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解决全球汇率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0:06
 提示:本文认为低估汇率是有好处的,这取决于对机会成本的判断;既然汇率低估会有好处,发生汇率战甚至贸易战就非常有可能;中美汇率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国债,美国国债使美元产生“国债溢价”;只要控制了各国国债,汇率问题一招可解决。

  世界上某件商品买方愿出更高的价格,卖方却不愿接受高价。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却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的商品,眼下人民币就是这样的商品。

  当一国货币的汇率低估时,出口就会大于进口,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会有更强竞争力。两个经济体发生贸易时,汇率低估一方会卖出更多产品得到更多的钱,钱相对物就变多,市场将会通货膨胀;相反高估一方就会通货紧缩,充分交易的结果会使双方产品的定价趋向合理,最终达成贸易平衡。

  拿中美贸易来说,中国大量顺差、美国巨额逆差,反映的是美元汇率高估而人民币相对美元低估。中国得到大量的美元,美国得到大量商品。按理中国付出了货物拿回了货币,市场上钱相对物变多了,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反过来美国将会发生通货紧缩;充分博弈的结果将会使双方的贸易达致平衡状态。但现实是中美之间的贸易一直严重失衡。

  原因出在美元并不能在中国自由流通,中国前期通过强制结汇、现在是外汇所有者不愿持有美元而换成人民币,中国央行被迫放出大量人民币吸收美元,结果中国市场就出现了通货膨胀。只是这几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吸收了大量人民币,且现有体制下一贯存在的对劳动力压榨、生产要素价格的低估,使市场没明显感觉到通货膨胀的到来。而美国市场并没有出现通货紧缩,是因为美国通过发行国债将流入到中国的美元收回国内市场,使美国市场上货与钱的量保持平衡。

  很显然美国通过发行国债将因贸易赤字流入中国的美元收回本国,这保持了美国市场价格的稳定。假如美国不通过发行国债回收因赤字流入国外的美元,美国将发生持续性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国内产品变便宜,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美国与外国贸易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或者美国将被迫发行美元,这会造成市场上美元泛滥、贬值,美国物价相对变便宜,最终美国与外国的贸易也会达到平衡状态。但美国通过发行国债回收美元维持了美元的坚挺,也维持了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这当中不易察觉的诡异之处是:美元事实上已等同于增发,但并不在市场上流通,因为美国所欠的国债说到底最终也只能通过加印美元来偿还。如果将美国所欠国债兑现成美元并进入市场流通,美元泡沫必定破灭,美国也就不会存在巨额贸易逆差。

  既然美国的国债最终要通过加印美元来偿还,那么事实上美元的真实购买力与现时购买力之间是有巨大差距的,美元现时价格远高于其内在价值。这是由于美国发行的国债锁定了大量的美元,使市场上流通的美元没能反映出真实的美元与商品之间的量价关系,美元的这种高估可以称为“美元的国债溢价”。由于美国国债维持了美元表面的坚挺,给了外国继续“付出大量货物、得到大量美元再借给美国,美国再用来购买外国产品”这一钱物循环过程的理由和基础。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是得利的,实际得利等于“国债溢价”;而中国等是受损的,实际损失就是美元现时购买力与真实购买力之间的差价,也就是“国债溢价”。

  很显然美国贸易赤字之所以长期得不到纠正正是源于美国不断增加的国债,它扭曲了美元的真实购买力、误导了市场各方的判断。长期以来美国其实是靠国债来平衡赤字而不是印钱。美国政府之所以敢于不断借入大量美元就是因为对它来说不会存在偿付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总能靠信用借到钱,并且如果最后还不了也只是信用受损,那这个人肯定学不会省钱与更加努力工作。美国政府不会借欧元、日元、或者黄金来消费,因为那样要还给别人真金白银,是要担风险的。美国的双赤字越来越严重,根本不可能靠财政盈余来偿还债务,最终肯定要通过启动印钞机来付清债务。美国国债所欠的美元比市场上正在流通的美元还要多,如此巨量的美元对市场的冲击是难以想像的。既然如此,美元的真实购买力就不是现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这样,而是要大打折扣。

  问题是既然在中美这一不平衡的贸易循环过程中美国得利而中国受损失,为何美国反而要迫使人民币升值呢?这就是本文要说明的一个观点:低估汇率是有好处的!

  回到中美贸易,中国拿到美元换成了美国国债,而美国国债事实上最终只能通过加印美元来偿付,中国手中的美元货币资产事实上是不断贬值的,因此人民币汇率低估让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吃亏。如果这一推理是完美的,我相信中国早就让人民币升值,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早就争着让本币升值。

  那么汇率低估的可能好处在哪呢?这就不能不提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概念: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本文前面的分析并没有将机会成本考虑进去,在不考虑机会成本的前提下,中美之间的贸易因美元的高估而使美国得利,中国受损,其利差就是“美元的国债溢价”。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一家比较成熟稳定的企业收入可能会比较高、比较稳定,但到一家发展中的企业得到锻炼的机会就比较多、升职的机会也多;在这里假定这位毕业生只有这两种较好选择,那么他得到收入高、稳定性好的职位的机会成本就是失去更多的锻炼与升职机会,反之亦然。同理,中美之间的贸易得失就不仅仅是账面得失,也将包括机会的得失。美元高估使美国额外获得“美元的国债溢价”,同时也伴随着生产能力的丢失,这些丢失的生产能力就是美国在这一交易中的机会成本。反之中国在这一交易中得到了不断加强的生产能力与市场,而损失了所获得的美元中的贬值部分——“美元的国债溢价”,中国得到不断加强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的机会成本就是付出了“美元的国债溢价”。理论上美国是否愿意中止这一交易,取决于美国所获得的“美元的国债溢价”是否大于丢失的生产能力所受到的损失;而中国的判断则依据所获得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的得益是否大于付出的代价——“美元的国债溢价”。

  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很多国家要低估本国货币的汇率了,因为确实可能会得到好处。事实上世界各国在制造业崛起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利用了这一手段。英国的棉纺、钢铁、机械,德国的钢铁、煤炭、机械、化学品,美国的钢铁、机器制造、石油及石化,日本的电器、轻工业等,都是在利用汇率低估(在当时金本位下实际上为倾销)来发展壮大。而一旦一个国家从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这个国家的货币就更愿意高估而不是低估,因为消费型国家汇率低估得不到更多利益。所以我们看到往往是发展中的生产型国家更愿意本国货币低估,这是有道理的。

  既然低估汇率是会有好处的,那么世界各国竞相低估汇率不就会引发汇率战并最终导致贸易战么?理论上是这样。各国通过协调可避免或减轻汇率战后果。而最根本的办法是各国特别是赤字国控制国债发行,如果财政真的需要就用印货币代替发国债。还是回到中美贸易,当美国巨额赤字时,美元大量流入中国,美国国内物相对钱多了就会发生通货紧缩;为了控制物价美国再印美元补贴财政,这样既弥补了美国的财政赤字,同时市场上的美元多了就会贬值,人民币就会相对升值;同时缺少了购买美国国债这一投资去向,中国拿回的大量美元将成烫手山芋;这样经过不断博奕会使中美之间达成新的贸易均衡(当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均衡)。

  只要各国不再以国债回收因赤字流入别国的本国货币,贸易入超国就将不再追求贸易顺差,汇率也将不再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