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将评述 15 将将之才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8:21
名将中的名将韩信,曾和刘邦进行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那是在统一汉帝国后,刘邦忌讳韩信的才能,伪游云梦抓住韩信,并将韩信从韩王贬为淮阴侯,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谈论领兵能力的问题,刘邦就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能够领多少兵?”韩信回答说:“殿下领兵不能超过十万。” 我估计韩信有所保留,如果真让刘邦一个人带兵打仗,能指挥好一万就不错了。刘邦继续问韩信:“那么你适合带多少人呢?”韩信毫不客气的回答:“像我这样子,多多益善。”真是相当的自信。于是刘邦笑了起来:“你带兵越多越好,那么为什么会被我抓住呢?”韩信从容的回答说:“殿下不能将兵,但善于将将,所以我被殿下所擒。”这番话很实在,也恰到好处,刘邦很满意韩信的回答。
如果说将兵是名将的才能,那么将将就应该是名君的才能了。
中国之名君,毛主席就提到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历史功过在今天颇多争议,他功劳大,罪过也大,总之是个令人难忘的皇帝,是独裁者的榜样。
汉武帝在今天中国衰落的年代看来颇为值得怀念,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位为国人扬眉吐气的皇帝来。
但史公司马迁和宋代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怎么样。
 
《史记》说:“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俄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资治通鉴》写道:“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汉武帝发动匈奴,靠的是文景之治盛世积累的财富和底气,汉武帝好大喜功,他不断对外用兵,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农业生产衰退,户口减半,弄得国家元气大伤,残暴扰民和相提并论了,他用刀笔吏为相,开“腹诽”治罪之先河,对于国内的政治毫不关心,黄河决堤置之不理,在后世看来汉武帝也许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是在他的治理下当老百姓,日子可不好过。
东是个为人低调的皇帝,但如果说才能,并不差,他手下也是一批名将,比如冯异、邓禹、岑彭、马援、耿恭等等,都是杰出的人物,但是因为刘秀个性并不张扬,所以名气远逊于,在我感觉上,刘秀当皇帝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过起来要比刘彻时候强,也许没有刘彻时候那么自豪吧,老百姓是愿意选择实惠还是愿意选择精神满足呢,的确是个问题。当然事实上这不会成为任何问题,因为老百姓根本没得选择,只能听天由命。
的江山得来好像比较容易,本来他应该有机会成为名将的,可是他却成为了帝王,宋朝在上很特别,经济、科技、文化都居于全球之首,改革也颇见成效,老百姓的日子应该过得相当不错吧,但建树上乏善可陈,或许是赵匡胤从孤儿寡母中抢去天下,自己比较担心将军们拥兵自重,就制定了一系列重文轻武、限制武将的政策吧,这对名将来说可真不是一个好现象。
是真正的人物,当然他不是完人。
 
在十几岁时候煽动父亲起兵,二十多岁的时候平定天下,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为大唐建立创下不朽功勋,实在是难得的人才,中国名将百员中,大唐初期能够占到十名,而这十位都是的手下。能够令这么多名将心悦诚服,甘心效忠,没有真本事是不行的,话说回来,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名将跟随物,才得以成为名将的吧。
李世民通过杀掉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从而获得了皇位,这显然是有悖人伦是事情,不过所有的人都认为李世民比他的兄长更适合当皇帝倒是真的。
在李世民继位后,努力开创了上的第二次盛世――“”,为盛唐的到来打下基础,除了文治外,李世民在武功上颇有建树,大唐之双翼之一李靖消灭了强盛一时的突厥帝国,势力开始渗透中亚。另一翼李?拊诶钍烂袼篮螅?灭亡了曾经三次远征都失败告终的高句丽。好大喜功的皇帝从来不少,但是像李世民这样,还真有好大喜功的资本,既创造政治上的繁荣昌盛,也带来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在古代皇帝只要居其一之功劳就能流芳百世了。
想想李世民总算世家子弟,当皇帝有点资本,中国古代还有靠白手起家的,比如从奴隶到皇帝的石勒,南朝宋的刘裕,都是名将兼极有个性的男人,让这些家伙做皇帝真是中国名将的损失啊。
将将之才颇值一提的还有清末曾国藩,这个人本来是文官出身,打仗并不行,可是眼力非凡,提拔了很多真正的将才和政治、外交人才,并首创悍勇的湘军,石达开、李秀成在军事能力上胜于曾国藩,但对人才的鉴别提拔上却远远不如他了。可是,我突然想到,重用曾国藩的岂不是更是知人善用?
总而言之拥有名将是所以君王的梦想,但如果君王没有驾驭名将的能力,反而心生畏惧,对自己失去信心的话,那么对名将和君主来说,就陷入了历史的尴尬,历史的悲剧往往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