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飞出金凤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08:02
[ 2008-3-15 11:10:00 | By: yzsx ]
0
花街飞出金凤凰
老城区南门湾附近,有条石板铺就的小街,清代乾嘉时期(1736一1820)被称为安丰里,民国后改名为花街。这里并不卖花,而是篾匠铺挺多,平时卖些篮子、菜筐、扁担之类,到了正月,这里所扎的灯笼、花灯、龙灯之类形态逼真、色彩绚丽,为当时芜湖一大有名的景点。
其实,花街还有一件绝活,当时几乎名振全国,那就是冠绝中华的铁画。街上住着善打铁画的汤天池,萧家巷近在咫尺,他经常去看画家萧云从画泼墨山水,起初画家并不在意,但时间一常,引起画家的注意,有一次他将刚刚装框的铁画条屏送去,让萧老指正,这才得到首肯。之后,萧老经常指点他的疏陋,并帮他修改画稿,使得铁画从纯粹的铁匠手艺上升到与国画紧密结合的艺术珍品。
从此铁画有了较高的起点,工匠与画家共同切磋、创作,相得益彰,成了铁画发展的优良传统。
与汤天池稍晚出生的梁在邦,是清初安徽建德(今东至县)人,他的文化修养很高,诗琴书画门门精通,但因多次科举不中,从此投笔从冶,干上铁画制作的行当。由于他书画根基好,加上肯钻研,所制铁画很快就闻名遐迩。后来听说芜湖汤天池手艺更精,便自费来到芜湖,在花街租了一间门面,开始公开销售铁画,其意就是要引起汤天池的门生注意。果然,不久汤家一个徒弟找上门来,要与他合作锻打铁画,梁在邦善于吸取汤派铁画的优点,他很快就成了与汤天池齐名的铁画大师。
到了晚清时期,花街又有沈国华开的“沈义兴铁匠铺”。他与其子沈德金,专门仿效汤天池的技法,打制筒单的铁画。由于他俩长期身不离炉,手不离锤的实践,呕心沥血的研究和摸索,终于整理出一套汤式铁画的基本技法,练就成功过硬的造型能力,锻打出与汤天池同样闻名江南的铁画。
同时,沈国华注意培养接班人,除儿子外还将手艺传给了徒弟储炎庆,以至于在他父子俩相继过世后,铁画香火仍能薪火相传。储炎庆他家也是世代铁匠出身,在他出生时,其父为了他能继承祖业,为他起名“炎庆”,其中“炎”字是两个“火”相加,希望储家香火越烧越旺。
储炎庆十八岁到芜湖投奔“沈义兴”铁匠铺学艺,由于努力加上极有悟性,铁画技能一日比一日进步,师傅沈国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旧社会的陋习不得不防,他将一些关键技术不教储炎庆。炎庆学不到真功夫很是苦恼,后来他装病,躲在楼上偷窥师傅锻制铁画的秘招。不久被沈国华发现,更加守口如瓶,如是多年都是这样,储炎庆很少有实践的机会。
解放后,储炎庆的铁画技艺才得到真正的重视,市领导不断鼓励他努力创新,为芜湖为祖国争光。储炎庆重整炉灶,招兵买马,成立了铁业合作社,此后炉火越烧越红,在安师大美术系教授王石岑先生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铁画事业的飞跃,从小件挂屏发展到制作成成长8。8米,高2。2米的《毛泽东手书(长征)诗字匾》,是迄今最大的铁书法作品。1997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储炎庆的传人又制成长3。5米、宽1。7米继《迎客松》之后又一巨作《霞蔚千秋》铁画,显现出铁画迷人的风彩和后继有人的雄厚力量。
自汤天池创制铁画,到梁在邦再到沈氏父子,最后由储炎庆集其大成,其漫漫数百年间,走过多少坎坷路,只有过来人才能道出其中的甘苦,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从花街诞生铁画,换言之,铁画这只凤凰是从花街飞出,飞向全国、飞向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