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身边五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2:40
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有一句经典对白:“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在现在这个时代,人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要做大,就要重视人才。如果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搞餐饮企业,人才就是成功的保证。如果想把企业做大,不想当一个小作坊主,那就必须重视人才。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
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企也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餐饮企业寿命短暂,与人才选用不当有着直接关联。
当年,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汉江山,心情非常高兴。一天,他大宴群臣,在宴会上,他乘着酒兴,问群臣:“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而项羽那么多军队却失去了天下吗?”众大臣七嘴八舌,有的说:“您治军严厉,甚至苛刻;项羽太讲仁义了。”有的说:“您最大的特点,是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而项羽疾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能者疑之。这就是您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刘邦笑了,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之所以能夺取天下,主要是因为我善于识人用人。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安抚百姓,做好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人中之杰,我能大胆地使用他们;而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而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作为领导者,不一定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但要懂得领导知识,特别是识人用人知识,识人用人知识越精通越好。刘邦是个不爱看书不会武艺的市井之人,但他精通识人用人之术,最后夺取了天下。项羽出身于官宦之家,知书达礼,武艺高强,但他不会识人用人,最后只好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了事。历史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纵观当今林立的企业,有的企业曾几何时多么辉煌,可是昙花一现。原因何在?记得有一位研究婚姻家庭的大师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把这句话改动一下,叫作成功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用人上都是失败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折戟沉沙的企业面前,一批批企业巨轮扬帆远航,追循这些企业成功的足迹,它们无疑不是选人用人的成功者,无疑不是聚集了一批雄厚的人才。
何为人才呢?
在不同价值观老板眼中,有着不同的解释。
笔者根据多年咨询策划经验,将老板身边的人才分为五种,即忠人、乱人、宠人、能人和庸人。
先说忠人。这类人又可称为宝人、耿直人、忠信人。
这种人为数极少,企业里只要有一个就是挚天一柱,往往国家的忠臣被尊称为社稷柱石。这类人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一心想着企业的事,虽然他们的直言,经常让老板听了不悦,但是依然言所当言,把个人的得失置之事外。历史上,比干对纣王的劝谏,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忠心,袁崇焕对明崇祯的誓不二志,曾国藩、李鸿章的忠于清朝等,都是忠人、忠臣的代表。
乱人、又称奸人。这类人不管职务高低只有坏事,不会成事。这些人欺上瞒下、大权在手,专门传播谣言、绯闻,陷害忠人,搞得企业元气大伤,最后企业的前途都是断送在这些人手中,遇到自以为聪明的老板不察,更让这些奸人有机可乘。
历史上,秦始皇身边的赵高、唐玄宗的宰相杨国忠、宋高宗的宰辅秦桧、明崇祯的太监千岁魏忠贤,这些人就属典型代表。
宠人,又称巧舌如簧人。有人问过乾隆皇帝:喜欢忠臣、奸臣,还是佞臣?乾隆皇帝坦率地说:奸臣当然不喜欢,但忠臣太过于耿直,让人受不了,也很难让人喜欢,相比之下,佞臣比较能让让你接受。
所谓“佞臣”就会没有自己的主见,只要主子喜欢,他就“顺杆爬”,曲躬谄媚,极尽逢迎之能事。因此,宠人往往颠倒黑白,不论利害得失,一切以得到老板高兴欢心为要务。
历史上,唐玄宗的高力士、乾隆皇帝的和珅、慈禧太后的李莲英,他们只知道讨好主子,置国家(企业)大事于不顾,导致众叛亲离,最后再想回头收拾人心,为时晚矣。
能人,又称贤人、骨干。这类人业务能力很强,人品也好,应该是企业依靠的柱石。这类人如果遇到明智的老板,如鱼得水。如果遇到昏庸的老板,只能哀叹命运欠佳。苹果公史蒂夫·司乔布斯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他在最近一次讲话中说:“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所以乔布斯说,他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历史上,姜子牙、周公都是这类人,春秋战国有管仲、苏秦,唐太宗身边的魏征,武则天身边的狄仁杰、长孙无忌,万历皇帝的能臣张居正,康熙时代的靳辅。细分人才还有庸人。企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老板识人选人用人。智者用能人,庸者用庸人。老板心仁慈,志高远,智聪慧,重勤政,那些奸人、宠人、庸人就不会得逞。
记得杭州岳坟旁跪着的应当是两个人:一个是宋高宗,另一个是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