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30:39
作者:邰启扬 吴承红 |  文章出处:网络
在催眠过程中,不唯受术者的受暗示能力、催眠师的技能技巧影响到催眠施术的效果,催眠师自身的一些问题亦可能对催眠的效果产生这样、那样的作用。所以,我们也把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应有的心态与恰当的行为列为催眠师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在催眠的准备阶段,催眠师应该情绪稳定。如果自身的内心处于不安、焦躁状态,最好暂时不要对受术者施术。因为,当催眠师焦躁不安时,有可能作出种种冲动的行为。这样对受术者、对施术都极为不利。要之,催眠师在施术前应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自然平和的状态。
在准备阶段的另一注意要点是催眠师不能表现出任何矫揉造作的痕迹。由于催眠术本身带有神奇的色彩,受术者又多少带有怀疑与恐惧的心理,任何矫揉造作的痕迹都将被受术者视为是弄虚作假的表现。
在诱导阶段,催眠师自身的心态、能力与品质的重要性则更为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并且对能否将受术者导入催眠状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刻,有些催眠师由于能力及技术上的缘故,未能做到正确地把握催眠的进程,而仅仅是使用了呆板的、机械的催眠暗示方法。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试图强迫受术者及早进入催眠状态。然而,暗示一定得顺其自然方能进入状态,任何强迫的方法都是徒劳无益的。因而受术者无法接受其催眠暗示,无法产生与催眠师的暗示语相契合的体验,无法建立起双方心理上的感应关系。当出现这种"久攻不下"的情形时,催眠师的急躁、怨恨情绪便悄然而生,如果再出现"归因"错误的话,则有可能将催眠施术不顺利的原因归之于受术者,从而出现责备受术者、攻击受术者或嘲弄受术者的情况。这更加使得暗示的进程受阻,催眠师则愈加焦躁,如此循环往复,结果是愈搞愈糟。
如前所述,催眠师应当态度和蔼可亲,但是,如对某个受术者抱有特别的好感也是不可取的。好感有可能导致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则可能或者迁就受术者,放慢暗示的进程;或者企图一蹴而就,超越必经的阶段。
有些心理治疗学家还认为,倘若催眠师对异性受术者怀有性欲方面的联想,或者是一种优越感,这种联想和感觉,特别容易在对受术者的诱导阶段中显现出来。尤其是当催眠师想使受术者被自己的催眠暗示自由操纵时,这些欲念会更加强烈。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不健康的心态而对他人实施催眠术的人为数不少。一方面,怀有这样的心态而导致的自身注意力的不集中事实上很难使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另一方面,催眠师的这些欲念以及不知不觉中的自然流露,会招致受术者的鄙视或反抗,还有可能使受术者产生新的心理纠葛。
此外,在诱导过程中,当受术者正在暗示的轨迹上顺利引进、逐步加深之时,有些施术者由于自身个性上的懦弱,会出现犹豫不决、欲行又止的情况。催眠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错过将受术者导入更深一步状态的"关键期",受术者则可能回复到清醒状态。
在深化阶段,催眠师本身也有可能产生与导入阶段相类似的困扰。即由于无法理解和消除受术者身上还残存着的不安和紧张以及可能出现的反抗,很可能会对受术者产生敌意与反抗,进而出现攻击性的态度与行为。这些当然都对受术者催眠程度的深化不利。此时,催眠师应克制自己的感情,冷静理智地对待受术者,应通过精细的观察与一系列有目的的试探,发现受术者不安与紧张的根本原因所在。可以暂时停止深化的步骤,采用恰当的暗示语和放松法以彻底消除受术者的不良情绪。兹后,再进行深化的步骤。
在治疗和觉醒阶段,还有若干问题也是催眠师应该重视的。例如,在治疗阶段,催眠师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受术者的能动作用,以消除各种心理上的疾患。如果受术者始终是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治疗,那么清醒以后对催眠师的依赖性也将很大,甚至会产生移情现象。有些治疗者为了一时的顺利,始终使受术者处于被动状态,而不设法调动其自我的健康的心理潜能,这么做,往往只能收效于一时,而不能长期、有效,从根本上消除受术者的心理疾患或各种心因性疾病。
在觉醒阶段中,催眠师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有些人由于自身心态不够健康,支配别人的欲念强烈,或由于留恋在催眠过程中自身体验到的优越感,每每迟迟不愿为受术者解除催眠状态。值得着重强调的是,当受术者被维持在一种"无所事事"的催眠状态中时,潜意识中会体验到强烈的欲求不能满足之感。在度过一段"无所事事"的催眠状态而觉醒后,受术者会发生智力倒退现象或产生企图沉溺于催眠心态的情况。这当然是应当引起初学催眠术者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