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的确是一项教育的过程,一回生、二回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27:31

催眠的确是一项教育的过程,每个人在接受催眠的过程,从一回生、二回熟、
三回就成了自动反应....。

Elman看了十八世纪催眠大师Bernheim的书,里头记载了一个案例,个案第一
次被催眠进入了轻度的催眠状态。一个星期之后,当这位个案第二次回到他诊
所时,个案进入到同样的状态。接连四个星期都获得同样的状态。但在第五个
星期时,Bernhein注意到这位个案进入到更深的催眠状态,这状态是由个案已
出现健忘现象而判定出来的,暗示健忘的暗示语已经被接受了。他称这种现象
为眠游状态(somnambulism)。相同的状态也被Marquis描写过。Elman的心里头
就在想,如果个案每天都回来而不是每周回来,眠游状态或许能在五天而不是
五周就可以达到了。接着Elman又想,如果个案把五周缩成五小时,那个案就
可以在五小时内进入到眠游状态。继续此想法,Elman纳闷为什么不能更快速
就达到这种状态。他做了实验,发现使用重复催眠同一位个案,就可以在短
时间内得到眠游状态了。能够在三分钟内就达到这种状态,而Bernheim却要
花五个星期才能达到。Elman称这方法为重复引导技巧。

『等一下当你再次闭上眼睛时....让自己比现在..更加倍的放松....』,在
Elman在做睁闭眼的过程,他的用意就在于此,让个案不断的熟悉揣摩出『让
自己比现在..更加倍的放松....』。在此过程中的外显反应,通常会看到个案
的头不断的低下去,或是肩膀肌肉逐次的放松(如果触碰个案的肩膀即可感觉
出来)。这个过程就是Elman所说的,把Bernheim原本花五星期所做的个案反应
,『浓缩』在短时间内让个案重复体验。这样的过程算是『小程序』的重复引
导,当个案又经历了『大程序(整个从头到尾的重复引导)』的重复引导,会有
更明显『trance』的反应出现。

当然,以Elman的观点,只有出现眠游状态(somnambulism)才会是有临床应用
价值的。而他对眠游状态的验证标准即是『遗忘』现象的产生。这或许是因为
Elman在当时所有学生都是医生有关,他碰到很多需要做『疼痛控制』的案例
,而且他的『催眠分析』说穿了就是『回溯』加上『顿悟(认知转变)』,所以
非常强调眠游状态的产生。以致于他提出,有『真性』眠游状态与『假性』眠
游状态,要以达到真性眠游状态为准则。

坤桢回应:

很高兴陈泓仁老师提出Dave Elman这位宗师的观点。我也认为Elman是对催眠
采教育训练观点的人.。他会要求他的学生(都是医生)透过测试-确认的程序
和重迭暗示的手法来让个案真的进到相当的深度(working state)才开始助人
工作。(somnambulism,就是泓仁上面说的眠游状态,该字本义是梦游症)。

我举他的他的经典大作Hypnotherapy上他的序言的一段来响应这个观点。

(以下摘录与简译)
根本没有所谓催眠师这档子事。作为一个操作这项工具(催眠)的人,你所能
做的就是,指示(show)个案如何从正常的清醒状态或者是睡眠状态跨越门坎进
入一种被称为催眠的特定的心智状态(As a practitioner employing this
tool, all you can ever do is to show a patient how to go over…)。
你并不是催眠个案,而是他自己会催眠自己。也是说,我们所使用的暗示对任
何被催眠者来说,并没有『魔力』。

比起『催眠师』这个辞更精确的用法应该是『催眠操作者』。作为一位催眠操
作者,你教导被催眠者如何去达到出神状态(或是其它状态,……)(As the
operator you teach the subject how to achieve the trance state…),
接着,如果被催眠者愿意,你就激起他的想象力—开始行动,……

但是,再说一次,……我之所以要强调如果被催眠者愿意这几个字,是因为同
意是必要的。除非被催眠者愿意接受你给的暗示,否则你下的暗示是没用的。
在催眠中的任何时刻、任何深度或阶段,被催眠者依然拥有完全的选择性。因
此,被催眠者只会对他觉得合理及他喜欢的的暗示做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