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中秋祭周煌 - okokkk MySpace聚友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52:15
2009年中秋的午后,正是万家欢乐的日子,我却怀着朝圣者虔诚的心,拜谒周煌。来到距明家乡场数公里的那个叫作七贤沟的地方时,适才晴朗的天空已是烟雨迷蒙。这已是我第三次拜会周公。从通坦的黑桥下车,沿着长满萋萋荒草的野径,秋水湿透了裤腿,我终于又见到了那兀然耸立于两百多年时空烟水中的高大牌坊。
我闻知周煌治秀才的故事。周煌在作提督江南学政时,有一次乘船到杨州去布考。上船时,一群负笈赶考的秀才对眼前这个破帽遮颜过闹市的老头很是睥睨,并对他百般发难,不屑于与他同船。其中一个秀才说:老头儿,我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来,我们就让你上船。周煌说好。秀才出的上联是:船外溅溅流水声。周煌答:船内区区落第人。几个秀才听了,肺都气炸了。周煌说,我不但能作对,还会呤诗。尔等不是要去赶考吗?试试先能不能过老头儿我这一关?众人说:这有何难?周煌说这样吧,我即兴赋诗一首,尔等只管笔录: 一小舟, 水上浮,几桡片,下杨州。几个酸秀才何曾见过拼音里的怪癖字?竟无一人能完整记录。到了扬州考场,可巧几个秀才都汇聚在一个考室内迎考。到了开考时间,仍不见命题,正纳闷间,一个书童背一大鼓来到考室,击了几下,走了。过了两个时辰,考官命交卷,众考生糊涂了:还没出题呢,交什么卷?考官说:刚才不是有个书童击鼓了吗?题目就是:“小子鸣鼓而攻之”(语出《论语•先进》。
我后来又听说了关于周煌的另外一些秩事。大约才气逼人的人生性都有些闲散不羁。周煌在紫禁城作官时曾三次回川奉公。一次在经过重庆朝天门时,看到有绅官榜示招聘私塾,这周煌突发奇想,当惯了皇帝的总师傅(那时皇帝的老师其实不止一个,而是由一个庞大的老师班子组成,分别教授皇帝传道、授业、解惑、策问、齐身治国平天下等,乾隆能够慧眼识珠,奉周煌为总师傅,可见其对周煌的赏识),当一回民间顽冥童子的老师,那感觉又该何等好玩?这官绅招聘老师自然也少不了一番“策问”(相当于如今的面试),出了一幅上联:重重白塔七角八翘。周煌稍作思忖即答:纤纤玉指两短三长。于是录用。开教第三天,官府大宴宾客,这其中少不了道台知府等头面人物,周煌也不客气,自顾坐了上席,这引起众人的不满,有人问:像今天这样的场合,有道台知府同桌,先生坐上席的回数几何?周煌伸出三个指头。众人问:哪三回?周煌说,一回是俺娶媳妇,我坐上席;一回是翰林院点翰林,我坐上席;一回是皇太子嘉庆拜师,我坐上席,乾隆皇帝从旁作陪。众人闻言大惊失色,即刻跪拜。
又一回周煌取道乐温县去重庆府,见一村落歌舞升平甚是了得,即欲凑个热闹。进第一道门时,见门边坐一佰五十余岁的老者,周煌道:敢问老尊年,这里如此热闹,在做什么?老者说:我不清楚,你去问我父亲吧。周煌于是又进了第二道门,又遇一佰余岁老者,周煌又道:敢问老尊年,这里如此热闹,在做什么?老者捻须日:我不晓得,你去问我父亲吧。周煌进得大厅,见一耄耋老者,端坐堂屋,正在接受礼拜。只见厅堂上悬一对联,上联为:花甲二轮半,主人谢客人。周煌吃了一惊,原来是这老头儿一佰伍拾岁生日啊,他从桌上取出笔来,续了下联:仕途五十载,文星拜寿星。此后,乐温县更名长寿县。
我相信,这些故事被渲染了浓重的民间传奇色彩,后来我又在网上查阅了对周煌有记载的《清史稿》,亦无从考证。在家父作古后的翌年,我又从区作协主席含山先生的文章里重见周煌,这使我对周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由此顿生敬意。
周煌,字景垣,号海山,涪陵区酒店乡麻磊坝双桂湾人,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享年71岁,其中朝廷为官48载,伴君如伴虎,在官场险恶的政治深水区里沉浮了半个世纪,何况与根正苗红的满清正红旗人、重权奸臣和坤等共事10余载,最终能平安着陆,且于身后7年幸泽浩荡皇恩,受到乾隆皇帝谕诏旌表,所谓“多财善贾,长袖善舞”,足见周煌的睿智机敏左右逢源。

当地人只知道周煌贵为嘉庆皇帝的老师。当地一个70余岁的老人告诉我:这个周煌,听说当过林彪那一角的(指军委主席)。其实,在周煌的仕途中,官至一品,先后担任过今天的民政部长、督察部长、国防部长,他还是清朝最大的国家级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的总阅(相当于总编审),并且和全魁一起出使过琉球。
周煌和乾隆基本属于同龄人,只是,一个是沐浴了野云悠鹤的乡野学子,一个是沾染着帝苑之气的贵胃天子。乾隆三岁时,周煌在酒店乡双桂湾呱呱坠地。后来乾隆登基,周煌中举,次年考取进士,入翰林院为钦点编修。周煌与嘉庆,一个生在远离京城数千里的民间,一个生在宫内,一个粗茶淡饭,一个锦衣玉食,一个吮吸乡野之风,一个浸沾润皇宫之气,谁曾想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奇迹般发生交叉。此后,周煌殁后11年,乾隆也退位,由周煌的学生执掌满清皇权。
周煌自幼苦读,立志成才,一个出生偏僻乡野的民夫,他的仕途应该是何等筚路蓝缕。
在清朝,仍然沿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科举取士较之今日高考恐怕是要难一百倍。古时的科举分童试和正考两步,其中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正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童试分别由知县、知府和学政主持,每一关考试要经过四五次淘汰,前两场考两篇八股文,第三场考诗赋,四五场考四书五经,还要考论文和《圣渝广训》的长篇默写,最后才是面试。一次考试要考八九天,录取了才算秀才,只有通过童试才具备正试资格。正试的第一场考八股文七篇,第二场考论文1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论5道。录取后即为举人(难怪范进中举后要疯掉),举人经过会试后录取的叫做贡士,此后的题越来越难,贡士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取了就叫进士,凡考取进士的,须通过策问,由内阁大臣命题,皇帝审题,内容为经、义、政治、时事等,进士又分一甲二甲三甲。殿试后三天由读卷官送前10名呈皇帝钦定名次,这其中一甲只有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考取进士的二三甲还要参加一次朝考,由皇帝命题,新录取的进士最后实行分流,最差的作县官,最好的成为庶吉士进翰林院进修三年,就像现在的留校任教一样,优秀的留下来做编修。
从一个乡野学童,一路过关斩将,混到全国最高级别的文官及一品宦吏,不知耗尽了海山先生多少锋芒与智慧。据说周煌的名次并不靠前,只是二甲中的第114名。他是如何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进入乾隆的法眼而留作编修,选定为皇太子师傅并一路扶瑶直上官至一品的,不得而知,他一生经历了多少风雨曲折,同样也只有长眠于此的他才知道了。

我来到被当地人称为翰林坟的周煌墓。据说,完整的周公墓占地100余亩,有拜台、香炉、碑亭、重重台阶和石狮等物,可惜在经过破四旧的蹂躏后如今荡然无存,只有气势恢宏的牌坊和对面两个山头上对称的华表诉说着历史的烟云和墓主曾经的辉煌与荣光。
牌坊高9米宽7米,在寂廖凄冷的七贤沟,恍然如一高楼。对面两个相距50米的山头上两只六角华表与牌坊遥相呼应,也是9米高。我轻轻抚慰着牌坊,像是怕弄痛它似的。牌坊正面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文恭周公墓”,背面有周煌所任主要职务:“……乾隆丙辰科举人,丁已科二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历官右春坊,右中允,赠一品麟蟒服,充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副使。左春坊,左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江南学政,刑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皇太子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牌坊上还镂雕着九龙捧圣、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和“帝”字花窗。轻轻拂去尘埃,依稀可见几只柱子上斑驳的字迹:“玉堂曾记苏金带,戎府犹传范甲兵“,“望重储宫征学问,名留海国矢贤劳”。
时光凝固了。潇潇秋雨,如烟如雾。我站在周公墓前,穿越200多年的时空,遥望着岁月长河的另一头,似乎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旷代伟人。只是,浮名身后,长眠于此的周公是否有知,200多年静静地流走,人情冷暖、世事荣枯、宦海沉浮、半世功名都不重要了。做一个长长的梦吧,烟笼深壑,淡远恬静,周公千古!
我是做李蔚如雕像才知道了周煌,为纪念他我在涪陵(海怡天观山水项目)塑造了周煌形像。你可以去看看。巴风雕塑,我手机1599897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