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武 有什么比父爱更坚韧(身边的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58:09
【阅读提示】
女儿自幼患病,妻子不堪重负离婚,他主动提出抚养女儿。当爹又当妈,他照顾女儿30年,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他叫刘祖武,是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厂前街桃山社区的一位平凡老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哗哗……哗哗……”晨光下,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平房门前,一位老人正佝偻着背打水,他时不时回身往窗户里望望。屋里,一个女孩对窗而坐,静静地听着打水声。
老人叫刘祖武,今年63岁,家住湖北武汉市青山区厂前街桃山社区。屋里的女孩是他的女儿刘玉。这一幕是平凡而温馨的,背后却充满不为人知的艰辛。
30年不离不弃
“不管女儿得了什么病,我都不会抛弃她”
“感觉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问到父女记忆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他们同时陷入了沉默。刘祖武低头不语,过了好大一会儿,女儿哽咽着说出这样一句。
1979年,女儿刘玉被诊断出先天性肌迟缓,本来贫困的家庭陷入绝境。妻子提出离婚,刘祖武主动提出由他来抚养女儿。“她是我的女儿,不管她得了什么病,我都不会抛弃她。”刘祖武说。
从此,刘祖武踏上为女儿四处求医的漫漫长路,几年下来他跑遍了武汉大大小小的医院。1989年,刘祖武在报纸上看到,武汉儿童医院可以治疗女儿这种疾病,他心里乐开了花。虽然每个月工资只有30块钱,但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带女儿去看病。
那段时间每天天一亮,刘祖武便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去医院。医院在汉口,去医院要坐船过江。那时江边的码头都有一段十分陡的阶梯,每次刘祖武不得不将自行车连女儿一同扛起,咬着牙,走几步歇一下,慢慢地往前挪。
治疗持续两年多,最终手术还是失败了。原本虚弱的女儿,身体更加虚弱,此后虽然经过断断续续的治疗,但也没有明显的好转。每当想到这些,刘祖武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
“每天我都在想,怎么让她活得好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我都感到很欣慰。”尽管父女俩的每一天都是艰难的,但像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对女儿的爱丝毫没有减少。正是这个简单而质朴的念头,支撑他走过30年。
“烦人”的好爸爸
“我知道爸爸是为我好,他很爱我”
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呢?女儿刘玉的第一句话是:“他有时候很烦。”刘祖武买衣服只买二三十元一件的,吃饭的时候总是说自己年纪大了要吃清淡点,把荤菜都留给女儿吃。刘玉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她经常劝爸爸对他自己好一点。刘祖武每次都是嘴上答应,实际上还是和以前一样。如此反反复复,刘玉就开始“烦”爸爸了。
但刘玉心里明白,父亲只是太爱她了,才把好东西都留给她。1990年8月,她手术后第一次患肺炎。“爸爸不想让我受罪,就厚着脸皮借住到离医院很近的一个亲戚家,为了能让我躺着舒服点,他借来了一辆平板车。”
生活中,刘祖武和女儿刘玉经常“意见不合”。小时候,爸爸经常督促女儿多锻炼,这样才能减缓肌肉的萎缩,可是刘玉经常使尽全身的力气,依旧不能动弹一点。“我那时不知道爸爸的用意,经常和他闹别扭,有时还把他气哭了,”刘玉脸上露出悔意,“我知道爸爸是为我好,他很爱我。”
父爱无言,重如山。这一切刘玉都知道,为了帮帮父亲,只能躺在床上的她,从来没有闲下来过。每天刘祖武出门之后,她就用自己还能活动的双手,一点一点整理床上的衣物。在炎热的夏天,她让父亲出门前在床边放一盆水,把她放到床边,她把水和药皂一点点往身上抹,试着为自己洗澡。刘玉的双手力量很小,别人和她握手时,都不敢使劲,生怕弄疼了她。因此,简单的洗澡对她是一种考验,经常到下午爸爸下班回家了,刘玉还在洗。就是这样,她用自己仅有的微小的“力气”,默默地表达着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自强不息的父女俩
“虽然我们穷,但我一直在鼓励自己,鼓励女儿,要自强不息”
刘祖武的住所不足15平方米,屋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台电视机,一台落地电风扇。厨房是在门口搭盖的一个狭小的隔间。刘祖武说:“虽然我们穷,但我一直在鼓励自己,鼓励女儿,要自强不息。”
刘祖武是63届的高中生,说到这,一旁的刘玉马上就兴奋起来。“我很骄傲有一个能识字、读书的爸爸,他在厂里做事时,做得也都比别人好。”
生活的艰辛让刘祖武显得苍老,但年轻时的那股干劲和冲劲依旧还在。2007年退休后,刘祖武四处做零工,洗衣服、做饭样样不输年轻人,他不想停下来,他努力想让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
受到爸爸的感染,女儿也不甘示弱,有自己的喜好和强项。身体萎缩到只有一米四的她,有一双巧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小时候堂妹每次来看她,都会带一些纸鹤、花篮等手工小制作。堂妹走后,她便把那些手工小制作拆开,按照原来的印记,慢慢地琢磨、尝试,最后她也会编花环、花篮,还会做大大的风铃,邻居家孩子来玩的时候,刘玉经常把自己做的小玩意儿送给他们。
现在刘玉长大了,她喜欢看电视、听收音机,思考一些问题。刘祖武说,虽然女儿整天待在家,但知道外面的很多事情。
最近,一个消息让父女俩兴奋不已:房子要拆迁了,他们可以搬到廉租房去住。刘祖武说:“终于可以在我还活着的时候,让女儿住上好一点的房子了。”刘玉说:“要是能搬到新房子,我们就可以看有线电视了,我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对于将来,刘祖武内心曾一直担忧。“等我老到不能动的时候,女儿怎么办?”最近两年,他的担忧少了一些。“现在社会上好心人多了,我们也得到过一些帮助。”
只要活一天,我就要尽一天父亲的责任。
——刘祖武
别让感动变心酸(快评)
陆平《 人民日报 》( 2010年10月11日   06 版)
刘祖武对女儿的爱令人感动,年过花甲,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他还要为女儿四处奔波。感动之余又不免心酸,他的爱虽然发自内心,但代价未免沉重:家庭破裂,一生操劳。救助女儿的好心人虽然多了,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他一直担忧:等自己老到不能动的时候,女儿该怎么办?
个体力量有限,难以抵御大的风险,有时一场天灾人祸就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这时,是否拥有科学全面的社会救助制度,就成为这些遭逢不幸者能否继续安居乐业的关键。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健全、救助体系更有效,像刘祖武这样的小家庭就不会走得如此艰难,如此令人心酸。但现实是,我们有很多困难群体未能引起关注、得到救助。毋庸讳言,我们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路长且难,但还是要努力走下去。别让心头一震的感动变成挥之不去的心酸,让我们上下齐努力,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受到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