃,故曰:心生血,脾统血,非心脾能生血、统血也。以其藏气之化力能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