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世界概览]中国等于18国的面积(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9:18
『国际观察』 [世界概览]中国等于18国的面积(转载)
作者:twochildren 提交日期:2009-6-29 16:07:00 访问:21440 回复:157
人口等式与面积等式  何亚福
不久前,《瞭望》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一群“鲜活”的马列教员》,这篇报道介绍了南京政治学院的政工干部和马列教员的讲课特点,他们把深刻的理论转化为平实易懂的实例和语言,解答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中有一段内容介绍了该学院的邓文和教授是如何讲解中国人口问题的:
“中国人口=美国人口+俄罗斯人口+日本人口+英国人口+法国人口+……一共17个国家的人口。这是邓教授给学员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时,列出的一个‘人口等式’。学员们深深地震惊了:它一针见血地描述出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大家牢牢记住了这个‘等式’,深刻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意义,明白只有下大力解决好人口问题,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看了这段内容,我也“深深地震惊了”,但我的“震惊”,并不是“震惊”于中国人口太多,而是“震惊”于这位邓教授竟然如此讲解中国人口问题!按照邓教授这种逻辑,我也可以列出一个“面积等式”:中国面积=印度面积+日本面积+英国面积+法国面积+德国面积+意大利面积+韩国面积+……一共18个国家的面积。由于《瞭望》这篇报道没有详细列出这17个国家的名称,所以我在此也不详细列出18个国家的名称。不过,如果有必要,我肯定可以列出一个详细的“面积等式”,在这个等式中,中国面积等于18个国家的面积总和。
这位邓教授列出一个“人口等式”,认为中国人口等于17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所以中国人口就是太多了。按照这种逻辑,我列出一个“面积等式”,中国面积等于18个国家的面积总和,能不能说中国面积太大了?事实上,我既不认为中国面积太大,也不认为中国人口太多。
如果只看人口数量就判断一个国家的人口是否太多,那么加拿大的人口有3000多万,新加坡人口只有400多万,你能不能说:“相对于新加坡而言,加拿大的人口太多了?”然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属于世界最高之列。因此,看一个国家的人口是不是太多,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是看人口密度。
从人口密度来看,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高于中国。当然,单看人口密度还是不够的,因为不同的土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土地的承载力也不相同。例如,西藏面积虽大,但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不多;江苏省面积虽然小,但绝大部分地方都适宜人居住。可以说,江苏省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能养活的人口,可能比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能养活的人口更多。因此,要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压力,还要考虑到适宜人居住的土地面积。
现在中国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5人,假定中国有一半土地是不适宜人居住的,那么适宜人居住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0人。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以色列、荷兰等国的人口密度都超过每平方公里270人(况且这些国家的土地并不是全部都适宜人居住的),能不能说这些国家人口太多了?然而,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不但不认为“人口太多”,反而还鼓励生育。
 中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本原因  何亚福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生两个孩子不算太多这是一个常识》,这篇文章被凤凰网转载后,有一位计生支持者回贴说:“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这是一个常识,只有在正常的基数时,才能够谈世代更替水平,所以该文的立脚点是错误的。”本来,我以前的文章已分析过“中国人口基数大”是怎么一回事,为避免重复,我那篇文章就不再谈“中国人口基数大”这个问题了。不过,计生支持者常常喜欢老调重弹,因此有时候我还是有必要把以前的文章内容再归纳一下。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人口基数确实很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各只有约6000万人口,西班牙人口约4000万,他们的人口基数都不大。那么,为什么英、法、意、西等欧洲国家的人口基数都不大呢?原来,在古代,这些欧洲国家都曾经是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后来罗马帝国分裂成很多个国家,所以现在欧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当然就变小了。而中国并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分裂成很多个国家,所以人口基数当然就大了。
看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不多,人口密度比人口基数(或人口总量)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如果光看人口基数,那么澳大利亚人口有2000万,新加坡人口只有400万,你能不能说:“相对于新加坡而言,澳大利亚的人口太多了?”然而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属于世界最高之列。
从人口密度来说,很多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5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0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50人/平方公里,意大利为190人/平方公里……即使去掉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也不过与英国和德国相当,仍远不及日本和韩国。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并没有像某些中国人那样抱怨“人口太多”,他们也没有像中国那样实行计划生育来减少人口,相反,很多国家还在鼓励生育。
有人说:“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中国有13亿人口,美国只有3亿人口,中国的人口密度比美国大几倍,因此,中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把人口降到3亿,这样中国的人均收入才能赶上美国。”按照这种逻辑,美国人能不能这样说:“美国的国土面积与加拿大差不多,美国有3亿人口,加拿大只有3千万人口,美国的人口密度相当于加拿大的10倍,因此,美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把人口降到3千万,这样美国的人均收入才能赶上加拿大?” 然而,我们知道,尽管美国的人口密度相当于加拿大的10倍,但人均收入比加拿大还高一些。而且,美国的综合国力不知比加拿大强多少倍!
那么,为什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美洲和澳洲国家的人口密度比较小,而中国、日本、英国、法国等亚洲和欧洲国家的人口密度比较大? 这是因为:美洲和澳洲属于所谓的“新大陆”,而亚洲和欧洲属于“旧大陆”。由于“旧大陆”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而“新大陆”的开发历史比较短,所以“旧大陆”的人口密度当然比“新大陆”的人口密度大。因此,把中国的人口密度与美国作比较是不恰当的。应该把中国的人口密度与“旧大陆”的国家相比,这样比较来看,中国的人口密度并不算很大。当然,几百年以后,新旧大陆的人口密度应该相差不大了。
综上所述,中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美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人口当然比中国少;二是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国既不像罗马帝国那样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也不像印度那样分裂成两、三个国家(先是分裂出一个巴基斯坦,后来巴基斯坦又分裂出一个孟加拉国)。如果印度不分裂,那么现在印度人口就已经超过中国了。
13亿中国人谁是过剩人口?  何亚福
有一些词是集合名词,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说起这些词时,往往忘记了这些词的内容其实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的。“人民”与“人口”,就是两个例子。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民”一词的释义为:“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在当今中国,“人民”这个词是使用最为普遍的,国名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法院叫“人民法院”,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中央机关报叫《人民日报》……甚至连货币也叫“人民币”。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这个词在中国被赋予了不少神圣光环。时至今日,在中国话语中只要提出“人民”,依然具有极强的道德威慑力。
由于“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因此在使用时常常会被歪曲。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袁世凯说:“我只见过一个一个的人,从来也没见过什么人民!”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公务员对一位前来办事的老百姓说:“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服务的。你只不过是一个单独的个人,不能代表人民,我凭什么要为你服务?”如果这位公务员不为一个一个的人服务,那么你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吗?
“人口”一词的范围比“人民”更广泛,是所有活着的人的集合。现在有一些支持计划生育的人常常说中国人口过剩,我想问支持计划生育的人一个问题:“你是否属于过剩人口?”我估计你会说你不属于过剩人口。那么,13亿中国人之中,谁是“过剩人口”?我估计没有谁会认为自己是“过剩人口”,只会认为别人是“过剩人口”。那么,请你把“过剩人口”具体找出来,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陈六?因为人口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是“过剩人口”,那么中国还存在“过剩人口”吗?
有人说:“失业人口就是过剩人口。”然而,今天失业的人,明天也可能就业;今天就业的人,明天也可能失业。俄罗斯现在失业率高达10%,是不是说俄罗斯有10%的人口是过剩的?然而,俄罗斯现在仍然鼓励生育。可见,“失业人口就是过剩人口”这句话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说:“犯罪分子就是过剩人口。”然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地广人稀的国家)都存在犯罪分子,难道你能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过剩人口”?
有些计生支持者常常说中国人口太多,人口是负担。然而,人口是什么?人口不就是我、你、他吗?你说人口是负担,难道不是在说我、你、他是负担吗?世界上有许多民族,如德意志民族、法兰西民族、英格兰民族、大和民族等,他们的人口从来不是负担。大和民族在一片狭窄的火山岛上为人丁兴旺而努力;只有中华民族拥有千里平川、大江大河、丰富矿藏却视人口为负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不认为中国人口是负担,也不认为中国存在过剩人口,因为我找不出具体哪一个人是过剩人口。
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出现所谓“人口过剩”的现象时,不是人口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出了问题,要改革的是社会制度而不是要减少人口。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饥荒,然而,饥荒的原因并不是“人口过剩”。例如,前苏联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乌克兰是前苏联的“粮仓”,但在1932年-1933年,乌克兰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有几百万人饿死。饥荒的原因是斯大林在1930年初强行实施农业集体化,导致1932年乌克兰粮食产量暴跌。可见,所谓“人口过剩”,其实是不合理的制度或政策造成的。
难道只有农民才能养活自己?   何亚福
甲: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 日本是335人/平方公里, 中国是135人/平方公里. 但日本并不能自己养活自己, 需要进口粮食才行.
乙:我认为日本完全是自己养活自己, 因为日本并不需要国际救济。日本进口粮食, 是花钱在国际市场上买的, 而不是别的国家无偿送给日本的。如果你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粮食才叫“养活”, 那么一个工人在工厂里工作来获得工资, 就不能叫“养活”自己了? 按照你这种观点, 只有农民才能自己“养活”自己, 工人、教师、司机、售货员等其它职业的人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甲:但一个人与一个国家不同, 一个人可以通过非农业的职业来“养活”自己, 一个国家只有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才算得上自己“养活”自己。
乙: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 要维持正常的生活, 除了要解决“吃”的问题, 还要解决 “穿”、“住”、“行”等问题。比如“穿”这个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虽然在粮食生产方面能够自给自足, 但这个国家的服装生产很落后, 不得不进口大量的服装, 那么你认为这个国家是否算得上是自己“养活”自己?
甲:这个……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不能自己“养活”自己, 因为衣服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衣服, 人们在冬天就会冷死了!
乙:再说“行”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根本没有任何石油资源, 所需石油完全依靠进口, 否则全国交通就会陷入瘫痪状态。那么你认为这个国家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
甲:如果不进口石油, 全国交通就会陷入瘫痪状态。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得上是自己“养活”自己!
乙:按照你这种“养活”的标准,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事实上, 一个国家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 应该看这个国家能不能完全依靠本国的经济实力来解决全国人口的生活问题。有的国家可能粮食不足, 需要进口粮食; 有的国家可能石油不足, 需要进口石油; 有的国家可能钢铁不足, 需要进口钢铁……但只要这些国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口这些商品, 就仍然属于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国家。
甲:但我认为,最基本的“养活”,就是粮食生产。日本粮食不能自给,将来如果发生战争,别的国家就有可能对日本进行粮食讹诈。
乙:现在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40%。日本粮食自给率低,不能仅仅归咎于国土狭小。与1956年相比,目前农作物种植面积已经减少了大约一半。缩小耕作面积和放弃耕作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但是你真的认为它没有粮食自给的能力吗?那你就错了!它是将生产粮食的一部分土地用来生产蔬菜和肉食。一旦战争爆发,那一部分土地就可以用来生产粮食。所以粮食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想对日本进行粮食讹诈是不会成功的。
甲:既然日本有能力做到粮食自给,为什么它不这样做呢?
乙:这是因为日本在本国生产的粮食成本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所以才从国外购买。不但粮食是这样, 很多商品也是这样。比如鞋子, 几乎任何国家都有能力生产鞋子, 但欧洲很多国家都进口中国生产的鞋子, 因为价格比较便宜。中国如果全力以赴生产粮食,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但现在中国也进口一部分粮食。我们进口粮食,就意味着我们进口我们国家的稀缺资源,比如说耕地和水; 而我们出口的东西,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世界在养活着中国,同时中国也在养活着世界,这是优势互补。
甲:那么, 有些专家认为“中国只能养活16亿人口”, 这种说法是不是很荒谬?
乙:为什么说“中国只能养活16亿人口”这种说法是很荒谬的? 这是因为:第一, 即使从自给自足的角度来看, 中国食物最大生产能力也不止能养活16亿人口; 第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了世界, 不可能要求任何资源或产品都自给自足, 除非我们回到过去那个闭关锁国的时代。总之, 单纯以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来划定这个国家的人口上限, 完全是古代的小农意识在国家问题上的延续, 因而是非常荒谬的!何况,在不同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能养活的人口也是不同的。比方说,在秦朝时,中国只有2千万人,按照那时的生产力水平,中国肯定养不活1亿人。在1900年,中国肯定养不活10亿人。到2050年,中国完全有能力养活20亿人,问题是到那时中国人口远远达不到20亿。
家庭计划就是自主生育  何亚福
近日有一位网友在我的搜狐博客留言说:“现在经济制度已经决定了全面放开生育也难以将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不但需要停止中国目前的这种计划生育,也需要停止国际社会目前公认的那种家庭计划。政府的职责不能是提供避孕服务(提供避孕服务的计生委应该撤消),而是需要通过调整分配、教育等制度来鼓励生育,理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的关系,让主流家庭养得起三个孩子、让部分家庭养得起更多的孩子,恢复生育的多样性和人口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评论这段话之前,首先解释一下两种不同的计划生育:
第一种计划生育是“家庭计划”(英文是family planning),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由夫妇自主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生育间隔,政府或家庭计划生育机构提供指导和适当的辅助措施。这种计划生育是服务性质的,而不是强制性质的。实行家庭计划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就是这种“家庭计划”。
第二种计划生育是由政府对生育数量进行预先的设计,实行人口再生产的计划化,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人口控制,夫妇生孩子要经过计生部门的审批,实行计划生育是公民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因此,第二种计划生育也称为“生育控制”(birth control)。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第二种的计划生育。
可见,家庭计划就是自主生育。如果没有家庭计划,那么育龄夫妇不可能有生育自由,因为他们缺乏避孕措施,不得不意外怀孕,不得不生下意外怀孕的孩子。举例来说:有一对夫妇的生育愿望是两个孩子,但由于他们缺乏家庭计划的帮助,不懂得避孕,结果生了六个孩子,超出了他们的生育愿望。古代人虽然没有计划生育,但并没有完全的生育自由,因为古代人由于缺乏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因此普遍多生孩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意愿怀孕的结果。
现在不但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实行家庭计划,而且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实行家庭计划。家庭计划的首倡者是美国的桑格夫人(1879-1966年)。桑格夫人曾在纽约市贫民区当产科护士,因目睹了纽约贫民区妇女无节制的生育导致产妇的高死亡率,有感于非意愿怀孕的痛苦,于是投身于家庭计划事业,并用毕生的精力推动避孕节育的实施。
在当今世界,印度实行家庭计划,生育率高于世代更替水平;美国实行家庭计划,生育率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然而,日本、德国等国家实行家庭计划,生育率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这并不是家庭计划的错,因为家庭计划的目的就是帮助育龄夫妇实现生育愿望。如果一对夫妇愿意多生孩子,那么家庭计划就帮助这对夫妇多生孩子;如果一对夫妇愿意少生孩子,那么家庭计划就帮助这对夫妇少生孩子。至于育龄夫妇愿意生多少个孩子,取决于不同夫妇的生育愿望。
这位网友说:“需要通过调整分配、教育等制度来鼓励生育”,然而,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一旦完成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根本性转变,即使鼓励生育,也很难促使生育率回升到世代更替水平。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育龄夫妇生育愿望很低。一个人如果不想生孩子,即使奖励生育,她也未必愿意生孩子。在中国,一些丁克家庭并不是养不起一个孩子,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生孩子。
这位网友说:“也需要停止国际社会目前公认的那种家庭计划”,我想问:难道为了提高生育率,就要取消避孕节育服务,增加育龄夫妇的非意愿怀孕?不想要孩子却不得不要孩子,与想要孩子却不准要孩子,都是同样痛苦的事。家庭计划的目的,就是让不想要孩子的夫妇有权不要孩子,让想要孩子的夫妇有权要孩子。事实上,即使实行鼓励生育(但不强制多生)的政策,也不需要停止家庭计划,因为如果鼓励生育的政策能够促使育龄夫妇愿意多生孩子,那么家庭计划就可以帮助育龄夫妇实现多生孩子的愿望。
2009年3月,我在人民网E两会上提交了2193号提案《“计划生育”应转变为“家庭计划”》,这个提案是由人民网版主递交的唯一人口提案。我认为,中国人口政策改革的方向,应是把强制的计划生育转变为自愿的家庭计划。
人口政策改革的各种方案分析  何亚福
关于人口政策改革的建议,现在主要有下列五种方案:
第一种: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生二胎。这种方案属于生育政策的微调。在这种方案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权是不平等的。由于这种方案违反了生育权平等的原则,因此,我不赞成这种方案。
第二种:全面放开二胎。现在很多人口学家都支持这种方案;从网上的民意来看,大多数网民也支持这种方案;历届政协会议也有不少委员提出二胎方案。二胎方案的优点是比较现实,具有较大的可行性;缺点是不彻底,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不过,正如防风先生所说:“我们需要小胜利来缓解人口灾难。”
第三种:停止计划生育。仅仅放开二胎,仍然不足以防止中国将来的人口锐减。因此,如果中国能尽快停止计划生育,当然是最理想的。然而,由于计划生育现在仍然是基本国策,因此,在现行体制下,要一步到位停止计划生育,这种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第四种:鼓励生育。这种方案比停止计划生育更进了一步。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旦完成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根本性转变,即使鼓励生育,也很难促使生育率回到世代更替水平。然而,现在很多中国人(包括普通民众和决策层)仍然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因此,很少人能接受这种方案。
第五种:计划生育转变为家庭计划。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的计划生育:第一种计划生育是“家庭计划”,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由夫妇自主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生育间隔,政府或家庭计划生育机构提供指导和适当的辅助措施,实行家庭计划生育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就是这种“家庭计划”。第二种计划生育是由政府对生育数量进行预先的设计,实行人口再生产的计划化,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人口控制,夫妇生孩子要经过计生部门的审批,实行计划生育是公民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第二种的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转变为家庭计划,这种提法比“停止计划生育”更容易被决策层所接受,同时也实现了生育自由。
在上述五种方案中,除了第一种方案以外,其余四种方案我都支持。其中,二胎方案是现实主义,停止计划生育方案和鼓励生育方案是理想主义,家庭计划方案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
打了败仗能怪“士兵太多”吗?  何亚福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位将军带领十万军队与敌军作战,敌军只有一万人,但由于这位将军的指挥失误,以及士兵缺乏训练,结果十万军队反而打了败仗。这位将军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说:“这次打了败仗,是因为我们的士兵太多了,敌军只有一万人,而我军却有十万人,我军当然会打败仗。所以,我们应该大量裁减人员,只留下一万人就够了,这样我军就能战胜敌军了。”裁军之后,将军仍不重视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也不重视士兵的训练,结果第二次与敌军开战时,败得更惨,几乎全军覆没。
本来,在战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将军的指挥水平、士兵素质和武器装备等因素。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士兵越多,越有利于战胜敌人。有句古话说:“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 有才能的将军是决不会嫌士兵太多的,只有无能的将军才管理不了太多的士兵。同样道理,一个国家能否富裕起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人口多一些反而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然这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人口越多,市场规模越大,因此,欧洲正朝着联合、统一的方向迈进。有些人把中国的贫穷归咎于“人口太多”,这与这位将军把失败归咎于“士兵太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四亿多人,日本只有几千万人,然而日本就能占领大半个中国。人不贵多而贵精,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就能打败日本!”美国当然能战胜日本,但加拿大能战胜日本吗?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国土面积也差不多,但人口相差10倍。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现在,在没有其它国家参战的情况下,假如美国与日本开战,美国一定能获胜;假如加拿大与日本开战,日本一定能获胜。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人口素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就起到决定作用。
有人说:“美国之所以能战胜日本,是因为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加拿大之所以不能战胜日本,是因为加拿大的经济总量不及日本。”然而:第一,为什么加拿大的经济总量不及日本呢?还不是由于人口太少的缘故吗?假设美国的人口减少到与加拿大一样,那么,尽管美国的人均收入可能超过日本,但美国的经济总量肯定不及日本。第二,经济总量大不等于军事实力强。例如,沙特阿拉伯的经济总量大于以色列,但军事实力比不上以色列。
将军把打了败仗归咎于“士兵太多”并不奇怪,因为这样将军就没有责任了。但假如士兵也认为打了败仗是由于“士兵太多”,这就奇怪了。同样道理,一个国家的政府把这个国家的贫穷归咎于“人口太多”,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样政府就没有责任了----既然这个国家的贫穷是由于老百姓生孩子太多,那么责任在老百姓而不在政府。但假如老百姓也认为国家贫穷是因为“人口太多”,这就奇怪了,这真是应了这句话:“被人卖了还帮他数钱”。假如人口多的国家说“我国贫穷是由于人口太多”这个理由成立的话,那么,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的政府同样可以说“我国贫穷是由于人口太少!”
有人说:“羊生一千只仍是羊,狮子生一只仍是狮子!”这句话当然没错,但反过来也是对的:“羊生一只仍是羊,狮子生一千只仍是狮子!”穷人只生一个孩子仍然是穷人,富人多生几个孩子仍然是富人。
有人说:“人口素质比人口数量更重要!”这句话当然没错。然而,减少人口数量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现在独生子女的素质,并不比双子女的素质高。并且,计划生育将大量的行政资源用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因此挤占了本可以用于提高人口素质的资源。如果把花在计划生育上的人力和物力改为花在教育上,无疑更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为什么只生一个,人口增长;生三个,人口却减少?何亚福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现在中国人口仍在增长,还没有达到零增长,更没有进入负增长。但从人口学上来说,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人口已经进入真实的或潜在的负增长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就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一个国家的人口是增长还是下降,取决于出生率(或出生人数)是高于死亡率(或死亡人数)还是低于死亡率。出生率高于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就是正数,人口就增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就是负数,人口就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则实现人口的零增长。人口零增长简单说来就是出生人数等于死亡人数。由于死亡人数是个不可控制的变量,所以在人口学中,把生育率是否达到更替水平作为观察、监测人口能否达到和何时达到零增长的“标尺”。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被视为是一个真实或潜在的达到零增长的标志。
我们知道,一对夫妇是两个人,因此,如果平均一对夫妇终身生两个孩子,这一代人口与下一代人口就可以达到平衡。那么,为什么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是2.1而不是2.0?这是因为,用总和生育率衡量时,需要考虑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长为作父母之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性,例如由于车祸或疾病而死亡。而这种可能性又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在死亡率较高的时代,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也较高。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时,也就是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孩子,则称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那么,如果现在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达到2.1,能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呢?仍然不能!这是因为,生育率是直接与妇女有关的,所谓2.1是更替水平,是在假定一个国家的男女比例是1:1这种理想的情况下才成立的。但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男多女少,所以如果要保持人口不增不减,总和生育率就必须高于2.1。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出生婴儿性别比居高不下。1996年至2005年出生婴儿的性别比达127。”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3左右,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你在前面说“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就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那么,为什么现在中国人口还在增长?这就涉及到人口惯性。打个比方,一列火车在高速行驶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铁轨有一个人,于是他紧急刹车,但火车由于惯性,还是行驶了好长一段路才能停下来。虽然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就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但1970年代以前的高生育率时期所积累的巨大的人口惯性使得人口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之后仍然面临持续的增长。在人口学上,这种人口增长称为人口的惯性增长。
一个国家的生育率达到或低于更替水平以后,一般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日本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的时间是在1956年,此后的半个世纪尽管一直保持很低的生育率,但直到2005年才开始负增长。
人口的增长有惯性,不是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时人口就马上下降的;同样道理,人口的下降也有惯性。将来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时,即使生育率回升,人口也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惯性减少。为什么人口的增长和下降都有惯性呢?这是因为:第一,人口再生产周期较长。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是指母女两代人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这个时间最短也有十五、六年,因为妇女的生育年龄一般来说是从十五、六岁才开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妇女生育年龄有推迟的趋势,这就使人口再生产周期延长。第二,人口再生产惯性源于人口年龄结构。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很年轻(例如1980年的中国),那么即使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要继续增长的,这是因为老人数量少,死亡率低。
现在有些人主张,要到中国人口负增长时才调整人口政策。这种人显然不懂得人口惯性。当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之后,由于人口结构严重老化,人口死亡率高,那时即使全国每对夫妇都生三个孩子,人口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是要惯性减少的,何况那时即使鼓励生育,也没有多少夫妇愿意生三个孩子。
“二孩晚育方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何亚福
“二孩晚育方案”(以下简称“二胎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对于“一胎化”而言,“二胎化”就是正确的;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实行自由生育的国家而言,“二胎化”就是错误的。打个比方,在奴隶社会,如果有人说“封建社会是落后的”,那么这样说当然是不对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有人说“封建社会是落后的”,那么这句话就是正确的。现在中国还没有放开二胎,所以我们说“二胎化”是正确的。假如在将来中国实现生育自由之后,又有人提出实行“二胎化”,那么就是错误的。
不久前,有一位网友发邮件给我,刚看邮件开头部分,我还以为他是一位计生支持者,因为这个邮件的第一句就是:“坚决反对放开二胎!”;但看完他的邮件之后,我才知道他主张一步到位停止计划生育。虽然我也希望停止计划生育,但我想问这位网友:如果在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放开二胎的提案议案,你是否反对这种提案议案?
虽然我也知道停止计划生育比放开二胎更进步(正如我知道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更进步一样),但在二胎还没有放开的现实情况下反对放开二胎,正如一个生活在奴隶社会的人反对封建社会一样。
我写的几百篇人口文章中,宣传生育自由的文章比宣传放开二胎的文章还要多。然而,在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建议时,如果你建议他们在两会上提交放开二胎的提案议案,有一些代表、委员可能愿意提;如果你建议他们在两会上提交停止计划生育的提案,在现在这种环境下,我估计没有一个代表、委员愿意提交这种提案。
从原则上来说,无论是强制一胎化还是强制二胎化,都是错误的,因为生育权本来就是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属于国家公权管辖的范畴。因此,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不但不实行强制一胎化,甚至连强制二胎化也不实行,即使是那些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的国家也不例外。然而,如果从1980年起中国一直实行七十年代的“晚、稀、少”(相当于“二胎化”),那么虽然强制二胎化也是侵犯人权的,但对人口结构的破坏会少得多,计生暴力事件也会少得多。
现在有些人口学者提出的“二孩晚育方案”是附带一些条件的,例如,有些人口学家在2006年提出“7~8年左右平稳过渡,2012~2015年前后实现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我认为这种主张与计生委的“缓兵之计”是一丘之貉。假如到2012~2015年前后才放开二胎,已经太迟了。现在是不让生,将来是不想生。因此,我所主张的放开二胎,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全面放开二胎。我认为,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实行“一胎化”都是错误的,计划生育的底线应为“二胎化”。
欣闻巩俐加入“爱国明星”行列  何亚福
11月8日,土生土长的中国影星巩俐在新加坡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这一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很多网友认为,明星加入外国籍,是不爱国的表现。但我认为,根据计划生育理论,明星加入外国籍,正是爱国的表现!因为计划生育理论认为,人活在世上,是要占用和消耗资源的,人口越多,人均资源越少。所以,现在中国的计生政策,对超生夫妇征收巨额的“社会抚养费”,理由是“多出生的人口侵占了较多的社会公共资源。”那么,明星加入外国籍,等于是放弃了原本属于他们的那份社会公共资源,增加了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
虽然新加坡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6000人以上,但新加坡仍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而中国的人口政策是限制生育,因此,巩俐加入新加坡籍,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新加坡都有好处----新加坡增加了一个人,而中国则减少了一个人,分别符合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政策目标,双方皆大欢喜。
而且,巩俐加入外国籍,还意味着她的子子孙孙都是外国籍,不再占用中国的宝贵资源(除非她的后代再次加入中国籍)。设想一下,如果巩俐仍然是中国籍,那么,不但她继续占用中国的资源,而且她的子子孙孙都将占用中国的资源,降低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
我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一大批中国明星领悟到计划生育的先进理论,纷纷加入外国籍,例如张铁林加入了英国籍,王姬、李连杰、陈凯歌、陈红、顾长卫、蒋雯丽、宁静加入了美国籍,斯琴高娃加入了瑞士籍,蒋大为加入了加拿大籍……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明星的示范和带动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外国籍。有条件的赶快出国,没有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争取出国,早日使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因为中国13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任何一个巨大的数字,被13亿一除,都会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任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
今年初,张铁林在央视《名人讲堂》上抛出一种爱国论,解释自己加入英国籍的原因,他说:“为的是争取更多的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做更好的中国人。”这一言论遭到一些网友的强烈谴责,有网友这样评价:“张铁林的这番言论完全站不住脚,你主动把国籍从中国变成英国,这样的举动很能说明问题,即使你再怎么有冠冕堂皇的说辞,也没有用。爱国首先应当以你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我认为,其实张铁林应该理直气壮地说:“加入英国籍,是为计划生育作贡献!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为计划生育作贡献就是爱国!”
据媒体报道,由于日前巩俐加入新加坡国籍一事引发了各界对于明星换籍潮的关注,因而内地当红新生代当红艺人是否打算移民也成为了一些媒体的热点话题。对此,范冰冰、秦海璐纷纷表示不会移民,并称“哪儿也没中国好!”显然,范冰冰、秦海璐赖在中国不走,是企图继续消耗中国的宝贵资源。她们应认真学习计划生育理论,提高思想觉悟,早日加入外国籍,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国”!
小学生给出了解决老龄化的正确答案  何亚福
7月16日《华商报》报道:丹丹就读于咸阳市某小学,开学就要上六年级了。放暑假前,学校给学生订购了一套暑假作业,其中“数学”是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暑假作业五年级”,由陕西省教科所《假期作业》编写组编写。“数学”第41页第二大题第三小题中提到,“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0%”,第一个提问:“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多少?”丹丹很快就用总人口13亿乘以10%计算出来;第二个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在爷爷奶奶的引导下,丹丹也得出了“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的答案。第三个提问:“你认为什么办法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丹丹的答案是:“让部分60岁以上老人死亡,或者让人们多生孩子!”也许觉得“杀死”老人太不人道,丹丹还补充了一句“就来一场瘟疫吧,老年人抵抗力差,会‘自然’降低老龄人口。”
看了这篇报道,我认为丹丹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小学生居然还懂得“中外有别”,给出了两种解决老龄化的方法:第一种(让部分60岁以上老人死亡)符合中国计划生育解决老龄化的方法;第二种(让人们多生孩子)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解决老龄化的方法。
现在实行计划生育,按照这种逻辑,将来也可以实行计划老人。孩子和老人,都属于被抚养人口。计划生育宣传说“少生孩子是节约抚养费”,按照这种逻辑,计划老人也可以宣传说“少养老人是节约抚养费”。当然,计划老人并不是直接杀死老人,而是不支付养老金、不给老人养老,让老人“自然”死亡。
计划生育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提高了老龄化的程度。中国的老龄化实际上是“未富先老”的状态,社会保障体制极不完善,农村基本上不存在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系统,城镇保障目前也只能现收现支,从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很多地区还一直“收不抵支”。2009年6月24日人民网报道:“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前任部长郑斯林给出的数据是2.5万亿,世界银行5月份提供的研究数据是9.15万亿。”现在中国领养老金的人只有4000多万,并且是以当前庞大的劳动人口为后盾,养老基金尚且入不敷出,将来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一方面老人逐年增多,高峰时达到4亿多老人,另一方面年轻劳动人口逐年减少,这种养老金制度总有一天会破产。
为什么丹丹提出只是“让部分60岁以上老人死亡”而不是“让全部60岁以上老人死亡”?因为计划生育支持者虽然赞成把别人计划掉,但不会赞成把自己计划掉;同样道理,计划老人支持者虽然赞成把别的老人计划掉,但不会赞成把自己计划掉。正如现在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一样,将来也可以出台“一对夫妇只养一个老人”的政策,如果一对夫妇要养两个老人,就必须缴纳“社会抚养费”。如果你争辩说:“自家的老人自家养,为什么还要缴纳社会抚养费?”计划老人支持者也可以振振有词地回答:“自家的孩子也是自家养,为什么计划生育还要超生的夫妇缴纳社会抚养费?”
计划生育宣传说:养儿防老是落后的封建观念。既然计划生育不让人们多生孩子来养老,将来一部分老人又领不到养老金,那么,当这些老人生病时,没有钱去医院看病,也没有人去照料他们,他们不得不度过孤独凄凉的晚年,品尝“计划老人”的苦果。
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丹丹提出的第二种方法(让人们多生孩子)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而且,一些国家的女官员还以身作则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例如,2009年2月15日,日本少子化对策担当大臣小渊优子在支持者集会上说,她已怀上第二胎,预产期为9月。小渊优子是前首相小渊惠三之女,现年35岁。又如,德国家庭事务部的女部长莱恩为了号召德国人多生孩子,她以身作则,生了七个孩子。
韩寒应该认真学习计划生育理论  何亚福
最近,韩寒在《天涯访谈录》中大放厥词,攻击计划生育。其中有一个问答的内容如下:“问:你会贯彻计划生育吗?以后有了孩子,你赞同你爱人‘一孩带环,二孩结扎’吗?答:我不会贯彻计划生育,因为我可以负担我的孩子,让我的女人和孩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最坏的情况,就算有一天我被政府和汽联一起和谐,我去黑市飙车都要让我的女人和孩子和家人过好日子。谁结扎我女人,我结扎他全家。”
看了韩寒的回答,我感到义愤填膺。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韩寒这小子竟然说:“我不会贯彻计划生育”、“谁结扎我女人,我结扎他全家。”气焰十分嚣张!韩寒大言不惭地说“我可以负担我的孩子,让我的女人和孩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韩寒虽然是名人富人,但正如计生委官员所指出的:名人富人没有超生特权。因此,韩寒如果胆敢超生,计生部门就必须对他征收巨额的社会抚养费。
不过,韩寒非常狡猾,他在《天涯访谈录》中说:“事实上,我非常喜欢我的国家和我的国籍,虽然我们的护照非常贱,哪里都去不了,但是我也不愿意移民,香港虽然是中国国籍,而且出国比赛也方便,但是我还是希望一切都不要改变,除非哪天我违反了计划生育,党要结扎我或者我的女人,我就只能跑了。”可见,韩寒企图将来逃到香港去躲避计划生育,这样就很难征收得到他的社会抚养费了。
为什么韩寒不愿意遵守计划生育呢?原来,韩寒这小子文化水平太低了,他在读中学时,因期末考试七科成绩不及格而留级。韩寒对七科不及格这件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说什么“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留级后,他最终在高一第二年休学。他的学习成绩如此之差,难怪他没有认识到计划生育理论的先进性。
因此,韩寒应该认真学习计划生育理论,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到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南京政治学院的邓文和教授是如此讲解中国人口问题的:“中国人口=美国人口+俄罗斯人口+日本人口+英国人口+法国人口+……一共17个国家的人口。这是邓教授给学员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时,列出的一个‘人口等式’。学员们深深地震惊了:它一针见血地描述出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大家牢牢记住了这个‘等式’,深刻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意义,明白只有下大力解决好人口问题,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韩寒应该牢记邓教授发明的“人口等式”;同时,韩寒还应该牢记我发明的“面积等式”:中国面积=印度面积+日本面积+英国面积+法国面积+德国面积+意大利面积+韩国面积+……一共18个国家的面积。
下面举例来说明计划生育理论的正确性:日本和马达加斯加都是岛国,日本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7亿,人口密度高达335人/平方公里;马达加斯加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900多万,人口密度只有33人/平方公里,仅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按照计划生育理论,日本穷得丁当响,马达加斯加富得流油。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8年日本人均GDP“只有”38443美元,马达加斯加人均GDP“高达”469美元。现在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38人/平方公里,如果中国的人口密度减少到马达加斯加的水平,那么中国的人均GDP一定能赶上马达加斯加!
数据对比揭示中国人口真相  何亚福
在国内媒体上,有关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新闻,常常会出现“生育高峰”、“人口压力”诸如此类的说法。例如,7月24日新华网上海频道报道:“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表示,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生育的高峰期,人口增加压力仍然很大,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我国和上海人口计生的首要任务。”
那么,中国真的正处在新一轮生育的高峰期吗?中国人口增加压力真的很大吗?计划生育宣传常常喜欢把中国的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以此来说明中国的人均资源太少。那么,下面我也把中国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长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
首先有一点需要知道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高于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不但应把中国的生育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还应把中国的生育率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较。
有关中国生育率的一个比较可信的数据是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为1.33(即平均每个妇女生1.33个孩子)。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5年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6个孩子,发达国家只有1.5个,发展中国家为2.8个。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而且,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中国的生育率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现在再来比较每年净增人口。近几年来,世界每年净增人口约7500万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如果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那么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应该是7500万人的五分之一(即1500万人)。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中国净增人口为692万人,2007年中国净增人口为681万人,2008年中国净增人口为673万人。也就是说,近几年来,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了解这些数据,你就会明白所谓“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生育的高峰期,人口增加压力仍然很大”这种宣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有人说:“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增长太快了。”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在长期战乱之后,都会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人口快速增长这种情况。我们来看一下从1950年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为止的中国人口数量,并与同期的世界人口数量作比较:1950年中国人口为5.55亿,世界人口为25亿;1976年中国人口为9.3亿,世界人口为41亿。可以看出,从1950年至1976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基本同步。
近一百多年来,从1950年至1976年这段期间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即使是在人口增长最快的这段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只不过是刚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在这一百多年的其余时间里,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均比不上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口在19世纪初曾占世界的三分之一,20世纪初减少到四分之一,而现在已降至五分之一。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说“中国人口增长太快”呢?
不要拿“黑户”作为计划生育的理由  何亚福
近日我写了一篇文章《数据对比揭示中国人口真相》发在博客上,有一位网民回贴说:“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为1.33,这个数据可信吗?我很怀疑。”另一位网民回贴说:“好像中国存在一批黑户!并且数目字比较大......”以前我在论坛上看到一些计生支持者说:“现在还不能放宽生育政策!中国老龄化问题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严重,因为中国有很多黑户没有统计进来;中国性别比偏高也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严重,因为中国农村还有很多黑户女孩。”
我在许多文章中引用的人口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计生委的统计数据,如果你认为这些数据不可信,那么请你给出更权威的数据。我认为,人口政策的制定必须以准确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如果人口数据不准确,这是统计部门和计生部门的失职,不能作为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理由。
有一些人不相信人口普查和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现在中国超生很严重,中国人口不止13亿,而是14亿甚至15亿。我认为,如果现在中国人口真的有14亿甚至15亿,这岂不是说中国有1亿至2亿超生人口在“潜水”?换句话说,有1亿至2亿人口就在政府的眼皮底下遁形?那不等于说公安户籍机关形同虚设?政府根本找不到或者不知道这些庞大的超生人口?如果一个国家多出上亿人口都无所谓,甚至找不到这些人,这岂不是证明整个国家容纳人口的潜力巨大?
还有一些人看到某个村庄的人有很多超生的,就认为中国人口远远超过13亿。然而,中国这么大,怎能仅凭一个村庄的情况就推断出全中国的情况?有一个成语叫“盲人摸象”,就是指这种以偏概全、把局部现象当成整体现象的观点。事实上,历次的全国人口普查都是把超生人口也统计进去的,并且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并不能用作惩罚超生者。我相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是比较准确的,虽然有误差,但总比想当然的估计更可信。否则,如果只有根据地下小道消息和地下非正规渠道才能确定中国人口的真实数字,这岂不成了当今世界一大笑话?为什么有一些人相信中国现在有14亿甚至15亿人口? 这是因为一些计划生育的片面宣传极度放大超生个例以误导舆论的结果。
事实上,有很多黑户是“进了普查,没进户籍”。例如,2008年12月3日《中国青年报》有一篇题为《多余的十五年》的报道说:北京有一位女孩李雪已经15岁了,至今仍是黑户,但她在2000年人口普查中已被登记了。所以,不要以为“黑户”就一定是没被统计的人口。
我认为,不论中国是否有很多超生“黑户”未被统计进来,都不能作为计划生育的理由。我们分两种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如果中国不存在大量的超生“黑户”,那么中国将来的老龄化问题将会很严重,那么现在就应当改变计划生育政策;第二种情况,如果中国存在大量的超生“黑户”,那么将来的老龄化问题确实不会那么严重,但既然超生改善了人口结构,那么就应该奖励超生才对,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惩罚超生的,这等于是惩罚对民族有功的人,失去了社会公正,所以也应该改变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总之,无论中国是否存在大量的超生“黑户”,都不能成为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理由。
『国际观察』 [世界概览]中国等于18国的面积(转载) 中国等于18国的面积(续) 中国等于18国的面积(续)-何亚福搜狐博客-搜狐博客 『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中国的外贸逆差:新闻背后掩藏的触目惊心的统计真实ZT(转载) -... [世界概览]欧洲专家称致数千万人死亡的黑死病浪潮来自中国(转载) 中国未来的军事家――毛新宇做客《国际观察》(转载 『天涯杂谈』中国未来的军事家――毛新宇做客《国际观察》 daluren1980:『天涯杂谈』中国未来的军事家――毛新宇做客《国际观察》 『国际观察』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天涯杂谈』中国未来的军事家――毛新宇做客《国际观察》 『国际观察』 [军事广角]中国现在可以进行战争的理由 『国际观察』 [文明冲突]宣称黑人智商低的诺奖得主自身有大量黑人基因(转载) [世界概览]中国华侨的骄傲:哈萨克陕西村_ 『国际观察』来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的感想 『国际观察』美国穷人的日子 『国际观察』 [国际关系]百年来中国领土之争(转载) 『国际观察』一些在华韩企半夜逃逸 引起韩侨强烈不满(转载) 『国际观察』 [文明冲突]加拿大CIC中国留学生爱国骚乱事件(转载) 『国际观察』 [军事广角]美国学者认为,中国海军至少落后美国海军340年!(转载) 『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加藤嘉一:中日如何化解撞船风波(转载) 『国际观察』 金正银将给朝鲜带来什么?(转载) 2010 中国现代化报告 -世界现代化概览 『国际观察』 [大国战略]从各个单独的事件中串联解码:04年以来的大国斗争回顾(转载) 国际观察:中国如何应对甩掉伊战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